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题含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题含答案

教师资格证考试复习题含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l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 1.学校教育始于【A】。A.奴隶社会初期 B.奴隶社会末期 C.原 始社会末期 D.封建社会中期 【答案解析】中国早在四千多年前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从西周以后,出现“国学”和“乡学”,这是比较完备的学校教育制 度。说明在西周之前很长一段时间,学校教育就诞生了。 2.在学校教育依照特定教学目标组织教学的过程中,起关键作 用的是【C】。A.学生 B.教学内容 C.教师 D.教学环境 【答案解析】教师是履行教育职责的专业人员,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是教育活动的执行者。学校教育需要按照特定的 教学目标来最有效地组织教学,教师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3.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C】。A.面向全体学生 B.促进学生 的全面发展 C.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D.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答案解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4.认为动物界也有教育且把教育看作是一个生物学的过程的观 点是【C】。A.神话起源说 B.心理起源说 c.生物起源说 D.劳动起 源说 【答案解析】教育的生物起源说认为,教育活动不仅存在于人类 社会,而且存在于动物界。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的本能,是种族 发展的本能需要。 5.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心理学家是【A】。A.维果茨基 B.布 鲁纳 C.加涅 D.桑代克【答案解析】维果茨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 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 平之间的差异,即最近发展区。 6.教师教学和学生获得知识的基本材料是【C】。A.课程标准 B.课 程计划 C.教科书 D.教学指导书 【答案解析】师生直接接触到的教科书是教师教学和学生获得知 识的基本材料。 7.强调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C】。A.弗洛伊德 B.威尔逊 C.格塞尔 D.皮亚杰 【答案解析】格塞尔认为,人的所有能力都受成长规律的制约, 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8.“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体现了教学的【D】。A.直 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 【答案解析】“习”和“温”是复习,巩固的意思,因此体现的 是教学的巩固性原则。 9.【D】表征是解决问题的关键。A.形象 B.知觉 C.表面特征 的 D.深层特征的【答案解析】对问题的表征分为问题的表面特征和 问题的深层特征,其中后者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10.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教育家【B】。A.洛 克 B.斯宾塞 C.赫尔巴特 D.杜威 【答案解析】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把课程解释为教学内容的系统组 成,首先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 11.社会学派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C】。A.卢梭 B.凯兴 斯坦纳 C.涂尔干 D.沛?西能 【答案解析】社会学派教育目的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涂尔干。 12.设计教学法的提出者是【D】。A.杜威 B.华虚朋 C.伯克赫 斯特 D.克伯屈 【答案解析】克伯屈首先提出设计教学法。 13.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著名教育家【A】。A.埃拉 斯莫斯 B.夸美纽斯 C.洛克 D.卢梭 【答案解析】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教育家埃拉斯莫斯率先正式使 用“班级”一词。 14.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采用在主题句下画线的方法帮助学习, 这种学习策略属于【D】。A.组织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资源管理 策略 D.复述策略 【答案解析】画线是复述策略,是认知策略的一种。 15.由学习活动的社会意义或个人前途等原因引发的学习动机称 作【A】。A.远景的间接性动机 B.社会性动机 C.直接性动机 D.志向性动机 【答案解析】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可将学习 动机分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与远景的间接性动机。题干所述正是远景 的间接性动机的概念。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30 分) 1.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哪些? 【答案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1)个体身心发展的 顺序性;(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 (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2.简述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 【答案解析】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认同与内化三个 阶段。(1)依从。依从包括从众和服从两种。依从阶段的行为具有盲 目性、被动性、不稳定性,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此时个体对道德规 范行为的必要性尚缺乏充分的认识,也缺乏情感体验,行为主要受控 于外在的压力(如奖惩),而不是内在的需要,依从则可能得到安全, 否则将受到惩罚。可以说,处于依从阶段的态度与品德,其水平较低, 但却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阶段,是态度与品德建立的开端环节。(2)认 同。