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8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精选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论述分析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502)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论述分析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502) 盗传必究 一、论述题 1. 试述母亲对胎儿发育的影响及如何做好优生。 (1)胎儿的发展受母亲的年龄、白身营养、药物、辐射、健康状况、情绪和态度等因素影响。 (2)在准备怀孕或怀孕过程中要注意这些方而的因素,做到优生优育。 2. 试述儿童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影响因素。 答:(D 父母的惩罚。 惩罚对于非攻击型的儿童能抑制攻击性,但对于攻击型的儿童则不能抑制攻击性,反而会加重攻击性 行为。 因此,以惩罚作为抑制孩子攻击性行为的方法往往并不奏效,因为,父母的惩罚本身就又给孩子树 立了攻击性 行为的榜样。 (2)大众传播媒介。 大众传播媒介上的攻击性榜样会增加儿童以后的攻击性行为,儿童会从这些电视、电影和网络暴力节 目中 观察学习到各种具体的攻击性行为。儿童不仅能从暴力节目中学习到攻击性行为,更为重要的是,电 视、电影 人物的经历会使许多孩子将武力视为解决人际冲突的有效手段,并在现实生活中实际依靠攻击性 行为来解决与 他人的矛盾。 (3)强化。 在孩子出现攻击性行为时,父母或教师不加制止或听之任之,就等于强化了孩子的侵犯行为。同伴之 间也 能学会攻击性行为,如果一个孩子成功地引用了攻击策略来控制同伴,可以加强和增加他以后的攻击 性。 (4)挫折。 攻击性行为产生的直接原因主要是挫折。对孩子来说,家长或教师的不公正是挫折产生的主要原因之 -O 因此,教师和家长在处理问题时,要保持公正的态度和方式。(每项 4 分,无展开分析酌情扣分) 3. 试述依恋的类型及行为表现。 答:依恋行为分为四种类型:安全型、焦虑回避型、焦虑反抗型和紊乱型。(4 分) 以下每项 3 分 (1) 安全型:这类儿童与母亲在一起时,能安逸地玩弄玩具,对陌生人的反应比较积极,并不总是偎 依在 母亲身旁。 (2)焦虑回避型 母亲〈依恋对象)在场或不在场对这类儿童影响不大。母亲离开时,他们并无特别紧张或忧虑的表现。 (3)焦虑反抗型 这类儿童遇到母亲要离开之前,总显得很警惕,有点大惊小怪。如果母亲要离开就会表现极度的反抗, 但 是与母亲在一起时,又无法把母亲作为他安全探究的基地。 (4)紊乱型:这类婴儿在陌生人情境中表现出混乱和无目标,没有一个清晰的行为模式,对分离后的 重 逢经常有一些不一致的、古怪的行为反应。这也是一种不安全型的依恋关系。 4. 维果斯基是如果看待教学与发展的关系的,对我们的儿童教育有何启示? 答:(1)教学应与儿童的发展水平相一致。(2 分) (2) 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第一种水平是现有的发展水平,第二种水平是可能发展的水平即“最近发 展 区”(通过成人的帮助和自身的努力可以达到的水平)(4 分) (3) 维果斯基将学校中的教学与发展比作是最近发展区和现实发展水平间的关系。童年期的教学只有 走 在发展的前而并加以引导才是好的教学,教学的可能性由它的最近发展区决定,一个正确有效的教育既 要确定 教学的最低阈限,也要确定教学的最高阈限。(4 分) (4) 启示:对儿童的教育存在最佳时期,一定时期的教学能更好地促进儿童的发展(2 分) 教学时,必须考虑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 助成 人的帮助可以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2 分) 教学应着眼于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对发展过程加以及时的组织,对不良倾向加以及时调整,把潜在的 发展 水平变成现实的发展,并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2 分) 5. 试论述早期依恋对后期行为的影响。 