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5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浅议学生课堂积极性的调动策略
语文论文之浅议学生课堂积极性的调动策略 在践行新课程标准的今天,在长期的课堂实践中,我们不难遇到学生无心参与课堂学习,启而不发的情况,导致教师唱独角戏,课堂艰难地向前推进。 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呢?我想这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思考和应对的问题。经过不断的学习和反思,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下功夫: 一、精心备课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师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备课的有效性。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中,教师为上好一堂语文课,常常浏览大量资料,参阅多堂名师范例及教案,经过精心整合、预设,形成了一份几乎无瑕疵的多页详案,但实际执教起来并不如设想中那样顺利,往往出现量大超时,环节仓促,顾此失彼,束缚手脚等现象,形成低效的课堂教学。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有效备课呢?首先要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课程标准、教材和参考书是教师备课必须读的“三本书”。课程标准是教学的“圭臬” 、是源头、是方向,也是方法。读课程标准,就像砍柴前磨刀一样,事半功倍。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说,他把课程标准的年段目标抄下来,贴在教案本的首页,每次备课时都要翻看。由此可见,备好课标是备好课的基础之步。备教材时要通读全册、全单元、全文,查阅资料,钻研文字,正确理解作者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意图……只有教师自己吃透了教材,才能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学生的年龄、性格特征,学生的知识储备跟生活经验等,也是备课时必须考虑的。在此基础之上,才能科学合理地设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过程。 二、提升教师魅力所谓“课堂魅力”,说白了,就是要让课堂对学生有吸引力,让孩子们爱听你的课。要让课堂充满情趣,让孩子们感到妙趣横生,如沐春风。教师的口才特别重要,就是要学会说话。,教育也好,教学也好,不都主要是通过口头语言与人沟通吗?好的课堂总是师生共鸣,氛围和谐,而不是油水分离,油是油,水是水。让课堂有吸引力,就要琢磨如何开头,如何结尾,如何和学生交流,如何面对突发事件,等等。一个气质高雅、精力充沛、神采飞扬的教师必定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而且小学生最善于模仿,我们的言谈举止定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学生。备课时,我们虽不可能把每句课堂语言都预设好,但比较重要的过渡语言和总结性语言还是可以预设的,这部分能预设的语言,一定要仔细推敲。要考虑到是否言简意赅,通俗易懂?是否能最直白地表述核心知识点?怎样呈现就更富有激情,具有“煽动性”,更能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怎样做到口头语言与肢体语言合二为一,相得益彰,从而一程一程地推进课堂教学甚至形成课堂的高潮。 三、注重开头激趣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 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由此可见,课堂教学要讲究导入的艺术。一个精彩的导入,既情趣盎然,又可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让课堂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我们要把握课文的特点,根据学生年龄及心里特征,运用喜闻乐见的导入形式导入新课,创造科学有效的导入形式。 四、营造轻松、自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路人。所以,教师要为学生营造轻松、自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朱熹说过:“大疑则大悟,不疑则不悟。”这和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的“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有价值。”有异曲同工之妙。它说明了学前质疑才能使学生思维活跃,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创造思维往往以惊奇和疑问开始的。好奇心是对新事物进行探究的一种心理倾向,是推动人们主动积极地观察世界,展开创造性思维的内部动力。在教学中,我们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教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掌握基本的教学知识与技能。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多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否定,表达不同的理解主张。在课堂上,我们要尽量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质疑问难,并鼓励学生大胆发表意见,勇于把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说出来。这样,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不但得到了锻炼,而且自主学习的动力也被激发了起来。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教育面向的是全体的学生,要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然而,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智力水平,学习潜能各不相同,因此,我们要根据差异,灵活调整教学要求与进程,对能力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布置难度各异的作业,想方设法地让每个学生都能循序渐进地达到由“知之”到“好之”,再到“乐之”的境界,从而达到为了一切学生的成长。在教学过程中,特别是对一些学困生,教师要多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因为这类学生往往都有强烈的自卑感,认为自己不是读书的料,所以教师要善于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发现他们身上的特长及细微的进步,要及时给予认可、表扬和鼓励。 五、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新课程要求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做事,学会做人。中国有句古话叫“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传授给人既有的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道理其实很简单,鱼是目的,钓鱼是手段,一条鱼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钓鱼的方法。 陶行知先生说过:解放孩子的头脑,使他们能想;解放学生的眼睛,使他们能看;解放孩子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孩子的嘴,使他们能谈;解放孩子的空间,使他们能接触社会自然;解放孩子们的时间,使他们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他的教育思想的核心是还给学生学习的自主权,使学生自觉、主动的学。叶圣陶也曾说:教是为了不教。所有这些告诉我们教育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要学会靠自己去学习,这样,才能终身受用。 何谓“方法”?指的是关于解决思想、说话、行动等问题的门路、程序等,学习是动脑的事,所以我们要注重掌握思维方法。学习方法因人而异,“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作为学生,要选择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作为教师,要授人以鱼,毕竟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角色没有改变,学生处在求知的状态,需要正确的认知引导,但随着时代的改变,教师更应该授人以渔。就是说,教给学生正确的方向和方法,任其跌打摔爬,在浮沉起伏中锻炼独立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大胆提出新颖、富有创新的观点,为学生提供各种实践机会,让他们在干中学,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唯有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主动积极性,方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