认同是在思想、情感、态度和行为上主动接受他人的影响,使自 己的态度和行为与他人相接近。认同实质上就是对榜样的模仿,其出 发点就是试图与榜样一致。(3)内化。内化指在思想观点上与他人的 思想观点一致,将自己所认同的思想和自己原有的观点、信念融为一 体,构成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在内化阶段,个体的行为具有高度的 自觉性和主动性,并具有坚定性。此时,稳定的态度和品德即形成了。 3.简述开展好课外活动的基本要求。 【答案解析】开展好课外活动,要求: (1)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组织小学课外活动必须从全面 贯彻教育目的,落实小学教育培养目标的高度确定每一项课外活动的 具体目标要求,目标的确定要明确、具体。 (2)活动的内容和组织形式要丰富多彩,富有吸引力。要使学生 自愿参加课外活动,就要使活动本身具有吸引力。吸引力来自活动内 容的丰富多彩和组织形式的变化多样,能符合学生的各种兴趣和需要。 (3)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精神。课外活动是学 生的自主性活动,因此要充分依靠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自主性和主 动性。 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答案解析】(1)知识观。建构主义强调的是人类知识的主观性, 他们认为,人类知识只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并不是 对客观现实的准确表征,它不是最终的答案,而是会随着人类认识的 进步而不断地被新的解释和假设所推翻、所取代的。 (2)学习观。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到学生的简单 转移或传递,而是主动地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这种建构是任何 人所不能代替的。 (3)学生观。学生是自己知识的建构者,学习不是简单的信息输 人、贮存和提取的过程,也不是简单的积累,而是在已有的知识经验、 心理结构和信念的基础上去形成知识的意义,实现新旧知识的综合和 概括。 5.简述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 【答案解析】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以下几条途径:(1)开 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3)在学科教学 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4)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 教育。(5)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6)小组辅导。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1、在《论语》中记载着许多孔子关于仁的解释,孔子“仁”的 中心是【A】A、爱人 B、人心 C、诚信 D、谦让 【答案解析】:教育以人本,因此“爱人”既是“仁”,作为教 师应具备“仁”的基本理念。 2、某市教委在教师中随机调查,问“您热爱学生吗?”90%以 上的教师都回答“是”。而当转而对他们所教的学生问“你体会到老 师对你的爱了吗?”时,回答“体会到”的学生仅占 10%这说明【A】 A、教师还没有掌握高超的沟通与表达技巧 B、教师尚不具有崇高的道德境界 C、教师缺乏信心 D、教师缺乏爱心 【答案解析】:在教育工作中教师应该通过自己的沟通与做法让 学生感受的教师对自己的爱。 3、从教师个体职业良心形成的角度看,教师的职业良心首先会 受到【A】A、社会生活和群体的影响 B、教育对象的影响 C、教育法规的影响 D、教育原则的影响 4、“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 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这句话出自【B】A、孔子 B、孟子 C、韩非子 D、老子 【答案解析】:教育是人生必不可少的,这句话出自孟子。 5、中国人有句俗语说,“师生如父子”,这句话的真正内涵是 【D】A、师生关系就是父子关系 B、师生关系基本等同于父子关系 C、 教师对学生既有像父母一样的关爱,又有像父母对自己子女一样的偏 爱 D、教师对学生既有像父母一样的关爱,却没有像父母对自己子 女一样的偏爱 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A】。A、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B、 人类哲学思想发展的顶峰 C、科学的哲学体系的最终完成 D、绝对真 理的完美体现 【答案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在于它的阶级性、实 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的高度统一。它的出现,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 革。 7、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C】。A、 世界发展动力问题 B、意识本质问题 C、世界本质问题 D、实践本质 问题 【答案解析】:唯物主义是与唯心主义相对立的基本哲学派别, 它主张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唯物主义坚持按世界的本来面目去 说明世界,而不附加任何外来成分,唯物主义精神也就是科学精神。 8、唯物主义的三个发展阶段是【A】。教师资格考试 A、朴素唯 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B、马克思主义、列宁主 义、毛泽东思想 C、相对主义、绝对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D、朴素唯 物主义、直观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答案解析】: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 义是唯物主义的三个发展阶段。 9、【C】的形成和发展,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A、 邓小平理论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系 D、科学发展观 【答案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表明 我们党对共产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A、我们所取得的成就,归根结底, 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胜利 B、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 一项长期历史任务 C、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必须随着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是邓小平 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答案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命题是 邓小平在十二大上提出的。 