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1 发布 |
- 37.5 KB |
- 2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精编电大专科《社会工作政策法规》期末试题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247)
电大专科《社会工作政策法规》期末试题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247) 盗传必究 一、单项选择题 1. 社会政策与法规目标体现社会政策与法规制定者所代表的社会利益,体现了社会政策与法规目标 的 () A. 针对性 B. 可行性 C. 政治性 D. 规范性 2. 社会政策与法规执行的过程中出现的“各取所需,断章取义”的现象是由于()o A. 协调机制不够健全 B. 控制机构不够健全 C. 监督机制不够健全 D. 民主决策机制不够健全 3. 下列不属于德尔菲法特点的是()。 A. 匿名性 B. 决策结果的统计特性 C. 信息反馈保持独立性 D. 具备深刻的理论逻辑论证 4. 社会政策与法规循环运行优劣的主要判断标准是()。 A. 社会政策与法规循环运行的前后承接顺畅与否 B. 社会政策与法规循环运行的效率高低 C. 社会政策与法规的效益高低 D. 社会政策与法规的运行过程的顺利程度 5. “心有灵犀一点通”,体现的是非逻辑决策方法中的()。 A. 机遇偶得 B. 直觉判断 C. 灵感顿悟 D. 柳暗花明 6. 我国社会保障政策与法规体系中,最完善健全的是()o A. 社会保险政策法规 B. 社会福利政策法规 C. 社会救济政策法规 D. 社会优抚政策法规 7. 救灾政策法规必须保障灾民在吃、穿、住、治四个方面得到基本保障,这体现的是救灾政策法规 的 ()。 A. 普遍性原则 B. 保障灾民基本生活的原则 C. 原则性原则 D. 灵活性原则 8. 社会保障政策属于()0 A. 调节性政策 B. 分配性政策 C. 再分配政策 D. 自我调节性政策 9.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社会保障立法史上第一部社会保障的专门法规。 A.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劳动法》 B. 《东北公营企业战时暂行劳动保险条例》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 D. 《边区劳动保护暂行条例》 10.制定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基本原则是()。 A. 公正原则 B. 利益原则 C. 系统原则 D. 可行性原则 11.社会政策法规只能由()来制定和实施。 A. 企事业集团 B. 国家 C. 政治组织 D. 社会中介机构 12 .社会政策法规的制定要符合事物的规律性,立足实际,易于落实,便于执行,这体现了 () A. 利益原则 B. 系统原则 C. 可行性原则 D. 连续性原则 13. 通过对社会政策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可以预防一些违反政策法规现象的滋长与蔓延,这种作用 称 为()。 A. 补救性作用 B. 评价性作用 C. 保证性作用 D. 预防性作用 14. 社会政策法规的控制过程的三个步骤是()。 A. 对照一标准一纠偏 B. 标准一纠偏一对照 C. 标准一对照一纠偏 D. 对照一纠偏一标准 15. 一项反贫困的计划没有实现它的目标,只是使人们相信政府是在关注着贫困问题的。这项社会政 策 法规()。 A. 有潜在效果 B. 有附带效果 C. 没有效果 D. 有象征性效果 16. 通过协调和调控一定经济价值要素的投入,产生更大的经济效果,使人们的利益分配关系更趋合 理。这是社会政策法规的()o A. 理论效益 B. 经济效益 C. 社会效益 D. 公平效益 17. 社会政策法规评估领域中的一次重大突破是采用了()。 A. 事前评估 B. 外部评估 c.非正式评估 D.执行评估 18. 关于定量分析方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o A. 有助予信息条理化、专门化 B. 相比其他更客观、准确和严密 C. 是一种静态的方法 D. 可以取代效用分析方法 19. 社会保障政策属于()0 A. 调节性政策 B. 分配性政策 C. 再分配政策 D. 自我调节性政策 20. 有关社会福利政策与法规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社会福利基金由政府财政支出 B. 