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3 发布 |
- 37.5 KB |
- 3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学习贯彻两会精神感悟汇编
学习贯彻两会精神感悟汇编 【篇一】 全国两会于5月21日和22日召开,作为一名机关的工作人员,一名党员,在思想上我将认真学习两会精神,以实际行动拥护党中央所作出的决定。这一段时间,我认真收听收看了本次“两会”的新闻专题报道,通过学习两会精神,了解国际国内形势,对于站对立场,明辨是非,有着举足轻重的指导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的生活工作学习中自觉实践两会精神,自觉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积极发挥好党员在群众中的带头作用。为实现中国梦做出积极的贡献。我坚信,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我们一定能把握住重要的历史机遇,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解决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中国必定能赢得宝贵的发展时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蓝图必将变为现实。为此,我将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提高工作水平,努力在工作中做到将自己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统一起来: 首先,在思想上,我们将继续不断加强思想政治修养锻炼。从而在工作上有更大的精神动力,做到尽职尽责,恪尽职守,并使自 己能够更好的适应审批工作的要求,为群众做好事,做实事。更好的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其次,在生活上,我将以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坚定信念时刻鞭策、鼓励自己,使自己对工作始终保持信心和干劲。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一个不平凡的审批人,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切切实实地为同事,为部门,为单位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我深为自己所处的工作感到自豪,也深为自己所处的盛世感到自豪。通过对今年两会会议精神的学习,使我对国家现状有了深刻而又清醒的认识,这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要让中国这艘巨轮沿着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的航道前进,我们一定还要大力学习党的理论来武装自己,并努力把它们付之于实践。 【篇二】 公文写作是一条漫漫修炼路,对新上手的“小白”来说,《政府工作报告》不失为一篇学习的佳作。但要想真正学到精髓,不仅要能学习其语言表达,更要能透过表象看到本质,找到更深层的写作“秘诀”。 第一招:“套”而不“固”。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大致依然是回顾过去工作、指明未来目标或发展任务,但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并未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这恰恰是对当前特殊情况的 灵活应变。公文写作往往具有一定的“套路”,对于初学的新人来说,拿过一篇“模板”照葫芦画瓢,可以帮助自己尽快描摹文章的框架,迅速习得规范的语言,并不失为一种快速成文的“捷径”。但“套路”并不是万能的。比如去年回顾工作时使用“一年来”是贴切的,但在今年两会推迟79天的情况下则需适时调整为“去年以来”。写作中在“套用”以往的公文时需要注意,文章的结构可以模仿,语言的表达可以借鉴,但决不能生搬硬套,必须结合实际灵活改变,确保其符合当下的情形、贴合自身的工作。 第二招:删繁就简。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字数仅一万字左右,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字数最少的一次,但已足够传递出满满的工作重点和发展信心。我们在学习公文时总能看到几千字的“大作”,认为优秀的公文一定要内容丰富、字数充实,不自觉将文章陷入绞尽脑汁想出的繁琐语言、华丽辞藻之中,甚至为了段落规整把已经讲明的事情又硬生生拼出几句“废话”。殊不知公文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而产生的应用性文种,好坏不在于字数多少、文采如何,而在于是否能够把情况讲清、是否有助于把实事办好。好的公文更是需要删繁就简、深入浅出,用简单的语言阐明复杂问题,令阅读者一看就懂,落实起来也才能又快又准。 第三招:“公”字为要。从“生命至上,这是必须承受也是值得付出的代价”到“尽心竭力不辜负人民的期待”,贯穿《政府工作报告》始终的是一个大写的“人民”。写好公文,就必须读懂“公”字背后的深意。我们是人民的公仆,写文办事最终需要服务于人民的利益。疫情期间,大理市的一纸《应急处置征用通知书》截留了重庆的口罩物资,虽然此文格式规整、表意清晰,但却背离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绝不能称为合格的公文。