11、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真正威信在于他的【D】。A、权利 B、威 严 C、权威 D、人格力量 【答案解析】:精神需要精神的感染,道德需要道德的濡化,教 育工作者的人格力量会对学生产生终身影响。 12、现在体育界在国际比赛中得了金牌,奖励一直追溯到运动员 的启蒙教练,这说明教师的劳动具有【B】。 A、未来性 B、滞后性 C、连续性 D、广延性 【答案解析】:运动员得到金牌,要奖励启蒙教练,这说明运动 员的成绩和启蒙教练的辛苦劳动是密切相关的。说明教师的劳动具有 滞后性。 13、反映教师职业与其他职业不同的本质特征是【C】。A、为人 师表 B、献身教育 C、育人 D、公而忘私 【答案解析】: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任务。 14、学生最主要的权利是【C】。A、人身自由权 B、人格尊严权 C、 受教育权 D、隐私权【答案解析】:受教育权是学生最主要的权利。 这是和学生的身份相符合的。 15、公民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内涵最为丰富的一项权利是【B】。 A、隐私权 B、人身权 C、名誉权 D、荣誉权 【答案解析】:人身权是公民权利中最基本、最重要、内涵最丰 富的一项权利。 16、【B】主管全国的教师工作。A、国务院 B、国务院教育行政 部门 C、全国人大 D、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 17、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C】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 A、高于 B、接近 C、不低于或者高于 D、同等于 【答案解析】: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二十五条。 1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自【A】起施行。A、1994 年 1 月 1 日 B、1994 年 9 月 10 日 C、1993 年 11 月 1 日 D、1995 年 1 月 1 日 【答案解析】: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19、《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所称未成年人是指未满 【C】周岁的公民。A、14B、16 C、18 D、15 【答案解析】: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条。 20、未成年人享有【B】,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尊重和保障未 成年人的【】。A、学习权 B、受教育权 C、集会权 D、人身权 【答案解析】: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条。 21、国际货币体系是保证国际交易正常进行的某种世界各国—— 的制度安排。其主要有二:第一,提供流动性,方便商品、资产跨境 交易;第二,提供调整贸易不平衡的某种机制。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D】A、遵照目标 B、遵循目的 C、遵从用途 D、遵守功能 【答案解析】:遵从:遵照、依从。遵守:依照规定行动,不违 背。用途:应用的方面或范围。功能:事物或方法所发挥的有利作用。 本题根据冒号后面的说明可知答案。 22、据某知名房产中介机构统计,2010 年 9 月份第二周全国十 大城市的商品房成交量总体呈上涨趋势,并且与 8 月份第二周相比上 涨幅度更明显。如果没有某他因素抑制,按照这种趋势发展,9 月份 将创新政以来成交量最高水平,虽然现在还不能明确楼市安全回暖, 但未来楼价调控的压力还是很大的。 下列最有可能是上述论证前提假设的是【D】A、炒房者将大量资 金投入楼市 B、国家对楼价的调控手段不足 C、消费者对房子的购买 热情没有减退 D、楼市成交量的增长会带动楼价的上涨【答案解析】: 本题属于假设加强型。论点是未来楼价调控的压力大,论据是目前成 交量增加。论据与论点谈论的都是楼市,且涉及的点有两个:一是楼 价;二是成交量。但成交量增不能必然导致价增,所以需要在量与价 之间搭个桥梁,D 项恰好完成了量与价之间的桥梁搭设。所以正确答 案为 D 项。 23、就一个测验的优劣而言,最为重要的指标是【B】。A、信度 B、效度 C、区分度 D、难度 【答案解析】:就一测验的优劣而言,效度是一个比信度更为重 要的指标,因为一个低效度的测验,即使具有很好的信度,也不能获 得有用的资料。 24、下列有关天文知识的表述,正确的是【B】 A、开普勒制成人类历史上第一台天文望远镜,并证实了哥白尼 学说 B、四象青龙、自虎、朱雀、玄武分别代表东、西、南、北四个 方向 C、世界最早的哈雷彗星记录是《诗经》中的“鲁庄公七年星陨 如雨” D、月食发生时地球、月球、太阳在一条直线上,且月球居中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化常识。第一架天文望远镜是伽 利略所做,A 项错误;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详见《春秋》“秋七月, 有星孛入于北斗”,C 项错误;D 项说的是日食,故答案为 B。 25、“四书”是封建社会科举取士的初级标准书。它所指的是下 列哪四本书?【B】 A、《史记》、《春秋》、《汉书》、《诗经》 B、《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C、《史记》、《论语》、《诗经》、《汉书》 D、《论语》、《春秋》、《诗经》、《中庸》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30 分) 1、我原来在小学是个很爱提问的人,可每次提问都给否定了。 记得有一次,一位语文在教古诗《春晓》时我觉得有异议,就问老师: “老师说诗人春天好睡觉,连天亮都不晓得,那他夜里怎么能听见风 雨声呢?”这位老师不以为然地说:“这有什么奇怪的!早上起床到 外面看一看不就知道了?”当时我还要再问,老师挥挥手让我坐下, 环视一下全班同学,多少带有嘲笑的口吻说道:“大家说说看,是他 对还是老师对?”同学们毫不犹豫地答道:“老师对!”当时我感到 很尴尬,竟然对自己的判断产生了怀疑。所以,到了中学以后,我很 少提问……不像以前那样“炸刺”了。 问题:请根据尊重关爱学生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及蕴涵的思想观 念,分析说明本例中教师的表现会产生什么危害?教师应该怎样对待 这样的事情? 【答案解析】:(1)主要问题是师道尊严的不良反映。 (2)主要危害:如此下去将束缚或压抑学生思考和探讨问题的主 动性,伤害学生的自尊、人格,难以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3)正确做法:对学生动脑思考、爱问问题在态度和行为上给予 肯定;以这一问题激活全班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共同寻求合理的结论。 (4)理由:这是新的师生观的必然要求,有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 建立和发展,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主体性。联系案例展开论述。 