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4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美术(心得)之小学美术教学中学习兴趣的激发及个性化学习研究
美术论文之小学美术教学中学习兴趣的激发及个性化学习研究 一、研究背景在传统的以传授学习为主的教学中,课堂多表现为教师发问,学生应答,教师布置作业,学生按时完成,整个过程强调的更多的是学生对知识经验的普遍接受和共同感受。这表面看是“职责明确”,完成了知识的传授,而学生在接受系统知识,掌握技能技巧并取得一定的成绩的同时,必然会过分关注教学过程的间接性、简捷性和引导性。这实际上是忽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个性化培养和学习过程中自主性,久而久之就产生了学生过份依赖教师和教材,学习主体意识淡薄,创新意识欠缺,给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带来障碍。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艺术个性和创新潜能。严重阻碍了孩子们对美术的学习兴趣。这显然与目前教育发展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而美术教育又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它独特的优势,就是可以在发展学生艺术个性的基础上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所以我认为在美术教学实践中,如果不强求有统一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给学生有一定的选择学习的机会,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艺术个性、创新潜能就能得到较好发展,因此我确定了注重以“乐学”为主要目的、体验、自主、合作学习为主要辅助手段的“ 美术学科学习兴趣的激发及个性化学习研究”的课题。二、研究目标 本课题研究的重点是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找到一些比较有效的途径,来突破当前课堂教学中只重视学生的知识经验的积累和技能的掌握、教师惯于“传授”的现状,加强和注重过程性目标以及对学习态度的培养。 1、研究美术课堂教学中和课堂活动中,如何体现个性化学习的操作策略,使学生的艺术个性和创造潜能得到健康的发展。2、在美术的学习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展示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学得有乐趣并成为美术学习的主人。三、具体实施手段※、确定学习目标。首先,传统的教学过程,教学目标都是教师提出的,面对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基础知识和技能技巧,统一的教学目标无异于给学生一个套子,限制了学生艺术个性的发展和创造潜能的开发。本课题研究学习目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总结“乐学” 的途径和方法。(1)通过乐学实践和研究,探索出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有机结合的具体途径;(2)寻找产生乐学的情境,进行乐学的有效手段;(3)得出在乐中有效体验的策略;(4)探索学生有意义学习的最佳方法,使自主学习与其它学习方式达到优化组合。2、推动学生素质的发展。通过学习,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情感素养,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使之内化为自身需要,从而推动学生素养的全面提高。其次,传统的美术教学,教师更多关注的是接受性学习的策略研究,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是被动的,失去自我的,而美术作品表现更多的是自我的认识和感受。美术学习兴趣的激发及个性化学习的实验其根本出发点就是还学生以自我,具体内容为:(1)课堂教学中根据课标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确定弹性目标,可以分为三层:基础性目标、提高性目标、发展性目标,弹性目标适合于全体学生,教师应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提供不同的指导。(2)美术作业的布置根据学生个人个体差异、兴趣、特长等特点和层次不同制定多项可选择综合形式作业尝试,开展美术综合实践,给学生布置实践性作业增加综合实践性作业的分量。让他们走出课堂,面对社会,以“亲身体验”的形式,结合小创作、表演、社会调查活动等内容开展学习为开发校本课程做好祭奠。※、采用的评价方式。无论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还是在美术课堂活动中,因为学习内容、方法的多元化、个性化,学习的评价也相应是多元化的。 (1)美术作业评价方面尽量不让孩子产生由划分等级造成的个体伤害。作业评价由单纯等级评价转变为分层无等级评价。强调评价标准的多元化,不同的学生应有不同评价标准,使评价更能促进关注学生的进步、提高和发展。