福利对象以其对社会的贡献大小而定 C. 福利对象无须履行缴费义务 D. 福利给付无须进行个人财产和收入方面的调查 21. 社会保险中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是一种()关系。 A. 对等 B. 相关 C. 对应 D. 非相关 22. 社会救济的对象()任何缴费义务。 A. 没有 B. 有部分 C. 视情况有 D. 有时有 23. 社会政策与法规的效力()法律上效力范围的概念。 A. 等同于 B. 大概等同予 C. 不同于 D. 相似于 24. 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制定是种()活动。 A. 认识 B. 实践 C. 思想 D. 观念 25.社会政策与法规以()为理念依据。 A. 解决社会问题 B. 增进社会福利 C. 保障公共利益 D. 社会公正 26. 国家政策和国家法规以国家的()作为后盾,要求人们按照政策法规的规定行事。 A. 经济实力 B. 强制力 C. 武装力量 D. 政权 27. 社会制定政策法规过程中的方案抉择最主要、最基本的标准是()o A. 最大限度实现政策法规目标 B. 消耗政策法规资源尽可能少 C. 体现基本国策,符合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目标 D. 实现目标的风险程度尽可能少 28. 根据事物的过去和现在,对事物发展的未来进行预测,这体现了预测的()o A. 类比性原理 B. 连续性原理 C. 反馈性原理 D. 系统性的原理 29.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法制化开端于()。 A. 1993 年上海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的出台 B.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发布 C. 《关于在全国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的发出 D. 《“九五计划”》 30. “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属于()。 A. 方面政策 B. 元政策 C. 具体政策 D. 基本政策 31. ()中首次使用社会政策的概念,标志着社会政策与法规进入现代阶段。 A. 《劳工章程》 B. 《亨利济贫法》 C. 《西方国家法律制度、社会政策及立法》 D. 《伊丽莎白济贫法》 32. 社会政策与法规体现各种社会利益之间的关系,因此,政策法规本质上是()。 A. 人们利益的具体体现 B. 统治阶级的政治措施 C. 分配社会价值的工具 D. 能动地改造社会的重要手段 33. 我国社会政策与法规最初只涉及到()方面。 A. 社会救助 B. 社会保险 C. 社会优抚 D. 社会福利 34. 社会政策的适用范围,与法律相比,应该是()o A. 大于法律 B. 等同于法律 C. 小于法律 D. 各不相干 35. 社会政策问题的“内在引发机制”不包括哪种情况()。 A. 自然灾害 B. 生态变迁 C. 战争 D. 资源配置失衡 36. 社会政策与法规评估领域中的一次重大突破是采用了()。 A. 事前评估 B. 外部评估 C. 非正式评估 A 执行评估 37. 一项反贫困的计划没有实现它的目标,只是使人们相信政府是在关注着贫困问题的。这项社会政 策 与法规()o A. 有潜在效果 B. 有附带效果 C. 没有效果 D. 有象征性效果 38. 社会政策与法规方案抉择的最基本标准是()。 A. 符合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目标 B. 体现基本国策的精神 C. 促进社会公平 D. 实现社会政策与法规的目标 39. 社会政策与法规在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中,需要不断地进行调整、修订和完善以达到最大优化,这 体现了社会政策与法规的社会政策与法规在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中,需要不断地进行调整、修订和完善 以 达到最大优化,这体现了社会政策与法规的()o A. 目的性特征 B. 动态性特征 C. 系统性特征 D. 完备性特征 40. 社会政策与法规制定与执行的关系是()。 A. 认识指导实践的关系 B. 实践指导认识的关系 C. 平行的关系 D. 