2、一位教师教因式分解这一单元时,发现学生的基础知识差别 较大,于是对 8 名成绩好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让他们到图书馆 自学《因式分解及其应用》一书。经过自学,他们完成了规定的习题 作业,集体选编了几十道有代表性的习题。教师将习题有选择地按程 度分别介绍给其他同学练习和讨论,进一步推动了全班的学习,使全 班提前五课时完成了因式分解单元的教学任务。 问题:指出上面案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符合或违背什么教学原则, 并简要解释。 【答案解析】:这位教师的做法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因为 他的教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正确对待了学生间的个别差异,提出了 不同的要求,从而使包括后进生在内的所有学生都得到了高效率的发 展。 3、为推广新的广播操,某学校决定举行广播操比赛。有人选择 某年级四个班针对广播操比赛全过程的教育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四 个班主任在动员、训练中对学生的教育大同小异,不同的是比赛结束 成绩公布之后。 某(1)班(冠军):同学们,经过全班同学的努力,我们班荣获了 四个班级广播操比赛的冠军,老师祝贺你们,真为你们感到骄傲。 某(2)班(第三名):老师不打算对这件事进行评价。 某(3)班(第四名):同学们,这次广播操比赛,很多同学都尽力 了,但还有一些方面做得不太好,因而成绩不太理想。失败不可怕, 只要同学们总结出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并将成功的经验用于今后的活 动中去,改进这次比赛中反映出来的问题,我想我们一定能够成功! 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这次比赛同学们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 训…… 某(4)班(第二名):这次比赛由于有的同学不努力,我们班没能 获得冠军,老师很失望。 问题:请你根据四位老师不同的做法,发表自己的看法。 【答案解析】:比赛结束后,有一个班获得冠军,至于是哪个班 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老师不能把这次比赛与整体教育割裂开来,只注 重比赛成绩。从动员比赛到比赛结束的过程中的教育固然重要,更重 要的是如何正确看待成功和失败,更好地总结经验和教训。 三、写作题(本大题 20 分) 请以《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教师》为题,写一篇论述文。要 求观点明确,论述具体,条理清楚,语言流畅。不少于 800 字。 [写作提示]小学教育的特性决定了小学教师培养有特定的方式 和要求。在专业化视野中,小学教师的培养必须正确处理好按需培养 与提高质量、学科专业与教育专业、综合培养与有所侧重、全面发展 与学有所长、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的关系,不断提高小学教师的培养 质量和水平。 2012 年教师资格考试《小学综合素质》试题解析三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1、“以身立教”、“为人师表”体现了教师劳动的【A】特点。 A、示范性 B、复杂性 C、创造性 D、劳动方式个体性 2、第多斯惠曾说,“教师本人是学校最重要的师表,是最直观 的、最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这说明教师劳动具 有【B】。A、创造性 B、示范性 C、广延性 D、连续性 3、“教育有法可依,但无定法可抄”,这说明教师劳动具有【B】。 A、情境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个别性 4、教师劳动手段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劳动具有【D】的特点。 A、创造性 B、长期性 C、复杂性 D、示范性 5、教师的根本任务是【B】,全面实现教育目的。A、关心学生 的学习 B、教书育人 C、班主任工作 D、教学 【答案解析】: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 6、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是【D】A、尊老爱幼 B、竞争与协 作 C、集体主义 D、为人民服务 【答案解析】: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 7、人类在长期生活实践中逐渐积累起来的为社会公共生活所必 需的,最简单、最起码的公共生活原则是【A】 A、社会公德 B、家庭道德 C、职业道德 D、法律规定 【答案解析】:社会公德是每个公民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 该遵循的行为准则。它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渐积累起来的, 用于维持公共生活,调节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 的关系的最起码的、最基本的道德准则。 8、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是【C】A、自由主义 B、 平均主义 C、集体主义教师资格考试 D、个人主义 【答案解析】:集体主义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原则,是社会主义 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9、从【C】上看,应用文的实用性主要体现在有一套为内容服务 的相应体式。A、表现手法 B、表现主题 C、表现形式 D、写作重点 【答案解析】:从表现形式上看,应用文的实用性主要体现在有 一套为内容服务的相应体式。 10、【D】是提高应用文写作质量和行文效率,以及增强权威性和 约束力的重要保证。A、真实性 B、时限性 C、实用性 D、程式性 【答案解析】:程式性是提高应用文写作质量和行文效率,以及 增强权威性和约束力的重要保证。 11、“教书”和“育人”的关系是【C】。A、并列的 B、递进的 C、 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 D、互补的 12、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除要求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 力外,还要求具有一定的【B】。 A、交往能力 B、研究能力 C、管理能力 D、学习能力 【答案解析】: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除要 求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外,还要求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13、对未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犯和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未 成年人应当进行义务教育,所需经费由【D】予以保障。