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心得)之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审美教育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审美教育

语文论文之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审美教育 ‎ ‎  在素质教育日益深入到课堂教学的今天,我们语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使他们成为最爱美,会美的一代是我们做教师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我们的孩子也不例外,他们对美的事物易于接受,乐于接受,而且会引起情感冲动。因此,教师就得充分利用儿童的这一特点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美”着手,体现教学的美感性。让儿童从小受到美感的陶冶,这有利于完美人格的培养。‎ ‎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凝练生动的优美词语,强烈感人的抒情色彩。教学中除了让学生感受体验这些教材内容为主的审美内容及形式外,更要遵循学生审美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从感性到理性,由理解到想象,由体验到评判,让学生从中受到熏陶感染,下面就本人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谈一点浅显见解。‎ ‎  一、在诵读中体验美 ‎  叶圣陶说过:“读的方面,它是包含了了解的程度及欣赏的程度,就像一幅画,你觉得它确实太好了,但问你好到什么境地,那得由你自己体会,从体会的能力就见出欣赏的深浅”‎ ‎。是啊,读的过程是对教材加深感觉,形成体验的过程。通过“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不知不觉使学生的心情得到陶冶净化。‎ ‎  《背篼》一文,文质兼美,行文活泼流畅,语言颇具层次美,节奏美,形象美,是进行节奏训练与感情朗读的好文章。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反复吟诵,读出一位农家孩子黄昏时分打柴归来的形象,特别是第四自然段中,“他加快了脚步,拐过一道弯,绕过一道坎,走过一条窄窄的田埂,跨过小石桥,走进村子,走进了自家的小院”我指导学生朗读时,句与句之间要读出跳跃性,体现孩子轻松的脚步,愉悦的心情,最后一句速度要渐慢下来,体会孩子回到家中的幸福感情。叶圣陶曾经说过,把有感情的朗读叫做“美读”。就是要“设身处境地”“激昂处还它个激昂,委婉处还它个委婉”……务必要尽情发挥作者当时情感。最后一自然段“哦,山里的孩子,背篼里盛着一个勤劳的童年”虽是一句话,却包含了作者的深厚感情,我又让学生反复地读,投入地读,语气不断加强,语调稍上扬,品出作者对山里孩子的赞美之情。学生在读中与作者情感产生共鸣,在读中进入美的意境,在读中感悟美的语言。学生在这样的美读中,获得了愉悦的审美体验,品味到文章的语言美。‎ ‎  二、在分析中理解美 ‎  教材中,诗歌用字精练、传神,散文句式优美多样,记叙 文对话很有个性。在教学时,我总是引导学生推敲、欣赏一些美丽的词句,从而得到美的熏陶。琢磨传神的词语,重在琢磨其精妙,用词的精妙,指得就是它是否既形象又包含丰富的内容。如《鸟的天堂》一文中,作者写到:“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色的颜色明亮地在我眼前闪耀,似乎每一片树叶都有一个新的生命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这段话写得非常生动,其中的“堆”字特别传神,它描绘了树叶一片挨着一片,层层叠叠的景象。“明亮”一词形象地写出树叶的色彩鲜明,有光泽。“颤动”一词把静态的榕树描写的栩栩如生。在教学中,我用品词析句的方法引导学生分析品味其中的妙用,仔细体味优美的句子,学生在老师的点拨之下,感受到文章作者用词的准确性,语言的优美性,闭目想象一棵茂盛的大榕树似乎就在眼前。‎ ‎  三、在欣赏中感受美 ‎  夸美纽斯说:美的事物总是具体的,形象的,可感的。教师应该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去感受景象的美。在教材中,有许多情文并茂的散文,它们往往以优美的语言取胜,而生动的语言总是依靠优美的句子来表现,教师若能捕捉这亮点,再配以现代教学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美的存在,这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如《夏天》一文,描写雨后初晴的四、五、六自然段。作者把雨后的美丽景色淋漓尽致地描写出来,我在学生欣赏录音朗读之时,抓紧配上生动形象的课件展示了雨后彩虹挂空中,柳叶、小花干净精神,小鱼活泼可爱,以及湖边的美丽景色。学生欣赏之后,仿佛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在这美的感染之下,学生的头脑中,形成鲜明的形象,使学生感受到雨后美的形象,产生爱美的情怀。所以,利用视觉、听觉创设情境,点燃学生心灵的火花,陶冶美的情操,启迪学生爱美的心智,达到润物无声的境地,让学生在欣赏中获得美感,这对于低年级语文课更是重要的审美方法。‎ ‎  四、在想象中拓展美 ‎  叶圣陶说:“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墩站着读者,那边的桥墩站着作者,通过了这一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并且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契合。”他强调的就是阅读语文中的想象。如果说理解可以再现形象的话,那么,想象就可以拓展和创造意境。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凭借事物的特点,展开想象,根据事物的发展进行推理想象,让学生驰骋想象的空间,去开拓最美的意境。如在教学《狼和小羊》一课中,狼凶狠狡猾,而小羊则温和善良,在课文结束时作者留下一个悬念给读者,狼向小羊身上扑去,那么小羊到底是被吃掉了呢?还是获救了呢?在学生结尾时就充分体现了孩子们对“善”的倾情。对“恶”的深恶痛绝,有的说:“狼一下子扑了个空,撞死在石头上,”有的说:“正在这时候,猎人赶来救了小羊”……无一不说明学生对美的追求和孩子们“善”的一面,学生充分利用生活中的积累,贮存,并加入了丰富的想象,使美的感受不断加深 。‎ ‎  在教学中,我还从一些图文并茂,美观实用的图画中培养小学生的审美情趣。叶圣陶指出:图画不但是文字的说明,并且要拓展儿童的想象,涵养儿童的美感。小学语文教材中,辅助插图非常多,也就是这些美丽的图画,吸引着小学生,尽情游赏这百花园,它以美的魅力使他们幼小的心灵陶醉,而且还可能给他们留下终生难忘的印象。‎ ‎  总之,语文教材中的美育因素是处处存在的。只要我们教师善于发掘文中的“美”的因素,用美的形象去启迪,用美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动用多种形式进行审美的训练,带领学生在游览、参观、阅读等活动中受到美的感染。使之想把美用自己的情感,表达出独特性来。这样,既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初步的审美能力,同时又能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语文素质的提高。‎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