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4 发布 |
- 37.5 KB |
- 2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扶贫工作感悟7篇与学习贯彻两会精神感悟7篇
扶贫工作感悟7篇与学习贯彻两会精神感悟7篇 扶贫工作感悟7篇 【篇一】 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好队伍是关键。笔者认为要不断强化党建引领,打好建强组织、育好队伍、抓实考评三大组合拳,全面提升基层党组力、干部队伍战斗力、农村党员带动力,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一是建强组织,筑牢“桥头堡”。所谓“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党建工作不等于脱贫工作,但抓好党建工作可以推进和带动脱贫工作,所以只有发挥好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才能真正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组织保障和强大力量。基层党组织作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桥头堡”,还须创新方式,突出政治建设。比如要依托主题党日、“三会一课”“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等为载体,强化政治学习,提升政治素养,始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根本遵循,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好党中央的决策部署。 二是育好队伍,夯实“生力军”。任何工作的开展好坏都离不开人的因素,在脱贫攻坚关键环节,发挥好组织部门职能优势,着力队伍建设,为各村锻造一支“永不撤走”的脱贫攻坚“生力军”。育好本土队伍夯实根基是关键,以“轮训+结果运用”为载体,制定脱贫攻坚力量教育培训专项计划,分层分类组织开展村党组织书记、村级后备干部、优秀农民工和农民工党员等各类培训,才能为脱贫攻坚培养一支永不撤走的工作队。 三是抓实考评,打造“助推器”。只有压实扶贫领域党建责任,牢固树立“以党建促扶贫,以扶贫成效检验党建实绩”的工作导向,将脱贫攻坚工作任务纳入村“两委”负责人履职承诺,层层压实责任,才能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通过分片区划分联片领导督导,小组下沉各村开展工作督查,采取面对面问、实打实看、硬碰硬查、背靠背访的方式,更准确地掌握驻村工作队的履职情况。 【篇二】 中央组织部3月30日在京召开电视电话会议,对组织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深入推进抓党建促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作出具体安排。(共产党员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越到最后越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陈希强调,要深入推进抓党建促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抓党建是抓“牛鼻子”,也是抓“关键少数”,更是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先锋模范作用的有力抓手。下好抓党建“先手棋”,就是要调动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在脱贫攻坚一线建功立业,尽早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 突出党建引领,再拧紧思想阀门。党建引领的核心在于思想武装。党中央提出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突发,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任务难度增加,必须牢牢抓住党建“牛鼻子”,着眼实战加强脱贫攻坚干部培训,增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能力,拧紧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思想意识和思想决心,尽早再动员、再部署,进一步推动各级党员干部冲在一线、英勇奋斗,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提供坚强思想保证。 夯实党建基础,再筑牢脱贫战线。脱贫攻坚任务能否高质量完成,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队伍作风。要聚焦脱贫攻坚目标,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加强党建基础,适应新形势,运用新技术,切实把脱贫攻坚“战线”筑牢,把脱贫攻坚“精准”做实,把党员干部调动起来。脱贫攻坚要运用“网格化”新型管理手段,通过实现基层党组织全面覆盖和全面过硬,推动脱贫攻坚重心下移、力量下沉、网格兜底。