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06-26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学校规章制度之“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有效教学要求
学校规章制度之“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有效教学要求 一、学习小组的构建 1、班主任、科任教师配合,全面了解学生,完成《评价表》 2、学科老师根据学生性格特点、学科特长、班级学生人数,合理搭配,一般6人一组,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 3、组内推选小组长、学科长(照顾学科特长,负责本组该学科学习的组织),记录员轮流担任; 4、班主任和学科教师采用激发愿景、角色机制、评价机制、问题生成、问题训练等策略培养小组不断成长。 二、“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有效教学模式的教学阶段划分 (一)课前阶段教学行动策略 学生要采用结构性预习行动策略:具体做到“读、导、作、问”。“读”即走进文本,保证阅读篇数。采用“六字诀”阅读,即“读、划、写、记、练、思”,查着工具读,划着重点读,写着感想读,记着内容读,练着习题读,思着问题读。最后用《阅读评价章》进行评价。“导”即完成问题导读评价。“作”即完成课后作业。“问”即完成问题评价。 1) 读:走进文本策略(要求保证阅读遍数、启用《阅读评价章》、采用“读、划、写、记、练、思”“六字诀”阅读); 2) 导:完成导读评价,即完成《问题导读—评价单》; 3) 作:完成课后作业(《预习笔记》、《预习作业》); 4) 问:完成问题评价(填写《问题评价单》)。 教师要采用结构化备课行动策略。具体为“全、单、定”。“全”即全景式评价表。对学生提前预习的评价,分为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学科长评价、组长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单”即结构化教学设计。必须遵循“一案三单”的原则。“一案”即《学习方案设计》。内容包括,课型、教材分析、学生分析、理念与思路、教学要求、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关键问题、教学方法、教学准备。同时在教学过程设计中要备出程序要素、时间分配、创设情境、教师行为以及期望的学生行为,可用简案形式设计。“三单”即《问题导读—评价单》、《问题生成—评价单》、《问题训练—评价单》,问题导读评价单主要为了落实学生预习掌握情况。问题生成评价单是学生在学习中生成的疑难问题及教师根据课程标准、教材目标提出的问题。问题训练评价单是对课堂教学效果落实的检测评价。“定”即定内容、定标准、定时间、定目标、定期望。总之,教师备课要做到“先学后导三段涵,课前两周师生备,问题生成目标清,生、程、境、自、计五元,学生唱戏师生搭”。 1) 全:参考《学生全景式评价表》,全面了解学生; 2) 单:进行结构化教学设计,即完成“一案三单” (包括《学习方案设计》、《问题导读-评价单》、《问题生成-评价单》、《问题训练-评价单》); 3) 定:落实“五定”要求(包括定内容、定标准、定时间、定目标、定期望) (二)、课中阶段教学行动策略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策略: 具体方法为:①新型小组合作学习;②学生展示型学习。将生成问题进行合作探讨,并填写《问题生成—评价单》,由学生进行展示。展示后,教师下发《问题训练—评价单》,检查学生对本节课的落实情况。 1) 新型小组合作学习(设学科长,建多元评价,重点是“一激二抓”); 2) 学生展示型学习(学生采用“展、思、论、评、演、记”的展示学习“六字诀”完成《问题生成-评价单》并展示,学生完成《问题训练-评价单》)。 教师智慧教学行动策略: 1) 组织小组合作学习; 2) 组织展示学习(如问题解决课展示学习可分为:问题呈现-自主合作-展示评价-问题训练-提升意义五个环节); 3) 智慧性指导教学(角色行动策略,即“生进师退”;关注问题与“差生”;使用《随堂记录评价卡》评价学生学习所得;狠抓 “一激二评三落实”)。 (三)、课后阶段教学行动策略 学生回归评价型学习策略:学生在有效教学视野下采用回归型评价学习策略,具体做到四点:①学习反思,周日记;②知识模块归纳;③按有效教学复习评价表要求进行回归复习;④创建学科文件夹。 教师回归评价型指导策略: ①组织单元回归复习(滚动式复习); ②契约评价(学生每节课应有自己的学习目标,课后反思是否达到,用导读评价单进行评价); ③学生作业评价(作业批改;批改记录;课中或辅导纠偏); ④学生成绩评价(用问题评价单在小组内评价;在月考、期中、期末等大型测试中看学生是否达到目标,分清失分原因,提出解决措施); ⑤根据课标要求布置拓展学习任务。 资料的整理收集,学生个人的有效教学各种资料(三单、复习评价表等)装入学生成长记录袋;教师的一案三单设计、作业批改记录、成绩评价单(针对每一个学生的试卷分析)及学生《全景式评价表》等有效教学资料都应分类整理,装入学科档案盒,个人保管。班主任负责保管学生的《全景式评价表》等各种问卷调查资料及学生的阶段性检测成绩、阶段评价资料等相关资料。 三、“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有效教学模式课型分类 “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有效教学模式在课型研究方面,对现行“自习课”、“新授课”、“复习课”等课型进行了创新和调整,提出了“问题发现课”、“问题生成课”、“问题解决课”和“问题综合解决课”。课型调整不影响学校现有教学制度,调整权利放给任科教师,在规定的教学时数内根据教学需要自行选择与安排。四种类型课的主要任务和流程描述如下: “问题发现课”主要目的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反复阅读、深入文本、感知内容、体验意义、发现问题,在发现问题过程中,解决简单的和基本的问题,并把不能解决的问题或认为重要的问题,认真地、系统地填入《问题发现单》。为下一步的“问题生成课”做好准备。如果学生在课前有结构化预习的时间,能够通过自主学习,完成《问题发现单》,那么,这个“问题发现课”可以忽略。教师在“问题发现课”的角色是激发者、观察者、引导者、服务者,为学生问题生成创设有效情境,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学生角色主要是善于自主合作学习的主动者和责任者,教师对那些发现有价值问题的学生给予及时鼓励和奖励,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习惯,使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问题生成课”的学习。