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5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巧用比较设计,提高教学效率——比较式教学设计在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运用
语文论文之巧用比较设计,提高教学效率——比较式教学设计在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运用 巧用比较设计,提高教学效率——比较式教学设计在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运用解观凯【摘 要】比较式教学设计是利用比较思维来安排教学内容与教学程序从而提高教学效率的方法。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专题、板块式的编排形式为比较式教学设计的运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运用比较法的关键是选择恰当的比较点,本文通过教学实例论述了选择比较点的不同角度和利用比较法提高教学效率的技巧。【关键词】比较式教学设计 比较点 教学效率 比较是确定事物之间相同点和相异点的思维方法,它为客观全面地认识事物提供了一条重要途径。比较式教学设计就是利用比较思维来安排教学内容与教学程序的方法,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设计方法。于漪老师认为灵活运用各种比较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① 比较的目的在于异中求同或同中求异,同中求异是为了明确其差别,以防混淆;异中求同是为了探寻其规律,归纳其要点。通过比较可使教学内容更为显豁,有利于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提高教学的效率。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采用专题、板块式的编排形式,为比较式教学设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每一必修模块下设四个专题,每一专题下又设两三个板块。这两三个板块从不同的角度来表现专题内涵,一个板块下的几篇课文又从不同的角度来表现板块的内涵。这样同一板块、专题下的每一篇课文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前后勾连,形成一个较强的“意义场”,或者说它们之间会产生一种广义的互文关系,很容易引发前后几篇课文之间的比较。一、比较点的选择比较式教学设计的关键是找到一个恰当的比较点。这个比较点可以是同中之异,也可以是异中之同。专题与板块虽然是着眼于课文的思想内涵来编排的,但其比较点却不限于思想内容方面,也可以从文体特点、写作技法、语言风格等角度进行比较。下面结合笔者个人的教学实践谈一谈具体的做法。(一)同一板块中的几篇课文往往是从不同的角度来阐释板块的内涵,通过前后比较可以加深学生对板块和专题内涵的理解必修一“月是故乡明”专题,“漂泊的旅人”板块中编选了老舍的《想北平》、韩少功的《我心归去》和柯灵的《乡土情结》,在教学中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讨论题:“《想北平》、《我心归去》和《乡土情结》对故乡的认识有何异同?请结合原文进行分析。”通过比较学生发现《想北平》中说“我最初的知识与印象都得自北平,它在我的血里,我的性格与脾气里有许多地方是这个古城所赐给的”,《我心归去》中也说“故乡存留了我们的童年,或者还有青年和壮年,也就成了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成了我们自己”,二者都强调故乡对个人生命的影响,这种影响不只是物质上的,更是精神上的;但《我心归去》中又说“故乡意味着我们的付出——它与出生地不是一回事。只有艰辛劳动过和奉献过的人,才真正拥有故乡” 这又强调了个人对故乡的付出与奉献;三篇课文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依恋之情,但《乡土情结》在结尾处又说“我们该有鹏举鸿飞的豪情,鱼游濠水的自在,同时拥有温暖安稳的家园”,这又赋予乡土情结以新的内涵——既走向开放,又有心灵的归宿。在这样的比较中,学生对板块内涵的理解逐步加深。不只同一板块中的课文可以比较,同一专题下不同板块中的课文也可以比较。在“月是故乡明”这一专题的第二板块“乡关何处”中选了曹文轩的摄影散文《前方》,教学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前方》一文所表达的思想与《想北平》《我心归去》有何异同?”通过比较学生发现:《前方》与前两篇课文写的都是离家的游子对故乡的思念,但它更强调“在路上”的感觉,写出了人寻求精神归宿而不得的那种无家可归之感。这样的比较,又可以深化学生对专题内涵的理解。这种在思想内容方面的比较在苏教版教材大部分专题的教学中都可以使用,通过比较来认识各板块专题的内涵也是教材编者的主要用意之一。因为这套教材特点之一就是“发挥语文的育人功能,着眼于学生的精神发育,以人文话题为统领”,“从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个向度‘立人’”,其“板块与板块之间有较明显的递进、拓展关系”,②只有借助前后的比较,才能明晰板块与专题的内涵,促成学生精神的成长。