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心得)之怎样指导一年级学生朗读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怎样指导一年级学生朗读

语文论文之怎样指导一年级学生朗读   朗读,是提高学生读写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形式。朱熹说: “凡读书……只要多诵几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朗读多了,课文 中经过加工锤炼的语言,才能逐渐成为学生自己的语言。   一年级学生入学不久,识字不多,要他们正确、流利、有感情 地朗读课文,有一定困难。在这个阶段,老师的指导就显得很重要。   一、培养学生朗读的兴趣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安排组织多种形式 进行朗读。有些课文是抒发感情的,宜个别读,轻声读;有些课文是铿 锵有力的,宜齐读,放声读;比如《要下雨了》最后一句“哗,哗,哗, 雨真的下起来了!”有些课文对话较多,则宜分角色读;有些文章对人 物的行为描写较多,在朗读时让孩子们根据朗读内容,加上自己的动作, 绘声绘色地表演读。这样变换朗读形式,既增强了他们朗读的兴趣,又 帮助他们自主地理解了课文内容,体会到了文中的思想感情,培养了语 感。   二、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   首先要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的习惯。没有一个认真读书的态度, 就不可能形成良好的朗读习惯。在学生开始读第一篇课文时,就向他们 明确指出,读书不能加一个字、减一个字、改一个字,要学生把每个字 看清楚,把每个字读清楚,做到字字响亮。   培养学生朗读看标点的习惯。要求学生朗读时,看好每一个标 点,读出停顿。在这种训练中,着重引导学生主要句号处有较大停顿。 这样做,可以帮助学生建立句子概念,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可训练 学生思维的条理化。否则,学生一口气读到底,就不容易搞清楚课文的 来龙去脉,以后的作文,也很可能出现“一逗到底”的现象。   培养学生“一边读一边想”的良好习惯。读课文的时候,要集 中注意力,开动脑筋,一边读,一边想。对于低年级学生,老师应提出 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比如在学习《美丽的小路》一课时,让学生 边读边想:“这篇课文中有几个角色呢?你最喜欢哪个?”这样,才使 读有目的性,才能有效地培养相关的习惯。   三、明确每次朗读的要求   朗读的要求,从理解课文的角度说,有理解课文大意、熟悉课 文、抓住重点、找出关键词句、准备复述课文等的;从朗读的本身的要 求来说,要求读得正确、读得流利、读得有感情。   朗读要求既要明确,又要逐步提高,循序渐进。随着学生对课 文内容理解的加深,应注意逐步提高朗读要求,并根据不同的要求采用 不同的朗读方法。   1.初读课文要“真读”。就是放慢速度,用手指着字,一个字 一个字地读,“字字读真”。进行这种朗读训练,学生把每个字都看在眼 里,念在口里,记在心里,让学生一字一字地读正确,为读得流利读得 有感情打好基础。   2.理解课文要有节奏地读。所谓“有节奏地读”,简单地说就 是不读破句,按句子的结构读出一定的停顿和轻重。句子不读破,正确 地读出了节奏,也就读出了文章的意思。这样多读几遍,“其义便可自 见”了。   3.重点部分反复读。每篇课文都有主次之分,通过多种形式反 复朗读重点部分,可帮助学生掌握重点,加深对重点的理解,进而达到 “熟读成诵”的程度。   4.指导学生有表情地朗读。首先,指点学生把自己想象成文中 的角色,体会出人物的感情和语气,比如在《小伙伴》中,指导学生把 自己当成文中的人物,这样会很自然的读出小伙伴的询问、责怪、教育、 关心玛芬的不同语气来。其次,进入情境读,简单地说,就是读书时要 把自己放到课文中去,想象自己就是文中的一个人物,文中描写的内容 就是自己亲眼所见、亲耳所闻,把自己的感受融进课文的情境之中去声 情并茂地朗读课文。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获得情感体验,得到美的 享受。   四、朗读必须和精讲相结合   要朗读得好,精讲不容忽视。在朗读过程中,教师不断地耐心 地指点,可以使重点突出,可以加深对词句的理解,也可以帮助学生掌 握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提高朗读质量。比如指点关键词语,读出适当 的重音,在《王二小》一课中,将“八路军从山上冲下来”一句的“冲” 换成“跑”,让学生在“冲”与 “跑”的对比中体会到八路军猛虎似的 从山上冲下来的威武形象,学生很自然地读出了句子中的重音:“八路 军从山上冲下来,消灭的全部敌人。”   五、重视教师自己的范读   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教师生动的范读,会使学生受到极 大地感染,对课文获得完整而深刻的印象,因此,上课前教师应充分准 备,以达到应有的效果。   这样,只要在课前下足功夫,课堂上指导学生朗读时心中有数, 就会取得很好的效果。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