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4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精编电大专科《中国现代文学》多项选择填空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411)
最新电大专科《中国现代文学》多项选择填空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411) 盗传必究 一、多项选择题 1. 京派是活跃在北方京津地区的一股强大的文学势力,其成员主要有()等。 A. 与语丝社有关的作家,如周作人、废名、俞平伯等 B. 与新月派和现代评论派有关的作家,如胡适、沈从文、梁实秋、凌叔华、孙大雨、梁宗岱等 C. 与创造社和太阳社有关的作家,如郭沫若、郁达夫、蒋光慈等 D. 京津高等学府里的师生,如朱光潜、李健吾、林徽因、冯至、何其芳、李广田、卞之琳、萧乾、 林 庚、李长之等 2. 《女神》分为三辑,第一辑的三个诗剧是()o A. 《女神之再生》 B. 《凤凰涅架》 C. 《湘累》 D. 《棠棣之花》 3. 闻一多关于诗歌的“三美”主张,是指()o A. 音乐的美 B. 绘厕的美 C. 建筑的美 D. 戏剧的美 4. 1935 年,在鲁迅先生的支持下,萧军、萧红与叶紫成立了奴隶社,自费出版了 “奴隶丛书”。其 中 包括()等。 A. 叶紫的《丰收》 B. 萧军的《八月的乡村》 C. 萧红的《生死场》 D. 萧红的《呼兰河传》 5. 受孙犁的影响,20 世纪 50 年代,河北、北京、天津的一批青年作家形成了一个新的文学流派“荷 花淀派二其作家主要有()等。 A. 刘绍棠 B. 从维熙 C. 韩映山 D. 冉淮舟 6. 在左翼小说中,曾出现过一批以“丰收成灾”为题材的作品,主要有()等。 A. 茅盾的《春蚕》 B. 叶圣陶的《多收了三五斗》 C. 叶紫的《丰收》 D. 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 7.在国统区出现的一大批“太平天国史剧”中,主要有()等。 A. 阳翰笙的《天国春秋》 B. 欧阳予倩的《忠王李秀成》 C. 阿英的《海国英雄》 D. 陈白尘的《石达开的末路》 8. 五四问题剧热潮之后,出现了一批歌颂时代新女性的剧目,主要有()等。 A. 郭沫若的《卓文君》 B. 熊佛西的《新人的生活》 C. 欧阳予倩的《泼妇》 D. 田汉的《名优之死》 9.1935 年,在鲁迅先生的支持下,几位文学青年成立了奴隶社,自费出版了 “奴隶丛书其中包括 () 等。 A. 叶紫的《丰收》 B. 萧军的《八月的乡村》 C. 萧红的《呼兰河传》 D. 萧红的《生死场》 10.1949 年以前,赵树理发表了许多名重一时的小说,主要有()等。 A. 《实干家潘永福》 B. 《小二黑结婚》 C. 《李有才板话》 D. 《李家庄的变迁》 11. 1922 年在南京主办的《学衡》,是穿着西装的复古派,产生了很大的迷惑性,其主要成员有()等。 A. 梅光迪 B. 林纾 C. 胡先黯 D. 吴宓 12.20 世纪 30 年代,文艺斗争日趋激化,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有()等。 A. 反对国民党政府“文化围剿”的斗争 B. 与“民族主义文艺运动”的斗争 C. 与《现代评论》派的斗争 D. 与“自由人”和“第三种人''的“文艺自由论辩” 13. 鲁迅生前完成的最后三本杂文集是()o A. 《且介亭杂文》 B. 《且介亭杂文续编》 C. 《且介亭杂文二集》 D. 《且介亭杂文末编》 14. 《子夜》的“三条火线”是()o A. 吴茹甫与赵伯韬在公债市场的斗法 B. 吴茹甫与裕华丝厂工人的斗争 C. 吴茹甫与双桥镇农民的斗争 D. 吴茹甫与汪派政客唐云山的斗争 15. 由于和萧军的情感出现裂痕,萧红的身体和精神都受到了伤害。1935 年 7 月 16 H,萧红在朋友 的 帮助下前往东京。然而,更大的打击接踵而来,主要有()等。 A. 受到日木刑事(便衣警察)的无理骚扰 B. 鲁迅逝世 C. 萧军又有了外遇,并难以自拔 D. 继祖父逝世 16.在现代派诗人中,影响较大的还有《汉园集》的作者,即“汉园三诗人”: A. 戴望舒 B. 卞之琳 C. 何其芳 D. 