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4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小学低段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语文论文之小学低段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美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情感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必要条件,是促进学生能力和非智力因素同步发展的动力。小学低段语文课堂的教学语言只有在具有科学性、人文性、趣味性和灵活性四个特征基础上,才能将学生的情感和智力因素完美地结合起来,形成和谐、生动、活泼、融洽的课堂氛围,从而切实而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语言即是通往心灵的路。师之传道授业解惑,必借助于语言——教师的教学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语言。教学语言不同于一般的语言,它是一种在科学性、规范性基础上形成的富有情感和生动形象的语言,是连接知识和学生接纳知识的一条纽带。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教学时间的重要条件”,教师的语言是这条“纽带”,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教师的语言生动形象、幽默风趣、亲切自然、充满情意,学生听了便“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使教材化难为易。因而科学性与艺术性高度结合的语文教学语言美,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启迪学生的智慧,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而且还能引起学生的美感,使他们得到一种美的享受和情的陶冶。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课堂教学艺术首先是语文教学语言艺术。 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则显得尤为重要。小学生入学后,语音听觉发展迅速,但注意的持久性与稳定性相对较差,因而更需教师注重课堂语言的组织与发挥,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但从学校的课堂实践及与学生的交流来看,目前还存在着教师语言过于成人化、复杂化或简单化的倾向,缺乏感染力与吸引力,评价语言缺少个性或价值。“你说得真好!”“你说得太好了!”等既空又泛的放之四海皆准的评价,长期的使用带给学生的只有精神上的慰籍而缺少思维的碰撞与认识的飞跃。 在教学过程中经常碰到原本可以很生趣的课文,但因不善于口头表达,却无法有效的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来,使师生有机结合,投入到课堂中来的情况。这说明教师的语言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师生在课堂上进行师生互动的效率,也即,课堂语言的恰切使用实为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要素,我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并试着将之具体为科学性、人文性、趣味性和灵活性四个特征。 一、语文课堂语言的科学性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主要工具。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面向的是接受知识和教育的学生,尤其是性格爱好、心理素质都还很不成熟的低段小学生,是否科学得体,不仅会极大地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对于学生喜欢学习这门课程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对于切实实施素质教育,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有着不可低估的意义。 语言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规范和明确简洁两点上。规范包括语音的标准,词汇的准确,语法的正确及思维的合乎逻辑等方面,这是教师语言美的前提。对于语言的被动接受者——处于启蒙阶段的低段小学生来说,教师标准清晰的普通话,正确恰当的词汇概念,对学生的影响无疑是积极而巨大的。 规范还应做到言之有物。“物”是指语文教学的具体内容。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讲课应做到言之有物,避免夸夸其谈,信口开河,特别是在新课标理念下要走出误区。