- 2021-04-15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校长在2020年秋季开学大会上的讲话
校长在2020年秋季开学大会上的讲话 度过了一个短暂、充实的暑期,我们又开始了新学年的征程。今天我们在北校区召开xx一中全体教职工开学大会,大家欢聚一堂,感受北区之美,共议发展大计。今天在这里,我代表学校就上一学年度的工作作一个回顾,并就2020至2021学年度的工作作一个布置。 过去的一年,我们在“传承、创新、转型、跨越”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巩固、提升、创新、发展”的发展战略,教育教学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学校的办学水平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巩固了发展成果,提升了办学质量,在创新的道路上进行了新的探索,取得了新的经验,为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们可以自豪地说,xx一中无疑是一所优秀的学校,但我常常提醒大家,优秀并不等于卓越,距离我们提出的“由优秀走向卓越”的奋斗目标确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当前,普通高中教育正处于“普及攻坚”、“课程改革”、“高考综合改革”三项重大改革同步推进的关键时期。就学校发展而言,“优生培养模式的探索”、“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育人方式的变革”,都需要通过深化改革来破解体制机制性障碍。我曾在4年前提出“传承、创新、转型、跨越”是我们发展战略的第一步,2019年,我在第一步的基础上进而提出了“巩固、提升、创新、发展”的第二步发 展战略,希望全校上下谋定目标、攻坚克难、久久为攻,助推学校综合发展水平迈向新高地。 值此开学大会,我有一些学习和思考与同志们交流,谈几点意见,就学校的发展与大家作一个沟通。 一、2019—2020学年度工作成绩和2020-2021学年度工作的指导思想 担任xx一中校长后,转眼间已经和同志们一起走过了4个学年。4年来,作为校长,夙兴夜寐,临深履薄,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以“传承·创新·转型·跨越”为发展战略,“跳出忻中看忻中,跳出xx看忻中”,寻找差距,对标前行,推进了由注重普惠教育向拔尖教育分类增进的重大转变,学校教育教学事业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转型跨越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2019-2020学年度,围绕“巩固、提升、创新、发展”的发展新思路,教学水平进一步提升,优生培养再获佳绩。2020年高考在2018、2019的基础上有了新的进步,二本B类、一本达线率继续保持高位水平;清华、北大录取了xx人,创造了xx一中新的历史;600分以上人数及985、211院校的录取数继续在全省处于绝对领先。我们的优生培养水平取得了质的飞跃;拔尖培优成效显著……这些成绩都是历史性的。 更为可喜的是,学校内涵发展有了标志性的突破,历经10年, 我们“大三步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通过了省级验收,并被省教育厅评为xx省教科研课题特等奖,在全省高中学校中,只有我校获此殊荣;学校在不断展现新气象的同时,也赢得了来自社会、家长和学生的广泛认可和高度赞誉。学校被xx省人民政府授予了“xx省模范单位”的崇高荣誉,吸引了全国23个省市的x千多所学校累计x万多人次来校参观考察。xx一中的综合实力进一步提升,在全国的影响持续扩大,起到了示范高中的引领辐射作用。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校师生员工共同努力的结果;特别是在坐的各位老师们呕心沥血、竭忠尽智、砥砺奋进、追求卓越的结果;也是校本务实,科学进取的结果。在此,我谨以校长的名义,并代表学校,向为学校发展付出努力和做出贡献的同志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并通过你们向一直以来关心支持学校发展的教工家属们表示衷心的谢意! 但我一直惶恐不安并十分自责的是,转型跨越的任务尚未完成,仅仅是在起步阶段、初见成效之时就自以为是,急功近利地提出了发展的第二步战略,即“巩固、提升、创新、发展”。事实上,转型远未完成,思想上、理念上的转型任重道远,行动上、实践上的转型差得更多。我们要清醒地意识到,xx一中不是全国名校,对比xx的优质高中,在诸多方面也还有很大很大的差距。有人说xx一中是xx的一张名片,但我从不接受这样的褒奖,我们不能闭门造车、更不能夜郎自大,所以我再一次提醒大家不要“老子xx第一”,不要“关起门 来自嗨”。我们要正视问题,反思不足,当然也不要妄自菲薄。 为此,明确地向大家提出,学校2020-2021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始终牢记“转型·跨越”的使命担当,以“巩固” 、“提升”为基础,以“创新”、“发展”为主线,坚持稳中求变、变中求进总基调,狠抓落实总基点,坚持攻坚克难总要求,突出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攻坚导向,继续破解“传承·创新·转型·跨越”之题,实现“巩固·提升·创新·发展”,全面提升办学质量。 同志们,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说教并不代表行动,优秀并不等于卓越,优质也不一定就代表拥有创新力,我们要站在更高的位置重新定位学校的发展格局和发展境界,创造一所能够立足当下,向过去学习,又面向未来发展的学校,一所浓缩中国气质又非常开放的学校,一所可以与全国一流高中比肩的学校。这是我的教育梦,也是我的忻中梦,更是我们每一个为教育而生的人的历史担当和执着追求! 