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11-13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学习贯彻两会精神感悟五篇
学习贯彻两会精神感悟五篇 【篇一】 全国两会于5月21日和22日召开,作为一名机关的工作人员,一名党员,在思想上我将认真学习两会精神,以实际行动拥护党中央所作出的决定。这一段时间,我认真收听收看了本次“两会”的新闻专题报道,通过学习两会精神,了解国际国内形势,对于站对立场,明辨是非,有着举足轻重的指导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的生活工作学习中自觉实践两会精神,自觉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积极发挥好党员在群众中的带头作用。为实现中国梦做出积极的贡献。我坚信,在党中央的领导下,我们一定能把握住重要的历史机遇,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解决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中国必定能赢得宝贵的发展时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蓝图必将变为现实。为此,我将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提高工作水平,努力在工作中做到将自己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统一起来: 首先,在思想上,我们将继续不断加强思想政治修养锻炼。从而在工作上有更大的精神动力,做到尽职尽责,恪尽职守,并使自己能够更好的适应审批工作的要求,为群众做好事,做实事。更好的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其次,在生活上,我将以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坚定信念时刻鞭策、鼓励自己,使自己对工作始终保持信心和干劲。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一个不平凡的审批人,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理念切切实实地为同事,为部门,为单位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我深为自己所处的工作感到自豪,也深为自己所处的盛世感到自豪。通过对今年两会会议精神的学习,使我对国家现状有了深刻而又清醒的认识,这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要让中国这艘巨轮沿着又好又快、科学发展的航道前进,我们一定还要大力学习党的理论来武装自己,并努力把它们付之于实践。 【篇二】 公文写作是一条漫漫修炼路,对新上手的“小白”来说,《政府工作报告》不失为一篇学习的佳作。但要想真正学到精髓,不仅要能学习其语言表达,更要能透过表象看到本质,找到更深层的写作“秘诀”。 第一招:“套”而不“固”。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大致依然是回顾过去工作、指明未来目标或发展任务,但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并未提出全年经济增速具体目标,这恰恰是对当前特殊情况的灵活应变。公文写作往往具有一定的“套路”,对于初学的新人来说,拿过一篇“模板”照葫芦画瓢,可以帮助自己尽快描摹文章的框架,迅速习得规范的语言,并不失为一种快速成文的“捷径”。但“套路”并不是万能的。比如去年回顾工作时使用“一年来”是贴切的,但在今年两会推迟79天的情况下则需适时调整为“去年以来”。写作中在“套用”以往的公文时需要注意,文章的结构可以模仿,语言的表达可以借鉴,但决不能生搬硬套,必须结合实际灵活改变,确保其符合当下的情形、贴合自身的工作。 第二招:删繁就简。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字数仅一万字左右,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字数最少的一次,但已足够传递出满满的工作重点和发展信心。我们在学习公文时总能看到几千字的“大作”,认为优秀的公文一定要内容丰富、字数充实,不自觉将文章陷入绞尽脑汁想出的繁琐语言、华丽辞藻之中,甚至为了段落规整把已经讲明的事情又硬生生拼出几句“废话”。殊不知公文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而产生的应用性文种,好坏不在于字数多少、文采如何,而在于是否能够把情况讲清、是否有助于把实事办好。好的公文更是需要删繁就简、深入浅出,用简单的语言阐明复杂问题,令阅读者一看就懂,落实起来也才能又快又准。 第三招:“公”字为要。 从“生命至上,这是必须承受也是值得付出的代价”到“尽心竭力不辜负人民的期待”,贯穿《政府工作报告》始终的是一个大写的“人民”。写好公文,就必须读懂“公”字背后的深意。我们是人民的公仆,写文办事最终需要服务于人民的利益。疫情期间,大理市的一纸《应急处置征用通知书》截留了重庆的口罩物资,虽然此文格式规整、表意清晰,但却背离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绝不能称为合格的公文。