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4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浅谈经纬作文课堂教学
语文论文之浅谈经纬作文课堂教学 此时,一枝一叶总关情 --浅谈经纬作文课堂教学 【摘 要】经纬作文课堂教学力图营造一个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为学生的自由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并试图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吸引学生,尝试去改变学生不良的写作态度,让学生在认识写作的同时去更好地认识自我和认识世界。课堂以个体自我意识的觉醒中的几大发现为“经”,即以个体自我意识觉醒的发现为主要选择安排写作内容的纲;以写作切入形式为“纬”,即以学生的几个兴趣点设计写作契机,引发学生深入写作,写出自我。双线交织,构成网络,在网络的每个交织点上,根据学生实际,灵活安排写作课题和内容。 【关键词】经纬作文 自我意识 个体成长 作文指导中学生主体性地位无法体现,学生自我的缺失是目前作文教学的一大弊端,就作文教学与做人统一方面的现状来看,作文中流露出的虚情假意,言之无物且内容肤浅化、庸俗化,形式雷同化、模式化等问题需要解决。笔者在写作教学中尝试开展经纬作文课堂教学,在充分关注学生个体成长的基础上,力图营造一个相对宽松的学习环境,为学生的自由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并试图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吸引学生,尝试去改变学生不良的写作态度,让学生在认识写作的同时去更好地认识自我和认识世界。 “经纬”是指写作教学取“经纬”双线结构。以个体自我意识的觉醒中的几大发现为“经”,即以个体自我意识觉醒的发现为主要选择安排写作内容的纲。以写作课堂的切入形式“纬”,即以学生的几个兴趣点设计写作契机,引发学生深入写作,写出自我。双线交织,构成网络,在网络的每个交织点上,根据学生实际,灵活安排写作课题和内容。这样,经纬作文教学在写作内容的选择上是对学生口的,在写作教学实施途径上是对学生味的,经纬作文课堂教学的实践过程充分关注到了学生的学情。 一、话彼时,多情却被无情恼 初中的学生正处于生命成长的一个特殊阶段,他们的思维应是活跃的,视界是澄明的,生命意识是鲜活的。他们对周围的人和事都非常地敏感,或欢快,或忧愁,或安静,或活跃,是处于人生中一个多情的季节。是什么使得她们的文字缺少真情和个性的呢?我想这跟我们平时的作文教学是有很大关系的,我们的作文教学把“功利”二字写得太大了,而感情投入太少了,作文教学在很大意义上成了无情的作文训练。 1. 重训练轻态度,缺少个人关怀 作文是中高考的重头戏,其地位历来是不可忽视的。自然,我们的语文教学从来都不敢放松对学生写作的训练。中学阶段,基本上每周都会有作文的布置,往往是教师命题,而大多教师经常是参考历年的作文题目,对于是否是学生愿意写的很少去作考虑。教师很少去关注学生是否愿意写,更别说去关注学生是否喜欢写。我们仿佛是在拼命地让学生吃饭,希望他们可以茁壮成长,却忽视了他们是否有食欲,是否能够消化吸收。 2. 重传授轻发现,缺少个性关注 教师非常注重写作知识的传授,把写作活动看成仅与写作知识有关的、操控文字符号的活动,而不是与其他多种心理活动特别是情感、态度密切相关的综合活动。对于写作个体的忽视,使我们忽视了学生个体成长过程中的个性化的发现。有的教师给出各种文体写作的框架,让学生依样画葫,学生成了作文流水线上的熟练操作工,却漠视了自己对生活、对自我、对生命成长的发现。他们漠视了大自然的花鸟虫鱼、风霜雨雪,漠视了周围的车水马龙、世事变迁,也漠视了自我年轻生命的成长感悟、欣喜忧伤。从而造成了千人一腔,万人一面。 3. 重技巧轻自我,缺少个体关顾 目前我们的教学中非常重视写作技巧的训练,老师会大谈写作技巧:如何开头、如何结尾、如何选材、如何点题等等。“上小学、中学的时候,写作文都必须按一种固定的格式,用一套固定的语言来写,最后还必须归结到一个固定的主题上去。”这样的经历很具有代表性。教师在讲“中心突出、立意高远”,但忽视了“中心、主题” 是否是学生自我精神成长的状态,是否符合学生表达的需要。