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5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依文而设 教练相融--让语文课堂练习灵动而有效
语文论文之依文而设 教练相融--让语文课堂练习灵动而有效 箬横镇中心小学 陈单 【摘要】课堂练习是阅读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减负不减质”的背景下,落实有效课堂练习引发老师越来越多的思考。本文简要分析了课堂练习的低效现象,并结合教学实际,从基于“教”“练”融合的语文课堂入手,依托文本,立足学生,提炼有价值的练习内容,探寻优化化课堂练习的巧妙策略,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素养。 【关键词】课堂练习 低效现象 有效策略 2011年《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提倡多读多写,改变机械、粗糙、繁琐的作业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2010年浙江省教育厅颁布的《小学语文教学建议30条 (试行)》第6条中也明确提出: ”课内书面作业时间一般不少于10分钟。“不论是”标准“还是”建议“ 都对我们的语文教学进行了导向: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决不能无视课堂练习的落实。因为它具有激发情感、训练语言、启迪思想、推进课堂教学、总结巩固等多项功能,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帮助学生获得语文能力与语文素养极好的训练场所。 一、现状扫描:审视当前语文课堂练习的现象 在实际教学中,老师们更多关注的是文本解读、教学目标的设定、教与学环节的设计,而恰恰忽视了课堂练习的设计和安排,课堂练习设计存在严重的现实不足。 1、 重教轻练,耗时低效----课堂练习课外化 实际教学中,我们不少老师在认识上存在偏差,认为教师课堂讲学生课外练,既利用了课堂时间,又利用了学生课外时间,因此把学生课堂上完成练习的时间用于讲授。而40分钟的语文课上让学生做练习的时间很少或根本就没有设计任何练习,语文课上成了纯粹地学习生字词和分析课文。学生的课堂练习一般都要放到课外做,既增加了学生的学业负担,又不能保证练习质量,课堂练习耗时低效。 2、游离教学,随意呆板----课堂练习脱节化 学练分离有两种具体的表现:一种是上课归上课,练习是练习。课上完以后老师再另外设计课堂练习。课堂练习与教学环节是分离的,教师的课堂教学是无的放矢,课堂练习也不是根据课堂教学而设计的。另一种是课堂上设计的练习环节与文本的语言情境分离,并没有起到为文本教学服务的作用,而是把学生的思维引向他处,打断了原有的课堂节奏与思路。 3、 注重识写,忽略运用---- 课堂练习机械化 语言的理解运用离不开词句的练习,但不少老师在练习的安排上,习惯进行单项的记忆训练。比如”听写“这一常用的教学方法,往往会一层不变地重复着:”老师报词语,学生写词语“的方式;句子练习呢,无非冠之以”采蜜“等花样,让学生抄抄记记。这种词句练习形式单一,枯燥乏味,而对于如何针对词语和句子让学生去领悟、内化、运用,则欠缺思考。至于平时的练习题目,大多是一种简单机械重复的书面练习,缺少其它形式的练习,从而忽视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运用能力的培养。 上述现象可以看出,一些语文老师没有重视课堂练习的设计,没有意识到有效的课堂练习可以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因此,我们不能不警醒:要减负增效,重视优化课堂练习设计,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那么,如何凭借有效的课堂练习引领学生进行语文学习,从而提升语文素养呢?笔者在阅读教学中做了以下探索: 二、披沙拣金:精选有价值的练习内容 语文教材给我们提供了一篇篇文质兼美的学习范文。每一篇课文可以挖掘的有价值的练习点是丰富多彩的,但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不可能也无必要面面俱到地把所有的练习内容都呈现给学生。因此,我们要进行课堂练习点的提炼,精选有价值的练习内容。 提炼有价值的练习,得关注”教“与”练“ 的关联,根据不同课文、不同课型选择教练有效结合的练习点,以”点“带”面“,教练无痕。 1、聚焦重点难点,落实教学目标 课堂时间有限,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练习的有效效果,这就要求教师不要贪多求全,应该根据单元训练重点和所教课文的重难点,在关键的地方、难点重点处精心设计练习,明确练习目标,让学生练得有实效。《我要的是葫芦》一课在语言特色方面重点是了解偏正结构的语言现象:细长的葫芦藤,雪白的小花,可爱的葫芦。