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11-29 发布 |
- 37.5 KB |
- 3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脱贫攻坚扶贫故事原创10篇
2020脱贫攻坚扶贫故事原创10篇 篇一 **省**县**镇,像一颗饱满丰润的浑金璞玉,镶嵌在郁郁葱葱的苗岭山脉之中,洒落在波光粼粼的清水江河畔。 xxxx年xx月xx日,就在**镇脱贫攻坚指挥部里,我们前线工作队员一起观看党的十九大开幕式,聆听习近平总书记的十九大报告。党中央向全国人民再次作出庄严承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脱贫奔小康的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为了这个承诺,千千万万的扶贫工作者被派往贫困的基层农村,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承诺。 我作为**省水利厅极贫乡镇脱贫攻坚前线工作队的一名队员,派驻黄平县**镇参加脱贫前线工作,至今已有一年。一年时间里,我见识了**的美丽,也目睹了**贫困的一面。 **是美丽的,它的美丽出尘脱俗。 这里山青水秀、风景绮丽。有大高山万亩杜鹃花、翁干洞九级瀑布群、飞云大峡谷、清水江等自然风光。更为奇特的是,湘黔铁路途径此地,由于特殊的地理落差,铁轨在这里连续绕了两个大湾,形成S型,列车沿山坡盘旋而上,从村寨的一面穿进另一面穿出,形成两个相接的美丽圆环。特别是夜间,列车车窗亮着灯、鸣着笛,环状穿行在山间,灯光、笛声环绕而过,如夜空长龙呼啸,蔚为壮观让人叹为观止。这个景观,时常吸引众多的摄影爱好者前来村寨拍摄,留下了许多美好的作品。 这里还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岩门司土司城、明清古梯田、建在石板上的滚水寨子等历史文化遗迹,体现了勤劳朴实的苗家儿女适应自然又改造自然的聪明才智。 这里是苗族歌后阿幼朵的故乡,更有“芦笙会”等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节日。**镇群众几乎全是苗族,苗族喜爱苗银苗绣装饰的服装,每当苗历节日到来,苗族同胞都身着盛装,特别是妇女,佩戴银花银饰,穿上绣工繁复的衣裙,参加苗族盛会,吹笙跳舞,斗牛游方,芦笙声、酒歌声、情歌声、飞歌声弥漫在苗寨,每年九﹒二七芦笙会,阿幼朵等本地艺术家,都会回来献艺,与家乡同胞一起过节,抒发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一连几天,长桌宴不散,米酒飘香,歌声不断。 然而,**又是贫困的,它的贫困让人心酸心痛。 它是全省二十个极贫乡镇之一,距县城28公里,地理位置偏远,全镇220多平方公里土地,大都是山地、丘陵,土地贫瘠,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薄弱,寨子里基本都是从先辈传承下来的苗族木屋,设施简陋;由于缺少清洁垃圾桶、垃圾车,公共环境卫生得不到解决;镇上的男人基本都外出打工,家里农活全由女人承担,路上常常看到年老的阿婆弓着背缓慢行走,背已弯成九十度,这是由于长期艰辛的劳作,老年便成了勾腰驼背的模样。诸多历史条件的制约,阻碍了全镇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没有上规模、有效益的产业,导致贫困人口多、人均耕地少、土地收成少、农民收入少,除了基本解决温饱外,仍有2万多人生活在贫困线下,是我省20个极贫乡镇中贫困人口最多的乡镇。 在全省开展的精准扶贫战略中,**镇作为全省极贫乡镇之一,得到了党和政府的更多关怀,获得了更多的资金支持,用于水利、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产业保障就业、社会公共服务、农村环境治理,再加上易地扶贫搬迁、民政社会兜底等脱贫攻坚措施,目标是改变**镇的现状,帮助**镇2万多贫困人口脱贫奔小康。 经过扶贫工作队和全镇干部群众一年多的艰苦努力,**镇脱贫工作已初见成效,通往县城和周边县市的交通主路已是热火朝天开工建设,6000余人的易地扶贫安置点即将完工、迎来走出大山深处的苗族同胞,宽阔笔直的城镇大道两边已绿树成荫,大型生猪养殖场也即将建成,水果基地上,农民正在合作社组织下平整土地,24个村的新村委会正在装修粉刷,村民有了崭新的便民服务中心和活动广场,7500盏太阳能路灯已矗立在偏僻的乡村小道上,**镇作为全县中心城镇之一已初具规模。 水利项目在水利厅党组关心下进展迅速,农村人畜饮水、灌溉工程、山塘维修、沟渠整治、水土保持、防洪治理、小水电站改造、城镇水源地保护等一大批水利项目全面铺开,在惠及农村用水安全和质量的同时,也极大地支持了全镇扶贫产业,为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在推进项目的同时,我与水利扶贫工作队员一起,充分利用与各水利部门、单位和其他社会资源的联系渠道,牵线搭桥,为镇上滞销农产品找市场,为学校500余名贫困学生御寒用品找捐助,为贫困孤儿的生活费找资助,每一次的成功,带给我的,有喜悦,也有感动,绵薄之力,不能完全改变贫困,却能一点点触动各方观念的改变,让一个个看到贫困的人群从旁观者变成扶贫的参与者。 我们工作的脱贫攻坚指挥部,就安置在原苗陇乡政府办公楼,废弃的办公楼经简单装修后作为扶贫工作队办公及生活场所。指挥部的成员来自省、州、县各单位,是一个团结协作、敬业实干的大集体。在这里,队员们一同勤奋工作,用行动一点点改变着身边的贫困;在这里,队员们一起体验苗家淳朴的民风民情,共同分享扶贫工作的苦与乐;在这里,洒下了队员们辛勤的汗水,也收获了队员们灿烂的微笑。 看看身边的一物一事,我们更深刻理解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既看到了苗族同胞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看到了贫困地区社会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脱贫攻坚大战略,需要紧紧依托党中央的顶层设计,也需要我们扶贫工作队员的基层工作来落实,更离不开山区贫困群众的脱贫愿望和内生动力。 