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4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双拥典型事迹材料(个人)二篇
双拥典型事迹材料(个人)二篇 双拥典型事迹材料(个人)二篇 【篇一】 “爸爸妈妈,儿子儿媳又从**回来看你们了!”4月5日,清明节,**市**县**村**组,年过五旬的**跪在“父母”墓前,泪眼模糊。 **是**市公路局**路桥集团**公司的职工。他所祭奠的父母并不是他的亲生父母,而是烈士郝修常的父母。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时间回溯到**年—— “我要做烈士父母的儿子” **年,**在老家商城读初中。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解放军报》上看到关于**市**县的郝修常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壮烈牺牲的事迹。”**回忆道,“看完报道后,我泪流满面,想到自己的大哥因故去世时父母伤心欲绝的情景,便暗下决心:我要做烈士父母的儿子!” 于是,**立即写信给烈士父母。至今他还清楚地记得第一封信的内容:爸爸妈妈,你们的儿子壮烈牺牲,请你们二老不要过度悲伤,一定要保重身体!如果你们不嫌弃,我愿意做你们的儿子,照顾你们一辈子! 从此,两个相距300多公里的农村家庭建立起了联系。 “当时家境贫困,无法从经济上帮助烈士的父母,这令我比较内疚。”**回忆道,“但只要有零花钱,我总会攒起来,寄给他们。印象最深的一次,已经参加工作的三哥给了我10元钱买文具,当时那可是一笔‘巨款’啊!但第二天,我毅然把钱寄给了远在**的‘父母’。” 由于从小被郝修常的英雄事迹深深感动着,**立志要做一名军人。**年,年满18岁的他如愿成了一名解放军战士,奔赴**戍边。 在部队,他仍惦记着烈士父母。当年12月,他把入伍后第一个月的津贴6元钱寄往烈士家。之后,每月他都会把节省下来的津贴费寄给老人。逢年过节,他总会提前写信、寄钱给他们。 “从**年至**年,我写的每一封信都未留下具体地址,开头总是:爸爸妈妈,落款‘远方的儿子克华’或是‘**深处的儿子克华’。”**笑着告诉记者,“其实我在哪里并不重要,只想做他们的儿子,给他们以心灵慰藉。” “克华,你就是我们的亲儿子!” **年10月9日,**接到 “父病重速归”的加急电报。从**回家的列车上,他一直挂念着**的“父母”。 “那时候,我多么想快点回到父亲身边。可是,一想到至今还未谋面的**‘父母’,我毅然踏上了**开往**县的长途汽车。”**至今还记得当时的情景。 经过十几个小时的颠簸,**终于来到了位于**县**村**组的烈士父母家。一见面,还没来得及介绍,两位老人就紧紧地拉着他的手,热泪盈眶,激动地说:“克华,你就是我们的亲儿子!” 看到一位穿军装的人来到郝家,乡邻们都很好奇,不一会儿,他们就挤满了这个茅草屋,老人逢人就说:“我儿子回来了!” “记得第一次见**,全村人都诧异:他们家牺牲了一个儿子,怎么又来了个儿子?得知情况后,我们都对他肃然起敬!”如今60多岁的邻居杨国轩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感慨万分。 直到那天,**才知道“父母”的名字。看着年过六旬的两位老人饱经风霜的脸,**一阵心酸,在心里告诉自己:“我一定要做个孝顺的儿子,守护二老度过余生!” “做个孝顺的儿子”,他确实做到了 **年12月,**作为业务骨干留在部队,当月领到工资147元,立即寄给**“父母”100元,剩余的47元寄给了自己的母亲。 **年,**与妻子杨芳相识,两人谈恋爱时,**就郑重地对她说:“我以后有三对父母要养。”杨芳听后不解。**把自己照顾郝修常烈士父母的事说明以后,她十分感动,立即表示:“你做他们的好儿子,那我就做他们的好儿媳。” 结婚时,他们把旅行的第一站定为郝修常的父母家。**年12月28日,**带着新婚妻子冒着鹅毛大雪,转了好几次车,花了一天的时间,终于来到了“父母”家。当半夜敲开“父母”的门,二位老人见到这一对“雪人”时,感动地说不出话来,眼泪直往下流。 “两位老人在世时,逢人就说‘克华比我的亲儿子还好!’确实如此,两位老人去世的时候,**和他们儿子一样披麻戴孝,每年都来扫墓,实在让人感动呀!”杨国轩告诉记者。 “因为我们已是亲人!” “哥!今年是你为国捐躯四十周年,我带着家乡人民和家人的思念,来看望你和你的战友了!” 清明节前夕,在广西宁明烈士陵园,**“见”到了仰慕已久的“哥哥”郝修常。 “这次祭奠我等了整整四十年!”**含着泪说道,“在墓前,我和‘哥哥’说了很多心里话!这将是我此生最珍贵的经历,因为在我心里,他不仅是我心目中的英雄,更是我的亲人!” “从寄去第一封信到现在,四十年过去了。