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3 发布 |
- 37.5 KB |
- 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安全风险辨识管理制度
安全风险辨识管理制度 1 目的 为了明确安全风险辨识职责、方法、范围和内容等,更好的对安全风险进行识别,不遗漏任何风险,特制订本制度。 2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安全生产风险辨识工作。 3 职责 (1)总经理负责风险辨识领导、组织、协调、分工等职责,由总经理批准发布《重大风险清单》。 (2)安全生产与职业卫生领导小组负责风险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管理的策划、实施、检查与监测工作;审查风险评价,制定《重大风险清单》,必要时及时更新清单。 (3)各部门负责本部门的风险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管理工作。 4 工作程序 4.1风险辨识的范围 (1)公司常规活动和非常规活动(如生产、起重、运输、登高、高温、维修作业、办公活动等)。 (2)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包括合同方人员、外来人员)。 (3)工作场所的所有设施(包括租赁设备或设施)。 (4)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将来)。 (5)三种状态(正常、异常、紧急)。 (6)危险因素分类 ①按能量分七种:机械能、电能、热能、化学能、放射能、生物因素、人机工程因素(心理、生理)。 ②可参考GB/T13861-2009《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代码》六种类型分类。 ③可参照GB/T6441-19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的二十种类别分类。 (7)按层次辨识:厂址、厂区布局、建(构)筑物、生产工艺过程、生产设备、装置等。 4.2 风险点确定 4.2.1 风险点划分原则 第 2 页 共 2 页 设施、部位、场所、区域:遵循大小适中、便于分类、功能独立、易于管理、范围清晰的原则。如生产装置、作业场所、人员密集场所等。 操作及作业活动:涵盖生产经营全过程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状态的作业活动。如动火、进入受限空间等特殊作业活动。 4.2.2 风险点排查 风险点排查的内容:组织对生产经营全过程进行风险点辨识,形成风险点名称、所在位置、可能导致事故类型、风险等级等内容的基本信息。 风险点排查的方法:按生产(工作)流程的阶段、场所、装置、设施、作业活动或上述几种方式的结合进行风险点排查。 4.3 危险源辨识 4.3.1 危险源辨识的内容 采用适用的辨识方法,对风险点内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辨识应覆盖风险点内全部的设备设施和作业活动,并充分考虑不同状态和不同环境带来的影响。 4.3.2 危险源辨识的方法 (1)首先正确区分第一类危险源或第二类危险源,第一类危险源指活动中可能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第二类危险源主要包括物的故障、人的失误和工作环境因素,前者是伤亡事故的能量主体,决定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后者是发生事故的必要条件,决定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两者相互关联、相互依存。因此,风险辨识的首要任务是辨识第一危险源,然后再辨识第二危险源。 (2)公司采用询问、交谈、现场观察、查阅有关记录、对工作任务分析、安全检查表等方法较直观地辨识风险。 5 附则 (1)风险定义: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组合。可能性,是指事故(事件)发生的概率。严重性,是指事故(事件)一旦发生后,将造成的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的严重程度。风险=可能性×严重性。 (2)危险源定义: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 (3)风险点定义:风险伴随的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以及在设施、部位、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活动,或以上两者的组合。 (4)凡违反本制度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公司安全考核制度给予处罚 (5)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第 2 页 共 2 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