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4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精选音乐教学工作总结九篇
2020-精选音乐教学工作总结九篇 音乐教学工作总结 篇1 我担任的是小学音乐学科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尝试让学生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以培养智力因素(歌曲,乐谱,节奏等)与非智力因素(兴趣,情感,性格,意志等)相结合为原则,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为重点,激发学生的兴趣,注重学生对音乐感受能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基础。 一、注重音乐审美体验 我在每节课的教学设计中都比较注重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这个基础理念,这一理念常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的魅力,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并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对音乐律动的参与放在重要位置。 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音乐创造等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情感的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二、给学生适当的时间、活动空间及思维空间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表现自己,鼓励学生在他人面前自信的表现,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每节课还设计一些值得研究、可讨论的问题。让学生创造性的思考回答。注重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并且从不用教师的思维定式去约束学生,应尊重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及理解,让学生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三、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主要是通过提供开放式的音乐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是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一种有效的途径。通过小组学习,学生们从中可挖掘自身的潜力。如:组织能力、交际能力、合作意识、团结精神等。我上课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项音乐活动,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结精神。 四、注重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设计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内容,形式和情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以往的音乐课有个误区:把创造单纯看成是作曲。我觉得音乐课中的创造可以多种多样,丰富多彩。如:根据音乐编动作,创造新词,用声音创编故事等等。就如同用铃鼓发出声音,我觉得这也是一种创造,让全班同学想一种不同的敲击方法让铃鼓发出声音,让全班同学一起来进行创造性学习。 音乐教学工作总结 篇2 繁忙而充实的学期即将过去,回顾一学期的各方面工作,有了一些收获,又有了一些思考。 本学期我担任了六年级的音乐课教学工作,面对已经渐渐长大的六年级学生,思维、行为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面临升学、择校临近,孩子们的压力也随之上升。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有了明确的“主课、副科”之分。在这种情形下,要想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真正让孩子们在音乐课上有所收获,难度非常大。 在平时的音乐教学中,我能做到认认真真、一丝不苟。首先能精心备好每一节课。虽然我已有了二十多年的教龄,教材也很熟悉了,但是面对日益变化的孩子,我一点也没有放松,本学期里我能按照学校的要求坚持手写教案。其次,为了提升同学们的音乐学习兴趣,我还制作了大量的课件,在课堂上,用视频、音响和各种相关资料引领学生学习教学内容,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后,注重教学反思,能及时将本单元的教学行为进行回顾,以总结经验,改善教学,不断提高音乐课的教学效率,一学期下来,我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作为骨干教师,我还带领全组同志积极进行了《如何提升学生音乐欣赏兴趣》的校本教研活动,从学生问卷调查、撰写研讨方案、组内案例分析、课后研讨反思、区内活动展示、论文案例参评等各个环节中良好的发挥了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经过全体音乐教师的共同努力,刚结束的区级校本教研展示活动收到了与会教师的一致好评。 另外,我能继续在理论方面进行学习,以不断提高自己的个人素质和教学能力。相对以往“盲目”读书,本学期我的读书比较有“目的性”,先后选择了《21天培养一个好习惯》《蔡林森与先学后教》以及多篇有关多媒体在音乐课堂上运用的内容。通过学习,不断转变错误思想,摸索教书育人的好办法,改进教学方式,为学生营造乐于学习的氛围,不断思考最有利于学生接受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掌握技能,提升兴趣。 本学期《学生音乐欣赏现状》调查报告获市级论文评比三等奖。 作为一名骨干音乐教师,我还不能满足于现状,还应清楚地看到自身的不足,不断加强学习,学会理性思考,明确今后要努力的目标,继续发挥出骨干教师的带头作用,力争使我校的音乐教学、音乐活动各方面有所进步。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音乐教学工作总结 篇3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二、四、六年级的音乐教学工作,由于有上学期的教学经验和反思,又遵照本学期初制定的教学计划,教学工作开展的比较顺利。但仍有不足之处,现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课堂教学 深入挖掘教材,突破年段重难点 学期初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我就将所教的三个年段的教材翻了个透,极力挖掘出年段的重难点,二年级重点在唱歌以及简单识谱,四年级我将重点设立在合唱以及以前基本没涉及过的竖笛教学上,六年级则着重音乐欣赏及相关音乐文化。有了这样的前提,再加上每堂课前的精心准备,教学目标基本达到。在每堂课中我都努力做到富有激情,用自己的热情去感染学生,把教案备得有趣活泼,课堂也显得轻松愉悦。大话不必说,只举四年级的几个例子。