李广田 17. 20 世纪 30 年代,文艺斗争日趋激化,其中影响较大的主要有: A. 反对国民党政府“文化围剿”的斗争 B. 与“民族主义文艺运动”的斗争 C. 与《现代评论》派的斗争 D. 与“自由人”和“第三种人"的“文艺自由论辩” 18. 郭沫若以史学家的身份连续创作了四部“战国史剧”,它们是: A. 《屈原》和《高渐离》 B. 《孔雀胆》和《高渐离》 C. 《屈原》和《南冠草》 D. 《棠棣之花》和《虎符》 19. 散文集《背影》的内容大体可以分为三类: A. 《执政府大屠杀记》、《白种人一一上帝的骄子!》等小品文 B. 《背影》、《给亡妇》、《儿女》等亲情散文 C. 《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温州的踪迹•绿》等写景美文 D. 《航船上的文明》、《旅行杂记》、《伦敦杂记》等游记散文 20. 在形式和风格上都受到歌德从民歌里加工改写的叙事谣曲的影响,冯至创作了几首著名的叙事诗, 除《吹箫人》、《寺门之前》夕卜,主要有: A. 《帷幔》 B. 《渔夫》 C. 《蚕马》 D. 《魔王》 21.在鲁迅的影响下,形成了一个“乡土文学”作家群,其主要作者有: A. 王鲁彦 B. 许杰 C. 许钦文 D. 废名(冯文炳) 22. 初期左翼小说的代表作家,主要有: A. 蒋光慈 B. 柔石 C. 张天翼 D. 丁玲 23. 与海派艳异多变的文学风格不同,京派作家在艺术追求和创作特征上显现出共性,大致说来包括 以 下几个方面: A. 反抗文学的政治性、商业化 B. 对物质文明的对峙与质疑,出于对西方文明的拒斥 C. 在艺术风格上趋向于温和节制,讲究圆润精致的审美境界 D. 在题材择取上多关注乡土中国和平民现实 24. 闻一多关于诗歌的“三美''主张,是指: A. 戏剧的美 B. 音乐的美 C. 绘画的美 D. 建筑的美 25.中国现代闲适派散文传承中三个最重要的作家是: A. 周作人 B. 张恨水 C. 林语堂 D. 梁实秋 26.在现代派诗人中,影响较大的还有《汉园集》的作者,即“汉园三诗人”: A. 戴望舒 B. 卞之琳 C. 何其芳 D. 李广田 27.与海派艳异多变的文学风格不同,京派作家在艺术追求和创作特征上显现出共性,大致说来包括 以 下几个方面: A. 反抗文学的政治性、商业化 B. 对物质文明的对峙与质疑,出于对西方文明的拒斥 C. 在艺术风格上趋向于温和节制,讲究圆润精致的审美境界 D. 在题材择取上多关注乡土中国和平民现实 28. 京派是活跃在北方京津地区的一股强大的文学势力,其成员主要有()等。 A. 与语丝社有关的作家,如周作人、废名、俞平伯等 B. 与新月派和现代评论派有关的作家,如胡适、沈从文、梁实秋、凌叔华、孙大雨、梁宗岱等 C. 与创造社和太阳社有关的作家,如郭沫若、郁达夫、蒋光慈等 D. 京津高等学府里的师生,如朱光潜、李健吾、林徽因、冯至、何其芳、李广田、卞之琳、萧乾、 林 庚、李长之等 29. 1949 年以前,赵树理发表了许多名重一时的小说,主要有()等。 A. 《实干家潘永福》 B. 《小二黑结婚》 C. 《李有才板话》 D. 《李家庄的变迁》 30. 鲁迅生前完成的最后三本杂文集是()。 A. 《且介亭杂文》 B. 《且介亭杂文续编》 C. 《且介亭杂文二集》 D. 《且介亭杂文末编》 二、填空题 1. “汉译小说”的出现,开始于梁启超在《清议报》上的提倡,而“汉译小说”的流行,则开始于林 纾(林琴南)对外国文学作品的翻译。 2. 诗合集《雪朝》是朱自清、周作人、徐玉诺、俞平伯、郭绍虞、叶圣陶、刘延陵和郑振铎八位文 学 研究会诗人的集体亮相。 3. 民众戏剧社创办的《戏剧》(1921)月刊,是新文学第一个专门的戏剧刊物。 4. 1936 年 6 月发生的“两个口号”的论争,是指原左联成员围绕着“国防文学”与“民族革命战争 的大众文学” 口号展开的一场论争。 5. 1927 年郁达夫与王映霞在上海相遇后,儿乎每天都要在日记里记下对王映霞的相思和爱慕,后结 集 有《日记九种》出版。 6. 闻一多一生出版过两部新诗集,一是《红烛》,二是《死水》。 7. “《蚀》三部曲”包括三个中篇《幻灭》、《动摇》和《追求》。 8. 沈从文出生在湖南凤凰的一个军人家庭,曾祖母和祖母是苗族,母亲是土家族,身上流着湘西边 地 军人和少数民族的血液,这对他后来的人生和创作产生了最基本的影响。 9. 《七月》的名字是萧红起的,用以纪念全民抗战爆发的历史时刻。 