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4 发布 |
- 37.5 KB |
- 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阅读导学需要培养学生咬文嚼字的习惯
语文论文之阅读导学需要培养学生咬文嚼字的习惯 关于《穷人》一课的导学反思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材编者、文本作者之间的多重对话,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思维碰撞的过程,是作者、编者、读者之间情感交流的过程,它主要是靠阅读主体对文本的语言揣摩达成的。传统的阅读教学忽视过程,关注结论,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可以作为标准答案的结论上,于是产生结论的过程变成了单调无味的分析与记忆,排斥了学生的自我体验,扼杀了学生的个性,把阅读异化为“你讲我听,你说我记”的机械作业。现在所倡导的高效课堂导学理念,就是要鼓励学生主动亲近文本、理解文本、发展文本,引导学生带着激情和自己的初步理解与感受走向同伴和教师,与同伴交流,向教师求教,而不是教师带着自己准备好的对文本的理解走向学生,把结果讲解给学生听。至于所谓的结论,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去发现、去整理。所以在阅读导学中,对于作者的情感体验,笔者认为:需要师生通过对文本重点词句的“细嚼慢咽”来感悟。 我在人教课标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穷人》一课的阅读导学时,主要通过让学生对文本中的语言描写、环境描写和心理活动描写去感悟主人公美好的心灵。 学生通过读环境描写的句子:“ 屋外寒风呼啸,汹涌澎湃的海浪拍击着海岸,溅起一阵阵浪花。海一正起着风暴,外面又黑又冷,这间渔家的小屋里却温暖而舒适。地扫得干干净净,炉子里的火还没有熄,食具在搁板上闪闪发亮。”学生通过读文本,结合穷人家庭的生活状况,反复地去品读句子,就会发现“干干净净、闪闪发亮”等词语把这间渔家的小屋描写得那么温暖而舒适,进一步就能感受到主人公多么勤劳的美好品质。 再通过读心理活动描写的句子:“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不,没有人!上帝,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桑娜沉思着,久久地坐在床前。”……同时,教师通过对省略号的朗读指导,再配合问号和感叹号的情感朗读体验,学生对桑娜紧张、担忧,甚至后悔的复杂心理活动就能深深地体会到,虽然家里很穷,但还是在矛盾中收养了邻居的两个孩子,桑娜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善良的品质就昭然若揭了。在反复地朗读句子后,引导学生抓住句子中“活该、自作自受”等词语的细细品味,主人公桑娜善良的美好心灵就让读者再一次受到深深地震撼! 同时还通过对文本中的人物对话描写,再次把读者与文本的情感推向高潮,引起心灵的共鸣。文本中有两次人物对话描写:第一次是渔夫深夜从海上捕鱼归来时,与妻子桑娜的一番对话,让读者感受到穷人的生活是多么艰难;而第二次对话通过对人物神态、语言和动作的描写,再次让读者感受到穷人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学生通过反复地品读,对句段中描写神态、动作和语言的关键词语:“皱起眉、严肃、忧虑、搔搔后脑勺、熬”等词语的细细品味,穷人善良、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再一次打动了读者的心。 总之,在阅读导学中,师生要真正走进文本去咬文嚼字,通过“细嚼慢咽”去慢慢品味语言,重视对文本语言的咬文嚼字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阅读教学就能给学生一片崭新的广阔天空,才能真正让读者、作者和主人公产生情感的共鸣,受到美好思想的洗礼! 作者:来凤县漫水乡中心小学 尹先文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