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21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年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冲刺模拟题七(带答案)
2020年自考《中国近代史纲要》冲刺模拟题七(带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早期组织领导的第一个产业工会是( ) A、上海印刷工会 B、上海机器工会 C、上海纺织工会 D、北京工人俱乐部 【参考答案】:B 2、新文化运动中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是( ) A、《阿Q正传》 B、《祝福》 C、《狂人日记》 D、《故乡》 【参考答案】:C 3、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 ) A、金田起义 B、永安建制 C、《天朝田亩制度》的颁布 D、天京事变 【参考答案】:D 4、对1927年后***领导的红军和根据地斗争经验的科学概括是( ) A、以城市为中心然后向农村发展 B、坚持党对军队的领导 C、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D、坚持党的建设 【参考答案】:C 5、中国近代史上,中国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 ) A、虎门销烟 B、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C、太平天国起义 D、义和团运动 【参考答案】:B 6、在近代中国各阶级中,革命的主力军是( )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参考答案】:B 7、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形成于( ) A、“***”的结束 B、十一届三中全会 C、党的十二大 D、十四届三中全会 【参考答案】:B 8、毛泽东提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的著名论断的会议是( ) A、中共四大 B、中共六大 C、八七会议 D、遵义会议 【参考答案】:C 9、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确立于( ) A、遵义会议 B、1942年整风运动 C、中共笔大 D、中共八大 【参考答案】:C 10、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的是( ) A、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明 B、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的系统阐述 C、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的系统阐明 D、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的系统阐述 【参考答案】:A 11、中共三大的中心议题是( ) A、提出民主革命纲领 B、讨论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问题 C、制订开展工农运动计划 D、批评陈独秀的右倾错误 【参考答案】:B 12、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实行(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各级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度 C、代议制 D、“三三制” 【参考答案】:B 13、19即年整风运动的主题是( ) A、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B、加强执政党建设 C、改进党的作风 D、批评与自我批评 【参考答案】:A 14、辛亥革命前夕爆发的保路运动中,斗争尤为激烈的省份是( ) A、广东 B、湖北 C、湖南 D、四川 【参考答案】:D 15、***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命题的会议是( )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二大 C、十三大 D、十四大 【参考答案】:B 16、毛泽东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命题是在( ) A、瓦窑堡会议 B、洛川会议 C、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D、中共七大 【参考答案】:C 17、洋务派创办的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的性质基本上是( ) A、资本主义性质 B、封建主义性质 C、半封建性质 D、半殖民地性质 【参考答案】:A 19、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 ) A、封建社会 B、资本主义社会 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殖民地社会 【参考答案】:C 20、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中国***在全国的执政地位的文献是( ) A、中共七大党章 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报告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参考答案】:C 21、袁世凯建立的北洋军阀政权代表的是( ) A、大地主和买办资产阶级的利益 B、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C、民族资本家和中小资产阶级的利益 D、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的利益 【参考答案】:A 22、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是( ) A、兴中会 B、华兴会 C、光复会 D、岳王会 【参考答案】:A 23、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建成的第一座长江大桥位于( ) A、南京 B、九江 C、武汉 D、重庆 【参考答案】:C 24、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文件是( ) A、《关于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B、《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C、《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决议》 D、《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 【参考答案】:B 25、抗日根据地建设的首要的、根本的任务是( ) A、加强文化建设 B、加强经济建设 C、加强政权建设 D、加强社会建设 【参考答案】:C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简述天京事变的原因及其后果。 