我们的脱贫攻坚指挥部旁边,就是**火车站。这个四等小站,每天只有来回各一班慢车停靠,由于班次少、上下乘客少,火车绕着这里运行了四十多年,几乎还是几十年前的模样,几栋低矮简陋的红砖房,沿着站外狭窄的小街排列,小店铺里摆着老旧木制柜台,每次坐车前走过小街,仿佛时光倒流,回到数十年前。 每一次坐在回镇的火车上,望着车窗外层峦叠嶂的青山,我常常会思绪万千。在上世纪70年代初,著名作家、上海知青叶辛曾在**参与这一段湘黔铁路的修建。当年条件艰苦,叶辛与他的工友们开山砍树修铁路,吃住在工棚,艰苦的条件并未磨灭他们的意志。艰苦工作之余,叶辛深入**苗族村寨采风,积累了丰富的民俗知识,撰写了许多描写当地民族文化的文章,先辈们不仅留下了通向文明的湘黔铁路,还为我们记载了苗族同胞的民风民俗和的生活状况,“蹉跎岁月”,其实并未蹉跎啊! 随着脱贫攻坚的进程加快,小小的**火车站必然将产生更大的改变。等到那一天,已经脱贫奔小康的**镇一定会邀请更多匆匆而过的列车停留下来,悉心领略新**的风采。到那时,我会收集起叶辛等知青前辈和工人们在**镇修建铁路的历史,收集起脱贫攻坚工作的见闻和回忆,浓缩成一篇纪念文字,留在站前广场上,记录下前辈在这块曾经贫穷的土地上留下的足迹,记录下苗家曾经的贫困和他们向往的美好生活,也记录下我们曾参与脱贫工作的点点滴滴,激励我们一代又一代人在脱贫奔小康、奔富裕的路上奋力追赶,让**的苗家生活汇入新时代的洪流,就像这川流不息的列车一样,奔向更美好更灿烂的未来! 篇二 一年前的这个时候,我的好朋友何天洋去了**州**县**镇共和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他这一走,我的眼前浮现出这样的景象:阳光洒满乡村的小路,满地的鹅黄迎面送来油菜花的芬芳,脱了鞋,光着脚丫,踏进柔软的水田里,嫩滑的泥巴从脚趾缝里挤出,掩盖脚背的同时,整个脚板也随之陷入黑泥之中…… 这是天洋兄童年的记忆,也是他正在行进中的青年的样子。 坐车5个多小时,他来到**州**县**镇共和村,迎接他的,除了村里热情的干部,朴实的村民,还有床头恣意大胆的蟑螂和河边泥泞坎坷的山路…… 来不及收拾卧室,返乡大学生唐安厚已经慕名前来,这位带着宽边眼镜,旅游专业毕业,在外跑过销售如准备回乡大干一场的年轻人,一见面便递上了申请书。他已自筹资金30万,联系了**农学院进行技术合作,联系了一家畜禽公司解决销售等问题。而他看好的场地却得不到部分村民同意。 这个场地是一个废弃多年的小学校舍,权限归属于三个村民组,而其中一个村民组的村民之前无论怎样就是不同意。怎么办? 初来乍到的何书记想不明白,这么好的事为什么几个月都协调不了,本村的大学生带着满腔热情返乡创业为何却遭遇这样的尴尬?怎么办? 经过2天的走访得知,原来不同意的村民之前与小唐的家人有矛盾,思想疙瘩解不开。而村干部做过工作,但乡里乡亲的,工作打不开情面。怎么办? 借助多年新闻工作见多识广的积累,刚到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的何天洋把三个组的干部和村民代表组织起来开会,讲明发展养猪项目给小唐本人、村组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就近就业等带来的好处,引导大家用发展、开明的眼光来看待,并明确表态:这是集体的事,应该由大家来民主决策,少数服从多数,任何个人都不能恶意阻挠。最终,小唐从提出申请到村民代表按手印同意仅仅用了5天时间。 脱贫与致富,就像一对孪生兄弟。在贫困户走访中,何书记的朋友圈晒出了这样一则信息:刘茂丰,男,62岁,腿脚麻木,行动不便。其妻吴梅香,61岁,双目失明。大儿子11年前去世,不久后儿媳改嫁,留下一个孙子随二老生活,现年12岁。全家人靠在外打工的小儿子不时寄回来一点生活费买米买药,吃菜烧柴几乎全靠寨邻乡村接济。 信息发出后,很多好友表达了帮助刘老一家的心意,刘老一家的生活状况也迅速得到了改善。实际上,在具体工作中,还有很多难以言说的问题和矛盾。 比如,加班加点,跋山涉水,经历危险,遭遇病痛…… 比如,老家的亲友在微信中留言:看你把人家的村子帮得多好,办公楼修好了,通组公路拉通了,连心桥架起来了,合作社成立了,而老家现在还只是一条唯一的窄窄的黄泥路…… 比如,很多贫困户不愿意脱贫,因为虽然脱帽之后仍然可以享受政策,但几年时间全面小康之后,这些政策就将不复存在。所以,没有精细的工作方法和实实在在的致富门路,这脱贫的事,群众不会轻易答应。 正当何书记的驻村工作干得热火朝天的时候,一个电话犹如晴天霹雳朝他袭来。2016年9月28日早上十点,年届70的父亲在家中离世。其实,早在几年前母亲去世的时候,他就发誓,一定要多陪一陪父亲。可是自从他驻村后,父亲便独自一人在老家。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不在,人生只剩归途。何天洋以不孝之子的自责办完父亲的后事,抱头痛哭、彻夜难眠。这下好了,没有牵挂了,他可以更加集中精力投入工作了,他收下悲伤,重回战场。他说,只要群众需要,只要组织批准,他愿一辈子扎根在这里,把自己的智慧、激情、汗水和热血都奉献在这里。 奋斗的青春,跟年龄有关,他是18岁的英姿与年轻。 奋斗的青春,与年龄无关,他是一辈子的活力与激情。 年轻的朋友们,让我们以青春的名义,向身边的榜样学习,吃苦不言苦,遇难不说难,甘洒青春血与汉,做我中华好青年。 篇三 xxxx年初,我被选派为第一书记赴**县驻村帮扶。我出生于农村,有机会回到农村,用自己的努力为贫困村做点什么,我感觉很幸运。于是,我把驻村工作当做一件大事,认真对待。驻村工作日记本上,我郑重写下了这样一句话:牢记总书记嘱托,做决战贫困的地矿青年党员。 真情驻村作为,精准脱贫有我!这是激励我的座右铭,也是我对扶贫工作的坚定的目标。 以村为家进村入户调研实情 **村是**县自强乡西南部的一个小山村,耕地面积少,也没有较成规模的种植业,村民年均收入在**县处于较低水平。从什么地方入手?我想先摸清情况,听听老百姓怎么说。因此,自我来到**村的第一天,就带着矿泉水、工作记录本,地质锤、地质包,从该村最偏远的海麻组入手,进村入户,调研村情民意。