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心得)之巧用多种方法 优化课堂教学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巧用多种方法 优化课堂教学

语文论文之巧用多种方法 优化课堂教学 ‎ ‎   [内容摘要]:‎ ‎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是在有效的时间内要使学生有最大的收获,教师必须用新的教育理念,更多的巧妙方法指导自己平时的教学,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  [关键词]:课堂   教学效率    提高 ‎  怎样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最多的知识,提高我们的课堂效率,是我们老师在“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质量”号召下的棘手问题。我觉得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自己平时的教学,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根据儿童认知的规律特点,深挖教材的内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做到“课开始兴趣生,课进行兴趣更浓,课结束趣犹存”。始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体现对学生的尊重、信任,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下面是我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些浅薄认识。‎ ‎  一 、目标升降是前题 ‎  预设的目标并不是不可调整的唯一行为方向、也不是行为检测的唯一标准。课堂教学具有较强的现场性,学习的状态、条件随时会发生变化,当条件发生变化的时候,预设的目标会显出它的不合理、不完善,教学中就要合理地删补、升降预设目标,从而即时生成目标。‎ ‎  如有位老师在教《锄禾》这首古诗时,先布置初读古诗的任务。发现有几个孩子没有打开课本,就摇头晃脑地背了起来。一个孩子说:“我上幼儿园时,爷爷就教我背过了。”一个孩子说:“吃饭时,我一浪费粮食,爸爸就背《锄禾》,我早就听会了。”既然有这么多学生已经会读、会背,那么原定的教学目标就应该即时做出调整。“那么这节课就请你们来教老师怎么样?”于是,该老师让孩子们当小老师,教老师和部分同学朗读、背诵,让他们充分享受成功的乐趣。另外,老师又临时补充了一首《悯农》,让这些同学迈向更高的目标。‎ ‎  又如有位教师上《曹冲称象》,教案中预设的教学目标是:了解曹冲称象的过程,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学习曹冲爱动脑筋、勤于思考的品质。在课堂推进过程中,有些学习小组学生举手“老师,我们有更好的办法称出大象的重量。”教师敢于接纳这一始料未及的信息,放手让学生回答,学生说:“‎ 石头又要开掘,又要抬上去、装上去,特别麻烦。曹操手下有的是兵,人站到船上方便、省力,最后只要每个人说出自己的体重,加一加,就可以称出大象的重量。”学生的智慧、潜力真是无穷无尽,他们敢于超越古人,勇于创新,而这些不可能是目标所能预设到的。教师在课堂上大为赞赏:同学们,你们这种敢于创新、敢于超越古人的勇气令我感动,我为你们骄傲、自豪。‎ ‎  以上课堂中的预设目标就是在生成中添入了灵活、创新的成分,提升了水平,实现了超越!‎ ‎  二、自主学习是基础。‎ ‎  俄国心理学家鲁宾斯坦认为:“思维通常是由问题情境产生的,并以解决问题情境为目的。”因此,在教学中,不断创设问题情境、以疑引思,是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学习的重要手段。例如在《科利亚的木匣》这一课就提了二十个问题1、。为什么妈妈能找到木匣子而科利亚就找不到呢?2.为什么科利亚的木匣埋在地里不会被虫子咬坏?3、为什么妈妈过了四年她的脚步不变大呢?而我过了四年我的脚步就大了呢?4、为什么德国法斯西打进他们村子他们家的东西还在呢?5、为什么妈妈、奶奶要带科利亚去喀山呢?……‎ 我真的不感相信这就是我这些孩子提出来的问题?他们就这样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去找答案。在这样交流、合作、自主中去学会自己学习。现在只要看着一个课题,他们就能够提出自己心中所想的,问自己所想问的。让我深深的觉得,课改我们农村虽然没有多没媒体设备教学,可只要我们的教师从实际出发,从一点一滴容入学生中给学生多一些自由的空间,这群雏鹰需要我们老师的爱心呵护,不久的将来他们会展翅飞翔的。‎ ‎  三、更新学法是保证 ‎  旧教学模式,学生常以背诵默写为主要学习方式,使学生厌倦,产生厌学情绪。学生学好语文,先要养成预习习惯,在预习中提出问题,试探性地解决问题。何况,一篇新课文,很多都是学生学过的字、词、句,甚至一些生活场景学生都十分熟悉,教师再翻来覆去地分析,实无必要。其次,学生要敢于质疑,课外提问,课内讨论,学生要主动积极,不能使之留于形式。充分发挥自己的意见、看法、观点以及口才,使语文知识能真正发挥实质性作用,而不是为应付考试而学。再次,学生还要勤于动笔。