二、经历过疫情,我们要重新审视新形势下的育人观念和育人模式 庚子之初,我们一起经历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我们感动于中华儿女同舟共济汇聚起的抗“疫”力量,震撼于人类抗“疫”史上的“中国奇迹”,感受到了危难来临时国人的无私大爱和守望相助的力量,更体会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制度优越。此生不悔入华夏,坚韧、勇毅、刚强、厚重的中华文明和中国力量为我们注入了无限动 能。尽管新冠疫情给我们带来了了巨大的艰辛和挑战,但是一中的全体师生共克时艰,空中课堂架起了一座属于我们心灵的桥梁。三个月的居家教学,师生众志成城、奋力向前,平凡的忻中人共同谱写了一曲感人至深的抗疫战歌。难忘的时光,你我皆在其中,回顾追忆,心中总是充满感动。关键时刻、危难之时,同志们展现出了最好的自己,我被你们感动,更为你们深深地骄傲。在这里,我要感谢全体忻中人,感谢每一位教职员工、感谢每一位学生、感谢每一位情系忻中的校友,感谢你们所有的付出,感谢你们在灾难面前表现出的一往无前的勇气和高度空前的自律! 疫情是试金石也是照妖镜,折射出了人生百态和人情冷暖。在这里我想要谈的是,经历过疫情,xx一中在教育教学中应该反思些什么,也就是要坚持些什么,摒弃些什么。 首先,再次明确,学生永远是学习的主体。但令人沮丧的是,疫情期间,由于个别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不执行教学纪律――“大三步教学法”,以讲授为主,不重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导致有的学生居家学习时,在脱离指导督促的情况下,学习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反之,有的学生则得益于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主动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他们还能一如既往地像在学校那样,坚持课前预习、课中探究、课后练习,做到了及时复习,认真反思。这样的学生,居家学习的效率当然就很高。 其次,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前提。无论是什 么样的教学方式,如果不重视学生,学生参与度不高,教师只顾自己讲个不停,学生就会昏昏欲睡,效果肯定不好。而居家学习不再是在固定的时间、地点,追求固定的知识,更是一种自主学习,学生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学习节奏、学习方法等有了更大的选择性和自由度。其速度与深度更容易把控,学习的潜力能更好地被挖掘,很大程度上激活了学生无限的创造力。 第三,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外部资源。疫情之下,网络教学,考验着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力,如果教师没有敬业精神、没有深厚学养、没有严谨教风,学生自然会对老师“敬而远之”,相反,一定会为学生的学习赋能增质。因此,教师要转变角色,从“教”的专家成为“学”的专家,成为学生学习的设计师、人生的规划师。 疫情期间居家在线学习是将传统教育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教育教学模式,其优点是突破了时空限制,有利于优质教育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其不足也很明显,具体表现有两点:一是学习场所从学校转移至家庭,无论是直播还是录播,都少了一个互动环节,而教育恰恰是需要互动的――不只是需要学习状态、教学效果的互动,更需要情感的互动,这一点是在线教育的“致命伤”;二是居家在线学习需要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自控能力,还要自觉做好时间管理、学习管理和自我评价与督促。但这种“自觉”学习的习惯和能力,不同层次的学生是不一样的,也并非朝夕之功可成。“你有多自律,就有多优秀”,很多 学生之间的差异之所以变的很大,主要是同自律能力、目标认识、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家庭督促等要素密切相关。当下自律性、意志品质俨然已成为影响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 今年的高考成绩证明,疫情并未对我们的高三学生产生较大的影响,相对于别的学校,我们的优生更优,“差”生不差。为此,我们要在以下两个方面主动寻求教育之变,从而提质增效:一是要彻底更新教育观念,再造课堂,把重心从“以教为主”彻底变为“辅助学习”,实现传统课堂向现代课堂的纵深推进;二是要进一步加强学生自律能力的培养,深化家校之间的沟通与合作。 “大三步教学法”是我校有效教学、高效课堂的最好选择。它是校本的也是人本的。所谓校本是说它立足于学校,是符合我校实际的;所谓人本是说它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课堂还给学生,给学生更多自主。预习、探究、检测、跟进,教师对学生学情把控地越精准、越到位、越个性,教学成绩就越好;学生越自主、越主动、越自律,高考成绩就越好。我们任何人只有完善和深化“大三步教学法”的义务,没有偏废它的权力。我们要认真思考如何把“大三步教学法”做得更好,打造全方位育人体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满足学生生命发展的需求,让学校成为一个具有完整生态的生命助长系统。 三、由“生本”走向“自本”,将课堂教学革命进行到底 随着“大三步教学法”的不断深入,“四有”课程体系的构建完成,近一年来,我一直在不断地学习着、思考着,怎样才能把xx一中的课堂教学改革引向深入、推向高阶,这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担当。 