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8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精编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中国现代文学》分析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411)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中国现代文学》分析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411) 盗传必究 分析题 1. 请结合《孤独者》的具体内容,并通过与《在酒楼上》的比较,分析魏连殳的形象。 答:A.魏连殳以前曾是吃“洋教”的“新党”,常常遭到学界和舆论的攻击。但当他被辞退后,便无 以为 生,最后不得已只好“躬行”先前所憎恶、所反对的一切,“做了杜师长的顾问”。他的变化深刻地表 现了觉 醒的知识分子的生存困境。 B.《孤独者》是《在酒楼上》的姊妹篇,但气氛更为阴冷和压抑。魏连殳的变化与吕纬甫是相同的, 但魏 连殳的个性特点更为鲜明,是鲁迅对“孤独者谱系”的最后总结。 《在酒楼上》吕纬甫本来是一个敏自捷精悍、热心改革的青年,经过多次辗转流离,感到青年时代 的梦 想没有一件实现,便敷敷衍衍的教点“子曰诗云”,随波逐流地做些“无聊的事”,以满足别人和抚慰 自己。 他既没有能力自拔于这样的生活,也没有能力自拔于这样的思想。他对自己的生活道路作了如下的 概括:象一 只苍蝇绕了一点小圈子,又回来停在原地点。 《孤独者》魏连殳的性格表现得更为阴郁和冷漠。他不甘心与世俗同流合污,亲自造了 “独头茧”, 把 自己裹在里面。可是事实又不允许他完全和社会隔绝。流言追随着他,失业打击着他,最后不得不向环 境低头, 抛弃理想而求乞于“实际”,当了军阀部队里一个师长的顾问,躬行“先前所憎恶、所反对的一 切”。周围的 人趋奉他,颂扬他,他胜利了。然而实际上他是失败了。他有“胜利”的喧笑中独自咀嚼着 “失败"的悲哀,终 于背负着内心的创伤寂寞地死去。两篇小说写出了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冲突,革新力量 和习惯势力之间的冲突, 笼罩着辛亥革命失败后令人窒息的历史气氛,同时也批判了吕纬甫和魏连殳性格 的弱点。这种性格在小说写作 当时的许多知识分子中仍然具有典型的意义. 2. 请结合《狂人日记》或《阿 Q 正传》等具体作品的内容,说明鲁迅小说之所以既是现代小说的开端, 又 是现代小说的成熟的标志。 答:A.鲁迅小说以足够的思想分量抨击了封建传统的本质,表现了 “忧愤深广”的人道主义情怀和 启蒙 精神,体现了五四思想启蒙运动的时代要求。 B.鲁迅小说将西方小说的手法技巧与中国传统小说的艺术精神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在题材、构思、 心理描 写,以及小说的体式和语言等方面,都对传统小说进行了革命性的突破,几乎一篇一种形式,每篇 都是对现代 小说形式的新创造,实现了中国小说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 3. 有人说,陈白露是一个“完全堕落的交际花”,作者曹禺是怎么看的,又是怎么表现这个人物的? 请结 合作品的具体内容加以说明。 答:A.在作家看来,陈白露这个年轻的女子有着纯洁美好的心灵,她忍受着非人的精神戕害和精神 折磨, 深处是一个极度痛苦的世界,她的心“苦的很”。因此,通过她的嬉笑怒骂、逢场作戏,写尽了她 灵魂的痛苦 和屈辱。(5 分) B.与方达生的重逢,勾起的是她失去竹筠时代的难言痛苦,救小东西是对被污辱的积怨与痛苦的一 种发泄; 与潘月亭的厮混嬉笑和打情骂俏,本身就是一种厌恶了尝够了被玩弄的痛苦的表现。(5 分) 说明:陈白露受到过新思潮的洗礼,有着自己活泼、纯真的“竹均”时代,渴望有一个意中人和幸 福的家 庭,她独自到社会上闯荡,原以为凭借自己的年轻美貌和聪明才能,能在身会上闯出一条路来,但 却不幸落入 黑暗社会的陷阱,论为一名交际花,过着寄生的生活。