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心得)之浅谈数学教学中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心得)之浅谈数学教学中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数学论文之浅谈数学教学中发散性思维的培养 ‎ ‎【摘 要】发散性思维是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对给出的材料,信息从不同角度,向不同方向,用不同方法或途径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学生习惯于按照书上写的与教师的方式去思考问题,用符合常规的思路和方法解决问题,这对于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是必要的,但对于数学兴趣的激发、智力能力的发展是不够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关键词】发散性思维  求异  逆向思维 ‎    现今社会是一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是一个知识发展型的社会。而传统的教学是封闭的教学,它把学生的学习活动束缚在教师预定的教学轨道中,几乎是清一色的标准答案,没有问题的课就是最好的课,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思维只是模仿,根本没有时间、没有机会、没有能力去思考问题,这样大大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要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真正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应该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抓住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求异性、广阔性、联想性、变通性、独创性等进行训练与培养。‎ ‎ ‎ ‎    一、激趣是训练思维积极性的重要前提   ‎ ‎ 思维的惰性是影响发散思维的障碍,而思维的积极性是思维惰性的克星。所以,培养思维的积极性是培养发散思维的极其重要的前提。在教学中,教师要十分注意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的渴求,使他们能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进行学习和思考。我们在数学教学中还经常利用“障碍性引入”、“冲突性引入”、“问题性引入”、“趣味性引入”等,以激发学生对新知识、新方法的探知思维活动,这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    例如:(2005,泰州)学校门口经常有小贩搞“摸奖”活动。某小贩在一只黑色的口袋里装有只有颜色不同的50只小球,其中红球1只,黄球2只,绿球10只,其余为白球。搅拌均匀后,每2元摸1个球,奖品的情况标注在球上(如图)。(1)如果花2元摸1个球,那么摸不到奖的概率是多少?(2)如果花4元同时摸2个球,那么获得10元奖品的概率是多少?    解:(1)∵白球的个数为50-1-2-10=37‎ ‎             ∴摸不到奖的概率是;‎ ‎               (2)获得10元的奖品只有一种可能,即同时摸出两个黄球 ‎           ∴获得10元奖品的概率是:    这道关于“摸奖”的题是生活中热门话题,可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多角度思考是训练思维求异性的重要手段    发散思维活动的展开,重要的一点是要能改变已习惯了的思维方式,而从多方位多角度——‎ 即从新的思维角度去思考问题,以求得问题的解决,这也就是思维的求异性。‎ ‎     例如(2005年,恩施自治州)在探讨圆周角与圆心角的大小关系时,小亮首先考虑了一种特殊情况(圆心在圆周角的一边上)‎ ‎    如图①所示:∵∠AOC是△ABO的外角 ‎                ∴∠AOC=∠ABO+∠BAO ‎              又∵OA=OB ‎                ∴∠OAB=∠OBA ‎                ∴∠AOC=2∠ABO   即∠ABC=∠AOC.‎ ‎     如果∠ABC的两边都不经过圆心,如图②、图③,那么结论会怎样?请你说明理由。‎ ‎     解:图② 延长AO交⊙O于D,连结CD ‎             ∴∠ADC=∠AOC ‎             ∵∠ADC=∠ABC ‎             ∴∠ABC=∠AOC ‎        图③与图②证明方法相同。   ‎ ‎ 这样的训练,既防止了片面、孤立、静止看问题,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一步掌握,从中进一步理解与掌握了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又进行了求异性思维训练。在教学中,我们还经常发现一部分学生只习惯于顺向思维,而不习惯于逆向思维。其实初中数学教材中,大量法则,公式都是可逆的,在教学中应挖掘,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 ‎     例如在学习这三个公式时,我们可以设计若干问题向学生导出它的逆运算:    例子下:                          不但培养了学生的逆向思维,而且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完整的印象,避免学生知识的呆板和单一化。而在应用题教学中,在引导学生分析题意时,一方面可以从问题入手,推导出解题的思路;另一方面也可以从条件入手,一步一步归纳出解题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十分注意在题目的设置上进行正逆向的变式训练。‎ ‎     例如:一装修工程,甲独做刚好在规定日期完成,乙独做则要超过6天,现由甲、乙两人合做4天后剩下的工程由乙单独去做,刚好在规定日期完成,问规定的日期是几天?学生按正常的解法列出:设规定日期是X天,则 ‎                 所以规定日期是12天。‎ ‎     但这种解法学生明显觉得繁,这时可鼓励学生尝试用其他思路列式解题。根据题意有‘乙独做要超过规定日期6天,但甲加入4天就能按时完成’,这正是方程(*)所说明的事实‘甲做4天的工作量等于乙做6天的工作量’,也就是说逆向来思考,我们就能直接列出方程(*)。列解这个应用题的逆向思维就是看能不能直接列出方程(*)    三、一题多解练习是训练思维广阔性的重要途径   ‎ ‎ 思维的广阔性是发散思维的又一特征。思维的狭窄性表现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稍有变化,就不知所云。反复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是帮助学生克服思维狭窄性的有效办法。可通过讨论,启迪学生的思维,开拓解题思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多次训练,既增长了知识,又培养了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重视计算结果,要针对教学的重难点,精心设计有层次、有坡度,要求明确、题型多变的练习题。要让学生通过训练不断探索解题的捷径,使思维的广阔性得到不断发展。要通过多次的渐进式的拓展训练,使学生进入广阔思维的佳境。    例如:要设计一本书的封面,封面长27cm,宽21cm,正中央是一个与整个封面长宽比例相同的矩形。如果要使四周的彩色边衬所占面积是封面面积的四分之一,上、下边衬等宽,左、右边衬等宽,应如何设计四周边衬的宽度(精确到0.1cm)?    分析:封面的长宽之比为27:21=9:7,中央矩形的长宽之比也应是9:7,由此判断上下边衬与左右边衬的宽度之比也是9:7。‎ ‎     解法一:设上、下边衬的宽均为9xm, 左、右边衬的宽均为7xm,则中央矩形的长为(27-18x)cm,宽为(21- 14x)cm。要使四周的彩色边衫所占面积是封面面积的四分之一,则中央矩形的面积是封面面积的四分之三。于是可列出方程:    整理,得 ‎    解方程,得( 不合题意,舍去),       所以衬的宽均约为1.8cm,左、右边衬的宽均约为1.4cm.‎ ‎     解法二:除了根据中央矩形面积列方程之外,还可以根据四周边衬面积列方程:‎ ‎     四、举一反三是训练思维联想性的重要方法    联想思维是一种表现想象力的思维,是发散思维的显著标志。联想思维的过程是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举一反三。通过广阔思维的训练,学生的思维可达到一定广度,而通过联想思维的训练,学生的思维可达到一定深度。    例如解方程 ‎ ‎     解:①当x≥0时,原方程化为    ∴原方程的解是:‎ ‎     请参照上面例题解方程: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多进行发散性思维的训练,不仅要让学生多掌握解题方法,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灵活多变的解题思维,从而既提高教学质量,又达到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曾青,曾祥辉:初中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杨玉环:一堂成功的数学探究课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