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3-19 发布 |
- 37.5 KB |
- 34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 基础会计
《 基础会计 》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 财务管理系 1 第一章:总 论 2 第一节 会计概述 3 会计起源于生产实践,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会计的内容和形式不断地变化和逐步完善。据史学家考证,早在远古时期的“结绳记事”、“刻契记数”、“垒石计数”等,可以说是最早最简单的会计雏形。 到了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社会分工 , 于是,会计“从生产职能中分离出来,成为特殊的、专门委托的当事人的独立的职能”。 据史书记载,早在西周时代就设有专门核算官方财赋收支的官职 —— 司会,并对财务收支采取了“月计岁会”的办法,也就是“零星算之为计,总合算之为会”。此时,会计出现了“官厅会计”和“民间会计”之分,“官厅会计”得到了发展,并具有一定的规模。到了西汉还出现了名为“计簿”或“簿书”的账册,并使用“入”、“出”作为记账符号,用以登记收入或支出。到了宋代开始出现“四柱清册”结算法,“四柱”是指“旧管”、“新收”、“开除”、“实在”,它们相当于现代会计中的“期初结存”、“本期收入”、“本期支出”、“期末结存”,其结账公式为:“旧管(期初结存) + 新收(本期收入) = 开除(本期支出) + 实在(期末结存)。它代表了单式记账方法的最高成就。 一.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4 一.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在明末清初,会计结算方式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出现了以“四柱”为基础的“龙门账”,它把全部账目划为“进”(各项收入)、“缴”(各项支出)、“存”(各项资产)、“该”(各项负债)四类,采用“进 - 缴 = 存 - 该”的平衡公式计算盈亏,分别编制“进缴表”和“存该表”,两表计算结果完全相符,称为“合龙门”或“龙门账”。 5 20 世纪中国的会计发展经过了六次大的浪潮: 第一次浪潮是 20 世纪初西方借贷复式簿记的引入。 第二次浪潮是对前苏联会计模式的借鉴。 第三次浪潮是西方管理会计的引入。 第四次浪潮是会计规范的改革。第一是“两则两制”颁布实施。 1992 年 11 月 30 日,财政部发布了 《 企业财务通则 》《 企业会计准则 》 (简称两则),随后,根据“两则”修订发布了 8 个行业的 《 财务制度 》 和 13 个行业的 《 会计制度 》 (简称两制),自 1993 年 7 月 1 日起在全国实施。第二是具体会计准则的制定。从 1997 年 5 月至 2004 年 6 月,共发布具体会计准则 16 个,其中 6 个根据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作了修订。第三是新会计制度的制定。为提高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和会计制度的可操作性,废除了原行业 《 会计制度 》 、 《 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 度 》 和 《 外商投资企业会计制度 》 ,相继出台 了 《 企业会计制度 》 、 《 金融企业会计制度 》 和 《 小企业会计制度 》 。目前,企业 《 企业会 计制度 》 和 《 金融企业会计制度 》 已执行,小 企业会计制度 》 也在 2005 年开始执行。 第五次浪潮是会计教育大发展。 第六次浪潮是注册会计师事业的恢复与发展。 一.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6 二、 会计的涵义、特点和对象 (一)会计的涵义及特点 会计是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货币为主要的计量单位,以凭证为依据,通过专门的方法,对企事业等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记录、分析和检查,以提高经济效益并向有关方面提供信息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其特点如下: 1 .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2 .以真实、合法的会计凭证为依据 3 .对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完整地核算和监督 4 .会计有其科学实用的专门方法 7 二、 会计的涵义、特点和对象 (二)会计的对象 会计的对象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内容,是指会计工作的客体。它是市场经济中的资金运动,具体表现为在再生产过程中资金的耗费和收回,资金的取得、分配和积累过程。 1 .产品制造企业的会计对象 ( 1 )资金投入企业。 ( 2 )供应过程是企业的产前准备,它主要用现金和银行存款等货币资金购买原材料,形成储备资金,作为生产储备。 ( 3 )生产过程是劳动者利用劳动资料(如机厂房、机器设备等)对劳动对象(原材料)进行加工生产出产成品的过程。 ( 4 )销售过程是企业销售产成品,获得销售收入的过程。 ( 5 )企业的分配过程是指企业实现的净利润,按企业权力机构批准的利润分配方案进行利润分配,主要是提取盈余公积和公益金后以应付股利或利润形式向所有者进行分配。 另外,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还会发生其他一些经济活动,如申请新的银行贷款,偿还到期贷款,扩股增资、减资等也是制造企业会计的对象。 8 2 .商品流通企业的会计对象 ( 1 )资金投入企业。 ( 2 )商品购进过程中的主要经济业务是商品的采购业务 , 将货币转化为商品,购成商品流通企业的商品资金。 ( 3 )商品的销售过程中的主要经济业务是将商品销售出去,使商品资金再转化为货币资金。 另外,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还会发生其他一些经济活动,如支付职工资和营业费用、上交税金、利润分配及申请新的银行贷款,偿还到期贷款,扩股增资、减资等也是商品流通企业的会计对象。 二、 会计的涵义、特点和对象 9 二、 会计的涵义、特点和对象 3 .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对象 行政事业单位包括国家的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单位。这些行政事业单位为了完成国家赋予的各项任务,需要一定数量的资金 , 这些资金有一部分是国家拨款投入的预算资金,也有一部分资金是单位自身业务收入的预算外资金,其支出分为预算内支出和预算外支出。因此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业务一方面是通过预算内(外)取得货币资金,另一方面,要发生预算内(外)支出支付各种行政费用和业务费用。行政事业单位行政事业活动中发生的预算内(外)财务收支活动,就是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对象。 综上所述,会计主体的会计对象按会计要素划分,具体划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行政事业单位称为净资产),收入、费用和利润。 10 三、会计的职能和会计的目标 (一)会计的职能 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 1 .会计的核算职能 会计核算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它是会计的最基本职能,也称反映职能。它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环节,对特定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为各方面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的功能。 会计核算不同于统计核算、业务核算,会计核算具有如下特点: ( 1 )主要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各单位经济活动状况及其结果。 ( 2 )会计核算具有连续性、完整性、系统性。 ( 3 )会计主要核算已经发生或已经完成的经济活动。 2 .会计的监督职能 会计监督是指利用会计核算提供的信息资料,对经济业务活动全过程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使之符合国家的财经法纪和制度及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以便达到预期的目标。其特点如下: ( 1 )会计监督是对经济活动全过程的监督。 ( 2 )会计监督主要利用货币计价进行监督,也要进行实物监督。 11 (二)会计的目标 会计目标是指在一定的客观环境和经济条件下,会计工作人员通过会计实践活动,期望达到的结果。 作为会计核算的具体目标应当是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要。 1993 年, 《 企业会计准则 》 对会计核算中的会计目标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2001 年实施的 《 企业会计制度 》 中简化了会计目标的提法,指出:“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能够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这里的会计信息使用者是指投资者(股东)和潜在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管理当局、政府及其职能机构和社会中介服务机构。 三、会计的职能和会计的目标 12 会计方法是用来核算和监督会计对象、实现会计目标的手段。 会计方法通常包括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分析方法和会计检查方法。 ( 一 ) 设置账户 设置账户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即会计要素进行更具体的科学分类、核算和监督的一种专门方法。 ( 二 ) 复式记账 复式记账是对任何一项经济业务(会计事项,西方通常称交易),都必须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中进行登记的一种专门方法。 (三)填制和审核凭证 任何企业、事业单位发生的任何会计事项都必须填制或取得会计凭证,证明经济业务的发生或完成情况。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并据以登记账簿的书面证明。 (四)登记账簿 账簿是用来连续、系统、完整地记录各项经济业务的簿籍,是具有一定格式、相互联结的账页组成。登记账簿是根据审核无误的会计凭证,在有关账簿上连续、系统、完整地记录经济业务的一种专门方法 四、会计的方法 13 (五)成本计算 成本计算是按照成本计算对象来归集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并计算各成本计算对象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一种专门方法。 (六)财产清查 财产清查是通过盘点实物、核对往来账目来查明各项财产物资、货币资金、债权、债务实有数额,并与账存数核对,检查账簿记录是否真实可靠的一种方法。 (七)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财务会计报告是依据账簿及有关资料定期编制的、总括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日的财务状况,一定期间的财务成果及其现金流量的变动情况的报告文件。 上述会计核算的各种方法相互联系、紧密结合,形成了会计核算完整的方法体系。在会计核算中必须正确运用这些核算方法:经济业务发生时,必须按规定的手续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根据审核无误的会计凭证,按照复式记账方法登记账簿,依据凭证和账簿及有关资料进行成本计算,并通过财产清查和账簿核对,在账实相符的基础上,根据账簿记录,定期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四、会计的方法 14 会计核算方法的关系 填 制 凭证 设置 账户 复 式 记 账 登记 账簿 成本 计算 财产 清查 会计 报表 15 第二节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 16 一、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企业经营活动事项作为会计核算对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着许多不确定因素,具有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所以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就是要消除这些不确定因素对会计核算的影响,对会计核算所处的空间范围、时间界限、计量方式作出的合乎情理限制和规定。由于这些规定都是为了达到会计核算的目的而设立的,所以又称会计假设。 ( 一 ) 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工作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凡是实行独立核算的单位,在会计上都设定为一个会计主体。 需要注意的是,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 ( 二 ) 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在可预见的将来,将按照当前的规模和状态持续正常经营下去,不会面临着破产清算。 17 ( 三 ) 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又称会计期间,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它规定了会计工作的时间范围。我国会计准则将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起讫日期采用公历制。 ( 四 ) 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采用货币作为计量单位,计量、记录和报告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在货币计量的前提下,如果企业的会计核算涉及多种货币的情况下,要确定某一种货币为记账本位币。 一、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18 我国已颁布的 《 企业会计准则 》 ,规定了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共 13 条原则。就其内容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关于会计信息质量方面的一般原则,包括客观性原则、可比性原则、一贯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明晰性原则;第二类是确认和计量的一般原则,包括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历史成本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原则;第三类是起修正作用的一般原则,包括谨慎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又称真实性原则。要求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事项为依据,如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实质重于形式是指企业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二、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19 (三)相关性原则 相关性原则也称有用性原则。是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能够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四)及时性原则 及时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不得提前或延后。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坚持及时性原则必须做到三点:一是要求及时收集会计信息;二是要求及时处理会计信息;三是及时传递会计信息。 (五)明晰性原则 明晰性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记录及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清晰明了,简单易懂,便于理解和使用。 (六)一贯性原则 一贯性原则也称一致性原则。一贯性原则是指同一企业的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一致,不得随意变更。一贯性原则主要解决企业会计信息的纵向比较。 二、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20 (七)可比性原则 可比性原则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可比性原则主要解决的是企业之间横向比较。 ( 八 ) 重要性原则 重要性原则要求企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于交易或事项应当区别其重要程度,采取不同的核算方式。 ( 九 ) 权责发生制原则 我国 《 企业会计准则 》 规定,企业的会计处理“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收入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即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做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另一种确认基础是收付实现制。它是以收入或支付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依据,凡是收到了现金的期间作为收入实现的期间,凡是支付了现金的期间作为费用发生的期间。目前我国的行政单位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除经营业务采用权责发生制外,其他业务也采用收付实现 制。 二、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21 ( 十 ) 配比原则 配比原则是指企业进行会计核算时,收入与其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同一期间内的各项收入与其相关成本、费用,应当在该会计期间内确认。 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时,必然要考虑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坚持配比原则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因果配比,将其收入与其对应的成本相配比;二是时间配比,将某一时期的收入与同时期的费用相配比,如,将当期的收入与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期间费用相配比等。 (十一)历史成本原则 历史成本原则是指企业的各项财产在取得时应当按照实际成本计量。其后,各项财产如果发生减值 , 应当按照规定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除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的统一会计制度另有规定外,企业一律不得自行调整其账面价值。 二、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22 (十二)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 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界限。如果支出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只与本会计年度有关,则该项支出即为收益性支出。如果支出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不仅与本年度有关,而且与几个年度都有关,则该项支出即为资本性支出。 (十三)谨慎性原则 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进行会计核算时,对尚未取得的收益,不得估计入账,对可能发生的费用、损失要合理核算并按国家规定估计入账,但不得虚列支出,隐匿收入。谨慎性原则要求,在会计事项处理中确认可能发生的损失,少估或不估可能获得的收益,以免企业出现虚增资产和虚盈实亏的现象。 二、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23 第二章: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 24 第一节 会计概述 25 会计要素就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按经济特征所作的最基本分类,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是设置会计科目的基本依据,也是构成财务会计报告的基本项目。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经济活动总是表现和反映为一定的资金运动。资金运动具有显著运动和相对静止两种状态,由资金的筹措投入、资金的循环周转、资金的分配退出三部分构成。 一、会计要素的概念 26 在我国,企业会计要素分划为六类: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及利润。这六大会计要素可以划为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和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两大类。会计要素的分类见图 2—1 所示。 (一)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 财务状况是指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的资产及权益情况,是资金运动相对静止状态时的表现。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项。 1 .资产 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 1 )资产的特征 ① 资产是由于过去的交易、事项所形成的; ② 资产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 ③ 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二、会计要素的内容 27 ( 2 )资产的类型 ① 按流动性进行分类,可以将资产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流动资产一般是指那些在一年内变现的资产,如货币资金、应收票据、应收账款、短期投资、存货等。除流动资产以外的其它资产,都属于非流动资产,如长期债权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其他资产等,它们的变现周期往往长于一年,所以不属于流动资产。 ② 按有无实物形态进行分类,可以将资产分为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如存货、固定资产等属于有形资产,因为它们都具有实物形态。货币资金、应收账款、短期投资、长期债权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特许经营权、非专利技术等都属于无形资产。一般来说,通常将无形资产作狭义的理解,仅指企业长期使用而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特许经营权、土地使用权和商誉等。 二、会计要素的内容 28 流动资产 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 货币资金 现金 银行存款 其他货币资金 短期投资 有价证券 其他投资 应收及预 付款项 应收票据 应收账款 预付账款 待摊费用 存货 产成品 半成品 在产品 原材料 包装物 低值易耗品 29 固定资产 使用期限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实物形态的资产 建筑物 机器设备 运输工具 其他工具 30 无形资产 无 实物形态,用于商品生产或提供劳务出租,或为行政管理目的而持有的,使用年限超过一年的非货币性资产 专利权 非专利技术 著作权 土地权 商标权 31 递延资产 本身没有交换价值,不可转让,一经发生就已消耗,但能为企业创造未来收益,并能从未来收益的会计期间抵补的各项支出 开办费 租入固定资产 改良支出 债券和股票的发行费 其他资产 诉讼中的财产 银行冻结存款、冻结物资 特种储备物资 长期待摊费用 32 ③ 按货币性进行分类,可以将资产分为货币性资产和非货币性资产:货币性资产是指企业持有的现金及将以固定或可确定金额的货币收取的资产。货币性资产以外的资产就是非货币性资产。 2 .负债 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 1 )负债的特征 ① 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 ② 负债的清偿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③ 负债是企业在过去发生的交易、事项中产生的 二、会计要素的内容 33 ( 2 )负债的类型 ① 负债按偿还期间的长短,可以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流动负债是指预期将在一年(含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除流动负债以外的其他负债,都属于长期负债,如应付债券、长期借款、长期应付款等。 ② 负债按偿还金额是否确定,可以分为预计负债和非预计负债:预计负债是指在与或有事项相关的现时义务中,如果满足履行该义务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并且该义务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的前提条件下确认的一种负债。除预计负债以外的其他负债,由于金额都是确定的,所以是非预计负债。 二、会计要素的内容 34 负 债 流动负债 长期负债 短期借款 应付票据 应付账款 预收账款 应付工资 应交税金 应付利润 预提费用 应付福利费 长期借款 应付债券 长期应付款 偿还期在一年 以内的债务 偿还期在一年以上的债务 35 3 .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又称之为净资产。在数量上表现为企业资产总额减去负债总额,同时也体现了债权优先于股权进行清偿的原则。 ( 1 )所有者权益的特征 ① 所有者权益不象负债那样需要偿还,除非发生减资、清算,企业不需要将投入的资本偿还其所有者。 ② 企业清算时,负债优先清偿,而所有者权益只有在清偿所有的负债之后才返还给所有者。 ③ 所有者凭借所拥有的所有者权益能够分享利润,而债权人则不能参与企业的利润分配。 ( 2 )所有者权益的类型 ① 所有者权益按核算的经济内容不同,通常可以分为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四个项目。 ② 所有者权益按来源不同,可以分为企业投资者的初始投资、按合同或公司章程追加的投资和在生产经营期间实现的留存收益。 [ 例 2—1] 见教材,根据资料指出各项内容分别属于哪个会计要素。 二、会计要素的内容 36 所有者权益 实收资本 资本公积 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 资本溢价(股本溢价) 接受捐赠 外币资本折算差额 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 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负债后的差额 。 实收资本是指企业实际收到投资人投入的资本金 资本公积是指投资人投入的或企业由其他来源取 得而归投资人所有,属于公积金性质的资本金。 盈余公积是指企业从税 后利润中提取的公积金。 未分配利润是指企业税后利润按 照规定进行分配后的剩余部分。 37 (二)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 经营成果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取得的最终成果,是资金运动显著运动状态的主要体现。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包括收入、费用和利润。 1 .收入 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 1 )收入的特征 ① 收入是从企业的日常活动中产生的,而不是偶发的; ② 收入可能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加,也可能表现为企业负债的减少,或两者兼而有之; ③ 收入将引起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④ 收入只包括本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而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 。 二、会计要素的内容 38 ( 2 )收入的类型 ① 收入按性质不同,可以分为销售商品的收入,提供劳务的收入和让渡资产使用权的收入; ② 收入按企业经营业务的主次不同,可以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2 .费用 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 1 )费用的特征 ① 费用最终会导致企业资源的减少,具体表现为企业的资金支出或资产耗费,它与资产流入企业所形成的收入相对应。 ② 费用最终会减少企业的所有者权益。 ③ 费用是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中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值得说明的是,费用与成本是两个并用的概念,两者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 二、会计要素的内容 39 ( 2 )费用的类型 费用按照经济用途的不同,可以分为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 生产成本主要是指与生产产品有关的费用,是以产品为成本对象归集的费用。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等产品成本项目。 期间费用是指企业当期发生的必须从当期收入中得到补偿的费用。期间费用包括不计入产品成本的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3 .利润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 [ 例 2—2] 见教材,根据资料,指出各项内容分别属于哪一个会计要素。 二、会计要素的内容 40 收 入 主营业务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 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 除主营业务收入以外的其他销售收入或其他业务收入。 41 费 用 生产成本 期间费用 直接人工费 直接材料费 制造费用 其他直接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营业费用 42 利 润 利润总额 净 利润 = 主营业务利润 + 其他业务利润 - 期间费用 营业利润 = 营业利润 + 投资收益 + 营业外收入 - 营业外支出 = 利润总额 — 所得税 主营业务利润 = 主营业务收入 - 主营业务成本 -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其他业务利润 = 其他业务收入 - 其他业务支出 所得税 = 利润总额 X33% 43 值得说明的是,公司因对外进行股权投资而获得的收益、公司因处置专利权而获得的净收 益是利得 、公司在销售商品时收取的增值税是负债,都不符合收入的定义,所以不属于收入要素。公司处置生产设备而发生的净损失和公司因对外投资而发生的净损失是损失,不符合费用的定义,所以不属于费用要素。公司购买大型生产设备而发生的安装费应当资本化,计入生产设备的成本,所以不属于费用。 会计要素的具体分类,见教材图 2-1 。 二、会计要素的内容 44 第二节 会计等式 45 (一)资产 = 负债+所有者权益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按经济特征所作的最基本分类,同时,也反映了企业资金运动的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各项要素之间存在有紧密的相关性,具有一定的数量关系。 在数量上,一个企业的资产总额必然等于权益总额。资产和权益之间的这种数量上的平衡关系,可以用下面的等式表示: 资产 = 权益 = 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 = 负债+所有者权益 上述等式称为会计基本等式,也叫会计恒等式、第一会计等式。它直接反映了资产负债表中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三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数量关系。概括出了企业在一定时点上的财务状况,是建立资产负债表的理论基础。 一、会计等式 46 (二)收入-费用 = 利润 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所获得的收入扣除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后,即表现为利润。 收入 — 费用 = 利润 这一等式可称为第二会计等式,是资金运动的动态表现,是编制利润表的依据。 (三)资产 = 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收入减去费用等于净收益,从企业产权关系来看,净收益归属于资本所有者。若企业赚得净收益,将使所有者权益增加,相应的资产也会增加;若企业发生经营亏损,将使所有者权益减少,相应的资产也会减少。 综上所述,会计等式是各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表达式,是复式记账、试算平衡及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它揭示了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揭示了企业各会计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一、会计等式 47 二、经济业务事项及其对会计等式的影响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会发生各种各样的经济业务事项。经济业务事项包括经济业务和经济事项两类。经济业务又称经济交易,是指单位与其他单位和个人之间发生的各种利益交换,如产品销售等。经济事项是指在单位内部发生的具有经济影响的各类事件,如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等。经济业务事项对“资产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会计基本等式的影响,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九种情形。 (一)资产一增一减,增减的金额相等。 48 (二)权益一增一减,增减的金额相等。 这一业务类型又可分为四种情形: 1 .一项负债增加,另一项负债减少; 2 .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另一项所有者权益减少; 3 .一项负债增加,一项所有者权益减少; 4 .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一项负债减少。 (三)资产和权益同增,双方增加的金额相等。 这一业务类型又可分为两种情形: 1 .一项资产增加,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 2 .一项资产增加,一项负债增加。 (四)资产和权益同减,双方减少的金额相等。 这一业务类型又可分为两种情形: 1 .一项负债减少,一项资产减少。 2 .一项所有者权益减少,一项资产减少。 二、经济业务事项及其对会计等式的影响 49 《 基础会计 》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 财务管理系 50 第一章:总 论 51 第一节 会计概述 52 会计起源于生产实践,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会计的内容和形式不断地变化和逐步完善。据史学家考证,早在远古时期的“结绳记事”、“刻契记数”、“垒石计数”等,可以说是最早最简单的会计雏形。 到了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社会分工 , 于是,会计“从生产职能中分离出来,成为特殊的、专门委托的当事人的独立的职能”。 据史书记载,早在西周时代就设有专门核算官方财赋收支的官职 —— 司会,并对财务收支采取了“月计岁会”的办法,也就是“零星算之为计,总合算之为会”。此时,会计出现了“官厅会计”和“民间会计”之分,“官厅会计”得到了发展,并具有一定的规模。到了西汉还出现了名为“计簿”或“簿书”的账册,并使用“入”、“出”作为记账符号,用以登记收入或支出。到了宋代开始出现“四柱清册”结算法,“四柱”是指“旧管”、“新收”、“开除”、“实在”,它们相当于现代会计中的“期初结存”、“本期收入”、“本期支出”、“期末结存”,其结账公式为:“旧管(期初结存) + 新收(本期收入) = 开除(本期支出) + 实在(期末结存)。它代表了单式记账方法的最高成就。 一.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53 一.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在明末清初,会计结算方式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出现了以“四柱”为基础的“龙门账”,它把全部账目划为“进”(各项收入)、“缴”(各项支出)、“存”(各项资产)、“该”(各项负债)四类,采用“进 - 缴 = 存 - 该”的平衡公式计算盈亏,分别编制“进缴表”和“存该表”,两表计算结果完全相符,称为“合龙门”或“龙门账”。 54 20 世纪中国的会计发展经过了六次大的浪潮: 第一次浪潮是 20 世纪初西方借贷复式簿记的引入。 第二次浪潮是对前苏联会计模式的借鉴。 第三次浪潮是西方管理会计的引入。 第四次浪潮是会计规范的改革。第一是“两则两制”颁布实施。 1992 年 11 月 30 日,财政部发布了 《 企业财务通则 》《 企业会计准则 》 (简称两则),随后,根据“两则”修订发布了 8 个行业的 《 财务制度 》 和 13 个行业的 《 会计制度 》 (简称两制),自 1993 年 7 月 1 日起在全国实施。第二是具体会计准则的制定。从 1997 年 5 月至 2004 年 6 月,共发布具体会计准则 16 个,其中 6 个根据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作了修订。第三是新会计制度的制定。为提高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和会计制度的可操作性,废除了原行业 《 会计制度 》 、 《 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 度 》 和 《 外商投资企业会计制度 》 ,相继出台 了 《 企业会计制度 》 、 《 金融企业会计制度 》 和 《 小企业会计制度 》 。目前,企业 《 企业会 计制度 》 和 《 金融企业会计制度 》 已执行,小 企业会计制度 》 也在 2005 年开始执行。 第五次浪潮是会计教育大发展。 第六次浪潮是注册会计师事业的恢复与发展。 一.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55 二、 会计的涵义、特点和对象 (一)会计的涵义及特点 会计是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货币为主要的计量单位,以凭证为依据,通过专门的方法,对企事业等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全面记录、分析和检查,以提高经济效益并向有关方面提供信息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其特点如下: 1 .会计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2 .以真实、合法的会计凭证为依据 3 .对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完整地核算和监督 4 .会计有其科学实用的专门方法 56 二、 会计的涵义、特点和对象 (二)会计的对象 会计的对象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内容,是指会计工作的客体。它是市场经济中的资金运动,具体表现为在再生产过程中资金的耗费和收回,资金的取得、分配和积累过程。 1 .产品制造企业的会计对象 ( 1 )资金投入企业。 ( 2 )供应过程是企业的产前准备,它主要用现金和银行存款等货币资金购买原材料,形成储备资金,作为生产储备。 ( 3 )生产过程是劳动者利用劳动资料(如机厂房、机器设备等)对劳动对象(原材料)进行加工生产出产成品的过程。 ( 4 )销售过程是企业销售产成品,获得销售收入的过程。 ( 5 )企业的分配过程是指企业实现的净利润,按企业权力机构批准的利润分配方案进行利润分配,主要是提取盈余公积和公益金后以应付股利或利润形式向所有者进行分配。 另外,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还会发生其他一些经济活动,如申请新的银行贷款,偿还到期贷款,扩股增资、减资等也是制造企业会计的对象。 57 2 .商品流通企业的会计对象 ( 1 )资金投入企业。 ( 2 )商品购进过程中的主要经济业务是商品的采购业务 , 将货币转化为商品,购成商品流通企业的商品资金。 ( 3 )商品的销售过程中的主要经济业务是将商品销售出去,使商品资金再转化为货币资金。 另外,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还会发生其他一些经济活动,如支付职工资和营业费用、上交税金、利润分配及申请新的银行贷款,偿还到期贷款,扩股增资、减资等也是商品流通企业的会计对象。 二、 会计的涵义、特点和对象 58 二、 会计的涵义、特点和对象 3 .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对象 行政事业单位包括国家的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单位。这些行政事业单位为了完成国家赋予的各项任务,需要一定数量的资金 , 这些资金有一部分是国家拨款投入的预算资金,也有一部分资金是单位自身业务收入的预算外资金,其支出分为预算内支出和预算外支出。因此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业务一方面是通过预算内(外)取得货币资金,另一方面,要发生预算内(外)支出支付各种行政费用和业务费用。行政事业单位行政事业活动中发生的预算内(外)财务收支活动,就是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对象。 综上所述,会计主体的会计对象按会计要素划分,具体划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行政事业单位称为净资产),收入、费用和利润。 59 三、会计的职能和会计的目标 (一)会计的职能 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 1 .会计的核算职能 会计核算贯穿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它是会计的最基本职能,也称反映职能。它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通过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环节,对特定的经济活动进行记账、算账、报账,为各方面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的功能。 会计核算不同于统计核算、业务核算,会计核算具有如下特点: ( 1 )主要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各单位经济活动状况及其结果。 ( 2 )会计核算具有连续性、完整性、系统性。 ( 3 )会计主要核算已经发生或已经完成的经济活动。 2 .会计的监督职能 会计监督是指利用会计核算提供的信息资料,对经济业务活动全过程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使之符合国家的财经法纪和制度及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以便达到预期的目标。其特点如下: ( 1 )会计监督是对经济活动全过程的监督。 ( 2 )会计监督主要利用货币计价进行监督,也要进行实物监督。 60 (二)会计的目标 会计目标是指在一定的客观环境和经济条件下,会计工作人员通过会计实践活动,期望达到的结果。 作为会计核算的具体目标应当是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要。 1993 年, 《 企业会计准则 》 对会计核算中的会计目标作出了明确的规定。 2001 年实施的 《 企业会计制度 》 中简化了会计目标的提法,指出:“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能够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这里的会计信息使用者是指投资者(股东)和潜在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管理当局、政府及其职能机构和社会中介服务机构。 三、会计的职能和会计的目标 61 会计方法是用来核算和监督会计对象、实现会计目标的手段。 会计方法通常包括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分析方法和会计检查方法。 ( 一 ) 设置账户 设置账户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即会计要素进行更具体的科学分类、核算和监督的一种专门方法。 ( 二 ) 复式记账 复式记账是对任何一项经济业务(会计事项,西方通常称交易),都必须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中进行登记的一种专门方法。 (三)填制和审核凭证 任何企业、事业单位发生的任何会计事项都必须填制或取得会计凭证,证明经济业务的发生或完成情况。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明确经济责任,并据以登记账簿的书面证明。 (四)登记账簿 账簿是用来连续、系统、完整地记录各项经济业务的簿籍,是具有一定格式、相互联结的账页组成。登记账簿是根据审核无误的会计凭证,在有关账簿上连续、系统、完整地记录经济业务的一种专门方法 四、会计的方法 62 (五)成本计算 成本计算是按照成本计算对象来归集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并计算各成本计算对象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一种专门方法。 (六)财产清查 财产清查是通过盘点实物、核对往来账目来查明各项财产物资、货币资金、债权、债务实有数额,并与账存数核对,检查账簿记录是否真实可靠的一种方法。 (七)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财务会计报告是依据账簿及有关资料定期编制的、总括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日的财务状况,一定期间的财务成果及其现金流量的变动情况的报告文件。 上述会计核算的各种方法相互联系、紧密结合,形成了会计核算完整的方法体系。在会计核算中必须正确运用这些核算方法:经济业务发生时,必须按规定的手续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根据审核无误的会计凭证,按照复式记账方法登记账簿,依据凭证和账簿及有关资料进行成本计算,并通过财产清查和账簿核对,在账实相符的基础上,根据账簿记录,定期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四、会计的方法 63 会计核算方法的关系 填 制 凭证 设置 账户 复 式 记 账 登记 账簿 成本 计算 财产 清查 会计 报表 64 第二节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 65 一、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企业经营活动事项作为会计核算对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存在着许多不确定因素,具有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所以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就是要消除这些不确定因素对会计核算的影响,对会计核算所处的空间范围、时间界限、计量方式作出的合乎情理限制和规定。由于这些规定都是为了达到会计核算的目的而设立的,所以又称会计假设。 ( 一 ) 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工作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凡是实行独立核算的单位,在会计上都设定为一个会计主体。 需要注意的是,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 ( 二 ) 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在可预见的将来,将按照当前的规模和状态持续正常经营下去,不会面临着破产清算。 66 ( 三 ) 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又称会计期间,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它规定了会计工作的时间范围。我国会计准则将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起讫日期采用公历制。 ( 四 ) 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采用货币作为计量单位,计量、记录和报告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在货币计量的前提下,如果企业的会计核算涉及多种货币的情况下,要确定某一种货币为记账本位币。 一、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67 我国已颁布的 《 企业会计准则 》 ,规定了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共 13 条原则。就其内容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关于会计信息质量方面的一般原则,包括客观性原则、可比性原则、一贯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明晰性原则;第二类是确认和计量的一般原则,包括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历史成本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原则;第三类是起修正作用的一般原则,包括谨慎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一)客观性原则 客观性原则,又称真实性原则。要求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事项为依据,如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实质重于形式是指企业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二、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68 (三)相关性原则 相关性原则也称有用性原则。是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能够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四)及时性原则 及时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不得提前或延后。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坚持及时性原则必须做到三点:一是要求及时收集会计信息;二是要求及时处理会计信息;三是及时传递会计信息。 (五)明晰性原则 明晰性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记录及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清晰明了,简单易懂,便于理解和使用。 (六)一贯性原则 一贯性原则也称一致性原则。一贯性原则是指同一企业的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应当一致,不得随意变更。一贯性原则主要解决企业会计信息的纵向比较。 二、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69 (七)可比性原则 可比性原则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可比性原则主要解决的是企业之间横向比较。 ( 八 ) 重要性原则 重要性原则要求企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于交易或事项应当区别其重要程度,采取不同的核算方式。 ( 九 ) 权责发生制原则 我国 《 企业会计准则 》 规定,企业的会计处理“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收入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即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做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另一种确认基础是收付实现制。它是以收入或支付现金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的依据,凡是收到了现金的期间作为收入实现的期间,凡是支付了现金的期间作为费用发生的期间。目前我国的行政单位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除经营业务采用权责发生制外,其他业务也采用收付实现 制。 二、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70 ( 十 ) 配比原则 配比原则是指企业进行会计核算时,收入与其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同一期间内的各项收入与其相关成本、费用,应当在该会计期间内确认。 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时,必然要考虑在会计核算工作中坚持配比原则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因果配比,将其收入与其对应的成本相配比;二是时间配比,将某一时期的收入与同时期的费用相配比,如,将当期的收入与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期间费用相配比等。 (十一)历史成本原则 历史成本原则是指企业的各项财产在取得时应当按照实际成本计量。其后,各项财产如果发生减值 , 应当按照规定计提相应的减值准备。除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的统一会计制度另有规定外,企业一律不得自行调整其账面价值。 二、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71 (十二)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 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要求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界限。如果支出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只与本会计年度有关,则该项支出即为收益性支出。如果支出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不仅与本年度有关,而且与几个年度都有关,则该项支出即为资本性支出。 (十三)谨慎性原则 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进行会计核算时,对尚未取得的收益,不得估计入账,对可能发生的费用、损失要合理核算并按国家规定估计入账,但不得虚列支出,隐匿收入。谨慎性原则要求,在会计事项处理中确认可能发生的损失,少估或不估可能获得的收益,以免企业出现虚增资产和虚盈实亏的现象。 二、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72 第二章: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 73 第一节 会计概述 74 会计要素就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按经济特征所作的最基本分类,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是设置会计科目的基本依据,也是构成财务会计报告的基本项目。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经济活动总是表现和反映为一定的资金运动。资金运动具有显著运动和相对静止两种状态,由资金的筹措投入、资金的循环周转、资金的分配退出三部分构成。 一、会计要素的概念 75 在我国,企业会计要素分划为六类: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及利润。这六大会计要素可以划为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和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两大类。会计要素的分类见图 2—1 所示。 (一)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 财务状况是指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的资产及权益情况,是资金运动相对静止状态时的表现。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项。 1 .资产 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 1 )资产的特征 ① 资产是由于过去的交易、事项所形成的; ② 资产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 ③ 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二、会计要素的内容 76 ( 2 )资产的类型 ① 按流动性进行分类,可以将资产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流动资产一般是指那些在一年内变现的资产,如货币资金、应收票据、应收账款、短期投资、存货等。除流动资产以外的其它资产,都属于非流动资产,如长期债权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其他资产等,它们的变现周期往往长于一年,所以不属于流动资产。 ② 按有无实物形态进行分类,可以将资产分为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如存货、固定资产等属于有形资产,因为它们都具有实物形态。货币资金、应收账款、短期投资、长期债权投资、长期股权投资、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特许经营权、非专利技术等都属于无形资产。一般来说,通常将无形资产作狭义的理解,仅指企业长期使用而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资产。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特许经营权、土地使用权和商誉等。 