写好公文,就必须始终站稳人民立场,把回应群众关切、解决群众问题、满足群众需求作为公文写作的第一要义。在写作过程中,要始终秉持一颗为人民服务的公心高度负责,精准核对每一个数据,仔细推敲每一项措施,把文章写进人民群众的心坎,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好公文。 写作“秘诀”千千万,除了要多看、多学,培养公文的写作语感,更要多思、多想,把握公文的深层逻辑,但最重要的仍然是动起手来实际练,在提笔中知不足,在练习中补短板,如此才是修炼成功的终极“大招”。 【篇三】 这几年,习近平总书记无论到贫困地区考察调研,还是参加党代会、全国两会审议讨论,总是特别关心特色农产品的产销情况。 可爱的网友们甚至用总书记调研过的农副产品,制作出一份“小康菜谱”:柞水木耳炒云州黄花,德胜马铃薯配宁夏安格斯牛肉,配一碟盘州火腿,就一壶贵州“人民小酒”,饭后再吃点伊春蓝莓,饮一杯安吉白茶…… 一份“小康菜谱”,蕴含着怎样的情怀与方略?是“但愿苍生俱饱暖”的朴素愿望,是“为人民谋幸福”的不忘初心,是“作于细”而“成其大”的治国方略。 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又遭遇疫情影响,各项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作为一名扶贫干部,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小康菜谱”,为困难群众炒好“家常菜”“特色菜”“回锅菜”,让他们“吃得好、吃得香、吃得饱”。 真帮实扶,炒好结对帮扶“家常菜”。脱贫攻坚,贵在“帮扶”,重在“帮扶”,成败之举在于“帮扶”。不论帮生活、帮发展,还是扶志扶智,都要落在实处,帮在点上,扶在心上。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少数扶贫干部听不懂、听不进困难群众的问题与诉求,解决不了困难群众的难题与忧虑,以致出现“帮扶干部跑断腿、困难群众不满意”的尴尬,最后只能搞“虚假式”脱贫、“算账式”脱贫、“指标式”脱贫这一套。究其原因,是扶贫干部政策了解不透彻,入户帮扶不走心,未把困难群众当作亲人关心爱护。习近平 总书记多次强调,脱贫攻坚要用心用情用力,真扶贫扶真贫。扶贫干部不妨多跑些田坎,用脚步丈量民情;多研究政策,用思想启发民智;多跑里跑外,用行动排解民忧;多几句问候,用亲情温暖民心,切实炒好结对帮扶这道“家常菜”。 因地制宜,炒好产业发展“特色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确实,产业扶贫是最有成效、最有速度、防止返贫的最佳脱贫方式。广大扶贫干部要鼓足“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干劲,发扬“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的创新精神,锚定“因地制宜”这个核心,带领群众发展与众不同的特色产业,当好群众增收“主心骨”。具体来讲,就是要深入调查研究,获得特色产业发展方向的“发言权”,并积极向当地党委政府建言献策。同时,因人而异为结对群众指点迷津。对年轻力壮的,要积极引导自主创业,尤其是发展本地特色产业;对缺乏技术的,要联合镇、村力量,加大劳动技能培训,鼓励发展当地特色种养殖业等。 对标补短,炒好致富奔康“回锅菜”。判断群众是否脱贫,经济收入是底线,“两不愁三保障”是根本。受疫情影响,据各地初步摸底,已脱贫人口中有近200万人存在返贫风险,边缘人口中还 有近300万存在致贫风险。“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当前,正是脱贫攻坚最吃劲的时候,扶贫干部要“回头看”“回头帮”,主动查摆漏项、对标补短,炒好致富奔康“回锅菜”,为稳住脱贫成效提供有力支撑。要严格按照按照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帮扶、脱贫不脱责任的要求,沉入基层,找准影响群众脱贫的痛点难点,对照标准逐项逐条精准施策,聚焦发力,补齐短板,最大程度减少意外返贫现象发生。要详细分析困难群众受疫情影响程度,推动完善困难群众救助举措,对既无劳动力,也无经济来源的,要坚决兜住脱贫底线,确保每个民族、每个地区、每个人都不落下。 【篇四】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女排国家队队长朱婷在两会采访中说道:“顽强拼搏,永不言败,是女排精神,也是民族精神。”中国女排一路走来,有过花团锦簇的“高光”时刻,也曾屡战屡败黯然退场,但几代女排人从未停止过拼搏奋进的步伐,一路披荆斩棘,一路高歌猛进,终成国之荣光。组工干部当从女排精神中汲取养分,加强自身建设,锻造属于我们的“组工精神”,建设“铁军队伍”,打造“铁板部门”。 稳——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2019年世界女排联赛中国香港站,中国女排和意大利女排上演经典对决。在前两局输得 近乎绝望的情况下,在男解说都看不到希望开始说丧气话的时候,中国女排连扳三局,实现惊天大逆转。比赛场上瞬息万变,只有头脑清明、沉着敏捷,才能赢得最后的胜利。组织工作“事儿多责任大”,工作讲究时效性,工作量大而标准又高。党政机构改革带来新一轮的职数化解任务,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仍需提振,基层党组织“两个覆盖”还不到位……一系列问题亟待一一化解。只有遇事沉着冷静、从容不迫,方能站稳政治立场、办事有章法。“谁能够在惊愕之中保持冷静,在盛怒之下保持稳定,在激愤之间保持清醒,谁才是真正的英雄。”