写好公文,就必须始终站稳人民立场,把回应群众关切、解决群众问题、满足群众需求作为公文写作的第一要义。在写作过程中,要始终秉持一颗为人民服务的公心高度负责,精准核对每一个数据,仔细推敲每一项措施,把文章写进人民群众的心坎,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好公文。 写作“秘诀”千千万,除了要多看、多学,培养公文的写作语感,更要多思、多想,把握公文的深层逻辑,但最重要的仍然是动起手来实际练,在提笔中知不足,在练习中补短板,如此才是修炼成功的终极“大招”。 【篇三】 这几年,习近平总书记无论到贫困地区考察调研,还是参加党代会、全国两会审议讨论,总是特别关心特色农产品的产销情况。可爱的网友们甚至用总书记调研过的农副产品,制作出一份“小康菜谱”:柞水木耳炒云州黄花,德胜马铃薯配宁夏安格斯牛肉,配一碟盘州火腿,就一壶贵州“人民小酒”,饭后再吃点伊春蓝莓,饮一杯安吉白茶…… 一份“小康菜谱”,蕴含着怎样的情怀与方略?是“但愿苍生俱饱暖”的朴素愿望,是“为人民谋幸福”的不忘初心,是“作于细”而“成其大”的治国方略。 今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又遭遇疫情影响,各项工作任务更重、要求更高。作为一名扶贫干部,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小康菜谱”,为困难群众炒好“家常菜”“特色菜”“回锅菜”,让他们“吃得好、吃得香、吃得饱”。 真帮实扶,炒好结对帮扶“家常菜”。脱贫攻坚,贵在“帮扶”,重在“帮扶”,成败之举在于“帮扶”。不论帮生活、帮发展,还是扶志扶智,都要落在实处,帮在点上,扶在心上。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少数扶贫干部听不懂、听不进困难群众的问题与诉求,解决不了困难群众的难题与忧虑,以致出现“帮扶干部跑断腿、困难群众不满意”的尴尬,最后只能搞“虚假式”脱贫、“算账式”脱贫、“指标式”脱贫这一套。究其原因,是扶贫干部政策了解不透彻,入户帮扶不走心,未把困难群众当作亲人关心爱护。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脱贫攻坚要用心用情用力,真扶贫扶真贫。扶贫干部不妨多跑些田坎,用脚步丈量民情;多研究政策,用思想启发民智;多跑里跑外,用行动排解民忧;多几句问候,用亲情温暖民心,切实炒好结对帮扶这道“家常菜”。 因地制宜,炒好产业发展“特色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要因地制宜,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确实,产业扶贫是最有成效、最有速度、防止返贫的最佳脱贫方式。广大扶贫干部要鼓足“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干劲,发扬“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的创新精神,锚定“因地制宜”这个核心,带领群众发展与众不同的特色产业,当好群众增收“主心骨”。具体来讲,就是要深入调查研究,获得特色产业发展方向的“发言权”,并积极向当地党委政府建言献策。同时,因人而异为结对群众指点迷津。对年轻力壮的,要积极引导自主创业,尤其是发展本地特色产业;对缺乏技术的,要联合镇、村力量,加大劳动技能培训,鼓励发展当地特色种养殖业等。 对标补短,炒好致富奔康“回锅菜”。 判断群众是否脱贫,经济收入是底线,“两不愁三保障”是根本。受疫情影响,据各地初步摸底,已脱贫人口中有近200万人存在返贫风险,边缘人口中还有近300万存在致贫风险。“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当前,正是脱贫攻坚最吃劲的时候,扶贫干部要“回头看”“回头帮”,主动查摆漏项、对标补短,炒好致富奔康“回锅菜”,为稳住脱贫成效提供有力支撑。要严格按照按照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帮扶、脱贫不脱责任的要求,沉入基层,找准影响群众脱贫的痛点难点,对照标准逐项逐条精准施策,聚焦发力,补齐短板,最大程度减少意外返贫现象发生。要详细分析困难群众受疫情影响程度,推动完善困难群众救助举措,对既无劳动力,也无经济来源的,要坚决兜住脱贫底线,确保每个民族、每个地区、每个人都不落下。 【篇四】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女排国家队队长朱婷在两会采访中说道:“顽强拼搏,永不言败,是女排精神,也是民族精神。”中国女排一路走来,有过花团锦簇的“高光”时刻,也曾屡战屡败黯然退场,但几代女排人从未停止过拼搏奋进的步伐,一路披荆斩棘,一路高歌猛进,终成国之荣光。组工干部当从女排精神中汲取养分,加强自身建设,锻造属于我们的“组工精神”,建设“铁军队伍”,打造“铁板部门”。 稳——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2019年世界女排联赛中国香港站,中国女排和意大利女排上演经典对决。在前两局输得近乎绝望的情况下,在男解说都看不到希望开始说丧气话的时候,中国女排连扳三局,实现惊天大逆转。比赛场上瞬息万变,只有头脑清明、沉着敏捷,才能赢得最后的胜利。组织工作“事儿多责任大”,工作讲究时效性,工作量大而标准又高。党政机构改革带来新一轮的职数化解任务,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精气神仍需提振,基层党组织“两个覆盖”还不到位……一系列问题亟待一一化解。