在不到两个月时间里,挨家挨户走遍了7个村民组的200户人家,调查摸底350人次,为全村172户贫困农户建档立卡,虽然鞋子走坏了,脚也磨破了,但心却踏实了。 通过全面调研摸底,我较快地融入到基层工作中去,为精准扶贫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作为驻村干部要真情投入,取得群众信任只有实实在在为农民办实事,解难题,全心全意帮助他们,才能取得群众和村支两委的信任。 多方筹资修建村办公楼 抬头是好山好水好风光,低头是破楼破路破村庄,这就是**村的现状。为抓好“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建设,改变**村容村貌,我和村委一同商议从破烂的村委楼开始,并找来学建筑设计的同学一道与村支书多次实地勘测,绘出办公楼建设草图,拟定方案,积极向局党委汇报,为此我局杨永忠副局长高度重视,多次过问此事。 经过多方努力,2015年9月,我局专项帮扶资金10万元拨付到账,年底前主持完成了村办公楼和党员活动室的修缮。自强乡党委杨书记检查时高兴地说:“以前**村的办公楼是全乡最差的,如今是旧貌换新颜呀!” 从项目的计划,实施,到新楼的修缮完成,虽然简单,却常常不可避免地会遇到许多问题,诸如材料的运输,施工的安全,质量的监督等。只有亲临现场,狠抓实干,积极沟通,主动调和各方面矛盾,才能确保工作顺利推进完成。 倾注一片爱心关爱留守儿童 从一入村起,村里54名留守儿童就是我最为挂心的,孩子们因为父母的长期远离,而身心健康受到影响。 针对**小学围栏安全性差等情况,我及时向105地质队领导汇报,引起我队领导高度重视并出资1.42万元及时帮助**小学建设好围墙,消除隐患。同时,在学校和村委会张贴留守儿童安全宣传海报,向委托监护人宣传相关法律知识,强调儿童安全问题。此外,还利用晚上时间走进留守儿童家庭,与孩子们谈心。与村干部采取“包保制”方式,和留守儿童结成帮扶对子,关心学习、生活和人身安全,为留守儿童撑起保护伞。 刚开始,孩子们对我很生疏,不愿多开口,后来每次去,我都会在工作包里装一些糖果零食带给他们,逐渐地孩子们都愿意把心里的“小秘密”告诉我,我也尽力给他们更多帮助和关爱。 培育产业精准帮扶村民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深知要想**村脱掉贫困的帽子,必须帮助**村建立村集体经济。为此,我与自强乡党委副书记杨洪江及**村委成员一道,分析**村自然地理特点以及外出考察的成果,利用**村有水源、土质好、邻路近等特点,深入到村,协调土地,动员村民,成立合作社,希望能把莲花白的成片种植作为经济发展突破口。 我与村委到外边租借了三台犁土机,组织村民耕犁土地,为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我卷起衣袖与村民们同干。经过近两个多月的努力,完成了100多亩土地的耕犁,建成了12个蔬菜大棚,完成了对莲花白苗子的培育,使**村群众看到了脱贫的新希望。 xxxx年x月,我被评为“全省优秀村第一书记”,并作为其中六名代表之一,接受了省委领导的表彰。我深知,这是党组织和各级领导关心重视与倾情支持的结果,是对我驻村工作的鼓励和鞭策。但是我心里明白,自己所做得还很不够,一年的扶贫工作虽已结束,但**村的村民还牵挂着我的心。我相信,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有无数驻村干部的和各种社会力量的关心帮助下,在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村一定能够实现全面小康目标。 篇四 **是全国扶贫的主战场,扶贫开发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更是关系到**能否实现同步小康的政治问题。正是在这样“时不我待”的大背景下,**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在全面履行市场监管、行政执法职能的同时,积极投身到同步小康驻村工作当中,为**的脱贫攻坚贡献着“红盾人”的绵薄之力。 xxxx年开始,省工商局作为**县同步小康队长单位,率队帮扶**县**镇、老屯乡,并具体负责帮扶**镇的**村,共5村26自然寨。3年来,省工商局先后选派32名优秀年轻干部到所驻村(寨),扎实开展同步小康驻村工作,共协调帮扶资金2468余万元,协调项目40个,建成示范点5个,有效解决了一批群众住房难、行路难、用水难、用电难的问题,并促使**镇清江村实现了整村脱贫、1110余名困难群众初步达到了小康标准。 从接到同步小康驻村任务之始,省工商局党组给全体干部职工上了一堂课,通过分析省情、摸清民情、纵览舆情,最后落脚到一个被忽视了的真理:脱贫,并非许多人概念中帮助弱势群体的“善举”。其实只要转变思路,站在中国经济新常态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背景下,用更宽广的视野去审视,那精准扶贫何尝不是一个强劲的新的经济增长点。 省工商局将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的第一把火放在了找准“贫”根、抓住“困”源,对症下药上。帮扶队员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抓手,指导村两委开展好“三会一课”,以会代训召开全体党员大会10余次,召开村两委会议50多次,培训党员群众1582人次,参与推荐、培训村级后备干部近20名。省工商局挤出资金8万余元,为五个村配备了办公设备,使村级办公场所焕然一新。通过这些举措,增强了村级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为扶贫攻坚打下了较好基础。 第二步是抓好硬件设施建设。要致富、先修路。3年来,省工商局从有限的办公经费中挤出480余万元,帮助修建**。 第三步是搞好“造血”帮扶。驻村帮扶点的关键是贫困村自身必须有造血功能,方可实现脱贫奔小康。为此,省工商局加大了扶“智”和扶“志”力度。首先是培养致富的带头人。省工商局帮扶队员深入各村走访群众10000余人次,召开座谈会近500次,帮助谋思路出点子436条,解决困难问题472个,办好事实事413个,化解矛盾纠纷近100起。