记得在这次实习中指导老师说过一句话:“上课最首先的任务,就是要把你这节课所要讲的知识使最起码有三分之二的学生能明白,不要空有形式而无实际内容,要脚踏实地的上好每一堂课,一步一个脚印。” 要在每一个40分钟下来,都能让学生吸收到不同程度的新知识,日积月累,使他们真切地感到自己在不断地充实,进而引起对每节课的兴趣,以便提高教师教学的效果。而要做到这一点,还需教师对专业知识进行不断深入的钻研和理解,力争吃透教材,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学生每一个知识要点。 另外,在语言规范的基础上,教师还得注意表达时的明确性,做到言简意赅。我们所接触的是低年级小学生,大部分学习自觉性与理解接受能力还较差,因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虽然语言规范准确,但若过于冗长含糊,必然造成语无重点,索然无味的结果,令学生听了摸不着头脑。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意语言的明确凝炼性,以便让学生从教师精练的课堂语言中很容易地把握住每句话,每节课的重点,更好地领会教师的意图。有人曾在所教平行班中,就同一个意思的不同表达效果做过试验,结果表明:用语罗嗦含糊的班级,学生对之反应淡漠,迟缓;用语明确精练,高度概括的班级,学生对之反应热烈,迅捷。可见学生对每个知识点的认知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在课堂上用明确简洁的语言将之表达出来。有人认为给低段小学生上课,备课是太简单了,就那么点知识,谁都上得了。其实不然—— 最起码效果相差甚远。说到底,给低段小学生上课前的准备,最主要的还是设计和准备课堂教学语言。教师应在备课活动中对每课教材做深入钻研和细致分析,弄清要讲知识的来龙去脉,掌握其确切的含义和规律,同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吸收,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语言,确定怎样开头,怎样过渡,怎样结尾,力争思路井然有序,讲解条理清晰,能在最短时间内让绝大部分学生在重点,难点等关键问题上得到透彻的理解并乐于接受。 二。语文课堂语言的人文性 1.情感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 情感教育应从娃娃抓起。语文用它特有的感性,以深刻的思想,生动的形象反映生活,揭示人生的真谛,赞颂真善美,鞭挞假恶丑,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孩子,往往以一种无法抗拒的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的思想,陶冶他们的情操,净化他们的心灵。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真正地领悟教材,并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人生感悟,精心设计与整合教学语言,与作者息息相通,遥相呼应,从而使语文课达到春风化雨的境界,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效应。 语文课随知识的传授、能力的训练必然有着思想的交流、情感的激荡。因此,教学时要集语言,认识,情感的培养于一体,由平面变成立体。在课堂教学中要寻觅一个最佳语言切入点。选点要恰当,在课文中能起到点睛的作用,并且语言经得起推敲,内容耐人寻味,从而给孩子以启迪,拨动孩子情感的琴弦,“牵一发而动全身”,让语文课成为孩子情趣盎然的精神家园。听特级教师孙双金的《只拣儿童多处行》一课后,我心潮澎湃,感慨万分。他带着孩子品读课文,大家被冰心的童心与爱心所震撼,课堂被推向一个又一个情感与智慧的高潮。课堂教学似乎到此可以圆满地画上句号了。但是,孙老师没有停下来,又牵着孩子的手走进冰心,与孩子一起品味美文,感悟人生。从《雨后》到《纸船》,从《纸船》到《繁星》,让孩子感受冰心爱孩子,爱母亲,爱大海,爱星星,爱一切美好的事物:“因为儿童充满朝气,富有感染力;因为儿童多处春光灿烂;因为儿童是春天的使者;因为冰心奶奶喜爱儿童。所以冰心奶奶要只拣儿童多处行。冰心曾经说过:世界上最大的是儿童,除了宇宙之处还是儿童。小朋友,我们就带着冰心奶奶对儿童的特殊的爱的情感,走近冰心……”“如果说《只拣儿童多处行》,《雨后》我们读出了冰心爱儿童,那么《繁星》这首诗,你还读出她爱什么呢 ”……老师和孩子的灵魂在字里行间徜徉,在天堂里飘荡。孩子同课文真真切切地畅谈,获得的是激情的勃发和对生命的感悟。课文就像是戏剧的脚本,孩子通过感悟进入角色,走进作者的感情世界,通过体验进入现实生活,从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这样的语文课,正是体现了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2.激励性和引导性 语文课堂教学的人文性还体现在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课堂评价和课堂引导上。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现代心理学的研究也表明,当学生的某种良好行为出现之后,如能及时得到相应的认可,就会产生某种心理满足感,形成愉悦的心境,并使同类行为向更高层次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每个学生都希望得到赏识。