二、会计要素的内容 77 流动资产 一年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 货币资金 现金 银行存款 其他货币资金 短期投资 有价证券 其他投资 应收及预 付款项 应收票据 应收账款 预付账款 待摊费用 存货 产成品 半成品 在产品 原材料 包装物 低值易耗品 78 固定资产 使用期限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原有实物形态的资产 建筑物 机器设备 运输工具 其他工具 79 无形资产 无 实物形态,用于商品生产或提供劳务出租,或为行政管理目的而持有的,使用年限超过一年的非货币性资产 专利权 非专利技术 著作权 土地权 商标权 80 递延资产 本身没有交换价值,不可转让,一经发生就已消耗,但能为企业创造未来收益,并能从未来收益的会计期间抵补的各项支出 开办费 租入固定资产 改良支出 债券和股票的发行费 其他资产 诉讼中的财产 银行冻结存款、冻结物资 特种储备物资 长期待摊费用 81 ③ 按货币性进行分类,可以将资产分为货币性资产和非货币性资产:货币性资产是指企业持有的现金及将以固定或可确定金额的货币收取的资产。货币性资产以外的资产就是非货币性资产。 2 .负债 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 1 )负债的特征 ① 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 ② 负债的清偿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③ 负债是企业在过去发生的交易、事项中产生的 二、会计要素的内容 82 ( 2 )负债的类型 ① 负债按偿还期间的长短,可以分为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流动负债是指预期将在一年(含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除流动负债以外的其他负债,都属于长期负债,如应付债券、长期借款、长期应付款等。 ② 负债按偿还金额是否确定,可以分为预计负债和非预计负债:预计负债是指在与或有事项相关的现时义务中,如果满足履行该义务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并且该义务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的前提条件下确认的一种负债。除预计负债以外的其他负债,由于金额都是确定的,所以是非预计负债。 二、会计要素的内容 83 负 债 流动负债 长期负债 短期借款 应付票据 应付账款 预收账款 应付工资 应交税金 应付利润 预提费用 应付福利费 长期借款 应付债券 长期应付款 偿还期在一年 以内的债务 偿还期在一年以上的债务 84 3 .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又称之为净资产。在数量上表现为企业资产总额减去负债总额,同时也体现了债权优先于股权进行清偿的原则。 ( 1 )所有者权益的特征 ① 所有者权益不象负债那样需要偿还,除非发生减资、清算,企业不需要将投入的资本偿还其所有者。 ② 企业清算时,负债优先清偿,而所有者权益只有在清偿所有的负债之后才返还给所有者。 ③ 所有者凭借所拥有的所有者权益能够分享利润,而债权人则不能参与企业的利润分配。 ( 2 )所有者权益的类型 ① 所有者权益按核算的经济内容不同,通常可以分为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四个项目。 ② 所有者权益按来源不同,可以分为企业投资者的初始投资、按合同或公司章程追加的投资和在生产经营期间实现的留存收益。 [ 例 2—1] 见教材,根据资料指出各项内容分别属于哪个会计要素。 二、会计要素的内容 85 所有者权益 实收资本 资本公积 盈余公积 未分配利润 资本溢价(股本溢价) 接受捐赠 外币资本折算差额 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 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负债后的差额 。 实收资本是指企业实际收到投资人投入的资本金 资本公积是指投资人投入的或企业由其他来源取 得而归投资人所有,属于公积金性质的资本金。 盈余公积是指企业从税 后利润中提取的公积金。 未分配利润是指企业税后利润按 照规定进行分配后的剩余部分。 86 (二)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 经营成果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取得的最终成果,是资金运动显著运动状态的主要体现。反映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包括收入、费用和利润。 1 .收入 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 1 )收入的特征 ① 收入是从企业的日常活动中产生的,而不是偶发的; ② 收入可能表现为企业资产的增加,也可能表现为企业负债的减少,或两者兼而有之; ③ 收入将引起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④ 收入只包括本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入,而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 。 二、会计要素的内容 87 ( 2 )收入的类型 ① 收入按性质不同,可以分为销售商品的收入,提供劳务的收入和让渡资产使用权的收入; ② 收入按企业经营业务的主次不同,可以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2 .费用 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 1 )费用的特征 ① 费用最终会导致企业资源的减少,具体表现为企业的资金支出或资产耗费,它与资产流入企业所形成的收入相对应。 ② 费用最终会减少企业的所有者权益。 ③ 费用是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中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值得说明的是,费用与成本是两个并用的概念,两者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 二、会计要素的内容 88 ( 2 )费用的类型 费用按照经济用途的不同,可以分为生产成本和期间费用。 生产成本主要是指与生产产品有关的费用,是以产品为成本对象归集的费用。可以进一步划分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等产品成本项目。 期间费用是指企业当期发生的必须从当期收入中得到补偿的费用。期间费用包括不计入产品成本的营业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3 .利润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 [ 例 2—2] 见教材,根据资料,指出各项内容分别属于哪一个会计要素。 二、会计要素的内容 89 收 入 主营业务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 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 除主营业务收入以外的其他销售收入或其他业务收入。 90 费 用 生产成本 期间费用 直接人工费 直接材料费 制造费用 其他直接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营业费用 91 利 润 利润总额 净 利润 = 主营业务利润 + 其他业务利润 - 期间费用 营业利润 = 营业利润 + 投资收益 + 营业外收入 - 营业外支出 = 利润总额 — 所得税 主营业务利润 = 主营业务收入 - 主营业务成本 -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其他业务利润 = 其他业务收入 - 其他业务支出 所得税 = 利润总额 X33% 92 值得说明的是,公司因对外进行股权投资而获得的收益、公司因处置专利权而获得的净收 益是利得 、公司在销售商品时收取的增值税是负债,都不符合收入的定义,所以不属于收入要素。公司处置生产设备而发生的净损失和公司因对外投资而发生的净损失是损失,不符合费用的定义,所以不属于费用要素。公司购买大型生产设备而发生的安装费应当资本化,计入生产设备的成本,所以不属于费用。 会计要素的具体分类,见教材图 2-1 。 二、会计要素的内容 93 第二节 会计等式 94 (一)资产 = 负债+所有者权益 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按经济特征所作的最基本分类,同时,也反映了企业资金运动的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各项要素之间存在有紧密的相关性,具有一定的数量关系。 在数量上,一个企业的资产总额必然等于权益总额。资产和权益之间的这种数量上的平衡关系,可以用下面的等式表示: 资产 = 权益 = 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 = 负债+所有者权益 上述等式称为会计基本等式,也叫会计恒等式、第一会计等式。它直接反映了资产负债表中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三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数量关系。概括出了企业在一定时点上的财务状况,是建立资产负债表的理论基础。 一、会计等式 95 (二)收入-费用 = 利润 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所获得的收入扣除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后,即表现为利润。 收入 — 费用 = 利润 这一等式可称为第二会计等式,是资金运动的动态表现,是编制利润表的依据。 (三)资产 = 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收入减去费用等于净收益,从企业产权关系来看,净收益归属于资本所有者。若企业赚得净收益,将使所有者权益增加,相应的资产也会增加;若企业发生经营亏损,将使所有者权益减少,相应的资产也会减少。 综上所述,会计等式是各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表达式,是复式记账、试算平衡及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它揭示了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揭示了企业各会计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一、会计等式 96 二、经济业务事项及其对会计等式的影响 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会发生各种各样的经济业务事项。经济业务事项包括经济业务和经济事项两类。经济业务又称经济交易,是指单位与其他单位和个人之间发生的各种利益交换,如产品销售等。经济事项是指在单位内部发生的具有经济影响的各类事件,如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等。经济业务事项对“资产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会计基本等式的影响,归纳起来,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九种情形。 (一)资产一增一减,增减的金额相等。 97 (二)权益一增一减,增减的金额相等。 这一业务类型又可分为四种情形: 1 .一项负债增加,另一项负债减少; 2 .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另一项所有者权益减少; 3 .一项负债增加,一项所有者权益减少; 4 .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一项负债减少。 (三)资产和权益同增,双方增加的金额相等。 这一业务类型又可分为两种情形: 1 .一项资产增加,一项所有者权益增加; 2 .一项资产增加,一项负债增加。 (四)资产和权益同减,双方减少的金额相等。 这一业务类型又可分为两种情形: 1 .一项负债减少,一项资产减少。 2 .一项所有者权益减少,一项资产减少。 二、经济业务事项及其对会计等式的影响 98 第四章 :借贷记法法 99 第一节 记账方法概述 100 一、记账方法的种类 一、记账方法的种类 记账方法是指对所发生的经济业务在有关账户中进行记录所采用的方法。 (一)单式记账法 所谓单式记账法,是指对每项经济业务一般只在一个账户中进行单方登记的一种记账方法。 (二)复式记账法 所谓复式记账法,就是对每一项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记录的一种记账方法。 二、复式记账法及原理 复式记账法就是对每笔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双重记录,它是以“资产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的会计等式为理论依据所设计的一种记账方法。 101 第二节 借贷记账法 102 一、记账方法的种类 借贷记账法是复式记账法的一种。它是以“借”、“贷”二字为记账符号,以“资产=负债 + 所有者权益”的会计等式为理论依据,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为记账规则的一种科学的记账方法。 借贷记账法的理论依据是“资产 = 负债 + 所有权益”这个会计等式所包含的经济内容及恒等关系。 (一)记账符号 借贷记账法以“借”、“贷”二字作为记账符号,即用“借”、“贷”表示会计要素具体内容数量方面的增减变动情况,但借、贷二字并不固定的表示增加或减少,只有针对某一特定的会计要素而言才具有明确的涵义。 103 (二)账户设置和结构 在借贷记账法下,除了按所反映的经济内容设置资产类账户、负债类账户、成本类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和损益类账户外,还可以设置双重性质的账户。 1 .资产类账户的结构 用来记录资产类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的账户称为资产类账户。资产类账户的结构为:借方登记资产的增加额,贷方登记资产的减少额,账户若有余额,一般在借方。 资产类账户的结构如表 4—1 所示。 资产类账户的期末余额计算公式如下: 资产类账户期末余额 = 期初借方余额 + 本期借方发生额 - 本期贷方发生额 一、记账方法的种类 104 2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结构 用来记录负债类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的账户称为负债类账户;用来记录所有者权益类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的账户称为所有者权益类账户。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结构如表 4—2 所示。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期末余额计算公式如下: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期末余额 = 期初贷方余额 + 本期贷方发生额 - 本期借方发生额 一、记账方法的种类 105 3 .成本类账户的结构 成本类账户是用来归集和分配企业为制造产品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并据以计算产品生产成本的账户。账户的借方登记增加额,贷方登记减少额,账户若有余额,一般在借方。 4 .损益类账户的结构 损益类账户是用来归集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所取得的收入和收益、费用和支出,据以计算经营成果的账户。 损益类账户按反映的具体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录各项收入的账户和记录各项费用的账户。损益类账户的结构如表 4—3 、 4—4 所示。 根据上述对各类账户的说明将全部账户的结构归纳如表 4—5 所示。 (三)记账规则 记账规则是指运用某种记账方法记录经济业务时所应遵循的规律,不同的记账方法具有不同的记账规则,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一、记账方法的种类 106 借方 资产、成本类账户 贷方 期初余额 : 本期增加发生额 本期减少发生额 、 、 、 、 、 、 期末余额 : 期末余额 = 期初余额 + 本期借方发生额 - 本期贷方发生额 107 借方 负债类账户 贷方 期初余额: 本期减少发生额 本期增加发生额 、 、 、 、 、 、 期末余额: 期末余额 = 期初余额 + 本期贷方发生额 - 本期借方发生额 108 借方 收入、收益类账户 贷方 本期减少发生额 本期增加发生额 、 、 、 、 无余额 109 借方 费用、支出类帐户 贷方 本期增加发生额 本期减少发生额 、 、 、 、 无余额 110 (四)试算平衡 试算平衡是指以会计等式和记账规则为依据,检查账 户记录是否正确、完整的一种方法。 在借贷记账法下,每笔经济业务都按照“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记入有关账户的借方和贷方,且借贷两方的发生额必然相等。 借贷记账法下的试算平衡,是指在把本期的经济业务全部登记入账,并计算出借贷方的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的基础上,通过编制“试算平衡表”来进行的。账户记录的试算平衡可以采用以下两种不同的方法。 1 .发生额试算平衡法 发生额试算平衡法,是通过检查全部账户本期借贷方发生额合计是否相等,来检查账户记录是否正确的方法。 2 .余额试算平衡法 余额试算平衡法,是通过检查全部账户本期借贷方余额合计是否相等,来检查账户记录是否正确的方法。 一、记账方法的种类 111 一、记账方法的种类 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可以将“总分类账户本期发生额试算平衡表”和“总分类账户期(初)末余额试算平衡表”合并为一张试算平衡表,即“总分类账户本期发生额及余额试算平衡表”。现举例说明账户记录的试算平衡。 编制以上试算平衡表时,应当体现三个平衡关系: ( 1 )全部总分类账户期初借方余额合计 = 全部总分类账户期初贷方余额合计 ( 2 )全部总分类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 = 全部总分类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 3 )全部总分类账户期末借方余额合计 = 全部总分类账户期末贷方余额合计 应当说明的是,通过试算平衡表来检查账簿记录是否平衡并不是绝对的,如果借贷不平衡,就可以肯定账户的记录或计算有错误,应找出原因,予以更正。但是,如果借贷试算平衡,却不能肯定记账没有错误,因为有些错误并不影响借贷双方的平衡关系。 112 (一)会计分录 会计分录是指记账前,预先指明每项经济业务应记入的账户名称、记账方向(借或贷)和记账金额所作的记录。 会计分录包括账户名称、记账方向和记账金额三个要素,在书写形式上应先借后贷,借贷相错一格。 比如,借:现金 300 贷:银行存款 300 在实际工作中,会计分录是在记账凭证上编制的。编制会计分录应按以下步骤进行: 1 .确认每项经济业务涉及的账户名称; 2 .分析涉及的账户属于哪类性质的,是增加还是减少; 3 .根据账户性质和结构,确定应记入账户的方向(借或贷); 4 .确定应记入账户的金额; 5 .检查、复核会计分录的正确性。 二、会计分录和账户的对应关系 113 二、会计分录和账户的对应关系 在借贷记账法下,为了清晰地反映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可以编制“一借一贷”或“一借多贷”、“一贷多借”的会计分录。 (二)账户对应关系 运用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处理经济业务时,一笔业务所涉及到几个账户之间就形成了应借、应贷的相互关系,这种关系称为“账户对应关系”,存在对应关系的账户称为“对应账户”。 114 第三节 账户的平行登记 115 会计科目按反映经济内容的详细程度不同可以分为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开设的,所以,账户也可以分为总分类账户和明细分类账户。 二、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 (一)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平行登记的要点 所谓平行登记,就是对需要明细核算的每一项经济业务,既要记入有关的总分类账户,又要记入所属的明细分类账户。 一、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 116 平行登记的要点: 1 .期间相同 就是对于每项经济业务,既要记入有关总分类账户,又要记入其所属的明细分类账户。 2 . 依据相同 就是对于每项经济业务,记入总分类账户和记入所属明细分类账户的原始依据相同。 3 .方向相同 就是对于同一项经济业务,记入总分类账户和记入所属明细分类账户的方向相同。若总分类账户记借方,则所属明细分类账户也记借方;若总分类账户记贷方,则所属明细分类账户也记贷方。 4 .金额相等,就是对于同一项经济业务,记入总分类账户的金额与记入所属明细分类账户的金额之和相等。 二、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 117 下面以某企业的“原材料”、“应付账款”两个账户为例,说明总分类帐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的方法。 [ 例 4 - 3] :见教材。 4 、总分类账户和所属各明细分类账户的试算平衡。详见表 4—14 、表 4—15 所示。 平行登记结果应存在以下等式关系: 1 .总分类账户期初余额 = 所属明细分类账户期初余额之和 2 .总分类账户本期借(或贷)方发生额 = 所属明细分类账户本期借(或贷)方发生额之和 3 .总分类账户期末余额 = 所属明细分类账户期末余额之和教学过程中,可通过开设总分类账户及所属明细分类账户的“ T” 型账户进行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 二、总分类账户与明细分类账户的平行登记 118 第五章 借贷记账法的具体运用 119 第一节 资金筹集的核算 120 一、投入资本的核算 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所需要的资金,其筹集 渠道有两个:一是向投资人筹集,二是向债权人筹集。 一、投入资本的核算 ( 一 ) 资本金制度 资本金是指企业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册登记的注册资金,或称注册资本,是国家批准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首要条件。资本金按投资主体分为国家资本金、法人资本金、外商资本金和个人资本金。 投资人投入的所认缴的资本金称为投入资本,在股份有限公司称为股本。投资人投入的超过其所认缴的资本金的数额,不能计入投入资本或股本,只能作为资本溢价计入资本公积。 121 ( 二 ) 账户设置 为了核算和监督投资人的投资,应设置两个主要账户:“实收资本”(股份有限公司叫“股本”)账户和“资本公积”账户。 1 .实收资本(股本) (1) 性质: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2) 核算内容:核算和监督投资者投入资本的增减变动及结余情况。 (3) 结构:贷方登记投资者投入企业的资本,以及按规定用资本公积金、盈余公积金转增资本的数额;借方登记因减资退还的资本金;余额在贷方,表示企业实际收到的资本金数额。 (4) 明细设置:本账户按投资者设置明细分类账户,进行明细分类核算。 2 .资本公积 (1) 性质: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2) 核算内容:核算和监督企业资本公积的增减变动及结余情况。 (3) 结构:贷方登记形成的资本公积的数额;借方登记转增资本的数额;余额在贷方,表示资本公积的结存数额。 (4) 明细设置:本账户按资本公积的项目设明细账,进行明细分类核算 。 一、投入资本的核算 122 3 .银行存款 (1) 性质:资产类账户。 (2) 核算内容:核算和监督银行存款的增减变动及结余情况。 (3) 结构:借方登记银行存款的增加;贷方登记银行存款的减少;余额在借方,表示银行存款的实有数额。 (4) 明细设置:本账户按开户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及银行存款的种类分别设置“银行存款日记账”。有外币存款的企业,还应分别人民币和各种外币设置“银行存款日记账”进行明细分类核算。 4 .固定资产 ( 1 )性质:资产类账户。 ( 2 )核算内容:核算和监督企业固定资产原价的增减变动及结余情况。 ( 3 )结构:借方登记增加的固定资产原价;贷方登记减少的固定资产原价;余额在借方,表示企业现有固定资产的原价。 ( 4 )明细设置:按固定资产类别、使用部门和每项固定资产进行明细分类核算。 一、投入资本的核算 123 一、投入资本的核算 5 .无形资产 (1) 性质:资产类账户。 (2) 核算内容:核算企业无形资产的增减变动及结余情况。 (3) 结构:借方登记无形资产的增加;贷方登记无形资产的减少;余额在借方,表示无形资产的实有数额。 (4) 明细设置:本账户按无形资产的类别设明细账,进行明细分类核算。 ( 三 ) 业务核算 假定某企业为增值税的一般纳税企业, 200 × 年 2 月份发生下列经济业务及事项: [ 例 5—1] 企业收到甲公司投入的货币资金 400 000 元,存入银行;收到乙公司投入的固定资产,经评估确认为 200 000 元;收到丙公司投入的专利权,评估确认为 100 000 元。 这项经济业务使企业的银行存款增加 400 000 元,固定资产增加 200 000 元,无形资产增加 100 000 元,应分别记入“银行存款”、“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账户的借方;同时,企业的实收资本也增加 700 000 元,应记入“实收资本”账户的贷方。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 400 000 固定资产 200 000 无形资产 100 000 贷 : 实收资本 700 000 124 一、投入资本的核算 [例 5 - 2 ]企业原由甲、乙、丙三个投资者组成,分别投资 400 000 元、 200 000 元和 100 000 元。经营一年以后,丁投资者愿意加入该企业,经协商企业将注册资本增加到 1 000 000 元,丁出资 500 000 元取得 30% 的股份。 这项经济业务使企业的银行存款增加 500 000 元,应记入“银行存款”账户的借方;同时,企业的实收资本增加 300 000 元,资本公积增加 200 000 元,应分别记入“实收资本”、“资本公积”账户的贷方。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 500 000 贷:实收资本 300 000 资本公积 200 000 125 二、借入资金的核算 ( 一 ) 借款的分类 企业的借款按偿还时间的长短,分为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 ( 二 ) 账户设置 1 .短期借款 ( 1 )性质:负债类账户。 ( 2 )核算内容:核算和监督企业向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借入的期限在一年以内(含 1 年的各种借款。 ( 3 )结构:贷方登记取得的短期借款数额,借方登记已归还的短期借款数额,余额在贷方,表示尚未归还的短期借款数额。 ( 4 )明细设置:本账户按借款种类设置明细账户,进行明细分类核算。 126 二、借入资金的核算 2 .长期借款 (1) 性质:负债类账户。 (2) 核算内容:核算和监督企业借入的长期借款及其应计利息和本息的偿还情况。 (3) 结构:贷方登记取得长期借款的本金和应计利息;借方登记偿还的长期借款本息;余额在贷方,表示尚未归还的长期借款本息。 (4) 明细设置:本账户按借款种类设置明细账户,进行明细分类核算。 3 .财务费用 (1) 性质:损益类账户。 (2) 核算内容:核算和监督企业为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等而发生的费用,包括利息支出(减利息收入)、汇兑损失(减汇兑收益)及筹集资金相关的手续费等。 (3) 结构:借方登记发生的利息支出、汇兑损失及相关的手续费;贷方登记利息收入、汇兑收益及期末结转数;期末,本账户余额应从该账户的贷方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借方,结转后本账户无余额。 (4) 明细设置:本账户按费用项目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分类核算。 127 ( 三 ) 业务核算 [例 5 - 3 ]企业向银行借入生产经营资金 100 000 元,年利率 6% ,期限六个月,款项已存入银行。 这项经济业务使企业的银行存款增加 100 000 元,应记“银行存款”账户的借方;同时,企业的短期借款也增加 100 000 元,应记入“短期借款”账户的贷方。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 100 000 贷:短期借款 100 000 [例 5 - 4 ]企业向银行借入长期借款 1 000 000 元,用于改造一条生产线,期限三年,年利率 5% ,款项已存入银行。 这项经济业务使企业的银行存款增加 1 000 000 元,应记入“银行存款”账户的借方;同时,企业的长期借款也增加 1 000 000 元,应记入“长期借款”账户的贷方。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 1 000 000 贷:长期借款 1 000 000 二、借入资金的核算 128 [例 5 - 5 ]企业以银行存款归还到期的短期借款 100 000 元,并支付当月利息 500 元。 这项经济业务使企业的短期借款减少 100 000 元,财务费用增加 500 元,应分别记入“短期借款”和“财务费用”账户的借方;同时,企业的银行存款减少 100 500 元,应记入“银行存款”账户的贷方。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短期存款 100 000 财务费用 500 贷 : 银行存款 100 500 二、借入资金的核算 129 第二节 资金运营的核算 130 ( 一 ) 供应过程的核算内容 供应过程核算的主要内容是购入材料,与供货单位办理货款结算,确定材料的采购成本,将材料验收入库形成物资储备。 (二)账户设置 1 .物资采购 ( 1 )性质:资产类账户。 ( 2 )核算内容:核算和监督企业外购材料物资的买价和采购费用(采购费用包括途中运杂费、入库前的整理挑选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以及购入物资应负担的税金和其他费用。),并据以确定材料的采购成本。 ( 3 )结构 : 借方登记外购材料物资的买价和采购费用;贷方登记已验收入库材料物资的采购成本;期末一般没有余额;如果有余额,则余额在借方,表示尚未验收入库的在途材料物资的采购成本。 ( 4 )明细设置:本账户应按供应单位和购入材料物资的类别或品种,设置明细分类账户,进行明细分类核算。 一、供应过程的核算 131 2 .原材料 (1) 性质:资产类账户。 (2) 核算内容:核算和监督企业库存材料的收入、发出和结存情况。 (3) 结构:借方登记入库材料的实际成本;贷方登记出库材料的实际成本;余额在借方,表示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 (4) 明细设置:本账户按材料的保管地点(仓库)、材料的类别、品种和规格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分类核算。 3 .应付票据 ( 1 )性质:负债类账户。 ( 2 )核算内容:核算和监督企业因购买材料、商品和接受劳务供应等而开出、承兑的商业汇票,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 ( 3 )结构:贷方登记开出、承兑的商业汇票;借方登记到期付款或转出的商业汇票;余额在贷方,表示尚未到期的商业汇票。 ( 4 )明细设置:企业应设置“应付票据备查簿”,详细登记每一应付票据的种类、号数、签发日期、到期日、票面金额、票面利率、合同交易号、收款人姓名或单位名称,以及付款日期和金额等资料。应付票据到期结清时,应当在备查簿内逐笔注销 。 一、供应过程的核算 132 4 .应付账款 ( 1 )性质:负债类账户。 ( 2 )核算内容:核算和监督企业因购材料物资、商品和接受劳务供应等而应付给供应单位的款项。 ( 3 )结构:贷方登记因购买材料、商品和接受劳务供应等而发生的应付未付的款项;借方登记偿还的应付款项;余额在贷方,表示尚未偿还的应付款项 ( 4 )明细设置:本账户按供应单位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分类核算。 5 .应交税金 ( 1 )性质:负债类账户。 ( 2 )核算内容:核算和监督企业应交纳的各种税金,如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等。企业交纳的印花税、耕地占用税以及其他不需要预计应交数的税金,不在本账户核算。 ( 3 )结构:贷方登记应交纳的税金数;借方登记实际交纳的税金数;余额在贷方,为应交未交的税金数,如余额在借方,则表示多交或尚未抵扣的税金数。 ( 4 )明细设置:本账户按税种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分类核算。 一、供应过程的核算 133 一、供应过程的核算 本章供应过程和产品销售过程涉及本账户的业务主要是有关增值税的账务处理。“应交税金_应交增值税”账户贷方登记企业销售产品时向购货单位收取的增值税销项税;借方登记企业采购材料物资时向供应单位支付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和实际交纳的增值税额;期末如有贷方余额,表示应交未交的增值税,期末如有借方余额,表示多交或尚未抵扣的增值税。 6 .预付账款 ( 1 )性质:资产类账户。 ( 2 )核算内容:核算和监督企业因购买材料物资、商品或接受劳务按购货合同规定预付给供应单位的款项。 ( 3 )结构:借方登记企业因购货而预付或补付给供应单位的款项;贷方登记所购材料物资、商品或接受劳务的金额及退回多付的款项;余额在借方,表示实际预付的款项,期末如为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尚未补付的款项。 ( 4 )明细设置:本账户按供应单位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分类核算。 134 一、供应过程的核算 (三)业务核算 1 .货款已支付或已开出承兑商业汇票,同时材料验收入库 [例 5 - 6 ]企业从甲公司购入 A 材料 10 吨,单价 2 000 元,增值税进项税额 3 400 元,从乙公司购入 B 材料 20 吨,单价 1 500 元,增值税进项税额 5 100 元。货款及增值税均用银行存款付清,材料验收入库。 这项经济业务使企业的原材料实际成本增加 50 000 元,其中 A 材料增加 20 000 元, B 材料增加 30 000 元,应记入“原材料”账户的借方;购入材料支付的增值税进项税 8 500 元,应记入“应交税金_应交增值税”账户的借方;同时,企业的银行存款减少 58 500 元,应记入“银行存款”账户的贷方。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原材料 —A 材料 20 000 —B 材料 30 000 应交税金 — 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8 500 贷:银行存款 58 500 135 一、供应过程的核算 2 .货款已支付或已开出承兑商业汇票,材料尚未验收入库 [例 5 - 7 ]企业从华光股份有限公司购入一批 C 材料,价款 20 000 元,增值税进项税额 3 400 元,运杂费 2 000 元,货款、增值税及运杂费已用银行存款支付,材料尚在运输途中。 这项经济业务使企业的在途材料物资成本增加 22 000 元,应记入“物资采购”账户的借方;支付的增值税进项税 3 400 元,应记入“应交税金 — 应交增值税”账户的借方;同时,银行存款减少 25 400 元,应记入“银行存款”账户的贷方。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物资采购 22 000 应交税金 —— 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3 400 贷 : 银行存款 25 400 该材料运达企业并验收入库时,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原材料 ——C 材料 22 000 贷:物资采购 22 000 136 一、供应过程的核算 [例 5 - 8 ]企业从海宇公司购入 A 材料 10 吨,单价 2 000 元,增值税进项税额 3 400 元,开出承兑商业汇票一张,期限三个月,材料尚未验收入库。 这项经济业务使企业的在途材料物资增加 20 000 元,应记入“物资采购”账户的借方;支付的增值税进项税 3 400 元,应记入“应交税金 —— 应交增值税”账户的借方;同时,应付票据增加 23 400 元,应记入“应付票据”账户的贷方。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物资采购 20 000 应交税金 —— 应交增值税 3 400 贷 : 应付票据 23 400 该材料运达企业并验收入库时,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原材料 ——A 材料 20 000 贷:物资采购 20 000 137 一、供应过程的核算 3 .以预付账款购货 [例 5 - 9 ]企业向 B 公司采购一批 D 材料,所需支付的价款总额 50 000 元,按照合同规定预付给供应单位 20 000 元,验收货物后补付其余款项。 ( 1 )预付 20 000 元货款时,预付账款增加 20 000 元,应计入“预付账款”的借方;同时,银行存款减少 20 000 元,应记入“银行存款”账户的贷方。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预付账款 20 000 贷:银行存款 20 000 ( 2 )收到 B 公司发来的 D 材料,经验收无误入库,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价款 50 000 元,增值税进项税额 8 500 元。 138 一、供应过程的核算 这项经济业务使企业的原材料增加 50 000 元,应记入“原材料”账户的借方,支付的增值税进项税 8 500 元;应记入“应交税金 —— 应交增值税”账户的借方;同时,预付账款减少 58 500 元,应记入“预付账款”账户的贷方。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原材料 ——D 材料 50 000 应交税金 —— 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8 500 贷:预付账款 58 500 ( 3 )以银行存款补付不足款项 38 500 元。 这项经济业务使企业的银行存款减少 38 500 元,应记入“银行存款”账户的贷方;同时转销“预付账款”账户的贷方余额 38 500 元。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预付账款 38 500 贷:银行存款 38 500 139 二、生产过程的核算 (一)生产过程的核算内容 制造企业的生产过程是劳动者通过劳动工具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制造商品产品的过程,也就是从领用材料到产品完工入库的过程。生产过程核算的主要内容是归集和分配各项费用,计算产品成本。 (二)账户设置 1 .生产成本 (1) 性质:成本类账户。 (2) 核算内容:核算和监督企业进行工业性生产,包括生产各种产品(包括产成品、自制半成品、提供劳务等)、自制材料、自制工具、自制设备等所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 (3) 结构:借方登记企业在产品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生产费用;贷方登记转出的完工产品实际成本;期末如有借方余额,表示尚未完工在产品的实际成本。 (4) 明细设置:本账户按产品的种类设置明细账户,进行明细分类核算。 140 二、生产过程的核算 2 .制造费用 (1) 性质:成本类账户。 (2) 核算内容:核算和监督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一般是车间(分厂)发生的组织和管理生产的费用,包括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和福利费、车间固定资产的折旧费与修理费、车间办公费、水电费、机物料消耗、劳动保护费、季节性和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等。 (3) 结构:借方登记车间(分厂)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贷方登记月末分配转入生产成本的金额;月末转账后一般没有余额。 (4) 明细设置:本账户按不同的生产车间(分厂)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分类核算。 3 .管理费用 (1) 性质:损益类账户。 (2) 核算内容:核算和监督企业为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所发生的各种费用。具体内容见教材。 (3) 结构:借方登记发生的各项管理费用;贷方登记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数额;期末结转后本账户无余额。 (4) 明细设置:本账户按管理费用的项目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分类核算。 141 二、生产过程的核算 4 .应付工资 (1) 性质:负债类账户。 (2) 核算内容:核算和监督企业应付给职工的工资总额,不包括在工资总额内的发给职工的款项,如医药费、福利补助、退休费等,不在本账户核算。 (3) 结构:贷方登记应付给职工的工资总额;借方登记实际支付的工资数额;期末一般没有余额。如有贷方余额表示企业欠职工的工资,如有借方余额表示企业预先支付给职工的工资。 (4) 明细设置:企业应当设置“应付工资明细账”,按照职工类别分设账页,按照工资的组成内容分设专栏,根据“工资单”或“工资汇总表”进行登记。 5 .应付福利费 (1) 性质:负债类账户。 (2) 核算内容:核算和监督企业职工福利费的提取、使用和结存情况。 (3) 结构:贷方登记职工福利费的提取数;借方登记职工福利费的使用数;余额在贷方,表示提取的职工福利费的结余数。 ( 4 )明细设置:该账户一般不设明细分类账户。 142 二、生产过程的核算 6 .累计折旧 (1) 性质:资产类账户。 (2) 核算内容:核算和监督企业固定资产累计折旧的提取情况。 (3) 结构:贷方登记固定资产因计提折旧而减少的金额,即固定资产折旧的增加金额;借方登记各种原因转出固定资产(如出售、报废、盘亏等)注销的折旧,即已提固定资产折旧的减少或转销数额;余额在贷方,表示现有固定资产已计提的累计折旧额。 (4) 明细设置:本账户只进行总分类核算,不进行明细分类核算。 7 .待摊费用 (1) 性质:资产类账户。 (2) 核算内容:核算和监督企业已经支出但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分别负担的分摊期限在一年以内(包括一年)的各项费用。如低值易耗品摊销、预付保险费、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 (3) 结构:借方登记已发生和实际支付而需分期摊销的各项待摊费用数额;贷方登记分期摊销计入各期费用的数额;余额在借方,表示已经发生或支付尚未摊销计入费用的数额。 (4) 明细设置:本账户按待摊费用的种类设置明细账户,进行明细分类核算。 143 二、生产过程的核算 8 .预提费用 ( 1 )性质:负债类账户。 ( 2 )核算内容:核算和监督企业按规定从成本费用中预先提取但尚未支付的费用,如预提的租金、保险费、借款利息、固定资产修理费等。 ( 3 )结构:贷方登记企业预提的各项费用数;借方登记实际支出数;余额在贷方,表示已经预提而尚未实际支出的数额。 ( 4 )明细设置:本账户按预提费用的种类设置明细账户,进行明细分类核算。 9 .库存商品 ( 1 )性质:资产类账户。 ( 2 )核算内容:核算和监督企业库存的各种商品的实际成本。包括外购商品、自制商品产品等。 ( 3 )结构:借方登记外购和自制入库的各种商品的实际成本;贷方登记出库的各种商品的实际成本;余额在借方,表示库存的各种商品的实际成本。 ( 4 )明细设置:本账户按库存商品的种类、品种和规格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分类核算。 144 二、生产过程的核算 (三)业务核算 1 .归集成本费用 [例 5 - 10 ]企业领用 A 材料 1 000 千克,单价 10 元,其中用于甲产品生产 500 千克,用于乙产品生产 100 千克,车间领用 150 千克,厂部领用 250 千克。 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生产成本 —— 甲产品 5 000 —— 乙产品 1 000 制造费用 1 500 管理费用 2 500 贷:原材料 ——A 材料 10 000 [例 5 - 11 ]企业结转分配本月应付职工工资,其中制造甲产品的工人工资 7 000 元,制造乙产品的工人工资 3 800 元,车间管理人员工资 1 000 元,企业行政管理人员工资 4 200 元。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生产成本 — 甲产品 7 000 — 乙产品 3 800 制造费用 1 000 管理费用 4 200 贷:应付工资 16 000 145 [例 5 - 12 ]企业开出现金支票从银行提取现金 16 000 元,以备发放工资。 这项经济业务使企业的现金增加 16 000 元,而银行存款同时减少 16 000 元,应分别记入“现金”账户的借方和“银行存款”账户的贷方,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现金 16 000 贷:银行存款 16 000 [例 5 - 13 ]企业以现金 16 000 元支付企业职工工资,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应付工资 16 000 贷 : 现金 16 000 [例 5 - 14 ]按应付工资总额的 14 %计提职工福利费,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生产成本 —— 甲产品 980 ( 7 000×0.14 ) —— 乙产品 532 ( 3 800×0.14 ) 制造费用 140 ( 1 000×0.14 ) 管理费用 588 ( 4 200×0.14 ) 贷:应付福利费 2 240 ( 16 000×0.14 ) 二、生产过程的核算 146 二、生产过程的核算 [例 5 - 15 ]企业按规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其中车间使用的固定资产应提折旧 20 000 元,行政管理部门使用的固定资产应提折旧 10 000 元,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制造费用 20 000 管理费用 10 000 贷:累计折旧 30 000 [例 5 - 16 ]企业以银行存款 1 500 元预付下季度的书报杂志订阅费,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待摊费用 1 500 贷:银行存款 1 500 [例 5 - 17 ]企业摊销行政管理部门租用办公用房的租金 1 400 元。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管理费用 1 400 贷:待摊费用 1 400 [例 5 - 18 ]企业预提本月应负担的短期借款利息 500 元,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财务费用 500 贷:预提费用 500 147 二、生产过程的核算 [例 5 - 19 ]企业用银行存款支付已预提的短期借款利息 1 500 元,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预提费用 1 500 贷:银行存款 1 500 [例 5 - 20 ]企业以银行存款支付企业管理部门使用的固定资产修理费 4 300 元,生产车间机器修理费 620 元。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管理费用 4 300 制造费用 620 贷 : 银行存款 4 920 [例 5 - 21 ]企业以银行存款支付企业管理部门的办公费 3 000 元。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管理费用 3 000 贷:银行存款 3 000 2 .分配结转制造费用 [例 5 - 22 ]企业将本月发生的制造费用 24 760 元分配转入产品成本,其中甲产品负担 16 048 元,乙产品负担 8 712 元。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生产成本 —— 甲产品 16 048 —— 乙产品 8 712 贷:制造费用 24 760 148 二、生产过程的核算 3 .结转完工产品成本 [例 5 - 23 ]企业结转本月完工产品成本,其中甲产品全部完工,总成本 45 028 元;乙产品部分完工,完工产品成本 38 000 元。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库存商品 — 甲产品 45 028 — 乙产品 38 000 贷:生产成本 — 甲产品 45 028 — 乙产品 38 000 149 三、销售过程的核算 (一)销售过程的核算内容 销售过程核算的主要内容是售出产品确认实现的销售收入,与购 货单位办理价款结算,支付各项销售费用,结转产品的销售成 本,计算应向国家交纳的销售税金及附加,确定其销售的业务成果。另外,企业还会发生一些其他销售业务,如材料销售、无形资产转让等。 (二)账户设置 1 . 主营业务收入 (1) 性质:损益类账户。 (2) 核算内容:核算和监督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中所产生的收入。 (3) 结构:贷方登记企业实现的主营业务收入;借方登记销售退回冲销的主营业务收入及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数额;期末结转后本账户无余额。 (4) 明细设置:本账户按主营业务的种类设置明细账,主要产品销售还可按产品的种类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分类核算。 150 三、销售过程的核算 2 .主营业务成本 (1) 性质:损益类账户。 (2) 核算内容:核算和监督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而发生的实际成本。 (3) 结构:借方登记已销售产品、提供劳务的实际成本数;贷方登记销售退回应冲减的销售成本和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数额;期末结转后本账户无余额。 (4) 明细设置:本账户按主营业务的种类设置明细账,主要产品销售还可按产品的种类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分类核算。 3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1) 性质:损益类账户。 (2) 核算内容:核算和监督企业应由主营业务负担的税金及附加,包括营业税、消费税、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等。 (3) 结构:借方登记企业按规定计算的应由主营业务负担的税金及附加;贷方登记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数额;期末结转后本账户无余额。 (4) 明细设置:一般不需进行明细核算。 151 三、销售过程的核算 4 .其他业务收入 ( 1 )性质:损益类账户。 ( 2 )核算内容:核算和监督企业除主营业务收入以外的其他销售或其他业务的收入,如材料销售等收入。 ( 3 )结构:贷方登记企业取得的其他业务收入;借方登记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数额;期末结转后本账户无余额。 ( 4 )明细设置:本账户按其他业务的种类设置明细账户,进行明细分类核算。 5 .其他业务支出 ( 1 )性质:损益类账户。 ( 2 )核算内容:核算和监督企业除主营业务成本以外的其他销售或其他业务所发生的支出,包括销售材料、提供劳务等而发生的相关成本、费用,以及相关税金及附加等。 ( 3 )结构:借方登记发生的其他业务支出;贷方登记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数额;期末结转后本账户无余额。 ( 4 )明细设置:本账户按其他业务的种类设置明细账户,进行明细分类核算。 152 三、销售过程的核算 6 .营业费用 ( 1 )性质:损益类账户。 ( 2 )核算内容:核算和监督企业销售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包括运输费、装卸费、包装费等。 ( 3 )结构:借方登记发生的营业费用;贷方登记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数额;期末结转后本账户无余额。 ( 4 )明细设置:本账户按费用项目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分类核算。 7 .应收票据 ( 1 )性质:资产类账户。 ( 2 )核算内容:核算和监督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等而收到的商业汇票,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 ( 3 )结构:借方登记收到的商业汇票;贷方登记汇票到期收回货款或转为应收账款的数额(商业汇票到期对方无力付款要转为应收账款);余额在借方,表示尚未到期的商业汇票。 ( 4 )明细设置:本账户的明细核算采用设置“应收票据备查簿”的方式进行。 153 三、销售过程的核算 8 .应收账款 ( 1 )性质:资产类账户。 ( 2 )核算内容:核算和监督企业因销售商品、产品、提供劳务等,应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单位收取的款项。 ( 3 )结构:借方登记应收账款的增加数;贷方登记应收账款的减少数;余额在借方,表示尚未收回的应收账款数额。 ( 4 )明细设置:本账户按不同的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单位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分类核算。 9 .预收账款 ( 1 )性质:负债类账户。 ( 2 )核算内容:核算和监督企业按照合同规定向购货单位预收的货款。 ( 3 )结构:贷方登记企业收到的预收款项以及销售实现时购货方补付的货款;借方登记销售实现时清偿的预收款项及退回多收的预收款项;余额在贷方,表示应付货款数,余额在借方,表示应收货款数。 ( 4 )明细设置:本账户按购货单位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分类核算。 154 (三)业务核算 1 .主营业务的核算 [例 5 - 24 ]企业销售甲产品 80 件,每件不含税价 2 000 元,增值税率 17% ,货已发出,款项已收存银行。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 187 2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60 000 应交税金 —— 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7 200 [例 5 - 25 ]企业销售乙产品 100 件,每件不含税价 1 500 元,增值税率 17% 。代垫运杂费 300 元,以银行存款支付。已办妥托收手续。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应收账款 175 8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50 000 应交税金 —— 应交增值税 25 500 银行存款 300 三、销售过程的核算 155 [例 5 - 26 ]企业销售乙产品 200 件,每件不含税价 1 500 元,增值税率 17% 。购货方已预先汇来货款 300 000 元,收到产品后开来一张 3 个月的商业承兑汇票补付余款。 ( 1 )企业预收购货方汇来货款 300 000 元时,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 300 000 贷:预收账款 300 000 ( 2 )销售实现时,清偿前欠的预收账款,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预收账款 351 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300 000 应交税金 —— 应交增值税 51 000 ( 3 )补付余款时,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应收票据 51 000 贷:预收账款 51 000 三、销售过程的核算 156 [例 5 - 27 ]企业结转甲、乙两种产品的销售成本,销售甲产品 80 件,生产总成本 100 000 元;销售乙产品 300 件,生产总成本 400 000 元。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主营业务成本 500 000 贷:库存商品 — 甲产品 100 000 — 乙产品 400 000 [例 5 - 28 ]计算已销售甲产品应交纳的消费税,按销售收入的 10% 计算,税金为 16 000 元。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16 000 贷:应交税金 — 应交消费税 16 000 [例 5 - 29 ]企业以银行存款支付销售产品的包装费用 1 000 元。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营业费用 1 000 贷:银行存款 1 000 三、销售过程的核算 157 2 .其他业务的核算 [例 5 - 30 ]企业销售一批 A 材料,价款 10 000 元,增值税销项税 1 700 元,款己收到,存入银行。该批材料成本 8 000 元。 ( 1 )确认收入时,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 11 700 贷:其他业务收入 10 000 应交税金 —— 应交增值税 ( 销项税 ) 1 700 ( 2 )结转成本时,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其他业务支出 8 000 贷:原材料 8 000 三、销售过程的核算 158 第三节 财务成果的核算 159 (一)利润的构成 利润总额由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和营业外收支净额三部 分组成。利润总额扣除所得税后形成企业的净利润。计算公式 如下: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 + 营业外收支净额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 1 .营业利润 营业利润是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利润,是企业利润总额的主要组成部分。计算公式如下: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支出 2 .投资净收益 投资净收益是指企业对外投资所取得的收益,减去发生的投资损失后的净额。 3 .营业外收支净额 营业外收支净额是指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没有直接关系的各项收入减去各项支出后的余额。营业外收入包括固定资产盘盈、处置固定资产净收益、处置无形资产净收益、罚款收入等。营业外支出包括固定资产盘亏、处置固定资产净损失、处置无形资产净损失、罚款支出、捐赠支出、非常损失等。 4 .所得税 所得税是指企业应计入当期损益的所得税费用。 一、利润形成的核算 160 (二)账户设置 1 .投资收益 ( 1 )性质:损益类账户。 ( 2 )核算内容:核算和监督企业对外投资所取得的收益或发生的损失。 ( 3 )结构:贷方登记企业对外投资所取得的收入;借方登记对外投资发生的损失;余额在贷方为投资净收益,在借方为投资净损失,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后,本账户无余额。 ( 4 )明细设置:本账户按投资收益种类设置明细账户,进行明细分类核算。 2 .营业外收入 ( 1 )性质:损益类账户。 ( 2 )核算内容:核算和监督企业发生的与其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收入。 ( 3 )结构:贷方登记企业取得的各项营业外收入;借方登记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营业外收入;期末结转后本账户无余额。 ( 4 )明细设置:本账户按收入项目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分类核算。 3 .营业外支出 ( 1 )性质:损益类账户。 ( 2 )核算内容:核算和监督企业发生的与其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支出。 ( 3 )结构:借方登记企业发生的各项营业外支出;贷方登记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营业外支出;期末结转后本账户无余额。 ( 4 )明细设置:本账户按支出项目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分类核算。 一、利润形成的核算 161 4 .所得税 ( 1 )性质 : 损益类账户。 ( 2 )核算内容:核算和监督企业按规定从本期损益中减去的所得税费用。 ( 3 )结构:借方登记企业发生的所得税费用;贷方登记期末转入“本年利润”账户的所得税费用;期末结转后本账户无余额。 ( 4 )明细设置:本账户一般不设明细账户。 5 .本年利润 ( 1 )性质: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 2 )核算内容:核算和监督企业实现的净利润(或发生的净亏损)。 ( 3 )结构:贷方登记由“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等账户转入的余额;借方登记由“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其他业务支出”、“营业外支出”、“所得税”等账户转入的余额;余额在贷方,表示企业实现的净利润,如余额在借方,则表示企业发生的净亏损,年终要将本账户反映的净利润或净亏损转入“利润分配”账户,结转后本账户无余额。 ( 4 )明细设置:本账户一般不设明细账户。 一、利润形成的核算 162 (三)业务核算 [例 5 - 31 ]企业收到对外投资分得的利润 5 000 元,款已收存银行。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 5 000 贷:投资收益 5 000 [例 5 - 32 ]企业收到一笔罚款收入 10 000 元,存入银行。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 10 000 贷:营业外收入 10 000 [例 5 - 33 ]企业以银行存款 20 000 元捐赠地震灾区。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营业外支出 20 000 贷:银行存款 20 000 [例 5 - 34 ]月末,企业各损益类账户余额如教材表 5 - 2 所示。将各损益类账户余额结转“本年利润”账户。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1) 结转收入类账户: 借:主营业务收入 610 000 其他业务收入 10 000 投资收益 5 000 营业外收入 10 000 贷:本年利润 635 000 一、利润形成的核算 163 (2) 结转费用类账户: 借:本年利润 570 488 贷:主营业务成本 500 000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16 000 其他业务支出 8 000 营业费用 1 000 管理费用 24 488 财务费用 1 000 营业外支出 20 000 [例 5 - 35 ]企业依据本月利润总额 64 512 ( 635 000-570 488 )元,计算并结转本月所得税费用(所得税税率为 33% ,应税所得额与会计利润相等)。 所得税= 64 512×33%=21 288.96( 元 ) 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所得税 21 288.96 贷:应交税金 —— 应交所得税 21 288.96 将“所得税”账户余额结转“本年利润”账户,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本年利润 21 288.96 贷:所得税 21 288.96 一、利润形成的核算 164 (一)利润分配的核算内容 企业当期实现的净利润首先按一定比例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和公益金,然后对投资者分配利润,余额为未分配利润。 (二)账户设置 1 .利润分配 ( 1 )性质: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 2 )核算内容:核算和监督企业利润的分配(或亏损的弥补)和历年分配(或弥补)后的积存余额。 ( 3 )结构:借方登记利润分配的去向和从“本年利润”账户转入的亏损数;贷方登记从“本年利润”账户转入的全年实现的净利润和亏损的弥补情况;年末贷方余额为企业历年累积的未分配利润,借方余额为未弥补亏损。 ( 4 )明细设置:本账户按利润分配的去向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分类核算。 二、利润分配的核算 165 二、利润分配的核算 2 .盈余公积 ( 1 )性质:所有者权益类账户。 ( 2 )核算内容:核算和监督企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盈余公积金,包括法定公积金、法定公益金和任意公积金。 ( 3 )结构:贷方登记盈余公积金的提取数;借方登记用盈余公积弥补亏损或转增资本数;余额在贷方,表示盈余公积金的实际结存数。 ( 4 )明细设置:本账户按盈余公积的种类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分类核算。 3 .应付股利 ( 1 )性质:负债类账户。 ( 2 )核算内容:核算和监督企业经权力机构决议批准分配的现金股利或利润(不包括股票股利)。 ( 3 )结构:贷方登记应支付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借方登记实际支付的现金股利或利润;余额在贷方,反映企业尚未支付的现金股利或利润。 ( 4 )明细设置:本账户不设明细账户。 166 (三)业务核算 [例 5 - 36 ]企业全年实现净利润 615 000 元,年初未分配利润 15 000 元,假定按税后利润的 10% 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按 5% 提取法定公益金,按 50% 向股东分配现金股利。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利润分配 — 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61 500 — 提取法定公益金 30 750 — 应付普通股股利 307 500 贷:盈余公积 — 法定盈余公积 61 500 — 法定公益金 30 750 应付股利 307 500 二、利润分配的核算 167 [例 5 - 37 ]年末,将本年净利润 615 000 元由“本年利润”账户转入“利润分配 —— 未分配利润”账户。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本年利润 615 000 贷:利润分配 —— 未分配利润 615 000 [例 5 - 38 ]年末,将“利润分配”账户下的反映利润分配去向的明细账户余额转入“利润分配 — 未分配利润”账户。编制会计分录如下: 借:利润分配 — 未分配利润 399 750 贷:利润分配 — 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61 500 — 提取法定公益金 30 750 — 应付普通股股利 307 500 二、利润分配的核算 168 第六章 : 会计凭证 169 第一节 会计凭证概述 170 一、会计凭证的意义 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事项的发生和完成情况,明确经济责任,并作为记账依据的书面证明。 做好会计凭证的填制、取得和审核工作,对提高会计核算质量和管理水平,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1. 提供经济活动的原始资料及详细的会计信息 2. 为记账提供依据 3. 可以明确经济责任,加强经济责任制 4. 可以发挥会计的监督作用,保护财产安全完整 二、会计凭证的种类 会计凭证按其填制程序和用途不同可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两大类。原始凭证是记载经济业务事项的原始书面证据,也是会计核算的原始依据;记账凭证是以原始凭证为依据编制的,确定会计分录,登记账簿的直接依据。 171 会计凭证按填制的程序和用途不同分为: 按来源分 外来原始凭证 自制原始凭证 原始凭证 按填制方法分 一次原始凭证 累计原始凭证 汇总原始凭证 会计凭证 按格式分 通用原始凭证 专用原始凭证 按内容分 收款记帐凭证 记帐凭证 付款记帐凭证 转帐记帐凭证 按填制方法分 复式记帐凭证 单式记帐凭证 172 第二节 原始凭证 173 原始凭证必须具备以下基本内容: 1 . 凭证的名称; 2 . 填制凭证的日期; 3 . 填制凭证单位的名称或者填制人的姓名; 4 . 经办人员的签名或盖章; 5 . 接受凭证单位的名称; 6 . 经济业务内容; 7 . 经济业务的数量、单价和金额。 对一些特殊的原始凭证,除应当具备原始凭证的上述内容外,还应当有一定的附加条件等。 一、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 174 二、原始凭证的种类 ( 一 ) 原始凭证按其取得的来源不同,可分为外来原始凭证和自制原始凭证 1 . 外来原始凭证 外来原始凭证是由业务经办人员在业务发生或者完成时从外单位取得的原始凭证。如购买商品时取得的购货发票,银行收款通知等。 部分外来原始凭证格式及内容如下表所示。(增值税专用发票) 175 2 . 自制原始凭证 自制原始凭证是指在经济业务事项发生或完成时由本单位内部有关经办部门或人员填制的原始凭证。 自制原始凭证的格式及内容见教材。(以下为限额领料单) 二、原始凭证的种类 176 ( 二 ) 原始凭证按其填制方法的不同,可分为一次性原始凭证、累计原始凭证和汇总原始凭证 1 . 一次性原始凭证 一次性原始凭证是指对所发生或完成的经济业务,每次或每笔只填制一份的凭证,外来原始凭证多为一次性原始凭证 . 2 . 累计原始凭证 累计原始凭证是指对在一定时期内(一般以一个月为限)连续发生的相同经济业务,逐次逐笔集中填制一份的凭证。 3 . 汇总原始凭证 汇总原始凭证又称原始凭证汇总表,是指将一定时期内若干张同类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汇总成一份的凭证。 二、原始凭证的种类 177 原始 凭证 按 原始凭 证来源分 按 原始凭证 填制方法分 外来原始凭证 自制原始凭证 一次凭证 累计凭证 汇总原始凭证 原始凭证的基本内容 原始凭证的名称 填制凭证的日期 填制凭证单位名称或填制人姓名 接受凭证单位名称 经济业务事项名称、数量、单价和金额 经办人员的签名或盖章 178 ( 一 ) 原始凭证的填制要求 1 . 填制内容真实可靠 2 . 填制内容完整,手续齐备 3 .填制方法规范 (1) 汉字大写数字的书写要求 ①大写数字的书写:“汉字大写数字金额一律用 零、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佰、仟、万、亿 等,用正楷或者行书体书写,不得用 0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等代替,不得任意自造简化字。”大写金额数字写到 元 或者 角 为止的,在“元”或者“角”字之后应当写“ 整 ”字或“ 正 ”字;大写金额数字有“ 分 ”的,“分”字后面不写“整”字或“正”字。 ②货币名称的书写:“大写金额数字前未印有货币名称的,应当加填货币名称,货币名称与金额数字之间不得留有空白。”在发货票等需填写大写金额数字的原始凭证上,如果有关货币名称事先未能印好,在填写大写金额数字,应加填有关的货币名称,然后在其后紧接着填写大写金额数字。 三、原始凭证的填制 179 ③“零”字的写法:“阿拉伯数字金额中间有“ 0” 时,汉字大写金额要写“零”字;阿拉伯数字金额中间连续有几个“ 0” 时,汉字大写金额中可以只写一个“零”字;阿拉伯数字金额元位是“ 0” ,或者数字中间连续有几个是“ 0” 、元位也是“ 0” 但角位不是“ 0” 时,汉字大写金额可以只写一个“零”字,也可以不写“零”字。” (2) 阿拉伯数字的书写要求 “阿拉伯数字应当一个一个地写,不得连笔写”。特别是要连着写几个“ 0” 时,一定要单个地写,不能将几个“ 0” 连在一起一笔写完。数字的排列要整齐,数字之间的空隙要均匀,不宜过大。此外,阿拉伯数字的书写还应有高度标准,一般要求数字的高度占凭证横格高度的 1/2 为宜。 三、原始凭证的填制 180 三、原始凭证的填制 (3) 货币符号的书写要求 币种符号与阿拉伯金额数字之间不得留空白。凡阿拉伯数字前写有币种符号的,数字后面不再写货币单位”。“所有以元为单位的阿拉伯数字,除表示单价等情况外,一律填写到角分,无角分的角位和分位可写成“ 00” ,或者符号“ __” 。有角无分的,分位应当写成“ 0” ,不得用符号“ __” 代替”。 4 . 填制及时 5 .顺序使用 ( 二 ) 原始凭证的填制方法 1 . 外来原始凭证的填制方法 (1) 普通发票的填制。填制普通发票首先要写清购货单位的名称,然后按凭证格式和内容逐项填列齐全。经办人的签章和单位的公章都要盖全。如教材表 6—10 所示。 181 (2) 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填制。增值税专用发票是一般纳税人于销售货物时开具的销货发票,一式四联,销货单位和购货单位各两联。其中留销货单位的两联 : 一联保存在有关业务部门,一联作会计机构的记账凭证;交购货单位的两联 : 一联作购货单位的结算凭证,一联为税款抵扣凭证。增值税发票的格式如表 6—11 所示。 2 . 自制原始凭证的填制方法 (1) 收料单的填制。收料单是在外购的材料物资验收入库时填制的凭证,一般一式三联,一联验收人员留底,一联交仓库保管人员据以登记明细账,一联连同发货票交财会部门办理货款结算。格式教材如表 6-12 所示。 三、原始凭证的填制 182 (2) 领料单的填制。领料单要“一料一单”地填制,即一种原材料填写一张单据。领用原材料需经领料车间负责人批准后,方可填制领料单;车间负责人、收料人、仓库管理员和发料人均需在领料单中签章,无签章或签章不全的均属无效。领料单的格式如表 6 一 13 所示。 (3) 限额领料单的填制。限额领料单位在有效期(最长 1 个月)内,只要领用数量累计不超过限额就可以连续使用。格式如教材表 6-14 所示。 (4) 发料凭证汇总表的填制。编制时间根据业务量的大小确定,可 5 天、 10 天、 15 天或 1 个月汇总编制一次。汇总时,要根据计价方式 ( 实际成本或计划成本计价 ) 、领料部门以及材料用途分类进行汇总。格式如教材表 6-15 所示。 三、原始凭证的填制 183 原始凭证的审核,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内容: ( 一 ) 审核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 二 ) 审核原始凭证的完整性 ( 三 ) 审核原始凭证的正确性 四、原始凭证的审核 184 第三节 记账凭证 185 一、记账凭证的基本内容 记账凭证必须具备下列内容要素: 1 、填制凭证的日期; 2 、凭证的名称和编号; 3 、经济业务的摘要; 4 、应记会计科目(包括一级科目、二级科目和明细科目)的方向及金额; 5 、记账符号; 6 、所附原始凭证的张数; 7 、填制人员、复核人员、记账人员、会计主管人员(收款凭证和付款凭证还应增加出纳人员)的签名或印章。 186 二、记账凭证的种类 记账凭证按其适用的经济业务不同,可分为通用记账凭证和专用记账凭证 ( 一 ) 通用记账凭证 通用记账凭证是以一种格式记录全部经济业务的记账凭证。业务比较单一、业务量较少的单位,适宜使用这类记账凭证。其格式及内容如表 6-16 所示。 187 ( 二 ) 专用记账凭证 专用记账凭证是专门用于记录某一类经济业务的记账凭证。按其是否反映货币资金收付业务,又分为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三种。 1 .收 款凭证 收款凭证是专门用来记录现金和银行存款收入业务的记账凭证。收款凭证的格式如教材表 6-17 所示。 2 . 付款凭证 付款凭证是专门用来记录现金和银行存款支出业务的记账凭证。付款凭证又可根据现金和银行存款支出业务,分为现金付款凭证和银行存款付款凭证。付款凭证的格式如教材表 6-18 所示。 3 . 转账凭证 转账凭证是用来记录非货币资金收付业务的记账凭证。凡是不涉及现金收付和银行存款收付的其他经济业务,均为转账业务,据此编制转账凭证。转账凭证的格式与通用记账凭证格式相同,如表 6-19 所示。 二、记账凭证的种类 专用记账凭证 收款凭证 付款凭证 转帐凭证 收款凭证是用来记录现金和银 行存款收入业务的记账凭证。 付款凭证是用来记录现金和银 行存款支出业务的记账凭证。 转账 凭证用来记录与现金和银行 存款无关的转帐业务的记账凭证 188 二、记账凭证的种类 表 6-19 189 三、记账凭证的填制 ( 一 ) 记账凭证的填制要求 1 . 记账凭证填制的一般基本要求 (1) 填制记账凭证,必须以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及有关资料为基础。 (2) 填制记账凭证,内容必须完整,手续必须齐全。 (3) 填制记账凭证,经济业务的分类要正确。 (4) 记账凭证应连续编号。 2 . 记账凭证填制的具体要求 (1) 记账凭证日期的确定。记账凭证的日期一般为填制记账凭证当天的日期,年、月、日应写全。按权责发生制原则计算收益、分配费用、结转成本利润等调整分录和结账分录的记账凭证,应填写当月月末的日期。 (2) 记账凭证的摘要应与原始凭证内容一致,并且简明扼要。 (3) 正确编制会计分录。 (4) 凭证附件数量齐全。 190 三、记账凭证的填制 (5) 记账凭证的编号。记账凭证在一个月内应当连续编号,编号的方法可采用通用记账凭证统一编号的形式;也可采用收款、付款、转账凭证分三类编号;还可以采用现金收款、现金付款、银行存款收款、银行存款付款和转账凭证分五类编号的形式。如果一笔经济业务需要填制两张或两张以上记账凭证的,可以采用分数编号法。例如,一笔经济业务需要编制三张记账凭证,该项经济业务的自然顺序号是 6 ,则这笔经济业务的三张记账凭证的编号应分别为 6 号、 6 号和 6 号。在每月最后一张记账凭证的编号旁边,可加注“全”字,以防止凭证散失。 (6) 记账凭证填制完经济业务事项后,如有空行,应当在金额栏自最后一笔金额数字下的空行处至合计数上的空行处划线注销。 (7) 记账凭证的签字盖章。 (8) 只涉及现金和银行存款之间收入或付出的经济业务,应以付款业务为主,只填制付款凭证,不填制收款凭证,以免造成重复记账。 (9) 记账凭证填制错误的更正。 191 三、记账凭证的填制 (10) 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采用的机制记账凭证应当符合记账凭证的一般要求,打印出来的机制记账凭证要加盖出纳人员、记账人员、复核人员、制证人员、会计主管人员印章或签字,明确经济责任。 ( 二 ) 记账凭证的填制方法 1 .专用记账 凭证的填制 ⑴收款凭证的填制方法 收款凭证的填制方法是:凭证左上方“借方科目”处应按照业务内容选填“现金”或“银行存款”科目。右上方应填写凭证编号。收款凭证的编号一般在分类编号处按“现收字 × 号”和“银收字 × 号”分类,业务量少的单位也可不分“现收”与“银收”,而按收款业务发生的先后顺序统一编号,如“收字 × 号”;总分类编号在总分类号处按全部凭证顺序编号。凭证中“贷方科目”栏应填写与“现金”或“银行存款”科目相对应的总账科目及其明细科目。“金额”栏填列经济业务实际发生的数额;“记账符号”栏供记账员在根据收款凭证登记有关账簿以后做记号用,表示该项金额已经记入有关账户,避免重记漏记。在凭证的右侧填写所附原始凭证张数,并在制证处签名或盖章。其格式及填制方法举例见教材 [ 例 6-1] 、 [ 例 6-2] 。 192 三、记账凭证的填制 ⑵ 付款凭证的填制方法 付款凭证的填制方法是:付款凭证左上方“贷方科目”应填写“现金”科目或“银行存款”科目。右上方应填写凭证编号。付款凭证的编号一般在分类编号处按“现付字 × 号”和“银付字 × 号”分类,业务量少的单位也可不分“现付”与“银付”,而按付款业务发生的先后顺序统一编号,如“付字 × 号”;总分类编号在总分类编号处按照全部凭证的编号顺序编号。凭证中“借方科目”栏应填写与“现金”或“银行存款”科目相对应的总账科目及其明细科目。“金额”栏填列经济业务实际发生的数额,在凭证的右侧填写所附原始凭证的张数,并在制证处签名或盖章。其格式及填制方法举例见教材 [ 例 6-3] 、 [ 例 6-4] 。 ⑶转账凭证的填制方法 转账凭证中,要按 “借方科目(或账户)”和“贷方科目(或账户)”分别填列有关总账(一级)科目和明细(二级)科目。借方科目的金额与贷方科目的金额都在同一行的“金额”栏内填列。制证人应在填制凭证后签名盖章,并在凭证的右侧填写所附原始凭证的张数。其格式及填制方法举例见教材 [ 例 6-5] 。 2 . 通用记账凭证的填制 通用记账凭证的格式和填制方法与转账凭证相同。其格式及填制方法举例见教材 [ 例 6-6] 。 193 记账凭证的审核,除了应对原始凭证进行复审外,还应着重审核记账凭证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1 .完整性审核 审核记账凭证的记录内容是否与所附的原始凭证一致,金额是否相等,所附原始凭证张数与记账凭证中记录张数是否一致,审核记账凭证中的所有项目是否按规定填列齐全,有关人员签章是否齐全。 2 .正确性审核 审核记账凭证中所确定的会计分录,其反映的经济业务内容与原始凭证是否一致,应借、应贷的账户名称和方向是否正确、金额是否平衡,账户对应关系是否清晰,会计分录的编制是否符合会计制度的规定。 四、记账凭证的审核 194 ( 一 ) 会计凭证的传递 会计凭证的传递是指会计凭证从取得、填制时起到装订归档时止,在本单位内部各有关部门和人员之间,按规定程序进行传送和处理的过程。 会计凭证传递的主要内容包括传递程序、传递时间和衔接手续。 会计凭证的传递程序 , 是会计管理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应当在制度中做出明确的规定。为了使会计凭证有序地传递,应当结合本单位的具体情况,为各种会计凭证制定科学、合理的传递程序,明确取得或填制会计凭证以后,应交到哪个部门、哪个工作岗位,由何人接办业务手续,直至归档保管为止。 会计凭证的传递时间 , 是指会计凭证从取得、填制至归档保管间隔的时间。 会计凭证传递过程中的衔接手续,应该做到既完备严密,又简便易行。 五、会计凭证的传递和保管 195 ( 二 ) 会计凭证的保管 会计凭证的保管是指会计凭证在登记入账后整理、装订和归档存查。会计凭证的保管方法和要求如下: 1 .传递 会计凭证应当及时传递,不得积压。 2 .分类和编号 会计凭证登记完毕后,应当按照分类和编号顺序保管,不得散乱丢失。 3 .装订 应定期将记账凭证按编号顺序整理,检查有无缺号和附件是否齐全,然后加上封面装订成册。 4 .会计凭证的保管期限和销毁 会计凭证的保管期限和销毁必须严格按照 《 会计档案管理办法 》 的有关规定执行,任何人不得随意销毁会计凭证。 五、会计凭证的传递和保管 196 第七章 会计账簿 197 第一节 会计账簿的概述 198 一、设置会计账簿的意义 账簿是由具有一定格式并相互联系在一起的账页组成,以会计凭证为依据,连续、系统、全面、综合地记录和反映各项经济业务变动情况的簿籍。 1 .通过设置和登记账簿,可以全面、系统、连续地记录和反映各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及经营业务收支等情况的变化,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各方面的详细信息。 2 .通过设置和登记账簿,可以为企业计算财务成果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提供系统的会计核算资料 财务成果的计算是否正确,财务会计报告的编报是否及时,会计报表质量是否可靠,都同账簿的设置与登记有关。 3 .通过设置和登记账簿,为企业开展财务检查和财务分析提供依据。 199 一般说来,设置账簿应遵循如下原则: 1 .统一性原则 2 .实用性原则 3 .合法性原则 4 .科学性原则 二、设置会计账簿的原则 200 (一)账簿按其用途分类 账簿按其用途分类,可以分为序时账簿、分类账簿和备查账簿。 1 .序时账簿 序时账簿又称日记账。它是按照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的时间顺序,逐日逐笔进行登记的账簿。序时账一般有两种,一种是用来记录全部经济业务的普通日记账,一种是用来记录某一类经济业务的特种日记账。 2 .分类账簿 分类账簿是对全部经济业务进行分类登记的账簿。根据分类概括详细程度的不同,分为总分类账簿和明细分类账簿,又称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总分类账簿是按照总分类账户进行分类登记的账簿,简称总账;明细分类账簿是按照明细分类账户进行分类登记的账簿,简称明细账。 3 .备查账簿 备查账也称辅助账。它是对在序时账和分类账中未记载或者虽记载但不详细的交易或事项进行补充登记的账簿。 三、会计账簿的种类 201 (二)账簿按其外表形式分类 账簿按其外表形式账簿可分为订本账簿、活页账簿和卡片账簿。 1 .订本账簿 订本账簿是在启用前就把若干具有一定格式的账页固定装订成册,并加以顺序编号的会计账簿。 2 .活页账簿 活页账簿是把具有专门格式的账页装在账夹内随时取放的账簿。活页账的优点是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增加、减少账页,便于分工,保证账簿记录的连续性;其缺点是账页容易丢失、破损和被抽换,日常保管比较麻烦。 3 .卡片账簿 卡片账簿是由专门格式、分散的卡片作为账页组成的账簿。卡片账除具有一般活页账具有的优点外,它不须每年更换,可以跨年度使用。在一定时期使用完毕后,必须整理归类,按类编号,装订成册,妥善保管。 三、会计账簿的种类 202 (三)账簿按使用账页的格式分类 账簿按使用账页的格式分类分为三栏式账簿、多栏式账簿、数量金额式账簿和横线登记式账簿。 1 .三栏式账簿 这种账页是由三个金额栏的账页组成的账簿。三栏式账页一般采用“借方”、“贷方”、“余额”三栏作为基本结构,用以反映某项资金的增加(或减少)、减少(或增加)和结余的情况及结果。具体样式见教材表 7 - 2 所示。 2 .多栏式账簿 多栏式账簿是由多栏式账页组成的账簿。多栏式明细账有三种具体的格式,一种基本结构为“借方”、“贷方”和“余额”三栏,在“借方”和“贷方”栏内再分别按照明细科目或项目设专栏。具体样式如教材表 7 - 3 所示。多栏式明细账的另一种结构在“借方”或“贷方”设多栏,“贷方”或“借方”设一栏。具体样式如教材表 7 - 4 所示。 3. 数量金额式明细账簿 数量金额式明细账簿其结构是由“收入”、“发出”和“结存”三栏组成,在每栏下再设置数量、单价和金额三个小栏。这种明细账一般适用于既要进行金额核算又要进行实物数量核算的财产物资的明细核算。具体样式如教材表 7 - 5 所示。 4 、横线登记式账簿 横线登记式账簿的基本结构是账户从借方到贷方的同一行内,记录某一经济业务从发生到结束的所有事项。这种账页一般适用于需要逐笔进行结算的经济业务。其具体样式如教材表 7 - 6 所示。 三、会计账簿的种类 203 序时账簿 按用途分类 分类账簿 备查账簿 三栏式账簿 会计账簿 按账页格式分类 多栏式账簿 数量金额 式 横线登记式 订本式账簿 按外表形式分类 活页式账簿 卡片式账簿 204 账簿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封面 封面主要标明账簿的名称。 2 .扉页 扉页包括账簿目录和账簿经管人员一览表。账簿经管人员一览表其主要内容包括:( 1 )单位名称;( 2 )账簿名称;( 3 )起止页数;( 4 )启用日期; (5) 单位领导;( 6 )会计主管人员;( 7 )经管人员;( 8 )移交人和移交日期;( 9 )接管人和接管日期。 3 .账页 账页是账簿的主要内容。 三、会计账簿的基本构成 205 第二节 日记账 206 一、日记账的种类 日记账也称为序时账。它是对全部经济业务或某类经济业务,按其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逐日逐笔、连续进行登记的账簿。按其反映的内容不同,又分为普通日记账和特种日记账。 普通日记账也称为分录簿。它是对全部经济业务,按照时间发生的前后顺序,在日记账里编制会计分录,作为登记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的依据。其会计处理程序是:原始凭证→普通日记账→明细分类账和总分类账。其账簿格式如教材表 7—7 所示。 特种日记账是对某类经济业务,按其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逐日逐笔连续进行登记的账簿。我国目前特种日记账包括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两种。 207 现金日记账是序时登记现金收支及结余业务的账簿,用来反映现金的增加、减少和结存情况。该账簿的基本格式为三栏式,即“借方”、“贷方”、“余额”三栏式的订本式账簿。具体格式如教材表 7-8 所示。 现金日记账也可以采用多栏式的格式,即在收入栏和支出栏分别按照对应科目设置若干专栏。借方栏按现金收款凭证应贷科目设置,贷方栏按现金付款凭证的应借科目设置。具体格式如教材表 7-9 所示。 三、银行存款日记账 银行存款日记账是序时登记银行存款收支及结存业务的账簿,用来反映银行存款的增加、减少和结存情况。其登记方法与现金日记账的登记方法基本相同。具体格式如教材表 7-10 所示。银行存款日记账也可采用多栏式银行存款日记账。具体格式如教材表 7-11 所示。 二、现金日记账 208 第三节 分类账和备查账 209 一、总分类账 总分类账简称总账,是根据总分类账户(一级会计科目)开设,用以记录全部经济业务总括核算资料的分类账簿。 总分类账一般采用借方、贷方、余额三栏式的订本式账。其格式如教材表 7-12 所示。 分类账的登记方法,因企业、行政事业单位采用的会计核算组织程序的不同而不同。会计人员可以直接根据记载经济业务的记账凭证逐笔进行登记;也可按不同的汇总方法,定期将有关的记账凭证进行归类汇总,编制成“记账凭证汇总表(科目汇总表)”或“汇总记账凭证”,然后再根据记账凭证汇总表或汇总记账凭证在相应的总分类账簿中进行登记。 210 明细分类账也称明细账,是按明细分类账户(二级会计科目)开设,用以记录某一类经济业务明细核算资料的分类账。 明细分类账的格式,应根据各单位经营业务的特点和管理的需要来确定。明细分类账常用的格式有:三栏式账页、多栏式账页、数量金额式账页、横线登记式账页等多种格式的账页。 ( 一 ) 三栏式明细分类账 三栏式明细分类账的格式同三栏式总账的格式相同,它只设借方、贷方和余额三个金额栏,不设数量栏。这种账页适用于采用金额核算而不需进行数量核算的债权债务结算科目的核算,如“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短期借款”等科目的核算。其格式如教材表 7-13 所示。 (二)数量金额式明细分类账 数量金额式明细分类账是一种钱物结合,以满足加强财产物资管理的需要设置的账簿,分别设有收入、发出、结存的数量和金额栏,适用于那些即要进行金额核算,又要进行数量核算的明细分类账户,如“原材料”、“产成品”等账户的明细分类核算。其格式如教材表 7-14 所示。 二、明细分类账 211 登记数量金额式明细分类账时,首先应将明细科目的名称、计量单位等填写在对应的项目内。经济业务发生后,根据有关的记账凭证及所附原始凭证上记载具体内容,登记明细科目的增减数量、单价及金额,然后根据选定的原材料的核算方法,计算出结余的数量、单价和金额。 (三)多栏式明细账 多栏式明细分类账是根据经济业务的特点和经济管理的需求,在账页内设置若干专栏,以在同一账页上集中反映各有关明细项目的详细资料。它适用于费用、成本和收入、利润等账户的明细分类核算。多栏式明细账可以借贷方均设多栏;也可以借方设多栏贷方为一栏,或贷方设多栏借方为一栏;还可以只设借方专栏不设贷方栏,从贷方转出时,用红字在借方登记。如教材表 7-15 所示的生产成本明细分类账。 (四)横线登记式 横线登记式明细分类账也称平行登记式明细账。它是在同一账页的同一行分设若干栏,详细记载一项经济业务从发生到结束的有关内容。横线登记式适用于需要进行逐笔对应反映的某些经济业务。如教材表 7—16 所示的“在途物资”的明细分类账。 二、明细分类账 212 三、备查账 备查账又称备查登记簿,它是辅助账簿。备查账簿只是对某些经济业务的内容提供必要的补充资料。它一般没有固定的格式,各单位可以根据具体业务而定。常见的备查簿有租入固定资产登记簿等,其格式如教材表 7-17 所示。 213 第四节 对账和结账 214 一、对账 为了保证账簿记录的真实可靠、正确完整,对账簿和账户所记录的有关数据加以检查和核对,这种检查和核对工作,在会计上叫对账。其基本内容包括: (一)账证核对 账证核对就是指各种会计账簿与据以记账的会计凭证之间的核对,以达到账证一致。账证核对具体是核对会计账簿的记录与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记录时间、凭证字号、内容、金额是否一致,记账方向是否相符。 (二)账账核对 账账核对是指各种会计账簿之间的账簿记录进行核对,以确保账账是否相符。具体包括: 1 .核对总分类账的记录 2 .总分类账与其所属明细分类账核对 215 3 .总分类账与序时账的核对 4 .明细分类账之间的核对 (三)账实核对 账实核对是指会计账簿的记录与各项财产物资、往来款项实存数之间的核对,以达到账实相符。其核对的主要内容包括: 1 .“现金日记账”的账面余额与库存现金的实际库存核对。 2 .“银行存款日记账”账面余额与开户银行对账单的余额进行核对。 3 .各种财产物资明细分类账账面余额与该项财产物资的实际库存数额核对。 4 .各种债权、债务明细分类账的余额与债权债务单位或个人账面记录核对。 一、对账 216 对账 账证 核对 账账 核对 账实 核对 账证 核对是指各种账簿与有关会计凭证之间进行核对这种核对主要是对日常编制凭证和记账过程逐笔核对 账账 核对是指各种账簿之间进行核对。 总分类账各账户之间借方发生额合计数(期末余额与 贷方发生额合计数(期末余额)是否相等。各明细账 各账户之间借方发生额合计数(期末余额与贷方发生 额合计数(期末余额)是否相等。现金、银行存款账 户、借方发生额合计数(期末余额与贷方发生额合计 数(期末余额)是否相等。