难点是通过课文的学习让孩子了解事物生长的过程中要遵循它们的发展规律。为了能让孩子学习致用,落实本课重难点,可以在课的结尾为孩子提供一个续编故事的课堂小练笔,让学生用书上的词语把这个故事续补完整。聚焦文本重难点设计课堂练习,让练习直达文本的核心目标,能有效地帮助学生巩固课文学习成果,积累规范的语言经验。 2、着眼内容把握,获得整体感知 阅读的基础目标是感知、理解文本,并从中获取信息。只有对文本内容有整体地把握,深切地理解,学生才能进一步走进文本语言,获得阅读审美的需求,才能在进一步的学习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言意兼得“的乐趣。《可爱的草塘》一文,以指导提炼小标题概括”草塘趣事“ ,以指导列关键词、有序排列感知故事提纲并练说故事;《乡下人家》用四字词语提炼文中画面;《七颗钻石》一文以水罐发生的一次次神奇的变化为线索,感知课文主要内容并讲述故事。经常性地引导学生通过这样”读中提炼,提炼中练说“的练习,有助于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整体把握,概括、提炼、说话的能力得到切实提高。 3、立足文本语言,提高言语能力 叶圣陶曾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例子“中谋篇布局的巧妙精致、表达条理的清晰有序,语言形象的具体可感,遣词造句的准确生动……这些都是学生语言的生长点。 善于利用教材中的语言点进行练习设计,能促使学生与文本语言相生相长。《花的勇气》一文中,可抓住第二自然段中描绘小花色彩、形态和数量的词语,通过朗读体会小花的美丽、可爱及蕴含的强大生命力,感受作者观察描写的有序、细致,并尝试积累运用。《笋牙儿》一文写到”笋芽儿终于钻出了地面。她睁开眼睛一看,啊,多么明亮、多么美丽的世界呀!桃花笑红了脸,柳树摇着绿色的长辫子,小燕子叽叽喳喳地叫着……“教师利用文中的省略号引导学生想像说话:笋芽儿钻出地面还看到了什么?只要抓住这些”空白点“设计练习,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又落实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因此,立足文本语言,不仅感受了文中语言的形象、细腻和有序表达,而且能很好地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4、触发情感体验,形成阅读共鸣 语文是情感性很强的学科。在阅读教学中如果能抓准情感点进行”理解、感悟、揣摩、表达“的练习,学生就会情有所动,产生移情,留下真情,从而形成阅读共鸣,这需要我们老师的智慧,即把”情感的体会与语言的理解、内化“同步起来教学,为”情感“而”情感“不是语文学习。《去年的树》一文最后三个自然段是全文情感的高潮点,在引读课文后,启发学生:读了这三个自然段你有什么想问的吗?学生们的问题集中在”为什么小鸟对着灯火看了两次?“和”小鸟为什么还要唱去年唱过的歌?“针对学生的问题,设计练习:小鸟第一次看灯火,可能在想 ;小鸟唱歌时可能会对大树说 ;小鸟唱完歌又看了一会灯火,可能想到 。学生通过潜心会文,发挥合理的想像,不仅理解内化了语言,珍惜友情的鸟儿的形象已深深地根植于学生心中,并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 总之,教师应该独具慧眼,在年段、单元学习要求的基础上,依托文本这个语言载体,立足语意、语言和学生语文素养,精选出有价值的练习内容,才能最大化地促进课堂练习的”增值“,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 三、且行且思:探寻优化课堂练习的巧妙策略 爱因斯坦曾说过:”教育应当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接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去负担。“ 因此, 阅读教学中应运用各种巧妙策略对课堂练习进行设计。笔者认为课堂练习的设计要依托文本,立足学生,基于”教“”练“相融的语文课堂入手,让课堂练习和教学自然融合,让口头表达和书面练习互相结合,让学生能学以致用,自主表达。 (一)巧抓载体--在课堂练习中促进感悟积累 1、通过课堂练习研读感悟 研读感悟是使语言内化的非常适切的方法之一,因为研读的过程就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研究探索的方式抓住语言的形式去感悟课文隐含意义的过程。而课堂练习如果设计巧妙,就会成为课堂教学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抓手,引导学生在理解内容和语言习得上,学有所得。 【例1】以《检阅》一文为例,我在教学这篇课文第二课时时,就以”观众为什么说‘这个小伙子真棒'’这些小伙子真棒‘作为研读主线。围绕“这个小伙子棒在哪里”研读描写博莱克的句子,理解博莱克当时的心情,想像他为了参加检阅刻苦训练的情景。