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心得)之洗尽铅华见实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策略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洗尽铅华见实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策略

语文论文之洗尽铅华见实效——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策略 ‎ ‎ ‎ ‎  茶山小学  张雪玲 ‎  【内容摘要】:实效性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探索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许多老师的共同追求。本文试从推敲“文眼”,品词琢华章;凝炼提问,四两拨千斤; 以读为本,千遍也不倦; 优化练笔,情动而辞发等方面入手,就如何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性作一些探讨。‎ ‎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实效 ‎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课堂上, “新招”、“创新”层出不穷,大有“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趋势:生字新词走马观花式检查一番,没有落到实处;色彩绚丽的课件让学生眼花缭乱,沉浸其中,乐不思“读”,忽略了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教学目标搁置一旁,跟着感觉走,教到哪就到哪;教学重点浮光掠影般讲解一番,课外延伸迫不及待“登台亮相”,本末倒置;逐句逐段分析,“眉毛胡子一把抓”,面面俱到,费时费力又低效…… “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抓训练”‎ 似乎成了一个空洞的口号。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成为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关注的话题。笔者个人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施:‎ ‎  一、推敲“文眼”,品词琢华章 ‎  叶圣陶曾说过:“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惟文通彼此,譬如梁与津。”古人也有云:“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作为学习的引导者,老师要品味文章中的重点词,也就是“文眼”处,在咬文嚼字中推敲作者的语言,感悟作者的情感,探知人物的内心世界。‎ ‎  在教《草船借箭》时,我引导学生关注文中提到诸葛亮的“笑”:这篇文章几乎没有提示语,仅有一次是描写诸葛亮笑着说,然而这一“笑”,却让人觉得意味深长。你从这笑中读懂了什么?‎ ‎  生1:这是讥讽的笑。诸葛亮此时是在嘲笑曹操因为生性多疑,使他借箭成功。曹操听到鼓声和呐喊声,就下令手下不要轻易出动。只叫弓弩手朝他们射箭,不让他们近前。这一切诸葛亮早已了如指掌。‎ ‎  生2:这是胜利的笑。周瑜嫉妒诸葛亮过人的才干,让诸葛亮用十天造好十万支箭,还立下军令状,企图用这个阴谋来害诸葛亮,拔掉这颗“眼中钉”。他满以为诸葛亮钻进了他的圈套。没想到诸葛亮神机妙算,在笑谈中草船借箭,如期交箭。‎ ‎  生3:他是在笑自己深知鲁肃为人。他明明知道鲁肃是周瑜的部下,却请鲁肃帮忙,还让他保密,不让他告知周瑜,那是因为诸葛亮知道鲁肃为人忠厚老实,信守承诺,又顾全大局。‎ ‎  生4:这是一种自信的笑。诸葛亮知天时,懂地利,识人心,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他料定自己必定能借到十万支箭,让周瑜的阴谋落空。‎ ‎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紧扣“笑”这个文眼,引导学生品读课文,体会诸葛亮一笑中的别有洞天,一笑中的神机妙算。这样一处理,删繁就简,达到了“品词琢华章”的效果。‎ ‎  二、凝炼提问,四两拨千斤 ‎  课堂提问,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经常运用的重要的教学手段之一。恰到好处的提问,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收到“点击关键,一问传神”的效果,大大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 ‎  如广东省皮涛老师在《中彩那天》,在关键处提问,师生进行了精彩的对话。‎ ‎  师:面对道德难题,父亲最终选择把车还给了库伯,失去了他梦寐以求的汽车,但是,他也得到了很多。你们说,父亲得到了什么呢?‎ ‎  生:他得到了库伯对他的信任。‎ ‎  生:父亲得到了朋友的敬意。‎ ‎  生:父亲得到了良心上的安慰。‎ ‎  生:他得到了一笔无形的巨大财富,那便是人们对他的尊重与信任。‎ ‎  ……‎ ‎  师:所以说, 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 ‎  生:是我们家最富有的时候!‎ ‎  这“失去”与“得到”的探讨,既又带领学生走向了文本的深度,又带领学生走向了思想的高度,使一个深奥的难题轻松地被解决掉,在学生心中种植了“诚实是金”的种子,真是一举数得。如果长期进行这样的有效的提问训练,那么学生阅读的能力就会得以提升,学习的自主性也会随之提高。‎ ‎  三、以读为本,千遍也不倦 ‎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  小语界德高望重的于永正老师也曾强调过:朗读好了,既留下了形象、情感,又留下了语言。一句话,便“意文兼得”了。因此,在课堂上,我们要通过引导,让学生掌握朗读的技巧和方法,提升朗读的水平,感悟语言的风采与精妙。