确定2个贫困村和4户贫困户为精准扶贫对象,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措施,通过他们的致富带动周边群众一起致富。其次是宣传创业政策鼓励群众创业。省工商局先后在帮扶点组织开展微型企业扶持发展讲座宣传创业政策,激发了参与群众的创业激情,并支持**镇发展苗秀类微型企业53户,带动民间资本2000多万元,直接带动486人就业,间接带动700人在家门口就业。再次是组建专门的农民合作社抱团发展。省工商局投入资金10余万元,指导老屯乡坝场村成立了农机种植养殖合作社,使散户能够抱团发展,生产信息实现互联共享,打造产业扶贫长效机制。 同时,发动机关干部奉献爱心、共促帮扶。该局党组号召机关支部与帮扶点的5个村进行结对子帮扶,引导机关党员与困难群众结对子帮扶。省工商局机关各支部到**县开展献爱心活动30余次,走访慰问困难群众200余人次,捐献慰问金、慰问品折合人民币20余万元。协调相关企业捐款30多万元帮助老屯乡坝场村修建村党员活动室100余平方米、为驻点的12个村各配置了办公桌椅,改善了村级办公条件;投入资金近10万元,帮助**镇清江村、平兆村和老屯乡望虎屯村修建简易垃圾池20余个,公厕2个,修建村居排污沟500余米,有效地缓解了垃圾围村的情况,改善了村居卫生环境,助推了乡村旅游发展;协调有关企业在老屯中学和**小学、坝场小学等捐建电子阅览室和留守儿童亲情视频之家3间,捐赠电脑30余台,学习用具50余套;协调爱心企业捐赠资金100余万,用于**镇平兆小学改造学校食堂和治安室,中小学营养午餐制作保存设备、**幼儿园建设、安装学生寝室电灯和路灯等。 站立在新的起点线上,省工商局党组认为:与大扶贫同行,关键在于“行”,是要践行、笃行,并且是要助你前行。那是一份沉沉的责任、一份厚厚的收获、一种满满的幸福……2016年,**省工商局6名驻村干部又出发,奔波在扶贫开发的大道上。**工商人决心和**县人民一道继续努力,坚决打赢这场输不起的脱贫攻坚战。不管这条大道怎样地修远,都将上下而求索;不论怎样的岁月漫漫,都要积跬步、存细流,用**红盾为全省扶贫开发战线划出一道耀眼的光芒。 篇五 “咩——,咩——”村委会隔壁**家的牛叫了几声,把我吵醒了。刚一睁眼,几缕阳光已从窗沿隙缝里钻了进来洒在桌面上,墙角边上的蟋蟀还在努力的叫着。我微微的又闭上了眼睛,想想今天工作应该从哪里展开?廖尚权家想在水库边上建农家乐,想法挺好,但如何确保水质不被污染?村里的合作社如何建立?又如何才能更深入的了解到村里情况?唉!还是先起床吧。我也就艰难地从床上爬了起来。真想睡个自然醒。自驻村以来,每天都走村串寨,自己也不知不觉地成为枫香村的一员了,“累”已经算不上了,但“睡”却很渴望。当看到桌面上那一摞材料和需要解决的一堆问题,“睡觉”也就变得有些奢侈了。 下了床,打开窗户,合着牛屎夹杂的一些气味也就及时的飘了进来。刚驻进村委会时闻到这些气味有些让人作呕,感觉很是刺鼻难闻。可是时间一久,对这些从农家随意飘进来的气味也就没有那么讨厌了,反而感到是一种亲近感,一种田园的味道。“起床了黄干部。”——村里人都这么叫我,也是当时重安镇组织委员杨林第一次带我到村里时介绍说“黄干部今年到我们枫香村搞扶贫工作来了”,村里人从此就这样叫我——廖启兴牵着牛正往外走时看到我正打开窗户,就打了一声音招呼。“起了,犁田去呀”,“嗯,犁田去”。 看着桌面上收集来厚厚的资料和尚未合上的笔记本,昨天的工作还没有结束,今天的工作又要开始了。合上笔记本,提着公文袋,走出村委会。恰好遇到广场侧面农户李婶煮早餐,“吃点早餐再出去吧黄干部”李婶叫到,我也就不客气了。吃了李婶煮好的那一大钵面条,谢过李婶就出发了。 今天我要到**组(原是**村)去进行村民走访。听村民说**组距离村委会要有近10公里,需要步行四个小时,这够我走的了。昨天廖庭栋支书还打来电话说要陪我去,我婉言拒绝了。刚来时那还真得要村支书或村主任作陪,因为村里的狗特别多,而且还有些民风民俗我也不太了解。现在我和村民们混熟了,所以就不需要他再作陪了。再加上有时候有村干作陪,一些村民还不太爱说实话,难以了解到真实情况。 我今天走访的是廖得益家,前天他打来电话有意向利用他自家几十亩荒地养羊(来村之前我制作了“驻村联络卡”,基本上是一家一卡,村民可以随时联系到我),这对我来说可是一个积极的信号。近中午时我走到廖得益家,一大伙人都在等着我吃饭。喝了两碗酒后,话题就打开了。不光廖得益家有这个意向,还有几户人家也有同样的想法。我详细地记录着村民们的想法,并随村民到地里查看,不懂的就拍照下来,作为申请的“理由”带到县里去。 其实枫香村地质条件还是比较好的,气候适宜,有人口3553人,766户人家。由19个村民小组组成。枫香村的村民中,革家人占96%以上,被誉为天下第一革家寨。村里90%为廖姓人家。了解情况后我就往回赶。 晚上回到村委会,我一边整理收集得来的材料,一边回忆着村民们那高涨的热情,渴望的眼神,纯朴直接的语言表达等等。我的思路也逐渐清晰起来,要实现既定目标就要客观合理地拟定好计划和工作步骤,才能达到目的。既然组织信任我,把我派到村里来搞扶贫工作,村民们又那么的渴望我能为他们做点事,任务必须要竭尽所能地去完成,这也将是我的价值实现。 我整理完收集来的资料,又以村民的口吻分别向黄平县相关部门及派驻单位写了《申请书》,但还需要附上村民们的联合亲笔签字,第一步工作做好了。随后打开电脑浏览一下关于驻村扶贫相关网页,学习别人好的做法,收集一下关于农村合作社的一些好的管理办法。 本以为今天走了那么久的山路,会很容易就能睡下,不曾想躺在床上半天还在想着村里的事。时不时还能闻到窜进来的夹杂牛粪的气味,断断续续地还能听到隔壁廖叔家的牛反刍的“沙——沙——”声和墙角边上蟋蟀的“晞晞”声,像是在提醒我:“记住村民的重托啊!”我想,等我把村里能建的项目整理出来后,叫上村支书和村主任到县里面走一趟。同时也要把我们公路部门的优势发挥出来好生利用。对于村民们热切期盼的事情,我必须要尽最大努力去做……。想着想着,我便沉沉地睡去了。 ——这就是我在扶贫村的一天。 时间都过去几年了,现在村民们还时不时打来电话,说他家的羊群又增加了十几只了,“祭鼓节”时还非要我去看看村里“热闹”,吃他家的一顿羊肉,还说自家养的羊肉好吃。村支书打来电话说,自从村里的水泥硬化路建成后,去哪里都非常方便,是村里的致富路,村里准备在村委会广场侧面建设一家超市,以及村里合作社怎么操作才合理,更方便村民购物。