前后承接的关系 41. 社会政策与法规以()为理念依据。 A. 解决社会问题 B. 增进社会福利 C. 保障公共利益 D. 社会公正 42. 社会政策法规只能由()来制定和实施。 A. 企事业集团 B. 国家 C. 政治组织 D. 社会中介机构 43. 社会政策法规问题的确认与制定的中间环节是()。 A. 目标确定 B. 政策法案规划 C. 政策问题纳入政策议程 D. 方案预测 44. 社会政策法规的控制过程的三个步骤是()。 A. 对照一标准一纠偏 B. 标准〜纠偏一对照 C. 标准一对照一纠偏 D. 对照一纠偏一标准 45. 一项反贫困的计划没有实现它的目标,只是使人们相信政府是在关注着贫困问题的。这项社会政 策 法规()o A. 有潜在效果 B. 有附带效果 C. 没有效果 D. 有象征性效果 46. 社会政策法规评估领域中的一次重大突破是采用了( )o A. 事前评估 B. 外部评估 C. 非正式评估 D. 执行评估 47. 关于定量分析方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o A. 有助于信息条理化、专门化 B. 相比其他更客观、准确和严密 C. 是一种静态的方法 D. 可以取代效用分析方法 48. 率先采用社会保险政策的是()o A. 英国 B. 法国 C. 德国 D. 瑞典 49.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法制化开端于()。 A. 1993 年上海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的出台 B. 《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发布 C. 《关于在全国建立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通知》的发出 D. 《“九五计划”》 50. 有关社会福利政策与法规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社会福利基金由政府财政支出 B. 福利对象以其对社会的贡献大小而定 C. 福利对象无须履行缴费义务 D. 福利给付无须进行个人财产和收入方面的调查 二、多项选择题 1. 下列属于德尔斐法特点的是()o A. 匿名性 B. 决策结果的统计特性 C. 历史十分悠久 D. 具备深刻的理论逻辑论证 E. 信息反馈的独立性 2.除预先控制和事后控制外,政策法规的控制方式还有()。 A. 事中控制 B. 动态控制 c.模拟控制 D. 目标控制 E. 效果控制 3. 社会政策与法规基本的分析方法是()o A. 定量分析法 B. 价值分析法 C. 系统分析法 D. 利益分析法 E. 信息综合分析法 4. 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应停止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情况有( A. 应征服兵役 B. 移居境外 C. 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D ・被判刑收监 E. 被劳动教养 5. 关于社会救济基金的来源,说法正确的是()o A. 主要由社会捐助和募集,辅之以政府财政开支 B. 主要由政府财政开支,辅之以社会捐助和募集 C. 救济对象与政府财政共同承担 D. 救济对象没有缴费义务 E. 政府承担大部分,救济对象承担小部分 6. 国际社会政策与法规发展的经典模式有()o A. 瑞典模式 B. 欧盟模式 C. 东亚模式 D. 北欧模式 E. 中国模式 7. 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功能有()。 A. 促进功能 B. 强制功能 C. 平衡功能 D. 调控功能 E. 引导功能 8. 下列属于德尔斐法特点的是()。 A. 匿名性 B. 决策结果的统计特性 C. 历史十分悠久 D. 具备深刻的理论逻辑论证 E. 信息反馈的独立性 9. 除预先控制和事后控制外,政策法规的控制方式还有()0 A. 事中控制 B. 动态控制 C. 模拟控制 D. 目标控制 E. 效果控制 10. 失业人员在领取失业保险金期间,应停止领取失业保险金的情况有()o A. 应征服兵役 B. 移居境外 C. 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D. 被判刑收监 E. 被劳动教养 11.关于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区别,说法正确的是()o A. 