实施网格全面覆盖,按照“街巷定界、无缝覆盖、方便管理”的原则,将基层行政村优化划分成若干网格,并将辖区内贫困户、党员户等归入相应网格,实现精细化精准化动态管理;实施党组织全面过硬,持续抓好软弱涣散贫困村党组织整顿工作,进一步向下延伸组织体系,推动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下沉到网格一线、充分发挥作用,真正激发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压实党建责任,再加力担当作为。管党治党的责任是最根本的政治责任。基层党组织书记作为党的建设“一线总指挥”,必须把落实党建责任作为职责所在、使命所系,在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中下功夫、见真章。基层党组织要坚持把脱贫攻坚纳入党建述职考评的重要内容,纳入重点工作督导考评项目,作为2020年必须啃掉的硬任务。聚焦脱贫攻坚的痛点、堵点、难点,建立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层层有责、人人负责、环环相扣、失职问责的责任体系,打通连接贫困户的“最后一公里”和“最后一米”,精准科学实现脱贫,确保一个都不能少。组织部门要抓党建促决战决胜脱贫攻坚,重视在脱贫攻坚一线考察、识别干部,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对不担当不作为的,要严肃批评教育、坚决纠正,情节严重的给予处理。 【篇三】 人勤春早,行走乡村,一派忙碌景象。4月15日,中央组织部召开基层党建工作重点任务推进会,强调要扎实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恰逢疫情影响,各项工作任务更重了、困难更多了、要求更高了,但这并没有阻挡党员干部前进的步伐,大家化压力为动力,朝着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推动基层党建工作提质增效的目标按下“快进键”。 不留退路,赢得出路。人只有避无可避退无可退,才能找到出路。脱贫攻坚的总攻冲锋号已吹响,必须如期实现,党员干部要摆正心态、痛下决心、不给自己留退路。要坚定坚决扛起主要责任,自觉当好脱贫攻坚的前线指挥部,充分发挥带头作用。要树牢“谁家孩子谁家抱,谁家问题谁负责”的责任意识,在政策扶持、资金倾斜、用地预审、项目引进、信息技术服务、集体资产盘活、乡村旅游等方面尽职尽责、尽心尽力。要敢于担当、高度重视,切实增强先锋模范意识,提振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精气神,主动冲在一线,勇于“涉险滩”“啃硬骨头”。 把脉要准,底子要清。把脉把脉,就是要摸清底子,才能确保下手快准狠。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弄清楚问题所在,如何弄清楚问题所在?“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党员干部要抓紧开展农村集体“三资”摸排行动,逐村摸清情况,加强分析研判,对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等方面进行全面梳理。要对各镇村开展“全面体检”和“问诊把脉”,从而摸准脱贫攻坚过程中发展不平衡、自主发展能力不强的问题根源,摸全各镇村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过程中遇到的阻碍和相应的需求,一个也不放过,只有摸清底子才能找准路子。 找准路子,扎下身子。方向不对、努力白费,找准路子是第一步。党员干部既要找准近路,立足实际,因村制宜、发挥特色、突出优势,走出一条真正适合本村的村财增收路子。也要找准远路,加强对镇村的指导,发展好“多型经济”,通过资本运作、金融投资、项目带动、资产运营、资源开发等多种方式不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不断增强自身“造血”功能。还要充分发挥钉钉子精神,实打实硬碰硬,以细之又细的“绣花功夫”亲力亲为。要通过办实事、做好事凝聚群众,打造党群服务中心等村级治理服务“一站式”平台,利用它推动群众物质脱贫与精神脱贫双丰收。 “时不我待,只争朝夕。”各位党员干部务必要以强烈的紧迫感与使命感,在抓党建促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上争分夺秒、响鼓重锤,多想好办法、多下实功夫,弱鸟先飞,拔掉“穷”根! 【篇四】 PS可以美化图片,深得许多爱美人士的喜欢,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如果一味沉迷P图,P到失真就不好了。扶贫工作要务实开展,结果必须要真实,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要向历史和人民交上一份合格、真实的答卷,只有真实才能经得起历史的考验,才能在人民的“火眼金睛”下不现形。脱贫攻坚越到最后越是要慎终如始,扎实开展工作,切忌动歪脑筋,不要妄图走捷径,要正视成绩,不要过度美化,不要粉饰太平。 问题不能“遮”。脱贫攻坚越到最后关头,党员干部越要直面问题,不能因为大考将至就变得胆小怕事,更不能有蒙混过关的想法。受疫情影响,许多贫困户的产业发展和务工就业受到了影响,这是我们需要解决的当务之急;贫困户的感恩奋进意识强不强,是否具备“既然党的政策好,就要努力向前跑”的意识,是我们需要高度重视的问题;贫困户是否已经具备造血致富的能力,是否已经有了一定的抗风险能力,这是需要我们研判与跟踪的问题。