只有遇事沉着冷静、从容不迫,方能站稳政治立场、办事有章法。“谁能够在惊愕之中保持冷静,在盛怒之下保持稳定,在激愤之间保持清醒,谁才是真正的英雄。”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面对再大困难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始终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始终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目光长远、求真务实,既能接受点赞,亦能接受“拍砖”。冷静决策,反应迅捷,任他时局百变,心如定海神针。 准——好钢用在刀刃上,庄稼种在节令上。女排的排兵布阵既要考虑老将经验丰富但饱受伤病困扰、体能欠佳状态下滑的情况,还要综合年轻球员缺乏历练技术不佳的现状,更要结合每个人的技能特点与性格等各个因素,将每个人放在最合适的位置,最大限度让每个人发挥作用。组织部门和组工干部要锻造“瞻山识璞,临川知珠”的慧眼,甘为人梯,善做伯乐,提高选人用人的本领,善于研究干部综合素质和特长,通过对人才的优化整合,因材施用,真正把干部选好用好,为干部干事创业搭建“舞台”。此外,组工干部在工作中还要把准方向、有的放矢,以最快的速度和最大的力度,动真碰硬,克难攻坚。要善于把握工作中的重点、难点,把“力”用在“点”上,从全局观察问题,切中肯綮,找准问题精准发力,真正做到纲举目张,“四两拨千斤”。 狠——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郎平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们非常努力,非常刻苦。每天完成八小时训练后还要单独进行防守训练,会流眼泪,也会抱怨。但只有这样努力,在场上才不会被对方打倒。”组织工作千头万绪、程序复杂,组工干部必须坚定信念、不能松懈,有一股子狠劲和韧劲,抓住不放、一抓到底,咬定目标不放松、精准发力,锲而不舍,一锤接着一锤敲,不怕吃苦受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以“五加二”“白加黑”的恒心,锲而不舍将工作落实到位,就像朱婷在对阵日本队时,声嘶力竭的一声“拿回来”!组织工作可能涉及利益调整,障碍多、阻力大,必须敢抓敢管、迎难而上、敢于碰硬。要有不避险、不畏难的劲头,敢啃硬骨头,刻苦钻研业务,着力提升系统化思考能力和专业化工作能力,不断炼造过硬本领,淬铁成钢。再苦再累,组工干部都应当咬紧牙关铆足劲,硬着头皮向前冲,以敢于担当的精神、坚韧不拔的意志、攻坚克难的力量解决好每一个问题,做好每一项工作,完成好每一项任务,尽心竭力为人民群众谋福祉,时刻谨记作为一名组工干部的责任和担当。 【篇五】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代表通道”采访活动上,全国人大代表罗杰夸赞的“七个葫芦娃”让“90后”再次被刮目相看,他们被称为奔涌的“后浪”。其实笔者身边也有一群正在蜕变的“90后”,他们坚持不懈、敢于担当、有理想有抱负。 “点滴积累”终成材料“写手”。党政办材料“小能手”起初也饱受文字“折磨”,用她的话来说,就是“半天憋不出一个字”。一年磨炼,这位“90后”小伙伴已成“写手”,在她的经验分享中,“积累”“坚持”是关键词。诚然,基层工作纷繁复杂,文字材料、政策理解、与群众交流都需认真学习。在这一年中,蜕变的不单是她的写作功底,更多的是对基层工作的一种理解,“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是她的电脑屏保文字,也是更多“90后”基层党员干部憋在胸中的“一股劲”。岗位虽不同、步伐却一致,“点滴积累”终会成长,“破茧成蝶”有没有在你我心中产生共鸣。 “敢勇当先”争做扶贫“战士”。 扶贫办“小斗士”就算守不住自己的“发际线”,也要坚守扶贫阵地,每逢深夜,扶贫办的灯总亮着。参加工作时间不长,扶贫小伙的眼神却透着基层党员干部的坚毅,他来自城市、养尊处优,看似文质彬彬,却有着大大能量,他喜欢诗词,一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写在扶贫日记首页。虽然年轻,却当过扶贫“第一书记”,在母校募捐衣物、通过网店销售农产品,他的扶贫“金点子”总是很多,驻村之时,无论烈日当头、刮风下雨,扶贫之行从未停歇。他同更多“90后”基层党员干部一样,冲劲十足,把国家和人民赋予的光荣使命往肩上一扛,纵使脚下山河万里,心中目标依旧清晰,此等魄力有没有让你我心生感慨。 “志存高远”基层海洋“破浪”。村官小哥大学毕业便扎根基层,“一眼望到头”曾让他人生迷茫,重振旗鼓最终摆脱困境,拒绝平庸开始“乘风破浪”。他经历过失败,停滞不前让他心生懒惰,同他一样,年轻基层党员干部都曾迷失方向,“好高骛远”让其内心浮躁,然而村官小哥并未“一蹶不振”,坚定“理想”助其“拨开云雾见明月”。正所谓“勿以善小而不为”,国家政策“落地开花”离不开基层,农村层峦叠嶂的大山、广袤无垠的田野正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大舞台”,如今村官小哥“初心”日渐清晰,他觉得努力保障每位群众利益便是基层党员干部的意义所在,摆正位置才能行得更远、更稳,青年如此有没有唤醒你我心中斗志。 其实,我们身边还有很多这样的“90后”基层党员干部,他们默默付出、直面困难、积极向上,他们是国家事业的“生力军”,他们奋斗在扶贫、抗疫一线,他们是奔涌的“后浪”,充满着无穷力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