10. 1943 和 1944 两年,张爱玲在沦陷区上海发表了大量风格独特的作品,其中,中短篇小说结集为《传 奇》,散文结集为《流言》。 11. 小说《死水微澜》以成都郊外的天回镇为主要场景,以民女蔡大嫂、掌柜蔡兴顺、袍哥罗歪嘴、土 粮户顾天成等人之间的爱恨情仇为基本叙事脉络。 12. 1938 年,“文协”成立后,老舍被推举为常务理事和总务部主任,主持日常工作,组织出版了 “文 协”会刊《抗战文艺》,直至抗战胜利。 13. 1930 年,丁玲以王剑虹与瞿秋白的恋爱故事为原型,创作了中篇小说《韦护》,透露出了创作转 变的迹象。 14. 有的研究者把《金锁记》这样的故事称为张爱玲的“现代鬼话”。从这个角度看,可以说,曹七 巧 的性格彻底变异的过程,便是“人变为鬼”的过程。 15. 《芦花荡》是《荷花淀》的姐妹篇,写的是白洋淀里的一位老船工护送两个女孩子投奔革命队 伍 的故事。 16. 1915 年 9 月 15 日,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创刊,拉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17. 1921 年 3 月出版的胡适的《尝试集》,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个人诗集。 18.1907 年,在日本的留学生李叔同、欧阳予倩等组织的“春柳社”,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话剧 团 体。 19. 戴望舒的《雨巷》在《小说月报》上发表后,一举成名,并得到了 “雨巷诗人”的美誉。 20. 鲁迅的回忆散文集《朝花夕拾》,曾在《莽原》杂志上以《旧事重提》为副题发表。 21. 徐志摩生前共出版过《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三本诗集,此外,还有其身后 经 亲友整理编印的诗集《云游》等。 22. 最能体现巴金后期小说创作成就的,是被称为“人间三部曲”的《憩园》、《第四病室》和《寒 夜》。 23. 老舍的短篇小说《月牙儿》和《黑白李》都采用的是被焚毁的长篇小说《大明湖》的主干情节,而 《断魂枪》则是流产的长篇小说《二拳师》中的一段。 24. 1930 年穆时英在《新文艺》上发表第一篇小说《咱们的世界》及《黑旋风》,又有《南北极》经 施蛰存推荐到《小说月报》发表,引起文坛注视,自此成名。 25. 《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是个穷遗老的女儿,离婚回到家里,大家庭的尔虞我诈,使她在无奈之 下, 只能设法做一个女结婚员,找一份安稳的婚姻以获得经济上的安全。 2.钱锤书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后,博览群书,手不释卷,立下了 “横扫清华图书馆”的志向,又有 “人 中之龙”之誉。 27. 小说《死水微澜》以蔡大娘为主人公,描绘了 1894 年中日甲午战争到 1901 年辛丑条约签订这一 特定时期中国社会历史的风俗画,是 30 年代乃至 20 世纪中国最为优秀的长篇小说之一。 28. 在鲁迅身边,萧红发生了很大变化,陆续发表了记叙自己在哈尔滨生活的散文,后结集为《商市 街》。 29. “九叶诗派"得名于 1981 年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诗歌合集《九叶集》。 30. 在 20 世纪 30 年代的文学中,以林语堂为首的论语派,政治上力图持不左不右的超然立场,文学 上 也保持既雅化又大众化的中间立场。 31. 1898 年,政治上“戊戌变法印的失败,为文学的变法提供了转机,中国文学也由此进入了 “前 五 四文学时期”。 32. 周作人的《小河》是白话诗散文化的代表,以其精微的哲理性和敏锐的观察力名噪一时,被胡适 称 为“新诗中的第一首杰作 33. 最先在话剧创作上掀起问题剧热潮的是胡适。1919 年 3 月,他模仿《玩偶之家》创作的独幕剧《终 身大事》,体现出五四时期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精神。 34. 李金发的第一部诗集《微雨》(1925)经周作人推荐编人“新潮社丛书”后,扩大了象征主义的影 响。 