学生的自我个性在写作过程中被压抑着,却必须遵循某种所谓的技法而书写,我们找不到学生自己的影子、自己的声音,学生真正的话语权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中被剥夺了。 二、说此时,一枝一叶总关情 基于对目前作文教学现状的分析和对自己作文教学存在问题的分析,笔者探索实践了经纬作文课堂教学,力图使课堂贯穿着人文精神,把生命和人生融入课堂,融入教学过程,唤醒学生的生命体验,引导学生释放出这种生命体验,使学生获得自我,获得价值。程少堂先生说:“我一直认为,语文课堂不仅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场所,也是学生体验人生的地方。好的语文课应该有人的灵魂的冒险,有对语言独特的敏感,它既是对文本世界的阐释和发现,也是对自我,对存在的反复追问和深刻印证。”我想,作文教学更是如此。经纬双线,就如教学中的一枝一叶,这枝枝叶叶带着温情让学生走进课堂深处。 (一)“经”如细叶有情裁--经纬作文教学课之写作内容的安排 写作内容的安排在写作教学过程中很关键的,关系到学生是否有兴趣去写,是否有内容可写的问题。大多教师在平时作文训练中对写作内容的选择不够细致,有些甚至是直接参考历年的中考作文内容的,笔者认为教师手中要有一把似春风的剪刀,带着温情为学生裁剪出合身的写作内容。初中阶段是人生旅途中一个特殊和困难的阶段。人类生命的三个基本维度(生理、心理、社会)突然间膨胀起来,使青少年经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的同时,他们的的个体自我意识也不断膨胀。周国平先生把中学时代称作人生中一个发现的时代,书的发现、性的发现、死的发现、“我”的发现。笔者在经纬作文教学课的写作内容安排上就以中学时代学生的几大发现为主要依托,诱发学生的写作冲动,培养起积极的写作态度,并让学生去更好地认识自我。 1.自我的发现 初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期,在身体、能力、意识的一次大扩展之中而相反演变成的一种重新回到“自”和“我”的唯一观照试点的心理位置。也即进入新的“自我中心主义”状态,包含着少年期种种情绪之中扯动不清的时而“自我伤感”,时而“自我怀疑”,时而“自我固执”,时而“自我悲壮”等等一系列的自我体验,这些都可以说是自我的发现。而其实在我们人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中就有对自我发现这一内容的写作训练安排,如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综合性学习《这就是我》,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成长的烦恼》。基于这一认识,笔者把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有关自我的认识和自我的体验作为自我发现写作内容,设计经纬作文教学课,如《你的思维会发芽--言说寂寞》、《也许,我们都是还未真正认识自己的丑小鸭》等。 2.书的发现 高尔基说:“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 书是学生每天面对的东西,陪伴着学生的成长。对于书的发现,指学生对书的认识、对书的选择、对书的亲近等。在我们的人教版语文教材的课文安排中也体现了对书及如何读书问题的关注,如八年级下册课文《我的第一本书》,九年级上册课文《谈读书》及综合性学习《好读书,读好书》等,这些内容的安排其实都期待着学生能更好地去认识书,更好地去选择书,更好地去阅读书。笔者把学生对于书的认识和态度等作为书的发现写作内容,如有学生曾有这样的发现:在乡下时,我在商店的麻将桌下发现了一本书。它因为麻将桌的一点倾斜,而被垫在了桌脚下。我把桌脚抬起,将它拾起来,当抖落了一地灰尘,我总算看清了--一本《红楼梦》。我不禁开始钦佩起店主来,拿世界名著来垫桌脚还真是潇洒。我想,中国及中国人民也该拿一本名著来垫一垫了,免得自己站歪了。在此基础上,笔者设计了经纬作文教学课《拥抱一本书》,引导学生去正确地认识书,带着学生一点点地亲近书、感受书、发现书。 3.