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心得)之让朗诵成为课堂的"翅膀"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让朗诵成为课堂的"翅膀"

语文论文之让朗诵成为课堂的"翅膀" ‎ ‎    忻州市开发区学校 亢美清 ‎    古代教育家重视“吟诵”,认为只有通过诵读,才能进入文章的情境之中,体味出其中的妙处。的确,朗读,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感。同时,朗读也是一种艺术的再创造。它在使无声的书面语言变成有声有色的口头语言的过程中,眼、口、耳、脑等多种感官并用。既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大量的词汇和句子,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这就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的道理。因此,朗读训练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    一、分层次、多角度指导朗读 ‎    在每个层次指导上,先让学生自己体验读,然后教师抽读并根据读的情况加以点拨并适当范读,接下来是学生仿读、练读、体会,再下来是抽读评点(指出优缺点),最后全班有感情地齐读。这样分层指导训练,能提高朗读质量,培育语感,培养朗读能力。通过教师多次指导,使学生渐渐掌握朗读方法、规律、技巧,逐步过渡到由“导”到“少导”到“无需导”。‎ ‎   ‎ ‎ 在整个朗读教学中,至始至终渗透着教师的指导。由于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模仿性强,因此在教师的指导中,适当、及时的范读是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的范读要用自身的情感引发,以情动人,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如历其境,随教师的感情唤起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发挥范读以情激情的效果。‎ ‎    二、以问促读,产生共鸣促进朗读 ‎    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一方面要指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正确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另一方面要指导学生理解语言文字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要想达到上述目的,教师在指导朗读时,首先要让学生试着把课文读通——读正确、读流畅,然后再设计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读出感情。如指导读《荷花》第一自然段:“清晨,我去公园玩,一进门就闻到一阵清香,我赶紧往荷花池边跑去。”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启发学生读:①作者当时怀着什么样的心情?(赞美之情——荷花味香;急切之情——急切想看到荷花。)②哪些词表达了这样的感情?(一……就……,赶紧)③怎样读才能表达出作者的感情?这样训练,不仅指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而且指导学生学会如何用语言文字表达思想感情;不仅指导学生读一段话,而且指导学生学会读懂文章的方法;不仅体现了教师在朗读教学中的主导地位,而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    三、以讲促读,调动情感参与朗读 ‎   ‎ ‎ 以讲促读就是以讲授带动朗读。讲授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手段,以讲促读,是通过讲授,学生领会原文丰富的内容,感受作品的情感脉搏,在此基础上进行朗读训练,使学生先内化后外发,情发于衷而形之于外。以析促读,先以准确清晰的教学语言析出课文内容,突现作品感情,带动朗读。教学《争吵》一课时,“我”被克莱蒂的宽容和友爱及重归于好的态度深深感动了。打消了先前的“不安”,好像失去的友谊又重新回到自己的身边。因此,十分激动,高兴得不得了。连连说:“再也不了!再也不了!”然后“高高兴兴”地分手了。这两个“再也不了”和“高高兴兴”要感情强烈,把我的激动读出来。‎ ‎    四、以悟促读,感悟品味自主朗读 ‎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对感兴趣的人物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小学生活泼好动,想象丰富,最爱与小伙伴讨论交流。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造机会,让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交换意见。对课文内容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与理解,指导朗读时,教师不要简单强调学生该用什么语气读,而应让学生在反复读中去充分感受、体会,并精心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探讨,一起品读、感味。这样,满足了学生渴望与人交流的心理,个个以饱满的情绪投入到学习中来。如教学《秋天的雨》时,我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来读一读,说一说雨的特点。学生的兴趣顿时被调动起来,个个兴致勃勃地放声朗读,畅所欲言。也因为是自己最喜欢的,学生朗读起来有滋有味。这样,既避免了教学中的模式化,又能让学生生自觉主动地加入到阅读活动中来。‎ ‎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今天,朗读作为阅读教学要培养的一项重要能力,只有靠经常的反复训练,才能形成;也唯有重视朗读,加强朗读指导,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方能培养语感;也唯也重视朗读,加强朗谈指导,才能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治情感的作用。‎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