(二)相近题裁不同体裁的课文之间的比较有利于把握不同文体的特点苏教版必修教材“以人文话题为统领” 颠覆了原来教材编写以文体组织单元的传统,一般认为这不利于学生把握不同文体的特点,不利于学生养成按文体进行阅读的习惯,但借助比较式教学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苏教版教材常将相近题裁、不同体裁的作品放在一起,不仅可以进行思想内容上的比较,还可以从文体上进行比较,有利于学生掌握不同文体的特点。必修三,“祖国土”专题,“颂歌的变奏”板块,选了闻一多的《发现》和艾青的《北方》两首诗,前者为新诗格律体,后者为新诗自由体。教学时,先让学生比较两首诗在形式上的不同。作为格律体新诗,《发现》全诗共12行,每行11个字,每两行押一韵,为随韵,很好地体现了闻一多诗歌建筑美的主张。而作为自由体新诗,《北方》全诗四节,每节行数、每行字数均无规律,也没有押韵。通过这样的比较学生对新诗格律体和自由体就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然后引导学生比较两首诗所表达的情感的异同。《发现》写诗人由在国外时对祖国的思念与赞美转向回国后因见祖国的残破而生的失望与痛苦,而在失望与痛苦中又不难感受到诗人对祖国的那份炽热的情感。《北方》则表达了诗人对祖国灾难深重的忧虑、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祖国土地深沉执著的爱和对祖国不亡的信念。如果时间允许还可以比较《忆菊》与《发现》中诗人对祖国情感的变化,《北方》与《我爱这土地》在意象使用上的不同效果。必修二,“历史的回声”专题,“永志不忘”板块下选了《落日》和《勃兰特下跪赎罪受称赞》两篇作品,前者为通讯,后者为消息,前者写日本投降,后者写德国赎罪,在文体和思想内容上有许多可比点。但《勃兰特下跪赎罪受称赞》一文不是一篇典范的消息,所以在教学时笔者引入了霍默· 比加特写的消息《日本签字仪式》,这则消息只有600多字,是消息中的经典之作。教学时先引导学生比较《日本签字仪式》与《落日》,归纳出消息与通讯的联系与区别以及消息的倒金字塔结构等基本知识,然后再与《勃兰特下跪赎罪受称赞》一文比较,引导学生了解德、日两国对待战争的不同态度,引出日本投降而不肯认罪的结论,告诫学生勿忘历史。 又如必修三,“号角,为你长鸣”专题,“底层的光芒”板块选了高尔斯华绥的小说《品质》和杨绛的散文《老王》,两篇作品都是以人物为中心,前者写的鞋匠,后者写的车夫,都是社会底层的劳动者,但都能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持守着道德和社会良知。两篇作品在内容上极为相似,但文体不同,可引导学生通过比较来体会小说和散文的差异。比如小说中的“我”并不就是作者,而散文中的“我”一般就是作者本人;格斯拉可能是作者虚构的人物而老王则实有其人:通过比较帮助学生理解“叙述者”与“作者”的差异以及小说虚构而散文真实的特点。又如在比较中学生还可以发现《品质》故事相对完整,而《老王》故事相对零散,从而认识到情节是小说这种文学体裁的重要元素。再如,在散文中,作者可直接抒发自己的情感,情感介入的强度比较大,像《老王》最后一句“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而在小说中作者一般不直接抒情,而是专注于叙述故事,在故事中蕴含着作者的情感与思考。(三)比较相同体裁不同作家的作品有助于理解作品的风格、技巧如果将相同体裁不同作家的作品加以比较,则有利于理解不同作家的创作风格与写作技巧技巧。必修二,“慢慢走,欣赏啊”专题,“一花一世界”板块下选了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余光中的《听听那冷雨》、汪曾祺的《金岳霖先生》和孙犁的《亡人逸事》四篇文章。前两篇写景抒情,语言华丽,后两篇写人记事,语言质朴。这样的比较可以让学生了解散文中的两大主要品种,也可以让学生体会到不同作品的不同语言风格。如果将《荷塘月色》与《听听那冷雨》加以比较,还可以从中归纳出许多重要的语言技巧。现列表举例如下: 技巧 《荷塘月色》 《听听那冷雨》 叠词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季开始,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天潮潮地湿湿,即连在梦里,也似乎有把伞撑着。 通感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江南的雨下得满地是江湖下在桥上和船上,也下在四川在秧田和蛙塘下肥了嘉陵江下湿布谷咕咕的啼声。雨是潮潮润润的音乐下在渴望的唇上,舔舔那冷雨。 比喻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下雨了”,温柔的灰美人来了,她冰冰的纤手在屋顶拂弄着无数的黑键啊灰键,把晌午一下子奏成了黄昏。 对比 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譬如凭空写一个“雨”字,点点滴滴,滂滂沱沱,淅淅沥沥,一切云情雨意,就宛然其中了。视觉上的这种美感,岂是什么rain也好pluie也好所能满足的? 典故 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一打少年听雨,红烛昏沉;再打中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三打白头听雨在僧庐下,这更是亡宋之痛,一颗敏感心灵的一生:楼上,江上,庙里,用冷冷的雨珠子串成。 