制定主体不同 B. 制定程序不同 C. 表现形式不同 D. 稳定性不同 12.国际社会政策与法规发展的经典模式有()o A. 瑞典模式 B. 欧盟模式 C. 东亚模式 D. 北欧模式 13.下列属于社会政策法规实施意外效果的是()。 A. 有心栽花花不开 B. 柳暗花明又一村 C. 无心插柳柳成荫 D. 种豆得瓜 14.社会保障的对象是()o A. 一切生活风险 B. 纯粹的生活风险 C. 偶然的生活风险 D. 普遍存在的生活风险 15 .临时救济的对象包括()o A. 因灾害造成生活困难者 B. 因病、重大事故影响生活者 C. 无固定职业、收入不能维持基本生活者 D. 寒冬时节贫困山区缺乏御寒衣食的困难户 16. 关予社会政策法规正效力向负效力的转变,说法正确的是()o A. 其原因在于客观事物的变易性 B. 其原因在于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内在规定性 C. 转变不可预防 D. 转变可以预防 E. 转变是客观存在的 17. 社会政策与法规自身运行规律包括()。 A. 社会发展规律 B. 社会政策与法规效力规律 C. 社会政策与法规利益规律 D. 社会政策与法规效益规律 E. 社会政策与法规发展规律 18.对社会政策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不包括对()。 A. 偏离社会政策法规行为的监督 B. 社会政策法规失误的监督 C. 社会政策法规受动者的监督 D. 社会政策法规效果的监督 E. 社会政策与法规受益者的监督 19. 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引导功能主要体现为()。 A. 明确目标 B. 创造条件 C. 破旧促新 D•指导行动 E. 统一思想 20.在从事政策法规的评估工作时,选择评估对象一般要遵循的原则有( A. 地域性 B. 行业性 C. 有效性 D. 可行性 E. 现实性 21. 社会政策与法规议程的议决主体一般是()o A. 立法机关 B. 司法机关 C. 政府 D. 政策部门 22. 我国社会政策与法规运行机制不够健全,主要体现在()o A. 民主科学决策机制不够健全 B. 控制机制不够健全 C. 监督机制不够健全 D. 协调机制不够健全 23. 关于社会政策与法规的效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o A. 正效力向负效力转变是客观存在的 B. 正效力向负效力转变的原因之一是客观事物的变易性 C. 社会政策与法规本身内在的规定性可引起正效力向负效力的转变 D. 正效力向负效力的转变不可预防 24. 对社会政策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包括对()o A. 偏离社会政策法规行为的监督 B. 社会政策法规失误的监督 C. 社会政策法规受动者的监督 D. 社会政策法规效果的监督 25. 我国社会保障的规范形式有()o A. 宪法 B. 法律 C. 法规 D. 规范性文件 三、判断题 1. “构建和谐社会”属于元政策。(V ) 2. 奥地利属于瑞典模式。(X ) 3. 社会公共问题等同于社会政策问题。(X ) 4. 社会保障政策与法规具有时间性和地域性。(V) 5. 社会政策与法规的效力等同于其预期效力。(X ) 6. 社会保障政策属于再分配性政策。(V ) 7. 社会保险立法的理念是社会连带思想。(V ) 8. 工伤保险基金由用人单位缴纳的工伤保险费、工伤保险基金的利息以及职工个人缴纳的工伤保险 费构成。(X ) 9. 我国社会保障政策与法规体系中,最完善健全的是社会保险政策法规。(X ) 10. 社会救济基金的来源是救济对象与政府财政共同承担。(X) 11. 定量分析方法相比其他方法更客观、准确和严密。(V ) 12. 集团头脑风暴法易出现屈服于权威或少数服从多数的情况。(V ) 13. 某社会政策与法规处于其正效力递减的时期,此社会政策与法规对社会进步和生产力发展的推动 作用不变。(X ) 14. 社会政策与法规的效力等同于法律上效力范围的概念。(X ) 15. 专家决策法属于定性分析。(V ) 16. 社区是由政府法定的。(X ) 17. 退伍军人家属属于退役军人安置对象。(X) 18. 社区服务由政府倡导。(V ) 19. 社会政策与法规计划的终结是最容易的。(V ) 20. 按规定参加失业保险并履行缴费义务满 1 年半才能领取失业保险金。(X ) 21. 社会政策都能也都有必要转换成法律。(X ) 22. 一项社会政策法规的推行没有引起相关问题发生预期的变化,但此项社会政策法规可以具有某些 象征性的意义。(V ) 23. 