然后对课文第12小节进行引读:这是一个多么坚强的孩子,你看他 ;这是一个多么勇敢的孩子,你看他 ;这是一个多么自信的孩子,你看他 。小结:身残志坚的博莱克,用行动证明了他是多么坚强、勇敢和自信。怪不得一名观众说:“这个小伙子真棒!”观众为什么又说“这些小伙子真棒”呢?我引导学生用刚才的方法自主去文中的字里行间研读感悟,学生们悟出:因为同学们团结、尊重、爱护残疾的孩子,所以这些小伙子真棒! 案例中,我紧扣课堂练习推进文本的研读感悟,可以避免教学中的繁琐提问、繁琐分析,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理解句子里隐含的深刻内涵,这样的课堂练习成为研读课文和习得语言的有效载体。 2、通过课堂练习背诵积累 背诵是语文教育的主要形式,忽视对语言材料的背诵积累,语言训练必然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通过课堂练习背诵积累,使学与练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有利于学生将语言进行积累、内化和运用,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例2】沙彩虹老师在执教《鸟岛》时,引导学生在熟读感悟的基础上背诵第三自然段。 师:鸟岛美吗?(出示小鸟图)谁能把第三自然段的内容快速地记在头脑里,老师就请他当“解说员”为大家介绍。说的好的,老师请他把可爱的“小鸟”送到黑板上的“鸟岛”去。 师:大家练的真起劲。现在,谁来向大家介绍? 生:六月是鸟岛最热闹的时候,各式各样的…… 师:(指多名学生尝试背诵,奖励送小鸟)我们再请介绍的更好的同学,把鸟蛋也送上去。 师:我们大家一起来介绍。(引导学生对照板书进行背诵) 案例中的老师非常注重背诵积累,她将背诵和课文的解说紧密结合在一起,学生在理解、熟读的基础上自然成诵。老师还利用“ 角色置换”“奖励小鸟”的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背诵热情,使学生在语言的积淀过程中享受了背诵的乐趣,在语言的运用中张扬了学生鲜活的个性,这就是高效练习的体现。 (二)精选路径--在课堂练习中加强言语实践 1、文本引路,迁移运用 课文中的词语和典型的表达形式,学生学习后如果不能加以运用,那仍然只是一种语言符号,没有实现其语用的价值。课堂上,教师要创设多种渠道,让学生对学过的词语和语言形式及时进行运用,达到学以致用。 【例3】《花钟》第一自然段,描写不同的花开放的样子用了不同的表达方式和极具个性的词汇。“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傍晚六点,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这些都是把花儿当成了人来写;而描写“万寿菊”和“月光花”则采用了另一种方式,“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欣然怒放”、“舒展”这些词语都用得非常精妙;此外,“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花了”、“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这两句话则写得非常简洁,简洁,也是一种美。 为了便于学生领悟和内化该段的表达方式,教师可以提供其他花朵开放时的图片以及它们各自不同的开放时间,如“ 蒲公英花早上六点左右;芍药花早上七点左右;荷花八点左右;半枝莲十点左右;茉莉花傍晚五点左右”。学生有了具体的语言材料,迁移运用课文的表达方式和词汇就不再是难事了。 2、互文学用,促进内化 互文学用就是指立足文本内部进行语句学用的一种练习。练习时,要把视角放在“语言形式”的揣摩、品味、迁移、运用上,把练习的重心落实到“怎样习得语言”上。互文学用,既丰厚了对文本语言的认知,又实现文本语言的有效迁移,与文本的情感产生共鸣。 【例4】《珍珠鸟》一课,课尾富有哲理性的语言:“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是文章的点睛之笔。略读提示中有一要求---和同学交流对这句话的体会。我们老师一般都会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学生的表达往往是三言两语,这样的练习起不到应有的效果。有一位老师仅联系课文内容,引领学生根植文本语言来表达,把珍珠鸟如何一步步地与作者接近,直至熟睡在他的肩头的情景再现出来--- 信赖,就是它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就是放开胆子在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 信赖,就是珍珠鸟在我为它搭建的幽静的居室里自由地闲逛,或是落在柜顶上,或站在书架上,神气十足地啄大文豪的名字,或是逃到画框上。 信赖,就是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尽管我抬抬肩,它依旧睡得很香。 