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19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班主任(心得)之浅谈在课堂教学中环境创设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
班主任论文之浅谈在课堂教学中环境创设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 环境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熏陶作用,好的环境可以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教师。教师同学生朝夕相处,在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和组织各项活动过程中,在与学生的日常交往中,无时无刻不在以其自身的人格力量影响学生,课堂教学中营造怎样的教学环境才能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一、公正的评价 无论怎样的教学,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始终有着美丽的期待,教师评价是否合适,直接影响到学生在课堂中的进一步表现,评价过高,骄傲、自以为是或不屑一顾的情绪便会潜滋暗长;过低的评价则会使学生产生消极、厌烦的情绪,无暇理会课堂中的其他内容。显然任何一种评价都达不到教师期望的课堂教学效果。自然不能使学生在课堂中有出色的表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公正的评价,才会带给学生如沐春风的心理、生动活泼的心情氛围,使效果达到事半功倍。 二、投入积极的情感 列宁说:“ 没有了情绪,则过去、现在和将来永远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可见情感的巨大作用。教师在课堂中只有“真情所至”,才能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师生在理性、情感方面的互动过程。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增加情感投入,把知识、信息附加情感色彩,才能在学生中引起共鸣,进而深刻地接受所给予的内容。以往,我们把大量的理性语言当着情感语言,从而代替学生心灵的美化和情感的陶冶,失去了引起同心共振的机会,因此教师在课堂中不仅传授知识、能力,更应给予关怀、尊重和理解。一句充满鼓励的话语、一句充满关切的慰问、一个充满信任的眼神等都会使学生感受到浓浓的情意。换句话说把知识传授作为一种感性教学时,才能更好地符合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需求。 三、树立教师的威信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的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强的教育作用。教师的威信树立不仅在与学生的课外交往中,在课堂中更不可缺,威信的树立与老师的知识、能力、身体素质密切相关。课堂中威信的树立,应以平等的态度教育学生,以民主的方式组织和指导教学,调动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所学的内容。当学生认为教师传递的信息是可靠的,可接受的,他们的课堂心理状况才会是积极的、活泼的。因此,教师对传递知识的准备,对传递途径方法的处理,应成为课堂心理气氛调控的重要环节。传授的内容,提出的要求,难易适度,即应有一定的难度,但这个难度又不是不可逾越的,当学生经过努力克服困难,取得了胜利时,就会感到自己的智慧和毅力的力量,体验到一种经过刻苦努力而获得成功的幸福和喜悦。 四、张扬学生的个性 现代德国教育家斯朗格说:“教育的核心是合格心灵的呼唤。”教育的目的不仅是接受或接纳知识,而是唤醒人深处的自我意识,发展他们的潜能。要发展健康的课堂心理,就必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张扬学生个性。在课堂上,应打破内容与形式的封闭,给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平台,让他们把自己独特的看法、奇思异想,甚至是荒唐的问题都可以随时呈现,更要精心呵护学生的质疑。我曾碰到这样一件事,老师请学生表演,学生总是扭扭捏捏不敢动。原本生动活泼的学生为何在课堂上那么拘束,原来是教师上课一贯板着脸,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造成了学生思路窄,爱听教师讲答案的不良习惯。这样就大大阻碍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个性的发展。而另一个平行班中,在相同的要求下,几乎每一位学生都能勇于举手,大胆发言,目光中处处流露出求知的欲望。对于一个问题,学生们众说纷纭,答案迥然不同。每个学生都每个学生的价值,他们是个性化的个体,他们的发展是有差异的,作为教师应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个性特点,不能用一把尺子去衡量每一个学生。扬其所长,补其所短,让学生看书也会“标新立异”,促使他们在课堂中自我要求,自我探寻。同时努力挖掘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赞扬,记得有一位心理学家说过:“ 人生最深层次的需要就是渴望别人欣赏与赞美”。这样合理的评价就不断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发展的动力,发扬学生的个性,促进了乐观向上的课堂心理氛围的营造。 五、保持良好的状态 教师要善于观察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有意识消除不良心理。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一)消除学生由课外引起而带来的不良心理。课间的活动往往会影响学生课堂上的听课效果,活动过度或不当,就很有可能带来不良的课堂心理,这时,教师就要从非语言行为中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即从学生的表情、眼神、姿势等方面,观察学生此时的心理状况,对课外引起的不良心理状态,通过生动的导入,有趣的话题,意外的惊喜、巧妙的悬念等方式引起学生的积极投入和兴趣,从而使学生进入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中。(二)消除课堂内学生之间引起的不良心理。课堂中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因意见不统一,往往也会促使矛盾的产生,而这种矛盾会使双方产生不良心理,这时,要以矛盾的导火线为切入口,用教师的知识、经验来寻找其中的理由,分析正误或利弊,从而以理服人,既解决问题又使学生恢复良好的心理状态。(三)消除师生双方在认知、情感、动机、兴趣、性格、师生关系等方面的心理障碍。要克服这一障碍则要求教师在权衡其中的利弊后来决定,作为课堂的组织者、主导者,对不良的课堂心理氛围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时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并通过特有的教师魅力,如:丰富的学识,较强的分析能力,较高的威信,谦虚的品质等。来改变课堂中无益的局面,从而形成团结向上的良好心理。保持良好的状态,应贯穿整个课堂的始终,渗透每一环节,每一要点。 六、激发学生的兴趣 夸美缪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条件之一”。教师在课堂中教学方法及呈现材料让学生产生兴趣就会吸引学生,从而调动学生积极的、亢奋的、好奇的、甚至是渴盼的心理。这就要教师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因材施教,灵活运用,借助于多媒体、投影、录音等教学辅助用具,创设情境,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其中。也可以设置巧妙的悬念、组织竞赛、动手实践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行之有效地发挥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从被动学变为主动学,达到快乐学的境界。 课堂心理环境是影响教学效果的软环境,其好坏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构建良好的心理环境对学生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它能有效地促进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课堂知识真正的构建者。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个活跃、和谐的课堂氛围,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能动性、探索性、创造性,在课堂中使学生心理健康得到发展。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