以前孩子们竖笛都带不齐,学习也显得很有难度,但经过坚持不懈长时间的训练,本学期共吹奏两首曲目,连课外我都常听到孩子们在吹奏,变苦学为乐学、善学;合唱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存在一定难度,本学期最开始孩子们也感觉困难,但随着多种方式,如听唱法、示范法、指挥法、划旋律线法等多种方式训练,他们的合唱水平有了一定的提升。 但仍有几个问题以后需注意:节奏的训练、乐感的提高、课堂目标实现的多样化 这主要表现在歌唱中的音准及音色方面,尤其是三拍子的歌曲,无论是二年级还是四年级在划拍时都会出现一些错误,在以后的音乐教学中,我需要想办法解决。而关于最后一点:课堂目标的实现,这是个长期的问题,究竟怎样的有效的环节还须要大量的实践。 二、课堂管理 本学期教学显得比较顺利有个重要原因是课堂组织教学比上学期而言有了一定的进步。对于每个学段我采取的是不一样的办法 低年段:严厉+反复提醒+表扬+关注每个孩子 本学期来我对孩子们的要求高了一些,在备好案的基础上,更加关注他们,从带队入教室开始就要求有个好秩序,加上反复的提醒,使一些不利于课堂的局面能控制在自己手中。而且向老师取经(虽然还不够),但该严厉时就严厉,该表扬时就表扬,在课堂中常常进行评价。 中年段:兴趣+全面关注 四年级的孩子比二年级更能管住自己,在课堂上我尽力做到用音乐及己身的魅力和丰富的教学方式来吸引他们。并且本学期更能关注到全体了。这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高年段:心灵的沟通+严厉 虽然我努力使六年级的课也上得精彩,趣味横生,可是效果并不好,以上写的这几个字不过是自己的一种理想状态,六年级课上的时间短,接触时间也少,在有限的课堂里,我记得有《手拉手》、《邮递马车》或许在有些班级中留下了一定的影响。 总结的经验: 要记住每个学生的名字,这点是最大的体会。 不足之处: 音乐教室的卫生工作;孩子行为习惯的督促,尤其是对书本的爱护以及坐姿(这是开学初就没落实好的,后来虽然经常提醒,但效果并不明显);因材如何施教,每个班级不同,导致一样的方法出来的千差万别,不能说是孩子的问题,只是我教学方式的问题,四年级最明显,三个班参差不齐,以后要想法改进。 三、关于教研 本学期由于学校创建的学习型教研组协议,我作为综合组的教研组长,有领导们的帮忙和同事们的配合及大力的支持,教研工作也比上学期稍有起色。集体备课有两次,作为不同学科个人外出学习的机会也很多,老师们都能有很大收获。但不足之处可能更多:关于如何落实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如何调动组内老师的积极性,如何协调各个学科,这些都有待进一步的解答。 四、课外活动 本学期我成立了校合唱队,并且在前半学期一直坚持训练,后来因为一些临时原因,总是将它耽搁,起色不大,重要原因是人员总是到不齐,有我自己很大的原因,与老师们平常的接触不多,而且光靠唱一唱很难调动学生长期的积极性,因为合唱也有枯燥的训练,退一步说孩子们的基础也并不太好,但终归比上学期有了进步。只是在方法上我有待提高,要从自身做起,提高声乐水平开始。 一学期过去得很快,回顾这半年,还算欣慰,尽管那么多的不足,但不管怎样,我是在向前,我要,一直向前,走向远方。 音乐教学工作总结 篇4 不知不觉,我担任专职的音乐教师已经一学期了,在此我对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进行如下总结来自我反思、发现不足、以求进步。 一、对音乐教育的认识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音乐的魅力在于您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一首好的音乐作品或是蕴含着一个美好的寓意,或是抒发一种温馨的意境,这种立意与意境之美对人有着深刻的感染力,会在心灵留下美的烙印。如何把一音乐这颗美好的种子播种在孩子的心中并发芽成长是我最大的愿望,我觉得音乐教学需要情感的投入,因此,必须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而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快的成长环境,我认为甚至比学识是否渊博更为重要,因为教师与学生相互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感情赢得感情。 有一位教育学家曾经说过“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思想汇报专题而首先是人的教育。”因此,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人、培养人,但决不是把每个孩子都有培养成音乐家,而是为众多将来不是音乐家的孩子们着想,鼓励他们成为积极的,有一定音乐能力的音乐爱好者,使他们从音乐中享受到喜悦、乐趣,从音乐中得到启迪,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开发,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并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合理选材,精心设计,引起兴趣 音乐课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它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艺术活动来调动人的兴趣,打动人的情感,让人愉快地受到教育。在音乐教学中, 教师应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及需求,选取那些适合孩子的内容。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幼儿实际的需求是带有童稚的,孩子气的东西,他们是从本能需要的立场出发,追求天然的、本能的、自发的、游戏式的、趣味式的东西,因此,在音乐活动中要选那些旋律简单、形象鲜明、或有游戏性质的音乐,或者从幼儿生活范围里选取适当的内容。比如游戏“照镜子”就是选取了孩子们生活中的内容作为素材,加上音乐让孩子根据音乐对自己已有的照镜子的经验进行再次创作,这样很容易使幼儿理解,使孩子们喜欢,学起来有积极性,并能运用音乐、律动等手段加以表现。也就是说只有教材的处理和教学的设计充满趣味性的,这样,才能吸引孩子学习。我从选择音乐最基本的结构要素入手,编制了台阶式、递进式的活动目标及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近到远,由具体到抽象的音乐游戏及音乐活动,孩子们在这样设计编排的音乐活动中兴趣很高,使他们觉得象做游戏一样。 三、鼓励幼儿动手动脑,积极创作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首先考虑为了幼儿的学而教,采用积极的方法,努力做到通过教而达到不需要教的目的,不再通过单纯的重复去掌握知识,而是通过解决各种各样有趣的、有意义的课题来掌握知识。比如:引导幼儿自由选择各种不同音色的乐器,编出相应的节奏来表现“变化的天气”“我们去郊游”等等。幼儿将获得的有关音乐知识,都在新情境中运用起来,虽然运用的有很多是复习与重复的方法,但也是建立在思维经验的基础上,它注重的是幼儿通过对物体(乐器、道具)的操作摆弄经过亲身的感性活动,去真正理解知识。现在 孩子在音乐活动中人人能敲奏各种乐器,并且中、大班孩子甚至小班的孩子都能用乐器来表现音乐内容。比如:小班一节音乐课《小兔和狼》,歌词中提到“小兔子蹦蹦跳跳”、“风儿呼呼吹”、“树叶沙沙响”等,我会启发孩子用什么乐器来表现这些事物,孩子们会想到用木鱼来表现小兔子,用沙球来表现风儿和树叶等等,这些都是建立在孩子们对各种乐器的音色、特性了解以及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理解来重新组合,进行创作。所以只有教师创造性地教,幼儿创造性地学,才能激发幼儿兴趣,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如创编歌词,创编乐曲、歌曲、舞蹈等,幼儿渴望充分地表达自己能表达的东西,他们自然地进行探索、创造。