(2)强调评价者的多元化,学生自己、同学、家长、教师以及学校内外的其他人都可以成为学生学习的评价者,其中以学生自我的评价为主。(3)评价方式多元化,突出个体差异,强调自我评价。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用激励的语言或欣赏的目光等来评价,在课堂活动中还可以通过比赛、表演、辩论等形式来达到评价的目的。※、营造的环境 无论在美术课堂教学中还是在美术课堂活动中,教学环境的个性化是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重要条件,主要从以下方面研究:(1)、创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生生关系。(2)、创建积极进取、勇于探索的课堂氛围。(3)、教师的教学、作业、评价方式的多元化。 ※、遵循的教学原则 1、个体性原则。教师的教学活动有强烈的个人色彩,是教师个人化的经验。事实证明,只有促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才能入脑入心,珍藏久远,有效促进成长。 2、情趣性原则。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应尽量新颖、生动,充满诱惑力并富有情趣性,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积极投身到学习活动中,诱发学生的质疑和创新意识。 3、多感官参与原则。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动眼、动脑、动手、动口融多种感受于一体,使学生感悟得越深刻,有可能产生更赋有个性和创新意识的作品。 4、互动性原则。在强调学生学习的同时也强调教师的学习。教师激发学生主动去认识事物,学生又在认识的过程中不断产生和提出新问题,教师在学生认识的基础上又创设情境,继续激发学生探索,这是一种相互作用的双边学习过程。使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共同获得发展。 5、实践性原则。实践活动也是教学的场域,是个性化发展的载体。它在实践中产生,也在实践中发展。建构着学习者主体的、个性化发展的精神世界。 6、创造性原则。 要关注学生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的培养。激发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自信心,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兴趣,鼓励学生有继续提高的勇气。 7、开放性原则。 教学不是狭隘的自我封闭、自我孤立的活动,不应当局限于课堂上、束缚在教材规范中、限制于教师的指导与布置的圈子内。而是开放的,要从单学科延伸到多学科,课内延伸到课外,从校内延伸到校外。 ※、遵循的教学策略 通过课堂教学实践证明,以下教学策略具有操作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同时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一定的作用。 1、情境渲染策略。教师要创设宽松民主的人文环境,拉近教师和学生的距离。要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为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牵线搭桥。 2、联系生活策略。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知识源于生活、用于生活,使学生感到学习的亲切,增强学好的信心。 3、角色体验策略。让学生表演,唤起相关生活经验,产生创作联想并帮助学生与当前情境积极联系,实现角色置换和情感认同,从而获得新的知识和学习动力。 4、拓展时空策略。教师应提供足够的时间、空间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参与学习,并且不局限在课堂作业上还可向课外延伸,以多种作业方式,促使学生个性发展,全面进步,健康成长。 5、自主探究策略。教师提供有结构的学习材料,让学生自主探究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学习,体验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是知识的真正发现者,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调动学习积极性。 6、成功教学策略。创设成功的条件和机会,引入激励机制,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从而激发、调动学习的兴趣。 7、多元评价策略。评价时要关注的不仅是学习目标的达成或失败,学习策略的正确或错误,更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变化。四、研究效果 1、教学经验的积累 经验具有个体性、主观性。因此,只有在课堂中加以检验才能克服经验中的不足之处,或者巩固经验中的合理之处。同时,促进教学思维的灵活性;产生新经验,并不断循环,不断完善,直至达到目标。促进学生不断产新经验、新认识,并由此发展学生适应自然与社会的能力,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促进个性成长,达到乐学的教学目的。