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心得)之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心得)之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数学论文之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 ‎  宝鸡石油钢管厂子校   张伏秀 ‎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以成为教育的基本特征。因此,课堂上做到以人为本,注重人的发展,让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焕发课堂的生命力显得尤为重要。而数学课堂的生活化是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习兴趣、加强实践能力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  一、转变教师教育意识是数学课堂生活化的前提。‎ ‎  新课标下的教师角色,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是学生的朋友,是服务者,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为学生健康成长服务。教师要转换角色,具有为学生服务的意识。服务也是一种教学资源,优质服务是创设舒心环境,获取最佳效益的有效手段。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者服务学生,旨在点拨、引导、创设情境,必须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精湛教学艺术,科学的教学方法,“润物细无声”地引导学生探究、获取知识,学会思维。如乘法结合律的教学,首先把4个正方体放成一排,再放一排,再在上面放两层,这样一个长是4宽是2高是3的情境图就展现在学生的面前。让学生来研究一共有多少个正方体,怎样用算式来表达。学生学习的热情很高,写出了4×2×3、2×3×4、3×4×2,4×3×2,3×2×‎ ‎4,等算式。问为什么,由于图形的直观性,有的学生说从侧面看、有的学生说从正面看,有的就说从上面看到的怎么样。有了获取知识的过程,再让学生观察这几个算式,回答“你发现了什么?”经过操作、观察、思考,学生发现这几个算式的因数相同、结果相同,但因数的位置不同。此过程,教师指导学生操作,引导学生观察和有意识的发现规律就是对活动主体的服务。教学树立服务意识,是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科学定位,有利于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使学生爱学、会学、乐学。众所周知,从生活实践中培养创新能力这一点上,美国“木匠教学法”很成功。“木匠教学法”的核心就是注重知识来源于生活,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让学生自我发现问题和自我解决问题,充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现在小学数学教材知识系统太强,与学生密切联系生活太少,使教材知识结构与学生认知结构无法达到同步,导致教师为达到教学目标而搞题海战术,反复机械训练,阻碍学生思维发展。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直接经验,把教学归朴于实践,归朴于生活。‎ ‎  二、善于研究生活中的数学是数学课堂生活化的基础。‎ ‎  知识是前人在生活中积累的经验或是提示出的规律,而教学目标是为了掌握规律及学习发现规律的方法。若教者只是让学生掌握知识,那就是把学生头脑当成了知识的容器,“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被点燃的火把”‎ ‎。因此,教学中必须让学生了解知识发生的过程,但40分钟毕竟有限,因此教者要引导学生善于从书本中捕捉、获取、积累生活中的数学知识。首先,挖掘教材中生活资源。以小学数学第十册举三个例。例1:数据的收集,要求学生在上、放学途中遇到红灯时,数一数另一方向经过的大客车、小汽车、摩托车各是多少辆?例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要求学生模仿家庭中长方体和正方体用硬纸板动手做一个长方体和正长体。例3:质数和合数,分解质因数,布置作业,想一想班上每个同学的学号是质数还是合数,并把合数分解质因数。其次,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数学,既可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低年级学生数一数客厅的瓷砖、光碟等数量,比一比身高、体重,认一认周围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中高年级观察数学美,如形体的美、结构美等。学生善于研究生活中的数学,本身就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学生在研究中不断思考,不断尝试,并不断地体验成功。如布置学生用硬纸板做一个长方体模型,学生要思考观察什么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长方体有什么特征,怎样做才美观大方,第二天学生带着自己制作的长方体到课堂时,长方体的特征根本就不用教师讲解,每个学生已有体会与同学交流,个个胸有成竹,争先恐后发言,这样的课堂能不充实、活跃吗?‎ ‎  三、善于创设教学情境是数学课堂生活化的基本途径。‎ ‎  创设教学情境是模拟生活,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加强感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激发思维。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教学情境呢?下面是几种常见做法:运用实例创设情境。如教学循环小数概念时,让学生讲永远讲不完的做事,“从前,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说从前山上有座庙……”,通过实例初步感知“不断重复”,再举出庆祝元旦,板报小组办的板报底边插图是一朵小黄花、两朵小红花、三朵小紫花、一朵小黄花、两朵小红花、三朵小紫花……引出“循环”‎ 的概念。运用实物(挂图)创设情境。圆的认识教学,这样引入:出示一幅颜色鲜艳的有用正方形做轮子的自行车,问同学们这自行车漂亮吗?喜不喜欢(不喜欢),为什么(虽漂亮但踩不动),老师把正方形车轮换成椭圆后再问学生喜不喜欢(不喜欢,因为骑这样自行车在平坦大路上都会象踩在颠跛不平的路一样。),教师再把椭圆形车轮换成圆形,学生才满意。动手操作创设情境。在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时,学生自带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动手操作,通过旋转平移方法把两个一样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平行四边形面积等于底乘高,所以三角形面积等于底乘高的一半。三角形面积公式是学生在操作,观察、思考后概括而来,学生尝试到成功的快乐,不但能掌握知识,更能培养学生的信心和兴趣。运用媒体创设情境。媒体具有直观、形象、具体、生动的特点,运用媒体创设情境,使抽象概念具体化,使难理解的问题容易化。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相对的面完全相同,运用电脑平移两个面完全重合,相对的棱长的长度相等也一样,从而达到具体,直观的效果。模拟生活创设情境。如教学两步加减的应用题时,要求每个小组的同学可以邀请别组的同学参加,小组人数可以比原来的人数多也可以比原来的少。第一小组:我这组原来6人,走了2人,来了4人,现在有8人。问:谁能把第一小组人员变化情况列成式子?6-2+4=8(人)问:谁把它编成求“现在有多少人”的应用题。第二小组:我这组原来6人,先来了2人,后面又来了3人,现在有11人。……通过若干个小组的汇报训练,学生在活动中完成了两步加减的应用题学习。 总的来说,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思考生活中的数学,加强知识与实际联系,课堂上学生通过活动获取知识,突出了知识的形成过程,掌握学习方法,训练学生思维。生活化课堂教学,能以课本为主源,又不受课本知识的禁锢,使学生灵活掌握知识,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既能落实减轻学生负担,又能提高教学质量。‎ ‎  现在当我们老师批评学生没有记性,刚学的知识过段时间就忘记了,才做过的题,一考试又不会了。我们应该反思,我们给了学生什么?我们可以想想: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现在“残留”在我们脑子的,还有什么?遗忘是正常的,关键是还剩下什么-------那才是让我们终身受益的东西!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密切了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能让学生更容易的学习知识,能让知识更多更长久的留在学生大脑中。‎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