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5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教师个人计划总结之教学活动中的德育渗透
教师个人计划总结之教学活动中的德育渗透 教师个人计划总结之教学活动中的德育渗透 教师个人计划总结之教学活动中的德育渗透 教师个人计划总结之教学活动中的德育渗透 爱,不仅在于别人付出了多少,而且在于你领会了多少;阅读,不仅在于作者写出了多少,而且在于读者悟出了多少;教育,不仅在于教师讲出了多少,而且在于学生悟出了多少。教育家赫尔巴特说:“教育的起点在于个性,终点在于德性。”所以说,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的目标就是培养一个个既充满鲜明个性又具有高尚道德观念的人。中学阶段是人生中最关键而又最富有特色的时期,是黄金时代的开端。与小学时期相比,这是一个急剧变化、丰富多彩的阶段,心理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状态。一方面,他们不像过去那样幼稚,对科学、社会、生活已具有不同程度的基础知识和经验,思考问题已不那么单纯,而是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另一方面,他们又毕竟是初涉人生,经验不足,见识有限,在思考问题的方式上不够全面,易走极端。心理学家将这一时期称作“精神断乳期”或“心理断乳期”,也有人把这一时期看作生理与心理发展的“风暴期”、人生的“危险期”或“事故多发地段”。作为语文老师,抓好这一学生个性发展的关键阶段与时机,把学生的个性引向健康发展的方向,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就要努力运用语文佳作中所包含的真挚情感,紧扣学生心弦,激起他们感情的波澜,培养学生优良的性格。如何把德育教育渗透进语文教学中,我觉得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认识汉字美 法国著名作家都德在《最后一课》中这样写道:“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语言是祖国的象征,都德在文章中这样写的目的是为了表现主人公的爱国热情。当然这个说法,我们不能认同,我认为,汉语才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最具灵性。据有关资料调查表明:运用汉字的人比运用其他语种的人更具有想象力。汉字的特点是方方正正,单从一个“人”字的写法上,就可以看出老祖先对我们人类寄予的厚望——做一个顶天立地、正正直直的人。汉字的字形不仅给我们带来丰富的想象力,而且,汉字的创造空间非常大,我们知道,中国汉字不过几千个,词汇却浩瀚如海,并且词汇的内涵丰富、韵味无穷,我们会在阅读中发现汉字的美感,感受汉字的魅力,热爱祖国的语言。宋代理学家朱熹曾写过这样一首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初读这首诗,许多学生以为这是一首写景诗:方方的小池塘,就像镜子般明亮,蓝天白云呀,一起在池水中荡漾。问池塘,你为什么这样清澈?池塘说:“你看上面股股清水正往我这里淌。”多么美的意境呀!实际上,这首诗还有着更深刻的寓意,即从它的题目《观书有感》上可以找到答案,做学问的人要多读书、读好书才可以心明如镜,明辨是非。文字的表达往往是作者在特定情景下的独特感受和体验,而汉字又具有灵活性、凝练性,所以,是否找到开启这段文字的金钥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化,积累知识,充实自己,方能破译汉字中的“密码”,感受汉字中蕴含的丰富的生活哲理。法国作家雨果曾经说过:“一个不热爱自己祖国语言的人,又怎能谈得上热爱自己的祖国?”我想,培养学生热爱汉字,热爱自己祖国历史悠久的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语文教学中的首要任务,同时这又是提高学生个人道德修养的第一步。 二、抽出格言式的句子重点讲解 在人类历史上,曾留下过许多晶莹璀璨、光芒四射的格言,这些格言使许许多多青少年走上成功之路,取得令人瞩目的业绩。许多古今中外、经久不衰的格言或名言,是人们从文学作品中挖掘、摘引、精选出来的。现在语文课本所选的许多文学作品,不论诗词、散文或小说,都是古今中外的名篇,不仅有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和出类拔萃的文学特色,而且往往含有一些文情并茂、短小精悍、意味隽永的名言名句。有些课文的思想内容,有时就是通过其中的一段话来体现的。对于这些闪烁着思想光芒的句子,我们应紧紧抓住,围绕课文提供的语言材料和中心,加以重点分析和讲解。我们在讲解《岳阳楼记》时,不仅要让学生领略作者对洞庭景色的出色描写,同时也要让他们铭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名句,理解范仲淹那种“以天下为己任”的宽阔胸怀。讲解鲁迅小说《故乡》,不仅要分析闰土的艺术形象,同时也要学生理解和背诵最后的句子:“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鼓励学生:在未来的生活道路上,应有勇于开拓、勇往直前的精神…… 三、剖析文本,弘扬传统美德 父母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父母为抚育子女成人、成才,历尽艰辛,可谓呕心沥血;而学生身受父母慈爱,往往身在福中不知福。教学中,应针对学生实际,运用教材的示范作用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感染,并适时给予点拨,使学生对父母形成正确的认识。如教学朱自清的《背影》,就应紧扣父亲疼爱儿子这个中心,重点剖析“望父买橘”的“背影”这一情节,充分体会父亲的用心和艰辛;并通过语言描写和细节描写的分析,体味父亲对儿子的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深切的爱子之心。其他的还如《藤野先生》中藤野先生的教学认真、治学严谨;《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炽热的爱国主义热情,无不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学这类作品时,应让学生在了解文中老师的崇高品质的前提下,进而了解身边的老师,激起其尊师之情,并付诸日常生活中,形成尊敬老师的良好道德品质…… 四、因材施教,传承文化精华 不同的文学体裁,教学方法不一样,所达到的德育效果也有差别。诗歌音韵和谐,内涵极为丰富,是德育的最佳媒体,利用诗歌的特点,让学生于吟咏中感悟,在讽诵里熏陶 。