现在的音乐活动中,我尽量不在幼儿音乐操作前展示自己的范例或指导性意见,而是尽力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情感,如“小熊运西瓜”游戏活动,不管是小熊如何运西瓜,还是在音乐的什么地方西瓜滚跑等等,我没有进行示范,都是通过幼儿多次地尝试游戏活动,大胆地去理解探索创造,他们的乐感就渐渐形成了,也培养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另外,我不要求幼儿立刻把音乐成果创作得完美无暇,幼儿在探索,创作过程中的东西必定是稚拙的,带有孩子气的,那才是幼儿自己的东西,这时教师的作用在于观察倾听幼儿的言行,然后加以点拔,使幼儿在过程中不断提高。如在幼儿随音乐自由想象动作的过程中,我不着力于幼儿动作的漂亮,而着重于观察其形态,倾听其想象然后进行点拨提高。又比如:乐器创作活动“我的一天” ,孩子们最后用乐器给自己的故事配的音都很简单,而且形式也比较单一,但是这毕 竟是孩子刚开始自己创作的作品,而且是大家共同合作做出来的,虽然作品不是很成熟,但我给予了孩子们很高的评价,也使孩子们有一种成功感。我觉得教师不能着急:“这像什么音乐”,应耐心等待,而且一开始建构出来的东西,一定是很简单的,不像样的,如果能认识到这一点,就会保护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之获得一种安全感,逐渐让幼儿从不像样趋向像样,从不成熟到成熟的一个成长过程中,不断得到改造日趋完善,真正体现幼儿在学习中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四、情景式教学的运用 情景式教学是指在教学活动中运用语言、实物、音乐、画面等多种手段,创设一种情感和认知相结合、生动真实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中有效的获得知识,对学生进行个性的陶冶和人格的培养,并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 我通过进行情景式教学的实验,总结了情景式教学的几个步骤:设置情境——感受情境——表现情境——拓展情境——转化情境 (一)、设置情境。 1、特殊的学习环境的创设 这学期,幼儿园专门设了音乐教室,孩子们来到这个环境中,就知道是来进行音乐活动的,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中,教师带领儿童综合的运用各自的听觉、视觉、触觉、运动觉,并通过各种游戏的方式来 观察、操作这些环境和材料。儿童通过与这种环境的相互作用,会自觉的把这种外部环境中孕含的音乐的各种因素吸收进去,最终构成内心的音乐体验和音乐概念。 2、组织教学,设置与课堂教学目标相配套的教学情境。 组织教学主要包括安定学生情绪,让学生听着音乐律动进教室,感受音乐氛围和师生问好几个基本步骤。比如:游戏“去寻宝”(音高练习游戏),老师首先把教室布置成一个模拟的寻宝探险区域,通过教师的语言导入:“今天我们要到大森林里去寻宝,我们赶快出发吧!”把孩子引入到大森林的'自然环境中,引发了孩子对接下来森林里发生的一系列故事的期待,同时也能迅速的进入角色,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二)、感受情境: 这一环节中,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热身”,通过与教学内容配套的一些基本训练,激起学生学习的情绪,同时有针对性的初步解决一些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为教学设下铺垫。仍拿“去寻宝”作例,当孩子坐好后,我设计了听辨旋律的基本练习,通过教师生动的语言导入:“ 我们去探险的过程中要经过三道特殊的门,打开这个门的咒语是一句音乐,只有你唱对了每个门唱出的旋律才能通过,我们先来把自己的耳朵练一练好不好?”接着,我进行了一些模唱练习,整个课堂开始进入一种师生都全身心投入的状态,为良好的教学效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音乐教学工作总结 篇5 本学期的下半学期,本人接手了初中一年级的音乐课,半个学期教下来,从中体会最深的有两点。 一、学习教学大纲,明确教学目的。作为音乐教师,首先应该明确音乐教育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音乐的各种要素、各种手段作出整体性的反应,要积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表现音乐中丰富的情感内涵,还要坚决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的美,从而使学生不仅做到现在受益,而且做到终身受益。因此在音乐课起始课上,我就从下列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强调:1、通过音乐教学,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2、明确告诉学生通过初中阶段有关音乐知识的学习,初三毕业后,个别音乐基础好些的学生可报考艺术院校,为将来深造打基础;3、通过音乐教学,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活跃气氛,在紧张的文化课学习之余可调节情绪,有利于其他课的学习;4、在音乐课堂上培养学生参与和实践能力。欣赏我国优秀的民间音乐(如民歌、民间乐器、民间歌舞音乐、戏曲曲艺音乐等),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传统情感。 二、采用多种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1、针对本校学生音乐基础差的特点,想方设法,找资料,给学生补基础,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具体为:教材程度深,在课堂上安排一定时间观看光碟,对各单元内容作介绍,学生以欣赏为主,达到开拓视野、提高审美能力的目的。 2、对乐理知识的教学,从基础抓起,每堂课选几节乐谱视唱。让学生学会划拍、打节奏、哼曲调,逐步提高学生的识谱能力。虽然大部分同学有困难,但从半个学期教下来,学生的进步还是较快的。 3、利用多媒体、电视、音响等设备,向学生介绍一些民歌、名曲,作为补充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边听音乐、边哼歌谱,反复练习,学生识谱能力有明显提高。由于强调了“响”(声音响亮)、“准”(唱准音调)、“美”(优美动听)三个字,学生积极响应,从实践看,收效较大。 4、课内让学生上台演唱,培养他们的参与、实践能力,学生情绪高涨,使音乐课上得更加生动活跃。当然,如何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今后还须努力。 初中生不同于小学生,他们的思想比较成熟,单纯的演唱已经不能吸引和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了。初次尝试初中教学,感觉还算良好,学生比较配合,我本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能够抓住同学们的注意力,教学内容准备比较充分,除了书本上介绍的内容外,自己还翻阅了一些资料,补充教材,满足学生的求知欲。 通过半学期的实践,深深体会到作为一名老师仅仅参阅教参是远远不够的,及时充电才是目前最应做的事,暑假即将来监,打算好好利用两个月的空闲给自己充充电。希望下学期在本学科上有新的突破! 音乐教学工作总结 篇6 转眼间,一年的高三生活又结束了。回顾走过的日子,一些做法体会总结如下: 1、教学工作上: 首先在时间安排上,20xx年8月暑假补课,上了约20个课时,也是先上的选修课本。刚上高三,大多数学生热情还是比较高的,对未来可以说充满信心的,课堂纪律和学习氛围还是比较好的,直到9月底,总算把高中的课程学完。