一项高效率的社会政策法规的执行不一定能带来高效益的结果。(V ) 24. 社会政策与法规的效力等同于其预期效力。(X ) 25. 社会保险中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是一种对等关系 o(X ) 26. 社会优恤的给付标准应不低于或稍高于当地群众的平均生活水平。(V) 27. 社会救济的对象没有任何缴费义务。(4 ) 28. 规范性文件具备法律效力,可以作为追究法律责任和审判的依据。(X ) 29. 社会保障的对象是一切生活风险。(X ) 30. 社会保障法是一项单一的法律。(X ) 31 一项反贫困的计划没有实现它的目标,只是使人们相信政府是在关注着贫困问题的,这项社会政 策 与法规没有效果。(X ) 32. 社会政策与法规循环运行优劣的主要判断标准是社会政策与法规循环运行的前后承接顺畅与否。 (X) 33. 定量分析方法不可以取代效用分析方法。() 34. 我国社会保障政策与法规体系中,最完善健全的是社会优抚政策法规。() 35. 救灾政策法规必须保障灾民在吃、穿、住、治四个方而得到基本保障,这体现的是救灾政策法规 的 普遍性原则。(X ) 36. 社会政策与法规制定与执行间是平行的关系。(X ) 37. “心有灵犀一点通”体现的是非逻辑决策方法中的灵感顿悟。() 38. 福利对象以其对社会的贡献大小而定。(X) 39. 社会保障立法向国际化方向发展的标志是北欧五国社会保障公约。() 40. 社会政策与法规方案抉择的最基本标准是符合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目标。(X ) 41. 社会政策的适用范围,与法律相比,应该是小于法律。(X ) 42. 《西方国家法律制度、社会政策及立法》中首次使用社会政策的概念,标志着社会政 策与法 规进入现代阶段。(V ) 43. 奥地利属于瑞典模式。(X ) 44. 我国社会政策与法规最初只涉及到社会优抚方面。(V ) 45. 国家政策和国家法规以国家的经济实力作为后盾,要求人们按照政策法规的规定行事。(X ) 46. 社会公共问题等同于社会政策问题。(X ) 47. 已影响到群众生活,即使政府未注意到的公共问题也属政策问题。(X ) 48. 社会政策与法规的效力等同于其预期效力。(X ) 49. 率先采用社会保险政策的是德国。(V ) 50. 我国社会保障政策与法规体系中,最完善健全的是社会保险政策法规。(X ) 四、简答题 1. 请比较瑞典模式和欧盟模式。 答:(1)瑞典模式强调福利的普遍性,其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强调福利的普遍主义原 则,强调公民权,权利和平等。福利的获得并不以是否就业为标准。(2 分)第二,以国家为基础,主张 通 过逐渐扩大预算来扩展社会服务。也就是由国家通过征收税款的方式筹集资金,制定各种社会福利计划 来 扩大社会服务。(3 分) (2)欧盟模式实行“社会保障待遇与工资挂钩”原则,主要包括两大类内容:一类与就业有关,要求 提高就业率、加强劳资对话、改善工作条件、发展人力资源、提高生活水平和反对排斥行为,这与瑞典模 式 有所差别。(3 分)另一类则涉及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等各方而。在社会保障方而,可以说目前的欧盟 地 区是世界上社会保障体系最为全面和完善的地区。(2 分) 2. 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之间是什么关系? 答:(1)社会政策与法规的制定本质上是一种认识活动,但制定社会政策与法规的目的则是通过其执 行实现实际的效益。社会政策与法规的执行是一种感性的实践活动。(5 分) ⑵通俗地说,社会政策与法规制定解决的是“做不做”、“做什么”、“能不能做”的问题,而执行 阶 段解决的则是“怎样去做”、“做的效果如何”的问题,是认识指导实践的关系问题。社会政策与法规 的预 期目的或目标,只有在执行过程中才能实现。(5 分) 3. 我国现行灾害救助政策与法规的中国特色体现在哪些方而? 答:我国现行救灾制度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1)在救灾工作中以“以防为主,防救结合”为总方针; (2 分) (2) 以“依靠群众,依靠集体,生产自救,互助互济,辅之以国家必要的救济和扶持”为基本方针; (2 分) (3)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发展生产、重建家园”、“以地方为主,国家补助为辅”等也是救灾 法律 制度建设中必须予以贯彻的。