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5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小学科学(心得)之以人为本 科学探究--《我们也能做科学》教学片断赏析
小学科学论文之以人为本 科学探究--《我们也能做科学》教学片断赏析 一、 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看,这个东西见过吗?知道我们下面要做什么吗? 生:吹泡泡!(学生高声齐呼) 师:我知道同学们一定想吹泡泡,先别着急,我们先看看桌子上还有什么? 生:吹泡泡的工具。 师:都有什么呢? 生:有4根管子和一些吹泡泡的工具。 师:它们有什么特点吗? 生:4根管子粗细不同,而且吹泡泡的工具形状也不同。 师:你们知道用这些东西吹泡泡会吹出什么样的泡泡吗? 生:不知道。 师:我们一起试试看,好不好。在吹的时候,同学们要认真观察看能吹出什么样的泡泡而且还要想想为什么会这样。(学生实验) 师:现在请大家告诉我,你用粗细不同的管子吹泡泡时,吹出了什么样的泡泡来。 生:吹出的泡泡都是圆形的,用粗管子吹出的圆形大,细管子吹出的圆形小。 师:用不同形状的模具吹泡泡,又吹出了什么样的呢? 生:不管用什么形状的去吹都吹出的是圆形的。 师:你们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吗?小组讨论讨论。 师:现在谁来告诉我? 生:老师,我在吹泡泡时洒了一些粘在手上,感觉手粘粘的,我想可能是它粘性大,所以吹出来的是圆形的。 生:老师,我想是因为它们像水一样,里面有空气,所以可以吹出来的是圆形的。 生:老师,我在吹泡泡时,发现泡泡在阳光下是五颜六色的,很漂亮。(此时下课铃声响了。) 师:同学们的发现可真不少,到底为什么都吹出了圆形的,我们课后继续研究,好不好。 二、 评析: 面对三年级的小朋友,我以"认识实验材料"为教学的起点,从"认识"引入课题,看似平淡,但却充分体现了我的设计意图,预示孩子们"科学就在我们身边",这也是教学改革的新理念。 课堂中我把"吹泡泡"这种孩子们日常生活中喜闻乐见的一种游戏,自然地引入课堂,而且还让孩子们尽情地去玩,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再着,我把各种形状、粗细不同的吹泡泡模具摆放在桌子上,更激起了学生研究的兴趣,并持久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绪。我从上课一开始就摆正了"主导"与"主体"的关系,把学生主动学习、探索作为自己的教学目标之一,把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落到实处。如:我通过游戏使学生的情绪"活"了起来,并在这里引出了一个学生十分想知道的问题,用粗细不同、形状不同的模具会吹出什么样的泡泡来,为什么?更是使学生思维"活"起来的关键一步。 会吹出圆的、方的、长的等都只是一种猜想而已,这时,他们迫切希望能尽快得到答案,尤其希望通过自己的亲手实验来加以验证,因此,教师还没讲完,学生已迫不及待了。从外部的"活"到内部的"活",足见我的设计意图充分适应了学生的要求。在孩子们攻克了一个"堡垒",粗细不同、形状不同的模具吹出的都是圆形的之后,我又给孩子们指出了一个新目标:"为什么会这样,让学生讨论研究。"这既充满了情趣,又把孩子们的思维引向了更高的境界,把吹泡泡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正因为学生有了前期的知识、情绪和探索欲望的准备,此时的"急不可待"是理所当然的!他们已不再是单单为了玩而玩,开始发现原来自己的生活中还有那么多的科学知识!这样的结果,正是我所期盼的,它是教学的延续环节,使得整个教学设计在实施过程中,把思维的难度和实验的难度又提高了一个层次,把"主体"的思维导向了一个更高的境界。无论学生能否研究出结果来都已不显得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全班所有的学生都投入了"探索科学奥秘"的过程中了,甚至有些学生已达到了兴奋、忘形的境界,时时发出情不自禁的欢呼声,这就是课堂中"学生观""发展观"的成功体现。因为孩子们的思维和能力再一次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孩子们的探索欲望再一次得到激发和保护,孩子们的科学精神再一次得到升华。在这一环节中,并没有将结论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课后继续研究。我认为,对于小学生来说,其科学知识的"概括化"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低年级应侧重于"多体验、多感受",没有必要过早地给概括性的结论,由于它的与众不同,在整个课堂中我并不强求学生整齐划一的操作方法,也并不硬性追求成功的结果,而是大胆放弃常规的实验程式,任学生自由发挥,紧随学生、鼓励学生、肯定学生、充当了学生的精神支持者和智慧支援者,使学生自始至终保持着强烈的探索热情。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来,人们对"主导与主体的关系"问题已有了清楚的认识,但在实际教学中真正能恰当地处理这个关系的并不十分到位,主体作用的发挥有时还停留在课堂气氛表面的热闹上,究其原因是由于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多的是盯住"课堂教学的目标",而严重忽视了"课程目标"和"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因此,我们的"以人为本"还只停留在"主导"与"主体"的简单换位上,没有体现在实质上。这节课"吹泡泡"这一内容的设置着眼于"课程目标",致力于学生智力品质和非智力品质的全面发展,置"学生的发展"于课堂教学的始终,是一个十分有益的探索。"以人为本"应该是把学生的发展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让科学探索成为必然结果和自然规律。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