35.被称作京派小说“鼻祖”的废名,原本就是在鲁迅影响下成长起来的“乡土文学”作家,虽未能 得 到鲁迅的赏识,却得到了周作人的偏爱。 36. 抗战文艺运动指“七七事变”至“皖南事变”期间,以开展抗日宣传为主要内容的各种文艺活 动。 37. 1945 年,“誓艺”师生根据河北民间新传奇《白毛仙姑》改编的大型秧歌剧《白毛女》,标志着 民族新歌剧的诞生。 38. 《在酒楼上》、《孤独者》和《伤逝》都表现了知识分子觉醒后无路可走的悲哀,是鲁迅知识分 子 题材的三大杰作。 39. 《金粉世家》是张恨水写得最好的小说,在冷清秋的形象塑造上具体表现出当时正风靡全国的人 道主义思潮的影响。 40. 在《寒夜》中,汪家最后以汪文宣的死亡、婆婆带着孙子不知去向、曾树生不知自己的将来该如 何 把握而解体。 41. 穆时英的《上海的狐步舞》曾注明“一个断片”,是描述 1931 年的上海风情的长篇小说《中国 19 31》中的一节。 42. 艾青出生后,命相结果为:“克父克母”,被父母寄养在同村极其贫苦的农妇大叶荷家里,对父 母 只能以“叔叔”、“婶婶”相称。 43. 穆旦在西南联大的四年中,创作和发表了大量的诗作,从而使他成为了 “九叶诗派”中最有代表 性的诗人。 44. 周作人、林语堂、粱实秋是现代闲适派散文传承中三个最重要的作家。 45. 新中国成立后,孙犁在《天津日报)社当编辑。其间,他创作并发表了长篇小说《风云初记》, 中 篇小说《铁木前传》等。 46. 1918 年 3 月,《新青年》刊登了钱玄同化名“王敬轩"的《给《新青年》编者的一封信》,同时 刊 登刘半农的《复王敬轩书》,痛加驳斥,上演了一出“双簧戏”。 47. 1921 年 3 月出版的胡适的《尝试集》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个人诗集。 48 戴望舒的《雨巷》在《小说月报》上发表后,一举成名,并得到了 “雨巷诗人”的美誉。 49. 抗战胜利后,讽刺剧的创作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陈白尘的《升官图》。 50. 《在酒楼上》、《孤独者》和《伤逝》都表现了知识分子觉醒后无路可走的悲哀,是鲁迅知识分 子 题材的三大杰作。 51. 1930 年,丁玲以王剑虹与瞿秋白的恋爱故事为原型,创作了中篇小说《韦护》,透露出了创作转 变的迹象。 52. 在张恨水的小说中,《金粉世家》是写得最好的,而《啼笑因缘》则是影响最大的。 53. 老舍的短篇小说《月牙儿》和《黑白李》都采用的是被焚毁的长篇小说《大明湖》的主干情节,而 《断魂枪》则是流产的长篇小说《二拳师》中的一段。 54.1934 年,沈从文在回乡的行程中给妻子张兆和写了近 50 封信,这些书信经过加工整理,以系列 散 文的形式发表,后结集成《湘行散记》。 55. 《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是个穷遗老的女儿,离婚回到家里,大家庭的尔虞我诈,使她在无 奈 之下,只能设法做一个女结婚员,找一份安稳的婚姻以获得经济上的安全。 56. 1943 和 1944 两年,张爱玲。一在沦陷区上海发表了大量风格独特的作品,其中,中短篇小说结 集 为《传奇》,散文结集为《流言》。 57. 周作人、林语堂、梁实秋是现代闲适派散文传承中三个最重要的作家。 58. 梁实秋与闻一多合著的《冬夜草儿评论》-书,批评的是“五四”时期有名的两本新诗集,一是 俞 平伯的《冬夜》,一是康白情的《草儿》。 59. 1930 年穆时英在《新文艺》上发表第一篇小说《咱们的世界》及《黑旋风》,又有《南北极》经 施蛰存推荐到《小说月报》发表,引起文坛注视,自此成名。 60. 新中国成立后,孙犁在《天津日报》社当编辑。其间,他创作并发表了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 篇小说《铁木前传》等。 61. 1898 年,政治上“戊戌变法”的失败,为文学的变法提供了转机,中国文学也由此进入了 “前 五 四文学时期”。 62. 周作人的《小河》是白话诗散文化的代表,以其精微的哲理性和敏锐的观察力名噪一时,被胡适 称 为“新诗中的第一首杰作 63. 1936 年 6 月发生的“两个口号”的论争,是指原左联成员围绕着“国防文学”与“民族革命战 争 的大众文学” 口号展开的一场论争。 