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计划总结之中考英语试卷分析及下年度英语中考试卷展望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英语计划总结之中考英语试卷分析及下年度英语中考试卷展望

英语计划总结之中考英语试卷分析及下年度英语中考试卷展望 ‎ ‎   一、2009年中考特点 ‎  我市今年中考依然是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两卷合一。2009年中考英语科试卷命题工作,严格遵循市教育局提出的今年中考命题改革指导思想,为南通市中考改革打好基础。‎ ‎  英语科试卷具有以下特点:‎ ‎  1. 突出实践性和应用性。‎ ‎  根据英语学科的特点,试题的编写突出了语言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在单项选择和词汇题部分,多在试题中设置一定语境,考查学生在实际生活环境中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和水平,以及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试卷以基础题为主,但在设题时又有一定的能力要求,做到“降低难度”和“能力要求”相结合,活而不难,避免了“傻瓜题”,也杜绝了偏题、怪题、难题、繁题。‎ ‎  2. 重视相关性和均衡性。‎ ‎  全卷所有考查知识与《课程标准》、教材和《中考指导意见》密切相关,考点均衡分布在初中教材7A—9B范围内,使知识的落点全在课内。例如,书面表达题涉及的“健康饮食”‎ 话题与7A第四单元内容相关,写作内容可从Task板块的训练得到启示。这种命题意图是促使偏重知识板块、忽略能力培养的教师从中纠正偏差,以起到良好的教学导向作用。‎ ‎  3. 坚持综合性和探究性。‎ ‎  英语试卷从“以知识立意”转变为“以能力立意”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通过语篇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注重试题的综合性,就是引导学生关注对所学知识适当的重组和整合,考查对知识结构体系的整体把握能力。本试卷有八个语篇,从词汇、语法、语用、主旨、大意、推理、猜词等诸方面综合考查学生的语言能力。‎ ‎  在“阅读与回答问题”题型中,今年设计了一道小题,要求考生在阅读短文、把握主旨(即“科学家通过对某海鸟长距离不间断飞行为幼鸟寻食的观察与研究得出海洋污染的判断”)的基础上,能自己组织一句话来谈感想。对这道题,考生只要给出围绕文章内容的答案均可得分,如Sea pollution is very serious (海洋污染十分严重)或We should try to protect our environment(我们应该尽力保护环境)或 Mother's love is great(母爱是伟大的)等等,因此从设题的角度来说,应该是“新而不难”。它与“书面表达”‎ 题中由考生自主表达的部分一样,旨在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这些开放性的表达要求,显示了英语试卷的探究性。适当增加试题的开放性与探究性,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语言实践能力,对初中英语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平时教学中普遍存在着重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轻学生处理信息与运用信息的能力的倾向。此题意在指导平时教学纠正这种不良倾向,也为学生进入高中后的后续学习打下基础,做好衔接。‎ ‎  4. 体现时代性和教育性。‎ ‎  英语试卷除其测试功能外,还具有教育功能。我们所编的题目或选取的素材,加强试题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实际的联系,充分体现了现代性和教育性,贴近初中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如短文涉及初中学生进入高中后如何学习、中国舰队在亚丁海湾护航、国外初中学生健身信息(含健身知识、文化信息)、健康饮食、看电视的利弊等内容和话题。这些学生耳熟能详的话题强调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强调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的现代意识,引导学生关注国家、人类和世界的命运。‎ ‎  5. 注意多样性和全面性。‎ ‎  本试卷对初中阶段教学的主要知识作了通过不同题型作了合理分配,保证了试卷能覆盖六册教材中的主要知识,如名词、动词(时态、语态、情态动词、短语)、代词、形容词、副词、连词、介词、冠词、名词性从句、状语从句、交际用语等主干知识。‎ ‎  6. 确保科学性和严谨性。