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4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学校校本研训工作总结
学校校本研训工作总结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发展,教师为关键。近几年来,我校始终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以校本研训为载体,坚持以问题为导向,针对教师教学理念落后,教学经验不足,产生“课内不足课外补”的教学弊端,提炼出“课堂教学有效性”研训主题,充分挖掘校内外一切研训资源,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学业发展为宗旨,以研究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问题为目的,以校本培训项目精品化为抓手,不断完善校本研训制度,加强常态化管理,落实研训模块化,建立研训精品课程,坚持研训和科研一体化,有效开展校本研训各项工作,形成独具内涵的校本研训活动。本学年,我校的校本研训工作通过不断地实践和探索,逐步形成校本研训“五化”工作特点。 一、校本研训管理制度化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因此,为保证校本研训理念的有效落实和校本研训行动的稳步推进,规范校本研训工作,发挥校本研训的功能和优势,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我校制定了一系列的校本研训管理制度。 (一)建立健全校本研训机构 1.建立研训领导小组 组长:陈康飞 副组长:王佳美 组员:林芝、戴爱珍、刘秀冬、韩霞、孙艳 2.职责分工 组长全面领导学校校本研训管理工作,督促指导参与学校校本教学研讨、校本课程实施等校本教研活动,是学校校本研训工作第一责任人。 副组长负责学校校本研训工作的管理和各项工作的布置、组织、落实、考核评定,指导协作组员开展工作。 组员负责校本研训活动的落实、教研组校本研训工作任务布置、指导和考核评定;负责本教研组和本学科备课组围绕本学科研训主题进行学习、观摩、研讨,制定并落实每学期教研组工作计划,做好本学科校本研训工作总结。 2.校本研训制度建设 (1)建立《校本研训制度》,明确研修工作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研修目标、研修内容、研修方式、工作措施和保障措施,作为学校开展校本研修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2)建立《校本研训学分确认暂行办法》,明确每学期教师参加校本研训时间不得少于24学时,将学时数分解到每个具体的研训项目中,根据出勤率、考核成绩等实际情况评定最终成绩。 (3)建立《教研组(长)工作制度和考核细则》,明确教研组长职责,根据客观工作、优质优酬的原则,对教研组长工作进行综合考核评定。 (4)建立《集体备课方案》,明确集体备课的实施原则、操作流程,让集体备课成为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推动剂。 (5)建立《课堂教学调研制度》和《课堂教学评价制度》,通过对一堂课的观察和分析,吸取反馈信息,积累教学经验,及时调整研训思路,不断深化研训目标。 (6)建立健全校本研训档案。校本研训档案资料包括各级领导职责、各项规章制度、研训计划和实施方案、研训记录、考核成绩、具体成果、研训总结等相关材料。 (7)建立健全校本研训教师个人档案。文本内容包括学校集体备课磨课记录、自学笔记、听课记录、优秀教案、参赛获奖证书复印件等。 二、校本研训常态化 教学是科研的基础,科研要为教学服务,教学与研究工作要高度结合,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互相促进,共同提高。这就是校本研训的常态化。在这方面我们的主要做法有: 1.把研究融入教学中。从教学工作中产生研究问题,问题的产生途径主要有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课后辅导等,涵盖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然后,又在教学工作中研究解决问题,用教学实践论证假设,形成操作性强的解决方法。 2.把研究融入管理中。我们根据校本研究的需要,自主开发设计教案本,在教案本中增加“教材与学情分析”、“关键问题”、“关键学习活动”和“教学反思”的内定,促进教师教学的理论思考和进行教学反思,把备课作为一种研究,也便于学校检查和总结。我们还整合集体备课、互助磨课、理论学习、听课评课需求印制了《教师集体备课研修手册》,既便于老师记录,又激发教师在集体备课听课评课的过程中不停地思考,带着研究的态度来学习。教务处以一学期2次常规检查为抓手,强化教学过程管理,充分发挥年级组、教研组作用,实行检查与通报相结合制度。 三、校本研训模块化 我校本学年的校本研训项目均以学员为主体,突出自主参与的培训理念,遵循“理论引领—课堂观摩—互动实践”的培训模式,拟设计理论提升、同伴互助、教学实践、自主研修四大模块。具体做法是: 第一,理论提升模块。