【参考答案】: (1)原因:一是农民起义队伍中固有的许多矛盾与弱点越来越明显地暴露出来。二是太平天国森严的封建等级制,导致其领导集团在生活上追求享乐,在政治上争权夺利。 (2)后果:大大地削弱了太平天国的领导和军事力量,严重挫伤了革命的士气,造成了严重的危机,清军重新对天京形成了包围之势,成为太平天国由盛到衰的转折点。 5、简述新中国初期国民经济迅速恢复的原因。 【参考答案】: (1)***和人民政府紧紧抓住恢复和发展性产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正确处理恢复国民经济同其他各项工作的关系。 (2)从当时的国情出发,对国家财政实行集中和统一的管理,制定了“不要四面出击”等正确方针政策,妥善处理公私关系、劳资关系等各种社会关系。 (3)刚刚执政的中国***加强自身的建设,保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及时有力地抵制了资产阶级的腐蚀。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考生任选其中2题作答,每小题10分。共20分。如果考生回答的题目超过2题。只按考生回答题目的前2题计分。) 1、试述《论持久战》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参考答案】: (1)主要内容: ①全面抗战爆发后,面对和“速胜论”的论调,毛泽东于1938年发表《论持久战》的讲演,总结抗战10个月来的经验,集中全党智慧,系统地阐述了抗日战争的特点、前途相发展规律,阐明了持久抗战的总方针。 ②毛泽东指出,中日战争不是任何别的战争,乃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日本之间在20世纪30年代进行的一个决死的战争。全部问题的根据就在这里。中日双方存在着互相矛盾的四个特点: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敌寡助我多助。一方面,日本是强国,中国是弱国,强国弱国的对比,决定了抗日战争只能是持久战。另一方面,日本是小国,发动的是退步的、野蛮的侵略战争,在国际上失道寡助;而中国是大国。进行的是进步的、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在国际上得道多助。中国已经有了代表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政治上成熟的***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和抗日根据地。因此,最后胜利又将是属于中国的。 ③毛泽东还科学地预测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进程。即抗日战争将经过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三个阶段。其中,战略相持阶段,是中 国抗日战争取得最后胜利的最关键的阶段。只要坚持持久抗战、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将在这个阶段中获得转弱为强的力量。 (2)意义:毛泽东阐明的持久战战略思想,抓住了中日战争发生的时代特点和战争性质,揭示了抗日战争的发展规律和坚持抗战、争取抗战胜利必须实行的战略方针,对全国抗战起了积极作用。 2、试述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性质及其局限性。 【参考答案】: (1)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第一,在人员构成上,资产阶级革命派控制着这个政权。除孙中山作为临时大总统拥有统治全国和统率海、陆军之权外,陆军、外交等重要部的总长和所有各部的次长全由革命党人担任。在作为国家立法机关的临时参议院中,同盟会会员也占多数。第二,在实行的各项政策措施上,集中体现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愿望和利益,也一定程度上符合广大中国人民的利益。如扫除种种封建弊端,保护人权;鼓励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提倡兴办工厂、矿山、银行、垦殖事业等;宣布禁止刑讯,保护华侨、禁止贩卖华工,禁止买卖人口、废除奴婢,禁止种植和吸食鸦片等;宣布改革文化教育制度,否定忠君尊孔教育,废止小学读经,禁用清政府学部颁行的各种教科书等。 (2)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也有局限性。一是企图用承认清政府与列强所定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和所欠的一切外债,来换取列强承认中华民国。二是没有提出可以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政策和措施,反而以保护私有财产为借口,维护封建土地制度以及官僚、地主所占有的土地和财产。 3、试述改革开放初期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 【参考答案】: (1)从1978年开始,安徽、四川的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在省委支持下,开始探索试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等多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其他一些地方也开始实行农村联产责任制。1979年9月,中共十一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要保障基层干部和农民因时因地制宜的自主权,发挥其主动性。1980年5月,***发表《关于农村政策的谈话》,肯定了包产到户这种形式,指出它不会影响我们制度的社会主义性质。 (2)在***的支持和推动下,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各地逐渐推广开来。家庭联产承包制在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基础上,将农民家庭承包经营的积极性和集体经济的优越性结合起来,因而受到农民的普遍欢迎。 (3)“统分结合”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普遍实行,促进了“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的解体。1983年10月,中央作出决定,废除人民公社,建立乡(镇)政府作为基层政权,同时成立村民委员会作为村民自治组织。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