说到“生本”,首先要知道什么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最早出现在春秋时期的《管子》一书:“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这里的“以人为本”就是以人民为本。古代文献中,“人”与“民”二字经常连用,合成一个词组,如“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应该说,以民为本与以人为本,意思完全相同。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过去的发展观认为,发展就是经济的快速运行,就是国内生产总值(GDP)的高速增长,它忽视甚至损害了人民群众的需要和利益。这种发展观“见物不见人”,其实是一种“以物为本”的思想,它和以人为本所代表的是两种不同的发展。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以人民为中心”就是以人为本的体现。 就学校而言,“以人为本”主要体现在校长要以全校师生员工为“本”;从教师的角度而言,老师要以学生为本;那么从学生的角度而言,又要以谁为本呢?总不能以老师为本吧。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开了课堂教学改革的倒车了。 “生本”是相对于“师本”而言,就是以学生为本,“生本”课堂就是以学生为本的课堂,即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学习活动的根 本,打破了老师一统天下,霸占课堂的传统教习。 学校坚持“文化兴校”,坚持“因材施教”,就是涵养以人为本的学校文化焕发新活力。我们提出的“全面发展的人、个性发展的人、主动发展的人” 的学生培养目标、 “后勤为前勤服务,科室为年级服务,领导为群众服务,教师为学生服务,全校为树人服务”的服务方针和“大三步教学法”、 “四有教育”特色课程体系以及提倡的教师与学生的“跟进对接”等一系列的理念做法,就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当然就学生而言,亦即“以生为本”了。 我们倡导“以人为本”、“以生为本”,一是有利于树立正确的现代教育观;二是有利于建设和谐校园;三是有利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体。 但这些远远不够,因为“人本”也好,“生本”也罢,主导者都不是“本人”或“本生”,都不符合唯物辩证法。内外因方法论告诉我们:内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是事物的外部矛盾,即一事物与他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内因和外因的关系是:第一,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它规定了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和方向;第二,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不可或缺的条件,有时外因甚至对事物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第三,外因的作用无论多大,也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这就要求我们,在观察事物、分析问题时,既要看到内因,又要 看到外因,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对内因要给以充分的重视,对外因作“一分为二”的分析。反对割裂内外因辩证关系,忽视内因在事物变化中的根本作用而一味强调外因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要坚决反对单纯强调内因的决定作用而忽视外部条件在事物变化中的重要作用。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一句鞭辟入里的话:“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从师生辩证的角度强调了老师“教”的最终目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去自主探求真知,教育家第斯多惠也提到“一个坏的老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老师则教人发现真理”。由此,就课堂教学而言,我们必须由“生本课堂”到“自本课堂”。 自本课堂是相对于师本课堂和生本课堂而言的,是对课堂教与学关系的再一次思考,而自本课堂中的“自”,指的是每一个学生,以每一个学生为本,强化学生的个体需求,强调学生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到自主规划、自我管理、自主习得、自我突破、自主反思、自我调整。就好比铁路技术的革新,由火车车厢组列车到动车组列车,完成了列车动力由单一车头牵引到每节车厢都提供动力的技术转变,最高设计时速由每小时100公里到350公里,实现了空前的技术革新。我们要不遗余力地推进“自本”课堂的构建,侧重学生社会情绪、团队合作、可迁移技能的挖掘和掌握,使之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意识、主动发展意识、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从而激发学生的生命自觉,实现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自我创新和自我发展。 