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5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研究实验方案
语文论文之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教学研究实验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21世纪是一个快信息、高科技的知识经济社会,社会的发展要求每个社会成员具有更高的主动性与独立思考水平。在终身教育理念的引导下,要求我们要通过更为主动、高效的学习来发展自我,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和挑战。信息社会所需要的新型人才必须具有很强的信息获取、信息分析和信息加工利用的能力。目前在小学六年中合计的阅读课文才三、四百篇,几十万字。这又如何能培养好与时代相适应的阅读能力? 在新世纪飞速发展的今天,素质教育已成为改革和发展之潮流,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它对学校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是学校教育如何在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前提下,与课外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之形成全方位的教育体系。而语文拓展阅读作为学生自我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既是对学生自我能力培养和全面素质提高的一个关键环节,也是对学校教育及语文学科的拓宽、延伸和补充。 基于此,我们提出“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 的实验研究,试图通过这个课题的实践与研究,对现行的语文课堂教学进行改革、补充、扩展与延伸,使学生能把在课堂教学中学到的语文知识、语文能力在实践中得到应用,并有效地帮助他们深化知识、提高能力,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二、理论依据及实践意义 (一)理论依据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阅读教学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整个语文教学的质量,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在传统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着许多弊端。华东师大教授博士生导师倪文锦曾深刻地指出: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最大的弊端是:“学生的阅读面窄,课外阅读量小,很少阅读文学名著及报刊文章。”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今后的发展。而要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途径就是以语文教材为中心,向周边辐射,让学生阅读与文本相关的课外读物,使课内阅读成为课外阅读的凭借和依托,课外阅读成为课内阅读的拓展和补充。 同时,《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课外阅读的目标:第一学段、第二学段要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第二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第三学段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不少于100万字。大语文观念下的语文教育,它要求师生从语文知识的微观中解脱出来,升华为语文能力、思维发展、创造力的培养以及人格的完善教育。要在学好教材的基础上,把教学的触角伸向更为广阔的空间,从而提升儿童的语文综合素养。 (二)实践意义 第一,拓展性阅读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课外阅读针对性、目的性不强的弊病。进行拓展性阅读,我们就要从教材出发,抓住教材与课外读物中存在的联系点,辐射开去,使课内和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 第二,通过拓展性阅读,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资料的能力,拓展学生的阅读面,为语文实践活动提供广阔的空间,也有利于形成知识体系。 第三,通过拓展性阅读,教师课内教给方法,提供范例,课外组织有计划的读书积累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在阅读过程中使学生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和健康的审美教育,充分发挥学生个性,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并在不断的阅读积累中促进学生语言的发展,为说话和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四,在拓展性阅读中学生不断实践精读、略读、浏览等多种读书方法,从而不断提高阅读效率。 三、课题的界定 拓展性阅读是指就语文阅读教学某一阅读素材,围绕自己判定的研究专题,通过收集与专题相关的各种信息重构文本语境。在重构的语境中进行扩展与延伸、联系与比较,发现与创造,并不断反思的过程。通过拓展阅读,从而对该素材描述的事件所处的大背景或者就某个特定的视角形成自己的认识,进而加深、拓宽对课堂阅读素材的理解。 四、课题的研究内容、方法及预期目标 (一)研究内容 1、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的学习流程。 