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5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精选学习《摆脱贫困》一书心得体会
学习《摆脱贫困》一书心得体会 精品文档,仅供参考 学习《摆脱贫困》一书心得体会 在习总书记的诸多著作中,最具大爱情怀的著作当属 《摆脱贫困》一书,全书收录了同志担任宁德地委书记期间 的重要讲话和文章,语言朴实,内容接地,字里行间渗透着 对农村基层浓浓的慈爱,透露着对贫困疾苦的种种感知和同 情。下面是由小编带来的有关《摆脱贫困》读书心得 5 篇, 以方便大家借鉴学习。 《摆脱贫困》读书心得 1 闽东是全国著名的贫困地区,但在同志看来,物质贫困 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头脑中的贫困”。一方面由于缺乏行 动指南而陷入思路贫困或思想贫困,另一方面由于缺乏行动 的价值目标和人生信念而陷入信念贫困。这本书之所以取名 《摆脱贫困》,意在突出语义双关,强调摆脱物质贫困必先 摆脱思想贫困,而摆脱思想贫困必先摆脱信念贫困。 其一,摆脱思想贫困就要解放思想,自信自尊,崇尚行 动,实事求是。为了克服闽东地区长期贫困造成的怨天尤人 的消极情绪和人穷志短的自卑意识,同志提出了“弱鸟先飞” 的辩证法,鼓励看到闽东长处,弘扬闽东文化传统。与此同 时,他紧紧抓住主要矛盾,始终强调集中力量搞“经济大合 唱”;强调经济发展必须立足内因,立足长远,“不图虚名讲 实效”,以“滴水穿石”的精神推动“渐进、累积式的变化”。 这本书既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矛盾论和实践论的典范,也为闽 东乃至所有读者注入了行动至上的精神正能量。 其二,摆脱信念贫困就要“把心贴近人民”,牢固树立 为人民服务的政治信念和勤政爱民的道德修养。同志强调要 始终依靠党的领导和人民群众。书中对党的建设、反腐倡廉 有大量论述。在他看来,密切联系群众不仅是政治立场和工 作方法,更重要的是为官伦理与道德修养,其核心在于有爱 民之心。因此,他不仅强调“知与行合一”,而且强调“心 与行合一”。他结合群众路线方针,对儒家典籍中的格言与 官箴做出了新阐发。这本书既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古典传 统相结合的典范,也是一本当代中国的“新官箴”,对于党 员干部如何加强道德修养,勤政实干,爱民为民,都具有持 久的教育意义。 其三,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摆脱 “头脑中的贫困”,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文化自觉和文明 自信。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使我们摆脱了物质贫困,但 有些人却自觉不自觉中再次陷入了“头脑中的贫困”。西方 历史终结论变成了新教条,束缚着人们的头脑。如何再一次 解放思想,整顿党的作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承担起 文明复兴的使命,都需要从《摆脱贫困》一书中汲取营养。 今天重温《摆脱贫困》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摆脱贫困》读书心得 2 《摆脱贫困》是总书记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在宁德担任地 委书记时期写的一本书,虽然时间过去了 25 年之久,尽管 时代在变迁,社会环境在变化,但是现在重读此书,特别是 细读《干部的基本功--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为官一场,造 福一方》《把心贴近人民》《廉政建设是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 等篇章,仍不觉得过时,文章的字里行间蕴含着丰富的内涵 与哲理,给人以智慧和启迪。全书透露出强烈的“民本”思 想、群众观点和服务理念。总书记提出的“密切联系群众是 干部的基本功”的要求如谆谆教导,激励着我要掌握好、运 用好这一基本功。 “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始终坚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密 切联系群众”,不仅是共产党人过去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 胜利的力量之源,而且也必将成为领导干部今后工作更加突 出的“新常态”。本文就总书记《摆脱贫困》一书,谈读这 方面的初浅认识。 首先,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群众观点是马克思历史唯物 主义的基本观点,也是我们做好全部工作的思想基础。干部 需要什么样的基本功呢?总书记在《干部的基本功--密切联 系人民群众》一文中开宗明义提出:“要提高领导水平,就 要眼睛向下,善于从群众的实践中汲取营养,获得真知。无 论是从发挥党的领导作用,还是从调动群众积极性这两方面 说,都要求我们的各级干部始终同广大人民群众保持密切的 血肉联系。”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真正理解并牢固树立 群众观点,才能坚持践行党的群众路线。为此,要做到“三 个不能忘”。 以民为本的思想不能忘。古语说:“政之所兴在顺民心, 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各级领导干部既是政策制定的参与者、 组织者,又是团结带领群众执行政策的先行者,是否存有强 烈的“民本”的思想,决定了他在政治作为上“爱民”与“害 民”两种截然不同的价值取向和结果。总书记在文章中强调: 我们党已是在和平时期执政了这么多年的党,脱离群众的危 险比战争年代大大地增加了,而脱离群众对党、对人民可能 产生的危害也大大地增强了。