对于教师的一些辅助性教学手段,如《月光曲》中,如果播放贝多芬的曲子,学生听后便可将自己的想象记录下来。这样,便锻炼了自己的能力,特别是想象能力能得到充分发展。还有如《凡卡》、《卖火柴的小女孩》、《穷人》这一类文章,学生可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给课文写上续编,这也是发散性思维的培养。《黄河象》、《琥珀》一类文章,便可想想是否还有其它的形成过程呢?动笔记下来。这对听、说、写能力都有所提高,时间一长,事物便会从量变到质变,那么,学生的语文水平便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  当然,最重要的是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应更新观念。二十一世纪的新型人才应是高素质人才,知识要渊博,同时还要能言善辨,坚强自信,表达能力强。只有认识这些,教师才会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学生也会勤奋刻苦地朝新的目标努力。这样,通过运用新的方法,坚持不懈,我相信一份耕耘,一定会有一份收获。‎ ‎  四、诱导求异是航标。‎ ‎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例如:我在《陶罐和铁罐》一课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情境: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后,学生表演陶罐和铁罐的对话。傲慢的铁罐怎样对谦虚的陶罐,我布置了讲台为国王的御厨,两位学生神采飞扬的来到了御厨大声的说:“你敢碰我吗?陶罐子!”带着傲慢的语气。还不视我们大家的存在。另一个说:“不敢,铁罐兄弟。”镇定的回答。……‎ 课堂里的学生欢声笑语。接着又有两个学生不请自要求表演。在阵阵的掌声中还在把自己当成课文中的傲慢陶罐和谦虚的铁罐。表演后学生都谈了自己的感受。“老师,那铁罐最后的结局我不同情他,他太傲慢了,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自己的短处;老师,铁罐为什么要这样对陶罐呢?老师,铁罐为什么不见了呢?是不是有人挖走了呢?”看到学生一个个发自内心的感悟,我和他们一起容入了仿佛是几千年前的古国去了。课堂呈现一片我意想不到的景象。学生绘声绘色地描述课文。‎ ‎  五、  跳出课本是后盾 ‎  《课标》对学生的阅读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小学阶段每位学生的阅读量应达到150万字。因而,语文课内的阅读,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在广泛的课外阅读中积累语言已势在必行。所谓“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少”字的含义有二:一是读的少,二是记住的少。所以说话作文时便没词儿了。如果让学生多读点,多积累些,天长日久,待到自己说话 作文时便能呼之即出,信手拈来,随心所欲,左右逢源。“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平时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学生的课外阅读,如从开始(一年级)的兴趣培养到后面的学会阅读、自主阅读:要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首先要为学生创造大量阅读的条件。我们可以在班内设立图书角,从学校图书室借来部分书籍,再发动每个学生从家里拿来几本书与大家“共享”‎ 并定期更换,保证了每个学生都有丰富的好书可看。在学生有好书读的情况下,要提高课外阅读的效率,还需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有选择地阅读。拿一本书,首先得问自己,我想从中得到些什么?接着快读目录,以获得一个总的概要。然后找到你想研读的内容,反复诵读,在读中自悟,在读中自得,记住其中的要点、自己的感受以及好词佳句、名人名句和名人名言等,分门别类地摘抄在笔记本上。再对这本书其他内容进行快速地浏览,得到想要的要点或具体的信息,就停下来,把它们记下。读完全书以后,回顾全书内容,根据要点列成提纲,从而整体把握,并能把语言还原于生活,发表一定的见解。最后,还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把自己喜欢的语段叙述出来,并注意运用语段中的一些词语。‎ ‎  总之,尽可能地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并获得成功体验,享受成功的愉悦。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学习变得乐于参与、渴望参与。相信只要我们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学起来就会有兴趣,就会有助于减轻学生的负担,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和课堂效益。‎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