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12-09 发布 |
- 37.5 KB |
- 0页
毕业致辞
各位同学:
大家好!
祝贺大家顺利毕业,即将奔赴新的岗位!此时此刻,我不想对大家的本科或研究生期间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总结,因为最好的总结需要留给你们自己去做。
在大家进入人文与发展学院时,我都会向大家介绍人文与发展学院的理念和理想。尤其会强调,大学应该给学生提供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思想。我认为,在知识与思想之间,知识是物质的,思想是观念的;知识是经验的,思想是哲学的;知识是功用的,思想是自由的。大学学习并非仅仅是为了学习知识来改变命运,而更是为了获得思想来追求自由。在人文与发展学院希望传递的思想中,一个重要的关切视角便是普通人。
在人文与发展学院的5分钟宣传片《他们》中,全片仅有三句话——看见他们,走近他们,讲述他们。我们希望呈现的是:在大发展时代,人们看到的常常是高楼大厦、高铁高速……而看不到大发展背后的数以亿计的普通人。人文与发展学院就是要看见这些普通人,通过教育教学、学术研究、社会行动走近这些普通人;通过论文著作、社会讨论、政策倡导等讲述这些普通人。
在大家毕业之际,我想再次提示大家,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要关注我们社会中的普通人,尤其是,普通人中的弱者。
在罗伯特·钱伯斯1983年出版的著作《农村发展:以末为先》中,他提醒那些住在城市且带有城市偏向的发展官员、发展学者,甚至学习发展的学生,若要想做好发展工作,使得发展行动能够真正惠及普通人,那么就“要尽可能把自己看得不重要,要尽可能像弱者或穷人那样感受世界!”因为只有那样,我们才能够了解弱者或穷人的社会现实和生活世界,我们才能够理解弱者或穷人的生计压力和生活需求。
但是,在我们的社会,人人都想成为一名强者,没有人想成为弱者;因为人们会认为强者是胜利的象征,而弱者则是失败的代表。因此,“像弱者一样感受世界”说起来容易,但真正践行起来却是很不容易的,尤其是对于拥有权力、资源或身份优势的强者,保持一种弱者心态,更为困难。
大家知道,中国经济多年来保持高速增长,物质财富的积累有目共睹,几乎所有中国家庭都是受益者。我们的社会进入了物质极大丰富的时代,但同时我们也发现,随着物质财富的快速增长,中国社会的戾气也在快速加重。这并非危言耸听,其严重程度,几乎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例如,在餐厅、公交、地铁、高铁甚至飞机上因为抢座而吵架厮打,医闹事件、校园欺凌、家庭暴力、插队加塞、开斗气车,甚至因为被看了一眼就殴打他人……这些现象似乎并不少见。而在网络场域,更是戾气四溢,那些所谓的高端人士,在微信群里常常一言不合便恶语相加。
那么,为什么我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好,但是社会风气却越来越充满戾气呢?当然原因很多,但我觉得,其中的一个原因便是,不少人总以强者的心态对待社会、对待他人。
这样的强者心态表现在社会关系上常常是目中无他人,唯我优先,容不得他人的意见,容不得他人超过自己。这里的例子实在太多。例如,我多次见到西校区早晨送孩子上学的家长,将车子直接停在带有明显禁停标识的学院正门口;高端小区里有的业主直接将车辆停在草地上;网络上,一旦他人提出不同意见,便开骂约架;以及太多的因为一点点鸡毛蒜皮的小事情而在餐厅、马路、高铁,甚至飞机上,拳脚相加。
这样的强者心态最为恶劣的表现是强者对弱者的欺凌。例如,餐厅顾客辱骂殴打服务人员;小区业主辱骂殴打保安;男性辱骂殴打女性;成人辱骂殴打儿童老人;有权者辱骂殴打普通人;有钱人辱骂殴打穷人。
这样的强者心态表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往往是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剥削自然,而不会敬畏自然、尊重自然。这样的强者心态表现在理性和感性关系上常常是崇尚算计、效益至上、蔑视感性,而不关注体验感受、行动意义。这样的强者心态表现在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关系上每每是科学沙文主义,即迷信科学的客观性和功用性,而蔑视人文社会科学的批判性和情怀感。这样的强者心态表现在城乡关系上,一般是要农村向城市看齐,尤其是为了城市化建设和城市人的生活可以牺牲农村和农民的利益。
这样的强者心态,不仅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在社会发展中也无助于新发展理念的践行。例如,
在同学们即将离开母校的最后时刻,我才要再次提示大家,记住人文与发展学院倡导的在社会发展和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视角,尤其是要尝试像弱者一样感受世界。
离开校园后,假如你从事扶贫工作,请努力理解穷人的生活现实和生计压力,不要将自己想象的扶贫方案强加给穷人。若穷人不接受你的方案,请不要贬损他们的素质和眼界,你需要尝试像穷人一样感受世界。
假如你从事乡村振兴工作,请努力理解农民的生活世界和生产逻辑,不要以为可以将一个外来者的产业方案和市场方案强加给村民。钱伯斯提醒过我们,“自己冒险是一回事,而鼓励其他人冒险则完全是另一回事”,也许农民还保持着斯科特指出的“安全第一”的生存伦理,你需要尝试像农民一样感受世界。
无论你从事什么工作,请你努力理解那些服务人员、保洁人员、保安人员,努力理解那些无权者和无钱者,努力理解那些老弱病残人群,不要以为你真是他们的上帝,不要以为你真比他们高明,不要认为你真是他们的救星,很多事情对你来说,可能是一件区区小事,而对他们来说,则可能是令全家焦虑不堪的天要塌下来的大事。
文档介绍
毕业致辞
毕业致辞
各位同学:
大家好!
