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4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小学科学(心得)之校本(科普)课创新浅谈
小学科学论文之校本(科普)课创新浅谈 摘要: 小学校本(科普)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学实践证明,实验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功与失败,好的实验设计思想有利于学生有效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技能和能力。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会发现有些实验存在着一些不足,需教学一线的教师应地制宜适时改进。 关键词:实验设计 改进 媒体 解放 校本(科普)课创新浅谈 小学科普是一门与科学、信息技术、社会紧密相连的学科。是一门操作性、实践性、社会性和创造性很强的学科。结合小学科普课的特点,科学地、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培养,不仅是切实可行的,而且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从中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尤其是创造能力,他们才能正确认识世界,发展自身,改造世界。“我看见了,但我可能忘记了;我听到了,就可能记住了;我做过了,便真正理解了。” 小学科普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精心设计实验,让学生通过亲身参加实验获得知识是搞好小学科普实验教学的关键。因此可操作的、成功的实验是课堂教学的基石。但随着小学科普课程改革的推进,科普课堂教学发生巨变的今天,一些问题也随之出现,如:学生配套实验包先天不足不可操作;实验设计复杂难以实施;实验抽象难以直观等等。对于这些现象,一线的教师就须应地制宜适时改进。教学实践证明,实验设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学的成功与失败。那么,如何在课堂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实施创新教学呢?下面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 解放学生 科普课在课堂中要让学生没有压力,没有心理负担,心情愉悦,情绪饱满。在这种状态下,学生易形成兴中心,激活神经系统,使思维处于积极状态。为了创造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上,我采取了三个“解放”的对策。 (一)、解放学生的大脑,多给学生思考的机会。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边听课边想,边观察边想,边实验边想,鼓励学生多提问,多问为什么?鼓励学生大肚猜想,鼓励学生想的新,想的奇。我还经常用设疑促思的方法,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思维的状态。 (二)、解放学生的嘴,多给学生表达的机会。我在课堂上没有要求学生这不能说,那不能提的规矩,而是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想说就可以说,想提问就可以提问。有不同的意见可以展开争论和讨论,即使说错了,也只做正面指导,不进行批评指责。不挫伤学生的发言积极性。 例如:我在讲《 千资百态的世界》一课时,让学生说说我们身边的物体,同一种物体,有人说是圆形,有人说是长方形,有的说是三角形等,各不相同。这或多或少是正常的,这是他们的认知水平决定的。通过大家的讨论后,才能最后做出决定,达到共识。而教师要做的是,要让学生把自己的意见,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三)、解放学生的双手。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小学生好学、好动、好玩。他们什么都想摸一摸,玩一玩,做一做。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我积极创造条件,尽量满足他们的动手要求。让他们积极地玩,并要求他们玩出名堂来,玩出知识来。从而在动手的过程中,发展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引导观察,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观察问题是假造的起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首先要根据小学生具有强烈好奇心的特点,培养学生具有超强的观察能力,能从不同的角度洞察事物的形态、结构、性质以及变化发展的规律,发现其中的矛盾或问题,尤其是发现别人没有发现的问题。一个好的科普教师,一节好的科普课,都是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入手来训练学生的。教师精心准备了“有结构”的材料,让学生在与材料的作用过程中发现问题,并且用语言提出问题,完成学习的初始阶段。 三、 运用媒体激发兴趣,让学生爱学。 正确运用媒体,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而且可以突出教学重点,化解教学难点,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果。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充满学习兴趣的学习活动中,往往伴随着积极愉快的情绪,当大脑处于最佳学习状态时,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利用媒体来引入新课,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学习《水的浮力》这一课时,对于浮力这个教学内容,也是一个教学难点。如果按照一般的教学方法:如小木块为什么会浮在水面?这是因为水有浮力的缘故。这个力叫“浮力”。这种方法引入,不能激发学生的大脑思维,容易造成学习上的障碍。采取在课前播放一段剪辑的录像:有一群小朋友在玩皮球,不小心球掉进了一个树洞里,洞又较深,小朋友都在想办法把球取出,我就把取球的答案让学生来回答。结果,由于学生提出了一个实实在在的问题而热烈地讨论起来。 四、化先天不足为后天完善 一切科学都来自实践,都是从科学实验和生产实践中总结发展起来的,小学科普课也不例外。现如今配套的学生实验材料包却存在着一些先天不足,学生实验时缺乏可操作性,那结果就是浪费教师学生的精力和宝贵的时间,更可怕的是挫伤学生的科学探究积极性。 小学科普课《热是怎样传递的》有二个活动:热在金属条中的传递;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通过实验让学生感知热是怎样传递的,明白热总是从较热的一端传向较冷的一端。教学中可利用教师的演示实验来设计“比一比谁的热量大的教学活动” 吸引全班学生积极参与活动,达到教学的目的,克服了分组实验需大量时间组装的缺点。 总之,科普是一门释放学生大脑、眼睛、嘴巴的学科,小学科普实验课是一种教学的积累。需要教师的指导,学生的合作。在起始阶段,要通过各种有效的课堂活动,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好奇心和求知欲。只要实验教师创新实验教学方法,把解决教学实验难点和调动学生实践创造性相结合。教师欣赏学生的学习成功,与孩子们一起分享体验科普带来的乐趣,以此来提高教学效果。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