按理,她如果自甘堕落,一直麻木下去, 凭她的美貌,她 的聪明,即使是潘月亭破产了,也许会有李月亭及金八爷之类的有钱、有权的人来赖以委 身,直到灯枯油尽。 可她偏偏是清醒的,每当奢华过后,夜深人静时她就感到一片空虚,找不到自己的归宿。 “她爱生活,又厌恶生活”。她厌倦上流社会勾心斗角、尔虞我诈、醉生梦死的糜烂生活,但又无法抵御 这种 生活对她的腐蚀;她知道自己的生活方式是对自己残酷的折磨,但又无法自拔;她不想这样生活下去, 但又离不 开这个丑恶的地方;她虽然不能自拔,却还想救人,当她亲眼目睹“小东西”等社会底层的人们被 摧残、被蹂 虐,痛苦地在生活中挣扎,而想有所反抗,尤其是当她知道小东西打过金八,便连声自语:“打的 好!打的好! 打的痛快气陈白露从这个女孩身上看到了许多自己所缺乏也希望有的东西。她承认太阳要 出来了,但太阳不属 于她,她只能沉没在黑暗中,所以,当她赖以寄生的银行家潘月亭破产,巨额债款无法偿 还时,她只得在日出前 服毒白杀。陈白露的性格交织着错综复杂的矛盾。各种因素,各个侧而,有机地连 在一起,使他的性格呈现着 丰富的内容。这是多么矛盾的性格啊!作为一个交际花,我们看到腐朽的生活 给她的性格打上的烙印。她抽烟、 打牌、喝酒、嘲弄着男人,以至于有人说她是“玩世不恭,白甘堕落的 女人”;但是,她的确厌倦了那“发疯 了的生活”,嘴角上总挂着嘲讽,她聪明但又糊涂;她骄傲自负但又 软弱,有时看来她对生活的态度就是那么 一回事;但有时做起事来又格外认真。她虽然陷入了 “生活的桎 梏”,但仍然眷念着青春,心中仍有不熄的诗 情……她陷入重重的矛盾之中。这种复杂的性格是搅得人眼 花缭乱,有人干脆骂她是“灵魂完全堕落的交际 花”,也有人说她是“折断了翅膀的鹰”,各种说法,都有 各自的根据。但我们认为,她是“美丽的堕落”、 “堕落的美丽”,她的复杂性格的形成是因为有它复杂的 现实因素,同时也有它形成的过程。 4. 请结合作品的具体内容,说明《狂人日记》既体现了新文学运动的实质,也显示出了文学革命的 实绩, 是一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 答:A.《狂人日记》通过“狂人”从发病到痊愈的过程,象征地表现了叛逆者在封建传统压制下的挣 扎过 程和被吃掉的命运,暴露了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以足够的思想分量抨击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 质,表现 了 “忧愤深广”的人道主义情怀和启蒙精神。(5 分) B.作品借鉴俄国作家果戈里《狂人日记》的表现手法,采用现实主义与象征主义相结合的方法,塑 造了一 个具有象征意象形象,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创造了一种崭新的具有心理分析特点的日记体小说形 式。(5 分) 《狂人日记》的现实主义精神,最重要的是念念不忘对封建道德的批判、对愚昧国民的同性和鞭挞。 在作 品中,除了现实广义的方法外,象征主义也时常可见。无论是“很的月光”,还是“赵家的狗”;无论 是狼子 村的炒吃心肝,还是李时珍写的人肉可以煎吃,都既可以看作是现实主义的刻画,也可以看作是象 征主义的结 合。狂人的精神病状的描写是逼真的,而他的几乎所有语言又都是带有一定的象征意义的。他 的形象本身的象 征意义则更为突出。 茅盾曾在 1923 年这样写道“这奇文冷隽的句子,挺峭的文调,对照着那储蓄半吐的意义,和淡淡的 象征 主义色彩,便构成了异样的风格,使人一见就感着不言而喻的悲哀和愉快。”鲁迅从《狂人日记》开 始就形成 了一种“异样的风格”,即作品虽然一开篇就使人笼罩在阴冷的恐惧之中,虽然处处使人感到毛 骨悚然,但是, 作品中狂人昂扬的斗志,却不能不使人振奋,不能不使人觉得作者在冷峻的文字中还流淌 着热烈的感情,还寄 托着热切的希望。概而言之,是鲁迅小说“异样的风格”就是寓热于冷。 《狂人日记》将彻底的反封建精神与崭新而完美的艺术形式相结合,深刻地体现了思想革命和文学革命的 实绩, 起到了划时代的作用。 