村民廖尚权打来电话,他家建在水库边的“农家乐”生意非常好,有时间要我也去水库钓钓鱼,看看他家。村主任也打来电话,村级幼儿园准备修建了,地点选在老学校…… 当听到村里传来的许许多多的“佳音”时,心中也是一阵阵的激动,枫香村也终于有了一丝丝的现代气息。也让我深深地感到,也更让我深信——扶贫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问题,但只要一点一滴认真地去做,脱贫目标是可以逐步实现的。 篇六 “初春受命号角催,扶贫帮困解民愁;两条柔肩挑重担,一颗丹心恤民情;倾力谱写发展乐,俯首甘做百姓仆;贫穷迷雾蔽明月,此待今始要拨开;壮志凌云扶贫路,攻坚克难赤子心;但求百姓安居业,凝心聚力奔小康”。在接过同步小康驻村帮扶接力棒的那天,作为省交通运输厅驻村干部,我作此诗励志,要在驻村帮扶的路上抱着决心、坚定信心,尽心尽力为当地群众办实事。 心系群众,做广大百姓的“贴心人”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好口碑。要赢得广大老百姓的认可,就得做好百姓的“贴心人”。作为开阳县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行政村,**乡**村辖4个片区总人口8206,可谓地广人多。要顺利开展驻村帮扶工作,首先要主动“找事”,多接地气,与群众打成一片。为此,我为自己制定了走访计划,在驻村半年不到就走访了43个村民组6000余群众。 在走访过程中,当了解到**组由于滑坡堵路,群众无法通行时,立即和村支两委进行协商,和挂帮工作组、村支两委一起,争取资金6000元清扫了近200方的砂石,保证了群众的出行顺畅。当了解到新寨通组路路网垮塌严重,村民出行困难时,又和挂帮工作组四处奔走筹措资金,在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向县委办争取到5000元,及时为群众清扫了垮塌路网;当了解到群众对农村土地政策、低保申请资格条件缺乏了解时,又及时和村支两委进行协商,在全村广泛开展了“送学上门”活动,为当地群众发放相关政策宣传本600余册;在每次走访过程中,对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和诉求,我都记在了驻村工作笔记里,半年不到,就满满的写完了三个笔记本。后坡组群众张仁贵说:“小鲁话不多,但做事踏实,哪里有困难他就出现在哪里,还经常自掏腰包解决老百姓的实际困难,这样的驻村干部我们都很喜欢”。 访贫问苦,做特困群体的“关爱人” 我是农村人,从小在农村吃苦长大,对农村有着深厚的感情。在工作站的统筹安排下,我对**村困难老党员、特困群众、残疾人、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进行了摸排走访,建立了详细台账,没有车全靠步行,一个月走下来脚都磨起了好几个水泡。为将党的关爱送到困难群体手中,我通过交通运输厅同步小康开阳工作站积极协调资源,争取到4.5万元对全村46名困难老党员、10户诚信计生户、78名特困群众和120名留守儿童进行了走访慰问,并为**中学和幼儿园送去了价值7000元的文体用品和玩具,同时还结对帮扶了5名困境留守儿童,经常通过电话和实地走访了解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情况,每月定期送去200元的生活补助。枫香坪组困境留守儿童卢锡梅父母离家出走,由一个70多岁的老奶奶照管时,连续几天夜不能寐,我了解情况后,就通过“微信化缘”向派出单位**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魏亚莉老师和李晓艳老师寻求到3800元的结对帮扶资金,对卢锡梅等困境留守儿童开展了结对帮扶。 内引外联,做农村发展致富的“领路人” 要致富,先修路,全村43个组,只有28个组的通组路完成了硬化,尚有15个组出行不便,这成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障碍。 为了修路,我和挂帮工作组在村支两委的带领下起早贪黑,深入田间地头摸清了全村道路状况,及时并向派出单位**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争取到民生项目建设资金8万元,对涉及出行群众较多的通组路进行了硬化;为彻底解决村委会周边污水横流的现状,我和工作组四处奔走争取到3万元对村委会排污沟进行了疏通修复,改善了周边群众的生活环境;为解决老百姓的饮水问题,我向交通运输厅开阳工作站积极汇报,在工作站的帮助下,向省水利厅烟水处争取到水利建设资金4.8万元,解决了**组56户群众的人畜饮水难题。 为发展村集体经济,我帮助村支两委制定了《**村集体经济发展规划》。在县委常委、副县长,**交通运输厅同步小康开阳工作站站长许明雷同志的带领下,向工作站和派出单位**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争取到300吨水泥用于后坡组村集体经济产业路的硬化。为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我和工作组积极向县委组织部争取到资金6万元,建设**村党员活动室,为**村党员培训和学习提供了基本的硬件设施,同时积极协助村支两委,向县农业局争取到项目扶贫资金10万元,组织村民开展林下养鸡。为使广大养种植户掌握科学的现代种养殖技术,我和工作组向省科学技术协会争取资金5万元,对广大农户开展种养殖技术培训,共组织现代农业种植管理技术培训8次,培训人员264人(次)。这期间,我和工作组为**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四处奔走,争取到位帮扶资金60余万元,为该村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我是农民的儿子,这是我的第二故乡,我把汗水洒在这片土地,将真情驻进百姓心坎,在帮群众解决困难的时候,在老百姓把我视为家庭成员的时候,我才能体验到这份充实和满足。 篇七 **年x月,我被选派赴**市**县开展“同步小康”驻村工作。