接下来就开始进行第一轮复习。我们第一轮复习时间是从去年10月到今年的3月底,我们一轮用书是《优化方案》,复习的主要做法是学生先对相应内容进行熟悉,记住主要知识点,老师接下来串讲归纳主要知识点,突破重点难点,讲常见的考点,分析易错的知识点,引导学生自己做一部分练习,最后老师讲评部分练习。 印象最深的是,我校的视导课上,教研员对我上的《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进行评价,认为高考主要是考查与生产生活上的相关应用与我所讲的这些内容关系不大,而今年的高考还是考了有关自由组合规律相关基础内容,说明自己在把握高考出题方向上是非常正确的,并具有一定的专业敏锐性。无论在辅导班上还是在课堂上,我多次提到9:3:3:1的应用,从双显、单显、单显、双隐,再推出大概的基因型,从而推出详细的基因型是一种重要的解题思路。 在复习内容上,我多次强调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关知识,这是高考每一年必不可少的知识内容。对必考实验题的练习上,今年高考实验题,印象当中曾经做过类似的内容。对于生命活动调节的相关内容,在复习中在这方面下的功夫也不少,特别是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和神经细胞间的传递、免疫等相关内容可以说做到反复训练。对细胞这一个生命活动基础也相当重视,作为生命的特殊形态细菌病毒知识,也专门归类总结。 考前还与同学们看别人总结出来的易错知识点,这些复习都是非常有效的,能把握住教学及高考的重点的。遗憾的是,所教的班级很多同学很早就知自己的命运,对系统的复习缺少关注和投入,只有一些同学能配合老师的课堂教学,做到专心思考,如果能真正跟上老师复习,一定会有所收获的。 第二轮的复习是今年的4月,主要是做一些单元练习来巩固,我也讲了几个专题,这一阶段上课容量是比较高的,是因为教室多媒体已经能使用,每次上课几乎都用,不是用实物投影仪就是用电脑将有关资料显示在大屏幕上,自己归纳板书的也不少,多多少少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第三轮复习是5月份,主要是进行理综的综合训练,每周都做了大量的练习,基本上练习讲评,到后阶段我就有所取舍了,对一些思维难度太大,太耗精力和时间的我都不太关注了,多关注基础知识,做到回归课本,进行心理调整,要保证多拿应该拿的分。 2、思想教育工作上: 与学生友好相处,平等交流,只有让学生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这个班学生的学生人品都是不错的,没有调皮捣蛋的,当学生困了、疲倦了,趴在桌子时,老师的提醒都能报以善意的目光,我能理解学生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却能坚持到校已经是很不错了,但作为老师要尽力去推动他们去学习,能多学一些也就多好一些,能为他们充身的发展提供一些必要的有用知识,这就是教育的良心所在。鼓动的教育方法只要有:备战高考更重要的是过程,而不是结果。 不要考虑太多的结果,只要我们都尽力了,就无悔无憾了。尽可能多学一些,将对以后的工作,甚至以后的子女教育都会有所帮助。高三只有一次,若干年我们回顾这些枯燥单调的做题日子,将是难忘的岁月,请珍惜我们在一起的分分秒秒。同学之情,是天底下最珍贵的友情,是基于奋斗的日子才显得更珍贵。 不怕困难,高考不只是考查我们所学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考验我们的意志,高考考查的是能力,而能力的积累始于每一个思考的过程。实践出真知,只有动手做题,才能转化为能力。世界上最怕的是认真二字,只要大家做题都认真了,大家的成绩就远不止这些等。这些鼓动话语,也是课堂组织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 3、一些体会: 目前的学生情况,他们是比较现实的,知道自己再努力大多也是读高职高专的料,而且知道,不用这么努力都会有一个学校读书的,一些同学参加单招入学考试,考前已经拿到入学通知书,高考残酷在这里看不到,反而显得轻松了。所以在整个复习阶段学习就缺乏动力,太难太专业的高考题有时是不适合我们这样的学生的,我们要狠抓基础这个思路,不要一味地用高思维量来折磨我们的学生,一份高考题里面大部分是基础知识的,把握好这一点,课堂的组织就比较容易了,就能因势利导,更符合我们的学情,更能提高我们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只有如此制定复习的指导思想,才更符合我们学生的实际能力,有时这样效果会更好。 如有不足,就是我们对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不够,对学生思想动态还没有细心观察并进行有效矫正,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尽管面对这样的学情,备考工作到各个阶段,各项工作应该如何做,我们都认真地去做了,如集体备课,复习指导,考前心理指导、答题技巧等做得都比较专业到位。还有一点值得肯定的是,为了提高高考成绩,学校做了各种努力,这是很好的,比什么都不做的好很多,这正是我们努力了不遗憾,而不能事后遗憾我们没有努力过! 音乐教学工作总结 篇7 合作是个人或群体之间为达到某种确定目标,通过彼此协调而形成的联合动作。在现代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合作能改变教学经验中的社会心理气氛,促进人们非认识品质的发展,良好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音乐教学不但要教给学生基本的音乐知识和音乐审美能力,而且在教学中还应该注意培育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和能力,使学生超越“小我”融入“大我”。①“当人们为一些能使自己摆脱日常习惯、值得一做的项目共同努力时,人与人之间的分歧甚至是冲突就会逐步减弱,有时就消失了……在学校日常生活中,教师和学生参加一些共同项目,可以为传授某一解决冲突的方法,并为学生今后的生活提供参考标准、提供机会。” 那么如何在音乐教学中融入合作意识呢?我个人认为有几个方面实现。 一、注重音乐审美体验 我在每节课的教学设计中都比较注重一音乐审美为核心的这个基础理念,这一理念常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的魅力,设计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并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对音乐律动的参与放在重要位置。 首先,我从自身的点滴做起,一方面,上课是注意歌声美,琴声美,语言美,教态美,服饰美等,让学生从教师的身上体会到美,从而使学生喜爱老师,进而喜欢上音乐课。另一方面,通过聆听音乐,表现音乐,音乐创造等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情感的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二、在“表现”中培育学生合作意识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表现人类的情感又是音乐艺术的本质特点之一。 ②法国自然科学家、音乐理论家。麦尔曾经说过:“音乐的动机可以描绘海洋、天空、一切存在于我们世界中的东西的运动。因而音乐能反映认得肉体、心灵、世界的首要因素以及空的运动。全靠这种性质,音乐才能比绘画更多地为人的道德和风俗服务,因为绘画好像死的、静止不动的,而音乐则充满活力并且能把歌唱家和音乐家的心灵、思想、感情的活动传达给听者……有多少种激情,就有多少种歌曲”。在音乐课的“表现”领域中,合唱合奏教学活动具有培养学生群体意识合作能力的功能,合唱合奏教学除了要学生感受和体验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并获得合唱合奏的经验外,还应该通过合唱合奏的教学和练习,让学生感受和领悟合作在音乐活动中的重要性。