财会物资明细账与物资保 管账是核对。 账实 核对是指各种财产物资的账面余额与实存数额相 核对。账实核对一般是通过财产清查进行的。 217 结账就是将一定会计期间内所发生的全部事项登记入账的基础上,结计出所有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和期末余额,对账簿记录所作的结束工作。 (一)结账的准备工作 1 .检查账部记录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2 .正确进行收入、费用的分配和调整 3 .损益账户的结转 (二)结账 结账时应当结出每个账户的期末余额。需要结出本期发生额的,应当在摘要栏内注明“本月合计”字样,并在下面通栏划单红线。需要结出本年累计发生额的,应当在摘要栏内注明“本年累计”字样,并在下面通栏划单红线; 12 月末的“本年累计”就是全年累计发生额,全年累计发生额下应当通栏划双红线,年度终了结账时,所有总账账户都应当结出全年发生额和年末余额。具体操作如下: 1 、 不需要按月结计本期发生额账户的月末结账 月末结账时,只需在最后一笔经济业务记录之下划一单红线,不需要再结计一次余额。年终结账时,在摘要栏内注明“本年累计”字样,并在合计数下划二条通栏红线。 二、结账 218 2 、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和按月结计本期发生额账户的月末结账 对于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和需要按月结计发生额的收入、费用等明细账,每月结账时,需要在最后一笔经济业务记录下面划一通栏单红线,结出本月发生额和余额,在摘要栏内注明“本月合计”字样,在下面再划一条通栏单红线。需要结计本月发生额的账户,如果本月只发生一笔经济业务,结账时,只需要在此行下划一单红线,表示与下面的发生额分开,无需另结出“本月合计”数。 3 .需要结计本年累计发生额的账户 需要结计本年累计发生额的某些明细账户,每月结账时,应在“本月合计”行下结计自年初起至本月末止的累计发生额,登记在月份发生额下面,在摘要栏内注明“本年累计”字样,并在下面再划一单红线。 12 月末的“本年累计”就是全年累计发生额,全年累计发生额下划通栏双红线。 4 .账户余额的填写方法 每月结账时,应将月末余额写在本月最后一笔经济业务记录的同一行内。但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和其他需要按月结计发生额的账户,每月结账时,还应将月末余额与本月发生额写在同一行内,在摘要栏内注明“本月合计”字样。 二、结账 219 (三)建新账 年度终了,要把本年各账户的余额结转到下一会计年度新建立的会计账簿中去。其操作方法是:年度终了时,有余额的账户的余额,直接记入新账的第一行余额栏内,写明方向和金额,并在摘要栏内注明“上年结转”。在结转过程中,不需要编制记账凭证,也不必将余额再记入本年账户的借方或贷方(或收方或付方),使本年有余额的账户变为零。 新年度建账时,总账、日记账和多数明细账应每年更换一次。但有些财产物资明细账和债权债物明细账,可以跨年度使用。 建新帐后,有余额的帐户余额需结转下年,正确的方法是:年度终了结账时,有余额的帐户的余额,直接记入新账户的余额即可,不需要编制记帐凭证,也不必将余额再记入本年帐户的借方或贷方(收方或付方),使本年有余额的帐户的余额变为零。 二、结账 220 第五节 账簿的使用规则 221 按照 《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 第五十九条规定:“启用会计账簿时,应当在账簿封面上写明单位名称和账簿名称。在账簿扉页上应当附启用表,内容包括:启用日期、账簿页数、记账人员和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姓名、并加盖名章和单位公章。活页账可以装订成册后,填写账簿的起止页数。记账人员或者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调动工作时,应当注明交接日期、接办人员或者监交人员姓名,并由交接双方人员签名或者盖章。” 账簿启用表格式如教材表 7 - 18 所示。 启用订本式账簿,启用前应当从第一页到最后一页顺序编定页数,不得跳页、缺号。使用活页式账页,应当按账户顺序编号,并须定期装订成册。活页账装订后再按实际使用的账页顺序编定页码,另加目录,记录每个账户的名称和页次。 一、账簿的启用规则 222 ( 一 ) 登记账簿要做到准确完整 登记会计账簿时,应当将会计凭证日期、编号、业务内容摘要、金额和其他有关资料逐项记入账内,做到数字准确、摘要清楚、登记及时、字迹工整。每一会计事项,即要记入总账,又要记入该总账所属的明细账。 (二)在记账凭证上注明记账符号 记账凭证登记完账簿后,要在记账凭证上签名或盖章,并注明已经登记入账的符号,一般用“ ν” 表示已经记账。 (三)登记账簿书写要规范 账簿中书写的文字和数字上面要留有适当的空格,不要写满格,依靠底线,一般应占格距的二分之一。 登记账簿要用蓝黑墨水或碳素墨水书写,不得使用圆珠笔(银行的复写账簿除外)或者铅笔书写。 企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登记会计账簿时,下列情况可以使用红色墨水记账: 1 .采用红字冲销错误的记录; 2 .在不设借贷等栏的多栏账页中,登记减少数; 3 .在三栏式账户的余额栏前,未印明余额方向的,在余额栏登记负数金额; 4 .根据国家的统一会计制度规定可以用红字登记的其他会计记录。 二、账簿的登记规则 223 二、账簿的登记规则 (五)登记账簿要做到顺序连续登记 登记各种账簿都要做到按页次顺序、连续登记,不得跳行、隔页。如发生跳行、隔页,应当将空行、空页划线注销,或者注明‘此行空白’、‘此页空白’字样,并由记账人员签名或者盖章。 (六)登记账簿时按要求结出余额 凡需要结出余额的账户,结出余额后,应当在‘借或贷’等栏内写明‘借’或者‘贷’等字样。 (七)登记账簿时按规定过次页承前页 登记账簿的过程中,每一账页登记完毕结转下页时,应当结出本页合计数及余额写在本页最后一行和下页第一行有关栏内,并在摘要栏内注明‘过次页’和‘承前页’字样;也可以将本页合计数及金额只写在下页第一行有关栏内,并在摘要栏内注明“承前页”字样。具体规定如下: 224 二、账簿的登记规则 1 .对需要结计本月发生额的账户,结计‘过次页’的本页合计数应当为自本月初起至本页末止的发生额合计数。 2 .对需要结计本年累计发生额的账户,结计‘过次页’的本页合计数应当为自年初起至本页末止的发生额合计数。 3 .对即不需要结计本月发生额也不需要结计本年累计发生额的账户,可以只将每页末的余额结转次页。 (八)定期打印 对实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总账和明细账应当定期打印;发生收款和付款业务的,在输入收款凭证和付款凭证的当天必须打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并与库存现金核对无误。 225 结账前,发现填制的会计凭证或登记的会计账簿发生差错,通常有如下三种主要的错账更正方法可供选择: ( 一 ) 划线更正法 在登记账簿的过程中,如果记账凭证没有错,只是登帐过程中出现了文字或数字错误,可采用划线更正法进行更正。即先在错误的文字或数字上划一红线,然后在划线上方填写正确的记录。更正后,经办人在划线一端盖章,以示负责。 ( 二 ) 红字更正法 记账后,如果在当年内发现记账凭证所记的科目有错或科目没有错但所填金额大于应填金额时,可以采用红字更正法进行更正。所谓红字更正法,即先用红字填制一张与原错误完全相同的记账凭证,注明“冲销 × 年 × 月 × 号凭证”,据以用红字登记入账,冲销原有的错误记录;同时再用蓝字填制一张正确的记账凭证,注明“订正 × 年 × 月 × 号凭证”,并用蓝字登记入账,这样就把原来的差错更正过来。例如,长期借款利息支出 10 000 元,在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应记入财务费用,而误记为在建工程,并登记入账。即当时的错误分录为: 借:在建工程(固定资产) 10 000 贷:长期借款 10 000 并已登记入帐。 三、错账的更正方法 226 其订正方法是: ( 1 )用红字金额填制一张与原错误分录相同的记账凭证,其冲销凭的摘要为:“冲销 × 年 × 月 × 号凭证”,其分录如下: 借:在建工程(固定资产) 10 000 贷:长期借款 10 000 并用红字登记入账。 ( 2 )再用蓝字填写一张正确的凭证,其正确凭证的摘要为:“订正 × 年 × 月 × 号凭证”,其分录如下: 借:财务费用 10 000 贷:长期借款 10 000 并用蓝字登记入账。 三、错账的更正方法 227 如果记账凭证的会计科目填制正确无误,但所填金额大于应填金额时,也可按照错误数字与正确数字的差额用红字金额填制一张记账凭证,据以用红字登记入账,以冲销多记部分。在凭证的摘要栏内注明“冲销 × 年 × 月 × 号凭证多记金额。例如,某企业产成品入库,其成本为 20 000 元,但误记为 200 000 元,结果是凭证多记了 180 000 元,并已登记入账。此时,应当填制一张与原凭证分录完全相同的红字金额的记账凭证并用红字登记入账,并在摘要栏内注明 “冲销 × 年 × 月 × 号凭证多记金额”。其会计处理如下: 原记账凭证为:借:库存商品 200 000 贷:生产成本 200 000 并用蓝字登记入账。 其冲销凭证的摘要为“冲销 × 年 × 月 × 号凭证多记金额”,分录为: 借:库存商品 180 000 贷:生产成本 180 000 并用红字金额登记入账。 三、错账的更正方法 228 (三)补充登记法 在记账后,发现记账凭证科目填写正确,只是所填金额小于实际金额,可采用补充登记法进行更正。更正时,可将少记金额填制一张与原记账凭证会计科目完全相同的记账凭证,补充登记入账,并在摘要栏内注明“补充 × 年 × 月 × 号凭证少记金额”。例如,通过银行收到某企业偿还的前欠货款 9 800 元,但在填制记账凭证时,将金额误记为 8 900 元,少记 900 元,并已登记入账。此时,应做补充更正分录,将少记的 900 元用蓝字填制一张记账凭证,并登记入账,其补充更正分录是: 借:银行存款 900 贷:应收账款 900 三、错账的更正方法 229 第八章:账务处理程序 230 第一节 账务处理程序概述 231 一、账务处理程序的意义 账务处理程序也称会计核算形式,是指记账和产生会计信息的步骤和方法。 合理、科学地选择适用于本单位的账务处理程序,是做好会计工作的一个重要前提,对于科学组织会计核算工作,提高会计工作质量和效率,充分发挥会计在经济管理中的作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设计账务处理程序的基本要求 合理、适用的账务处理程序,一般应符合以下要求: 1 .要与本单位经济业务的性质、规模大小和业务繁简程度相适应,以利于加强会计核算的分工协作和加强岗位责任制。 2 .要能正确、及时和完整地提供会计信息,以满足企业经营管理和其他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3 .要在保证会计核算工作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地简化核算手续,节约账务处理的时间及费用,提高核算工作的效率。 232 目前,各单位一般采用的账务处理程序主要有: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多栏式日记账账务处理程序和日记总账账务处理程序。 一、账务处理的种类 233 第二节 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 234 一、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概念 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是指直接根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总分类账的一种账务处理程序。它是最基本的账务处理程序 , 其主要特点是直接根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总账。 采用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时,记账凭证可以采用通用记账凭证,也可以采用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三种格式。设置的账簿一般有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总分类账和各种明细分类账。日记账和总分类账一般采用三栏式。明细分类账可根据管理需要采用三栏式、数量金额式或多栏式。 235 1 .根据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填制记账凭证(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或通用记账凭证); 2 .根据收款凭证、付款凭证或通用记账凭证,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3 .根据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登记明细分类账; 4 .根据记账凭证登记总分类账; 5 .定期将总分类账与日记账、明细分类账相核对; 6 .根据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编制会计报表。 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如教材图 8-1 所示。 二、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一般步骤 236 现 银行 金 存款 日记帐 原始凭证 收付转 款款账 总分类账 记 账 会计报表 凭 证 汇 总 明细分类账 原始凭证 237 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主要优点是账务处理程序简单明了,易于理解,总分类账能详细反映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便于查账和分析。其缺点是根据记账凭证逐笔登记总账,如果企业的经济业务数量较多,则登记总账的工作量大。这种账务处理程序一般适用于规模较小、经济业务量较少和会计凭证不多的企事业单位。 三、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的优缺点 238 [ 例 8-1] 熟悉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在企业中的具体运用。 ( 一 ) 资料 1 . A 企业 200× 年 10 月初各类总账账户余额如表 8-1 所示。 表 8-1 A 企业总账账户余额表 单位 : 元 四、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实例 239 2 . 10 月初有关明细账余额如下: 甲材料 4 000 千克 每千克 6 元 金额 24 000 元 乙材料 2 000 千克 每千克 3 元 金额 6 000 元 应收宏远公司货款 4 000 元 应收海星工厂货款 2 700 元 3 .该厂 3 月份发生以下经济业务: ( 1 ) 1 日,从华东公司购入甲材料 500 千克,每千克 6 元;乙材料 1 500 千克,每千克 3 元, 增值税税额 1 275 元,货款以银行存款支付,材料尚未入库。 ( 2 ) 3 日,上述材料运到企业,验收入库,并按实际采购成本入账。 ( 3 ) 7 日,以银行存款支付产品广告费 400 元。 ( 4 ) 9 日,从银行提取现金 30 000 元,准备发放本月职工工资。 四、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实例 240 ( 5 ) 10 日,以现金发放职工工资 30 000 元。 ( 6 ) 12 日,收到宏远公司支付前欠货款 4 000 元,收到海星工厂支付前欠货款 1 000 元,存入银行。 ( 7 ) 16 日,生产 A 产品,领用甲材料 2 000 千克,每千克 6 元,乙材料 1 000 千克,每千克 3 元。 ( 8 ) 17 日,以银行存款支付生产车间设备维修费 1 000 元。 ( 9 ) 23 日,对外销售 A 产品 500 件,每件售价 70 元,货款 35 000 元,应交增值税为 5 950 元,收到一张面额为 40 950 元的商业汇票。 ( 10 ) 31 日,分配本月应付职工工资 30 000 元,其中 A 产品生产工人工资 20 000 元,车间管理人员工资 6 000 元,厂部管理人员工资 4 000 元。 四、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实例 241 ( 11 ) 31 日,按职工工资总额的 14% 计提职工福利费。 ( 12 ) 31 日,提取本月固定资产折旧费 9 000 元,其中生产车间固定资产折旧 7 000 元,行政管理部门固定资产折旧 2 000 元。 ( 13 ) 31 日,结转本月制造费用。 ( 14 ) 31 日,本月 A 产品全部完工,结转完工产品成本。 ( 15 ) 31 日,结转本月已售 A 产品成本(已售 500 件,单位成本 42.8 元) ( 16 ) 31 日,将本月管理费用、营业费用、主营业务成本结转到“本年利润”账户。 ( 17 ) 31 日,将主营业务收入结转到“本年利润”账户。 四、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实例 242 四、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实例 (二)根据发生的经济业务按时间顺序编制记账凭证, 见教材表 8-2 至表 8-18 。 (三)根据收款凭证、付款凭证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如教材表 8-19 、 8-20 所示。 (四)根据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登记明细账。 如教材表 8-21 至 8-25 所示。 (五)根据记账凭证,登记总分类账 ,如教材表 8-26 至表 8-53 所示。 (六)将总账与日记账、所属明细账核对 将总账数字与日记账及各明细账有关数字相互核对,以检查账簿登记是否正确、完整。 (七)编制试算平衡表 如教材表 8-54 所示。 (八)根据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编制会计报表 (详见第十章) 243 第三节 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 244 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又称记账凭证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是指根据记账凭证定期编制科目汇总表,然后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分类账的一种账务处理程序。这种账务处理程序的主要特点是,根据所有记账凭证定期编制科目汇总表,再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分类账。 科目汇总表的编制时间,应根据各单位业务量大小而定。可以每月汇总一次,编制一张,也可以按旬或半月或几天汇总一次,每月编制几张。科目汇总表的一般格式如教材表 8-55 所示。 一、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的概念 245 1 .根据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填制记账凭证 2 .根据收款凭证、付款凭证或通用记账凭证,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3 .根据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登记明细分类账; 4 .根据记账凭证定期编制科目汇总表; 5 .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分类账; 6 .定期将总分类账与日记账、明细分类账相核对; 7 .根据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编制会计报表。 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如教材图 8-2 所示。 二、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的一般步骤 246 现 银行 金 存款 日记帐 原始凭证 收付转 收付转 款款账 款款账 总分类账 记 账 汇总记 会计报表 凭 证 账凭证 汇 总 明细分类账 原始凭证 247 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的主要优点是: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分类账,可以简化总分类账的登记工作,而且科目汇总表还能起到试算平衡的作用,便于及时发现差错,从而保证会计工作的质量。同时科目汇总表的编制和使用简明易懂、方便易学。 其缺点是:科目汇总表不能反映账户对应关系,因而不利于对经济业务进行分析和检查。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一般适用于规模较大、经济业务较多的企事业单位。 三、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的优缺点 248 [ 例 8-2] 仍以第二节 [ 例 8-1]A 企业 10 月份经济业务为例,说明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在企业中的具体运用。 (一)根据发生的经济业务按时间顺序编制记账凭证 见(第二节)表 8-2 至表 8-18 。 (二)根据收款凭证、付款凭证登记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见(第二节)表 8-19 、 8-20 。 (三)根据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登记明细账 见(第二节)表 8-21 至 8-25 。 (四)根据记账凭证,编制科目汇总表 本例中,科目汇总表按半月汇总一次,本月编制两张,如教材表 8-55 、 8-56 所示。编制前,先用“ T ” 型账户汇总各科目的发生额,然后将各科目发生额填入科目汇总表中。 四、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实例 249 3 月 1 日至 15 日各科目发生额汇总如下: 四、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实例 250 3 月 16 日至 31 日各科目发生额汇总见教材表 8-56 。 (五)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分类账 (六)将总账与日记账、所属明细账核对(同第二节) (七)根据总分类账和明细分类账编制会计报表(详见第十章) 四、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实例 251 《 基础会计 》 精品课教学演示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 财务管理系 252 第九章 成本计算和财产清查 253 第一节 成本计算 254 一、成本及成本计算的概念 (一)成本的概念 成本 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耗费。是指按一定产品或劳务对象所归集的费用。构成产品成本的项目按其经济用途划分为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直接材料是指直接用于产品生产、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料、主要材料以及有助于产品形成的辅助材料。直接人工是指直接参加产品生产的工人工资以及按工人工资和规定的比例计提的职工福利费,制造费用是指企业各个生产单位(分厂、车间)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生产单位(分厂、车间)管理人员工资、职工福利费、房屋建筑物及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等。 (二)成本计算的概念 成本计算是指按照成本计算对象归集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并确定成本计算对象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的一种方法。制造企业供应过程中要计算材料采购成本;生产过程中要计算产品生产成本;销售过程中要计算产品销售成本。 255 二、材料采购成本的计算 (一)材料采购成本的构成内容 材料是指直接用于制造产品并构成产品实体,或有助于产品形成但不构成产品实体的物品。包括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修理用备件、包装材料、燃料等。 材料采购成本一般由买价和采购费用两部分组成: 1 .买价 是指购进材料时发票上标明的货款金额。 2 .采购费用 材料采购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费用总和,包括: ( 1 )运杂费:是指专门为采购材料而发生的运输费、包装费、装卸费、保险费和仓储费等。 ( 2 )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是指购入材料在运输途中发生的定额内的损耗。 ( 3 )入库前的整理挑选费:是指材料入库前发生的挑选整理人工费和其它费用。 ( 4 )税金:是指按规定不能抵扣的增值税及进口材料缴纳的关税、消费税等。 256 二、材料采购成本的计算 (二)材料采购成本的计算 1 .单一材料采购成本的计算 企业只采购一种材料时,全部费用直接计入该种材料的采购成本。 某材料的采购总成本 = 该材料的买价 + 采购费用 某材料的单位采购成本 = 该材料采购总成本 ÷ 采购数量 2. 几种材料共同发生的采购成本的计算 企业采购多种不同材料时, 在计算材料采购成本时,对于采购材料的买价,可以直接计入材料的采购成本。材料采购过程中发生的采购费用,则必须按一定的标准,在有关的材料之间进行分配。实际工作中采购费用一般按采购材料的重量或买价进行分配。其计算公式如下: 采购费用分配率= 某材料应分配的采购费用 = 该采购材料的重量(或买价) × 采购费用分配率 257 [ 例 9 - 1] 企业从佳丽工厂购入甲材料 2 000 千克,买价 90 000 元,增值税 15 300 元,运杂费 4 000 元,款项均以银行存款支付,材料已验收入库。计算甲材料的采购成本。 甲材料采购成本计算如下: 甲材料采购总成本 = 90 000 + 4 000 = 94 000 (元) 甲材料单位采购成本 = 94 000 ÷ 2 000 = 47 (元) [ 例 9 - 2] 企业从湘南公司购入乙、丙两种材料,购入乙材料 200 吨,单价 100 元,买价为 20 000 元;购入丙材料 300 吨,单价 200 元,买价为 60 000 元。两种材料共同发生的运杂费 1 000 元。计算乙、丙两种材料的采购成本。 1 .计算采购费用(运杂费)分配率,按采购的材料重量进行分配 采购费用分配率= = = 2 2 .计算乙、丙材料应分配的运杂费 乙材料应分配的运杂费 = 乙材料重量 × 运杂费分配率 = 200×2 = 400 (元) 丙材料应分配的运杂费 = 丙材料重量 × 运杂费分配率 = 300×2 = 600 (元) 3 .编制乙、丙两种材料的采购成本计算表 如教材表 9-1 所示。 二、材料采购成本的计算 258 (一)产品生产成本的构成内容 产品生产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一定种类和一定数量的产品所发生的各项费用的总和,又称产品制造成本。产品生产成本一般由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三部分组成。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应直接计入某种产品的生产成本,对于几种产品共同发生的制造费用,应按一定的标准在几种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后才能计入产品的生产成本。 (二)产品生产成本计算的一般程序 1 .确定成本计算对象 2 .将费用按 成本项目 在各成本对象间进行归集和分配 制造费用分配时,一般可按各种产品的生产工时或生产工人工资比例进行分配。 制造费用分配率= 某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 = 该产品生产工人工资(或工时) × 制造费用分配率 三、产品生产成本的计算 259 3 .计算产品生产成本 某产品生产总成本 = 直接材料 + 直接人工 + 制造费用 某产品单位生产成本 = 某产品生产总成本 ÷ 产品生产总数量 [ 例 9 - 3] 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 200× 年 11 月份甲、乙两种产品共同发生制造费用总额为 24 760 元,甲、乙两种产品的生产工人工资分别为 7 000 元和 3 000 元。要求用甲、乙两种产品生产工人工资为标准对制造费用进行分配。 ( 1 )确定成本计算对象为 甲、乙 两种产品。 ( 2 )将制造费用 24 760 元在甲、乙 两种产品之间进行 分配。 制造费用分配率 = 24 760/ ( 7 000 + 3 000 ) = 2.476 甲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 = 7 000×2.476 = 17 332 (元) 乙产品应分配的制造费用 = 3 000×2.476 =7 428 (元) ( 3 )编制制造费用分配表,如教材表 9-2 所示。 三、产品生产成本的计算 260 (三)产品 生产 成本的计算 产品 生产 成本的计算一般按月进行,如果月末某种产品全部完工,该产品成本明细账所归集的费用总额,就是该产品的总成本,用该产品的总成本除以该产品的总产量即可计算出单位成本;如果月末某种产品全部未完工,该产品成本明细账所归集的费用总额,就是该在产品的总成本;如果月末某种产品一部分完工一部分未完工,该产品成本明细账所归集的费用总额,还要采用一定的方法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然后才能计算出完工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三、产品生产成本的计算 261 [例 9 - 4 ]假如上述企业生产的 甲 产品 100 件,本月全部完工,一共耗用材料费 21 000 元,耗用直接人工 7 980 元, 制造费用 17 332 元。 要求计算 甲 产品的生产成本。如表 9-3 所示。 表 9-3 产品成本计算表 产品名称: 甲 产品 200× 年 11 月 30 日 产量: 100 件 三、产品生产成本的计算 成本项目 总 成 本 单 位 成 本 直接材料 21 000 210 直接人工 7 980 79.80 制造费用 17 332 173.32 合 计 46 312 463.12 262 (一)产品销售成本的构成内容 产品销售成本是指已销产品的实际成本,如果生产阶段生产的产品全部售出,则产品销售成本等于产品的生产成本。 (二)产品销售成本的计算 产品销售成本的计算是根据已销产品的数量和产品实际生产成本计算出来的。计算公式如下: 产品销售成本 = 产品销售数量 × 产品单位生产成本 四、产品销售成本的计算 263 第二节 财产清查 264 (一)财产清查的概念 财产清查,就是通过对现金、存货、固定资产等财产物资的实地盘点和对银行存款、债权债务的核对,来确定财产物资、货币资金和债权债务的实存数,并查明账面结存数与实存数是否相符的一种专门方法。 造成账实不相符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财产物资在保管过程中发生的自然损溢,如干耗、消蚀、升重等自然现象造成的质量或数量的变化。 2 .财产物资在收发过程中发生的差异,如计量、计算、检验不准确而发生的品种、数量、质量上的差错。 3 .在财产物资收发过程中出现漏记、重记、错记。 