遮盖不能解决问题,只会让问题越积越多,只有正视问题,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措施不能“抠”。我们有部分干部制定政策前缺乏切实的调查研究,没有因地制宜,而是用“抠图”的方式直接把外地的先进经验照搬过来,这样不考虑实际的生搬硬套,会导致政策落地“水土不服”。扶贫政策的好与坏,直接影响脱贫攻坚战的成败,好政策要因地制宜,只有深入一线调查研究,科学研判分析,广泛听取各方意见建议,在此基础上借鉴一些外地的先进经验,出台符合本地实际的扶贫政策,不要本末倒置,直接生搬硬套。 成效不能“修”。修图可以美化图片,有很多人习惯发朋友圈前要把图片“修一修”。我们有部分党员干部存在错误的政绩观,一个起步不久的扶贫产业,成效不是很突出,用“局部拉伸”的方式“修”一下,立马变得“高大上”,成效满满;一项中规中矩的扶贫政策,用一下“美白滤镜”,立马变得光鲜亮丽。脱贫攻坚必须求真求实,我们的党员干部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投入到脱贫攻坚工作中,一五一十地反映真实情况,做到不虚夸、讲实际、求实效。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任何虚假美化都逃不过群众的“火眼金睛”。只有工作务实、过程扎实、结果真实,脱贫攻坚才能真正取得实效,才能真正交上让群众满意的答卷。 【篇五】 眼下,如期脱贫的号角吹得越来越响。越到紧要工作关头,越需要各级凝心聚力、众志成城。关键是突出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只争朝夕、全身投入,以更加坚强的意志和更加务实的作风,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状态比位置重要。脱贫“冲刺”的关键时期,挑战错综复杂,脱贫干部精神抖擞的干事状态,比任何一个年度和一个阶段更加弥足珍贵。就像足球赛场上,越是快到“临门一脚”的位置,越要精准出击,否则容易“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也如徒手登山,越是临近巅峰时刻,越要百般谨慎、打起精神,任何傲气、懈怠、大意都能导致失败甚至丧命。光阴荏苒不等人,珍惜当下是关键。对各级党委(党组)来说,关键是坚持实事求是,突出底线意识,下定决心、千方百计,精准摸清最后的“存量”和“底数”,切实在查漏补缺、靶向用力上下功夫,确保一鼓作气、不留遗憾。 时间是让人猝不及防的东西。2020年的脱贫工作,时间比任何时候都显得倍加珍贵。这从客观上要求各级党员干部必须脱虚向实、动真碰硬,来不得一丝“花架子”或者半点“客里空”。过去的几年,基层单位和致富群众创造了大量卓有成效、亮点突出的脱贫经验。要强化脱贫领域“四风整治”,严打狠刹自以为是式的官僚主义和文山会海般的形式主义,倡树亲力亲为、同甘共苦、拜民为师的实干精神,用真心、动真情、真出力,努力用老百姓的口碑和群众的获得感验证成果、刷新形象。 脱贫是一场世纪决战,也是创造历史的民族伟业。实现尽锐出战,必须统筹力量、形成合力。换言之,脱贫不是基层单位一个层面的任务,也不是某一个部门一家的职责。参与脱贫,人人有责,家家有份。必须发挥党委(党组)主体责任和统领作用,主要负责人亲自抓、领导干部带头干,大力支持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发挥专责和职能优势,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切实强化组织领导和精准指导。要强化考核奖惩,广泛动员各部门各单位和各行各业立足实际、创新作为,对贡献突出、群众满意的及时表彰奖励,广泛开展经验交流和典型选树,形成众志成城、群策群力的生动格局。 历史大势,浩浩荡荡。脱贫不是终点,而是新起点。客观来看,刚刚达到脱贫标准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仍然艰苦,抵御风险能力仍然不强。在城市,仍然有一些比较贫困的群众。依据固定标准的绝对贫困可以暂时消除,相对贫困、收入不均现象在一定领域和范围内可能长期存在。要持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坚持脱贫不脱政策、不撤支持,坚持以“扶上马送一程”的恒心和韧劲,帮助脱贫群众夯实生产生活提质增效的基础。要聚焦缓解相对贫困,更多在深化教育扶贫、夯实社会保障、发展改善民生、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实现更大突破,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切实强化针对相对贫困的日常帮扶措施,筑牢脱贫减贫、防止返贫的坚固防线。 【篇六】 脱贫攻坚任务能否高质量完成,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队伍建设。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实现小康,各级党组织需打好“人才牌”,在“引入、育才、用才”上出真招、用实功,为脱贫攻坚注入强大动力。 栽树引凰,打好“引才牌”。“栽好梧桐树,引得凤来栖。”推动急需人才向贫困地区基层一线集结,需在打造人才环境方面下足功夫。搭建平台,依托地方特色优势产业,打造创新创业载体,提高贫困地区的吸引力,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让人才在贫困地区也有施展拳脚的舞台;用活政策,要敢于在政策上创新,打破唯学历、唯身份等壁垒,大胆引进符合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对于贫困地区人才在政治经济待遇上给予更多的关注,充分给人才干事创业的机会;疏通渠道,对于贫困地区走出去的人才,要加强宣传力度,提供有利条件,打好感情牌,让其自愿回到家乡建设。 