5. 以《我爱这土地》为例,分析说明艾青诗歌的“忧郁”特点。 答:A.诗人总是用忧郁的目光注视着“土地”,而这种忧郁的灵魂源于对多灾多难的土地和生活在这 块土 地上的农民的深情厚爱。《我爱这土地》和《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复活的土地》、《旷野》等许多 诗歌, 其实都是对“土地”的不同表达。(5 分) B.《我爱这土地》和《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复活的土地》、〈旷野》等许多诗歌都以土地、乡村、 旷 野、道路、河流为中心意象,凝聚着对祖国的爱,流露出对祖国命运深沉的忧患意识,以及对与土地合 为一体 的农民的命运给予深切关注。(5 分) 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中,“土地”遭受着暴风雨的打击,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永无止 息 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然而这毕竟是生我养我的土地,即使死了也要“腐烂在土地里面”,灰色的情 感显 而易见。但诗人的忧郁之中渗透了爱国主义精神:我的祖国虽然贫穷落后,生活在这块土地上,我心 中郁结着 过多的“忧郁”,然而这毕竟是生我养我的祖国。即使为他痛苦到死,也不愿意离开这土地。这 土地意象深藏 着的正是诗人对灾难中的人民与受难的祖国一份刻骨铭心、至死不渝的赤子之爱,它使艾青 诗歌获得了一种震 撼人心的艺术生命力。 6. 结合《孤独者》的具体内容,并通过与《在酒楼上》的比较,分析魏连殳的形象。 答:A.魏连殳以前曾是吃“洋教”的“新党”,常常遭到学界和舆论的攻击。但当他被辞退后,便无 以为 生,最后不得已只好“躬行”先前所憎恶、所反对的一切,“做了杜师长的顾问”。他的变化深刻地表 现了觉 醒的知识分子的生存困境。(7 分) B.《孤独者》是《在酒楼上》的姊妹篇,但气氛更为阴冷和压抑。魏连殳的变化与吕纬甫是相同的, 但魏 连殳的个性特点更为鲜明,是鲁迅对“孤独者谱系”的最后总结。(3 分) 《在酒楼上》吕纬甫木来是一个敏自捷精悍、热心改革的青年,经过多次辗转流离,感到青年时代 的梦 想没有一件实现,便敷敷衍衍的教点“子曰诗云”,随波逐流地做些“无聊的事”,以满足别人和抚慰 自己。 他既没有能力自拔于这样的生活,也没有能力自拔于这样的思想。他对自己的生活道路作了如下的 概括:象一 只苍蝇绕了一点小圈子,又回来停在原地点。 《孤独者》魏连殳的性格表现得更为阴郁和冷漠。他不甘心与世俗同流合污,亲白造了 “独头茧”, 把 自己裹在里而。可是事实又不允许他完全和社会隔绝。流言追随着他,失业打击着他,最后不得不向环 境低头, 抛弃理想而求乞于“实际”,当了军阀部队里一个师长的顾问,躬行“先前所憎恶、所反对的一 切周围的人趋 奉他,颂扬他,他胜利了。然而实际上他是失败了。他有“胜利”的喧笑中独自咀嚼着 “失败”的悲哀,终于 背负着内心的创伤寂寞地死去。两篇小说写出了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冲突,革新力量 和习惯势力之间的冲突,笼 罩着辛亥革命失败后令人窒息的历史气氛,同时也批判了吕纬甫和魏连殳性格 的弱点。这种性格在小说写作当 时的许多知识分子中仍然具有典型的意义. 7. 以《雷雨》中的具体内容为例,说明繁漪为什么会爱上周萍?又为什么要破坏周萍和四凤的爱情? 答:A.当繁漪在剧中出现时,她已经来到周家 18 年了。18 年来,她看透了周朴园的伪君子的道德而 孔, 也尝够了周家充满罪恶的空气。她已经绝望了,在“安安静静地等死二但是,周萍却燃起了她的希 望。(5 分) B.整漪对周萍的爱是大胆的真诚的,但也是扭曲的。她明知道这是乱伦,却把她的心、她的生命和 希望, 都押到了周萍身上。但是,周萍又厌恶了这种关系,偏偏又追求起四凤来,这就使繁漪走向极端。 表而看来, 是她在施尽手段破坏周萍和四凤的爱情,而驱动她的力量是想逃出这“残酷的井”。(5 分) 因为繁漪的生活空间和活动范围仅是 du 周公馆这有限的范围内。