祝贺大家顺利毕业,即将奔赴新的岗位!此时此刻,我不想对大家的本科或研究生期间的学习和生活进行总结,因为最好的总结需要留给你们自己去做。
在大家进入人文与发展学院时,我都会向大家介绍人文与发展学院的理念和理想。尤其会强调,大学应该给学生提供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思想。我认为,在知识与思想之间,知识是物质的,思想是观念的;知识是经验的,思想是哲学的;知识是功用的,思想是自由的。大学学习并非仅仅是为了学习知识来改变命运,而更是为了获得思想来追求自由。在人文与发展学院希望传递的思想中,一个重要的关切视角便是普通人。
在人文与发展学院的5分钟宣传片《他们》中,全片仅有三句话——看见他们,走近他们,讲述他们。我们希望呈现的是:在大发展时代,人们看到的常常是高楼大厦、高铁高速……而看不到大发展背后的数以亿计的普通人。人文与发展学院就是要看见这些普通人,通过教育教学、学术研究、社会行动走近这些普通人;通过论文著作、社会讨论、政策倡导等讲述这些普通人。
在大家毕业之际,我想再次提示大家,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要关注我们社会中的普通人,尤其是,普通人中的弱者。
在罗伯特·钱伯斯1983年出版的著作《农村发展:以末为先》中,他提醒那些住在城市且带有城市偏向的发展官员、发展学者,甚至学习发展的学生,若要想做好发展工作,使得发展行动能够真正惠及普通人,那么就“要尽可能把自己看得不重要,要尽可能像弱者或穷人那样感受世界!”因为只有那样,我们才能够了解弱者或穷人的社会现实和生活世界,我们才能够理解弱者或穷人的生计压力和生活需求。
但是,在我们的社会,人人都想成为一名强者,没有人想成为弱者;因为人们会认为强者是胜利的象征,而弱者则是失败的代表。因此,“像弱者一样感受世界”说起来容易,但真正践行起来却是很不容易的,尤其是对于拥有权力、资源或身份优势的强者,保持一种弱者心态,更为困难。
大家知道,中国经济多年来保持高速增长,物质财富的积累有目共睹,几乎所有中国家庭都是受益者。我们的社会进入了物质极大丰富的时代,但同时我们也发现,随着物质财富的快速增长,中国社会的戾气也在快速加重。这并非危言耸听,其严重程度,几乎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例如,在餐厅、公交、地铁、高铁甚至飞机上因为抢座而吵架厮打,医闹事件、校园欺凌、家庭暴力、插队加塞、开斗气车,甚至因为被看了一眼就殴打他人……这些现象似乎并不少见。而在网络场域,更是戾气四溢,那些所谓的高端人士,在微信群里常常一言不合便恶语相加。
那么,为什么我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好,但是社会风气却越来越充满戾气呢?当然原因很多,但我觉得,其中的一个原因便是,不少人总以强者的心态对待社会、对待他人。
这样的强者心态表现在社会关系上常常是目中无他人,唯我优先,容不得他人的意见,容不得他人超过自己。这里的例子实在太多。例如,我多次见到西校区早晨送孩子上学的家长,将车子直接停在带有明显禁停标识的学院正门口;高端小区里有的业主直接将车辆停在草地上;网络上,一旦他人提出不同意见,便开骂约架;以及太多的因为一点点鸡毛蒜皮的小事情而在餐厅、马路、高铁,甚至飞机上,拳脚相加。
这样的强者心态最为恶劣的表现是强者对弱者的欺凌。例如,餐厅顾客辱骂殴打服务人员;小区业主辱骂殴打保安;男性辱骂殴打女性;成人辱骂殴打儿童老人;有权者辱骂殴打普通人;有钱人辱骂殴打穷人。
这样的强者心态表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往往是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剥削自然,而不会敬畏自然、尊重自然。这样的强者心态表现在理性和感性关系上常常是崇尚算计、效益至上、蔑视感性,而不关注体验感受、行动意义。这样的强者心态表现在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关系上每每是科学沙文主义,即迷信科学的客观性和功用性,而蔑视人文社会科学的批判性和情怀感。这样的强者心态表现在城乡关系上,一般是要农村向城市看齐,尤其是为了城市化建设和城市人的生活可以牺牲农村和农民的利益。
这样的强者心态,不仅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在社会发展中也无助于新发展理念的践行。例如,
在同学们即将离开母校的最后时刻,我才要再次提示大家,记住人文与发展学院倡导的在社会发展和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视角,尤其是要尝试像弱者一样感受世界。
离开校园后,假如你从事扶贫工作,请努力理解穷人的生活现实和生计压力,不要将自己想象的扶贫方案强加给穷人。若穷人不接受你的方案,请不要贬损他们的素质和眼界,你需要尝试像穷人一样感受世界。
假如你从事乡村振兴工作,请努力理解农民的生活世界和生产逻辑,不要以为可以将一个外来者的产业方案和市场方案强加给村民。钱伯斯提醒过我们,“自己冒险是一回事,而鼓励其他人冒险则完全是另一回事”,也许农民还保持着斯科特指出的“安全第一”的生存伦理,你需要尝试像农民一样感受世界。
无论你从事什么工作,请你努力理解那些服务人员、保洁人员、保安人员,努力理解那些无权者和无钱者,努力理解那些老弱病残人群,不要以为你真是他们的上帝,不要以为你真比他们高明,不要认为你真是他们的救星,很多事情对你来说,可能是一件区区小事,而对他们来说,则可能是令全家焦虑不堪的天要塌下来的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