在合唱合奏教学中教师应针对不同演奏演唱形势做出不同的表演合作要求。齐唱齐奏时要引导学生对歌(乐)曲的情绪有准确的把握,要有统一的分句,力度速度变化要协调一致。分声部合唱(奏)时,首先要对各声部的演奏提出明确的要求,使每个声部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表演整体。 其次,各个声部间要配合默契,通过合作对音乐作品做出尽可能完美的诠释,在排练是可以把演唱(奏)主旋律声部和其他声部人员进行连续多次地分工合作,接着主旋律声部演唱(奏)分别与每个伴奏声部合作或者声部加入连续合作,最后大合奏形成合作。如在教学电子琴合奏曲《丰收乐》(王藻栋编曲)打击乐部分内容时,教师可通过听、练、合、议的方法让学生想象出每一种打击乐器所刻画的音乐形象,使她们体验到在演奏过程中各声部间的配合是如此美好如此重要,进而使她们明白如果缺少了表演上的合作,就无法表现农民欢庆丰收的热烈欢腾的场面,伴奏时只有和主唱(奏)者配合好才能体现伴奏的价值,伴奏者在表演时不可喧宾为主,更不是可有可无,只有当伴奏者认同了主唱(奏)者的表演风格及情感体验合作表演才能成功。音乐是通过听、思、唱、动的通感作用来感受的,它有非常广阔的合作教学空间。教师要因势利导让学生对比正确配合产生的良好音响与配合失误造成的音响缺憾两种不同的效果,使她们认识到技术合作在音乐活动中的重要性,只有经过长期的实践,学生的合作意识才能得到加强。合唱、合奏不但是学生共同表现美创造美的过程,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锻炼合作能力提高学生审美感受能力的过程。首先,学生在学会相互配合中培养合作意识,合唱合奏属于群体性的表现活动,需要参与者的配合互动,每位都只是群体中的一员,应知道任何过分突出自我的做法都会影响集体表现的和谐性,其次,学会在相会烘托中培养合作意识。在合唱合奏中每一位参与者可能属于某一声部,有时自己所参与的声部会处于重要表现地位,有时会处于陪衬地位。 其三,学会在相互激励中培养合作意思。社会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单独表现行为与在群体中表现的行为是不一样的,人们在群体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会激励会产生积极向上的群体心理意识。因此,学会合作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要在群体表现中以自己的饱满情绪去激发同伴的情绪,同时又要学会善于接受同伴的情绪激发,最终达到审美情感表现与审美情感体验的更高境界。 三、给学生适当的时间、活动空间及思维空间 在教学过程中,我每节课至少要留五分钟时间,让学生表现自己,鼓励学生在他人面前自信的表现,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每节课还设计一些值得研究、可讨论的问题。让学生创造性的思考回答。注重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并且从不用教师的思维定势去约束学生,应尊重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及理解,让学生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四、在“感受与鉴赏”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感受与鉴赏是音乐教学中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音乐事业,提高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在学生音乐感受能力的训练中也能破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围绕音乐欣赏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根据音乐的特点以歌唱、演奏、舞蹈等形式参与到音乐表演中去,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如在音乐欣赏课《渔舟唱晚》中通过分析与聆听音乐,让学生发挥音乐想象力。根据自己对音乐不同的理解利用小组分角色的方法和不同表现形式进行表演,器乐小组:碰铃代表水声,三角铁代表水中透明柔和的月色,笛子代表宁静和安详,利用器乐重奏的形式表现乐曲中“明月当空,渔舟泊岸“的意境。小品组:一家四口出海打鱼,孩子撒网,父母划船,通过她们之间的对话来表现乐曲中满怀喜悦渔歌飞扬的画面。舞蹈小组:表现的是夕阳西下,渔舟晚归。还有是个诗歌朗诵等。学生表扬踊跃思维开阔充满情趣,一堂看似枯燥无味的音乐欣赏课,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不但让学生体会到了音乐的美锻炼了学生的音乐才能,而且使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得以加强。 五、在“创造”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音乐的一个基本特征是“二度创造性” ,即表演者通过对谱记音乐的辨识和理解,然后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将乐谱还原成活生生的音乐表演。因此,可以说音乐表演的过程是音在谱的限定下进行创作的过程,而音乐表演又大多是群体性活动如舞蹈、音乐剧等。它要求许多人共同参与,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将音乐的创造性同音乐的合作性结合起来,在音乐创造中学会合作,如在即兴创作表演时可以把不同的艺术特长的同学分配到各个合作组中,以发挥她们的特长来显现小组学习的特色等,例如:法国作曲家圣桑的《动物狂欢节》,在教学中可通过老师的讲解和欣赏音乐来对比各种器乐的表现的不同动物形象,以及各种动物的叫声等声响,同时请学生扮演其中的动物的形象,其他同学用身体动作表演各种乐器的演奏为她们伴奏。大家共同用音乐的方式表现乐曲。这样能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性的表现作品中的人物与情境。 在学生的表演中,学生将体会到相互之间的配合是成败的关键,从而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再如音乐剧《小燕子》中可以让每一个同学都选定角色,然后在相互配合中完成表演,舞蹈好的同学表演小燕子,唱歌好的同学表演麦田,边歌唱边摇摆,节奏感好的同学以打击乐器做伴奏,比较淘气的同学可以表演害虫,不善于表演的同学可以围成一个湖让小燕子在湖边玩,也可以边歌唱边做摇摆,学生们的合作表现了这样的故事:春姑娘把小燕子从温暖的南方带来了,他们正在湖边玩,小鸟发现麦田里有好多害虫,来叫小燕子去捉害虫,小燕子来了害虫被消灭了。由此可以看出通过表演音乐剧,可让不同的孩子都得到最佳发挥既注重了个性的发展又在群体表演中培养了合作的意识和能力,使两者相互交融最大限度地培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合作意识。 六、注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主要是通过提供开放式的音乐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是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一种有效的途径。通过小组学习,学生们从中可挖掘自身的潜力。如:组织能力、交际能力、合作意识、团结精神等。