‎ ‎  在命题过程中,从多方面确保试题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例如:英语表达的地道性、使用材料和数据的真实性、考点是否在考试依据范围之内、表达方式是否在初中学生的能力范围之内、涉及的话题与知识是否在初中学生的认识水平之内,等等。‎ ‎  7. 追求衔接性和发展性。‎ ‎  试卷意在通过检查初中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以促进初中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增强他们的能力意识、语篇意识、文化意识、交际意识和创新意识,为进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打下坚实基础,体现试卷“衔接高中”的功能。‎ ‎  (1) 命题原则的衔接 ‎  坚持“突出语篇”的英语试卷命题原则,全卷通过9个语篇考查考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包括把握主旨大意、获取细节信息、推理判断、猜测词义、运用词语、书面表达等能力,分值占全卷的70%,做到与高中教学和高考要求的衔接。‎ ‎  (2) 能力要求的衔接 ‎  侧重体现初中阶段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与高中阶段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要求上的衔接,体现初中教学为高中教学打基础的阶梯作用。在对知识的考查上,全部是高中阶段学习必须掌握的基础内容;在对能力的检测上,强化了获取信息与处理信息的本领,有助于高中的后续学习。‎ ‎  在书面表达题的写作要求上,对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有了更为明确的分级要求,旨在鼓励中下生、促进中上生,为他们各自的后续学习做好准备,特别是进入高中学习的学生能在高一阶段很快适应高中学习乃至高考的要求。‎ ‎  二、2010年中考展望 ‎  降低难度:0.75左右(0.72-0.77),按8:1:1比例,即容易题占80%,中档题占10%,有难度题10%。试题既关注呈现方式的创新,又立足学科主干知识,做到活而不难,新而不难。‎ ‎  遵循课标:依据课标教学和评价。英语学科考查的知识点(词汇、语法、功能、话题等)都在课标范围之内。目前仍有不少老师在教学中对词汇的把握存在偏差,有的只要书上有的就平均用力,有的以教材三、四会词汇为标准来对词汇作区分。其实它们与课标词汇并不完全吻合。译林出版社出版的《中考词汇一本通》仍是南通市10年中考命题用书,适用于10届的最新版本将把教材中没有出现的课标词汇标注出来,让老师们使用时一目了然,哪些是中考范围内可作考点的,哪些是仅要求识记的。同时,根据近几年的实践,教材中的非课标词汇在中考中一般作识记词汇。‎ ‎  紧扣教材:试题中有一定量取材于课本,开发利用课本资源(一是课本,二是教科研中心组织编写的初一至初三的作业本)。对课本资源中的典型例题进行“变形”呈现,着重考查初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要突破简单的再认、再现能力考查,加强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运用和知识之间内在联系,将知识、技能与方法融于具体的问题情境之中。‎ ‎  贴近生活:加强试题与生产、生活的联系,从社会实践和生活实际中挖掘考查内容,特别要进一步结合学生身边的学习、生活的例子,从生活的视角切入试题,拓展相关学科知识、运用学科方法,体现试题时代性、生活化的特点,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学会生活。中考试题要做到三个贴近:贴近社会、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富有时代特征和生活气息。‎ ‎  突出能力:注重“双基”,突出考查新课标要求的学科学习的基本能力和方法。探究学习,是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中考要重视考查学生的探究意识,考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初步的探究能力,考查学生在实践探究过程中应有的人文精神与科学素养。在结合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进行知识能力考查中,要重视开放性试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和实际情况,从多方面、多角度来分析问题,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发散思维,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 不拘泥于唯一答案。这种题目符合课程改革的精神。