信赖,就是人与鸟之间和谐相处的那份默契。 细细品读学生的表达,发现其实就是人鸟相依的美好境界。老师让学生还原文本的情境,再现文本的意境,激活学生的语言储备,避免了表达的平淡,语言的枯燥,让学生在文本语言的反复涵咏中充分学用。在一次次地扣击人鸟相处的情景中,才真正领悟“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真谛。 3、挖掘空白,激活想像 对语言的理解、感悟和再创造离不开想象,挖掘最能激发学生思维的想象点是培养学生言语能力的有效途径。文本的想象点即文本的空白,它包括文本中文字的空白,情节的空白,人物心理的空白等。教学中,教师要挖掘这样的想象点,诱发学生多思,引导学生想象,进行言语实践训练。 【例5】《卖木雕的少年》一文中有一处很值得我们细细琢磨的细节:少年将一件沉甸甸的东西送到我手里。一个放在手心里的木雕小象墩“我”怎么觉得这么重呢?于是在教学中,我以此为切入口,引导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补白写话: 这位卖木雕的少年,手拿精美木雕小象墩,站在宾馆前,焦急地等待着,想: 。 接过这精美的木雕小象墩,我激动不已,感觉它沉重极了,心里想: 。 此案例中,想像点是文中人物心理的空白,引导学生抓住这个想象点进行想象,为学生与文本之间架起一座言语的桥梁,带领他们走进人物的心灵,于是学生思绪万千,把少年对“我”的真诚和善良及“我”心中的感动,都通过自己的言语尽情地表达出来。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了文中所要表现的隐性信息--非洲人民同中国人民的友谊。这样的言语实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想像、表达的能力,可谓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 (三)妙搭平台--在课堂练习中进行巩固拓展 课标倡导语文教学“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语文教学需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必要的拓展和延伸。它要求教师善于为学生搭建一座课内外沟通的桥梁,引导学生把学习的兴趣保持下去,到课外去汲取更多的东西。课堂练习是课内学习向课外延伸的一盏指明灯,教师要创造性地设计巩固拓展练习,以丰富学生的收获,启迪学生的思维,增强学习语文的情趣。 【例6】在教完《最大的“书》一文后,我设计了如下的练习:运用本课所学的词语把小诗补充完整,再读一读。 日月星辰、风云雷电、山川树木、花鸟虫鱼…… Shén qí 我们( )的大自然, 是一幅多姿多彩的图画, 是一座巨大的知识宝库。 dì zhì 在( )勘探队员的眼中, Yán shí ( )就是一本最大的”书“。 那上面有雨点留下的( ), 有波浪奔腾的足迹, 有丰富的矿物, 还有由( )、( )、( )组成的图画…… 它向人们诉说着 历史的变迁,大陆的沉浮。 读懂这本书, bǎo zàng 就能为祖国找到更多的( )。 在气象员的眼里, 天气万象就是一本非常有趣的”书“。 它能告诉我们各种天气现象: 朝霞不出门,( ) 鱼跃花,( )。 天上有了扫帚云,不出三天大雨淋。 大雪满天扬,来年谷满仓。 植物王国里的绿色情报员, 也能把自然奥秘传送。 胡杨树能报告地下水, 花朵能报矿, 篦子草可当土壤化验员。 大自然真是一本永远也读不完的”书“。 让我们一 起走进大自然, mì mì 发现自然界更多的( )。 上面这个实例的亮点不在于如何巩固了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它最大的特色是借用课文里的字词,创编了一首和课文主旨迥异而又情趣盎然的诗歌,练习立足岩石是”最大的书“这一主旨,拓展增加了天气万象这本有趣的”书“、植物王国里的”书“,最后总结升华到大自然是一本永远也读不完的”书“,既丰富了原文的内容,又打通了积累和运用的壁垒,对学生何尝不是一种很好的引领和熏陶。 清代教育家颜元说过:”讲之功有限,习之功无已。“ 课堂练习是学生提高语文能力和素养的极好平台,我们要充分发挥课堂练习的多项功能,依托文本,随学而练,精选出有价值的练习内容,努力探寻巧妙的练习策略,使课堂练习成为教师利导、学生乐学、教材巧用、教学省时高效的最佳手段,使我们的阅读课堂更加有效和精彩,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素养,为他们一生的语文学习和发展奠基。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01 [2]周仁康主编 《问道名师--周仁康名师工作室的教学实践与研究》宁波出版社 2012.04 [3]曹鸿飞 《课堂练习:导学备课的牛鼻子》 《语文教学通讯》2011.09 [4]郑明江 《传统小话题 课改大文章--关于语文课堂练习的新思考》《小学教学》语文版 2009.09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