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面对再大困难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始终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始终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目光长远、求真务实,既能接受点赞,亦能接受“拍砖”。冷静决策,反应迅捷,任他时局百变,心如定海神针。 准——好钢用在刀刃上,庄稼种在节令上。女排的排兵布阵既要考虑老将经验丰富但饱受伤病困扰、体能欠佳状态下滑的情况,还要综合年轻球员缺乏历练技术不佳的现状,更要结合每个人的技能特点与性格等各个因素,将每个人放在最合适的位置,最大限度让每个人发挥作用。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要锻造“瞻山识璞,临川知珠”的慧眼,甘为人梯,善做伯乐,提高选人用人的本领,善于 研究干部综合素质和特长,通过对人才的优化整合,因材施用,真正把干部选好用好,为干部干事创业搭建“舞台”。此外,组工干部在工作中还要把准方向、有的放矢,以最快的速度和最大的力度,动真碰硬,克难攻坚。要善于把握工作中的重点、难点,把“力”用在“点”上,从全局观察问题,切中肯綮,找准问题精准发力,真正做到纲举目张,“四两拨千斤”。 狠——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郎平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们非常努力,非常刻苦。每天完成八小时训练后还要单独进行防守训练,会流眼泪,也会抱怨。但只有这样努力,在场上才不会被对方打倒。”组织工作千头万绪、程序复杂,组工干部必须坚定信念、不能松懈,有一股子狠劲和韧劲,抓住不放、一抓到底,咬定目标不放松、精准发力,锲而不舍,一锤接着一锤敲,不怕吃苦受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以“五加二”“白加黑”的恒心,锲而不舍将工作落实到位,就像朱婷在对阵日本队时,声嘶力竭的一声“拿回来”!组织工作可能涉及利益调整,障碍多、阻力大,必须敢抓敢管、迎难而上、敢于碰硬。要有不避险、不畏难的劲头,敢啃硬骨头,刻苦钻研业务,着力提升系统化思考能力和专业化工作能力,不断炼造过硬本领,淬铁成钢。再苦再累,组工干部都应当咬紧牙关铆足劲,硬着头皮向前冲,以敢于担当的精神、 坚韧不拔的意志、攻坚克难的力量解决好每一个问题,做好每一项工作,完成好每一项任务,尽心竭力为人民群众谋福祉,时刻谨记作为一名组工干部的责任和担当。 【篇五】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代表通道”采访活动上,全国人大代表罗杰夸赞的“七个葫芦娃”让“90后”再次被刮目相看,他们被称为奔涌的“后浪”。其实笔者身边也有一群正在蜕变的“90后”,他们坚持不懈、敢于担当、有理想有抱负。 “点滴积累”终成材料“写手”。党政办材料“小能手”起初也饱受文字“折磨”,用她的话来说,就是“半天憋不出一个字”。一年磨炼,这位“90后”小伙伴已成“写手”,在她的经验分享中,“积累”“坚持”是关键词。诚然,基层工作纷繁复杂,文字材料、政策理解、与群众交流都需认真学习。在这一年中,蜕变的不单是她的写作功底,更多的是对基层工作的一种理解,“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是她的电脑屏保文字,也是更多“90后”基层党员干部憋在胸中的“一股劲”。岗位虽不同、步伐却一致,“点滴积累”终会成长,“破茧成蝶”有没有在你我心中产生共鸣。 “敢勇当先”争做扶贫“战士”。扶贫办“小斗士”就算守不住自己的“发际线”,也要坚守扶贫阵地,每逢深夜,扶贫办的灯总亮着。参加工作时间不长,扶贫小伙的眼神却透着基层党员干部的坚毅,他来自城市、养尊处优,看似文质彬彬,却有着大大能量,他喜欢诗词,一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写在扶贫日记首页。虽然年轻,却当过扶贫“第一书记”,在母校募捐衣物、通过网店销售农产品,他的扶贫“金点子”总是很多,驻村之时,无论烈日当头、刮风下雨,扶贫之行从未停歇。他同更多“90后”基层党员干部一样,冲劲十足,把国家和人民赋予的光荣使命往肩上一扛,纵使脚下山河万里,心中目标依旧清晰,此等魄力有没有让你我心生感慨。 “志存高远”基层海洋“破浪”。村官小哥大学毕业便扎根基层,“一眼望到头”曾让他人生迷茫,重振旗鼓最终摆脱困境,拒绝平庸开始“乘风破浪”。他经历过失败,停滞不前让他心生懒惰,同他一样,年轻基层党员干部都曾迷失方向,“好高骛远”让其内心浮躁,然而村官小哥并未“一蹶不振”,坚定“理想”助其“拨开云雾见明月”。正所谓“勿以善小而不为”,国家政策“落地开花”离不开基层,农村层峦叠嶂的大山、广袤无垠的田野正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大舞台”,如今村官小哥“初心”日渐清晰,他觉得 努力保障每位群众利益便是基层党员干部的意义所在,摆正位置才能行得更远、更稳,青年如此有没有唤醒你我心中斗志。 其实,我们身边还有很多这样的“90后”基层党员干部,他们默默付出、直面困难、积极向上,他们是国家事业的“生力军”,他们奋斗在扶贫、抗疫一线,他们是奔涌的“后浪”,充满着无穷力量。 【篇六】 北京时间5月27日上午11时整,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攻顶队员,成功登顶珠峰。正如电影《攀登者》中的台词:“哪怕困难重重,也要迎难而上”,这么一股子挑战无极限、征服不可能的攀登精神,既标记了珠峰高度,更标注了人生高度。步入新时代,面临新任务、新挑战,广大党员干部要发扬攀登精神,勇做新时代的攀登者。 