答:(1)对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安全依恋的儿童有着积极的心理状态,乐于交往、乐于探索、自信, 对 周围有很好的控制感。而不安全依恋的儿童较多地发展出退缩,交往能力差,不白信、情绪不稳定等特 点。 (2) 对情感发展的影响:如果儿童能够形成良好的依恋,它将导致一个人的信赖与自信,并旦成功地 依 恋白己的同伴与后代。相反,他将可能成为一个依恋缺乏的不牢靠的成人,不能发展成为一个好的父亲 或母亲。 (3) 对认知发展的影响:安全依恋的儿童能主动热情地接近问题,坚持性较好,与人合作,能主动调 节 自己的行为。而拒绝型依恋的儿童则对问题不感兴趣,遇到困难表现出消极情绪反应,很容易失望,不 能独立 解决问题。 6. 试述皮亚杰儿童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及其对对道德教育的启示。 答:(D 皮亚杰将儿童道德认知发展分成四个阶段 1 前道德阶段(出生一 3 岁)。 此时儿童还没有道德意识,不会把自己和外面的世界分开,没有自我意识。在游戏时,规则或成人的 要求 对他们还没有约束力,只按照白己的意愿去执行游戏规则。 2 他律阶段(4-8 岁) 遵从成人的规则;从行为结果去判断行为好坏,不考虑行为动机。 3 自律阶段(8-10 岁) 儿童不是盲目遵守成人的权威,而是自主地用自己的道德认识去判断,有一定的规则意识,有自己内 在的 判断标准,而且会从行为动机出发去判断。 4 公正阶段(10T2 岁)。这个阶段,儿童的道德观念开始倾向于公正。儿童不再刻板地按固定的规 则去 判断,在依据规则判断时隐含考虑到同伴的一些具体情况,从关心和同情出发去判断。 (2)道德教育的启示: 从上述四个阶段看出可以,儿童的道德倾向是从认识单纯的规则到了解真正意义的规则,是从他律到 自律 的过渡,这对儿童的道德教育有重要启示: 品德发展的阶段不是绝对孤立的,而是连续发展的。儿童品德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统一体,可以根据 儿童 的各个年龄阶段的特点来教育孩子:对处于自我中心阶段儿童的活动不应多加干涉,而应耐心地具体 指导;对 处于权威阶段的儿童,要靠成人的具体指导,这时,成人的示范和表率特别重要,不必强求同伴 之间的互助; 对处于可能性阶段的儿童,在教育中应注意正面引导和讲明道理,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儿童; 对处于公正阶段的 儿童,尊重他们的思想,必要时给予他们一定的指导。 7. 今天学习格塞尔的成熟势力学说有什么现实意义 答:(1)个体成熟的原则的含义:个体的发展取决于成熟,而成熟的顺序取决于基因决定的时间表, 儿 童在成熟以前,处于学习的准备状态。(6 分) (2)育儿观念及其启示:(10 分) 不要以为你的孩子成为怎样的人完全是你的责任,你不要抓紧每一分钟去“教育”他;学会欣赏孩子 的成 长,观察并享受每一周、每一月出现的发展新事实; 尊重孩子的实际水平,在尚未成熟时要耐心等待; 不要老去想“下一步应发展什么了”?应该让你和孩子充分体验每一个阶段的乐趣。未详细阐述,酌 情减 分 8. 试论述皮亚杰理论在儿童教育实际中有什么价值。 答:(1)皮亚杰的主要成就是发现儿童不同于成人,儿童的思维发展有着自己的阶段,其核心特点是 自 我中心 (2) 教育必须按照儿童的智力或思维结构及其发展阶段来组织和实施; (3) 教育既要适应儿童的智慧结构+,又要促进这个结构的不断发展。 二、分析题 1. 小王的爸爸妈妈总是担心小王和外面的伙伴一起玩耍会削弱自己家庭教育的作用,因此禁止小王 与伙 伴们进行交往。慢慢地,发现小王越来越沉默,不懂得怎么与人交往,有的时候又非常任性。 请问小王爸妈的担心有无必要?请用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相关原理进行分析。 答:小王父母这种做法是错误的,没有认识到同伴交往对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作用。(4 分) 对孩子而言,同伴交往有重要作用:(12 分) (1)帮助发展社会能力的功能; (2)帮助发现自我的功能; (3)提供情感支持的功能。 (以上每项无展开分析的酌情扣分) 孩子白身对交往的主动性和交往的能力是影响儿童交往的重要因素,只有在交往中才能学会交往。限 制明 明的交往行为,只会使明明更加不会主动去交往,从而缺少机会,在社会发展,认知、情感以及自我 发展各方 面受到影响。(4 分) 2. 小明的爸爸妈妈总是担心小明和外面的伙伴一起玩耍会削弱自己家庭教育的作用,因此禁止小明 与伙 伴们进行交往。