A、国家 B、 社会 C、学校 D、人民政府 【答案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一条规定, 对未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犯和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未成年人 应当进行义务教育,所需经费由人民政府予以保障。 14、关心教好每一堂课,关心班级大小、时间、压力等问题,说 明教师成长进入了【A】。A、关注情境阶段 B、关注自我阶段 C、关注 他人阶段 D、关注学生阶段 【答案解析】: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 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关注学生等三个阶段。在 关注情境阶段教师关心的是如何教好每一堂课的内容,一般总是关心 诸如班级的大小,时间的压力和备课材料是否充分等与教学情境有关 的问题。 15、我国现行从法律上对教师职业的规定认为,教师职业是一种 【C】。A、私人职业 B、从属职业 C、专门职业 D、附加职业 【答案解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一章第三条对教师的 概念作了全面、科学的界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 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 使命。由此可见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的职业。 16、义务教育法总则第一条规定,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 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A】, 制定本法。A、宪法和教育法 B、宪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 C、宪法和预 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D、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 17、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是【D】。A、美国 B、英 国 C、法国 D、德国 【答案解析】:义务教育起源于德国,l619 年德国魏玛公国公布 了学校法令。它规定父母应送其 6~12 岁的子女入学,这是最早的义 务教育。 18、新义务教育法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C】。A、学费 B、 杂费 C、学费、杂费 D、学费、杂费、住宿费 【答案解析】:新法进一步明确了我国义务教育的公益性、统一 性和义务性。这是义务教育的三个基本性质。所谓公益性,就是明确 规定“不收学费、杂费”。 19、下列法律中含有规定我国小学生法律地位条款的是【A】。A、 《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 B、《教育法》和《教师法》 C、《宪法》和《民法》 D、《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20、我国义务教育的立法宗旨是发展【D】。A、专业教育 B、中 等教育 C、职业教育 D、基础教育 【答案解析】:《义务教育法》第一条规定:“为了发展基础教育, 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和我国实际情况, 制定本法。”由此可以看出,《义务教育法》的立法宗旨主要是发展 基础教育。因此,答案为 D。 21、书法界常有字因人贵的说法,不无道理。而在颜真卿这里, 却是字因人重,忠贞正真的人格为其瑰丽书法添辉,骨力遒劲的书法 为其雄壮人生添彩,做人与写字________,在颜真卿身上得到了圆满 的统一。颜真卿书法的成就一直为后代________,其人格同样颇具感 召力。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C】A、交相辉映尊重 B、和光 同尘尊敬 C、相得益彰推崇 D、相辅相成推重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成语含义及实词。尊重、尊敬一般与人 搭配。推重(zhòng):推崇重视,对某人的思想、行为、成就等给予 很高的评价,表示十分重视。推崇:尊崇,推重崇敬。此二词为近义 词。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使双方的能力、作用 和好处能得到充分展示。相辅相成: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辅助, 缺一不可。此处用相得益彰词义更丰富,更贴合语境 22、经 A 省的防疫部门检测,在该省境内接受检疫的长尾猴中, 有 1%感染上了狂犬病,但是只有与人及其宠物有接触的长尾猴才接 受检疫。防疫部门的专家因此推测,该省长尾猴中感染狂犬症的比例, 将大大小于 1%。 以下哪项为真,将最有力地支持专家的预测?【D】 A、在 A 省境内,与人及其宠物有接触的长尾猴只占长尾猴总数 的不到 10% B、在 A 省,感染有狂犬病的宠物约占宠物总数的 0、1% C、与和人的接触相比,健康的长尾猴更愿意与人的宠物接触 D、与健康的长尾猴相比,感染有狂犬病的长尾猴更愿意与人及 其宠物接触 【答案解析】:如果 D 项判断为真,又根据题于,只有与人及其 宠物有接触的长尾猴才接受检疫,则说明在接受检疫的长尾猴中感染 狂犬病的比例,要高于未接受检疫的长尾猴。这就有力地支持了专家 的推测。故选 D。 23、【B】是将考试具体化的最重要的工具,使得测验能够与教学 的目标和内容保持一致。A、标准化成就测验 B、细目表 C、自测试题 D、案卷分析 【答案解析】:细目表是将考试具体化的最重要的工具,使得测 验能够与教学的目标和内容保持一致。 24、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B】A、以人为本 B、发展 C、统 筹兼顾 D、全面协调可持续 【答案解析】:党的十七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作了全面系统的阐 述: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 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5、不要怕去学新的东西。知识没有_______,是可以随身携带 的宝藏,没有人会被它压垮,而且愈多愈身心矫健。填入画线部分最 恰当的一项是【A】A、重量 B、大小 C、困难 D、期限【答案解析】: 从题干中的“可以随身携带”、“没有人会被它压垮”这些字眼,可 以知道这句话强调的是知识没有“重量”,而不是“大小”或者“期 限”。 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30 分) 1、某初三生平时学习懈怠,课堂自律能力差,且经常干扰其他 邻座学习,班主任教师多次教育不见改变。教师联系父母,因种种原 因,一直未能联系上。班主任便三番五次找该生谈话,希望其自动退 学,该生一来厌学,二来老师不断施压,最后选择了自动退学。 请就该班主任的做法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并结合你的经验,给予 该班主任建议。 【答案解析】:根据《义务教育法》的规定:适龄儿童少年依法 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学校不得开除学生;适龄儿童少年因 为身体状况需要休学,要经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 部门批准。