因此,准确合理,富有鼓励性的评价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处于兴奋,主动,积极的学习状态,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语文教学主体是活生生的人,将知识满堂灌给学生的做法早已被教改的大潮所淘汰,因而教师在将书本知识和教学用语融合成课堂语言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努力发挥其激励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知识的功能。如“你真棒!”“你的声音很响亮!”“你读得很流利!”等简简单单的评语,会使学生信心大增,特别是低年级那些自信心缺乏的学生。由此可见,教师课堂语言的激励性作用是大大有利于教学的。 另外,在提倡个性化阅读的今天,教师应允许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孩子的心灵是纯真的,也是五彩缤纷的。有时候学生的理解比教师更有真理性。这时教师应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具备向真理投降的勇气和向学生请教的风度,乐于以朋友的身份在课堂上与学生展开平等讨论,鼓励和引导学生畅谈各自的学习体验。在教学《三个儿子》时,教参与大多数人都认为帮妈妈提水的孩子是真正孝顺的儿子,因为他能帮妈妈分担重活。可学生支点却提出说:“老师,我觉得那两个儿子也是孝顺的。”面对这一事先没预设到的课堂突发事件,我呆了一下,但马上微笑着说:“哦,是吗 能说说你的理由吗 ”支点小脸涨得通红:“那两个儿子用唱歌和跳舞让妈妈消除疲劳,让妈妈开心啊!”孩子纯真的答语,让我内心一阵感动。我暗自庆幸当时没有随便制止他,而是以亲切的话语,民主的方式鼓励孩子说出了他的想法。此时教师的课堂语言肯定会让孩子感到一种真真切切的美感。正如江泽民同志在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所说的那样:“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发挥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 三。语文课堂语言的趣味性 作为教师,其课堂语言仅具有高度知识性和关心爱护的人文性是不够的;若遇到“说者有心,听者无意” 的情况,原本预期的效果便在无形中削弱了。 每天一堂接一堂40分钟的课,即使知识容量再大,对于生性好动,好奇的低年级小学生来说,仍可能是一种难耐的“煎熬”.正如乌申斯基所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针对这种现象,教师便只有正确驾驭好课堂语言,尽量用生动,有趣的课堂语言来弥补教学内容本身的呆板,枯燥,使学生能从原以为无趣的课堂中得到意想不到的享受和乐趣。小学生对新奇有趣的事物总是充满兴趣,教师应抓住这个关键点,利用各种方式丰富自己的教学语言,把教材化深奥为浅显,化枯燥为风趣。在教学二年级语文园地时,面对那么多单调的识字,认词,造句等知识,小朋友很快就会厌烦。于是我便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编创了许多儿歌,顺口溜等来活跃课堂气氛。如教学“众,晶,森”等字群,我编了一首儿歌:“三个亲兄弟,天天在一起。上面一个人,下面一个人,变成一个众。什么众 群众的众。”教学AABB词组时,我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后,便出示了黑板上的“共建高楼”游戏,面带微笑说:“接下来老师要和小朋友们玩个游戏,看看哪个小朋友能想出最多的类似词语,把高楼一层一层往上造。准备好了吗 ”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就被调动起来了,争先恐后地说出了许多甚至是我都没想到的词语。最后我说:“小朋友们真能干!楼造好了,我们能不能给它取个有意思点的名字呢 看谁的点子最有新意!”结果, “AABB世界”,“AABB大厦”等都来自学生的创意。 另外,说起趣味性,人们往往会联想到“幽默”这位开心大师。的确,语言幽默越来越受学生的欢迎。苏联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教育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德国海因·曼麦说:“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来更能为之接受。”但笔者认为,对于10岁以下的低年级小学生来说,幽默的作用并不大,甚至可以说根本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诚然,幽默的语言可以使人精神放松,使课堂气氛和谐;幽默感强的老师可以让学生感到和蔼可亲——但小学生对它的精妙之处能有多少的心领神会呢 小孩子喜欢且易接受形象事物,意蕴深刻的笑话幽默与活泼有趣的儿歌游戏,孰喜孰烦 答案不言而喻。