因地制宜,打好“育才牌”。本土人才是脱贫攻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活头源水,各级党组织要变“输血”为“造血”,加快培育本土人才,激发农业农村全面发展的内生力量。锤炼干部队伍,以管理考核、选拔任用、激励约束等为抓手,通过在脱贫一线实战的方式加强干部培训,打造政治过硬、能力突出、作风扎实的脱贫攻坚干部队伍。培育专业人才,加强对贫困农户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专业技能。建立有利于贫困地区人才脱颖而出和持续增长的育人机制,多形式、多渠道挖掘培养本土专家人才,建设一支能够示范指导和带动地方特色产业发展的乡土“领军人物”。 以用为本,打好“用才牌”。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是发展的关键,也是成就事业的基础。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发扬求真务实、埋头苦干的作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精准施策、狠抓落实,做到真扶贫、扶真贫。对不担当不作为,对作风漂浮、落实不力、失职渎职的干部,要严肃批评教育、坚决纠正和处理。要坚持人岗相配,推动人才开发与市场需求紧密对接,突出以精准脱贫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强化人才政策供给,科学评价人才绩效,推进人才价格与价值对接。给予人才施展才华的舞台,建立容错纠错机制,让人才无后顾之忧,大胆、全身心地开展工作。 【篇七】 今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为今年脱贫工作再部署、再动员、再落实。各地谨记使命,吹响总攻号角,拉开夺取脱贫胜利的伟大序幕。但是要想赢得脱贫攻坚的最终胜利,作为扶贫领路人的帮扶干部,就必须拥有“三心”,为脱贫攻坚贡献干部力量。 拥有为民服务的真心。脱贫攻坚现已到了最后的冲刺阶段,基层各地贫困群众都已“摩拳擦掌”,开始春耕播种或是坐上了务工专列,期待能够在今年用自身的双手早日拔起穷根,真正过上安安稳稳、幸幸福福的小康生活。行百里者半九十,贫困群众虽热情高涨,但脱贫道路仍有不少困难与风险,仅靠贫困群众难以彻底翻越所有“障碍”。这时如果有人能上马,再送他们一程,就能真正实现脱贫。而广大帮扶干部就是贫困群众扶上马的“推动者”,真心便是贫困群众上马的“阶梯”。唯有以真心换信心,才能激发贫困群众改变落后现状的内生动力,克服脱贫攻坚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真正告别“指尖扶贫”“数字脱贫”。同时,还能够深入田间地野,用脚力丈量贫困群众离脱贫终点线的距离,通过帮助他们订购务工车票,又或是帮忙拓宽产品销路等实际行动,为他们扫清生活生产的各项障碍,真心为他们解烦忧,谋划出通往脱贫的康庄大道。 拥有善察问题的耐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脱贫攻坚战不是轻轻松松一冲锋就能打赢的,必须高度重视面临的困难挑战。”当下大多数地区已成功实现脱贫摘帽的任务,但或多或少还存在着一些贫困群众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住房不安全等“硬伤”与“瑕疵”,加之新冠肺炎疫情带来新的挑战,巩固脱贫成果难度很大。这要求帮扶干部同贫困群众一道,及时发掘问题,解决问题。不过查找问题并非一蹴而就,需要“闲敲棋子落灯花”的耐心,不光要能够直击各类影响脱贫攻坚成效的问题,还要能够抽丝剥茧,找到一些潜藏深入的“顽疾”。比如随着时间的推移,贫困群众年龄逐渐增大,有效劳动能力逐渐丧失,务农打工将变得越来越艰难。如果在没有其他政策扶持和经济来源的前提下,这些脱贫户将面临返贫窘境。所以,帮扶干部要当好医生,做好扶贫诊疗工作,才能使得贫困群众脱贫脱得实在、脱得舒心、脱得放心。 拥有接续发展的决心。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贫困群众迈向新生活、新奋斗的第一步。之后要接续乡村振兴战略,踏出脱贫致富的第二步。可这是一条“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道路,必定充满各种未知的困难与挑战。然而历史的经验表明,越是面对艰难险阻,越要发挥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决心。实现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转变过程,没有任何捷径可走,也没有任何经验可循,只有发挥勇往直前的决心,才能闯出一片新天地。帮扶干部经过脱贫攻坚的洗礼,尤其是青年干部,增长不少阅历,学会了吃苦耐劳,做群众工作。这些宝贵的经验将是帮扶干部树立决心的底气。要拿出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的决心,把脱贫攻坚中所积累的各类经验转变为乡村振兴的切实可行的办法,真正实现乡村振兴的有序衔接,让发家致富成为农村群众的“代名词”。 