坚定目标不动摇。作为一个登山者,唯一的目标就是把旗帜插在珠穆朗玛峰顶上。在此次登峰过程中,8名攻顶队员始终把登上峰顶作为明确目标,从未动摇,最终获得成功。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就要发扬登山者坚定目标不动摇的精神。在今年两会的政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出,要优先稳就业保民生,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努力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目标已定,剩下的便只 有风雨兼程。党员干部时刻将理想信念牢记在心,始终坚定“四个自信”、树立“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在前行的路上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为各项事业发展注入力量。 克服险阻不后退。有人说,珠峰是鸟儿都难以逾越的高山。这里山高坡陡、氧气稀薄、冰缝密布、狂风雪崩,在海拔6500米的雪线以上,连人的大脑反应都会变得迟钝。但登山队员们克服了一切艰难险阻,砥砺前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道路也充满坎坷不平。党员干部要有攻坚克难的勇气,始终抱着不怕难、敢负责的态度,以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积极主动地去解决难题。要常怀本领恐慌,以只争朝夕精神抓学习,提高驾驭复杂局面、解决突出矛盾的能力。要深入一线搞调研,把问题摸清楚、把原因分析透、把症结找准确,在实践中提高攻坚克难的能力素质。 坚持到底不松懈。从5月27日凌晨1点钟左右从海拔8300米的突击营地出发,向峰顶发起冲击,到5月27日11时03分登顶,攻顶作业组共历时10个小时,在这10个小时中,面对风雪、严寒、缺氧,登山组唯有坚持不懈才能取得最终胜利。当前,我国正面临着“不同寻常”的形式任务,疫情防控虽已取得巨大成果,但国际防控形势依然复杂,我国内防反弹外防输入的压力依然较大;脱贫攻坚进行到当前,剩下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是最难啃的硬 骨头。“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始终绷紧弦、咬紧牙,做到力度不减,慎终如始落实好党中央的各项安排部署。 【篇七】 在今年的“两会”报告中,李克强总理谈及今年所面对的艰巨繁重任务时说:“广大干部应临难不避、实干为要,凝心聚力抓发展、保民生。只要我们始终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奋力前行,中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一定能实现。” 当今社会,改革愈深入,就愈面临种种挑战;发展愈持续,就愈承担重重风险,在此情形下,如何披荆斩棘、顺势而为?习近平曾说过“审大小而图之,酌缓急而布之;连上下而通之,衡内外而施之”,这是抓发展、保民生的方法论。权衡大小急缓、未雨绸缪,才能分清主次、临危不惧;坚持上情下达、内外有别,才能有条不紊。 年轻干部要保持“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的“底线思维”。“凡事从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重要方略。今日的中国已然进入“风险社会”,从中央到地方,多种深层次矛盾日渐凸显,大到营商管理、网络环境、社会价值之类的宏观政策,小到食品安全、地方信访、 党员教育这样的微观问题,无一不需要广大年轻干部在干事创业的同时增强预见性,既要有只争朝夕、激流勇进的担当,更要有审时度势、喜不忘忧的态度,临难有静气,遇事有定力。 年轻干部要保持“临大事而不乱,临利害之际不失故常”的“战略定力”。时代在变,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不变。对于年轻干部而言,在日新月异的时代浪潮中,保持一份定力,危难时刻不避让、敢担当,始终把“抓发展、保民生”这一大方向牢牢握在手中,时刻把人民群众冷暖记在心上,以推进民族全面发展的“大民生观”为己任,“谋于前才可不惑于后”,切勿长成“墙上芦苇”和“山间竹笋”。 年轻干部要保持“但愿苍生俱保暖,不辞辛苦出山林”的“民生情怀”。群众利益无小事,群众身边的一件件“小事”,是构成家国“大事”的一个个有机体。疫情防控期间,有多少基层党员、医护人员和公安干警主动请缨,冒着生命危险,奔赴一线,保家卫国。同样,年轻干部更应扪心自问,面对加班熬夜,有没有心生埋怨、牢骚满腹?面对急难任务,有没有遇到问题躲着走、碰到矛盾就上交?民生不是空洞的概念,而是有血有肉、鲜活可感的,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都在强调“心无百姓莫为官”,广大年轻干部 更要以“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的态度抓实做细各类民生工作,办好群众身边的每一件“小事”。 【篇一】 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年,是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关键之年。今年的“两会”是承前启后的大会,这次大会不仅制定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框架,同时制定了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路线图。