案例中某初三学生属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在校生,学校应当 依法保护其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借口,包括“劝 退”的方式,来侵犯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另外,今后 如果因为学生学习差就将学生“劝退”,也不符合“依法实施义务教 育的学校应当按照规定标准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第五条)、“保证达 到国家规定的基本质量要求”(第三十五条)、以及使学生“品德、智 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第三条)等法律规定。关于材料中学生, 有课堂自律差且干扰其他学生的行为,依据法律的规定,学校、教师 首先应当批评教育,对学生负有教育的义务,不能简单地将学生推出 校门,更不能随意劝退、开除学生。如果学生屡教不改,严重影响了 教育教学秩序,可按照有关法律规定的程序,将具有《预防未成年人 犯罪法》规定的严重不良行为的适龄少年转送入专门的学校,继续接 受义务教育,并接受对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 2、为改变对教师的评价方式,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真正体现以 人为本的思想和课改要求。某校创造性地拟定评价方案和表格,让学 生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逐条审核,逐项打分,以此来判断教师的教 学行为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和具体需求,美其名日“学生参与评价”。 请对“学生参与评价”的做法阐述您的见解。 【答案解析】:(1)评价是一种手段,旨在通过评价,使教师看到 自己的成功之举和不足之处,以便及时调整工作目标和进程,优化教 学过程,明确努力方向,对于激发教师发扬优势,克服缺点,增强工 作责任心和积极性,提高教育质量不无裨益。 (2)学生是受教育者,是教育的直接对象,他们与教师接触的机 会较多,应该最有发言权。案情中,学生参与评教,由于学生年龄还 小,认识不成熟,辨别是非能力较差,考虑欠妥,因此,他们没有能 力对教师的各方面教学行为作出一个合理、科学、恰当的评价,甚至 往往出现“倒挂”的现象,一旦哪位教师对学生要求比较高,就会遭 到学生的非议,被学生认定为“不好教师”,普遍不受欢迎;而如果 教师对学生放松要求,时时处处迁就忍让,和学生称兄道弟,对学生 不负责任,反被说成是“好教师”,深受喜欢。 (3)学校在组织评教时,不能盲目追求“时髦”效应,哗众取宠, 注重形式,否则评教就会偏离正确的轨道和方向,不但起不到应有的 效果,反而会挫伤大部分教师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3、在课堂上运用实物投影仪直观地引导学生主动去质疑、调查、 撂究“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课堂案例]为什么老师给你们看的这 幅画也分别画出了一大、一小的两个人物,却不能让我们产生纵深的 空间感?我们来做个实验的游戏。(教师利用实物投影仪演示) 第一步:将实物投影仪的摄像头对准学生们,引导学生观察银幕 上的图像,第一排的同学在银幕的下方;而后面几排的同学在银幕的 上方。 (1)问学生们:“摄像头比你们高还是底?它是向上看还是向下 看?” (2)得到学生的回答后,教师小结:我们把这种向下看称为俯视, 往往在这种俯视中近的在画面的下方;而远的在上方。(板书:俯视 “近下远上”) 第二步:将实物投影仪的摄像头对准教室天花板的日光灯,引导 学生观察银幕上的图像,第一排的日光灯在银幕的上方;而后面几排 的目光灯在银幕的下方。 (1)问学生们:“摄像头比日光灯高还是底?它是向上看还是向 下看?” (2)得到学生的回答后,教师小结:我们把这种向上看称为仰视, 往往在这种仰视中近的在画面的上方;而远的在下方。(板书:仰视 “近上远下”) 第三步:请同学们看一看你们作画的视角是俯视还是仰视? 第四步:学生观察、分析自己作画的视角。 (学生们表现画面的视角一般是俯视,他们往往不太关注作画视 角的问题,这个问题非常的直观,教师只靠讲解是讲不清楚的。因此, 利用实物投影仪上的摄像头进行演示,并向学生提出简单的问题,让 他们进行思考。再结合自己的画观察、分析自己作画的视角。) 请根据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原理分析以上教师运用直观性教学的 优势与启示? 【答案解析】:(1)直观性教学原则是指在教学中通过直观教具和 现代技术手段,引导学生形成对所学知识、概念的清晰表象,丰富学 生感性认识,为形成科学概念、掌握理性知识、发展智力创设条件。 (2)“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基本规律, 在小学教学中正确运用直观性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 热情,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知觉。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实践表 明,直观性教学原则适合于激发学生自动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 (3)首先,在美术教学中运用直观性教学,教具要多样,有针对 地选。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无意注意 占主导,年级越低表现得越明显,这就对我们在制作直观教具方面提 出了一个要求:考虑到学生、教师、教学条件的实际情况,直观教具 应根据教学目标尽可能的丰富、多样;其次,范画要注重思考的过程, 包括示范的对象要能够引起学生相关体验和熟悉事物,有助于学生联 系生活、理解记忆。范画能针对性的突出直观事物局部,表现力强。 教师讲解的语言要直观,用语言生动形象地描述、讲解而起到直观的 作用,要直接针对教学重点、难点。 三、写作题(本大题 20 分) 先贤苏格拉底有句名言“美德即知识”,后人对此提出质疑道德 可教吗。请以道德是否可教为话题进行写作。文体不限,诗歌除 2012 教师资格证考试重点提示:学生与教师 重点提示 统观近几年全国各省的教师资格认证教育学考试,本章的内容多 以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形式出现,由于师生关系在教学中非常 重要,因而容易出材料分析题。本章的考查重点是: (1)教师职业的性质、特点;掌握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 (2)师生关系的概念;师生关系的类型;学生的权利和义务。 (3)中小学生的特点;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地位和 作用;教师劳动的特点。 (4)结合实际说明作为一个合格的教师应具备的素养及如何建 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考纲链接 1.学生的本质属性:(1)学生是现实社会的成员之一,具有人 的主观能动性、思想情感、个性特征。(2)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心 发展最迅速的人。