学习贯彻两会精神感悟7篇 学习贯彻两会精神感悟7篇 【篇一】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在这注定不平凡的年份,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我们正常的生产生活,给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两会的召开彰显了党中央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的决心,全国人民众志成城,紧紧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坚决打赢疫情阻击战,完成各项发展目标。“留得青山,赢得未来。”李克强总理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减税降费时曾三次被掌声打断,“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强化阶段性政策,与制度性安排相结合,放水养鱼,助力市场主体纾困发展。今年继续执行下调增值税税率和企业养老保险费率等制度,新增减税降费约5000亿元。”“预计全年为企业新增减负超过2.5万亿元。要坚决把减税降费政策落到企业,留得青山,赢得未来。”为恢复受疫情影响的市场主体,不断提振经济发展,党中央制定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为六稳六保提供有力支持。作为基层税务工作者,要时刻守初心、担使命,发扬兴税强国税务精神,不断提升思想认识,强化业务学习,扎扎实实将税收优惠落到纳税人手中,同时强化后续管理,坚决打击税收违法等破坏正常经济秩序的行为,为经济发展提供保障。 【篇二】 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之年,近期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下团组”,强调“确保完成”目标任务。各地代表委员们也纷纷对脱贫攻坚工作建言献策,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全国政协委员、大连市政协主席王启尧提出建议,基层脱贫攻坚工作要加强党建引领,发挥出农村党支部在农村改革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的保障作用,以及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中的主导作用。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宋虎振则表示要在农业生产这篇文章上下功夫,因地制宜引导发展优质小麦、花生、草畜、林果、蔬菜、花木、茶叶、食用菌、中药材、水产品等十大优势特色农业,其中贫困地区建设高标准农田3095万亩,占全省49%。围绕十大优势特色农业,河南省农业农村厅积极引导当地百姓开展农产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推动贫困地区高效种养业和绿色食品业转型升级。目前,河南省发展特色主导产业71个,建设优势特色基地2721个,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3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9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21个,优势特色农业覆盖贫困人口达到193万人。 【篇三】 5月22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李克强总理做了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紧扣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履职尽责,在促进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保持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等方面更好发挥作用。要紧扣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履职尽责,在贯彻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方面更好发挥代表作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意义重大、举世瞩目。要旗帜鲜明讲政治,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要严守大会会风会纪,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精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集中精力开好会议。李克强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引导各方面集中精力抓好“六稳”、“六保”。“六保”是今年“六稳”工作的着力点。守住“六保”底线,就能稳住经济基本盘;以保促稳、稳中求进,就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夯实基础。要看到,无论是保住就业民生、实现脱贫目标,还是防范化解风险,都要有经济增长支撑,稳定经济运行事关全局。