(2 分) (4) 它始终贯穿着救灾与防灾相结合的指导思想,寓防灾于救灾之中,既治标又治本。(2 分) (5) 强调发挥集体组织和人民群众自身的作用,提倡自力更生、生产自救,倡导“一方有难,八方 支 援”的社会主义新风尚。(2 分) 4. 社会保障政策与法规有何特征? 答:社会保障政策与法规有如下几个特征:(1)具有明显的强制性。它由党和国家通过决策和立法对 社会经济、社会生活进行强制性干预(3 分)o (2)具有给付性。社会保障的目标只有通过社会保障给付 才 能实现(2 分)。(3)具有广泛的社会性。社会保障政策与法规的社会性首先表现在享受对象的普遍 性上, 还表现于社会保障责任和义务的社会化(3 分)o (4)时间性和地域性。时间性是指在不同的历史 时期,不 同国家之间、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有相应的调整及不同。(2 分) 5. 社会政策与法规具有何种效益? 答:(1)任何一项社会政策法规都有理论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通过价值实现,产生理论效益、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 分)(2)理论效益是指通过政策法规的贯彻执行和实践的检验,不断总结经验, 积累经验,为深化政策法规研究和新政策法规的出台打下基础。(3 分)(3)经济效益是指通过一定经济 价 值要素的投入,产生更大的经济效果,使人们的利益分配关系更趋合理。(3 分)社会效益是指政策法 规 都是为解决一定的社会问题制定的,执行政策法规要掌握政策法规受动者的承受能力,保证社会的稳定, 促使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因此,执行政策法规一定要讲效益,并且一定要讲综合效益。(3 分) 6. 社会政策与法规有哪些功能? 答:(D 引导的功能。从以下 3 个方而体现出来的:明确目标、指导行动和统一思想。(4 分) (2) 调控功能。包括了社会政策与法规调节和社会政策与法规控制两个方面。(2 分) (3) 促进功能。通过以下 3 个方而的作用体现出来:创造条件、破旧促新和提供保护。(4 分) 7. 社会政策与法规评估的标准是什么? 答:(1)生产力标准;(2 分) (2) 效益标准;(2 分) (3) 效率标准;(2 分) (4) 公正标准;(2 分) (5) 政策法规回应度。(2 分) 8. 我国社会保障的主要规范形式有哪些? 答:(1)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第 14、45、42、43、44、45、46、50 条等均涉及我国社 会 保障内容。其中第 45 条是我国社会保障立法的根本依据。(3 分) (2) 法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 老年人 权益保障法》等。(3 分) (3) 法规,如各种行政法规和地方法规等。(2 分) (4) 规范性文件,如决定、通知、意见、复函等。(2 分) 9. 简述社会政策与法规的负效力周期规律。 答:所谓政策法规负效力周期规律,是指某些政策法规从其制定颁布之日起,就开始对社会进步起阻 碍、破坏作用。而旦,这种破坏效力的发挥也明显呈现出规律性的变化,政策法规负效力曲线与正效力曲 线 恰好相互对照。政策法规负效力一个周期变化亦呈现 3 个阶段(4 分) (1) 社会政策与法规负效力低效期。一般是指政策法规在起初之时作用尚不甚明显的时段称之为低 效 期。(2 分) (2) 社会政策与法规负效力增效一一高效期。一般是指政策法规的破坏力达到相当高的程度,表现 为 政策法规对象首先受到损害,接着是与对象相关联的组织和个人,进而扩展到整个社会系统的阶段。(2 分) (3) 负效力递减期。由于人们对负效力的自觉抵制,特别是当社会政策与法规指定者取消该项社会 政 策法规,就会呈现明显的负效力递减趋势。(2 分) 10.简述价值分析的涵义。 答:所谓价值分析,就是对政策法规方案进行功能成本的比较研究,力图以较低的寿命周期成本实现 必 要功能,借以提高政策法规价值的一种有组织的活动。(4 分)它至少包括三方而的内容: ⑴价值分析的目的是以最低的总成本,获取政策法规方案所能达到的最大功能。(2 分) (2) 价值分析的核心内容是功能分析,即从政策法规方案所能达到的功能出发,进行“回溯式研 究”, 反过来寻求实现这些功能的最佳途径。(2 分) (3) 价值分析是一种有组织的活动,通过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来提高社会政策法规方案的价值和功能。 (2 分) 11.