她所看到的男人,除凶横的周朴园 之外, 就是鲁贵一类的奴才,这些人都不能点燃她心中的爱情之火。 她便只好把眼光投向的周萍身上。周萍从乡下来到周公馆,给繁漪的与世隔绝的、窒闷的生活带了“新鲜” 与 “诱惑”,也激起了她心中爱情的浪花。 特别是周萍对她十几年来的处境和命运的同情,使繁漪把他视为可以倾吐心声的知己。在这种情况 下, 周萍冒天下之大不魅,说他爱她。他在一时冲动下的举动在繁漪看来则向旧礼教的挑战,是勇敢的 行为,所以 螫漪不顾一切地把自己的真情、性命、名誉都交到了周萍手上。 自从同周萍在一起,繁漪才感到从未有过的幸福,从此,她能够向一个自己所爱的人倾诉自己的抑 郁和痛 苦,表达自己的欢乐与幸福。所以周萍和四凤在一起时繁漪才会破坏。 8. 为什么说周朴园是曹禺的一个艺术发现?请以周朴园对侍萍和繁漪态度为例加以说明。 答:A.周朴园对侍萍的态度似乎是真诚的,他一直在“忏悔”,甚至保留着她过去的生活习惯,这一 切都 并非故作虚伪。但是,当侍萍又真的出现在他而前时,他突然又变了一副而孔,十分真实地刻画出他 的丑恶的 灵魂。(4 分) B. 周朴园为繁漪治病本是一种关怀,但是他要治的仅仅是“病”,并把治病作为他的意志强加到繁漪 身上, 强制她看大夫,强制她喝药。他的精神威慑和虐杀,在他看来是白然的,根本没有察觉和憧得她的 被抑压的反 常的情态,这足以证明他的非人道的态度。(4 分) C. 按照世俗来看,周朴园是一个“社会上的好人物”,但却发现他是一个“魔鬼”,是一个浸透着令 人 寒栗的暴君。在他身上体现着天地间的“冷酷”和“残忍”。他对侍萍和繁漪都表现了极端的冷酷和专 制。(2 分) 繁漪是一个追求个性解放的资产阶级女性形象。她是剧作中最具“雷雨”性格的人物。作为一个追求 自由 的女性,繁漪在家庭生活中陷入了封建专制主义精神折磨与压迫的悲剧。周萍背弃爱情的行为使繁漪 在爱情追 求中再次受挫。剧中表现她不顾一切地反抗和报复、对生活与爱情的热切与渴望,表现了繁漪个 性的觉醒及其 所产生的力量。不过,这些也反映了繁漪自私狭隘的一而。 9. 以《我爱这土地》为例,分析说明艾青爱国主义诗歌在表现方式上的主要特点。 答:A.艾青对土地、家乡、穷苦人,总是充满同情。《我爱这土地》诗意含蓄、深沉、内敛,情感的 抒发 显得庄严神圣,犹如杜鹃啼血,凝重深沉,铭感肺腑,忧愤深广。(5 分) B.《我爱这土地》的格调格外的悲愤,蕴涵着忧郁的情感。他把自己比作一只鸟,即使是死了,羽毛 也要 腐烂在故土上而。(5 分) 太阳与土地是最能概括艾青诗歌特色的两个概念。诗人对于光明、理想和美好生活的热烈追求,常常 借助 太阳这一意象得以表现,艾青仿佛是一位夸父,至死不渝地追寻着太阳、光明和理想;作为另一而, 与诗人血脉 相连的土地也是他一生一世都无法割舍的眷恋。他曾说过:“这个无限广阔的国家和无限丰富 的农村生活一无 论旧的还是新的一都要求在新诗上有它的重要篇幅。”(《献给乡村的诗•序》)艾青对土 地的关注,就是对农 民、民族、祖国的挚爱。写于抗战爆发后 1938 年的《我爱这土地》就是艾青这种特 有的土地情结的代表作。在 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艾青向祖国捧出一颗赤子之心,爱国深情的 抒发,波澜起伏,层层推进。 一、 点出土地情结。先欣赏起始两句:“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诗人对土 地 的酷爱,已到了不知道如何倾诉的地步。于是,他只能舍弃人的思维语言而借用鸟的简单朴素的语言倾 泻他的 爱情,在诗人看来,这简单朴素的往往是最真诚热烈的。形容词“嘶哑”,已不能再唱出美丽悦耳 清亮动听的 情歌,但这“嘶哑”的歌声正能抒发对土地的义无反顾的真诚和执著。于是土地情结的激越歌 声由此响起。 二、 倾吐土地情结。可分四层。第一层:隐喻人民苦难。“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 我 们的悲愤的河流”。“暴风雨”、“悲愤的河流”这些意象告诉我们,艾青魂牵梦绕地爱着的土地,是布满 痛 苦、躯体上有太多凝结成块的流不动的悲愤的土地。