学生具有发展的潜在的可能性和可塑性;学生发展 的可能性与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3)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 2.学生地位的传统认识:在现实社会中处于从属和依附地位, 从整体上没有真正认识到儿童个性的独立存在价值。 3.学生的身份和法律地位:青少年是社会的未来,人类的希望; 是独立的社会个体,权利的主体,有独立的法律地位,他们享有公民 的绝大多数权利,还受到社会的特别保护。 4.学生享有的合法权利:(1)人身权。包括身心健康权,人身 自由权,人格尊严权,隐私权,名誉权,荣誉权。(2)受教育权。包 括受教育的平等权,公正评价权,物质帮助权等。 5.学生的义务:(1)受教育的义务。(2)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3)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 惯。(4)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5)遵守所在学校或其他 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6.教师职业性质:(1)是一种专门性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 (2)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3)教师的神 圣使命是教书育人。 7.教师职业的特点:(1)人类文化的传递者。(2)人类灵魂的 工程师。(3)示范者的角色。(4)管理者角色。(5)父母与朋友的角 色。(6)研究者的角色。 8.教师劳动的特点:(1)特殊的复杂性。(2)独特的创造性。 (3)鲜明的示范性。(4)显效的长期性。 9.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1)学科专业素养:①精通所教学 科的基础性知识与技能。②了解所教学科相关知识。③了解该学科发 展脉络。④了解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10.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1)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 观;学生观;教育活动观。(2)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①加工教学内 容,选择教学方法的能力。②语言表达能力。③组织管理能力。④交 往能力。(3)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 11.教师的人格特征:指教师的个性情绪健康及处理人际关系的 品质等。(1)优良的个性品质。积极乐观的情绪,豁达开朗的心胸, 坚忍不拔的毅力。(2)积极的创新品质,创新教育观念教育能力。 12.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1)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2) 热爱学生。(3)团结协作精神。(4)良好的道德修养。 13.师生关系是指学生和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结成的相互关系, 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师生关系是教育活动 中的最基本关系。 14.师生关系的主要表现形式:(1)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是 授受关系。(2)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关系。(3)师生在社会道德上是 相互促进的关系。 15.学校师生关系的特点:民主平等;爱生尊师;教学相长。 16.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对教师的要求:树立新的师生观;建立 教师威信;善于与学生交往;发扬教育民主,倾听学生的意见。 17.教师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教师对社会、对学生的作用和教师在 教育过程中的作用三个方面:(1)在社会发展中教师起承上启下的作 用;(2)教师对学生的教育作用;(3)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18.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指教师是教育活动的发起者、组织者和指 导者,是针对教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所处的特殊位置而言的。其主导 作用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教师是教育方针、教育计划的执行者, 是教育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教师主导着学生的发展。(2)教 师受过专门的训练,有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对学生 的教育可以使学生在短期内掌握丰富的知识。 第三节小学儿童的性格 识记: 1、性格:是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 行为方式。 2、性格在人的个性中居于核心地位。性格是人在现实社会中形 成的个性品质,主要受后天环境的影响。性格有积极和消极之分。性 格具有相对稳定性。但比气质容易变化。 3、性格特征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性格的态度特征、性格的理智 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 应用: 4、培育孩子良好的性格,要注意: 提供适当的参照群体。 注意学生中非正式群体的影响。 创造良好的群体气氛。 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教育。 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相应的教育。(联系自己教育教学的 实际) 1、搞好集体教育。 利用群体的共同性格优势,并设法帮助他们发挥优势和克服性格 中的弱点。具体教育方案是: (1)列出全体儿童的性格优点、缺点,从中找出多数儿童的共 同性格倾向; (2)借助多数儿童的性格优势,鼓励形成一种良好风气,并借 此抑制不良性格的滋生; (3)经常组织一些适应于群体良好共性的活动,使群体风气得 以维护和发扬; (4)注重创新、求异,让少数儿童的性格优势也得以充分发挥, 并与多数儿童的性格优势取得互补。 2、重视儿童的个别差异,搞好个别教育。 (1)利用优秀生优良性格品质作为榜样,带头使群体风气向更 高水准发展; (2)充分肯定落后儿童身上的优秀品质,推动他与群体风气认 同,切忌一味强调缺点,以免儿童失去上进希望; (3)经常开小组评议会,提醒每个学生不断发现自己的性格优 势与不足,以便改正。 第二节小学儿童的气质 识记: 1、气质:是人心理活动动力方面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它表现 为心理活动的速度(如言语速度、思维速度等)、强度(如情绪拖延 强弱等)、稳定性(如注意集中时间长短)和指向性(如内向或外向) 等方面的特点和差异组合。 2、气质很大程度上受到先天和遗传因素的影响。