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3-03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其他(心得)之技能高考背景下中职教学的几点思考
其他论文之技能高考背景下中职教学的几点思考 英山理工中专 姜建华 技能高考是我省2011年在全国率先推行的一项重要高考改革,是从过去的文化考试为主调整为以技能操作为主、文化成绩为辅的一种考试模式。技能高考首批在机械类专业开展试点,从今年起至2015年,逐步扩大专业覆盖面,增加机械类、电子类、计算机类、建筑技术类和会计、护理专业。三年后,湖北省高等学校招收中职毕业生,全部实行技能高考和高职院校单独招生,取代现行以文化公共课考试为模式的高职统考。 技能高考改变了传统的纸笔考试形式,打破了传统的“一考定终身”模式,让中职生与普通高中生“错峰竞争”,喜圆大学梦;同时,这项改革对中职学校也提出了严峻挑战。在技能高考背景下,如何适应新的形势,改革传统教学模式,促进中职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项十分现实的课题。 笔者认为,在这种背景下,中职学校教学要适应这项改革的形势,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观念的转变 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高职统考是我省中职毕业生进入高等院校的一条主要途径。这种高职统考形式,侧重于文化考试和专业理论考试,忽视了中职学生的专业技能,不能有效体现中职教育特色。推行技能高考,侧重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问题在于,作为中职学校的教师,长期处于高职统考的背景下,习惯了以知识为核心、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难以走出旧的条条框框。有些教师甚至不了解中职高考的改革形势,仍然热衷于过去的高职统考,而对技能高考模式一时难于理解和接受。因而,无论是制订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法,还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都自觉或不自觉地把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学科知识的教学目标上,而忽视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专业技能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面对技能高考的新形势,我们首先要转变的是传统的思想和观念,由“知识为核心”转变为以“技能为核心”,要在不忽视知识传授的同时,更注重学生专业技能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在这种思想观念的支配下,我们应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专业技能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教学内容体系。这样,我们也更有理由去重新审视中职学生,相信每位中职学生都有自己的智力强项,有自己的学习风格,只要我们在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方面,充分考虑他们的智力强项并创设适当的情境,会最大限度地开发他们的智慧和潜能,让他们同样学得出色,学有成就。 二、教学模式的改革 高职统考背景下,中职教学模式较为传统和单一,十分注重学生文化知识和专业理论的考查,在教学实践中往往把传授知识作为整个教育活动的主要内容,并以此来要求、规定教学的各个环节和各项活动,而技能高考注重学生的技能操作的考核,突出专业技能的考查,因此中职教学的组织也应因专业类别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教学形式。 (一)课堂教学 技能高考文化课为辅,文化考试只占30%的比例,但并非说语文、数学、综合常识等课程可以弱化;相反这些课程是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它是进一步扩展知识和技能,继续学习、适应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也是评价人才质量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这些文化课的教学主要通过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来完成的。另外,专业技能教学也离不开课堂教学,理论教学部分大多也需要依赖课堂来实现。因此技能高考背景下,课堂教学仍是技能高考背景下教学组织的基本模式。 技能高考背景下,文化课课时相对较少,这要求课堂教学更要追求高效。毫无疑问,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打造中职文化课高效课堂,是课堂教学的价值追求。高效课堂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通过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教师教学效益,提高学生学习效益,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从教师方面讲,一是要有充分的课前准备,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三维目标的统一,精心设计能调动学生课堂学习主动性的方法;二是要保持活跃的课堂状态,善于根据具体教育情景,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彻底改变“注入式,满堂灌,教师讲,学生听”,要由“演讲者”转变为“编剧”和“导演”,创设情景,以幽默风趣、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及事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学习的信心,促其自觉、积极地学习知识和思考问题。从学生方面讲,应注重课前预习习惯、课堂学习习惯、课后巩固习惯的培养,变厌学为乐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二)实训教学 技能高考中技能操作占比70%,显然实训教学是重点,也是技能高考的重心。搞好实训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以及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帮助学生树立科学求实与创新观念的主要途径。 随着中职办学条件和技能高考制度的逐步改善,技能高考会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竞争也会日趋激烈。这种形势,对日常的技能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改革传统教学模式也是势在必行。 1、教学环境的企业化 在进行实训教学时,将实训教学环境设计为“工厂车间”, 模仿工厂要求进行建造和布置,设施、设备的摆放与工厂车间的布置相相仿,让学生进入这个“工厂车间” 就像置身于真正的工厂环境,这样能使学生迅速地转换身份,以技术工人的角色来对待自己的实训。在室内墙上可悬挂合作企业的介绍、当地优秀企业家寄语、企业精神、企业理念、设备操作规程等。在这样一种企业化的教学环境中,用企业对员工的要求来作为学生的要求,让学生在校就感受到企业规范,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 2、教学内容的项目化 作为中职学校主干课程,专业课程应改变原来的课程实施形式,把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体系改变为以项目为核心的课程体系。项目可以是一项工程、一种产品、一个程序、一个模块等,专业教师在教学中可先编写项目课程的活页讲义,围绕项目进行知识的讲解、实践操作的示范,学生在掌握相关理论知识的同时进行实际操作练习,直到完成一个个项目,达到规定的要求。项目化教学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被动的教学模式,不再把教师掌握的现成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作为追求的目标,学生在项目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新的艰辛与快感,教师则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指导者、监督者和管理者。 3、教学过程的模拟化 实训教学过程,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出情境性、仿真性、模拟化特征。因此,从情景特征和实践操作层面讲,实训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一种模拟化过程,包括演示、训练、测试等一系列教学实践环节。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做的准备工作大致包括确立学习目标、设计学习项目、实训器材准备、效果预设等,实施阶段包括教师示范、学生模拟操作训练、模拟结果评估等。计划、目标、内容、要求、实效是贯穿整个过程的关键词,切忌盲目,无计划。 三、教学关系的调整 新课程理念质疑和挑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教师在从事“教”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的“学”,遵循“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的原则,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重新调整教学关系。在新型的教学关系中,教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与学中,学生是有意识、有个性、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不是被动、消极的接受者。他们在教学过程中会反作用于教师,在与教师的相互尊重、信赖、合作中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获得创造的喜悦感和成就感,体验创新的价值与魅力,发展独立自主的意识。 与此同时,教师职能也应丰富和扩展。教学中,教师首先要着力于“引导”和“激发” :引导学生实事求是地确立自己的学习目标,并帮助学生寻找一条达到这一目标的最佳途径;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寻找良好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进入一种丰富生动的教学环境,激发其学习积极性,最终达到能够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历练,从而获得正确的知识和熟练的能力。其次是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给与学生关爱、帮助与支持,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教师的职能“不仅是自己学科的教员,而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指导者,道德的引路人”(《给教师的建议》),做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引导者、智力资源的挖潜者。在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的智力、提升专业技能的同时,促进学生情感世界和人格的发展,以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 在技能教学中,教学关系的师徒化是值得提倡的。教师担当理论引导、操作指导、个别辅导等多重任务,和企业师傅带徒弟类似的手把手地对学生进行技能操作指导和个别辅导,学生则像企业中的学徒一样进行技能学习。不同的是,在企业中的师傅和徒弟主要是一对一的关系,且师傅以传授实践经验为主,而中职学校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一对多的关系,老师不仅要传授操作技能,还要介绍理论知识,即让学生在“会”的基础上还要尽可能做到“懂”,直至能熟练地操作。这样,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才能适应技能高考,促进中职与高职、技能与职业的顺利对接。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