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4 发布 |
- 37.5 KB |
- 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计划总结之《老王》课后反思
语文计划总结之《老王》课后反思 《老王》这一课讲述了作者杨绛和一个三轮车夫的交往故事,语言非常朴实,文中所写的事件也都是普普通通的事 ,但却深刻地表现了用善良体味善良,用爱来回报爱,以及幸运的人有责任关爱不幸者这一主题。读来感人至深,我被杨绛善良的心所感动,被他悲天悯人的情怀所感动,被她身处逆境但仍然关爱比他更不幸的人所感动,更为生活困顿,朝不保夕,但却知恩图报的老王所感动。语文课的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我认为本文是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的最好的范本,因此,我把教育学生关爱弱势群体当做了教学的重点,同时,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品味语言。上完课后,我觉得我还是比较好的完成了这个教学的目标。我认为本堂课的可取之处有以下几点: 一是我用一则真实的故事导入,引发学生的兴趣。现今中学生生活远远优越于老王生活的年代,他们阅历浅显,对现实生活中如老王一样的不幸者可能漠不关心,甚至直接忽略,不会有作者那样的感受,不能够理解身份、地位、学识与老王悬殊极大的作者为何要对老王关爱有加。为什么老王去世几年都对他怀有愧怍之情?因为与老王这个形象有距离,所以学生们难免会有以上的疑惑。因此,在教学这课之前,我极力创设情境,让学生融入课文当中,走近老王的生活环境与内心世界,发自真心的同情于老王的“苦” ,并且把课文内容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拉近学生与生活中“不幸者”的距离,学会关注身边的弱者。 二是在学生交流阶段,因为学生的预习比较充分,我就让学生用第一人称的方式交流,这种方式,会使学生设身处地的站在作者或者老王的角度思考问题,有助于更深入的理解文本。此外,我把背景介绍穿插在教学的不同环节中,使背景的介绍真正为学生理解文本起到作用,而不流于形式。 三、在教学内容基本完成的时候,我引领着学生向更深入的地方挖掘,设置这样一个问题,如果老王生活在当代,我们如何改变他的命运,使学生明白,政府对改善老王一类人的生活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政府应该健全各种保障机制,如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建设廉租公寓,真正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等等,而且不但从物质上基本满足他的需要,还要从精神层面上关心他,真正体现人道主义精神。而我们个人,也应尽其所能的帮助他们,正如我下发的拓展阅读的一篇文章《谁应该做慈善》当中所说,人人都应做慈善,而绝不是像大多数人所想的那样,只有有钱人才能做慈善。正所谓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呼吁社会上像老王这样的人都能得到关爱。我觉得这一环节即是我教学的重点,也是亮点。因为学以致用才是学习的根本,如果学生能够把学习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学会了善良,学会了同情弱者,学会了关爱他人,学会了为他人着想,学会了做慈善,那么无疑是本堂课最大的收获。 但是,反思本课也确有不足之处:如在品析语言这一环节,尽管对学生讲述了品析的方法,重点词语,修辞手法、描写方法、特殊句式,但是只是针对学生举出的句子即重点词语进行了品析,却没有举出其他几种品析方法相应的例句,这就使效果大打折扣。再有在主题的挖掘上,我只注重了站在作者的角度上关爱不幸的人,却忽视了从老王的角度用爱来回报爱这个方面,使主题的挖掘不够深入和完整。 另外,我从谭老师和小陈老师的课中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二年四班的学生拓展的全面而深刻,学生自己创作的作品内容深刻,形式多样,这可以看出谭老师充分信任学生,给他们创作的空间,而我总是担心学生做不好,也觉得这课并不适合展示。事实证明《老王》这一课也能展示的很精彩。而二年二班的学生在课堂上表现非常自然,师生、生生交流充分有效,这都是我要学习的地方。其实这也正体现出了“同课异构”的特点,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正是因为我们每个人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赏析文本时的切入点不同,才有了这一节节各具特色甚至是风格迥异的鲜活的课堂。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