社会政策与法规评估制度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要使政策法规评估工作成为政策法规过程的一部分,单靠思想上重视是不够的,还必须进行制度 化 建设,使之成为一种制度化的活动。(2 分)其主要内容有:(1)建立评估工作制度。每项政策法规最终 都要进行程度不一的评估,长期执行的政策法规每隔一段时间就要进行一次评估,以检查一项政策法规是 否具有良好的效果。(2 分)(2)建立政策法规评估基金。政策法规评估是一项浩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 因 此需要异乎寻常的财政支持。为此,要解决评估经费来源,建立专项评估基金。(2 分)(3)重视评 估结论, 消化、吸收评估成果,更好地为决策服务。(2 分)(4)只有使政策法规评估制度化,政策法规 评估才能走 上正常发展的轨道,从而逐渐地消除政策法规过程的盲目状况和主观随意性。(2 分) 12. 社会政策与法规有何区别? 答:(1)制定的主体不同;(2 分) (2) 制定程序不同;(2 分) (3) 表现形式不同;(2 分) (4) 适用范围不同,(2 分) (5) 稳定程度不同;(1 分) (6) 灵活性不同。(1 分) 13. 我国社会政策与法规运行机制不够健全主要体现哪几个方面? 答:(1)民主科学决策机制不够健全;(3 分) (2) 控制机制不够健全;(3 分) (3) 协调机制不够健全;(2 分) (4) 监督机制不够健全。(2 分) 14. 社会保障政策与法规的具有什么样的特征? 答:(1)具有明显的强制性;(3 分) (2) 具有给付性;(3 分) (3) 具有广泛的社会性;(2 分) (4) 时间性和地域性。(2 分) 五、论述题 1. 社会保障水准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 答:(1)社会保障的水平要与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不能超前,也不能滞后。(2 分) (2) 一方面,社会保障的水平不超前,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必定使社会保障发挥其稳定机制的 作 用,对社会经济产生积极的影响,促进经济稳步增长;高于经济发展水平的保障水准,必定挤压经济发 展 资金,影响必要的社会资木积累,减弱社会成员的勤劳意欲,从而影响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而且,过 高 的保障水准一旦由于陷入危机而降下来,将会受到社会成员心理和行动上的抵抗,对社会安定产生影响。 (8 分) (3) 另一方面,社会保障体制也不能滞后,低予经济发展水平的保障水准,会挫伤劳动者的积极性, 使社会成员产生不满,造成社会动荡,从而削弱社会保障的稳定机制作用,对经济发展产生负而影响。社 会 保障立法必须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确定适当的社会保障水准,并随着经济发展而逐步提高保障水准,任何 违 背这一原则的做法,都会产生深刻的社会后果。(8 分) (4) 这意味着制定我国的社会保障政策,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2 分) 2. 请比较分析集团头脑风暴法和德尔菲法。 答:集团头脑风暴法是指依靠一定数量的专家的创造性思维,来对决策对象未来的发展趋势及其状况 做出集体的判断。它具有以下特点:能够发挥若干专家所组成的团体的宏观智能结构效应,且这种效应往 往 大于团体中各个成员单独创造能力的总和;通过多个专家之间的信息交流而引发思维共振,可在较短的 时 间内取得可喜的创造性成果。集团头脑风暴法本身也存在一系列的弊端,主要表现为:(1)与会者人数 有 限,代表性不够充分。(2)权威的影响较大,权威一旦发表意见,其他成员往往会顺其思想发表意见, 产 生所谓的“乐队效应二(3)易受表达能力的影响。(4)容易受“潮流”思想的影响,提出的非正统的观 点 即使很有价值,也往往遭到怀疑甚至进而被否定。(10 分) 德尔菲法正是为了克服专家决策法的以上缺陷而产生的。它通过利用专家的知识、经验和智慧等无法 量化的信息,运用通信的方式进行信息的交换,逐步取得一致意见。体来讲,它具有如下显著特征。(1) 匿名性。采用函询的方法征求意见,被征询者彼此互不相知。对于自己的意见不作公开改变,因而无损于 自 己的威望,各种不同的论点均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挥。(2)信息反馈沟通情况。