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桂梅老师听课心得体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窦桂梅老师听课心得体会

‎  让课堂焕发学生的精彩 ‎  9月23日在龙城小学董雯校长的带领下,我和来自全县的16位语文老师一起去潍坊参加了北师大举办的《育师启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观摩活动》本次活动的旨在学习名师基于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下的现代语文教育思想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创建高效课堂,开阔教师视野,提升教育理念。通过学习,引领老师们“处于老师的位置,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学生的需要,从而最有效地施教,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  而通过两天的观摩学习,我们参会的老师也是大开眼界、收获颇多。可以说,为我们上示范课的老师都是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家、大家。江苏特级教师魏星老师带来了五年级的《清平乐 村居》。童漫作文的首创者与实践者,来自江苏的特级语文教师宋运来老师但来的童漫作文《笑口难开》,北京市的吴琳老师带来的《自己的话是让别人看的》。以及现任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老师为我们带来的示范课《牛郎织女》和带给我们的讲座——改造我们的课堂。‎ ‎  大家都知道,名家的课,不大好上。一是原本的起点就高,高处不胜寒,再要登上新的台阶,自然很不容易。二是他们的课,大家听得多了,总是带着特别的期望,看看有没有新的超越,能不能收获一份新的惊喜。但为期两天的活动确实没有让大家失望。尽管风格不一,课文各异,但却心有灵犀,殊途同归,不约而同地演绎出语文教学的新境界,那就是——让清新简约的课堂,焕发出学生的精彩。‎ ‎  回来后,想对两天的活动做一个细致的梳理,但发现总结的内容实在是太多了。于是乎今天就选了一点来和大家交流一下。围绕窦老师的课说一说在她的课上我所看到的新课改的精神。我认为窦老师的课堂主要突出了三个特点。 1、体现“主题教学”的特色 2、凸显浓浓的语文味 ‎  3、涌现别具一格的“师情话意”‎ ‎  窦桂梅老师的主题教学,强调围绕一定的主题,充分重视个体经验,通过多个文本间的碰撞交融,在强调过程的生成性理解中,实现课程主题意义的建构。就本节课来说,围绕着“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援引了秦观的《鹊桥仙·纤云弄巧》词,借用越剧《天仙配》“树上鸟儿成双对”的词曲来理解文意;其后,又引出了《白蛇传》《梁 ‎  1‎ ‎  山伯与祝英台》《孟姜女》这中国四大爱情故事。这使得其“主题教学”的内涵更深刻,内容更广泛了,传递给学生的不仅是这篇课文。也不止这组文章,而是更加博大的中华文化。‎ ‎  课堂营造出浓浓的语文味呢,窦老师依据这篇课文语言比较平实符合六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在抓住“决心”‎ 等词语的理解品味的基础上,着重在文章的章法技巧上引导学生去咀嚼和品味。其基本方略为:‎ ‎  1 围绕“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写的”——“还可以怎样写”等环节,用“聊”的方式展开学习讨论,这一教学流程不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更是明显地凸现其语言训练的重点着力于章法技巧的指导。‎ ‎  2 通过“很久很久以前”和“一天从此”这样的文章和段落起始方式的“聊”,对学生进行了民间故事叙述方式的训练,也为后面的民间故事创编做了写作上的铺垫。‎ ‎  3 通过叶圣陶版与其他版本《牛郎织女》在对牛郎与织女相爱过程的细节描写的比较,引导学生体悟到写作技巧上含蓄与直露、文雅与流俗的文野之分。‎ ‎  在文章的章法和细节描写上的浓墨重彩,这是很有见地的。的确,六年级了,是应该引导学生在这方面下些工夫了。‎ ‎  多年以来,我们习惯于欣赏窦老师的强势出镜,声情并茂的诵读,激情澎湃的讲述,精致流畅的组织引导,与学生灵动自如的互动交流总之,我们在课上更多的是感到教师教的精彩,激情四射,才华横溢。尽管学生也不时会有精彩的表现,可是这种精彩却往往淹没在教的强势表现之中了。而今天我们在课上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教师的教被大大地弱化了、淡出了、隐没了,而学生的学则相应地被突显了、发扬了,这样的变化主要体现在这些方面:‎ ‎  一、以学为主,先学后教 ‎  通过课前的预案,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孩子充分地预学、自学,给孩子的自主学习以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课上和孩子共学,课后让孩子延学,整个教学过程由教师的教转为孩子学的过程。‎ ‎  二、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  课上教什么,孩子学什么,不是来自教师的设想和拟定,而是来自学生学习的实际,即孩子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需要解决的问题。上课伊始,窦老师便启发组织学生质疑提问。学生在课上纷 ‎  2‎ ‎  纷发问,提出了二十多个大大小小的问题,既涉及到课文的具体内容,也牵涉到表达的思想情感,作者的写作意图及表达形式。