要用改革开放办法,稳就业、保民生、促消费,拉动市场、稳定增长,走出一条有效应对冲击、实现良性循环的新路子。作为基层组工干部,我们要把从报告中汲取的力量转化为立足岗位、担当奉献的强大动力,将责任牢牢地扛在肩上,要进一步端正用人导向,选好干部,要集聚人才,为全省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基础,特别是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引,坚持对标对表,创设有效载体,引导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勇担职责使命,焕发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要聚焦问题导向,巩固脱贫成效,深入推进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进一步整合产业要素,充分发挥党组织统揽各方的作用,提升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要全力推动基层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推动党员干部担当作为、勇闯新路,为巩固脱贫成效、推动乡村振兴提供坚强保障。 【篇四】 社会经济发展的目的,从来就不是单纯的积累财富,而是旨在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的福祉,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应当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改革、发展的伟大历程就是不断改善民生的历史过程。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到“三个有利于”,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再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民生始终是重中之重,始终是一条红色的主线。“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民生话题几乎贯穿始终。 “两会”是事关民生的会议,所谓“民生”就是人民群众的生活问题,就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比如就业、教育、分配、社保、稳定等等,这些问题不仅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基本需要,也直接关系到执政者的人心向背,关系到社会的安定和谐。 改善民生,不仅是扩大内需的治本之策,更是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要千方百计加大改善民生工作力度,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多渠道扩大就业,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高教育和医疗服务水平,多办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的实事好事,认真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切实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历史和现实都启示我们,民生问题,无论何时何地都轻视不得,忽略不得,淡忘不得。改善民生不但要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还要改善人民的精神生活;不但是要提高人民的物质精神生活水平,还要追求社会公平。凡是民生解决得好的地方,社会就和谐;反之,社会就动荡。一些地方的社会矛盾与社会冲突几乎都与民生问题息息相关。全面小康、构建和谐,更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和积极参与,否则一切也就无从谈起。 关注两会,让我们明白,党和国家给人民提供一个健康、和谐的生活环境,付出了多少心血和努力;关注两会,让我们心中升腾起澎湃的爱国热情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进而提升自己的能力,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储备资本。 【篇五】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杨宝玲建议在加强规范城市管理的同时,合理释放“地摊经济”的活力。这一建议,让“地摊经济”再次引发社会广泛关注。重新恢复“地摊经济”,这个观点也让我眼前一亮,这是我之前或许想都不敢想的问题。说起地摊生意,作为“90后”的我也是有所经历的,小时候大街小巷会有那种叫卖声,或者街道、经过的路边,都会有那种卖手工食品或者日用品的小贩,“来来来,又香又甜的板栗,要买要快,抓紧赶快”“所有商品不要九百九,也不要九十九,现在全部只要九块九”……小摊贩们像说相声似的招揽着顾客,街道两边一派《清明上河图》似的繁荣景象。 然而随着各地创建“环保文明城市”“卫生文明城市”等活动的开展,地摊经济成为了首当其冲的反面典型。