气质类型是相 对稳定的,但后天的生活环境会产生气质的掩盖现象。 3、气质类型:古希腊医生希波格拉底将人的气质类型分为胆汁 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四种类型。 4、气质类型没有好坏之分。 领会: 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 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证明:人的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 奋和抑制,这一过程有三个基本特征:神经活动的强度、平衡性和灵 活性,它们在个体身上的不同组合就构成了人的高级神经活动不同的 类型,最典型的有四种即兴奋型、活泼型、安静型、弱型。这四种高 级神经活动类型与四种气质类型有着一一对应关系:即兴奋型一一胆 汁质、活泼型一一多血质、安静型一一粘液质、弱型一一抑郁质。 因此,可以说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揭示了人的气 质类型的神经生理机制。 第一节小学儿童的能力 识记: 1、能力:是直接影响人的活动效率的心理特征,它是使活动任 务得以完成的必备心理条件。 2、才能是多种能力的独特结合,使之能够最有效的去完成某种 活动。才能的高度发展即天才。 3、能力的种类:(1)可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是 人在各种活动中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也叫认识能力。特殊能力是指在 某种专业活动中所必须具备的能力。(2)可分为认识能力、操作能力 和社会交往能力。 4、小学儿童能力的差异表现在:能力类型的差异能力发展水平 差异能力发展早晚的差异。 5、智力发展水平可通过智力测验获得。最早的智力测验量表是 1905 年,法国心理学家比奈和西蒙编制的《比奈西蒙智力测验量表》。 传统上使用最多的有“比奈智力测验”与“韦克斯勒智力测验”。 领会与应用: 1、能力与知识、技能的相互关系 (1)区别:能力不同于知识和技能。能力是在从事某种活动中 表现出来的多种心理品质的概括化,而知识则是来自于人类社会历史 经验的总结和概括。技能也是一种经验,它是个人在自己的心智活动 及生活实践中经过反复尝试和练习而逐渐习惯化了的熟练的行为方 式。 (2)联系:能力与知识、技能密切相连,由于这三者的协同作 用,才使人们得以顺利地完成活动任务。概括起来,能力与知识、技 能的相互关系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A、能力是掌握知识、技能 不可缺少的前提。 B、能力的高低影响着掌握知识、技能的难度、速度和程度,并 影响着对知识、技能的运用。 C、知识、技能的掌握也会对能力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2、小学儿童能力的培养(1)激发兴趣。(2)能力与个性其他品 质的良好配合。(3)知识与技能的训练。 3、小学儿童智力发展水平的差异这一规律对教育工作者的意义 小学生在能力发展水平上存在不均衡现象,绝大多数儿童的能力 发展正常。但有少部分儿童的能力水平是高于常态,也有少部分儿童 的能力水平是低于常态,所以这种智力发展水平符合统计学上所谓的 正态分布。它的特点为处于中间位置上,即中等水平的人数居多,处 于极高或极低这两个极端水平上的人数较少。 理解这一能力分布现象,对于教育工作者至少有两方面的意义。 一是提醒要注意把教育的着眼点放在属于中间能力水平的大多数人 上,适应于他们的特点并施加教育影响。在一般学校中施行英才教育 只会造成揠苗助长的效果。二是要有效的分辨出能力的高、中、低分 布,因材施教。但不可把学业成绩的高、中、低分布与能力水平简单 挂钩。事实上,在多数情况下,这两者是不统一的,尤其当学生在对 所学内容兴趣及努力程度上有差异时更是如此。只有通过长期观察和 科学测量方法才能得出可靠结 2011 年心理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4) 61、意志的自制性——是指一个人善于控制和协调自己行动的意 志品质。 62、个性——现代心理学通常把个性理解为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 貌,即一个人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独特的个性心理特征 的总和。 63、需要——是人们在个体或社会生活中欠缺某种东西,并力求 获得满足的一种心理倾向。需要反映某种客观存在和要求的必然性, 并成为个人活动的积极性的源泉。 64、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倾向于某种事物,力求认识、参与 某种活动,并具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这种倾向具有稳定性特 征,能够较长时间地维持在某种事物或活动上。 65、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一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 地心理特点。 66、间接兴趣——是指由事物或活动的结果所引起的兴趣. 67、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保证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 理特征。总是和活动联系在一起,成为影响活动效率的心理因素。 68、性格—是指一个人身上表现出来的对客观现实的稳定态度和 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 69、气质—在心理学中,把一个人在心理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独 特的、比较稳定的动力特征,称为气质。所谓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 是指心理活动的强度、变化的速度、灵活性与稳定性以及指向性特点。 70、一般能力——是人在各种活动中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包括 观察力、记忆力、思维 能力、想象力和注意力。 71、创造能力——是指在活动中,有目的的创造出有社会价值的、 新颖的、独特的思想 与产品的能力。 72、学习——广义的学习是由经验引起的较持久的行为变化。是 指人和动物的学习。 73、意义学习——通过符号使学习者在头脑中获得相应的认知内 容的学习,叫意义学习 74、机械学习——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 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实质性和人为性的联系. 75、接受学习——是教师引导学生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是课堂 学习中教师讲学生听的学习方式. 76、发现学习——是教师启发学生独立发现事物意义的学习. 77、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某种学习 需要的外显。 78、学习兴趣——是学生渴求获得知识,探究某种事物或参与某 种活动的意识倾向。 79、概念——是指由符号所代表的具有共同的关键特征的一类事 物。 80、概念同化——是指学习者将概念的定义直接纳入自己认知结 构的适当部位,通过辨别新概念与原有有关概念的异同而掌握新概 念.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