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4 发布 |
- 37.5 KB |
- 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语文教师应具备人文情感
语文论文之语文教师应具备人文情感 社会的发展,人性的要求以及人类所面临的深刻挑战决定了科学人文主义必将成为21世纪代表世界发展方向的社会思潮。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教育只注重了其工具性,忽略了其人文性的特征,而人文主义教育观将成为21世纪占主导地位的教育目的观,它代表了未来教育观的价值取向。为此,我们应建立以人为核心的大语文教学观,作为大语文教学观的实施者教师应首先具备人文情感。 人文情感是教学艺术创新的最活跃因素,是推动语文教师创新教学艺术的内在动力,是语文教学的灵魂。这种情感来自于亲身体验过的情感,来自于教材所蕴含的情感。罗曼·罗兰曾说:“要播撤阳光在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每一首诗,每一篇散文。每一部小说都是作家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讲授这些作品,教师必先受其感,动真情,领悟作品深层内涵。方能充分地传达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传授给学生,培养他们的情感,使他们受到美的熏陶。 1、语文教师的人文情感表现在对教材深刻地理解挖掘上 人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先要有一桶水。语文学科的综合性,要求教师不仅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而且还必须具备比教材高深广阔的知识,才能深入理解教材结构和各方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把包含在作品中的哲理美、意境美、情趣美、形象美及用词的匠心独运,语言的千锤百炼讲授出来,准确把握文章的内在精神。 语文包括语言、文字乃至文学,不论是表意的汉字,还是文学作品无不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人文情感,无不是作者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字里行间无不跳跃着感情的脉搏。那些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无不是呼之欲出的有血有肉之人,讲授这些作品首先要深入剖析,竭尽全力地挖掘创作者的匠心,与作品产生共鸣,把创作者的激情开掘出来,这样才能使学生对字词句等内容充分领悟。要使学生动情,教师先要动情,设身处地地体味教材中的真情实感,将自己的思想感情与教材中的思想性、艺术性融合在一起,用灵魂与之碰撞,然后把这种激情融化在教学全过程。 2、语文教师的人文情感表现在运用语言的技巧上 要把蕴含在教材中的思想感情成功地传达给学生,感染学生,让课堂充满诗情画意,教师语言是连接彼此的桥梁,是传授知识信息的载体,也是教师人文情感最直接的表现形式。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它要求教师的语言是比较标准流利的普通话,声情并茂,以达到准确、简洁、生动、形象。描写时绘声绘色,说明时简洁清晰,议论时深刻有力,抒情时则亲切感人。使用情感化的语言能极大地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更深刻地理解作品的丰富内涵,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而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创造力,从中得到艺术美的享受。教师在运用语言时还要掌握其节奏,使学生边咀嚼边品味,甚至回味无穷,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巩固对知识的记忆。如讲授孙犁的《荷花淀》时,语言运用上须语调柔和细腻,语速要缓慢,突出作品追求诗歌式的意境和散文式的格调而形成的清新淡雅的语言风格,使学生充分理解作家的艺术特色。而在讲授《鲁智深拳打镇关西》时,语言应干练利落,掷地有声,激情迸发,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如见其人其面,更直接深刻地体会鲁智深豪侠仗义的鲜明性格。 3、语文教师的人文情感还表现在对作品的合理想像上 古代诗词年代久远,在时间和空间上与学生产生较大距离,理解就会遇到困难,无疑增加了学习难度。此时,教师可以用合理的想像点拨引导学生拓展思维空间,展开想像和联想的双翅,融入作品情境之中,产生情感共鸣。苏轼的豪放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气势恢宏,一泻千里。“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对英雄的追忆使人不禁涌起为国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读此句此段,我们仿佛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站在滚滚东流的江边发出声声慨叹,慨叹岁月的流逝,慨叹人生的短促,从而激励学生珍惜光阴,珍爱生命,刻苦学习,报效祖国,并且使之把个人的得失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起来。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