理论学习借助校内外专家的理论辅导为教学实践做好铺垫; 第二,教学实践模块。各教研大组围绕研训主题开展课堂教学研磨与实践,全体组员参与观课与议课。一是课堂展示。任何教学预案都要经历课堂实践,通过实践实现了教师个性化的思考,同时对教学方法是否合适得到很好的检验;二是课例研讨。课堂展示是一个团队经过再三打磨的成果,那么课例研讨就是对前两大模块的一个总结与自我专业的提升; 第三,同伴互助模块。以学科年级组为主体,突出同伴互助的自主参与式学习,实现相互交流、相互学习。 第四,自主研修模块。即以阅读、摘记、撰写等活动深化理论与实践储备,提升作业设计的功底,并通过反思清晰教学得失,明确改进方向,提高专业素养。 四、校本研训课程化 校本培训课程化就是要在校本培训课程理念的指引下,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和课程评价等要素出发,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遵循成人学习特点,将学校发展、教师发展中的问题和困惑定为培训主题,围绕主题开发、设置培训课程,全方位、多渠道整合培训资源,优化培训方式,让校本培训紧贴教师的工作生活,紧贴学校的发展实际,使教师在一个包含学习、参与、体验、反思、感悟、实践与改进等环节、富有系统性与递进性的全链条中,实现专业的改进与提高,从而彰显校本培训的科学性与实效性。 在校本培训课程化之前,我校的校本培训存在主题不明确,培训内容零散、不系统,培训灵活性大而系统性、递进性差,培训形式单一、枯燥,培训资源匮乏等等问题。近几年来,我校紧抓市县教师专业发展校本培训精品项目(课程)评选的契机,坚持校本培训课程化,从根本上避免了以往校本培训的随意性、零散性、低效化,切实增强了培训的规范性、科学性和实效性,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2017年5月,我校的校本培训精品课程《优化评价语,提高教师课堂评价语言的有效性》获永嘉县二等奖;2018年5月,我校的校本培训精品课程《以学为中心,提高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获永嘉县二等奖;2020年5月,我校的校本培训精品课程《减负增效,提高教师随堂作业设计的有效性》获永嘉县二等奖,温州市三等奖。 五、校本研训科研化 作为基层学校,我们一贯主张“校本教研”与“校本科研”应该是“一张皮”,不应该是“两张皮”,因此,学校提出了“校本教研科研化,校本科研教研化”的指导方针,改变教研、科研各自为阵的现象,建立起“以研促教、边教边研、边研边教”的教育教学科研一体化模式,始终坚持以学科课堂教育教学思想、内容、方法的改革和教材研究为立足点,立足“草根”,从最基础、最根本的教育教学问题着手,努力把教育教学中发现的问题,提升为科研课题、论文、教学案例等,真正做到教育科研工作与教学工作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使校本科研更有效、更管用。几年来,教师的课题、论文、案例发表刊物,参加县级以上评比获奖成绩不俗:戴爱珍老师的两篇教学论文分别发表在全国刊物《学习和科普》《创新教育》上。周飞飞等老师的课题获县二等奖。论文市级奖4篇;县级奖64篇。 六、存在的问题 在校本研训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老师积极转变教学方式,改进教学,实践新课改理念,提高教学效率。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但存在问题也不少,主要表现:一是研训的成果难以转化成教育生产力。部分老师学习科学的教学理念,难以在常规教学中落实,科学的教学理念没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二是虽然学校有计划有目的地对教师进行培训,组织教师学习,但在学习过程中,也不难看出部分老师们的主动学习意识不是很强,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在学习与行动的转变上有一定的差距。 七、努力的方向 1.创新校本研修的形式,特别是教师个人研修的形式,如汇编《教学实录集》、《案例评析集》,基于网络的研修,等等。 2.组织教研组长到县、市名校参观,学习名校的教学和教研以及管理方面先进的经验。 3.开发校本课程,拟继续开发编写《古诗文诵读》,作为学校校本课程的教材。 4.继续开发校本培训课程《优化作业设计,提高教学实效》,加强管理,完善做法,做好结题的各项工作。 总之,尽管在校本研训工作中,我们做了一些工作,但是离教师继续教育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距离。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不断地加大校本研训的工作力度,把这项工作做好做实,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为新课程的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使我校的教育教学再上一个新台阶。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