问题调查表的反馈使专 家 之间通过匿名的方式进行影响,排除或减少而对而接触可能带来的缺陷。同时,反对意见也不会受到压 制。 (3)决策结果的统计特性。德尔菲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作定量处理,对决策结果采用统计评定回答的 方 法,能够包括整个小组的意见 o (10 分) 3. 论述社会政策与法规的促进功能。 答:社会政策与法规的促进功能主要有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创造条件 社会政策法规可以从多方面为社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首先是社会政策法规的重点扶持;其次是社会 政策法规的支持鼓励;最后是促进不同领域发展的相互配合。(6 分) (2) 破旧促新 在实际社会生活中,社会的发展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不断克服障碍,冲破旧事物的束缚。因 此, 就要通过社会政策法规的能动作用来为经济社会发展清除障碍,加速新旧交替过程,促进新事物的成 长。 这也是社会政策法规促进功能的重要表现形式。(7 分) (3) 提供保护 环境、生态、资源等对于一些容易受到损害的社会发展领域,特别是与自然界相关的领域,如环境、生 态、资源等,它们对社会能否发展以及发展的快慢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另一方面人们又希望环境、生 态、 资源尽量不被破坏或少被破坏。所以人们就要对这些领域提供保护,实行对环境、生态和资源的保护 性的 社会政策与法规,以保护的形式促进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7 分) 4. 如何提高社会政策与法规系统的能力? 答:(1)提高确认政策法规问题的能力。确认政策法规问题是整个政策法规过程的首要环节。确认政 策法规问题能力的高低,不仅影响着政策法规制定的能力,而且对整个政策法规能力都有重要影响。(4 分) (2)提高利益整合的能力。政策法规作为人们利益关系的具体体现,政策法规的利益整合能力就必然 成为政策法规能力最重要的内容之一。(4 分) (3) 提高政策法规制 定的能力。政策法规制定的能力是政策法规能力的主要方面。 (4 分) (4) 提高政策法规执行的能力。政策法规执行的能力是制约政策法规的效益与效率,并进而影响政 策 法规整体能力的一个关键性因素。(4 分) (5) 政策法规执行能力的高低与政策法规的问题确定能力、利益整合能力和政策法规制定能力都有 着 十分紧密的关系。(4 分) 5. 社会政策与法规终结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而? 答:⑴ 政策法规终结有利于节省政策法规资源。社会资源是有限度的,如果不能及时地终止一项已 经 过时或是无效的政策法规,是对有限的政策法规资源的极大浪费。政策法规终结一方面可以减少人力、 物 力、财力的无效消耗从而节省有限的政策法规资源。另一方而,如果无效的政策法规继续执行得不到及 时 终止,不仅不会带来任何效益,甚至会由于政策法规的实施造成某种危害,从而浪费社会资源,加重财 政 负担。(5 分) (2) 政策法规终结有利于提高政策法规绩效。当一项政策法规在实施中失败,无法解决所面临的政 策 法规问题时,旧政策法规的终结就意味着新政策法规的启动,有利于更好地解决问题,促进政策法规绩 效 的提高。(5 分) (3) 政策法规终结可以避免政策法规僵化。社会政策与法规作为政府行为,一经颁布便具有了强制 性, 成为社会行动的准则。政策法规僵化遏制了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5 分) (4) 政策法规终结可以促进政策法规优化。社会政策与法规在社会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既 能 促进一个社会的繁荣,也能使一个社会濒于崩溃的边缘。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社会或国家的命 运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社会政策与法规的水平 o 政策法规终结有助于促进政策法规优化,表现在两个方 面: 一是政策法规人员的优化。二是政策法规组织优化。政策法规组织的优化是社会政策与法规优化的核 心内 容。(5 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