很多城市为严格限制夜市规模相继出台相关城管措施,一时间小摊贩与城管之间开始了斗智斗勇。然而,胳膊终究还是拧不过大腿,城管照章执法,罚款有规可依,小摊贩们再怎么心不甘、情不愿,也只能接受。确实,这种活动会带来某些杂乱,在某些城市管理者眼里,这与他们追求的现代城市格格不入。但他们错了,真的错了,哪怕巴黎哪怕伦敦,烟火气仍是一个城市的底色,并不只有高楼大厦意味着现代。一些城市一刀切禁绝的结果,是很多城市普通人生活的不便,还有很多普通人就此失去了糊口的饭碗。而随着时间流逝,路上摊贩少了,城市整洁了,可是城市人流量少了,各种物价高涨,城市生活成本越来越高,城市夜景很漂亮,感觉空荡荡的,缺少了什么呢?烟火气,人情冷暖,城市社交也少了! 实际上,李克强总理早在2016年的讲话中就曾提到:“我看到有些城市,街边到处是小店,卖什么都有,不仅群众生活便利,整个城市也充满活力。但有的城市规划、管理观念存在偏差,一味追求‘环境整洁’,牺牲了许多小商铺。这样的城市其实是一座毫无活力的死城。”在现如今国际经济下行,疫情影响经济发展,国内经济承受巨大压力的状况下,重新恢复地摊经济这样的政策是值得点赞的,这一政策等于给了千千万万小经营业主一个小小的政策“缝隙”,就有可能让整个经济都活起来、火起来。 说一下我自己的故事吧,2014年9月,在我上大二的时候,还真的跟朋友在大学门口摆过地摊。由于学校的大一新生每年开学的时候都需要采购大量的生活用品,瞅准这个商机,我和朋友去批发市场批发了一些学生生活用品,借着新生军训时间,在学校天桥下开始了为期一个月的摆摊生活。借此,我挣到了人生第一笔收入,也成功解决了三个月的生活费,但是随着学习任务的加重,加之认为自己不是做销售的那块料,后来也就放弃了摆摊生活。而鼓励我摆地摊的龙哥他们夫妻,现在可以说是摆地摊已经摆上了百万身价。她们从大学门口到之心城,从之心城到淮河路步行街,一直在摆地摊卖衣服,后来就立即改变了思维,直接去火车站做服装批发,之后注册了自己的服装品牌,专注做新青年潮流品牌。这一做不要紧,现在不仅在合肥有了自己的店,同时还招了一大堆代理商,线上天猫、京东、淘宝,发展到现在抖音直播带货……可以说是生机盎然,发展得相当不错。 这段是说自己身边的经历,那再继续说整个地摊经济和地摊文化,我觉得这是一个城市少不了的文化。经济是民生活力的源泉,要盘活经济就得繁荣市场、聚集人气,回头再看看这地摊经济,发现它虽然有诸多如占道乱摆放、无证经营、逃税漏税、污染环境、噪音扰民等不足之处。可在聚集人气、繁荣市场以及促进就业方面都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有了烟火气的街道,我们更愿意放慢自己的脚步,看看摊上以及店里面的商品,在不知不觉中打开羞涩的荷包。城市气氛也逐渐活跃了起来,也能给很多人带来就业机会,同时也让底层消费者享受实惠,这是件好事。但是恢复“地摊经济”也不能放任地摊越来越乱,地摊经济自身也要“争气”,这既需要城市管理者拿出更多耐心,对“地摊经济”本身作出顶层设计,像呵护幼苗一样去关心支持。也需要“地摊经济”的经营者能够做到诚信经营、服从管理,以更好的质量、更完善的服务,遵守市场经济规则,保护消费者权益。 “琴棋书画诗酒花”固然重要,“柴米油盐酱醋茶”才是老百姓民生的根本问题。国际范儿与烟火气本来就是并行不悖的。一座现代文明城市,有光鲜亮丽的高楼大厦,也应该容得下小小的一个摊点。让每个人的小期盼与城市的大情怀交融,让微观的民愿汇入宏观的民生,才能让每个人在城市中体会到更多的归属感,在人间烟火中拥有属于自己的小确幸。 【篇六】 前往“童年”的组工“小朋友们”请注意:您乘坐的ZG61次时光机即将起航,请您尽快前往2020登机口登机。祝您六一梦幻之行旅途愉快!愿你历尽千帆,归来仍是翩翩少年! 穿梭于千态人间,天真烂漫常在。像“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在黄菜花地搔首踟蹰、不知所措的孩子一样,天真烂漫是他们的天性,充满童真童趣的一言一行让他们收获了不一样的风景。穿梭于千态人间,组工小朋友要坚守初心,强化对党忠诚的政治担当、攻坚克难的使命担当、勇立潮头的责任担当、永葆初心的为民担当。天真烂漫,不是拒绝成长,是要我们始终保持思想纯洁,初心易得、难守始终,牢记初心使命,以坚如磐石的信念、只争朝夕的拼劲、坚韧不拔的毅力,一步一脚印走向中国梦的伟业。 穿梭于花花世界,守住原则不变。孩子眼里只有对错,大人的眼里才满是利弊。小孩子的世界有他的原则,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没有灰色地带,没有模棱两可。组工干部是管党员的“党员”,管人才的“人才”,管干部的“干部”,党和人民赋予了我们重要的职责和使命,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是对他们最好的回响。面对形形色色的人事、面对物欲流横的诱惑、面对艰难险阻的前路,我们要守得住原则、站得住立场,始终把政治纪律和规矩作为不可逾越的红线、不可触碰的高压线、不可突破的底线,像孩子一样,在是非面前敢于讲真话、坚持原则,这不仅是组工人履职尽责的关键所在,也是人民群众对组工人的热切期待。 穿梭于沧海桑田,好奇勇敢相随。“小朋友,你是否有很多问号”,对任何事物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今年两会新词迭出:“以保促稳”“两新一重”“留得青山、赢得未来”“谁能干就让谁敢”……时代的变迁、科技的进步、观念的更迭,催生了很多的新生事物和新挑战、新矛盾,面对日新月异、沧海桑田的时代,组工人要想在千头万绪的组工工作中得心应手,成为“多面手”,就需要始终拥有“孩童般”的好奇心:始终坚持对知识理论的学习、始终保持对新兴事物的求知欲、始终处于积极探索的状态,永葆进取之心、主动接受挑战、大胆开拓创新,时刻为组工事业注入青春活力。 