64. 林语堂继《论语》后,又创办了《人间世》和《宇宙风》,形成了一个“论语派”。 65. 鲁迅的回忆散文集《朝花夕拾》,曾在《莽原》杂志上以《旧事重提》为副题发表。 66. 徐志摩生前共出版过《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三本诗集,此外,还有其身后 经 亲友整理编印的诗集《云游》等。 67. 丁玲的小说处女作是《梦珂》,成名作是《莎菲女士的日记》。 68. 诗人冯至还创作有著名的中篇小说《伍子胥》和抒情散文集《山水》。 69. 陈白露与方达生的重逢,勾起的是她失去竹筠时代的难言痛苦 a 70. 《断魂枪》的主人公镖师“神枪沙子龙”因为一身好武艺和“五虎断魂枪”的绝技在江湖上名声 赫赫。 71. 1934 年,沈从文在回乡的行程中给妻子张兆和写了近 50 封信,这些书信经过加工整理,以系列 散 文的形式发表,后结集成《湘行散记》。 72. 在张恨水的小说中,《金粉世家》写得最好,而《啼笑因缘》则影响最大。 73.在鲁迅身边,萧红发生了很大变化,陆续发表了记叙自己在哈尔滨生活的散文,后结集为《商市 街》。 74. 钱锤书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后,博览群书,手不释卷,立下了 “横扫清华图书馆”的志向,又有 “人中之龙”之誉。 75. 梁实秋与闻一多合著的《冬夜草儿评论》—书,批评的是“五四”时期有名的两本新诗集,一是 俞 平伯的《冬夜》,一是康白情的《草儿》。 76. 新文化运动包括“思想革命”和“文学革命”两个部分。 77. 1924 年,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和汪静之在杭州成立了湖畔诗社。 78. 1907 年,在日本的留学生李叔同、欧阳予倩等组织的“春柳社”,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话剧 团 体。 79. 最先在话剧创作上掀起问题剧热潮的是胡适 1919 年 3 月,他模仿《玩偶之家》创作的独幕剧《终 身大事》,体现出五四时期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精神。 80. 张天翼的《华威先生》成功地塑造了华威先生的形象,暴露了国民党政府以假抗战的姿态控制抗 战 领导权的真面目,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81. 田间曾以精悍有力、通俗易懂、鼓动性强的长诗《给战斗者》,被闻一多称为“时代的鼓手",是 抗战初期影响最大的诗人之一。 82. 1918 年 5 月,鲁迅在发表了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和白话新诗《梦》、《爱之神》后,一发而不 可收,几乎同时开始了白话小说、白话诗和杂文的创作师。 83. 徐志摩与上海巨富之女张幼仪成婚后,1918 年经妻兄介绍,正式拜梁启超为师。 84. 《春蚕》是茅盾农村题材小说中成就最为突出的一篇,也是当时“丰收成灾"作品中最早也最卓 越 的代表。 85. 1938 年,“文协”成立后,老舍被推举为常务理事和总务部主任,主持日常工作,组织出版了 “文 协”会刊《抗战文艺》,直至抗战胜利。 86. 1930 年穆时英在《新文艺》上发表第一篇小说《咱们的世界》及《黑旋风》,又有《南北极》经 施蛰存推荐到《小说月报》发表,引起文坛注视,自此成名。 87. 1943 和 1944 两年,张爱玲在沦陷区上海的发表了大量风格独特作品,其中,中短篇小说结集为《传 奇》,散文结集为《流言》。 88. 《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是个穷遗老的女儿,离婚回到家里,大家庭的尔虞我诈,使她在无 奈 之下,只能设法做一个女结婚员,找一份安稳的婚姻以获得经济上的安全。 89. “九叶诗派”得名于 1981 年由江苏人民出版社推出的诗歌合集《九叶集》。 90.在 30 年代的文学中,以林语堂为首的论语派,政治上力图持不左不右的超然立场,文学上也保 持 既雅化又大众化的中间立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