性的发现 青春期学生的生理和心理都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在性萌发期,少年男女对性问题仍然处于某种一知半解的朦胧状态。笔者发现班级学生出现了这样的一些现象:喜欢私下里谈论异性同学,会对比较熟悉的异性进行嘲讽或两两配对,与异性交往感到羞涩不安,找借口亲近或排斥异性同学等。这样,有情的写作教学就有必要把对于性的发现纳入写作内容的安排上,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异性交往及正确地认识爱情,但是这一内容的安排难度也比较大。人教版语文教材中八年级下册课文《浪之歌》、九年级上册课文《致女儿的信》及综合性学习《青春随想》,给了笔者对于这一内容的安排一些思考和启发。基于此,笔者设计了写作课《说男道女--描绘你的思想》和综合性学习课《说说爱情》等。 4.死亡的发现 这里是指学生对死亡有自己的看法和认识。笔者曾经在学生随笔上看到这样的文字:我甚至认为死亡不是一件坏事,因为你身边的人可以忘记你的缺点,在他们的眼里,你将会是多么出众,死亡也是一种精神的呼吸,它让你知道什么是思想的宁静和无聊的接力。想一想,你的死亡会为世界带去一片喧嚣,这是多么大的贡献呀!这就可以说是学生对死亡的发现。很多人认为死亡这个词语离学生很远,但其实很多学生都有过对死亡的遐想和发现。在人教版语文教材中七年级上册课文《落难的王子》、七年级下册课文《爸爸的花儿落了》和《丑小鸭》都有关于死亡这一话题的涉及。笔者曾经执教过海明威的《等了一整天》,也有涉及到死亡这一话题。基于死亡的发现这一内容,笔者设计了一堂写作理念课《说吧,这些年我们一起有过的小思想》。 5.其他 指除去以上四类的其他写作内容的安排。基于个体自我意识的觉醒,学生开始从社会、经济、人的基本问题等角度来认识生活问题,开始认识到判断人的理性标准,开始以自己的判断来择友,开始对父母和周围的成人形成自己的看法。自我意识的觉醒存在着个体的差异,因而,在作文教学实践中,笔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作出灵活的安排。 (二)“纬”似暖枝有心递--经纬作文教学课之切入形式的设计 现代社会生活的开放性和多样性必然给学生带来巨大影响,媒体信息的传递,网络文化的冲击,作文教学不能忽视这一影响。学生喜欢贴近他们生活的东西,喜欢时下流行的东西,我们的写作课堂应该在第一时间吸引他们的眼球,教师应递给学生一根暖枝,牵着学生走向课堂深处。笔者在经纬作文教学课的课堂切入形式的选择上,呈现了多样化与亲近化,如拿相关课文、引流行话语、赏经典影视、用偶发情境等等,尽量地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喜好。 1.拿相关课文 我们的教材中很多课文为典范作品、文质兼美,细细品析每个人都能读到一份自己的心情、自我的体验。例如周国平先生的《落难的王子》、安徒生的《丑小鸭》、苏霍姆林斯基的《致女儿的信》等等,很多内容经过品析会点燃学生心头的激情,会奏出生命的颤音。就如上《丑小鸭》的时候,在品析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原因时,学生们各抒己见,很多同学后来在随笔中写到关于“丑小鸭” 的文字,而后来的一堂作文课笔者就用到了这么一段内容:也许,就像大家写的我们都是一只丑小鸭。但是又也许,我们还没有真正地认识自己,其实我们都是白天鹅。当我们自己也认为自己“丑”的时候,去听听自己真正的心吧,给自己寻找一条路吧,去冲破那堵挡在我们前面的墙吧,当你真的走出去了,也许“丑”不再将是“丑”,而是“王”了 。(擦掉板书“丑”字上的“︱”,成为“王”字。〈偷师王君老师〉)就比如刚才张杨掉进水盆的表现,他认为自己出了很大的丑,但是不急不躁,笑着去面对,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狼狈的张杨,而是一个有风度的绅士张杨,当他走出认为自己“丑”的那堵墙,他也认识了一个意想不到的自己,一个更可爱的自己出现了。而也许,我们都需要再好好地去看看自己,去好好地认识自己。 2.引流行话语 电视的普及、网络的盛行,使得学生对流行时尚的掌握异常地到位。经常会在学生的言谈中听到非常时髦的流行话语,如“我只是一个传说”、“神马都是浮云”、“淡定、淡定”等等。而很多的流行话语如果加以细细琢磨,也许就会成为我们写作教学走进学生内心的一个台阶。