4 .由于管理不善或工作人员失职而发生的财产损坏、变质或短缺。 5 .由于不法分子贪污盗窃、营私舞弊等造成的财产物资损失。 6 .自然灾害造成的财产物资损失。 7 .结算过程中发生的未达账项,造成某些财产物资的账面数与实存数不相符。 一、财产清查概述 265 一、财产清查概述 (二) 财产清查的作用 1 .保证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性 通过财产清查,可以查明各项财产物资的实存数,找出实存数与帐存数的差异以及发生差异的原因和责任,保证帐实相符,确保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可靠,从而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 2 .挖掘财产物资的潜力,提高财产物资的使用效率 3 .维护财经制度,保证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 (三)财产清查的种类 1 .按清查的对象和范围分类,可以分为全面清查和局部清查。 ( 1 )全面清查。全面清查就是对所有权属于本单位的所有财产物资,债权债务进行全面盘点和核对。一般在以下几种情况下,才需要进行全面清查: ①年终结算前进行的全面清查,以保证决算资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②单位撤销、合并或改变隶属关系时,需进行全面清查,以明确经济责任; ③企业开展资产评估、清产核资等活动时,应进行全面清查; ④企业进行合资项目、联营项目时,需进行全面清查。 266 制造企业,财产全面清查的对象一般包括以下方面: ①现金、银行存款等货币资金; ②各种股票、国库券、债券等有价证券; ③企业所有的固定资产、材料、在产品、库存商品及其他物资; ④企业的各项在途物资,如在途材料、在途商品等; ⑤企业的各项债权、债务及预算缴拨款项; ⑥企业所拥有的在其他单位进行加工或由其他单位代为保管的物资。 ( 2 )局部清查 局部清查就是根据管理的需要或依据有关规定,对部分资产、债权债务进行的盘点和核对。局部清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出纳人员对现金的当日清点核对; ②银行存款和借款与银行的核对; ③流动性较大的存货物资,如材料、在产品、库存商品等; ④各种债权、债务,应每年至少核对一至两次。 一、财产清查概述 267 一、财产清查概述 2 .按财产清查的时间分类,可以分为定期清查和不定期清查。 ( 1 )定期清查。定期清查,是指根据管理制度的规定或预先计划安排的时间对财产物资及债权债务进行清查。 ( 2 )不定期清查 不定期清查,不定期清查是根据实际需要所进行的临时性清查,事先并无计划安排。发生如下情况要进行不定期清查: ①为了分清经济责任,在更换财产物资和现金保管人员时,要对有关人员所保管的财产物资进行清查。 ②发生非常灾害和意外损失时,要对相关财产进行清查,以查明损失情况及责任。 ③企业破产、倒闭、合并、兼并或改变隶属关系时,应对企业各项财产物资、债权债务进行清查。 ④开展临时性资产评估、清产核资等活动时,要对本单位的财产进行清查,以摸清家底。 不定期清查的对象和范围,可以是全面清查,也可以是局部清查,应根据实际情况来定。 3 .按财产清查的执行单位分类,可以分为内部清查和外部清查。 ( 1 )内部清查。内部清查,又称内部稽查,是由单位自行组织财产清查工作小组所进行的清查工作。 ( 2 )外部清查。外部清查,是由上级主管部门、审计机关、司法部门、注册会计师等根据国家的有关规定或情况的需要所进行的清查。 268 一、财产清查概述 (四)财产清查前的准备工作 1 .组织上的准备 2 .物质及业务上的准备 ( 1 )企业会计部门应在财产清查前,将所有的经济业务登记入账,并将有关账簿登记齐全,结出余额,为账实核对工作提供正确的账簿资料。 ( 2 )财产物资的保管和使用部门,应登记好各种财产物资明细账,并结出余额,同时与会计部门的有关总分类账核对相符。 ( 3 )财产物资的保管和使用部门应对所保管和使用的物资进行整理 , 挂上标签 , 标明品种、规格和结存数量,以便盘点核对。 ( 4 )财产清查小组应组织有关部门准备好各种计量器具和有关的清查登记用的表册,如盘存表、未达账项调节表、实存账存对比表等。 269 (五)财产物资的盘存制度 我国财产物资盘存制度主要有两种,即永续盘存制和实地盘存制。 1 .永续盘存制 又称账面盘存制,采用这种方法,平时对各项财产物资的增加数和减少数,都要根据会计凭证连续记入有关账簿,并且随时结出账面余额,其公式为: 账面期末余额 = 账面期初余额 + 本期增加额 - 本期减少额 2 .实地盘存制 又称以存计销制,是指平时只根据会计凭证在账簿中登记财产物资的增加数,不登记减少数,到月末,对各项财产物资进行盘点,根据实地盘点确定的实存数,倒挤出本月各项财产物资的减少数,其公式为: 本期减少数 = 账面期初余额 + 本期增加数 - 期末实际结存数 一、财产清查概述 270 (一)货币资金的清查 1 .库存现金的清查 其操作方法如下: ( 1 )盘点之前,出纳人员应先将现金收支凭证全部登记入账,并结出余额; ( 2 )盘点时,出纳人员必须在场,将库存现金逐张点清。 ( 3 )库存现金盘点结束后,清查人员应根据盘点记录,填制“现金盘点报告表”,“现金盘点报告表”也是重要的原始凭证,它既起“盘存单”的作用,又起“账存实存对比表”的作用。“库存现金盘点报告表”的格式如教材表 9 - 6 所示。 2 .银行存款的清查 银行存款的清查,是采用与开户银行核对账目的方法进行的,即将本单位的银行存款日记账同开户银行转来的银行对账单逐日逐笔核对。由于办理结算手续和凭证传递的原因,即使本单位和银行的账没有记错,银行对账单的余额与本单位银行存款日记账账面余额也可能不一致。造成这种不一致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未达账项造成的。 二、财产清查的内容和方法 271 未达账项,是指企业与开户银行之间由于会计凭证的传递时间不一致,而导致的一方已登记入账,而另一方因未取得结算凭证而未入账的款项。未达账项主要有以下四种情况: ( 1 )企业已收,而银行未收的款项。 ( 2 )企业已付,而银行未付的款项。 ( 3 )银行已收,而企业未收的款项。 ( 4 )银行已付,而企业未付的款项。 在有未达账项的情况下,企业应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对未达账项进行调整。 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编制的主要方法是余额调节法。所谓余额调节法,是指在编制余额调节表时,在企业和开户行各自银行存款余额的基础上,加减未达账项进行调节的方法。调节方式可分为两种:一是补记式,另一种方式是还原式。 二、财产清查的内容和方法 272 补记式余额调节法的调整公式为: 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 + 银行已收而企业未收的款项 - 银行已付而企业未付的款项 = 银行对账单余额 + 企业已收而银行未收的款项 - 企业已付而银行未付的款项。其格式如教材表 9 - 7 所示。 还原式余额调节法的调整公式为: 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 + 企业已付而银行未付的款项 - 企业已收而银行未收的款项 = 银行对账单余额 + 银行已付而企业未付的款项 - 银行已收而企业未收的款项。其格式如教材表 9 - 8 所示。 [ 例 9 - 5] 某企业 200× 年 11 月 30 日银行存款日记账余额为 90 630 元,银行对账单余额为 89 350 元,经逐笔核对后,发现有如下未达账项: ( 1 )银行代收款 210 元已入账,企业尚未入账; ( 2 )银行计算企业存款利息 360 元已入账,企业尚未入账; ( 3 )银行代扣企业应付水电费 4 000 元已入账,企业尚未入账; ( 4 )企业开出转账支票一张支付水电费,金额为 2 650 元,企业已付,而银行尚未入账; ( 5 )企业将收到的产品销售收入 500 元送存入银行,企业已入账,而银行尚未入账。 根据以上资料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如教材表 9 - 9 所示。 二、财产清查的内容和方法 273 (二)存货的清查 对于存货的清查,一般采用实地盘点法或技术推算法。 1 .实地盘点法 实地盘点是指在财产物资堆放现场进行逐一清点数量或用计量仪器确定其实存数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适用范围广,要求严格,数字准确可靠,清查质量高,但工作量大。 2 .技术推广法 技术推算法是通过量方计尺,按一定的标准对实物财产的实存数量进行技术推算的一种方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大量堆放、难以逐一清点的财产物资,如大量堆放的原煤、砂石等。 进行财产物资清查时,应如实地登记在“盘存单”上,并由盘点人员和实物保管人员签章生效。“盘存单”的格式如教材表 9 - 10 所示。 盘点完毕,将“盘存单”中记录的各项财产物资实存数额与账面结存余额相核对,应填制“账存实存对比表”, “账存实存对比表”的格式如教材表 9 - 11 所示。 二、财产清查的内容和方法 274 (三)固定资产的清查 固定资产的清查,是对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交通工具等所进行的清查,固定资产的清查与存货的清查基本相同,通常也采用实地盘点的方法。固定资产的清查应按下列步骤进行: 首先,在清查之前应将固定资产总账的期末余额同固定资产明细账核对。 其次,进行实地盘点,对固定资产的状况进行清查。 最后,根据清查中发现的固定资产盘盈、盘亏和毁损情况,在查明原因的基础上,编制固定资产清查盘盈、盘亏报告表。 (四)应收应付款项的清查 应收应付款项主要包括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应付账款和其他应付款等。企业在清查各项应收应付等结算往来款项时,首先检查本单位各种往来款项的记录是否完整、准确,确定无误后,再编制 “ 往来款项对账单 ” ,通过电函、信函或派人送交等方式,请对方予以核对。对清查结果应编制 “ 往来款项清查结果报告表 ” ,其格式如教材表 9-12 所示。 二、财产清查的内容和方法 275 (一)财产清查结果的内容 对财产清查结果进行账务处理的步骤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对差异进行核实,并查明造成差异的原因; 2 .通过编制“实存账存对比表”,核对货币资金、财产物资及债权债务的盈亏,对各项差异进行分析,提出处理意见,并报经有关领导及部门审批; 3 .根据“实存账存对比表”,填制记账凭证,登记有关账簿,对账簿记录进行调整; 4 .待查清原因,明确责任后,根据有关领导及部门审批后的处理决定,进行账务处理。 (二) 账户设置 为反映和监督各单位在财产清查过程中查明的各种财产物资的盈亏、毁损及处理情况,企业应设置“待处理财产损溢” 账户。该账户的贷方登记财产清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财产的盘盈数及批准转销的待处理财产盘亏和毁损数;借方登记财产清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财产盘亏和毁损数及批准转销的待处理财产盘盈数。该账户如有贷方余额,表示尚待批准处理的财产物资的盘盈数;如有借方余额,表示尚待批准处理的财产物资的盘亏及毁损数。该账户年终无余额。该账户应设置“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及“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两个明细账户。以“ T” 字型账户为例,说明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的结构。 三、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 276 三、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 待处理财产损溢 发生额: 各项财产发生的盘亏毁损数 发生额: 各项财产发生的盘盈数 各项财产物资盘盈的转销数 各项财产盘亏毁损的转销数 期末余额:尚未处理的各项财产盘亏及毁损数 期末余额:尚未处理的各项财产的盘盈数 期初余额:尚未处理的各项财产损失 期初余额:尚未处理的各项财产溢余 (三)财产物资盘盈的账务处理 财产物资盘盈的账务处理一般为: 第一步:审批前,根据“账存实存对比表”编制记账凭证 借:有关财产物资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第二步:审批后,根据批复意见编制记账凭证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营业外收入(固定资产盘盈) 管理费用 ( 流动资产盘盈 ) 277 1 .库存现金盘盈的账务处理 [ 例 9 - 6] 某企业在进行库存现金清查中发现盘盈现金 120 元,经反复查核未查明原因,经批准冲减管理费用。 批准前: 借:现金 12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120 批准后: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120 贷:管理费用 120 2 .存货盘盈的账务处理: [例 9 - 7 ]某企业在财产清查中,盘盈甲材料 100 千克,价值 130 元。经核查,该项盘盈系计量仪器不准所致,经批准冲减管理费用。 ( 1 )批准前,根据“账存实存对比表”所确定的材料盘盈数字,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原材料 - 甲材料 13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 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130 ( 2 )批准后,根据批准意见予以转账,应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 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130 贷:管理费用 130 三、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 278 3 .固定资产盘盈的账务处理: 企业在财产清查中发现盘盈的固定资产,应按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减去按该项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估计的价值损耗后的余额,作为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固定资产盘盈经批准后应转作营业外收入。 [ 例 9 - 8] 某企业年终进行财产清查,发现账外机器 - 台,估计原值 40 000 元,八成新。经批准,将固定资产盘盈的净值列作营业外收入。 ( 1 )在批准前,根据“实存账存对比表”所确定固定资产的盘盈数字,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固定资产 32 00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 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 32 000 (2) 在批准后,根据批准意见予以转账,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 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 32 000 贷:营业外收入 32 000 三、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 279 (四)财产物资盘亏的账务处理 在财产清查中发现财产物资盘亏时,在报经有关领导和部门审批后,对于盘亏的财产物资应视具体情况进行处理: ( 1 )因正常原因(定额内自然损耗、企业经营管理制度等原因)造成的盘亏、毁损,记入管理费用; ( 2 )属超定额的损耗、自然灾害造成的盘亏、毁损,记入营业外支出。 ( 3 )属有关责任人造成的盘亏、毁损,应由相关责任人赔偿,记入其他应收款。 ( 4 )对于已经投保的财产物资属自然灾害造成的盘亏、毁损,应由保险公司赔偿,记入其他应收款。 财产物资盘亏的账务处理一般为: 第一步:审批前,根据“账存实存对比表”编制记账凭证: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贷: 有关财产物资 第二步:审批后,根据批复意见编制记账凭证: 借:管理费用 ( 自然损耗或管理原因 ) 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 其他应收款(保险公司或责任人赔偿)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三、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 280 1 .库存现金盘亏的账务处理 [ 例 9 - 9] 某企业在财产清查中发现盘亏现金 220 元,经查属于出纳员王铁的责任。 盘亏时的会计分录为: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220 贷:现金 220 查明原因处理时: 借:其他应收款 - 王铁 22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220 三、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 281 2 .存货盘亏的账务处理 存货盘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应根据不同的原因作出不同的账务处理。 [ 例 9 - 10] 某企业在财产清查中,盘亏材料 1 000 元。经查明,该项盘亏的材料中,有 100 元为定额内的自然损耗,另外 900 元属于保管员刘统一的过失造成的损失。 (1) 在批准前,根据“账存实存对比表”所确定的材料盘亏数字,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 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1 000 贷:原材料 1 000 根据规定,企业购进的货物发生非正常损失,其进项税额不得从销项税额中抵扣,应从当期发生的进项税额中转出。本例库存材料非正常损失应转出的进项税额为 153 元 (900×17 % ) ,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153 贷:应交税金 -- 应交增值税 ( 进项税额转出 ) 153 (2) 在批准后,分不同情况处理,编制如下会计分录: 借:其他应收款 — 刘统一 1 053 管理费用 10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 - 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1 153 三、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 282 [ 例 9 - 11] 根据“实存账存对比表”盘亏原材料 14 000 元,调整原材料账存数,其会计分录 :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14 000 贷:原材料 14 000 经查明原因如下 : ① 定额内损耗为 600 元; ②非常事故造成的损失为 13 400 ,其中保险公司同意赔款 9 000 元,其余作营业外支出处理,其会计分录如下: 本例库存材料非正常损失应转出的进项税额为 2 278 元 (13 400×17 % ) ,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 - 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2 278 贷:应交税金 -- 应交增值税 ( 进项税额转出 ) 2 278 借:管理费用 600 其他应收款 - 保险公司 10 530 营业外支出 5 148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16 278 三、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 283 3 .固定资产盘亏的账务处理 固定资产出现盘亏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自然灾害、责任事故、失窃等等。对不同情况造成的固定资产盘亏,应进行不同的账务处理。 [ 例 9 - 12] 某企业在财产清查中发现盘亏机器一台,账面价值 19 000 元,已提折旧 9 000 元,经查该机器属自然灾害造成,保险公司同意赔偿 5 000 元,其余列入营业外支出。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 10 000 累计折旧 9 000 贷:固定资产 19 000 借:营业外支出 5 000 其他应收款 5 000 贷: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固定资产损溢 10 000 三、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 284 (五)应收、应付款项清查的账务处理 对于经查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和无法收回的应收款项,不通过“ 待处理财产损溢”账户核算, 可按规定的程序报经批准后,分别作 资本公积 和列作管理费用或坏账准备处理。 [ 例 9 - 14] 某企业在财产清查中,查明应付某单位的货款 5 000 元确实无法支付,经批准转作资本公积。 借:应付账款 - 某单位 5 000 贷:资本公积 5 000 三、财产清查结果的处理 285 286 第十章:财务会计报告 287 第一节 财务会计报告概述 288 一、财务会计报告的作用 (一)财务会计报告的概念 财务会计报告是指企业对外提供的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和某一会计期间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书面文件。 (二)财务会计报告的作用 1 .对投资者起投资导向作用 2 .对债权人的借贷行为起导向作用 3 .对完善企业管理、提高效率发挥积极作用 4 .为各级政府部门制定经济政策、搞好综合平衡、加强宏观调控发挥监督作用 289 (一)财务会计报告的构成内容 1 .会计报表 2 .会计报表附注 会计报表附注包括下列内容: (1) 不符合基本会计假设的说明; (2) 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及其变更情况、变更原因及其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 (3) 或有事项和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说明; (4) 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说明; (5) 重要资产转让及其出售情况的说明; (6) 企业合并、分立情况的说明; (7) 重大投资、融资活动的说明; (8) 会计报表中重要项目的明细资料; (9) 有助于理解和分析会计报表需要说明的其他事项。 3 .财务情况说明书 二、财务会计报告的构成 290 (二)会计报表的分类 1 .按会计报表反映的经济内容不同,可分为:财务状况类报表和经营成果类报表。 2 .按会计报表反映的资金运动状态不同,可分为静态会计报表和动态会计报表。 3 .按会计报表的报送对象不同,可分为对外会计报表和对内会计报表。 4 .按编制会计报表的主体不同,可分为个别会计报表、合并会计报表和汇总会计报表。 5 .按编制会计报表的时间不同,可分为年度会计报表和中期会计报表。 二、财务会计报告的构成 291 (一)财务会计报告编制前的准备工作 1 .对账 对账,即核对账目,是指在会计核算中,为保证账簿记录的真实可靠,对账簿及其记录的有关数据进行检查和核对的工作。对账包括账证核对、账账核对和账实核对。 2 .结账 结账 是指在本期全部经济业务都已入账的基础上, 于会计期末按照规定的方式结 出本期的借方发生额的合计数和贷方发生额的合计数,并计算出期末余额的过程。 (二)财务会计报告的编报要求 1 .内容完整 2 .计算准确 3 .数字真实 4 .编报及时 一般情况下,月度会计报告应于月份终了后 6 天内报出(节假日顺延,下同);季度会计报告应于季度终了 15 日内报出;半年度会计报告应于年度中期结束后 60 天内报出;年度会计报告应于年度终了后 4 个月内报出。 三、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及编报要求 292 第二节 资产负债表 293 (一)资产负债表的概念 资产负债表是总括反映企业某一特定日期 ( 月末、季末或年末 ) 全部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情况的会计报表。 (二)资产负债表的意义 1 .通过资产负债表可以了解企业所拥有的各种经济资源及其分布、配置情况,经营者据此可以分析企业资源分布是否合理。 2 .通过资产负债表可以了解企业的资金来源渠道及资本结构,投资者和债权人据此可以评价企业资本结构是否合理和财务风险的大小。 3 .通过资产负债表可以了解企业的财务实力、支付能力和偿债能力,投资者和债权人据此可以评价企业的支付能力和偿债能力,并做出相应的决策。 4 .通过资产负债表可以了解企业所有者在企业资产总额中所占的份额。投资者据此可以做出相应的投资决策。 5 .通过资产负债表前后期对比分析,经营者、投资人、债权人据此可以分析企业未来的财务发展趋势。 一、资产负债表的意义 294 (一)资产负债表的内容 资产负债表反映的是企业财务状况的报表。其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总数及其构成情况。 1 .资产 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2 .负债 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3 .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净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 二、资产负债表的结构 295 (二)资产负债表的结构 资产负债表一般由表头、表体、表尾三部分组成。表头部分列示报表的名称、编制单位、编报时间、报表编号、货币单位等;表体部分是资产负债表的主体和核心,主要列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项目;表尾部分主要是对表体内容的补充说明,它提供企业和有关部门需要了解的有关指标的详细内容。 资产负债表的格式一般有两种,即账户式资产负债表和报告式资产负债表,各单位一般采用报告式资产负债表。 1 .账户式资产负债表 账户式资产负债表的参考格式如教材表 10-1 所 2 .报告式资产负债表 报告式资产负债表采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从上到下依次垂直排列的方式。上面列示资产项目,下面列示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项目,并根据“资产 - 负债 = 所有者权益” 的公式进行编制。报告式资产负债表的参考格式如教材表 10-2 所示。 二、资产负债表的结构 296 (一)资产负债表的资料来源 资产负债表的资料主要来源于: 1 .总分类账户期末余额; 2 .各明细分类账户期末余额; 3 .账户余额减去其备抵账户后的净额; 4 .备查登记簿。 (二)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 1 .根据总分类账有关账户的余额直接填写的报表项目在资产负债表中绝大部分项目都可直接根据总分类账户的期末余额填写。 2 .根据总分类账有关账户余额之和填写的报表项目 当报表指标与账户名称不一致时,应根据指标性质和有关账户之间的关系,采用几个账户余额之和填写报表。 3 .根据总分类账户有关账户余额之差填写的报表项目 当报表指标与账户名称不一致时,应根据指标性质和有关账户之间的关系,采用几个账户余额之差填写报表。 4 .根据明细分类账户有关账户余额分析、计算后填写的报表项目在资产负债表中有些项目需要根据有关的明细账账户的内容分析后填列。 三、资产负债表的编制 297 三、资产负债表的编制 5 .资产负债表中“期末数”各项目的具体填列方法如下: ( 1 )“货币资金”项目,反映企业会计报告期末货币资金的数额。本项目根据“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等账户的期末余额之和填列。 ( 2 )“短期投资”项目,反映企业购买的各种能随时变现、持有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有价证券。本项目根据“短期投资”账户的期末借方余额减去“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后差额填列。 ( 3 )“应收票据”项目,反映企业收到的未到期收款也未向银行贴现的商业汇票。本项目根据“应收票据”账户期末借方余额填列。已向银行贴现和已背书转让的应收票据不包括在本项目内,其中已贴现的商业承兑汇票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单独披露。 ( 4 )“应收股利”项目,反映企业因股权投资而应收取的现金股利和应收取的其他单位的利润。本项目根据“应收股利”账户的期末借方余额填列。 ( 5 )“应收利息”项目,反映企业因债权投资而应收取的利息。本项目根据“应收利息”账户的期末借方余额填列。 298 ( 6 )“应收账款”项目,反映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而应收取的各种款项,减去已计提的坏账准备后得净额。本项目根据“应收账款”和“预收账款”账户明细账期末借方余额减去依据“应收账款”计提的“坏账准备”账户的贷方余额后的差额填列。如“应收账款”账户所属明细账户期末为贷方余额,应在本表“预收账款”项目内填列。 ( 7 )“其他应收款”项目,反映企业从其他单位和个人得到的应收暂付款,减去已计提的坏账准备后的净额。本项目根据“其他应收款”账户的期末借方余额减去依据“其他应收款”计提的“坏账准备”账户的贷方余额后的差额填列。 ( 8 )“预付账款”项目,反映企业预付给供应单位的款项。本项目根据“预付账款”和“应付账款”帐户明细账借方余额填列,如果“预付账款”科目所属有关明细账户期末为贷方余额的,应在本表“应付账款”项目内填列。 ( 9 )“应收补贴款”项目,反映企业按规定应收取的各种补贴款。本项目应根据“应收补贴款”账户期末借方余额填列。 ( 10 )“存货”项目,反映企业期末结存的各种财产物资的实际成本,包括原材料、库存商品、在产品等的实际成本。本项目根据物资采购、原材料、材料成本差异、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库存商品、生产成本等账户的期末借方余额之和填列。 三、资产负债表的编制 299 ( 11 )“待摊费用”项目,反映企业已经支出但应由以后各期分摊的费用。本项目根据“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各明细账户的期末借方余额填列。“长期待摊费用”帐户中将于一年内到期的部分也在本项目内反映。“待摊费用”和“预提费用”明细帐户如为贷方余额,在“预提费用”账户反映。 ( 12 )“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债权投资”项目,反映企业将在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债权投资。本项目根据“长期债权投资”明细账户分析填列。 ( 13 )“其他流动资产”项目,反映企业除以上流动资产项目以外的其他流动资产。本项目根据有关账户的期末余额填列。如其他流动资产价值较大的,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其内容和金额。 ( 14 )“流动资产合计”项目,反映企业所有流动资产的总额。本项目根据前面流动资产项目相加填列。 ( 15 )“长期股权投资”项目,反映企业持有的不准备在一年内变现的各种股权性质的投资。本项目根据“长期股权投资”账户的期末借方余额,减去“长期投资减值准备”账户有关股权投资准备期末借方余额填列。 三、资产负债表的编制 300 ( 16 )“长期债权投资”项目,反映企业持有的不准备在一年内变现的各种债权性质的投资。本项目根据“长期债权投资”账户的期末借方余额,减去“长期投资减值准备”中有关债权投资减值准备余额和“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债权投资”账户期末借方余额后的金额填列。 ( 17 )“长期投资合计”项目,反映企业所持有的长期股权投资和长期债权投资的总额。本项目根据“长期股权投资”项目和“长期债权投资”项目余额之和填列。 ( 18 )“固定资产原价”项目,反映企业所拥有的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本项目应根据“固定资产”账户期末借方余额填列。 ( 19 )“累计折旧”项目,反映企业各种固定资产已经提取的折旧额。本项目根据“累计折旧”账户的期末贷方余额填列。 ( 20 )“固定资产净值”项目,反映企业固定资产原值减去累计折旧后的余额。本项目根据“固定资产”账户余额减去“累计折旧”账户余额的差额填列。 三、资产负债表的编制 301 ( 21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项目上,反映企业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本项目根据“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账户的期末余额填列。 ( 22 )“固定资产净额”项目,反映企业“固定资产净值”减去“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后形成的固定资产净额。本项目用 “固定资产净值”减去“固定资产减值准备”余额后的差额填列。 ( 23 )“工程物资”项目,反映企业各项工程尚未使用的工程物资的实际成本。本项目根据“工程物资”账户期末借方余额填列。 ( 24 )“在建工程”项目,反映企业期末各项未完工程的实际成本。本项目根据“在建工程”账户余额减去“在建工程减值准备”账户余额的差额填列。 ( 25 )“固定资产清理”项目,反映企业因出售、毁损、报废等原因转入清理的固定资产的价值。本项目根据“固定资产清理”账户的期末借方余额填列,如果为贷方余额,则用“ -” 号表示。 三、资产负债表的编制 302 ( 26 )“固定资产合计”项目,反映企业所有固定资产的价值。本项目根据“固定资产净额”项目、“工程物资”项目、“在建工程”项目、“固定资产清理”项目等的合计数填列。 ( 27 )“无形资产”项目,反映企业各项无形资产的数额。本项目根据“无形资产”账户余额减去“无形资产减值准备”余额的差额填列。 ( 28 )“长期待摊费用”项目,反映企业尚未摊销的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各项待摊费用。本项目根据“长期待摊费用”账户借方余额减去一年内(含 1 年)摊销的数额后差额填列。 ( 29 )“其他长期资产”项目,反映企业除以上资产以外的其他长期资产。本项目根据有关账户的期末余额填列。 ( 30 )“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合计”项目,反映企业所拥有的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的总额。本项目根据“无形资产”项目、“长期待摊费用”项目、“其他长期资产”项目之和填列。 三、资产负债表的编制 303 (31)“ 递延税款借项”项目,反映企业期末尚未转销的递延税款的借方余额。本项目应根据“递延税款”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额填列。 ( 32 )“资产合计”项目,反映企业所拥有的全部资产的总额。本项目根据“流动资产合计项目”、“长期投资合计”项目、“固定资产合计”项目、“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合计”项目之和填列。 ( 33 )“短期借款”项目,反映企业借入尚未归还的一年(含一年)期以下的借款。本项目根据“短期借款”账户期末贷方余额填列。 ( 34 )“应付票据”项目,反映企业为了抵付货款而开出、承兑的尚未到期的商业汇票。本项目根据“应付票据”账户期末贷方余额填列。 ( 35 )“应付账款”项目,反映企业因购买原材料、商品和接受劳务而应付给供应单位的款项。本项目根据“应付账款”和“预付账款”各明细账户的期末贷方余额填列,如“应付账款”所属各明细账户出现借方余额则在“预付账款”项目填列。 三、资产负债表的编制 304 ( 36 )“预收账款”项目,反映企业预收购买单位的账款。本项目根据“预收账款”和“应收账款”明细账户的期末贷方余额填列,如“预收账款”明细账出现借方余额则在“应收账款”项目填列。 ( 37 )“应付工资”项目,反映企业应付未付的职工工资。本项目根据“应付工资”账户期末贷方余额填列。如“应付工资”帐户期末借方余额则以“-”填列。 ( 38 )“应付福利费”项目,反映企业提取的福利费的期末余额。本项目根据“应付福利费”账户期末贷方余额填列。 ( 39 )“应付股利”项目,反映企业应付未付的现金股利。本项目根据“应付股利”账户的期末贷方余额填列。 ( 40 )“应交税金”项目,反映企业应交未交的各种税金。本项目根据“应交税金”账户的期末贷方余额填列,如果出现借方余额则用“ -” 号表示。 三、资产负债表的编制 305 ( 41 )“其他应交款”项目,反映企业应交未交的除税金、股利等以外的其他各种款项。本项目根据“其他应交款”账户贷方余额填列,如为借方余额以 “ -” 表示。 ( 42 )“其他应付款”项目,反映企业所有应付、暂收其他单位和个人的其他各种款项。本项目根据“其他应付款”账户期末填列。 ( 43 )“预提费用”项目,反映企业已经预提计入成本费用但尚未支付的各项费用。本项目根据“预提费用”账户和“待摊费用”明细帐户期末贷方余额填列,“预提费用”明细账如果出现借方余额,则在“待摊费用”账户填列。 ( 44 )“预计负债”项目,反映企业预计负债的期末余额。本项目应根据“预计负债”科目的期末余额填列。 ( 45 )“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项目,反映企业长期负债中将于一年内到期的负债。本项目根据“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账户分析填列。 三、资产负债表的编制 306 ( 46 )“其他流动负债”项目,反映企业除以上流动负债以外的其他流动负债。本项目根据有关账户期末贷方余额填列,如“待转资产价值”帐户的期末余额可在本项目反映。 ( 47 )“流动负债合计”项目,反映企业所有流动负债合计金额。本项目根据“短期借款”项目、“应付票据”项目、“应付账款”项目、“预收账款”项目、“应付工资”项目、“应付福利费”项目、“应付股利”项目、“应交税金”项目、“其他应交款”项目、“其他应付款”项目、“预提费用”项目、“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项目、“其他流动负债”项目之和填列。 ( 48 )“长期借款”项目,反映企业借入一年以上的借款本息。本项目根据“长期借款”账户期末贷方余额填列。 ( 49 )“应付债券”项目,反映企业发行的尚未归还的各种长期债券。本项目根据“应付债券”账户期末贷方余额填列。 ( 50 )“长期应付款”项目,反映企业除长期借款、应付债券以外的其他各种长期应付款。本项目根据“长期应付款”账户期末贷方余额去减去“未确认融资费用”科目余额后的金额填列。 三、资产负债表的编制 307 ( 51 )“其他长期负债”项目,反映企业除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以外的其他各种长期负债。本项目根据有关账户期末余额填列。 ( 52 )“长期负债合计”项目,反映企业全部长期负债总额。本项目根据“长期借款”项目、“应付债券”项目、“长期应付款”项目和“其他长期负债”项目之和填列。 (53)“ 递延税款贷项”项目,反映企业期末尚未转销的递延税款的贷方余额。本项目应根据“递延税款”科目的期末贷方余额填列。 ( 54 )“负债合计”项目,反映企业全部负债总额。本项目根据“流动负债合计”项目、“长期负债合计”项目之和填列。 ( 55 )“实收资本(股本)”项目,反映企业投资者实际投入企业的资本(股本)总额。本项目根据“实收资本(股本)”账户期末贷方余额填列。 三、资产负债表的编制 308 ( 56 )“资本公积”项目,反映企业资本公积金的数额。本项目根据“资本公积”账户期末贷方余额填列。 ( 57 )“盈余公积”项目,反映企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公积金和公益金的数额。本项目根据“盈余公积”账户的贷方余额填列。其中,法定公益金期末余额,应根据“盈余公积”账户所属“法定公益金”明细账户的期末余额填列。 ( 58 )“未分配利润”项目,反映企业尚未分配的利润数额。在年度期间,本项目应根据“本年利润”贷方余额账户和“利润分配”账户的余额借方余额之差填列;在年末时,本项目应根据“利润分配”账户的期末余额填列;如有亏损则以“-”号表示。 ( 59 )“所有者权益合计”项目,反映企业全部所有者权益的总额。本项目根据“实收资本”项目、“资本公积”项目、“盈余公积”项目、“未分配利润”项目之和填列。 ( 60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合计”项目,反映企业全部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总额。本项目根据“负债合计”项目和“所有者权益合计”项目之和填列。 三、资产负债表的编制 309 应当注意的是,资产负债表中资产项目的金额大多是根据资产类账户的借方余额填列的,如果出现贷方余额,则以“ -” 号表示;负债及所有者权益项目的金额大多是根据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贷方余额填列的,如果出现借方余额,以“ -” 号表示;“未分配利润”项目如果是未弥补的亏损,也以“ -” 表示。 (三)资产负债表编制方法举例 见教材 [ 例 10-1] 。 三、资产负债表的编制 310 第三节 利润表及利润分配表 311 (一)利润表的意义 利润表,又称损益表,是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月度、季度、半年度、年度)收入、费用和经营成果情况的会计报表。 1 .通过利润表可以考核企业生产经营业绩 2. 通过利润表可以考核企业的管理水平 3 .通过利润表可以反映企业的获利能力 4 .利润表提供的数据,是税收部门征收所得税的主要依据 一、利润表的结构及编制 312 (二)利润表的结构 利润表一般包括表头、表体两部分。表头部分包括:报表名称、编制单位、编制时间、金额单位等;表体部分包括利润形成的各个项目。按反映利润形成的过程不同有两种格式,一种是单步式,另一种是多步式。我国 《 企业会计制度 》 规定,企业利润表应采用多步式利润表结构。 1 .单步式利润表 单步式利润表的格式如教材表 10-5 所示。 2 .多步式利润表 多步式利润表一般按以下几步计算利润。 第一步,计算主营业务利润。 第二步,计算营业利润。 第三步,计算利润总额。 第四步,计算净利润。 多步式利润表格式如教材表 10-6 所示。 一、利润表的结构及编制 313 (三)利润表的编制方法 利润表中的金额部分分为“本月数”和“本年累计数”两栏。“本月数”反映各项目本月实际发生数,根据各有关账户的本期发生额填列;“本年累计数”反映各项目自年初起至报告期末止的累计实际发生数,一般根据上期利润表中的“本年累计数”加上本期的“本月数”填列。一般而言,各收入类项目本月数应根据各收入类账户的贷方发生额填列,各费用类项目本月数则根据相应的费用类账户的借方发生额填列。利润表中“本月数”的具体填列方法如下: 1 .根据账户的发生额分析填列。如:“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 2 .根据有关账户的发生额相减后的差额填列。如:“其他业务利润”等。 一、利润表的结构及编制 314 3 .各项目的具体填列方法。 ( 1 )“主营业务收入”项目,反映企业经营主要业务所取得的收入总额。本项目根据“主营业务收入”科目的贷方发生额填列。 ( 2 )“主营业务成本”项目,反映企业经营主要业务发生的实际成本。本项目根据“主营业务成本”科目的借方发生额填列。 ( 3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项目,反映企业经营的主要业务应负担的营业税、消费税、城市建设维护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和教育税附加等。本项目根据“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科目的借方发生额填列。 ( 4 )“主营业务利润”项目,反映企业经营主要业务所获得的利润。本项目根据“主营业务收入”项目减去“主营业务成本”项目和“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项目后的差额填列。 一、利润表的结构及编制 315 一、利润表的结构及编制 ( 5 )“其他业务利润”项目,反映企业除主营业务收入以外取得的收入,减去所发生的相关成本、费用及相关税金及附加等支出后的净额。本项目根据“其他业务收入”科目的贷方发生额与“其他业务支出”科目的借方发生额之差填列。 ( 6 )“营业费用”项目,反映企业在销售商品和商品流通企业在购入商品等过程中发生的费用。本项目根据“营业费用”科目的借方发生额填列。 ( 7 )“管理费用”项目,反映企业发生的各项管理费用。本项目根据“管理费用”科目的借方发生额填列。 ( 8 )“财务费用”项目,反映企业发生的各项财务费用。本项目根据“财务费用”科目的借方发生额填列。 316 一、利润表的结构及编制 ( 9 )“营业利润”项目,反映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利润。本项目根据“主营业务利润”项目加上“其他业务利润”项目减去“营业费用”项目、“管理费用”项目、“财务费用”项目后的余额填列。 ( 10 )“投资收益”项目,反映企业以各种方式对外投资所取得的收益。本项目根据“投资收益”科目的贷方发生额填列;如果“投资收益”科目出现借方发生额,说明为投资亏损,则以“ -” 号填列。 ( 11 )“补贴收入”项目,反映企业取得的各种补贴收入以及退回的增值税等。本项目根据“补贴收入”科目的贷方发生额填列。 ( 12 )“营业外收入”项目,反映企业发生的与其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收入。本项目根据“营业外收入”科目贷方发生额填列 317 一、利润表的结构及编制 ( 13 )“营业外支出”项目,反映企业发生的与其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支出。本项目根据“营业外支出”科目的借方发生额填列。 ( 14 )“利润总额”项目,反映企业实现的利润总额。本项目根据“营业利润”项目加上“投资收益”项目、“补贴收入”项目、“营业外收入”项目减去“营业外支出”项目后的余额填列。如果余额出现负数,说明为亏损总额,以“ -” 号填列。 ( 15 )“所得税”项目,反映企业按规定从本期损益中减去的所得税。本项目根据“所得税”科目的借方发生额填列。 ( 16 )“净利润”项目,反映企业实现的净利润。本项目根据“利润总额”项目减去“所得税”项目的差额填列。如果差额为负数,说明为净亏损,以“ -” 号填列。 (四)利润表的编制举例 见教材 [ 例 10-2] 。 318 二、利润分配表的结构及编制 (一)利润分配表的结构 利润分配表是反映企业利润分配情况和年末未分配利润结余情况的会计报表。 利润分配表的格式如教材表 10-9 所示。 (二)利润分配表的编制方法 1 .本表“本年实际”栏,根据本年“本年利润”及“利润分配”账户及其所属明细账户的记录分析填列。“上年实际”栏根据上年“利润分配表”项目填列。如果上年度利润分配表与本年度利润分配表的项目名称和内容不一致,应对上年度报表项目的名称和数字按本年度的规定进行调整,填入本表“上年实际”栏内。 319 2 .本表各项目的内容及填列方法 ( 1 )“净利润”项目,反映企业实现的净利润。如为净亏损,以“ -” 号填列。本项目的数字应与“利润表”上“本年累计数”栏的“净利润”项目一致。 ( 2 )“年初未分配利润”项目,反映企业年初未分配的利润,如为末弥补的亏损,以“ -” 号填列。 ( 3 )“其他转入”项目,反映企业按规定用盈余公积弥补亏损等转入的数额。 ( 4 )“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项目和“提取法定公益金”项目,分别反映企业按照规定提取的法定盈余公积和法定公益金。 ( 5 )“提取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项目,反映企业按规定提取的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 二、利润分配表的结构及编制 320 ( 6 )“提取储备基金”项目和“提取企业发展基金”项目,分别反映企业按照规定提取的储备基金和企业发展基金。 ( 7 )“应付优先股股利”项目,反映企业应分配给优先股股东的现金股利。 ( 8 )“提取任意盈余公积”项目,反映企业提取的任意盈余公积。 ( 9 )“应付普通股股利”项目,反映企业应分配给普通股股东的现金股利。企业分配给投资者的利润,也在本项目反映。 ( 10 )“转作资本 ( 或股本 ) 的普通股股利”项目,反映企业分配给普通股股东的股票股利。企业以利润转增的资本,也在本项目反映。 ( 11 )“未分配利润”项目,反映企业年末尚分配的利润。如为未弥补的亏损以“ -” 号填列。 (三)利润分配表的编制举例 见教材 [ 例 10-3] 。 二、利润分配表的结构及编制 321 (一)现金流量表的概念 现金流量表是反映企业一定时期内现金流入量和现金流出量及其增减变动情况的会计报表,它是以现金为基础编制的财务状况变动表。 1 .现金的概念 现金流量表上的“现金”则包括企业的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以及现金等价物,是广义的现金概念。包括: ( 1 )库存现金。 ( 2 )银行存款。 ( 3 )其他货币资金。 ( 4 )现金等价物。 2 .现金流量的概念 现金流量是指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的数量。现金流入量与现金流出量之差为现金净流量。现金流量包括: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一、现金流量表的意义 322 (二)现金流量表的意义 现金流量表的主要作用如下: 1 .现金流量表能够说明企业一定时期内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的原因。 2 .现金流量表能够分析企业未来获取现金的能力。 3 .现金流量表能够分析企业投资和理财活动对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影响 。 二、利润分配表的结构及编制 323 现金流量表的基本结构包括主表和补充资料两大部分组成,其中主表又由五部分构成: 1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2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3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4 .汇率变动对现金的影响额 5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净增加额 我国 《 企业会计准则 — 现金流量表 》 中规定的现金流量表的基本格式如教材表 10-12 所示。 二、现金流量表的基本结构 324 《 基础会计 》 精品课教学演示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 财务管理系 325 第 十一章 会计工作管理和组织 326 第一节 我国的会计法规体系 327 一、我国会计法规体系概述 (一)会计法规体系的概念 会计法规体系就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制定的各种有关会计工作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是调整会计关系的法律规范。 (二)我国会计法规体系的构成 1 .会计法律 会计法律是指调整我国经济生活中会计关系的法律总规范。 2 .会计行政法规 会计行政法规是指调整经济生活中某些方面会计关系的法律规范。会计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制定发布或者国务院有关部门拟定经国务院批准发布,制定依据是 《 会计法 》 。 3 .会计规章和规范性文件 会计规章是依据 《 立法 》 规定的程序,由财政部制定,并由部门首长签署命令予以公布的制度办法。 328 1 .会计工作的主管部门 2 .单位内部的会计工作管理 3 .会计人员的管理 4 .制定会计制度的权限 三、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 (一)会计机构 1 .会计机构的设置 会计机构,就是指各单位依据工作的需要设置的专门负责办理本单位会计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的职能部门。 二、我国的会计工作管理体制 329 2 .会计机构负责人 会计机构负责人或会计主管人员,是在一个单位内具体负责会计工作的中层领导人员。根据 《 会计法 》 的规定,担任单位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除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外,还应当具备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或者从事会计工作三年以上经历。会计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包括会计师和高级会计师。 3 .会计工作岗位的设置 会计工作岗位,是指一个单位会计机构内部根据会计业务分工而设置的职能岗位。 会计岗位包括:会计机构负责人或者会计主管人员,出纳,财产物资核算,工资核算,成本费用核算,财务成果核算,资金核算,往来核算,总账报表,稽核,档案管理等。根据有关制度的规定,总会计师(或行使总会计师职权)也是会计工作岗位。 三、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 330 (二)总会计师 总会计师是主管一个单位经济核算和财务会计工作的行政领导。总会计师协助单位主要行政领导人工作,直接对单位主要行政领导人负责。 1 .总会计师的设置范围 2 .总会计师的地位和任职资格 3 .总会计师的职责和权限 4 .总会计师的任免程序 (三)代理记账 1 .代理记账机构的设立条件 2 .代理记账的业务范围 3 .代理记账的基本程序 4 .代理记账机构与委托人关系 5 .代理记账从业人员应遵守的规则 三、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 331 (四)会计人员的业务管理 1 .会计从业资格 《 会计法 》 规定,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 ( 1 )取得会计从业资格的范围和条件。 ( 2 )会计从业资格证书注册登记和年检。 2 .会计专业职务与会计专业技术资格 ( 1 )会计专业职务种类。会计专业职务是区分会计人员从事业务工作的技术等级。会计专业职务分为高级会计师,会计师,助理会计师,会计员;高级会计师为高级职务,会计师为中级职务,助理会计师和会计员为初级职务。 ( 2 )会计专业技术资格。 ①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级别: ②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报名条件: ③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书管理: ④会计专业技术职务的评聘: 三、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 332 3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 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是对取得会计从业资格的人员所进行的知识更新和技能培训。 ( 1 )继续教育的对象及层次。 ( 2 )继续教育的组织。 ( 3 )继续教育的内容。 ( 4 )继续教育的检查与考核。 (五)会计人员回避制度 回避制度是指为了保证执法或执业的公正性,对可能影响其公正性的执法或者执业的人员实行职务回避和业务回避的一种制度。 (六)会计职业道德 会计职业道德,指在会计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体现会计职业特征的,调整会计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 三、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 333 (七)会计人员工作交接 会计工作交接,是指会计人员工作调动或因故离职时与接管人员办理交接手续的一种工作程序 1 .交接前的准备工作 2 .交接的基本程序 首先,移交人员离职前必须将经管的会计工作,在规定的期限内向接管人员全部移交清楚。 其次,会计人员在办理交接手续时,必须有人监交。 最后,会计工作交接完毕后,交接双方和监交人要在移交清册上签名盖章,并在移交清册上注明:单位名称,交接日期,交接双方和监交人的职务,姓名,移交清册页数及需要说明的问题和意见等。 3 .会计工作的临时交接 会计工作临时交接是指会计人员临时离职或者因病暂时不能工作,需要有人临时接替或者代理工作时所办理的工作交接手续。 4 .会计资料移交后的责任界定 三、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 334 会计档案,是指记录和反映经济业务事项的重要历史资料和证据,一般包括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以及其他会计资料等会计核算的专业材料。根据 《 会计档案管理办法 》 的规定: 1 .会计档案应当妥善保管 2 .会计档案应当分期保管 3 .会计档案应当按规定程序销毁 四、会计档案的管理 335 第二节 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 336 (一) 内部会计控制的概念 所谓内部会计控制是指单位为了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及单位经营管理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避免或降低各种风险,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实现单位经营管理目标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的总称。 (二) 内部会计控制的目标 1 .保护单位各项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资产流失 2 .保证单位经营管理信息和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 3 .保证国家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 4 .有助于管理当局实现其经营方针和目标 5 .有助于避免或降低各种风险,提高经营管理效率 一、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规范 337 (三)内部会计控制的内容 1 .货币资金控制 ( 1 )岗位分工控制 ( 2 )授权批准控制 ( 3 )现金控制 ( 4 )银行存款控制 ( 5 )票据和印章控制 ( 6 )监督检查 2 .采购与付款控制 ( 1 )岗位分工控制 ( 2 )授权批准控制 ( 3 )请购控制 ( 4 )审批控制 ( 5 )采购控制 ( 6 )验收控制 ( 7 )付款控制 ( 8 )监督检查 3 . 销售与收款控制 ( 1 )岗位分工控制 ( 2 )授权批准控制 ( 3 )销售与发货控制 ( 4 )收款控制 ( 5 )监督检查 一、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规范 338 1 .内部会计控制应当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本单位的实际情况。 2 .内部会计控制应当约束单位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所有人员,任何人都不得拥有超越内部会计控制的权力。 3 .内部会计控制应当涵盖单位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各项经济业务和相关岗位,明确业务处理过程中的基本控制点,使内部控制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各个环节。 4 .内部会计控制应当保证单位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机构、岗位的合理设置及其职责权限的合理划分,坚持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确保不同机构和岗位之间的权责分明、相互制约、相互监督。 5 .内部会计控制应当遵循成本效益原则,以合理的控制成本达到最佳的控制效果。 6 .内部会计控制应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单位业务职能的调整和管理要求的提高,不断修订和完善。 7 .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建立健全及有效实施负责。 二、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原则 339 (一)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控制 (二)授权批准控制 (三)会计系统控制 (四)预算控制 (五)财产保全控制 (六)风险控制 (七)内部报告控制 (八)电子信息技术控制 三、内部会计控制的方法 340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 基础会计
- 高中物理 第五章 热力学定律 第1节 热力学第一定律 做功素材 鲁科版选修3-3(通用)
- 2020学年度九年级数学上册 :19.2 黄金分割同步练习
-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三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理)试题 Word版
-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尺》ppt课件 (2)
-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理)试题 解析版
- 2019年高考政治(必修1)一轮复习课时作业:1-2多变的价格
- 2017-2018学年广东省佛山市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 解析版
- 2020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十单元 酸和碱单元复习(十)同步测试
- 2021——2025年某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汇报稿和县司法局“十三五”工作总结及十四五发展规划合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