渐渐地,爸爸妈妈发现小明越来越沉默,不懂得怎么与人交往,有的时候又非常任性。 请从同伴交往对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的角度分析小明父母的做法。 答:小明父母这种做法是错误的,没有认识到同伴交往对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作用。(2 分)同伴交 往有重 要作用: (1)帮助发展社会能力的功能; (2)帮助发现自我的功能; (3)提供情感支持的功能。 (以上每项 4 分无展开分析的酌情扣分) 孩子自身对交往的主动性和交往的能力是影响儿童交往的重要因素,只有在交往中才能学会交往。限 制明 明的交往行为,只会使明明更加不会主动去交往,从而缺少机会,在社会发展,认知、情感以及自我 发展各方 面受到影响。(4 分) 3. 明明和表弟多多差半岁,同时上了幼儿园小班。由于明明爸爸妈妈工作忙,不久她被送到了小镇 上奶 奶家。小镇幼儿园的老师非常强调知识学习,一年后,多多已经能认许多字了,而明明却整天沉浸在 游戏中, 几乎不学习,一个字也不认得。爸爸妈妈开始为此担心,怕幼儿园这样的教学会影响明明今后的 学习。 你觉得明明父母的担心有必要吗?为什么?试从游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角度加以论述。 答:明明父母的担心是没有必要的。因为对幼儿来讲,游戏活动是非常重要的而游戏是促进幼儿心理 发展 的最好的活动形式。(5 分) (1)游戏能促进幼儿身体生理机能的成熟与发展; (2)游戏能满足幼儿心理发展的需要; (3)游戏可以巩固和丰富幼儿的知识,促进其智力和语言的发展; (4)游戏能促进幼儿良好行为品质的形成; (5)游戏能促进幼儿美感和美的创造力的发展。 4.某幼儿园大班在室内组织语言教育活动,正当大家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故事时,外而过来一群别的 班的 孩子。喧闹的声音马上把孩子们的注意吸引了过去,大家开始相互交谈,老师大声提醒保持安静,也 没有吸引 孩子们的注意,这时老师突然停了说话,孩子们安静了下来,继续听老师讲故事。 试分析这次活动中幼儿教育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老师在教学中应注意什么。 答:(1)从幼儿注意发展的规律论述。(10 分) 3 岁前儿童的注意基本上属于无意注意。幼儿的注意主要还是无意注意,而且已经相当成熟,许多事 物都 能引起幼儿的无意注意,有意注意逐渐发展。 (2)老师要根据幼儿注意特点来组织教学。(10 分) 对注意的组织常是通过言语指示来实现的,通过言语指示,可以提醒幼儿必须完成的动作、应注意的 情况。 老师突然停止说话,孩子们安静下来,继续听老师讲故事,这是老师通过言语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 来控制幼儿 的注意活动。 5. 当孩子遭遇挫折时 小一班的毛毛从幼儿园回家一直嗾着小嘴,一副可怜的样子。妈妈一问才知道,今天幼儿园小朋友画画比 赛, 很多小朋友都得了五角星,可毛毛没有。毛毛越说越委屈,“畦”地一声哭了。 请根据上述材料,分析毛毛的心理,并为毛毛妈妈提供教育孩子的建议。 答:分析毛毛的心理,并为毛毛妈妈提供教育孩子的建议。 这是毛毛在幼儿园受挫后自尊心受到伤害后的正常表现。说明毛毛的自我意识的觉醒,开始关注别人 对自 己的评价了。(4 分) 挫折最容易损伤孩子的自信,但也可以增强孩子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分) (分析 6 分):孩子的成长总是伴随着成功和失败,要教育孩子正确看待成功和失败;那种想通过毫 不 吝啬的赞美和无条件地接受的方式来提高孩子自尊的做法是错误的; 孩子白尊的健康发展,必须以真实的成就为基础;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养育行为能帮助孩子建立可 信赖 的自尊。 作为妈妈一方面要维护孩子小小的自尊心,鼓励孩子增强自信心,另一方面也要向孩子提出切合实际 的目 标,使其通过主观努力去实现。(建议 6 分) 6.5 岁的小强在幼儿园经常为了抢夺玩具与小朋友发生冲突,有时甚至对小朋友有拳打脚踢等攻击性 行为, 在幼儿园其他人都躲着他,很不受小朋友欢迎。 请你从影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因素角度分析并提出教育措施。 