我上课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项音乐活动,提高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的音乐表现的自信心,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结精神。 七、在“音乐与相关文化”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音乐是人类创造的文化现象之一,是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性态和载体,作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音乐的存在从来就不是孤立的,所谓“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如歌之,如歌之不足,不如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这充分说明早期音乐与诗歌、舞蹈结合的非常紧密。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关联性是音乐课人文学科属性的集中表现,它涉及音乐与社会生活、音乐与姊妹艺术等各个方面,其特点是知识面广、信息量大、参与性强,教师可以通过这一广阔的空间拓展音乐教学,在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拓宽知识事业的同时还可以充分利用这块阵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可以借用音乐的姊妹艺术:如舞蹈、戏剧、文学、影视等来充实我们的课堂,在音乐极其姊妹艺术的交相互动中渗透合作意识。如当我们听到抗日战争中为挽救中华民族危亡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时,即刻映入我们脑海中的图景是抗日战争中在水深火热中屈辱的中国人民及奋勇抗争的历史,还有北京天安门前人们英雄纪念碑上那组人们战争为题材的浮雕。浮雕上人物愤怒激昂的面部表情及坚强有力的肢体动作,这样就是音乐和历史美术等相关文化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受和体会音乐与绘画历史的关系。绘画组:可以根据自己对乐曲的理解创作绘画,打击乐组:用学生自己制作的打击乐器创造表演《义勇军进行曲》,历史组:用讲故事的形式把抗日战争的那段历史说一说并有学生来表演。通过这种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八、注重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创造是艺术乃至整个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艺术教育功能和价值的重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设计生动有趣的创造性活动内容,形式和情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以往的音乐课有个误区:把创造单纯看成是作曲。我觉得音乐课中的创造可以多种多样,丰富多彩。如:根据音乐编动作,创造新词,用声音创编故事等等。就如同用铃鼓发出声音,我觉得这也是一种创造,让全班同学想一种不同的敲击方法让铃鼓发出声音,让全班同学一起来进行创造性学习。 音乐教育应使学生懂得个人在团队是平等,必须与其他人进行交流和合作,即将到来的知识经济社会是一个尊重个人创造和自我发展的社会,更是一个强调合作交流的社会,音乐教育在教会学生热心参与相互合作乐于交往善于应变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将不仅使学生能领悟到音乐艺术的魅力,促进使其提高音乐素养,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她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正如余秋雨先生所说“只有艺术修养在社会上升值,才能全方位地提高人们的精神素养协调人际关系,重塑健全自由的人格形象,从而在根本上推进一个社会的内在品格”。 音乐教学工作总结 篇8 时光如梭,一转眼又到期末了,忙碌又充实的教育教学工作也接近尾声了,我细细的回顾一下自己在这半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情况,下面我就从几个方面对我这学期的工作做以下总: 一、思想方面 在思想上我积极向上,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热爱教育事业,参加政治学习,认真做好笔记。我积极响应学校各项活动以及领导交给的各项任务,遵守各项学校的规章制度。 二、教学方面 在教育教学工作上,我利用学科特有的魅力来教育学生的思想,尊重学生的人格,让学生独立,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引导和教育。在教学工作中,本学期,我担任九年级以及小五和小六的音乐教学任务。我根据新的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备课。如在九年级的音乐欣赏课中,我利用视频和课件来完成,让学生在教育教学中通过大屏幕直观的感受音乐所带来的智慧和魅力。在小学我开设了“小舞台”活动,让学生表现自己的才华,给予了他们充分的表现欲。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方法的培养和积极性的调动,坚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实践活动中,主动地去发现、去探究,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音乐真正成为他们的朋友,让每个学生都爱好音乐,喜欢音乐。 另外对九年级学生的乐理知识做了系统的复习。特别在中考推荐生的艺术常识考试及加试方面全部合格。 三、考试: 为了使音乐考试不流于老套、死板,使学生能更自然地表现音乐。并且让我对每位学生有个基本的了解,这学期的音乐考试我采用了:让学生选择自选一首歌曲和一首口琴曲。各自50分。选班级优秀的学生4位一起评分,最后取平均分作为学生的最后评定成绩。基本要求: 1、歌曲要求是课本中或课外健康的歌曲(流行歌曲可以)。国歌和儿歌不能唱。 2、要求背唱歌曲一段歌词,任选一段歌词。 3、口琴:我们学过的口琴曲,任选一首。 四、课外工作 我经常通过网络去收集各种音乐文化资料,以便让学生能多听、多看、多接触优秀的作品,从而增长见识,并获得更多美的感悟。此外,我们学校的合唱队继续由我在每周三下午训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好,条件稍差的同学比如:音准、节奏、表演了等在我的严格帮助和指导下,基本上达到我的教学目的,一学期下来已经完成了4首合唱歌曲。还有在xx年3月我区共青团举办的评选十大杰出青年文艺演出中,书记让我负责这次的诗歌朗诵配乐任务,我利用晚上休息时间对节目的乐曲进行不断的聆听和剪接,由于诗歌很长,内容不同,所以我采取的音乐也不一样,所以我不断的听,唱,朗诵以达到数遍再进行剪接以便达到最好的效果。所以我编排指导并演唱的《五月放歌》配乐诗歌朗诵在演出中受到好评。本学期积极响应学校与鸿城社区举办的慰问孤寡老人文艺演出活动和学校庆“六一”文艺演出活动,独唱歌曲《祝妈妈健康长寿》和教师歌曲联唱《欢天喜地》《国家》《祖国你好》等歌曲为学校活动争光添彩。 五、努力目标 由于这几年的教学繁忙,对于自己的专业有所忽视,在专业技能的训练上时间花的少,今后我将努力训练自己的专业,在将来的日子里能不断的成长。 1、加强自身音乐素质的训练,摸索出一套适合我自己的特长和教学方法。 2、在教学中踏实教课,利用各种方法,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和思想的进步,争取多做公开课,多去参加比赛和参加教研活动,以锤炼自己。 