【篇七】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袁隆平、钟南山、叶培建等25位科技工作者代表回信,希望全国科技工作者弘扬优良传统,坚定创新自信,着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为把我国建设成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各级党委政府要大力营造浓厚氛围,鼓励和支持各类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创造,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让“科技创新”实现“三流并进”,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汇聚磅礴力量。 培育“科学精英”,让科技创新源泉“充分涌流”。“知识就是力量,人才就是未来”。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核心领域、关键技术上的竞争。实现民族复兴伟业,至为关键的是中华民族必须在科技创新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全球化时代的核心技术买不到、求不来、换不来,必须大力培养造就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通过自主创新开辟一条通往世界科技强国的道路。各级党委政府要注重改革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等机制,培养具有前端思维、把握发展方向的战略科技人才,培养善于凝聚力量、敢于统筹协调的科技领军人才,培养勇于开拓创新、善于自我突破的高技能人才,通过“科学精英”引领经济社会发展。要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引导科技工作者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创新创造的生动实践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不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用“科技之光”照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路。 弘扬“科学精神”,让科技创新活力“百舸争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推动制造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提高科技创新支撑能力,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科技工作者是于危机中觅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的生力军。在今年全国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创新”再次成为不容忽视的关键词,党和国家提出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其他各方面的创新,持续让创新的激情扑面而来,激荡着祖国坚定向前的信心。科学研究不能急功近利,否则欲速则不达。各级党委政府要弘扬“科学精神”,根据科技人员科学研究灵感瞬间性、方式随意性、路径不确定性的特点,想方设法为其提供各种便利条件,全面支持其自由畅想、大胆假设、认真求证,不用死板制度约束其研究活动,用行动尊重他们的创造精神,激励他们争当创新发展的推动者和实践者,争当“觅新机开新局”的开拓者和奋斗者,促进创新活力“百舸争流”。 坚持“科学态度”,让科技创新生态“砥柱中流”。创新发展是应对风险挑战的“稳定器”,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防控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在病毒溯源、药物研发、疫苗研发、检测试剂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切实加深了人们对病毒的认识了解,充分增加了人们对钟南山、李兰娟、陈薇等医学科技工作者的尊重。“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在当前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路上,需要更多科技工作者和创新主体付出时不我待、分秒必争的努力,引领社会攻坚克难、共克时艰。各级党委政府要坚持“科学态度”,主动迎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汇聚众智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奋进实干,提升“六稳”“六保”的质量效果。要主动服务发展新基建、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新产品、新业态,加快培育更具活力的创业主体,奋力提升新时代科技创业的中国质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