答:(1)父母的惩罚。 惩罚对于非攻击型的儿童能抑制攻击性,但对于攻击型的儿童则不能抑制攻击性,反而会加重攻击性 行为。 因此,以惩罚作为抑制孩子攻击性行为的方法往往并不奏效,因为,父母的惩罚本身就又给孩子树 立了攻击性 行为的榜样。 (2)大众传播媒。 大众传播媒上的攻击性榜样会增加儿童以后的攻击性行为,儿童会从这些电视、电影暴力节目中观察 学习 到各种具体的攻击性行为。儿童不仅能从暴力节目中学习到攻击性行为,更为重要的是,电视、电影 人物的经 历会使许多孩子将武力视为解决人际冲突的有效手段,并在现实生活中实际依靠攻击性行为来解 决与他人的矛 盾。因此,要有意识弓 1 导孩子看电视及上网。 (3)强化。 在孩子出现攻击性行为时,父母或教师不加制止或听之任之,就等于强化了孩子的侵犯行为。同伴之 间也 能学会攻击性行为,如果一个孩子成功地引用了攻击策略来控制同伴,可以加强和增加他以后的攻击 性。 (4)挫折。 攻击性行为产生的直接原因主要是挫折。挫折是人在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干扰,使自己的目的不能 实现, 需要不能满足时的情绪状态。研究认为,一个受挫折的孩子很可能比一个心满意足的孩子更具攻击 性。 对孩子来说,家长或教师的不公正是挫折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教师和家长在处理问题时,要 保持 公正的态度和方式。 7. 每天睡觉前,倩倩必须把一条粉红色的毯子放在枕头边,她总是把脸贴在小毯子上才愿意入壶。 如果 哪天小毯子被妈妈洗了还没有干,倩倩就哭闹着不愿意睡觉。就这样持续了好长一段时间,现在她连 上幼儿园 也要带着她的小毯子。为此,倩倩的妈妈有些迷惑不解,女儿为什么睡觉时就要盯着平常的一条 小毯子呢? 请你运用儿童心理发展的有关理论对上述案列进行分析。 答:(D 这是依恋的一种表现,是依恋情感的转移; (2)小红毯成为安全的依托; (3)儿童依恋的表现(微笑、啼哭、吸吮、喊叫、抓握、偎依、跟随等); (4) 依恋对行为的影响:对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对情感发展的影响;对认知发展的影响。必须十分重 视孩 子的依恋行为,充分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 8. 强强对妈妈提出了一个要求,让他独自在洗衣机中洗自己的一双袜子,并旦要把手伸到洗衣机里 去操 作,他说大人都是这样做的,他也要这样做。妈妈告诉他小孩子是不可以去弄洗衣机的,这样很危险 的。强强 不愿意听,偏要去弄,妈妈只得拔掉了洗衣机的电源插头。强强折腾了半天,这边扳扳摸摸,那 边敲敲打打, 发现洗衣机没能转动起来,于是他大怒了,哭闹着:“我自己来”、“我要”。 请你运用儿童个性发展的有关理论对上述案例进行分析。 答:(D 学前儿童性格特征表现为:好动;好奇、好问;好模仿;好冲动。(6 分) (2)作为家长要充分了解学前儿童在此阶段的性格特征,在教育过程中让孩子多动,激发他的好奇心, 对孩 子冲动的不良行为要有耐心,并晓之以理。(6 分) 详细阐述,酌情加分。 9. 材料:她易于察觉别人不易察觉的事情。在实验中,两根铁丝本应是等长的,但实际上有极细微 的差 异。先后参加实验的 10 个同龄小朋友,只有她一人注意到这个差异。 她不喜欢说话,喜欢一个人玩。有时其他小朋友凑过来玩,她也不说话,只是厌烦地把他们推开,更 不易 与陌生人接触。 她情绪不易外露,受到表扬时,也没有什么表示。在幼儿园里遇到不高兴的事,可以毫无表情,但回 家后 对着妈妈哭。 她上课时很安静,总是一个姿势坐着。吃饭时,不管饭菜多么好,从不见她大口吃。 午睡时,她总是把衣服一件件叠好放在椅子上。如果椅子稍歪一点,她要把它放正,还要看上几眼, 然后 才躺下。起床时,穿衣动作也很慢。 根据材料描述请指出孩子的气质类型,并谈谈如何根据此类气质进行教育。 答:(1)她是偏于抑郁质的孩子。(4 分) (2)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气质的问题,它有类型的差异,而没有好坏的区别。也就是说,每一种气质 都 有其积极的一面,也都存在着消极的一面。(4 分) (3) 对于发展中的学前儿童来说,作为家长和教师,应当在了解、尊重儿童气质差异的前提下实施教 育, 才能有的放矢,取得实效。(6 分) (4) 对抑郁质的儿童,则应注意发扬他的长处,及时给予肯定,鼓励他的自信心等。(6 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