‎ ‎  如笔者在教学《搭石》时,通过反复朗读来品味人们走搭石之画面美。‎ ‎  师:人们是怎么走搭石的呢?用“--”画出有关的句子。‎ ‎  学生交流后,教师出示: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  师:让我们也一起走一走搭石吧!前面的--‎ ‎  生:抬起脚来。‎ ‎  师:后面的--‎ ‎  生:紧跟上去。‎ ‎  师:前面的--‎ ‎  生:抬起脚来。‎ ‎  师:后面的--‎ ‎  生:紧跟上去。‎ ‎  ……‎ ‎  就这样,在老师的引读下,学生的语速由慢逐渐变快,又由快变回正常,起起落落中,琅琅书声里,读出了美感,读出了默契,读出了意蕴。‎ ‎  师:是啊,人们走搭石是那样默契,那样有条不紊,这就叫--‎ ‎  生:协调有序。‎ ‎  师:这踏踏的声音,就像--‎ ‎  生:轻快的音乐。‎ ‎  师:让我们一起来想象“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的美好画面吧。‎ ‎  生:我仿佛看见了清清的溪水漾起了粼粼的波纹,姿态柔美的人影倒映在水中,显得格外美。‎ ‎  生:我好像看见了溪底的鹅卵石了。一阵风吹来,水面上漾起了波纹,人影倒映在水面,就像一幅美丽的画。‎ ‎  师:是呀,水光人影两相合,山色搭石多和谐。瞧,我还能把这些句子变成一首清丽的小诗呢!‎ ‎  每当 ‎  上工下工 ‎  一行人 ‎  走搭石的时候 ‎  动作 ‎  是那么协调有序 ‎  前面的 ‎  抬起脚来 ‎  后面的 ‎  紧跟上去 ‎  踏踏的声音 ‎  像轻快的音乐 ‎  清波漾漾 ‎  人影绰绰 ‎  给人 ‎  画一般的美感 ‎  在音乐中,学生入情入境地读着,读它千遍也不厌倦!这样的阅读教学,不仅让学生品味到了搭石的美,更让学生欣赏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风采,感悟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这样的课堂是实效的!‎ ‎  在朗读时,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差异,评价用语多一些指导,少一些批判;应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多一些趣味,少一些教条。如“你声情并茂的朗读打动了在场的同学和老师,真像个小小播音员。”“听了你的朗读,我仿佛身临其境。”“你读得不错,如果你注意声音响亮些就更了不起了。”……在评价学生朗读情况时,教师如果发自内心地肯定学生的优点,捎上不足之处,更能激发学生的朗读激情,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  四、优化练笔,情动而辞发 ‎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加强对平时练笔的指导。”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曾说:“阅读教学要读写结合,找准读写训练的结合点,为学生提供素材,让学生‘有米下锅’。”‎ ‎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找准训练点,将10分钟的练笔挤进课堂。教师可在有感而发时、精彩语言处、空白悬念处、迁移运用时、拓展延伸时进行练笔……教师要依据教材特点设计仿写、改写、扩写、续写等练笔实践,引领学生触摸文本,让学生徜徉在语言的世界里,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从而使学生在练习中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领悟作者的情感,既巩固了所学内容,又训练了学生的能力。‎ ‎  如我在教学《最后一头战象》时,抓“重披象鞍”、“ 依依泣别”、“凭吊战场”等描写,营造情境,想象画面,品味细节,反复诵读,感悟战象忠诚、善良、怀旧的形象。之后,我深情地说:“ 同学们,26个春秋过去了,9000多个日日夜夜过去了,嘎羧依然心系象鞍,心系战场,心系战友。嘎羧告别村寨的场面,驻立江滩回想往事的情景,都十分感人。选择一个场景,想象嘎羧内心的感受,并写下来。‎ ‎  一学生写道:男女老少纷纷给嘎羧送行送吃,可嘎羧什么也没吃,绕着寨子走了三圈。它边走边想:当年我在战场上浴血奋战,不幸被一颗子弹所伤,是你们救活了我,还让我优哉游哉地在村子里生活了二十六年。村民们,感谢你们对我这么多年来无微不至的照顾,让我衣食无忧。我多么想继续跟你们生活在一起呀!可我的大限就要到了,我要去找我的战友了。这么多年的恩情我无以为报,就让我绕着寨子走三圈吧!‎ ‎  一学生写道:它站在江滩的卵石上,久久凝望着清波荡漾的江面,心潮起伏:二十六年后,我终于又回到了久别的战场。遥想过去,我和战友们驮着抗日健儿,在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在硝烟弥漫中英勇杀敌,是何等的英武豪迈!可如今……战友们,请再等我片刻吧,我即将和你们长眠于百象冢!‎ ‎  课堂小练笔是”读写结合“的最有效的载体,好的练笔既充实了课文内容,释放了学生的表达潜能,又促使了学生对文本情感的升华体验,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与运用能力。‎ ‎  总之,在我们的课堂上,学生学完一篇文章后,如果在思想上有所觉悟,情感上有所触动,心灵上有所震动,在语言上有所积累,在练笔中懂得”情动而辞发“,何愁课堂没有生机,没有实效?‎ ‎  【参考文献】‎ ‎  1、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2、冯家传:阅读教学中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四种尝试 ,刊自小学语文,2012年第9期 ‎  3、章师亚:读它千遍也不厌倦,刊自教学月刊,2011年第5期 ‎  4、金云如:小学语文”随文练笔“有效思考,刊自教师,2010年第9期 ‎  5、刘亚雄:简约而实效的语文课,刊自小学语文教师,2008年第12期 ‎  6、吴琳:课堂提问的艺术,刊自小学语文,2011年第9期 ‎  7、于永正:教海漫记,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