我所帮扶的村叫安家寨,属**县老凹坝乡,地处喀斯特山区,常年缺水。村常驻人口1190人,外出人口457人。农业以传统种植业为主,缺少致富门路,村民普遍比较贫困。 驻村的那段日子成为我有生以来最震撼的一段经历。这里,摘抄几篇当时的驻村日记,说说我的乡亲我的村。 入户调查感受深 时间:**年x月x日 星期三 天气:多云 驻村第三天,村支两委开会欢迎我们。村支书名叫xx,40出头,一个又黑又瘦的男子,会上一直背着手,每每开口就先咧嘴笑。为拉近距离,我就叫他奎哥。 奎哥带我走访农户,了解情况。走进农户安家强的家时,我惊呆了!在我看来,这根本不能算家,只见七八平米的狭窄空间,有一张破旧的床,床上散乱堆着几件衣物,床的右边是一根黑黢黢的木方凳,凳子的右边是一个蓝色大塑料桶,大概可以装20升左右的水,占据了这个家五分之一的位置,桶上方一根红色塑料带斜搭着一块蓝底白花的布就是窗户了,床的左边是大门,门和床的间距只能容下一人站立的位置。进屋后,老安硬拉奎哥坐到了床沿边,老安的老婆急忙从方凳上站起来,招呼我坐,我再三推让后,奎哥对老安夫妇说:小张是晚辈,就随他了。于是,我赶紧站到了门和床的那个空隙里,准确地说是半侧着身,斜抵着门才站好。这时,我已经忘记了这个姿势带来的身体上的不适,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震撼与思考:这个村的村民——我的乡亲们的贫困程度到底有多深,驻村队员肩上的担子有多重! 一个月下来,奎哥带着我,走遍了村里所有的农户。我发现:不管这些农户家庭贫困状况如何,文化程度怎样,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每户都有一个用来储水的大瓦缸或大塑料桶,房顶上,悬着一根长长的引流塑料管,村子的缺水情况非常普遍而且严重。 跟着xx走着、看着、听着,一个个问题萦绕在我的脑海:党的脱贫政策如何实施才有效?乡亲们最急需的缺水问题应如何解决? 教村干部用电脑 时间:xxxx年xx月xx日 星期一 天气:小雨 驻村第三天,宋奎有几个文字材料需要整理,顺手就递给了我。一看,是手写的,字写得挺好的。 “啊,手抄整理啊,有没有电脑?” “有,在里间的办公室,你看看还能不能用?” 我疑惑着走进里间一看,心里凉了半截:一台老式电脑,厚厚的一层灰,不知道摆放了多久。抱着试一试的心理,插上电源,启动主机,居然还能用,只是显示屏绿了几分钟,这是受潮的表现。20分钟后,我把材料交给了奎哥。他满脸堆笑说,电脑还是要快些。 那天晚上,我翻来覆去睡不着,估摸着:帮扶的重点不是解决一时之需,要改变这种办公条件滞后的状况才行。 第二天,我将想法说明后,奎哥当即拍板并向我承诺,会带头一起学。我找来电脑自动化办公教材,边看边教,通过三个多月的学习、实践,村委会里最年轻的谢世明已能独立完成基本的文档输入编排、表格的制作和公式转换了。奎哥也学会了五笔输入,拟文件的效率提高了不少,上交的材料、报告质量得到了提高。 建书屋打通信息渠道 时间:xxxx年xx月xx日 星期二 天气:晴 今天,村民陈顺才和陈家华打了起来。询问得知,是因为争论现任省长的姓名到底是不是“栗战书”。 当我与村干部一起到现场了解情况、平息争端后,心中不免有些难过:村民的信息渠道太狭窄,文化教育、法制教育和时事教育太少了。 我向带队领导汇报此事后,在我们驻村小组里引起了许多讨论,并一致同意建一个农村书屋,为村民提供报刊杂志,农、林、牧科技丛书等,丰富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开阔视野;我们驻村党员干部可以义务教学或者引进宽带网络。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在当地政府、安家寨煤矿和大龙井煤矿的扶持下,安家寨村的农村书屋终于建立起来了,网络普及计划也在筹备中,农家书屋书籍种类齐全,贴近村民生活,成为村民看书、学习、休闲的活动场所。我们的想法得到了落实,乡亲们再也不会为争论一个常识性问题而争吵了。看到村民脸上的惬意,我心里那小小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缺水村迎来了打井队 时间:xxxx年xx月xx日 星期三 天气:晴 安家寨吃水难的问题,一直是我的心病。通过多次联系、沟通,今天省地矿局111地质队的王志平院长和杨忠总工程师带领几名技术员到了安家寨,进行地下水资源勘探的前期工作。打井找水,这可是安家寨全村人最关心的问题,也是他们祖祖辈辈人的梦想。奎哥已经很多次给我提起这件事,我不是专业技术人员,看着村里人畜饮水困难也只有干着急,能做的就是在第一时间将信息反馈给驻村工作组领导和省地矿局领导。现在好了,终于盼来了打井队。 然而好事多磨。由于安家寨与安家寨煤矿和大龙井煤矿之间的道路在前段时间的大雨冲刷和重车碾压下,垮塌了,111地质队的车和设备进不了山。打井的事只有往后推一推了。 在与村委会商议后,总工程师杨忠决定,在道路修缮后的第一时间,进驻安家寨勘查。我和村民们都满怀希望,清凉的水源能在安家寨流出,将大山染绿…… 篇八 斌哥本名**,**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业务三部业务一科科长。 斌哥本是农家娃。xxxx年xx月xx日,斌哥出生在**市花溪区党武乡一农村家庭。xxxx年xx月xx日,17岁的他踊跃报名参军,被派送到昆明军区服兵役。勤奋的他,入伍6年,即当上了武警云南总队一支队排长,xxxx年xx月xx日转业到**省委办公厅任主任科员,xxxx年xx月xx日转调到**省展览馆任科长。xxxx年xx月xx日,因机构合并,转到**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工作。不管在哪里工作,只要谈起自己的工作履历,斌哥总喜欢说,15年的军旅生涯磨练,是一辈子的最大财富。如今,他做事雷厉风行,济贫扶困的良好品性就是在部队里磨炼出来的。 履新即赴村 xxxx年初,刚刚新成立不久的**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不拘一格降人才,在曾任副科级以上人员中通过竞聘上岗方式挑选人才担任科长职务。年过半百且已有20多年科长任职经历的斌哥,自告奋勇报名参加竞聘该中心业务三部业务一科科长职务。