五月,来自全国各地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承载着百姓的寄托和希望,肩负着历史赋予的责任和使命,带着各自的方案,从全国各地奔赴北京,齐聚一堂。共商国是,为祖国发展献计谋,为普天苍生请民愿。每年的人大会议和政协会议不仅是我国政治上的盛会,也是我国加快发展,关注民生,健全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代表委员们有着深刻而又清醒的认识: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要让中国这艘巨轮沿着又好又快的航道前进,持之以恒的改革创新是推动巨轮前行的不竭动力。改革创新为发展注入前进动力,发展反过来又“点燃”新一轮改革创新的“火花”。这样一对作用力显现在社会经济领域的方方面面。 此次召开的两会意义十分重大,必然将在中国的发展留下重重的一笔。从两会报告中,我们学习到了很多东西、得到了很多启示,更清楚的了解国情,更好的关注未来。更是听到很多超级暖心的话: ①执守简朴、力戒浮华; ②不因事难而推诿,不因善小而不为; ③让每个人成就人生梦想; ④为人民干事是天职、不干是失职; ⑤使人民政府不负人民重托。这也是我们每名党员干部要学习做到的精神。 同时,我们将以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坚定信念时刻鞭策、鼓励自己,使自己对工作始终保持信心和干劲。 【篇二】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再次提到要弘扬“蒙古马精神”。这既是对草原人民的嘱托,更是对全国人民的激励。 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是中华儿女携手奋进的四十多年。在尘沙漫卷的战场上驰骋,中华儿女是保家卫国的冲锋马;在辽阔无垠的草原上疾驰,中华儿女是敢于逐梦的铁蹄马。历史深处的民族记忆 砥砺着14亿中国人民,如敢于冲锋、铁蹄无疆的“蒙古马”,昂首于天地之间,奋蹄于风沙之上,铸就了伟大的民族精神。 “千里疾风万里霞,追不上百岔的铁蹄马”,内蒙古的谚语生动准确地诠释了“蒙古马精神”,这是一种吃苦耐劳、一往无前的精神,这是中华民族在世代梦想的深厚积淀下和百年苦难的冶炼磨砺中孕育而生的民族精神,经久不衰、生生不息,激荡共同梦想,锻造不屈脊梁,成就伟大事业,滋养哺育着中华儿女的精神血脉,引领着中华儿女为民族复兴梦而矢志奋斗。 从“蒙古马”里冲出来的民族精神,气势如虹越古今,铿锵有力,是中华民族探路发展的梦想足音。 人民的立场就是中国梦的坐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中国梦的引路航向。是人民点亮了梦想,让梦想有了金色的光芒、历史的厚度、现实的沉实和奔涌的气势,是梦想照亮了人民,照亮了一代代华夏儿女的思想和灵魂,照亮了一代代华夏儿女的足迹和远方,为之不懈奋斗,为之慨然前行。这梦想足音如擂响的战鼓,铿锵有力,响彻于浩瀚寰宇,响彻在神州大地,从神舟九号的太空出征到“蛟龙号”的入水深潜,从4G通信的实时速达到5G网络的高倍速率,从举世闻名的三峡工程到海拔最高的青藏铁路,中国梦的“升温”怀揣着人民的期待和憧憬,中国梦的“跨越”凝聚着人民 的智慧和力量。14亿中华儿女用手写梦、用脚追梦、用心筑梦,让中国梦尽显“中国范”,澎湃着中国社会发展强大的支撑力和推动力。 从“蒙古马”里冲出来的民族精神,万马奔腾势相排,一往无前,是中华民族团结奋进的磅礴力量。 战国时期,六国共抗秦国,却因貌合神离致使联盟瓦解;三国时期,袁绍战曹操于官渡,却因兵将异心终致惨败,历史事例从另一面佐证了团结的重要性。古语云:“轻霜冻死单根草,狂风难毁万亩林。”五指紧握成铁拳,可聚力一处;细丝紧拧成粗绳,可凝为一体,这正是团结的力量。越是面对风险挑战,中国人民亿万铁的臂膀就越是紧靠在一起,亿万心的力量就越是凝聚在一处,这就是中华民族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制胜法宝。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大考,中国人民众志成城的坚守、勠力同心的对抗、闻令而动的驰援、五湖四海的互助、感动人心的奉献,无不彰显着,中国人民不愧为“英雄的人民”,中国人民不愧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在这种团结精神的引领下,万山皆可踏平,四海皆可抵达,如达达马蹄,奔向的是中华民族更加繁荣富强的未来。 从“蒙古马”里冲出来的民族精神,腾跃阴山千重雪,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发奋向上的金色品质。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金色品质,起于历史长河,源自家国情怀,厚植中华儿女血性的根芽和韧劲的枝蔓,葳蕤繁祉于新时代,书写了上下五千年的华夏正气篇。风雨一江的历史笔墨绘就的是中华儿女顽强抗争的拼搏画卷,沧海横流的时代刻刀呈现的是中华儿女继往开来的奋斗群像。放眼民族发展史,伟大的事业无不是中华儿女披荆斩棘和聚力开创中造就的;迈向时代新征程,面对波澜壮阔的时代大潮,面对前所未有的风险挑战,中华儿女尤须自强不息、拼搏进取的坚强意志。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强调,要“不断去探索,不断去奋斗,不断去克服困难,使我们走上实现新阶段新目标的新道路”。