根据这一过程我的学科教学按以下四个阶段实施: A、启动阶段 B、导入阶段 C、 检验阶段 D、调节阶段 激发动机 实践感受 创作体验 表现反馈动力、指向与选择 个体初步体验 反思、同化或顺应 维持、强化与应用 通过实验、探索、论证、完善建立了一种有利于学生愉快、自主学习的基本教学环节,具体如下: 教学环节:(学生活动)←(教师活动) 确定学习目标:(学生感兴趣的,需要解决的问题)←设疑创设主动学习情境 自主学习:(积极参与,亲历知识发生过程)←发现材料,引导积极体验自我评价,总结、领悟体验过程:(反馈学习结果,产生积极心理体验)←组织交流体验所得 课后探索学习:(课堂愉悦的学习体验,引向课外自主学习)←发现、总结体验经验2、教学的特色体现 以课堂来体现研究的特色,学科教学强化开放性和实践性。突出学生的学习中“主动参与,积极体验,乐于探索”的过程。在研究中我尝试了多种课型: ■“做中发现”型。强调学生动手、动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去认识和获得自己的知识。 ■“角色体验”型。利用课堂的形式,把一些可以再现的文本内容和社会上可以搬进课堂的内容搬进课堂,让学生学着做。 ■“情境交融”型根据学生和教材的内容,做到以境引情,使学生境中生情,情中产境。 当然,还有如:“拓展想象”型、“生活实践”型、“交流互动”型等。关键是能结合学生和教材的特点,用的有效。 3、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学生的课堂实践能力提高表(人数约﹪) 项目 班级 举手回答 上台表演 质疑问难 独特见解 合作情况 前测 实验班 三(3) 40﹪ 25﹪ 15﹪ 10﹪ 30﹪ 后测 90﹪ 95﹪ 50﹪ 50﹪ 95﹪ 前测 对照班 三(2) 30﹪ 15﹪ 15﹪ 10﹪ 30﹪ 后测 40 ﹪ 20﹪ 18﹪ 20﹪ 35﹪ 此表说明,实验班与对照班在实践能力的各个要素上变化很大,实验班的实践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班。 4、提高了自身业务素质,积累了一些的经验。 参加课题研究,不仅要乐于实践,更要勤于积累,善于总结,我在课题研究的过程注重自身的理论素养和实践水平的同步发展,积极撰写论文。五、实验结论 1、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习水平均能得到同步提高。 实验证明,学生学习观念的提升,学习机制的形成,从“你传我学”向“自我发现”转化,促进学生自身内在学习机制的形成。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随着教学活动的深入,学生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学习的热情被催发,自身价值得以展示。这样的就会使学生看到自己的主观力量,将活动、学习看作属于自己的内在需要,因而主体的需要、感受、态度更为明朗化,经过互动的催化循环和积极的自我参与,逐步在知识内化到情感体系和个性中,形成了自身的价值、态度、信念。这种来自学习者内部的力量,必然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质量产生积极的影响。 2、提高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在教学方式的改革上积累了具体的经验,找到了一些方法、规律。 教学是建立在“知行统一”的学习观上的,教师和学生的双边的教学过程。教师教的开放性引导和学生探索性的学;是教学过程互动性发展两个要素。在教师的引导下,实施情境渲染策略、联系生活策略、角色体验策略、拓展时空策略、自主探究策略、成功教学策略、多元评价策略等一系列教学策略,运用“做中发现”、“角色体验”、“情境交融”、“拓展想象”等多种具有创新意味的课型,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发现、创造,从而快乐的发挥他们的创造才能。实践证明,这种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发展素质的方式是行之有效的。 3、实验提高了教师自身素质。 在实施和研究中,我的教学观念发生了由“教”到“导”的变化,教学能力、理论素养得到更大的提高。在实验中,我深深感到自身理论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理想的实验方案的实施。于是,定期的理论学习、研究活动以及随机的讨论成了我内在需求。学习、实践、反思成了我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查、观察、访问成了我了解学生的常用手段。在我的课堂上,如何创设愉快、民主的教学氛围、开放的教学时空、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和教学内容、目标、方法的多元化成了我每节课自觉追求的目标。这种变化既是适应新形势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新时期下教师与学生共同发展的必由之路。 六、在实验的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在班级授课制条件下,如何针对班级学生的不同层次的特点实施教学,照顾到全体学生。 2、采用的“特权证”评价制度如何在小学低年级阶段良好运做。 3、如何与教学方式方法不同于己的其他科任教师合作开展综合拓展课。 4、这种学习方式能否与传统的传授教学可以互补,把传统教学的优势与激趣、创新、自主、个性的教学长处相结合,从而建立更有效的学习方式.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