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3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美术(心得)之浅谈多元智能理论与美术新课程
美术论文之浅谈多元智能理论与美术新课程 江苏省太仓市经贸小学 顾伶俐 摘要: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在不同程度上拥有七种基本智力,这七种智力代表了每个人不同的潜能,这些潜能只有在适当的情境中才能充分地发展出来,而教育就是要激发学生的不同潜能。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为美术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本文就多元智能理论给美术新课程带来的几点启示进行简要的探讨。 关键词: 多元智力理论、美术新课程 一、多元智力理论与美术教育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在批判传统智力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把智力定义为“在某种社会或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智力的核心就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加德纳认为,人的智力是彼此独立、以多元方式存在着的一组智力,共有七种或更多,其中最主要的是言语—语言智力──个体听说读写的能力;音乐—节奏智力──个体感受、辨别、记忆、改编和表达音乐的能力:逻辑—数理智力──个体运算和推理的能力;视觉-空间智力── 个体感受、辨别、记忆、改变空间关系并借此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能出;身体—动觉智力──个体运用四肢和躯干的能力;自知—自省智力──个体认识、洞察和反省自身的能力;交流—交往智力──个体与人相处与交往的能力。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为美术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第一,加德纳把创造力作为智力的核心,认为智力的发展离不开创造力的发展。创造力是美术的两个要素“创造力和将创造力表现出来的技能”之一,美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就是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培养、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应该是美术教育的目标,通过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生的智力全面、和谐地发展。 第二,加德纳认为上述七种智力中至少有四种:语言—言语智力、音乐一节奏智力、视觉一空间智力、身体一动觉智力是与艺术有直接联系,是音乐、视觉艺术、文艺创作等艺术形式的基本要素。而艺术的各个门类虽然因表达方式和外在形态而显得各不相同,但究其内在所能传达给人的身心愉悦的感受是相通的。因此,美术教育可以综合运用学生的各种智力,更好地促进美术教育的发展。 第三,加德纳还认为这几种智力中的每一种在运用过程中都能导向艺术思维的结果──创造力和表现力,因为表现智能的每一种形式的符号,都能(但不一定必需)按照美学的方式排列。 因此,美术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审美以及艺术创作能力,还应该让学生学会艺术地工作和生活,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实现自己的艺术需求。对于没有能力与机会接受专业美术教育的人来说,更高的审美能力和更加艺术的生活将会使他们受益终身。 二、多元智能理论给美术新课程的启示 艺术教育改革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元智能理论为我们更深刻地反思自己的美术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础,结合自己的多年教育感悟,简单谈谈对美术新课程改革的几点启示: (一)美术教育目标的重新定位 我国长期以来强调美术教育的德育与智育功能,忽视美术教育的本质──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这使美术教育失去了活力与吸引力,学生接受的只是一些技艺训练,掌握的也只是一些枯燥乏味的理性知识和技能技巧。这种美术教育使学生失去了美术学习与创作的兴趣和自信。美术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每一个学生的艺术审美修养的素质教育,而不是只提高少数学生的美术技能技巧的培训教育。美术课程总目标是要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学生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美术课程更应是注重学生人文素养的开发,使学生能够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 (二)美术教育内容的扩展延伸 无论是抽象的还是具体的教育目标都必须通过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教育内容才能实现。我国的美术教育往往只局限于单纯的绘画、手工,虽然在新课程中增加了其他的美术形式,例如泥塑、实用美术、版画等等,但总有因为种种客观因素而放弃教学的,因此美术教育的内容仍比较狭窄和贫乏。美术教育内容的扩展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实现,根据多元智力理论,学生们的智力优势各不相同,我们经常会发现,有的学生不喜欢美术,但歌却唱得棒极了;有的学生不喜欢绘画,但他的手工却相当出色,不同的学生所擅长的美术技能也各不相同,因此美术教育的内容也要丰富多彩,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课堂中提供丰富形式的教学,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另外,在课堂中适当的穿插一些歌曲、舞蹈、诗歌、戏剧等辅助美术教学,可以使学生利用各自的智能优势,在美术学习中体验成功! 例如在苏教版第十一册的《非洲雕刻》一课中,我就为学生设计了许多教学环节,让有不同艺术才能的学生尽显其长,多方面体验艺术成功的乐趣。在课的一开始,我引导学生一起步入艺术的殿堂,聆听东方的古筝曲和西方的交响乐,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乐曲声中感受东西方艺术的不同风格,对于一些音乐感受力强、本身对节奏和旋律比较敏感的学生来说,他们在这个环节中可以尽情体会音乐带给自己的艺术享受,直观加强对不同艺术风格的感受力。在聆听两种不同风格的乐曲后,配合乐曲出示东西方绘画的代表画种:水墨画和油画,利用艺术的互通性,较为擅长形象思维的学生立刻能够感受到两种画种的不同风格:即东方艺术含蓄内敛,西方艺术热情奔放。在这个环节中,擅长绘画的同学也可以在不同风格的绘画欣赏中得到陶冶,体验成功的艺术享受。这两种不同风格的艺术的展现还只是以下教学的铺垫,在非洲雕刻的课题出现以前,非洲独有的充满原始风味的非洲音乐和舞蹈是过渡的关键,在非洲音乐强烈的鼓点节拍中,教师示意同学们一起加入到黑人舞蹈的表演中来,此时善于肢体语言展示的同学完全抛开美术课传统教学的束缚,用舞蹈和微笑来表达他们在学习上成功的感觉。