‎ ‎  三、2010届初三教学工作要点 ‎  1. 研究减负增效课题 ‎  6月12日,省委、省政府转发了省教育厅等部门《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的通知。该通知对我省中小学规范办学做了一些新的规定,提出了“减负增效”的要求。在这个大背景下,我市包括初三在内的初中英语教学怎样实现“减负增效”‎ ‎,应该成为我们近阶段着重研究的新课题。例如:‎ ‎  减负增效,就要在课堂教学中减去无效或低效的输入、无效或低效的活动,讲的内容是必须讲的:不超、不偏、不繁、不怪、不多(不要词典式的拓展)、不少;讲了是有效的:学生能理解、能记忆、能运用,有利于学生的理解、记忆和运用;讲的方法是得当的: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处于良好的心理状态,积极投入学习。展开的活动不是走过场,而是真正培养学生的能力。‎ ‎  充分利用45分钟,扎扎实实教好第一遍。第一遍教学至关重要,要不惜时间在学习新知识的初始阶段,促成学生正确理解(词汇意义、词语用法、语法结构、母语干扰、文化背景等),形成正确记忆(强调正确,否则记忆就是无效的,甚至起到相反作用),学会正确运用。要以正确理解为前提,正确记忆为核心,正确运用为目标,形成高效的教学链。(学生能理解的不一定能记忆,能记忆的不一定会用;相反,学生会(正确)使用的,一定是他已经正确理解和记忆了的。)从理解到运用的过程,就是从知识到能力的转化过程。‎ ‎  一味赶进度而第一遍教学不扎实的,学生新学的知识来不及转化为能力,就被源源不断而来的新知识所冲垮,轻者学习费时费力,重者干脆放弃学习。‎ ‎  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感受,不能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教学思路去上。我们必须考虑到学生接受的情况,考虑到学生的切身感受,根据学生的学习现状调整教学方案。‎ ‎  精讲多练是减负增效的主要途径,认真批改作业和及时评讲、辅导是减负增效的重要环节。‎ ‎  要实现“减负增效”,关键在课前。我们一贯提倡的“三备(备教材、备学生、备自身)”,应该注入新的内容,或者有更高的要求。‎ ‎  2. 解决几个薄弱环节 ‎  (1)词汇。词汇的记忆与使用是学生学习中的一大困难,也是教师教学研究的一项老课题。词汇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师必须的反思教学,不能一味怪学生不行。我们采用的方法单调,枯燥无味,低效甚至无效,随意性大(没有根据记忆规律去指导和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  解决词汇记忆的问题,一要增加重现率。增加重现率的方法,一是在课堂讲解的举例中有意识地使用教材中重现率低的、学生容易遗忘以及容易用错的、课标要求掌握的词汇;二是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有意注意他们易忘的词,并观察它们在新的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使用。‎ ‎  解决词汇记忆的问题,二要强调运用。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使用语言。学习外语的过程是“感知——理解——记忆——运用”。使用词汇是学习词汇的目的,也是记忆词汇的方法。能理解的词不一定能正确地记,会正确记忆的词不一定会正确地用;但是,会正确使用的词一定是能正确理解和记忆的词。在学过的词汇中总会分“活用词汇”、“识记词汇”和“遗忘词汇”。学习的过程中就是用努力使“遗忘词汇”‎ 转化为“识记词汇”、使“识记词汇”转变为“活用词汇”,而促成转变的催化剂就是“运用”本身。因此,要多为学生创造运用的条件,使学生通过正确地和反复地运用对词汇的音、形、义、用达到完美的统一。‎ ‎  建议坚持造句练习;适当加强连词成句的训练;重点是常用句型;以简单句的五个基本句型为主;避免形式单一,综合填空,句型转换、英汉互译、改错等各种练习形式经常交替进行。‎ ‎  (2)阅读。一要培养学生完整的阅读理解能力。阅读教学有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两种形式。课内以精读为主,侧重提高学生的理解水平;课外则以泛读为主,主要培养学生的快速阅读能力。两者结合才形成学生完整的阅读能力。《课标》有关阅读的五级要求中包括“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15万词以上”,这正是为了使学生形成完整的阅读理解能力。‎ ‎  目前我们的阅读教学中,以课堂教学(精读)和课后的阅读理解题型练习为主,两者都是以提高理解能力为目的,而对提高阅读速度的课外阅读(泛读)大多还是空白。不少教师和学生都以为,课外阅读不会一下子见成绩,与中考关系不大,平时也没时间,不如题型练习来得实在。这显然是一种不正确的认识。‎ ‎  虽然中考和高考在能力等各方面要求上有很大差别,但是在落实《课标》要求上有很多一致的地方。