中华儿女应当做征途万里的“劲风”和无惧风霜的“劲草”,以自强不息的意志锻造最硬的“筋骨”,以发奋向上的追求涌流最强的力量,以更加昂扬饱满的斗志,以更加坚韧不拔的精神,在危机中育新机,在变局中开新局,奋力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宏伟目标。 民族精神强则国强。14亿中国人正奋楫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江大河,乘势而上、尽力而为,以“蒙古马精神”深入推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而奋蹄前行,凝心聚力、竭尽全力,必将引领中华民族走向更为宽广的天地和更加美好的未来。 【篇三】 这几年,习近平总书记无论到贫困地区考察调研,还是参加党代会、全国两会审议讨论,总是特别关心特色农产品的产销情况。今年两会期间,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总书记又向费东斌代表询问当地马铃薯种植与加工情况,关心复工复产和群众增收。 对农村情况有深切感知,对农民群众有深厚感情,对“三农”问题有深刻思考。柞水木耳炒云州黄花,德胜马铃薯配宁夏安格斯牛肉,配一碟盘州火腿,就一壶贵州“人民小酒”,饭后再吃点伊春蓝莓,饮一杯安吉白茶……可爱的网友们用总书记调研过的农副产品,制作出一份了既“烟火气”十足,又“色香味”俱全的“小康菜谱”。 “小康菜谱”是乡村振兴的和谐“乐谱”。乡村振兴,产业是支撑,农村是重点,农民是主体。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始终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农业供给质量显著提高,以精细农业为特色的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建设扎实推进。而在具体的经济实践中,农村特色产业已经成为振兴乡村经济的重要抓手。“小木耳,大产业。”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为“柞水木耳”点赞。“忘忧花开分外香,黄花铺就致富路。”在山西考察时又去到大同市云州区,察看当地的“忘忧草”“脱贫宝”。乡村振兴, 既要农业兴,更要百业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既要有传统农耕文化的历史传承,也要有新时代与时俱进的崭新风貌。一份“小康菜谱”背后是各地农副产品产业蓬勃发展的真实写照,也是乡村振兴“乐谱”弹奏的和谐乐章。 “小康菜谱”是全面小康的幸福“画谱”。久困于穷,冀以小康。回望历史,摆脱贫困,丰衣足食一直是中国人民最朴素的愿望,更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不改、使命不移的百年拼搏。饱经风雨、历经苦难的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像今天一样离摆脱绝对贫困,实现全面小康的千年梦想如此之亲近。农作物、土特产是发展兴旺的根基,它们收成好、销路畅、卖点新,老百姓收入才能稳定增长,俗话说:“仓廪实、天下安。”“两不愁,三保障”首当其冲就是要“不愁吃”。今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压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14亿中国人的饭碗,我们有能力也务必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洪范八政,食为政首。”一份“小康菜谱”就是要让老百姓的“盘中餐”从“吃得饱”到“吃得好”,从“够丰富”到“更营养”。 “小康菜谱”是深情牵挂的为民“实谱”。“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各级党员干部。民以食为天。回望习近平总 书记农村考察的足迹,智能联栋木耳大棚、马铃薯原种智能温室、蔬菜智能温控展示大棚……每到一处,他总会认真关心,仔细过问当地的助农富农种植产业,那么多带着“泥土”气息与“乡愁”味道的土特产,展现着总书记心系群众、情牵百姓的为民情怀。党的政策对老百姓好,才是真正的好。在总书记的“扶贫观”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以贯之,躬身为民的务实作风始终不改。与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紧紧联系在一起。一份“小康菜谱”凝结下朝斯夕斯、念兹在兹的长长牵挂,浸润着“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款款深情。 治国之道,富民为始。红红火火的“小康菜谱”让百姓心中更加“有谱”。担当需要“代入感”,“奋斗”呼唤“同路人”。“收官之年”咱们当仁不让,“决战决胜”一起冲锋在前! 【篇四】 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从抗击疫情到复工复产,从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在新的历史交汇点,两会成为世界近距离观察中国的“窗口”。在这样的特殊节点,两会的“最终到来”寓意深刻,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干货、实货。两会虽短,却值得用“xin”去看。 用“心”看两会,感悟生命至上、尽职尽责的为民之“心”。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开幕式上,唱国歌结束后,与会全体人员集体肃立默哀,对新冠肺炎疫情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表示深切哀悼。