最后的非洲雕刻教学是整节课的重点,通过以上环节的铺垫,学生在兴致高涨的势头中很好的接受了塑造立体形象的制作方法,并且乐于尝试进行黑人头像的塑造,尤其本身立体思维和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更是跃跃欲试,想要发挥最佳的创造力赢得成功。所有的综合艺术形式在美术课堂中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美术教育方式的丰富多样 艺术是十分感性的,在很大程度上要靠学习艺术以及进行艺术创作的人自己去体会与感悟。在美术学习与创作中,对某一个问题学生可能有不同于教师的看法,从而也会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美术创作,丰富美术教育方式。美术教育不应再局限于让学生创作几幅画,教师既可以在课内通过增加学生动手绘制、动口回答问题为学生创造美术教育的机会,也可以在课外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如黑板报设计、小报展览、画信活动、标志设计、艺术节活动、集体绘画、美术展览等,甚至是欣赏音乐会、做游戏、联欢会等形式来学习美术,使学生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四)美术教育评价观念的改革 人的智力是以多元方式存在的一组智力,每个人各种智力的结合方式是不同的,因此也不存在衡量智力高下的统一标准,从这种理念出发,多元智力理论倡导使用多种评价方式来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业。传统的美术教育评价方式主观单一,以学生在美术技能方面达到什么程度来衡量美术教育质量的高低,忽视对学生综合艺术修养与审美能力的评估,也不能体现学生对艺术的爱好兴趣和欣赏水平的发展,这种评估是十分片面的。美术的新课标指出:“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中,评价主要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评价标准要体现多维性和多级性,适应不同个性和能力的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水平,鼓励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提高学习美术的兴趣和能力。” 尝试档案袋评价能够有效地贯彻美术新课标的评价标准,在学生的美术档案袋中,每次作业的评价除了传统的教师评估外,还有学生进行的互评和自评,家长的评价也可参与其中;除了对创作结果进行评价外,还要重视对学生的创作过程以及在创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和创作态度的评价。档案袋评价还包括学生对自己美术学习与创作过程的反思,从草图的绘制,到作品的展示,充分培养了学生自我指导的美术学习能力,为他们一生的美术学习与创作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因此,档案袋评价是全面、客观的,并且注重对过程的评价。这样的评价在全面、综合评价学生美术知识技艺、美术素养和审美能力的同时,还促进了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提高,增强学习美术的能力。 (五)建立美术学科与其它学科的联系 多元智力理论中的智力是一种多维的结构,包含逻辑思维,同时也包含想象、直觉等形象思维;包含理性概括,也包含直觉综合。智力中同时含有意识层面和无意识层面,既有理性的维度也有感性的维度。因此,要达到智力的合理发展,离不开逻辑与形象、理性与感性的均衡协调发展。此外,逻辑与形象、理性与感性之间的发展还必须是相互渗透,共生共荣的。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同时重视美术学科和其它学科的教育,还要在它们之间建立某种积极的联系,使学生感性方面与理性方面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均势,把美术教育和其它学科的教育联系起来。比如让学生阅读与美术作品有关的材料、口头报告自己创作的过程,这就让学生在学习美术的时候,也发展了阅读与表达以及逻辑思考的能力;还比如在色彩知识中了解光的奥秘,在宣传画设计中学习环保知识,在构图设计中了解几何知识……这样,美术课程和其它课程就自然而且有效地结合起来,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体验美术,各种智力在美术学习过程中都得到一定的发展。 (六)充分利用各种艺术资源 罗丹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我们的生活中其实充满了各种艺术资源,只是我们只重视利用学校中的艺术资源,没能充分开发学校以外丰富的艺术资源,尤其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美好事物。这不仅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同时也不能使学生真正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美术新课程充分开发了生活这个更广阔的艺术教育天地,学生经常被鼓励从自己生活的环境中发现艺术,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艺术。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社区的美术资源,或“请进来”,与社区里的美术家、民间艺人、美术团体组织建立联系,让他们到学校指导学生的美术学习与创造;或“走出去”,让学生参与社区美术活动。邀请家长加入美术教育的行列,使家庭也成为学生发挥美术创造能力的场所,充分利用各种艺术资源,使美术和生活的联系更加紧密。 美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的感受、想象、创造、反思等能力,也是现代社会需要的综合型人才不可缺少的素质。同时,美术离我们每个人都很近,它并不是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美术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内容,通过美术这种技能、知识和修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美术教育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效手段,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使学生保持愉悦的心情,并将美术学习与创作的方法和精神运用到其它领域的学习中,实现全面、综合发展。因此我们应该重新审视美术以及美术教育,吸收多元智力理论的精髓,让每个学生都能在生活、学习中感悟艺术,同时也能学会艺术地生活与学习,成为现代社会需要的综合型、高素质的人才。 参考文献: 《国际教育新理念》:顾明远、孟繁华主编,海南出版社,2003年7月第二版,208页。 《新课程、新理念》:陈旭远主编,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4月第二版,165页。 《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第3期 《美术课程标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