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24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作文教学要过“三关”
语文论文之作文教学要过“三关” 学以致用是语文的最终目的,由此可见,作文教学在语文学习中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关于作文指导的经验交流虽然很多,可是,我以为,其中绝大多数讨论的都是关于写作技巧层面的问题,真正关注到学生如何从素材的选择上打好基础的经验文章却很少。 在多年的作文教学中,我注意到技巧的培养仅只是一种表象的东西,而素材的选择相对要深刻得多。它来源于广阔的生活,需要深入的观察和独到的思索,是一种深刻而广泛的,具有深厚基础和无限空间的内容。所以,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素材的选择,注重培养、提示、引导学生发掘、发现、提炼、思索素材,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创作当中,把自己在生活中获得的一些经验认识,转变为写作素材。 一、感受生活,累积经验,捕捉写作素材 生活是深刻的,博大精深而又无处不在的生活是每个学生每一天都要经历的。农村的学生具有广阔的生活天地,这是他们每一天都在面对、直视、经历、感觉着的。所以,生活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田地,它无处不在,但学生却熟视无睹。面对这样的现状,作为教师,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在学生忽视、漠视的地方加以点拨,让学生忽然顿悟到:原来这里有生活,那里也有生活,生活是这么具体而真实。 著名诗人何其芳曾经在作品中热情地赞颂:“ 生活是多么广阔,生活又多么芬芳,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面对这样真实而广阔的生活,教师的工作不是创造生活,而是在学生混沌的头脑中加以提醒、暗示、引导,告诉他们,这就是生活,这里面的点点滴滴都是生命的赋予,都是生命里最珍贵的宝藏。 可是,如何把这种琐碎嘈杂的生活表现概括出来,演变成文学题材呢?这就需要我们做教师的要学会细心观察、耐心指导,呵护学生情感,发现学生思想的火花,适当启迪引导,提炼写作素材。比如,在描写母爱的文章中,因为学生的家境不同,生活环境各异,所以,在指导写作的过程中,教师要区别对待。首先,在作文题目的设置上要宽泛,能不命题的就别命题,能半命题的就不全命题,能随意抒发的就别拘束。其次,在题材的选择上要真实,如表现母爱:凌晨时母亲冒着严寒抱柴生火是慈爱;病痛时母亲送一碗热腾腾的荷包蛋而是慈爱;上山劳作时母亲严肃的呵斥是负责;寒冬腊月时能穿上厚实的棉衣是幸福。如果上面的提示还不能让学生发现这些细小而真实的素材,不能叫学生领悟到这些都是他们拥有的可以表达的材料,那么,问一问:风雨夜你不用担心头顶没有片瓦为你阻挡风暴,放学时你不用担心回家时面对的是冰冷的锅灶,这是为什么? 其实,生活的素材很多,所以,在作文的创作中,引导学生发现生活本身的幸福和美,才是激活他们创作欲望的根源。 二、发现生活,体验美好,激活学生对美的欣赏和热爱 新月派诗人代表徐志摩在剑桥大学学习的时候,曾因为对周围环境美的震撼而泪流满面,以不可遏止的热情投入到对诗歌的创作中。这是生活的美在诗人灵魂中的震撼和折射,是激励人类不断探索和创作的源泉。诗人泰戈尔也说:“世界用图画和我们说话,我们的灵魂答之以歌声。”这就是对生活美最好的阐释。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要引导、帮助、启发学生在思想深处意识到:世界是美的,它的美从来都在,从不缺乏,我们之所以没有认识到世界的美,不是因为美丢失了,而是我们缺少了发现的眼光。 正是因为有了发现,才会有“孔乙己”的高度概括,祥林嫂的细腻描写;正是由于有了发现,才会有《儿子的采访》中语重心长的人生感悟,《鸟是树的花朵》中生动烂漫的表象。发现,是我们的灵魂对大自然的反应,是生活在我们心灵中的投影,是源自于生活,而又超越了生活,是对美的提炼和概括。 在作文的指导中,生活本身并不能代表文学的表现。可是,把生活中的表象发掘出来,用全新的,发现的眼光去评价、接受、揭示、阐述,则是我们的作文教学需要完成的,这是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需要对学生加以培养的,一种负责任的写作态度。 三、表达生活,倾诉心声,迈向文学里程 “我以我手写我心。” 这是作文最基本的原则。写我心,是一种倾诉、一种热望,只有有了倾诉的热望,学生才会渴望表达,主动创作。同样,也只有积极主动、自觉自愿,全心投入的表达,才是恒久的,具有生命力的表达。 语文的教学是一种多维发展的过程,技术的层面灵活小巧,基础层面的深厚独到,都是负责任的教师需要注意到的。可是,在有潜力的作文教学中,对那些底蕴东西的发掘、探索、培育、表达,才是更加深厚坚实的,对学生能力具有持久作用的层面。所以,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把握住生活这个宽广而坚实的基础平台,发掘具有潜力、生命力的创作底蕴,因为,只有这样,我们的作文教学才会新颖别致,具有潜力,充满希望。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