基本流程如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呈现目标(1-5 min) 2、自主学习,问题探究,合作讨论(15-18 min) 3、问题发现,完成任务,小组评价(10-12 min) 4、个性问题,小组解决,合作探究(5-10 min “问题生成课”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进一步发现问题、生成问题,实现知识迁移。在教师指导下,首先是学生带着结构化预习中发现的问题自主学习,评价《问题发现单》;其次学习小组内合作交流,对个性问题进行有效评价、答疑解惑、二次生成小组共性问题;再次小组间交流合作、排疑解难、系统思考、筛选组合,最后生成全班的共性问题,对于共性问题师生共同交流、评价、帮助来解决;最后教师在适当时间内让学生完成《问题生成单》。教师在问题生成课的角色是激发者、观察者、引导者、督促者、鼓励者、服务者,为学生问题生成创设有效情境,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教师对那些提出有价值问题的学生给予及时鼓励和奖励,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习惯,使学生一直带着问题去学习。基本流程如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呈现目标(1-3分钟) 2、自主学习,问题探究,合作评价(6-8分钟) 3、个性问题,小组展示,规范指导(10-12分钟) 4、问题生成,小组解决,合作评价(5-10分钟) 5、共性问题,归纳总结,问题延伸(2-5分钟) “问题解决课” 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理解知识、巩固记忆、提升能力;首先是教师帮助学生创设情境,回顾问题,呈现问题;其次对问题进行归纳和科学指导,在学生广泛占有学习资源的前提下和充分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有效评价和解决,进而对解决的问题再次系统归纳,指导学生有效记忆、占有知识;再次对主要问题进行多元化训练,在规定时间内让学生完成《问题训练单》。教师角色依然是资源提供者、指导者和评价者,对于那些大胆解决问题,富有创造性思维的同学予以鼓励和奖励,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基本流程如下: 1、自主学习 合作评价(10-12分钟) 2、小组讨论,生成问题(5-8分钟) 3、针对问题,有效指导(3-5分钟) 4、问题训练,知识迁移(6-10分钟) 5、问题评价,规范指导(3-5分钟) 6、归纳概括,提升意义(2-5分钟) “综合解决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发现问题、生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综合解决课”比较适合教学容量少的课程。主要由三部分组成,首先是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发现个性问题,经过小组交流生成小组问题,教师直接参与各组学习活动,对重点问题进行有效指导;其次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问题训练,全面提升能力,对共性问题进行规范指导;最后是教师归纳问题,组织小组讨论,生成意义,拓展视野。基本流程如下: 1、创设情境,呈现目标,任务驱动(1-3min) 2、自主学习,生成问题,小组评价(使用《问题生成单》)(5-10min) 3、问题训练,提升能力,规范指导(5-8min)(使用《问题训练单》) 4、小组讨论,合作评价,拓展提高(3-5min) 5、问题归纳,知识概括,生成意义(老师、学生均可实施)(3-5min) 以上四种课型是在实验过程中,根据有效教学实际需要而逐步完善的。至于选择什么课型,没有严格的规定,学科教师要根据年级特征、教学内容、学科特点和学习任务来选择和创新具有学科特色的新课型,衡量创新的标准就是要看课堂教学效益是否得到明显提高。 四、与“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有效教学模式相适应的教师角色变化 此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角色要实现根本性转变,由课程复制者转变课程开发的研究者;由知识讲授者转变为问题发现者;由知识抄写者转变为学习活动设计者;由课堂教学管理者转变为学生有效学习的服务者。教师在备课、上课、评课等不同环节的角色也将发生变化,教师备课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从教材到教案,而是“师生共备”;课堂教学过程不是教师单向的知识传授和线性参与,而是“师生共学” ;课后评价不是教师层面的主观评价,而是“师生共省”。 五、与“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有效教学模式相适应的学生学习方式变化 此教学模式是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主张“先学后导”教学思想,强调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使知识问题化,继而使问题能力化,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得到体验。在学生操作层面上,教师要帮助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构建学习愿景,学习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方法,接受“先学后导、问题评价”教学思想,具体贯彻“预习结构化”、“学习责任化”、“评价多元化”、“时间效益化”和“记忆高效化”的行动理念。课前,努力使学生被动性学习转变为主动性学习,逐步使学生学会依据文本内容,通过自主学习发现问题、生成问题。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能够根据教学目标和要求,对学习内容事先进行结构化预习,人人完成《问题发现单》,并及时评价预习效果;课中,使学生等待式学习变为体验式学习,让学生人人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启开学生嘴,让他们说起来,动起来,活起来”,让学生积极配合教师和同学投入到有效学习中来,积极完成《问题生成单》和《问题训练单》;课后,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按复习评价表要求进行复习,巩固学习效果,促进学业成绩持续提高。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