通过竞聘报名、竞职演讲、考核测评等层层筛选,最终竞选成功。 然而,刚成功竞聘科长职位不到一周,斌哥就被派往都匀市平浪镇新龙村任驻村第一书记。军人出身的他,很快就满口承应了组织的安排。 到村赴任的那天,单位党组书记和机关党委书记亲自相送。组织重视,加之自己踌躇满志,斌哥觉得心里暖暖的,心想,真是又到了好好干一番的时候了。 都匀市平浪镇新龙村,是**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xxxx年的对接帮扶村,位于都匀市西南面,距都匀市区62公里,平浪39公里,与贵定县接壤,是都匀市最边远的行政村,也是目前都匀市最落后、最贫困的行政村。新龙村属高山、峡谷交错的典型卡斯特地貌,石漠化程度相当严重,全村坐落于大山深处的高山之巅,既无企业,也无矿产,长期以来村集体经济为零。 真心换真情 xxxx年xx月xx日,**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举行xxxx年度工作总结会,斌哥作为派驻都匀市平浪镇新龙村第一书记,向会议作驻村扶贫工作报告。“路不通,我四处化缘,最后把路的问题解决了。没有水喝,我多次跑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同意一次性解决50万元专款,饮水难的问题也破解了。村里没有集体经济,脱不了壳,我寻求中心领导协商有关企业帮忙,3万元启动资金到位,加上我自己垫付1万元,鸭苗款解决了,经果林苗款也解决了,现在,经果林苗栽种下去了,每只鸭子也长到4斤多了,村级集体经济年内纯收入就已突破了20万元。每一次,老百姓留我进屋吃饭,杀鸡杀鸭,我不允许。后来,村里妇女用最古朴的传统方式,托她们的丈夫送来她们亲手做的新鞋垫。如今,我收到的八双新鞋垫整整齐齐码在我的床底,这是老百姓发自内心的敬意。”台上,斌哥激昂汇报;台下,干部职工掌声阵阵。 在斌哥的工作报告里,我粗略记下了他的五大主要工作成绩。一是用党的大好政策激励村民脱贫致富。村委推行的“四进四送”脱贫计划已经成效初显,驻村第一书记给全村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上党课10余次,宣讲惠农政策遍及1000余人次,慰问贫困老党员30人,慰问贫困群众10余户。二是组织村民连片规划100亩土地种植经果林,其中,驻村第一书记个人无私为人民群众垫资34000元购买6000株优质经果苗全部存活,且长势良好。三是组织村干部到省内知名牛马交易市场考察养殖项目,带领村干部参加都匀市全市养殖牛羊试点竞争项目,获得100万养殖项目资助资金,并已全面启动项目实施工作,完成修建鱼塘30余亩,同时,上半年开始实施的养鸭项目已实现净利润20000余元,仅此项目就彻底摘掉了新龙村“空壳村”的穷帽子。四是为村两委争取得到了都匀市扶贫局200亩经果林发展项目资助资金18万元,争取得到了都匀市移民局修建通组水泥路面250米,获得项目建设资助资金28万元;五是大力实施村民土地流转等惠农措施,争取得到了100余万元社会资金修建完成了新龙村1500余平米的村级农业综合开发合作社办公楼。 扶贫故事多 除了八双新鞋垫的扶贫故事,斌哥还有更感人的东西,其中要数省州媒体的“三集联播剧”《新龙村第一书记》。 这是xxxx年年底,村民得知斌哥任期满将按要求返回原单位工作的消息后,集体联名并按上红手印上书镇党委、市委、州委和省委组织部,恳请留下斌哥继续担任第一书记,从镇里到省里,各级领导被539个红手印深深感动着,最终同意了斌哥继续担任新龙村第一书记的新闻故事。该故事分“鞋垫背后的故事”、“请愿纸上的红手印”、“空壳村脱壳”三集,在黔南电视台播出后,引起了强烈反响。都匀市委还专文要求市辖各级政府和部门工作人员撰写观后感,开展扶贫大讨论等活动。**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还以此为载体,开展勤政廉政警示教育活动。 在村子里,斌哥给五保户老人送去新年红包,给特困家庭送去买牛钱,给贫困学生送去助学金,给长期因无资金修建的通组断头路寻到了建设款,给缺乏脱贫信心的村干部打足了气,给生活无望的懒汉的送去了打造幸福明天的决心。 篇九 当一缕阳光播撒在浓雾弥漫的小山村时,也照射到了驻村干部**的身上,他刚从湿漉漉的原始森林采撷来几株药用植物,满怀希望走进了小山村。 打开村干部的眼界 这是一个安详宁静的小山村,村里人祖祖辈辈在这片土地上劳动生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周而复始。殊不知,那条奇形怪状的山谷,可以打造成休闲观光旅游地,也不知道那参天大树耸立的龙山森林中,还藏着一些珍稀宝贝,更不知那沙化贫瘠的荒地,可以种植特色农产品。 xxxx年xx月xx日,**科学院派驻机关党委副书记**来到这个乡村任驻村第一书记。这位56岁的中年男子,一进村就忙活不停,上山下地,走村窜户。 在一个晚上召开的村支两委会上,他听取了村支两委对村情村貌和发展思路的介绍。尽是一些琐碎的情况,他越听越着急。由于长期闭塞,村干部们眼界狭窄,思想混沌,对贫困现状毫无办法,致使整个村发展动力严重不足。 于是,xxxx年xx月xx日,他带领村支两委干部到惠水县高镇玫瑰花种植基地参观学习,在专家的讲解下,村委成员开拓了视野、改变了观念,激动地流下了热泪。“这是我们平身第一次到外面参观学习,终于感受到和别人差距在哪里了。”回来后,村干部们便忙着张罗农技培训和农业政策宣讲,马书记则利用**科学院科技人才优势,邀请专家团队深入田间地头给农民现场授课。“你这样做不科学!”农民们在田间地头种地时,会因套种、剪枝、施肥等争论得热泪盈眶,他们也用上了科学术语。 “我们终于用上了高科技的东西!”村支书高兴地说,在干净整洁的办公圆桌前,他们正在观看农技培训课程,这一套高规格的设备使拐吉村跑步进入现代化。“之前,我们只有破烂不堪的办公设备,是马书记带来的变化。” 原来,该村委会的办公环境破旧不堪,为此,马书记自费开车四处奔走,协调各方支援,这套办公设备就是省机电院、化工院党组织送来的,另外,在办公桌上,还多了一台打印复印一体机、多了一套办公纸笔。 走进马书记住宿的地方,你才发现这哪像个领导住的地方,没有电脑电视,没有炊具。“我们吃饭像到处化缘。”原来村里没有食堂,乡镇也没有协调好食宿。“吃点苦算不了什么,咱当兵的人,就是不一样!”马书记总在困难中寻找到快乐。 