默哀的背后,是对人民的关怀、对烈士的缅怀、对生命的尊崇。在疫情防控最吃紧的时候,举国按下“暂停键”。从主动请战、奔赴一线的医务人员,到走街串巷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基层工作者;从日夜奋战、坚守卡点的执勤民警,到不求回报、义务运送物资的志愿者……他们始终本着“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原则,在各自的岗位履职尽责、不懈奋战。为了这场战疫,我们付出巨大代价,许多一线工作者奉献出宝贵生命、一季度经济出现负增长、中小企业经营状况惨淡等,但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正是这样的为民之心凝聚成的磅礴力量,助力我们在最短时间内控制疫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向全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交出了一份满意的“中国答卷”。 用“新”看两会,激发科学应变、主动求变的创“新”后劲。由于疫情影响,中国经济面临“大考”,尤其是中小微企业更是遭受重创。对于中国经济未来如何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给出答案:“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用 全面的眼光看问题,辩证分析当前经济形势,求创新、谋发展。如启动新基建,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硬核”支撑;创造新模式,多样化平台充分释放中国市场潜力;打造新经济,智能化生产为未来插上“数字”翅膀;开拓新动能,加快科学研究抢占制高点释放动力……在面对新局面、新趋势、新挑战情况下,要积极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以势不可挡的创新后劲推动中国经济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用“信”看两会,坚定开放发展、合作共赢的大国自“信”。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发展也需要中国。中国用3个月左右的时间在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中取得决定性成果;2019年,农村贫困人口减少1109万;“一带一路”建设给全球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外商投资法》通过,充分提振投资者信心……两会立足中国、通向世界、道出自信,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不断进步、开放发展的中国。但面对中国取得的成就,总有一些“刺耳”声音传来,他们借助疫情“甩锅”、鼓吹中国崛起“霸权论”、拉帮结派意图“打压”中国。越是面对这种情形,我们越要展现“中国自信”,要时刻保持清醒头脑,一心一意谋发展;要充分展现大国担当,真心实意谋合作;要始终坚持公道正义,全心全意谋共赢,从而引领自信的“中国巨轮”继续扬帆远航! 【篇五】 记者从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获悉,测量登山队于2020年5月27日11点03分登顶成功。据了解,登山队队员们曾三次向珠峰峰顶发起攻顶。此前,登山队第一次于5月6日出征,预计于12日冲顶;5月16日再度召开冲顶动员大会,预计于22日冲顶。但两次攻顶均因天气原因而不得不下撤到营地休整,等待好天气,准备下一个窗口期。最终,第三次登山队于今日凌晨2时许开始冲顶,完成珠峰峰顶的测量任务。 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充分发扬攀登精神,战胜艰难险阻,终于取得了登顶成功,在2020年的宏伟画卷上又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种为了科研测量而奋勇拼搏的精神,与著名作家冯骥才所称道的的“挑山工”精神高度契合。珠峰的攀登者们一往无前,而泰山的“挑山工”则坚持到底。那“一步踩不实不行,停停住住更不行”的哲理,无论是对珠峰这样的磅礴,还是对泰山这样的高峻,每一名攀登都当具备这样的精神,一步一步地向上登攀。 这种“一步踩不实不行,停停住住更不行”的攀登精神,对于新时代的党员干部来说,更需要它。当前,我们一边进行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常态化,更要求“学”在实处,还要“干”在实处。“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不是一 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初心使命”,来不得半点虚假,必须做到“步步为营”“稳扎稳打”,才能让人民群众从党员干部的干事创业中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才能感受到“登顶成功”的快乐。 回望来路,中国共产党人正是有了这种勇于攀登的精神,才不怕山高坡陡,不惧道路崎岖,向着既定目标勇往直前。无论在多么恶劣与被动的境遇中,中国共产党人前进的脚步始终未曾停歇。有着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的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凝聚起不可阻挡的历史洪流,以摧枯拉朽的气势翻身成为了国家的主人。