这么多年,我对郝家的感情,已从以前的同情变成了现在的亲情。”**深情地说。 “克华照顾了我父母30多年,这真的很难得!虽然我们的‘姓’不同,但是我们都是亲人。”谈起**,烈士郝修常的哥哥郝修合说道。 “是什么力量,让您对一个陌生人,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人,能守护他的家人40年呢?” 面对记者的提问,**微微一笑:“因为我们已是亲人!” 【篇二】 在**,提起**,很多人都不陌生。有人说,她是个爱管闲事的“事妈”,有人说她是个“热心肠”,也有人说她更像家人一样温暖。其实,她有一个大家都公认的身份,就是志愿者。 **的父亲**是一名军人,从军期间,曾参加过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平津战役等著名战役,离休后仍继续为党的事业发挥余热,热衷于社会公益事业,先后向**遭遇特大冰冻灾害、**汶川大地震等灾区捐款。**深受父亲的影响,把“为人民服务一辈子,一辈子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人生承诺和宗旨,从小就树立了待人做事都乐于奉献不图回报的信念。 留心的市民会发现,在我市公交站牌处、小区门口、草丛里、马路边等,都有**忙碌的身影,或维持秩序,或捡拾垃圾,或热心指路,或护送小学生过马路。“请大家遵守交通规则,有序排队上车”“请问有什么需要帮助的?”……类似的话语,**每天要说上百遍。有时一忙起来就是大半天,经常连水都顾不上喝一口,但是她却无怨无悔,乐在其中。 “我是**一名志愿者。”早已成为**的**禅。长年累月的志愿服务,使得**成了和协花园以及周边片区的“大红人”,以至于大家觉得,一天见不到**,心里就感觉少点啥。 一提起**,周围群众都会纷纷表示:“老李真是个热心肠,大好人。”看到大伙投来赞许的目光,她会说:“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事,真没啥。” 在**看来,新时代的志愿者,不能只会帮助别人,更要学会与时俱进。**年夏季,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进入冲刺阶段,**也将自己的行动调整到了最佳“作战状态”:无论烈日炎炎,还是刮风下雨,她每天都起早贪黑,带领志愿者沿路捡拾垃圾、清除小广告,即便是感冒了,嗓子哑得说不出话来,她也顾不上去医院,简单吃过药后又开始了工作。 自小受父亲影响,**天生就有浓厚的军人情结,所以她把拥军爱兵也作为自己志愿服务的首选。不管是现役军人,还是退伍军人,她都时刻挂在心上,打通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最后“一公里”。 “今天有没有感觉身体好点儿?”“七一”前夕,**带着牛奶等慰问品,到家住和协花园的退役军人**家中去看望,了解近日身体状况。**的儿子**说:“俺和李大姐是一个小区的,平常可真没少找李大姐帮忙,她也确实是个‘热心肠’,隔三差五就来家里给俺父亲聊天,唱唱歌,最近父亲身体不舒服,因为行动不便,李大姐知道后,就给**医院医生联系,上门给父亲做全身检查,真是个好人。” “八一”建军节前夕,**自费购买**斤**大西瓜及10箱小苏打矿泉水,慰问驻军武警某部;到市消防大队,为80多名消防官兵上爱国主义教育课,讲述五四青年节的由来、发展和红军长征的故事,带领大家回顾“五四”运动的艰辛历程,让大家更加懂得今天的生活多么来之不易…… **街道**社区68岁的退伍军人**说:“每年‘七一’,**同志都会到我们**社区,大家一起唱红歌,讲述红色历史,重温革命历史,弘扬光荣传统。” “时代标兵”“道德模范”“感动**”……如今,年过花甲的**,一项项荣誉称号接踵而来,但是**并没有满足,也没有止步,依旧坚守自己作为志愿者奉献他人的初心。 “我从小受父亲的教育和影响,深深感受到现在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应该把这种红色基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说,“为人民服务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我已经把志愿服务当成了我的事业,今后,只要我还能干得动,就会一直坚持下去,继续发扬红色精神,传承优良家风,用我的言行感染影响一大批年轻人,让更多人知道现在生活的来之不易。”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以她的热情执着帮助了**无数的人,也感动了**无数的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