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心得)之现代信息技术为科学教学插上翅膀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小学科学(心得)之现代信息技术为科学教学插上翅膀

小学科学论文之现代信息技术为科学教学插上翅膀 ‎ ‎  小学科学课是一门科学启蒙性学科,教学内容包罗万象,它侧重于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保持或发展儿童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科学课的教学提倡在亲历真实的情景中探究,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由于受到常规实验仪器和实验性质等多方面的影响限制,小学科学教学的实效在传统教学下往往不如人意。‎ ‎  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科学教学提供了全新的环境。它以科学知识的学习作为载体,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和手段渗透到科学教学中,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光影声电,不仅能弥补常规探究仪器的不足、辅助或模拟实验探究活动,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而且能增强教学感染力,有利于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加强科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体验到学习科学的乐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现代信息技术的合理应用为科学教学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  一、应用信息技术,创设愉悦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一堂成功的科学课,首先就是要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因为小学生的好奇心强,求知欲旺,遇到感兴趣的问题总要弄个究竟,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小学生这一特点,尽量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验,创设愉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现代信息技术能将文字、画面、声音有效地融为一体,将教学内容形象、直观、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兴趣。如在教学《地震》一课时,教师先播放一段关于地震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形象地看到大地剧烈震动,房屋倒塌,道路错位,树木被连根拔起的景象。他们惊呆了,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憾。此时再让学生分小组说一说这是一种什么现象,把自己知道的一些有关地震的情况说给同学听一听,然后再从现实中来推测在什么情况下会发生地震,最后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地壳的不断运动,在地下的岩层受到承受不住的地球内部的压力的时候,地壳发生了断裂,这时地震就发生了。在教学中学生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情绪激动,兴趣被调动达到高潮。又如:《它是什么》,这是一节枯燥、乏味的思维训练课,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先给学生播放一段《动物王国运动会》的动画课件,再让学生去争论“羊属于哪支运动队?(哪一类动物)”“蝙蝠是不是鸟?”等问题。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到“运动会”的情景,积极思考,主动探讨问题。学生兴趣盎然,注意力吸引到生动、形象、有趣的画面上,积极主动地学习。‎ ‎  二、应用信息技术,揭示事物本质,提高教学效果 ‎  现代信息技术具有丰富的表现能力,可以冲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对象,再现各种事物的细节和变化,可以在教学中进行时空变换、大小变换、速度变换、虚实变换,把许多宏观和微观的、瞬间的和漫长的、简单的和复杂的事物展现在学生面前,有效地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规律,促进学生的认知活动从感性向理性飞跃,提高教学效果。在科学教学中,有许多内容由于受到条件的限制,课堂上是无法用实验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观察。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将迎刃而解。如:学习《种子》一课,传统教学是无法在课堂上再现种子的发芽过程。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就能使学生不仅清楚地看到种子的构造,还能利用其连续播放画面的技术,使学生看到种子发芽的全过程。又如《无限宇宙》等一系列天文知识类课文,《生物群落》等表现多种生物之间联系类课文,《人体肌肉》等讲叙人体生理类课文,这些课文内容都能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形象、生动地展现给学生观看,而且效果比实物还要好。‎ ‎  三、应用信息技术,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由于教学条件和教学设备的限制,课堂教学中,通常只有文本教材,其信息的存储、传递、再现能力受到限制,“动态”‎ 展示上几乎是一片空白,尤其在表述一般实验条件下难以再现的内容方面,如大到宏观世界的自然规律,小到微观世界的精细结构等,教师无法准确表达,学生学得朦胧迷茫。教学中的一些重点和难点很难处理好。现代信息技术就能将微观的、不可见的、抽象的、变化太快的或变化太慢的教学内容,逐层展示给学生观察,形象直观,效果显著。如教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微小世界和我们》一课,学生对微小世界里面的许多东西看不清楚,对细胞的作用更是不甚了解。如果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就能使学生不仅清楚地看到微小世界里面的许多东西,还能利用其连续播放画面的技术,使学生看到红细胞运输吸入的氧气和产生的二氧化碳的全过程。有效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又如,在教学《青蛙》一课时,在讲青蛙是怎么捉害虫的时候,由于播放青蛙捕虫的视频正常播放速度比较快,为了让学生观察清楚,更好地掌握这一知识点,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用慢镜头播放,使学生能清晰地看到:一只大青蛙张开大嘴,倒在下颌的长舌像张开的折尺一样伸出来,舌尖一下子粘住了一条虫子,又一折,送进嘴里去。学生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到了屏幕上。而且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利用多媒体的交互作用,灵活播放。青蛙捕食这个讲不清,道不明、实验又极难做成功的难点,就迎刃而解。‎ ‎  四、应用信息技术,引导积极获取,促进协调合作 ‎  现代社会需要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引导学生在搜集、筛选科学信息的过程中培养其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成为现实。教师可以在课前将所需的科学资源整理好,保存在某一特定文件夹下或做成内部网站,让学生访问该文件夹来选择有用信息;也可以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参考信息,如网址、搜索引擎、相关人物等,由学生自己去internet或资源库中去搜集素材。引导学生在对大量科学信息进行快速提取的过程中,重视对信息进行重整、加工和再应用。如学习《动物》一课时,可以引导学生在网上自由遨游,选择世界各地的珍禽异兽,然后将有关介绍动物的文本、图形等进行重新加工,分门别类地整理。这样,学生对动物知识的了解就不是仅仅停留在某一点或某一平面。‎ ‎  培养学生与他人协同的合作精神是现代教育一个很重要的教学目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实现协作式科学学习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和支持环境,如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网上合作学习和小组协同作业来培养其合作学习科学的能力。学生借助于电子邮件能够进行大规模的协作学习,通过校园网或internet来实现一个班的学生与另一个班、另一个学校甚至另一个国家的学生交换意见、看法,在交流中共同完成科学学习任务。‎ ‎  五、应用信息技术,改变教育观念,更新教学方式 ‎  新一轮课程改革和以往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强调“信息技术为教育教学服务”。为了实现科学课程改革目标,就要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要求教师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树立“用教材教”的意识,把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有机地和科学知识目标结合在一起,对一个知识点进行深入的挖掘和扩展。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为科学教师“用教材教”‎ ‎、改变教育观念、更新教学方式提供了充分的实践机会。例如在四年级下册的《科学》教材中,有关化石的内容只是《岩石与矿物》单元的第一课《认识常见的岩石》中的一个知识点,但它是学生很感兴趣的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的内容。因此,可以在原教材的基础上对该内容进行了补充,增加课时量,让学生根据“化石”这一大的主题,确定自己小组研究的小专题。在教师的帮助下确定研究方案,如上网查询资料、参观、实地观察实验等。学生根据在信息课中所学到的信息技术,将所搜集到的有关化石的图片、资料进行整理,并制作成演示文稿在全班进行展示交流。通过对教材进行如此的改动,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亲身体验和实验探究的积极性,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  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对传统的课程理念、课程内容以及教学方法产生深刻地变革,从以教师为中心的讲解传授的进程转变为探索发展、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意义建构等以学生为主体的进程。现代信息技术为小学科学教学插上了飞翔的翅膀。作为当代的科学教师要积极将现代信息技术合理应用,努力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科学课程有效整合的方式方法,在科学教学的“天空”中展翅翱翔,为加快实现教育信息化做出自己的不懈努力。‎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