特别是唐诗、宋词、元曲,更是民族文化的极致,蕴含丰富的德育因素,充分加以利用,不仅有利于语文教学内涵的丰富,读之诵之,学生在吟诵中积淀、升华,心灵得以净化,心胸自会开阔,情操得以陶冶。他们会为祖国山河的壮美而击节,为志士仁人的忧思而握腕,叹时光之长流不回,惜岁月更替之难改。哲理深蕴之篇,给人感悟,坦荡磊落之举让人敬服。 小说形象鲜明,充分反映生活,也是德育的重要渠道,发挥小说优势,让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后再阅读。与祥子一起流泪,为祥林嫂惋惜;通过奥楚蔑洛夫认识沙俄社会,通过《亲爱的爸爸妈妈》认识战争的残酷,通过《孔乙己》了解科举制度……提高学生对美丑的辨别能力和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比较而言说明文虽然比较枯燥,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的教学让学生了解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领略祖国山河的美丽,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五、言传身教,张扬自身魅力 在语文教学中,注重提高自身素质是非常重要的。“学高为师,德高为范”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有广博坚实的业务知识,而且要不断充实和更新,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德育教育既要言传,又要身教,处处为人师表,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要先做到,用自己的爱心和人格魅力感染影响学生。具体做法是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少指责”激发学生兴趣,树立乐观向上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精神。课堂尽可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我总是尽可能地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参加难易不同层次的活动,对成绩差的同学尽可能予以肯定,激发他们的学生热情,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学习积极性。同时还经常注意自身的穿着打扮,言谈举止,给学生树立榜样。因此,只要我们在备课的同时注意将语文教学和德育教育融为一体,就可以让学生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六、情理结合,使学生在动心动情中受到教育 语文课的品德教育既要诉诸感情,也要诉诸理智,将以情动人和以理服人结合起来,使学生受到感染熏陶,潜移默化。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对语文课的德育教育尤其重要。由于语文课具有丰富的感情因素,因而教师的思想感情应进入课文的情境之中,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再现课文情境,对学生动之以情,使学生在动心动情学习课文。特级教师于漪认为:“教师要努力运用语文佳作中所饱含的真挚感情,扣击学生的心弦,激起他们的感情上的共鸣。教师钻研教材时必须沉进去,披文以入情,把握作者的思想脉络,体会作者的感情波澜。教学时教师要紧扣作品的文字,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打动学生的心,使他们胸中或泛起涟漪,或掀起波澜,激发起他们爱憎分明的感情。,对学生进行不同内容的思想教育,寓情感于教学之中。如教学《蜡烛》一文时,让同学们依据该文所凝聚的感人肺腑的至真至情,从课堂情境设置内容分析,情感体验,去感受那种深沉的军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谊。 七、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1、 自我积累:古人云:”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道德品质的培养,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同的课文,其思想教育也有所不同,或公德、或积德、或法纪,不一而足,零零总总。为此,我在教学中,研究教材,本着方向性原则,将正面的乃至方面的材料或个案,当作一面面镜子,让学生朗照自己,形成一条主线延伸到内心深处,从而积善成德。 2、 自我倾吐 言为心声。在教学中,我除在课堂上运用教材作道德教育依托外,还充分开拓其他途径,如,工作两年来,我一直要求所教学生坚持写日记、周记,把日常学习,生活中的种种感受记下来,定期收交,从中来窥探此时彼刻的心理,”善“则倡,”恶“则改。和风细雨,因人施教。这不仅提高了同学们的写作能力,而且也净化了灵魂。 3、 自我比较:有比较才有鉴别。语文课上,有许多古今中外的人物、事例值得学生借鉴,如果教师运用发挥的好,对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培养不失宝贵作用。例如,我在教《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一文中,把作者雨果与巴特勒上尉比较外,还让学生设身处地比一比,于情于理,充分认识到他明辨是非的良知和正直不阿的人格。 4、 自我实践:实践出真知。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在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乃至一时难以收效的东西,我在语文教学中,积极鼓励学生到社会上体验。为此,我利用节假日,倡导学生到敬老院送温暖;教师节向老师送贺卡;向贫困学生献爱心,让他们把活动中的感受、认识写成材料,用作文形式反馈到教学中,通过评比表彰,这对中学生的身心卫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和教育也起到了自省、自重、自我挑战、自我完善的作用。 总之,没有语文,德育就像绿叶失去了枝干;没有德育,语文就像没有绿叶的枯树。正视语文和德育的关系,细心发掘德育工作和学科教学的最佳结合点,不仅能得到春风化雨的德育作用,还会更好地促进语文学科知识的学习,为语文学科知识的吸收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