当前,领导干部要强化立党为 公与执政为民的观点,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观点,始终保 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观点,树立“权为民所用”与“权 为民所赋”的观点。领导干部什么时候在这个问题稍有含糊 就会出大问题,甚至会走向负面,为人民所唾弃。 对群众满怀真情不能忘。在干部队伍中有一种比较常见 的情形,就是上任之初的领导干部在做人、做事方面还比较 积极上进,不习惯别人奉承,对待群众热情周到。时间久了, 极少数干部官僚气息就逐渐滋长,久而久之就养成“当官做 老爷”的习性,对待自己部下和基层群众,大有一种“让我 一时不愉快,我就让你一生不好过”的施虐心理。总书记指 出:领导干部如何对待人民群众,是一个根本的立场问题、 世界观问题、党性问题,也是领导干部能不能老老实实做人 的感情基础。坚持群众观点就是要自觉摆正与人民群众的关 系,不断增进对人民群众的真挚感情,经常设身处地、换位 思考,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与需求放在心上,在各自的工 作岗位上,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 题。 《摆脱贫困》读书心得 3 近日有幸拜读《摆脱贫困》一书,此书总篇幅不长,全 书共 29 个章节,12.1 万余字,记录了同志 1988 年 9 月至 1990 年 5 月在福建宁德工作期间的重要讲话和文章。同志到 任才 3 个月,就走遍了宁德市的 9 个县,后来又跑遍了宁德 市绝大部分乡镇,他以身作则,带领干部倡导实施“信访接 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调查研究下基层、宣传党的方 针政策下基层”的“四下基层”工作制度,为我今后该如何 开展工作指明的方向。 作为一名干部的首要基本功是什么?总书记在《摆脱贫 困》一书中,躬身力行为我们做出了解释——密切联系人民 群众。作为一名基层的干部,我感同身受,更加赞同总书记 的这一观点。基层干部作为人民群众和政府沟通的桥梁,如 果不能深入基层,了解群众的疾苦,倾听群众的心声,如何 能够做到权为民所用?如何能够更好地履行基层干部的职责? 所以总书记在《摆脱贫困》一书中提出党员干部要练好密切 联系群众这个基本功,对于当下的基层干部而已,其重要性 不言而喻。周恩来同志早在 50 年前就告诫过全党:不怕战 争失利,最怕战争失了人心!失掉民众,这是万劫不复的。 如果我们不注意密切联系群众,那么,在革命战争的艰难岁 月里我们党同人民群众建立起来的血肉相联的关系就会失 去。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我们党已是在 和平时期执政了 40 年的党,脱离群众的危险比之战争年代 大大地增加了,而脱离群众对党、对人民可能产生的危害也 大大地增强了。 党员干部必须密切联系群众,这不能仅是一句口号,而 应当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2020 年春,疫情暴发恰逢农历新 年,正是人们走亲访友欢聚之时,而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 基层干部们毫无怨言地放弃了假期,冲锋“疫”线。基层医 疗行业医生、护士第一时间回到工作岗位值班值守,入户开 展居家观察指导,一天两次为武汉回乡人员进行体温监控, 只为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 防止疫情输入、蔓延、输出;村(社区)的书记、主任们整个 春节期间一直忙碌在疫情防疫前线,在政府安排的值班站点, 带领村两委干部测量进出人员的体温并做好登记,只为第一 时间有效阻断疫情传播途径;乡镇主官更是亲临一线,协助 制定联防联控工作方案,协调各种救援物资采购,指挥干部 配合医疗工作者开展从疫区返乡人员的检测和登记工作,只 为把疫情防控工作做得更加扎实。基层干部们如此以身作则, 为了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舍生忘死,百姓又怎会不积极主动 配合干部的工作呢? “衙斋卧听潇潇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 一 枝一叶总关情。”人民群众是最实在的,他们不但要听 你说得如何,更要看你做得如何。虽然总书记在《摆脱贫困》 主要是围绕闽东地区如何早日脱贫致富这一主题展开论述, 但是其中极富创造性的战略思想、极富前瞻性的制度理论和 极富针对性的实践观点却值得我们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学习, 去体会,去将它应用到日常的工作当中。夜已深,书虽薄, 我缓缓地合上了书,思考着书中的点点滴滴,希望能从中得 到更多的启发。 《摆脱贫困》读书心得 4 我们国家正处在从解决温饱向全面小康迈进的历史跨 越中。这个跨越,在世纪之交已经完成。如今,我国正在朝 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前进,而且越来越接近这个目标。 此时此刻再版《摆脱贫困》这本书,有哪些现实意义呢? 第一,有助于我们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把全面 深化改革的各项部署和措施切实落到实处。 同志在宁德工作时指出,一个地方的工作,也有主旋律, 这就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经济建设要有一个主旋律,要搞 “经济大合唱”。得有总指挥,要讲协调、配合,每个部门、 每个人都要有整体战略意识,心朝一处想,劲朝一处使,声 朝一处发,就可以唱出一支悠扬、嘹亮、动听的好歌来。围 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同志形成了一整套抓宁德工作的大思 路。最为重要的,是加强经济建设领导核心建设即党的自身 建设,以新的意识、新的作风久久为功、扎扎实实推进工作。 