高考和中考命题都从“以知识立意”转为“以能力立意”,主要体现在坚持“突出语篇”‎ 这个命题原则上。学生来不及完成大阅读量的试卷、不善于读含生词的文章,就表明他们的阅读能力弱,是我们忽略课外阅读的后果。‎ ‎  课外阅读的好处还不止于此,它同时为学生提供词汇重现的机会,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之中学会使用;课外阅读还能使学生在新的语言环境感悟词汇,对词汇有更深、更广、更多的理解(有些学生对词汇往往只理解它们在词汇表中列出的中文意思,到了另一语境中对它的引申意思就理解不出。)‎ ‎  (3)表达。学生在表达方面的主要困难,一是英语与母语(英语词汇、句型、语法与母语方面的)差异造成的;二是文化差异引起的。‎ ‎  解决表达方面的问题,一要从输入入手。表达(口头与笔头)是语言输出,输出的多少取决于输入(听和读,在我国中学英语教学中则以读为主)多少。没有输入就没有输出;输入少就输出少,因此输入必须大于输出。大量的输入(以泛读为主)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语感,从而克服母语障碍,先学会模仿使用外语,再逐渐形成用英语思维的能力。要结合对学生进行词汇训练(造句等)来提高学生表达的能力。在造句时可围绕一个主题,用所给的词汇造句。然后在几个句子之间加上必要的关联词语,就可以成为一个段落或小短文。‎ ‎  解决表达方面的问题,二要培养文化意识。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外语教学中,‎ ‎ 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等。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要帮助学生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  (4)简介听力口语自动化考试 ‎  听力20分 + 口试10分 = 30分,仍按30分计入中考成绩。‎ ‎  第一部分 听对话选择图画或答案 ‎  共10小题,其中4小题为图画,6小题为文字。每小题1分。‎ ‎  第二部分 听对话和短文回答问题 ‎  共10小题,每小题1分。‎ ‎  第一段对话:4-5个来回,设两小题。‎ ‎  第二段对话:6-7个来回,设三小题。‎ ‎  独白:130-150词,设五小题。‎ ‎  第三部分 朗读短文 共5分。‎ ‎  第四部分 话题简述 共5分。‎ ‎  语速:110-140 w/m ‎  09年:第一年难度小些。10年难度可能略有提高。‎ ‎  评分:‎ ‎  完整性:‎ ‎  朗读型题目,能否顺利读完全文,以及顺利读完的比例;‎ ‎  话题简述型题目,能否完整表达题目的语意,清楚表达的语意比例。‎ ‎  完整性特征是评分的起评基本特征。‎ ‎  准确性:‎ ‎  单词级评估,主要包括单词发音的元音、辅音、重音准确性 ‎  流利性:‎ ‎  句子级评估,主要包括语速、插入(重复、修正)、连贯(连读、失去爆破、同化)等 ‎  韵律性:‎ ‎  句子级评估,主要包括意群停顿(节奏)、重读弱读、语气语调 ‎  评分:综合各种特征给出评分,其中以完整性为主。‎ ‎  (5)关于2010年英语中考 ‎  1. 题型和部分题型的题量会有微调,以改善试卷结构。练习时不要唯中考题型,提倡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有的非中考题型也能提高学生能力,使学生提高解答中考题型的本领。‎ ‎  2. 重申书面表达规范 ‎  对一般学生的要求(在水平层次较低的学生群体学校,平时练习时可以此为目标,结合学生实际,适当降低要求,鼓励他们通过练习能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提高,并品尝到相应的快乐。)‎ ‎  除按中考评分说明分档外,有以下情况之一的,正常评分后再扣5分:‎ ‎  1. 全题未使用任何较复杂语言结构(如从句等)或较高级表达方式的;(以后用一个和用两、三个也要有区别)‎ ‎  2. 全题未使用任何关联词(语)的。‎ ‎  有以下情况之一的,在正常评分后扣2分:‎ ‎  1. 全题不分段写作的;‎ ‎  2. 词数少于70或多于120的;‎ ‎  3. 书写潦草或书写水平差导致字母或单词难以辨认的;‎ ‎  4. 卷面不洁的。‎ ‎  有以下情况之一的,不予评分:‎ ‎  1. 没有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的;‎ ‎  2. 答题中有学校、班级、个人等真实信息的。‎ ‎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予扣分:‎ ‎  1. 使用教材外较高级表达方式时出现的可以容忍的错误;(如使用not only…but also…时未用倒装句,属可容忍的错误,不扣分;但如将意思用错,就属不可容忍的错误。)‎ ‎  2. 作紧扣主题的适当发挥时出现的可以容忍的错误。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