深入调研寻找致富项目 来到村里的第一天,他就迫不及待地与村支两委了解村情村貌,一有空,他就走村串户,凭借多年来在院帮扶办的经验,他首先建立起了贫困户档案,第一时间摸清了贫困党员、贫困群众、留守儿童人数及致困原因。 他登上龙山原始森林,在曲径通幽的登山小路上,他嗅到了兰花的幽香,他寻路而去,发现了一些古老珍稀植物,越往上走,展现在眼前的景象越是叫人吃惊,一棵棵参天耸立的古老林木在春风中沙沙作响。“这可要三四人才能合抱呢!大部分都是几百年的老树了!”寻声而来的村干部告诉他,“这是古稀白果树,村里的神树,这是红豆杉,根茎盘抱在石缝中”。 发现了这些稀有植物,于是他决定,邀请省植物园、省生物所专家来调研考察,看看能否找到适宜推广的经济作物,看看能否做一个植物博物园,“很多不知名的植物,给他们挂上牌子,可以做一个生态体验园。”他说,慢慢地,他摸到了大山的脉搏。 立足实际科学制定方案 在一片灵气流动的河水边,他与村支两委成员边走边谈,“这是区旅游局打造的一个项目,但后来没有了动静。”听村主任这么一说,他眼睛灵动地一闪,仿佛看到了一幅幅美丽乡村开办农家乐的热闹图景。于是,他们开始谋划场地的问题,在一家挂有“生态文明体验基地”的农户家,他们找到了理想之地,两栋长长的布依民居,木质结构,古朴而颇具民族风味,大大的场坝可以接纳几百人,“前边这个古老的木房子,里边那些石磨、碓窝都不要拆”面对村民的不解,他解释道:“这正好可以做文化体验,现做豆腐、现做糍粑、现做包谷饭,自己体验,自己品尝,这不是更有味道吗!”大家点点头,似乎明白了他的话语。 在百亩荒山上,大家喘着粗气,这是一片失落的土地,依稀可以看见几棵刺梨树苗。“以前规划种过刺梨,但是失败了,苗全死了,按理说这里是该适合种刺梨的!”村主任解释道。马书记没有说什么,轻轻地拈了拈泥土,按照多年的扶贫经验,这又是一起不尊重科学规的失败案例。第二天,他请来了植物园玫瑰花团队,专家们通过现场查看,最后决定种植玫瑰花,既能和龙山森林、旅游基地相映成趣,打造农旅观光基地,又能深加工成玫瑰糖、玫瑰酱、玫瑰酒等产品,这样就能立体地发展特色产业。 就这样,登山下地,泥土泥泞中,马书记整理出了自己的驻村计划、驻村帮扶清单、驻村调研报告,决定以智力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精准扶贫,为大家理清了发展思路。 篇十 驻村帮扶的第一天,我便看到那间老旧的石板屋。村支书告诉我,曾经,漫山遍野的油菜花把石板屋映衬得最是漂亮,老农的山歌吟唱着春天的梦想;夏天的雨总是来得突然,匆匆跑到屋檐下避雨的人们脸上稍有一些不安,却很快被孩童雨中追逐打闹给逗笑;“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新建的小学就坐落在曾为学堂的石板屋不远的地方,依稀还能听到学生们的读书声在老屋上空回荡;几缕炊烟升起,再寒冷的腊月也阻挡不了乡民迎接新春的喜悦。 唯独老石板屋,也许是发展的步伐太快,也许是承载不下时光的变迁,也许忙碌,也许熟悉,也许遗忘。 石板屋,老了!不过,我喜爱上了老屋。 从城市到山野,穿过山巅和云海,我来到这次扶贫的终点,而老屋对于我来说,又是同步小康工作的起点。 不管经过多么细致的计算,做了多么充分的准备,当第一次来到这个小山村的时候,我还是产生了几许担忧。不是我自己的退缩,而是了解得越多,就知道需要做的事情越多,自己的压力也就越大。这是桀骜不驯的人不服输的特点,而此时的石板屋或许看穿了我的内心,她只是静静地蜷缩在人们的记忆里,不曾言语,却总能在我们最脆弱的时候提醒着,要经受风雨的洗礼,默默地坚守,时间总会给辛勤耕耘的人们一份回报,每一个人都会在努力中绽放最炫彩的生命。 在最初开展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的时候,我也向许多领导同事请教学习,他们给我支招时都说了一句,要想把工作做扎实,就必须带着感情,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做实事。 我带着的这份扶贫之情是另一种乡愁。 乡愁不只属于我,还属于远方城市打工为生计奔波的村里人。他们在努力打拼的时候,总会牵挂家乡的发展。这里的老石板屋的青砖下藏着他们儿时的秘密,这里的香樟树上还有细叶沙沙响和知了的余音,这里的石磨盘旁还有玩耍嬉戏的身影...... 帮扶工程项目就这样一个个实施起来,他们说,山里的夜晚宁静却略显孤寂;他们说农家的小院舒适却有些偏远;他们说,村民的生活朴实却稍显拮据。于是,一盏盏明亮的太阳能路灯照进了人们的心里,一条条宽阔的水泥路拉近了城市与农村的距离,一项项养殖项目在辛勤的村民脸上画上大大的笑脸。 村庄变得越来越美丽,老石板屋似乎有些不那么协调了。村里议论纷纷,都不知道该怎么规划这所老宅子,说改建,拆掉的都有,虽有不舍,留恋,惋惜,无可奈何,但也确实别无他法。 渐渐地,大家都沉默了,因为每一个人都知道,老屋不仅仅是一间破旧的石板房,此时老屋就像一棵树,深深的栽种在我们的心灵深处,不管走到哪里,都不曾遗忘;也让我们在痛苦彷徨中多了一丝惦念,多一份勇气。 “建一个村史馆吧,让大家在这里找到乡愁。” 所有人都一致的支持这个想法。于是,村史馆就这样建设起来了。老房子很快就修葺完工,村里的人们纷纷把自家的老物件送到了村委办公室,资料书籍、农耕器具、锅碗瓢盆、民族服饰,琳琅满目。没想到起初方案中最没把握的各类老物件收集反而先于老石板屋装修前完成了。 当一户村民将自己家的老式织布机搬进村史馆的时候,整个村史馆也基本上竣工了。令我至今动容的是,织布机的女主人花了半个多月时间在织布机上织了一米土布,她儿子告诉我们,老人现在已经不再自己织布卖钱了,这次专门织上这一块,我们以后到村史馆里,还能想起当年母亲为我们的付出,还能给我们的孩子讲述父辈们的故事。 就这样,老旧的石板屋又一次绽放出鲜活的生命,这一次,她以另外一种形式演绎新的主题,继续陪伴着村里人走过匆匆人生,记录大家精彩的瞬间,同时也会让大家停下匆忙的脚步,寻觅一份感恩,获得一份宁静。这次,石板屋,没有这样在遗忘中老去。 一年多的同步小康驻村生活就这样过去了,临别之前,当我再一次来到了石板屋,我看到村小学组织少先队员参观学习,看着同学们认真地听着讲解,听着石板屋在讲述着一个个崭新的故事。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