如今,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总书记强调:经济建 设仍然是全党的中心工作,最根本最紧迫的任务还是进一步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我们要坚持以 经济体制改革为主轴,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 得新突破,以此牵引和带动其他领域改革,使各方面改革协 同推进、形成合力。 第二,有助于我们树立终生廉洁、终生为民的鸿鹄之志, 把反腐败斗争进行到底。 同志在宁德工作时指出,领导干部要带领地方摆脱贫困, 必须牢固树立终生廉洁、终生为民的鸿鹄之志。他提出要讲 四句话:一是“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二是“熊 掌和鱼肉,不可兼得”,当干部就不要想发财;三是“寸心不 昧,万法皆明”;四是“为官一场,造福一方”,当干部的宗 旨就是奉献。领导干部一要过好自我关,二要过好人情关。 要建立一整套系统、全面的制度以制约和监督权力的使用, 这是杜绝腐败的根本性措施。 如今,总书记强调: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努力做到干 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要落实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 委的监督责任,强化责任追究,不能让制度成为纸老虎、稻 草人。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要加强对权力的约 束,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 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作为党的干部,就是 要讲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 第三,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努力使调查研 究之风、密切联系群众之风、实干兴邦之风在我们党世代相 传。 同志在宁德工作时指出,贫困地区的干部需要什么样的 基本功?就是要始终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的血肉联系。在他 的大力倡导下,“四下基层”即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下基 层、调查研究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现场办公下基层, 在宁德党政机关蔚然成风。他推崇水滴石穿的精神,大力提 倡领导干部为了一个共同目标前赴后继、甘于为总体成功作 出牺牲的奉献精神,大力提倡胸有宏图、扎扎实实、持之以 恒、至死不渝的实干精神。他推崇焦裕禄精神,始终把自己 看做人民的一员,把心贴近人民。 《摆脱贫困》读书心得 5 《摆脱贫困》一书除了强调为官为民办实事外,更具有 含金量的却是诸多超越时代的价值观和逻辑思维,这对于广 大领导党员干部来说极具借鉴意义,更是一笔宝贵财富。 一、身居高位、根系基层 很多人都喜欢一句话:“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但对于 一般人来说又是初心易得、始终难守,时过境迁、随着成长 的变化和外界的各种诱惑,当时的诸多抱负和为国为民的情 怀往往被淡忘。但作为当今大国元首的习总书记为当今世人 做了亲身示范,他年青时的政治抱负和治世情怀依旧常在,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超前认识、价值观和逻辑 思维在当前仍然推动全国、引领世界,身在高位,却根系疾 苦群众,这是值得当今所有的领导干部学习和效仿的楷模。 当前,一些人在未出人头地的时候低调、谦卑、踏实和忧国 忧民,一旦走上领导岗位很快就发生了变化,甚至尾巴高高 翘起,当初的理想、追求和抱负渐渐远去,慢慢脱离了群众, 说话“假、大、空”,贪图安逸、消极怠慢,上班喝茶看报, 遇事能拖就拖,办事效率低下。通过《摆脱贫困》一书,结 合当前事实,习总书记是当今世界初心常在、坚守始终的最 好例证。 二、大爱无声、身体力行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但 真正能上山抓虎、打虎和杀虎,开辟一条崭新道路的人,可 以说,习总书记是历史上的唯一。他没有出生在农村,而且 是“官二代”,正是由于在特殊历史时期体验了几年的农村 生活,对农村产生的深厚感情,由此引起的对疾苦群众的大 爱之心,一直持续到现在,这种大爱不需言表、无声就是最 大的声音。 在历史的长河中,历代封建王朝有不少帝王明君,也能 做到身居高位、根系基层,对贫民百姓体恤有加,制定了一 系列政策,做了大量工作,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社会和生产 力的发展,但最终目的是为了巩固他们的政权统治。在当今 时代,举全国之力、上下一心为全国贫困群众摆脱贫困而努 力,用实际行动兑现年青时的理想抱负,没有任何企图地解 决贫困群众的实际困难,而且是覆盖全国每一个角落、不错 过任何一个困难群众,在人类历史上,习总书记独一无二! 这种体恤民间疾苦的大爱情怀会让历史铭记,让时代瞩目! 作为解放全人类、为人民谋取幸福的共产党员,习总书记为 我们无声教诲、默默垂范,这种身体力行的大爱表现不就是 我党群众路线最好的解读吗? 三、当代党员干部的活教材 阅读《摆脱贫困》一书能给我们带来许多智慧、与众不 同的理念和实用可行的工作方式方法,这部著作如果是一滴 水,那作者本人就是一桶水,如果这部著作比作一部教材, 那作者本人更是当代党员干部的活教材。 学习《摆脱贫困》一书心得体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