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5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小学科学(心得)之水无色、学有趣、教有味——教学《观察水》创新设计一得
小学科学论文之水无色、学有趣、教有味——教学《观 察水》创新设计一得 一、 以学情定教,大胆革新,创造性使用教材 《观察水》是苏教版三年级《生命之源——水》单元的内容,本课 旨在通过学生对水的观察,认识水的基本性质。教材安排了四个部分内 容。第一部分,通过对一杯水的观察,让学生能够全面、细致地描述水, 并利用所学的知识从六种液体中“找”出水。第二部分,引导学生观察 方糖在水中的变化,让学生认识溶解的现象。第三部分,引导学生观察 水中纸币的变化和硬币盛水的变化,使学生认识水的毛细现象和表面张 力。教材建议用两课时教学,经过反复思考,我认为本课教学有较大的 伸缩性。第一,分两课时教学,两课时的内容都不饱满,而且内容较为 单一,不能深入。如第一课时,就是教学生观察水、描述水、认识水的 溶解现象。考虑到学生在二年级自然课《水》一课时,已经了解了一些 关于水方面的知识,这一课时的大部分内容只是重温旧知。而第二课时, 让学生了解水的毛细现象和表面张力现象。因为这两种现象都涉及到物 质分子间的作用力,要想全面深入地让学生认识这两种现象是很难办到 的,而我们的教学只是停留在“了解”这一个层面,而没有从现象深入 到本质,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事物运动的规律,因而这一课时的安排显得 较为简单。第二,本课几个内容都较独立,比较难衔接,如照本宣科就 有牵着学生鼻子走的感觉。综合以上原因,我大胆地调整了教材结构, 将两课时的内容作为一课时教学,下面谈谈我的教学思路: 我将本课教学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同教材设计一样,让学生运用多种感观观察水、描述水、 鉴别水。 第二部分,让学生利用各种材料来研究水。我给学生提供了许多材 料,如紫菜干、糖、面粉、墨水、小水轮、一角钱、小纸条、玻璃片、 杯子、水槽等,要求学生自已动手动脑,将每样材料都要与水发生关系, 观察发生的现象,并作出简单解释。这是一个极具挑战,并且非常开放 的活动,可以预想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一定能发现很多有关水的现象, 从而能更加全面深入的认识水,达到观察水的目的。 第三部分,我引用《乌鸦喝水》的故事设置情景。用回形针代石头, 让学生认识水的表面张力现象。 二、 在赞赏中鼓励,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以及学习探究的热情。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我不断鼓励学生多观察、多发现,培养他们多 动手、善于发现的科学态度。在这节课的教学实践中,同学们的发现大 大超出了我的预想,这更加增添了我不断革新教材,灵活运用教材的的 信心。 如,同学们利用小水轮的实验,知道了水是有力量的。有个同学甚 至还说道:“水流粗,力量就大。”他还补充说,他上卫生间解大便时, 有时放水冲不掉大便,他妈妈就接一大盆水去冲,结果一下子就冲掉了, 这说明水流越粗,力量就大。还有同学说,洪水来时,连房子都会冲垮。 又比如,同学们利用糖做溶解实验时,有的同学用铅笔进行搅拌, 而另外有的同学则找我要热水,我问他们干什么,他们说用热水冲糖水, 糖就化得快一些。无形之中,学生除了认识到水能溶解一些物质外,还 知道了搅拌和加热能加快溶解的道理。 再比如,学生透过装水的玻璃杯,发现水有放大镜的作用;将一支 铅笔放到水中,从水面上看,有错位的现象产生,从而认识了“水的折 射”作用;还有的同学发现一滴水不管放在哪里,它都是一个凸面的; 滴在空中,总是尖圆形状的。从这些极其普通的现象中,感受到水的表 面张力。 整个实验观察活动中,同学们每每有新的发现,往往都会兴奋地叫 我去看,并且详细地向我叙述,我也乐于分享他们成功的喜悦;同时, 还会不失时机的引导他们归纳和总结,不断的激发他们学习探究的兴趣, 使整个学习活动达到高潮。 三、 用学生的眼光看世界,让教与学走得更进。 这节课从设计到教学,我都非常满意,因为它不仅达到了本课的教 学目标,且更有甚之。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实践尝试,使我认识到备课是 教学中最至关重要的环节。在备教案、备教材、备教具、备自己的同时, 备学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学会用学生的眼光看世界,打好教学前 的准备仗。那么,如何才能备好学生呢,我认为要从以下几点去做: (1) 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备好丰盛的物质材料。 在实验材料的准备上尽可能的考虑周全。如在本节课中,我准备了一个 热水瓶,放在讲台上,学生想到了需要用,就可以取来用,在这里,我 也不强求,如没有学生想到,不用也无妨。而对于学生提出的材料,要 尽量满足他们,以激发他们学习研究的兴趣。如教学《声音是怎样产生》 一课中,让学生设计实验验证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时,有一名同学提 出将灰放在尺子上,弹动尺子,灰会振落这一实验时,我马上肯定了他 的想法,说:“我们的教室比较干净,可以用粉笔灰代替吗?”那位同 学点了点头,满意的坐下去。 (2) 注重学生的求异思维,及时的给予肯定和鼓励,不断激发求 知欲,同时,还要教育同学们自己动脑筋,不要“偷学”别人的方法。 在很多实验活动中,我发现很多同学都爱看别人怎么做,而自己不愿动 脑去想,因而到汇报时,方法就很单一,这样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 养。 (3) 在教学设计中有意识地设计一些小情境,让学生有意外的发 现,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如教学《研究纸的吸水性》一课时,故 意将一些豆奶弄泼,旁边再放置各种各样的纸,请同学帮忙清理,然后, 让学生们讨论为什么选用这种纸,自然而然地进入教学状态。 (4) 在与学生的交往中,还应注重训练学生的批判思维,使其具 有坚持真理,怀疑、质疑和挑战权威的精神。因为没有怀疑、质疑、挑 战权威的这种精神,我们人类将难以进步,社会将难以发展。 (5) 多亲近学生,想学生之所想,思学生之所需。学会从学生的 角度考虑问题,打好教学活动的情感基础。 总之,教学是师生间的双边活动,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教 师只有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备好学生,打好准备仗,才能以不变应 万变,顺利地开展教学工作。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