为此,我们要将“大三步教学法”进行到底:循序渐进地由“先教后学”到“先学后教”再到“教是为了不教”;由“自主预习”到“探究合作”再到“反思总结”,培养学生自我阅读、自我分析、自我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实现学生自我把控时间、自我调节情绪、自我反思改错、自我掌握节奏、自我查漏补缺、自我激励奋进,聚焦学生个体的自主提升,着力推进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精细化培养。若如此,xx一中必将无往而不胜! 四、心存敬畏,融浸师爱,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树人新格局 同志们,今年,我们立足学校实际、契合现阶段育人模式、接轨高中教育前沿,对学校的办学理念进行了修正完善,将“育人为本”正式变更为“以人为本”,看似是简简单单的“一字之别”,实则是对忻中办学乃至教育真谛的一次秉心的理论实践,由“育人”到“以人”,实现了办学主体由以“学生单一群体”为核心,到“教职员工+学生+家长”多核并育的转变,学校办学的最终目的可以说是“培塑人才、成就良师、服务社会”,老师、学生、家长和一切同学校办学有关的人,都是助推教育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所以,我今天还想同大家谈谈,教师的职业信仰和师德师爱,以此来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树人新格局。 我曾经多次提到过“忻中教师要做校园行走的文化符号”,这个符号不是简简单单的口号,而是要从对岗位的坚守、对事业的忠诚、对学生的关爱、对教育的敬畏、对自身的责任等角度不断认知和提升, 这也是我们做好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办学水平的一切源流。我们每一位老师的身上,都凝聚着社会的目光,都承担着无数家庭的重托和期望,我们生而为人,行而为师,就一定要“做一大事来、为一大事去”,要真正做到敬业爱岗、关爱学生,把事情最到最好,为学生发展、自身发展、学校发展敢想、敢做、敢拼,开辟更广阔的天地。 新时代的高中教育,注重多元评价、重塑创新变革,这也进而引发了我们的思考,什么样的老师是合格的、什么样的老师是优秀的,这其中,创设新型的师生关系尤为重要。我在这里想要分享的是,走近学生身边的教师是合格的教师,走进学生心灵的教师才是真正优秀的教师,教师关注学生的品德和学业,学生关注教师的对自己的情感和态度。我们面对的学生是几十个人,而学生面对的各科老师,只有一个人。老师的一句鼓励或批评的话,一个姿态,一种表情,都会对孩子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有时甚至会伴随一生,并一直延续下去。 我们坚持管理立校,我们强调管理学生,如果我们把老师对学生的管理策略分为上策、中策和下策,那么以人格的魅力感染是上策、以才华的力量征服是中策、以权威的身份压服是下策。让学生感到被老师欣赏、被老师关爱、被老师尊重的温暖和幸福,让学生受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陶冶。 老师们,我们常常将打造高效课堂挂在嘴边,可我们是否真的认真思忖过,一流的课堂教学是怎样的,是平等、尊重、理解、宽容、 信任、自律,就好似所有的大树都会朝着阳光生长一样,所有的学生都会朝着老师欣赏的方向发展。我们一定要做有温度的老师,让每个学生都享受成长的快乐,让每个学生的精神生命能够自由呼吸。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重要的东西”。在此,我还想强调的是,我们xx一中的老师要学会全方位地去关爱每一位学生。每个孩子都是一粒种子,只不过每个人的花期不同。有的花,一开始就灿烂绽放;有的花,需要漫长的等待。我们要细心地呵护着、关注着每一位学生,为他们浇灌雨露、播撒阳光、充浸氧气、给予养分、固培土壤,陪着他走过冬夏、历遍风雨,静等开花结果,这种对美好未来的期待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所以我认为,教师幸福感和获得感就是以“师爱”为前提的,师生关系的融洽是以“师爱”为纽带的,工作能动性的激发是以“师爱”为保障的。我们的教师队伍里就不乏有在这方面做的很到位的,十分令人感佩。譬如,我们的老师能够抱着哺乳期内的襁褓婴儿坐火车去县里做家访;我们有的班主任能够将一方课桌搬到教室里长期驻扎办公,每一个学生的详细情况都了然于胸;我们有的老师竭尽所能挤出时间,常态化与学生进行谈心谈话。生病了,有老师温情陪护;失落时,有老师悉心开导;困难时,有老师真情帮扶;困惑时,有老师对接指点……有的老师和我提到:“再苦再累,只要看到孩子们获得成功的笑脸,就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我认为这句话的背后就是“师爱”两个字,爱学生,我们就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针对学生个体, 不仅要关注他的学业,还要关注他的心理健康、身体状况,甚至家庭情况,用至真至善的师爱构建起全方位、立体化的树人新格局。对于孩子们的成长,正如树木的生长成材,阳光、雨露、水分、沃土,一项都不能少。 同志们,从转型跨越到巩固提升,我们xx一中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但摆在各位老师面前的使命更光荣、任务更艰巨、挑战更严峻。《管子·乘马》中说道,“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在这个高中教育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时代,我们绝不能有半点骄傲自满、固步自封。争创一流、追求卓越,不能空喊苦等、而要肯拼敢干。希望全体教职员工要做到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凝心聚力、创新求索、深化变革、激扬生命,勇立全省第一方阵的潮头,率先蹚出一条生本走向自本的新路,为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实现学校发展新目标迸发更强劲的力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