这些就是窦老师教的基础,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  从孩子的质疑出发,窦老师顺学而导,第一步,安排学生尝试在小组合作中自己解答问题,并生成新的问题。第二步则重点围绕写了什么,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关系来共同学习,初步读懂课文内容,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三步,组织学生学习讨论课文是“怎么写的”,抓住课文的语言、情节、情感、线索,悬念设置、神奇的想象,领悟民间故事在写作形式、表述方式上的基本特点。第四步,,组织学生学习讨论课文“为什么这么写”‎ ‎。这样的安排每一步都立足于学生的学,落实到学生的学,顺学而导,逐步深入,可谓简约有致,学生学得丰富,学得扎实。‎ ‎  三,以“学生的学习增值”为中心,教师适当隐退,彰显学生学的精彩。‎ ‎  在今天的课堂上,窦老师从以往的“自编,自导,自演”甘心退居二线,专心做好“编”和“导”,为学生让出舞台。让孩子在课堂上积极自主、充分地进行“学习语言运用”的综合实践,展示学生静心读书艰苦探索的历程,让学生在阅读文本中,不断地思考发现体验领悟,是学生与文本之间达到情感的共鸣。让学生更想学,更会学,学得更多,获得更为丰富多彩的增值。总之,整堂课不时逆发并彰显的是学生学的精彩。而“学习语言运用”恰恰也是我们现在分散研修学习的主要内容。‎ ‎  窦桂梅老师曾经提出语文课堂教学的“三维度”即温度、深度、广度。三维度的第一维度就是“温度”,正是基于这一维度,她上课时总是那样充满活力,激情奔涌。她在中国有一大批拥趸“窦丝”,大家昵称她是一朵“激情燃烧的玫瑰”。在本节课中,“玫瑰”依然“激情燃烧”!这种“激情燃烧”的燃料来自何处呢?首先在她为师的品格和责任心上。不管如何的舟车劳顿,只要她一上讲台就会判若两人。对文本全身心地入情入理地解读,对学生无数次地昵称为“我亲爱的同学们”;其次是她勤于诵读诗书,具有比较厚实的文化底蕴。常言道,激情来自信心,信心来自底蕴。正由于她“‎ 多读胸藏万汇”,所以她的言说饱含诗情,她的话语极富感染力。正是在她的熏陶感染和引导下,学生才逐步地达到了“运笔笔下生花,张口口吐莲花”的境界。最后,是她的窦氏理念使她有意而为之。例如,她强调课堂上 ‎  3‎ ‎  要“三情共振——课始情生,课中情浓,课终情未了”;追求“艺术三美——语言美、视觉美、空灵美”;引导学生“三个超越——学好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课堂,超越课堂;尊重教师,超越教师”。可见,有怎样的理念就会伴生着怎样的情感和行为。这些理念在这节课中都得到了较充分的体现。‎ ‎  任何创新都是在摸索中进行的,在实施“主题教学”时如何处理好教材规定与教师自主性的关系,对于一些非情感型的课文,教师的“温度”又该如何调置等等。‎ ‎  两天的活动让我受益匪浅,让我对创新“主题教学”的理解更加深刻,再回来的车上,我们都在评论课,一起讨论在今后的教学中如何优化课堂教学,使我们的课堂知识化,兴趣化,生动化,让老师轻松教,让学生轻松学,相信这也是我们在今后共同讨论的一个永远值得我们深思的话题吧!‎ ‎  1、一个人的高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向上的姿态。 2、语文要让孩子一手好字,一副好口才,一篇好文章。 3、小学是研究艺术的课堂,让你的文字变成你的第二容颜。‎ ‎ 4、让学生超越教师,就要让每个学生找到自己是好孩子的感觉。5、任何一个孩子的心灵深处都有做好孩子的愿望。 6、追求是我的状态,探索是我的行为。必须紧贴地面行走,与其小 ‎  4‎ ‎  听《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观摩活动有感 ‎  陈金兰 ‎  能够有幸去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参加小学语文名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参加了此次的听课活动,我受益匪浅。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东西,下面谈一谈自己的听课心得:‎ ‎  9月10日、11日两天的日程安排很紧张,从早上8:30到下午5:00,给我们讲课或做讲座的老师共有4位, 有南京市特级教师郭学萍老师,网名:长辫子老师;还有台湾小学语文教育学会秘书长赖玉莲老师;还有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以及北京实验学校附属小学执行校长孟强老师;‎ ‎  在两天紧张的听课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来自南京的郭学萍老师和窦桂梅老师的讲课。‎ ‎  郭老师气质优雅,和蔼可亲,最让我难忘的是她那富有感染力的声音,像电台主持人。郭老师讲的是一篇《观察》作文课,从头到尾,郭老师让学生观察自己,把自己让学生从头到脚细致观察,教给了学生怎样观察的方法,每个人把观察到的部位用词语描写出来,最后按顺序把自己写出来的连起来,按总分总的顺序把观察到的写下来。郭老师一再强调观察时抓住特点,发挥想象这是写作的方法。‎ ‎  其后紧接着听了郭老师的讲座娓娓动听,创意写作------给心灵一个说话的机会。‎ ‎  一、潜“心”的引导,首先重视教师的示范; 二、随“心”而动,鼓励学生真实的表达; 三、匠“心”独特,唤醒孩子内心所需; 四、沉“心”静气,构建自己的阅读版图;‎ ‎  11号上午为我们做课的老师是来自北京示范附小的校长、全国特级教师窦桂梅老师我认为窦老师的课堂主要突出了三个特点。 1、体现“主题教学”的特色 2、凸显浓浓的语文味 3、涌现别具一格的“师情话意”‎ ‎  窦桂梅老师的主题教学,强调围绕一定的主题,充分重视个体经验,通过多个文本间的碰撞交融,在强调过程的生成性理解中,实现课程主题意义的建构。窦老师为我们上了一节《阿长与山海经》,整个课堂过程中,孩子们发言都很积 ‎  5‎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