六、不足方面 1、教学方面还不够精益求精,对于学生课堂常规教学抓的不够紧,特别是对初三学生如何使他们对音乐教科书中的内容产生兴趣还有待提高和加强。 2、对自己的教学还不够严谨。 总之,本学期我能尽心尽力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到上课认真,勤勤恳恳,脚踏实地的工作。做好自己教研组的教研活动,能积极配合学校布置的各项任务。今后有待提高的部分,我将好好努力争取做到最好。 音乐教学工作总结 篇9 一、课题的提出 新课改为音乐教学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淡化了教学活动中知识传授过程,强调在音乐审美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而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是有机地渗透在音乐艺术的审美体验过程之中。但是,在当前音乐教学的改革热潮中,与这一理念相驳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即使采用了新的形式和新的方法,由于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还会不知不觉地显现出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的掌握和积累为目标,过分强调知识系统,课堂教学改革出现了“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构建《音乐课程标准》理念下的“兴趣—参与—表现—创造”教学模式,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最好的途径。因为新型的教学模式既能体现教师的教学理念,又能体现教师组织教学的技能和方法,是教学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桥梁。 二、理论基础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对教学过程进行优化组织、设计相对稳定而又系统、简化的教学结构。苏霍姆林斯基说:“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首先是培养人”所以,我们必须认识,音乐教育是国民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非专业音乐教育,它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而非音乐专业人才,这一性质决定了小学音乐教育必须以全体学生为对象,以普及音乐文化、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任务,要彻底改变以专业音乐教育为目的,以教师为中心,单纯知识、技能传授的教学思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创造性,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在宽松、生动、活泼、积极地环境中进行学习。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音乐课教学模式从兴趣开始,在教学中向学生展露新奇、有趣的音乐、律动,为乐曲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让学生在愉悦的情绪中感知音乐形象,从而激发学生积极地去了解音乐,感受音乐的动力。 2、参与是最佳途径:音乐教育家柯达伊说过:“什么是我们的目标呢?就是采用使儿童感到愉快而不是痛苦的方法教授音乐和歌唱,培养他们渴望高尚音乐的情感,这种渴望将持续终生。音乐既不是通过智力的、理性的途径来学习,也不能用类似代数符号或是与儿童无关的文字书写的方式进行教学,而应该是为他们铺设知觉体验的道路。要知道,一次单纯的体验能够使年轻的心灵通向音乐,直至终生”。 小学生思维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当他们认知能力,感知、理解、表现和创造音乐的能力有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已不满足于唱游教学浅显的表现方式时,音乐教学应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着重从听觉着手,融知识技能与音乐形象于一体,强调感性知识的认识和技能技巧的运用。 3、表现是最终的目的:依据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充分挖掘歌曲或乐曲的蕴含情感,以情激情,以情动情,进而使儿童尽情地用动作、语言、绘画、表演、等方法创造美、表现美。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活动,增强学生的音乐表现意识,提高其音乐表现力。 4、创作是最高的追求:音乐教学的原则是要孩子及一切学生必须通过自己实际唱奏甚至作曲来体验音乐,诱发学生自身的乐感,接受音乐教育。通过自身对音乐的理解来创作出发自内心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模式的结构流程 第一环节:兴趣 兴趣主要是指教师利用各种手段使学生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有愿意学习、积极学习的心理倾向。是调动学生感官积极参与,乐于体验、实践的原动力。既是教学的开端,又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首先是在导入过程中,教师必须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这就要求教师在自我情绪的进入要早于学生,了解学生的的年龄特点,准备各种辅助的教具,设计各种合理的情景,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音乐美妙的殿堂,感受神秘,感受美,产生跃跃欲试的现象。 第二环节:参与 在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以后,就进入学习的最佳时机,体验就是要引导学生感知体验音乐旋律,体验乐器,体验节奏,体验情绪等等。体验过程就是消化和吸收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学生为主体,主动自觉,积极参与的过程。通过听,看,模仿,理解,律动,视唱等全身心地投入,受到音乐的感染和熏陶。学生在听觉上、视觉上得到了美的享受,产生且保持了对音乐的热情,对情感投入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体验必须到位,必须实在,必须深刻,才能为下一步的创作打下基础。不能流于形式,面面俱到。 第三环节:表现 学生掌握知识是为了表现音乐,这就是一种对知识的发展,我们要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表现,在课堂教学中特别留出一段让学生表现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学生主要从事:(1)歌唱:通过课堂教学以后,让学生自由展示对歌曲的理解并表演唱。(2)延续:通过表现活动以后,学生再度评价,觉得意犹未尽,对音乐作品进行自我创作展示。(3)巩固或辅助:利用器乐或表演等一系列手段对以上活动内容出现不足之处进行加工或进行创作伴奏等。 这一环节是对前一环节提炼、加工,是让学生通过想象、构思去创造新的艺术形象,使学生在对音乐作品进行“二度创作”过程中发展他们对音乐的表现和创作力。 第四环节:创作 创作是音乐课中学生在感知体验音乐、器乐的美后进行的实践活动。在形式上更加自由,更加宽松。学生可以对音乐作品进行节奏的改变,情绪的改变,唱词的改编,选择器乐伴奏,编舞,声部分类等一系列的创作实践活动。 