从此,泱泱华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近百年来,在不断的“攀登”中,中华民族逐渐强大,每走一步,都是那样的实实在在,那样的坚持不懈。 当下,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向着全面小康“攀登”的新时代,每一位炎黄子孙都是执着的“攀登者”。我们只有团结一致、不懈奋斗,一步一个脚印地砥砺前行,“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迈才会为我所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回首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辉煌成就,让国人振奋,让世人瞩目;放眼未来,以“两会”为新的起点,以勇敢的“攀登者”的姿态迎接前行道路上的一切挑战,定能登山一个个能领略“无限风光”的“险峰”。 新的时代,新的挑战。不仅仅是党员干部,每一位中国人都应当具备开拓进取的“攀登”精神,在奋斗中积蓄能量,在奋斗中收获幸福,在奋斗中走向未来。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任何安于现状的行为,最终一定是裹足不前。望巍巍珠峰,我们激情澎湃。这些“攀登者”的精神,将激励着我们牢记“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新时代东风劲吹,“攀登者”岂敢懈怠?让我们饱蘸“奋斗”的激情,在通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珠峰”的道路上,谱写更多壮美的“攀登”之歌! 【篇六】 “到2020年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是我们党对人民、对历史的郑重承诺。”这是近日两会中习近平总书记看望政协经济界委员时铿锵有力的定言。决战脱贫攻坚已进入倒计时,然而因疫情这道“加试题”,部分地方外出务工受影响,产业扶贫遇到一定的困难。2020年是脱贫攻坚夺取全面胜利的一年,同时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年,脱贫攻坚任务依然艰巨,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劲头十足。 行百里者半九十,坚持不懈答好题。脱贫攻坚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越到最后,越是难啃的硬骨头。现在,脱贫攻坚和疫情防控两条“战”线互相影响,劳动力外出务工、扶贫产业复产复工和农 贸产品销售均受到一定的影响,从而需要我们采取更投入的精神、更健全的机制和更精准的措施来奋力冲刺。就在两会召开前不久,被称作“悬崖村”的四川凉山州阿土列尔村的全体村民搬到凉山州昭觉县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由此也可以看出只要我们沉下心、俯下身,精准解决脱贫攻坚中重难点问题,定能保证脱贫质量答好题。 撸起袖子加油干,求真务实答好题。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了“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完成的硬任务,要坚持现行脱贫标准,强化扶贫举措落实,确保剩余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健全和执行好返贫人口监测帮扶机制,巩固脱贫成果。”作为干部的我们在这种脱贫攻坚到紧要关头的时刻,更是要求真务实,不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尽力克服疫情影响,与广大人民群众一道,全身心投入战斗。“硬骨头”再难啃也挡不忘初心协力的付出,也挡不住“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强意志,也挡不住广大干部群众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信心和决心。 病树前头万木春,转变方式答好题。两会上,多省代表团均围绕脱贫攻坚进行了热烈讨论,群策群力,建言献策。大力发展产业扶贫才能使扶贫的方式逐渐从“输血”转变为“造血”,这也是建 立长效可持续发展机制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在西藏地区,三年一换的村级“一加三”专干制度,虽然使命有期限,但长效化的帮扶脱贫机制一直是脱贫攻坚工作中实践的重点。对内提升干部素质和村集体发展能力,对外通过政府和市场调节,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在产业发展上形成社会化扶贫大格局,从而不断增强“造血”功能,助力村民过上富裕日子,确保脱真贫、真脱贫。 “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只要我们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坚持不懈冲刺、“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求真务实意志、“病树前头万木春”的长效机制,定会克服新冠疫情影响,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凝心聚力,我们一定行!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