《金岳霖先生》和《亡人逸事》两篇作品,从写作对象、材料来源和思想情感等角度来看均存在明显差异。前者写的是作者的老师,是著名的哲学家,后者写的是作者的妻子,是一位普通的妇女;前者的材料多为耳闻所得,后者的材料基本都是亲历;前者主要表现了金岳霖先生的有趣、率真与真性情,后者主要表达自己对亡妻的哀悼、愧悔与感激之情。但这两篇作品在写作技巧上又有许多相似之处。通过比较,可以归纳出一些很有借鉴价值的写作技巧。如两篇作品都遵循虚实相生的美学原理,通过几个片段的组接塑造完整的人物形象。前者选了金岳霖先生在外貌、教学与个人生活等方面的几个片段,后者则选取缘定、初识、持家、临别四个方面的几个片段,但都塑造了完整的人物形象。又如两篇作品都出色地运用了细节描写,借细节传神。金岳霖先生在演讲时捉跳蚤的细节让人过目不忘,孙犁妻子去逝前的幸福的笑容在读者心头久久回旋。(四)引入课外材料来确定比较点虽然苏教版教材已经为比较式教学设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有时为了提高教学效率、丰富教学内容、加强教学的趣味性,还可以引入课外材料来确定比较点。在教学《获得教养的途径》时,笔者引入了黑塞的一首名为《书》的诗,其中有这样几句:“世界上的一切书本,/不会有幸福带给你,/可是它们秘密地叫你/返回到你自己那里。”然后提出两个问题:“世界上的一切书本,/不会有幸福带给你”与课文中说的“对思想家或作家的每一部杰作的深入理解,都会使你感到满足和幸福”矛盾吗?“可是它们秘密地叫你/返回到你自己那里”与课文中的哪一句话表达的意思相近?在问题探讨的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阿赫马托娃的《祖国土》是一首变体的十四行诗,为了让学生了解十四行诗这一经典诗体,笔者在教学中引入了彼得拉克的十四行诗《万籁俱寂》和莎士比亚的《十四行· 第二十九首》,通过对这两首诗的比较学生很快就了解了十四行诗在分节与押韵上的基本特点,也了解了意大利十四行和英国十四行的区别,并准确判断出《祖国土》是英国十四行诗的变体。再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表达的情感非常复杂,既有早生华发壮志难酬的感慨,又有自笑多情以酒酹月的自我解脱,前者好理解而后者不好理解。在教学中笔者引入《三国演义》开篇词、杨慎的《临江仙》,这样两首词作和三国故事就构成了一个内涵丰富的意义“板块”,借助“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与“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之间有力的“互文”来理解苏轼当时复杂的心境就不难了。二、通过比较式设计提高教学效率的技巧(一)在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上选取比较点 衡量教学效率的重要指标是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和教学重难点的落实情况。在教学目标上设置比较点,在比较中可直接落实教学目标。比较的方法也有利于落实教学重点、破解教学难点,因此在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上设置比较点可大大提高教学的效率。(二)灵活选择局部比较和整体比较比较可以是总体的比较也可以是局部的。总体的比较用于整堂课的教学设计,局部比较则用于课堂教学中的某个环节。对同一板块中篇幅较短比较点较多的两篇课文可从整体上进行比较,这样可节省教学时间。如必修三,“号角,为你长鸣”专题,“殉道者之歌” 板块中的《致西伯利亚的囚徒》和《啊,船长,我的船长哟!》可从作者、诗歌形式、写作对象、思想情感、抒情方式等角度进行整体、全面的比较。而对篇幅较长比较点较少的两篇作品宜用局部比较。(三)兼顾思想内容和形式技巧的比较比较点可以是作品的思想内容,也可以是作品的形式技巧。前者是苏教版教材所重视和强调的,后者却是苏教版教材的弱点之所在。在选择比较点时兼顾课文思想内容和形式技巧可弥补苏教版教材在编排体系上的不足,让学生不但能在人文素养方面得到发展和提高,而且在语文素养方面也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提高。(四)借助表格来突显比较点列表是进行比较的有效形式。在教学时借助表格可使教学内容变得简约而清晰。表格以板书、PPT的形式来呈现,既有利于学生的认知,又便于学生做笔记。下面是笔者在总结“殉道者之歌”这一板块时所做的表格式板书: 作品 殉道者 所殉之道 意义 《离骚》 屈原 美政的理想 关系到楚国的命运 《致西伯利亚的囚徒》 十二月党人 民主与自由 关系到俄国的命运 《啊,船长,我的船长哟!》 林肯 统一与自由 关系到美国的命运 总之,比较式教学设计具有简捷、高效的特点,在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教学中大有用武之地。 参考文献:刘国正.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中学语文卷)[C].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语文培训手册.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73-86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