拓展性阅读的过程可以看作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而对初次接触的学生来说在某种程度上存在一定难度,因此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达到拓展性阅读的预期效果,我初步设计了这样一个流程: (1)明确拓展性阅读的内容、方向,给学生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2)学生通过网络、书刊、报纸等各种渠道收集与主题相关的资料。 (3)在教师指导下将各自搜集的资料加以归类、整理。 (4)学生各自展示自己的观点和认识,加深对拓展性阅读主题的理解。 2、指导学生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归类。 (1)资料的收集 指导学生通过网络、书刊、报纸等各种渠道搜集相关资料,以填写“拓展阅读卡”的形式进行记录,这是信息的初步筛选、收集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收集的资料有全面的了解,以便指导学生进行归类、交流。 (2)资料整理归类 在学生收集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对各自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类,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整理归类信息的能力。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具体的进行指导。 3、检查落实 给学生制订读书计划,设计“拓展阅读卡”,里面要填写的内容:阅读时间、书名、作者、优美词句摘录、主要内容、收获与感想等。并且在阅读量、质等方面提出一定的要求:每日安排一篇文章阅读。篇幅:低年级300字左右,中年级800字左右,高年级在1000字左右。文体安排:低中年级以童话、寓言、成语故事为主,高年级逐步扩大范围。 低中年级学生课外读物可由老师指点或推荐,高年级可慢慢放手让学生自己选择。通过定期检查“阅读卡”,了解学生拓展阅读的执行情况,并督促学生完成定量定性的阅读任务,养成习惯,锻炼学生的拓展阅读意志。 4、展示成果 让学生定期汇报阶段性的课外阅读成果,使其相互借鉴,表扬先进,鞭策学困生。可以通过生动形象的固定园地,让学生展示成果。例如:古诗擂台、美文点评,中外名人,知识集装箱、身心保健、先看后说等。这样,既激发学生开展拓展阅读的兴趣,又能有效地培养其课外阅读的意识和习惯。 (二)实验的方法: 1、文献法:查阅有关小语拓展性阅读研究的文献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行动研究法:在教学实践中,边思考、边实践、边调整,摸索出符合拓展阅读的新模式。 3、经验总结法:在运用过程中,边学习、边实践、边研究、边交流,不断及时总结成功与失败的经验。 (三)预期目标: 1、总体目标: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出一条适合于小学语文拓展性阅读的新路子。 2、具体目标 (1)使学习者在拓展性阅读过程中,可以广泛收集与阅读文本相关的信息,并结合自身的体验实现阅读文本语境的重构,实现学习者认知、观念、经验的重构。 (2)让学生通过拓展阅读,对该素材描述的事件所处的大背景或者就某个特定视角形成自己的认识,进而加深、拓宽对课堂阅读素材的理解。 (3)使学生具有较强的搜集、处理、加工信息的能力和阅读能力。 五、实验的步骤 第一阶段(2005年10月——2006年5月):准备阶段 搜集理论材料,确定研究方案,确立实验学校,成立课题组,培训实验教师。 第二阶段(2006年6月——2007年11月):实验阶段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小语拓展性阅读的实践与研究,开题立项,研讨、完善、发展,阶段总结; 第三阶段(2007年11月——12月):总结阶段 整理总结有关材料,进行归因分析,全面总结,撰写课题报告,写出结题报告汇编相关成果。 六、实验课题的组织机构 顾 问:李焕珍 黄元胜 杨兆奎 唐玮 李淑玲 组 长:张艳兰 副组长:董丽红 刘春霞 成 员:张世花 郝丽媛 宁玉参 尹富霞 张桂艳 罗晖 实验学校:珲春市一小。 七、课题研究条件及成员分析 1、条件分析 珲春市一小作为本课题的实验学校,曾被吉林省教育科学领导小组确定为“吉林省教育科研示范基地”。学校几年来坚持走科研兴校之路,多次承担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有着丰富的研究经验。学校具有先进的教学设备和较高的管理水平,为课题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学校拥有一个藏书十几万册的图书馆,并且全面向学生开放,为学生提供了一条查阅书面资料非常好的渠道。学校从一年级开始就开设了电脑课,经过几年的学习,四、五年级学生已具有一定的上网查阅资料的能力。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很多学生家里也已配有电脑,为学生的资料收集提供了便利。 2、成员 本课题负责人承担全市《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研究工作,自新一轮课程改革在我市实施以来,多次组织全市小学语文教师开展培训及研讨活动,极大地推动了课程改革的进程。2004年,曾被评为吉林省优秀教研员。 参研人员中,张桂艳老师是教师进修学校教务处副主任,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董丽红、刘春霞2位教师不但是学校的教学研究管理人员,而且是省级骨干教师。张世花老师是州级名师,郝丽媛和宁玉参两位老师是州级骨干教师。她们都是我市小学语文教学骨干,是善于潜心钻研的科研型教师。 八、保证措施 1.建立健全实验组织机构。 2.定期召开例会,研讨,听取实验教师汇报。 3.按时培训实验教师。 4.实验教师按时写教学反思,积累资料,及时获得信息及反馈。 九、预期成果及形式 1. 实验研究报告 2.阶段总结报告 3.有关的“拓展性阅读的论文集” 4.拓展性阅读资源包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