因而要想达到教学效果,低年级语文教师还是应该多以有趣新颖的歌谣,顺口溜,游戏为主要教学手段,并且在课堂上用贴切有趣的语言传达给学生。试问,能与学生一起玩乐的老师,小孩子们会不喜欢吗 四,语文课堂语言的灵活性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说过:“文似看山不喜平,起伏曲折,就会使读者兴趣浓厚,步入胜境,领略无限风光。” 语文课更是这样这样。虽然课堂语言具备了科学性,人文性和趣味性,但若教师的语言呆板,一成不变,则会使语文课黯然失色许多。因而只有发挥语言的灵活性,语文课才能有起有伏,上出诗情画意来。 一位好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而教学风格在很大程度都体现在教师的课堂语言上。笔者认为,更能体现优秀教师水平的是教师教学用语的灵活性。教师要能根据教学内容,对象,环境等因素的不同,灵活调整自己的教学用语。教学诗歌,须努力营造诗化意境;教学散文,须倾心渲染情感浸润;教学议论文,则更需要的是教师的观点鲜明与理智表达。要能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灵活地把已学知识和未学内容联系起来,把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有意识地穿插有关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名人轶事等,运用比喻,排比,对偶,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最大限度地充实教学内容。同时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切忌平铺直叙,平淡无奇;而应使自己的语言尽量做到高低起伏,长短相间,快慢适宜,随着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的需要时轻时重,时缓时急,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和谐动听,使学生听起来舒服悦耳,精神饱满,兴趣盎然,津津有味,提高教学效果。如在教学标点符号时,我把几个标点做成头饰,和小朋友们一起玩“找朋友”游戏。教师戴上“问号”头饰说:“小朋友们好!我是问号。我最爱思考,最爱提问了!如果你要问一个问句,可别忘了把我带上哦!看,我的样子是一只小耳朵挂下一个圆耳环—— 小朋友们可一定要记住我这个新朋友啊!” 一番风趣可爱的介绍,学生会记不住这爱思考的“ ”吗? 另外,教师的评价语言也应根据学生回答作出恰当反应,并尽量生动形象多样化。在一次男女生分组朗读课文。孩子们读得很好,使我很受感动。我评价说:“男生读得声音洪亮,整齐,奔放;女生读得声音甜美,圆润,绵细;男生读得好,使人想起战场上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女生读得好,使人想起舞台上婀娜多姿的小姐;男生读得如大海里的波涛,汹涌澎湃;女生读得……”没等我说完,学生们就接下去说:“女生读得如山间的小溪,淙淙地流淌。”原来他们想起了我教《泉水小溪》一课时,描述海洋与小溪的句子。孩子们的情绪被感染起来了,练了一遍又一遍。此时孩子们不仅兴趣浓,而且思路被打开,灵感被触发。以往学过的知识活了起来,融入到新知识中。他们也通过这段话学会了许多知识:意会了阳刚与阴柔这非他们这年龄所掌握的知识,以及对比,排比与对偶这几种修辞手法。 总之,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应当是鲜活的,生动的,具体的,有生命力的,用韦志成老师的话来概括就是,“归纳起来,主要有‘ 四美':1,音美,要讲普通话;2,意美,要做到准确美,简洁美,理趣美,生动美;3,形美,追求修饰美,多样美;4,情美,具有高尚的情操美,道德美等。”但讲求语言的美,并不是说语文教师在上课时字字珠矶,句句似诗,每一堂课都是一篇精粹的散文,因为它毕竟不同于照本宣科的背书。这正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所说的:“教师的教学语言虽属日常口语,但又不同于’大白话‘,应该是加了工的口头语言,与随想随说的日常交谈有区别。教学用语既要有人民群众经过锤炼的活泼的口语,又要有优美严密的书面语言,教课是让学生置身于优美的文化氛围,浓郁的语言环境中,受到教育和感染。” 小学低段语文课堂的教学语言更是一个不可回避,不能简单化的课题。因此,要成功地上好每一堂语文课,语文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熟练掌握语文教学语言运用技巧和艺术,有针对性地恰如其分地在课堂上实施。 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追求优异的成绩……不但同我们教什么有关系,而且同我们怎样教和怎样引起学生的兴趣有关系。”笔者以为,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恰是这样一种能协助我们很好地引发低段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的直接用具。愿更多的教师能关注到这一至关重要的领域中来,愿课堂语言的合理运用最终成为缤纷教坛一朵常开不败的夺目奇葩!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