笔者设计了一节写作思维培养课《你的思维会发芽--言说寂寞》,就以网络流行语“哥种的不是萝卜,是寂寞。”为切入口,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某年某月某日,由于网络的发展,创造了“寂寞”句式,并风靡一时,其基本句式是:……不是…… ,是寂寞。有的人寂寞了会种萝卜,浇水施肥间把寂寞也种下了,有的人寂寞了会数数星星,一颗两颗把寂寞刻在星星上面,有的人寂寞了会看看天空,云卷云舒把寂寞也渲染了……你寂寞了会做什么呢,仿照上面的句式写写你的寂寞。这样教师与学生一起提炼出流行语中的句式,让学生仿句式说话,一下子轻松打开学生的话匣子,使学生被吸引住,并步步深入走进课堂深处。 3.赏经典影视 经典的影视作品总能触动人的心灵,而同时视听冲击更是学生所乐意接受的。经典影视作品的观赏,在吸引学生眼球的同时也触动着学生的内心。如果加以合适的安排,能成为很好的写作素材。如在笔者的作文课《拥抱一本书》的课堂上,2012年的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神奇飞书》成为了一个切入点。教师请学生调动起自己的感官欣赏短片,接着在短片播放的中途掐断,让学生猜想下面情节,很多学生带着自己的愿景兴奋地讲了自己的猜测,在最后短片播放完的时候,学生们一下子都非常安静地坐着,陷入了自己的思绪当中,之后很多学生对短片作了精彩的点评。周佳影同学在自己后来的习作中这么写道:心中有些酸酸的。想想小时候饶有兴趣做着书签。用树叶压在书本中,任其在书中散发淡淡的幽香。如今,书柜中还是堆着书,并且越积越多。但大多都没翻过几页,已经不记得上一次真正捧着一本书在阅读是什么时候了。当影片落幕时,想起那些“我没有时间”、“作业太多了” 是多么地可笑啊。现在的我,站在书柜旁,轻轻拿起一本书,拍下它身上的灰尘。用手指抚摸书页,嗅着淡淡的墨香。我发觉这时,才是人一生中最心旷神怡之时。很欣喜一部小短片能激起学生的课堂热情,并能使学生发现那个真正的自我所发自内心的真实声音。 4.用偶发情境 教室里面会有很多学生之间或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小情境的生发,这些情境具有偶然性,不需要刻意的安排。而正是不经意之间,透露着一些关于个体生命成长的信息,稍加修饰,就会成为一个写作的触发点。如一次作文课前教室里发生了这么一个小片段:刚出完黑板报,教室最后边放着一盆洗过抹布,还没来得及倒掉的水。几个调皮的男生在后面推推搡搡,各自打闹,一个不小心张杨一屁股掉在了那盆水上。教室里瞬间已是一片哄笑,他红着脸很尴尬地站了起来,随后也跟着憨笑着,而这时上课的铃声也响起了……这个偶发的情境有很多的内容值得细说,如“教室里瞬间的哄笑”、“张扬红着脸的尴尬”、“张扬随后的憨笑”等等,扣住这些刚发生的情节,接下来的课堂教师适当点拨,学生乐于去评议这些发生在身边的小细节,也容易产生去书写议论的内心欲望,从而培养起学生积极的写作态度。 经纬作文教学课上教师不再以功利的眼光对待写作教学,学生不再以功利的眼光去看待写作。课堂上写作内容的安排和写作切入形式的设计就如经纬作文教学课的枝叶,教师裁细叶、递暖枝,一枝一叶总关情,写作似乎脱下了那件厚重的外衣,变得轻松起来。学生开始喜欢把自己的喜怒哀乐化成文字,倾吐出来,乐于表达自己,并能勇敢地去表达自己。他们的心灵得到释放,滋生起一种乐趣,同时也能更好地去认识自我,学会了更积极地去面对生活。 参考文献: [1] 于漪。中学作文教学导论[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 [2] 曹永国。自我与现代性的教育危机[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 [3] 王荣生。听王荣生教授评课[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 荣维冬。写作体验课怎么教[J].中学语文教学,2011(10)。 [5] 朱彬茹。写作是一种打开[J].初中语文教与学,2010(03)。 [6] 李颖。让作文轻轻唤醒学生的生命--张丽钧语文教学智慧[J].中学语文,2008(34)。 [7] 郑有霄。中学写作教学的困境与对策[J].课程·教材·教法,2006(09)。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