当时日寇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等广大地区, 所到 之处疯狂肆虐,草菅人命。 10. 请结合作品的具体内容,说明《狂人日记》既体现了新文学运动的实质,也显示出了文学革命的 实绩, 是一篇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 答:A.《狂人日记》通过“狂人”从发病到痊愈的过程,象征地表现了叛逆者在封建传统压制下的挣 扎过 程和被吃掉的命运,暴露了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以足够的思想分量抨击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木 质,表现 了 “忧愤深广”的人道主义情怀和启蒙精神。(5 分) B.作品借鉴俄国作家果戈里《狂人日记》的表现手法,采用现实主义与象征主义相结合的方法,塑 造了一 个具有象征意象形象,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创造了一种崭新的具有心理分析特点的日记体小说形 式。(5 分) 从创作方法上看,《狂人日记》主要采用的还是现实主义的方法。这表现在作品重视典型环境的描写、 重 视细节的真实性、重视人物性格的统一性等方面。我们在阅读中时,如果把狂人的“错觉”加以矫正, 就可以 发现,无论是路人对他的态度,还是何先生对他的诊断,都是当时社会上普遍存在的生活现象。而 “从盘古开 辟天地以后,一直吃到易牙的儿子;从易牙的儿子,一直吃到徐锡林”,甚至于“去年城里钉 了犯人,还有一 个生痛病的人,用馒头蘸着血舐”(这个细节后来被作者用于他的另一篇小说《药》之中), 确实是“从来如此”。 《狂人日记》的现实主义精神,最重要的是念念不忘对封建道德的批判、对愚味国民的同性和鞭挞。 在 作品中,除了现实广义的方法外,象征主义也时常可见。无论是“很的月光”,还是“赵家的狗”;无论 是狼 子村的炒吃心肝,还是李时珍写的人肉可以煎吃,都既可以看作是现实主义的刻画,也可以看作是象 征主义的 结合。狂人的精神病状的描写是逼真的,而他的几乎所有语言又都是带有一定的象征意义的。他 的形象木身的 象征意义则更为突出。 11. 周朴园看似一个“社会上的好人物”,但曹禺为什么却发现他是一个“魔鬼"?请结合他对繁漪 和侍萍 的态度,加以说明。 答:A.在周朴园的心目中,繁漪是有病的。他根本没有察觉和憧得她的反常和苦闷是由他一手造成的。 他 为她治病本是一种关怀,但是他要治的仅仅是“病”,他把他的意志强加到繁漪身上,强制她看大夫, 强制她 喝药。他的精神威慑和虐杀,在他看来是自然的,但却令人感到“恐惧的寒栗”。(6 分) B.他对侍萍的态度似乎是真诚的,他一直在“忏悔”、“内疚”,记念着“死者”,甚至把侍萍的 照片放 在桌案上,保留着她过去的生活习惯,这一切并非故作虚伪。但当侍萍真的出现在他的面前,他的 虚幻就为严 酷的现实所打破,感到侍萍是对他现实地位、名誉的威胁。(4 分) 在他的身上,人们更多地嗅到了一种封建遗老的气息。他贪婪、残忍、唯利是图,”只要能弄到钱〃” 什 么也做得出来〃。他表而上道貌岸然,实际上是极凶狠狡诈的伪君子。他行为放荡,道德沦丧。年轻时 玩弄女 佣侍萍,并跟她生了两个孩子,为了赶娶有钱有地位的小姐,又把侍萍遗弃了。当"死去〃多年的侍 萍突然出现 在他的面前,可能破坏他努力维持的大家庭的秩序时,他软硬兼施、前后矛盾的言行彻底撕下 了穿在身上的伪 装,露出伪善、肮脏、丑恶的灵魂。在家庭生活中,他更是一个封建暴君。他十分重视自 己家庭的秩序和自己 在家庭中君临一切的地位,专横独断,唯我独尊,他的意见就是法律。在为人称道的 〃喝药〃一场戏里,淋漓 尽致,入木三分地刻画了他的专横性格。在周朴园的专制统治下,周家有如一口大 棺材,是个可以闷死人的地 方,这个家是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杂交的产物,以强烈、浓厚的封建性为特征。 周朴园妄图维护的正是那种封 建大家庭的秩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