这个创作过程是学生自由组合,相互协调配合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通过组内合作、交流、提示、互相评价等促进小组内同学的创作能力提高。组内合作之后是组与组之间的合作交流,演奏,演唱,表演等,通过大家评议,提示,指导,得出最佳的方法,从而达到音乐创作的成功喜悦和享受。 四、研究的主要成果和结论 1、兴趣为先 (1)创设音乐情景,激发学生的好奇之心。 中、高年级学生由于思维方式的具体化特点,需要教师根据音乐作品创设情景,营造氛围,挖掘他们的兴趣,从而使他们在情景中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引发想象。例如,在歌曲《愉快的梦》的导入环节,我设计了从发声练习《半个月亮爬上来》入手,通过学生轻、柔、连的歌唱,同时让学生欣赏“宁静的深夜、银色的月亮慢慢爬山天空、眨眼睛的星星、晚风中摇曳的小树、潺潺的流水、呱呱叫的青蛙……”这些组成的美丽画面,自然而然的把学生带入月明星稀的夜。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 (2)利用多媒体手段,音画引导学生进入教学内容境界,感染学生的身心,激发学生情感共鸣,为学习新课打下情绪调动,积极参与的基础。 (3)利用器乐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儿童的音乐教育对大脑的发育有促进作用,而大脑的发育也有助于有成效的音乐学习。在音乐课上学习乐器,成功地掌握几件器乐的演奏方法,可以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能力和学习兴趣。在教学实践中,我把葫芦丝引进了小学高年级的课堂。通过学习,学生们不仅初步掌握了这些乐器的的演奏技巧,汲取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精髓,而且还吹了不少独奏曲。《月光下的凤尾竹》、《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婚誓》等一首首优美的葫芦丝作品回荡在校园的上空! 2、感知铺路 感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学生学习音乐的隐性过程。感知主要通过这样的途径: (1)听觉感知 通过让学生听赏,感知音乐的高低起伏,轻重缓急。如在《静静地听》的教学中,我让学生边听音乐边划旋律线,通过学生的实践感受,知道跳动的音程的运用是为了表现静静夜空中闪闪发光的星星的音乐形象。 (2)视觉感知 主要是通过让学生观察画面,看老师的形体表演,情绪,看老师的动作手势等,产生视觉上的印象。 (3)身体感知 通过学生自己亲自动口,动手,律动,视唱等感受音乐带来的身体的愉悦和精神的愉悦。 (4)心灵感知 听过老师的引导,学生的体验、理解音乐的情绪、节奏,品味音乐的内涵,从而达到心灵与音乐创作者的契合。 3、表现架桥 表现过程是桥梁,是通往创作的必由之路。表现是由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参与表现音乐作品,享受音乐所带来的美的过程。 例如,在《踩雨》一课的教学中为了使学生能准确掌握休止符节奏,通过学生的聆听和演唱实践,使学生懂得作曲家休止符的运用可以贴切的表现溅到地面的雨花在轻盈的舞蹈,这样学生就能很自然的表现除歌曲。又如,本课结束句中切分节奏的教学中,我指导大家把165节奏改成165来比较的演唱,通过实践的演唱体验,大家一致认为原来的节奏把“踩”和“闯”的动作便显得更贴切,这样学生就很轻松的掌握了这个较难的节奏。 4、创造升华 (1)教师的情绪调动艺术 在让学生体验之前,教师已经对歌曲本身进行了预知和情绪的积极准备,由开始的导入进入体验的高潮,一步一步调动学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2)教师在教学中的铺垫艺术。 教师要预知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困难,提前做好铺垫,循序渐进,用最有效的办法,使学生顺利地体验。 (3)教师在教学中手势的艺术。 音乐教学中,如果能恰当地运用手势语言既激发学生兴趣,也起到示意、激情、引导的作用.使教学面目焕然一新。 (4)教师教学中形体表现艺术。 小学生正值人生之初,难以体味表演的各种技巧,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多用形体动作启发诱导学生,让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提炼、创作,逐步培养学生的表演技能。 (5)欲要其为而不为艺术。 好奇是小学生的独特天性,他们对任何事物都感兴趣,总想自己去亲自体会、感受。所以,教师要不为,故意做难,让学生通过自己特有的形式丰富自己的头脑。如教师拿几件简单的打击乐器,请学生们观察后自己做一件打击乐器,于是学生们利用竹筒、竹板、酒瓶和易拉罐等,随之教师再让学生用自己造的乐器结合已学过的知识创编节奏,再根据节奏创编出不同的旋律,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在《小白船的变奏》一课中,学生们通过自己的探索实践,把歌曲由3/4拍变奏成2/4拍,成功的体验了三拍子的摇荡感、舞曲性质和变成二拍子后的欢跃性。在孩子们的强烈浓厚的兴趣中,紧接着我又建议孩子们把它变成他们喜欢的通俗的摇滚说唱,在激烈烈的讨论和实践中,学生成功完成对歌曲进行的再度创作。 5、审美回归 当兴趣、参与、表现在、创作等一系列的活动进行完毕后,学生的审美体验也就进行了一个全新的刷新,教师最终要交给学生的是一种对音乐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境界,对理想的追求,提升音乐的欣赏境界。 五、模式特点 1、活 “活”就是活泼、灵活。活泼指学生在音乐教学中的活动多,活泼、自由。灵活是对于内容、目标、学习方法的教师学生都可以灵活运用。还有教室座位、分组的灵活机动。灵活还指音乐课可以是没有桌椅的课堂。 2、乐 “乐”贯穿整个音乐教学,好奇地乐着进入,成功地乐着走出。学生兴趣是乐的,参与是乐的,表现是乐的,创造还是乐的,乐就像芽孢在幼小的心灵茁壮成长。 3、益 乐中有收获,提高了兴趣,加深了对音乐的理解感知,促进了自我音乐创作能力,创新思维的提高,有益于身体,更有益于心灵,审美情趣的提高。 4、美 音乐本身就是美。在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的教学中,渲染美,体验美、创造美,欣赏美、陶冶美的情操。 “兴趣—参与—表现—创造”模式中各个环节相辅相成,互相渗透,相互作用,相得益彰,大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构建了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创造性,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的新型的教学模式,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全方位的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六、研究后思考 1、作为“兴趣—参与—表现—创造”音乐教学模式有它一定的实用范围,它主要解决审美活动教学中,学生的“聆听(观察)、感悟、表现、创造”活动与主体精神、兴趣培养、个性发展、传授知识等的关系问题。音乐教学中的其他问题,如音乐欣赏、舞蹈等,仍需要其他教学模式来解决。即使是相同的问题不同的教学对象,这种模式也要根据具体条件做适当调整,以适应不同教学要求。 2、教师必须做好学生的兴趣调查,组织好课堂教学。 3、教师应加强理论学习,切实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努力使自己成为让学生满意的学者型教师。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