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电大专科《中国古代文学》简答分析论述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409)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精编电大专科《中国古代文学》简答分析论述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409)

最新电大专科《中国古代文学(B)(1)》简答分析论述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409) 盗传必究 一、简答题 1.什么是“永明体”(新体诗)? 答:齐梁时期,声韵学得到很大的发展,齐永明年间,周颛总结出了平上去人四声。(2 分)沈约等 人根 据四声和双声叠韵来研究诗歌声、韵、调的配合,并指出作诗应该避免所谓“八病"(八种声律上的 弊病),这 就大大增加了诗歌的节奏感和声韵美,形成了一种新体诗,这种诗体由于产生于齐永明年间,故又称“永明体”。 (6 分)新体诗为唐代近体诗的格律的产生奠定了基础。(2 分) 2. 什么是“新乐府”和“新乐府运动” ? 答:所谓“新乐府”,专指唐代诗人们用新题写时事的拟乐府诗歌,其首创者是杜甫。后继者有李绅、 元 稹、白居易等人。“新乐府”之名正式出自中唐诗人白居易的《新乐府序》。(5 分)所谓“新乐府运动”, 即 指元稹、白居易等人在杜甫新题乐府诗的基础上,倡导而兴起的一次有明确理论指导的诗歌革新运动。 其代表 人物是元稹、白居易等。(5 分) 3. 什么是战国时期的历史散文?有哪两部最重要的具有文学性的代表作 答: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两类散文:诸子散文和历史散文。(2 分)记载国家大事和君主言行的, 为统 治者提供借鉴的散文称历史散文。(4 分)春秋战国时期最重要的且具有文学性的两部历史散文著作 是《左传》 和《战国策》。(4 分) 4. 结合教材中相关诗人诗作的论述,谈谈什么是“建安风骨”。 答:“建安风骨”古今学者有多种理解和解释。教材认为,建安诗人的诗歌作品,一方面反映了,社 会的 动乱和民生的多艰,另一方而真实地表现了诗人自己拯救天下、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具有鲜明的时 代特色。 (6 分)因此,形成了刘勰《文心雕龙•时序》篇所说的“志深而笔长。,“梗概而多气”的时代 特征。这一特 征,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或“汉魏风骨一。(4 分) 5. 什么是“建安风骨” ? 答:(D 建安诗人打破了两汉以来辞赋独盛,诗坛沉寂的局而,继古诗十九首之后,掀起了第一次文 人五 言诗的创作高潮;(2 分) (2) 他们直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真实而广泛地反映了动乱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苦难,展示 了 广阔的时代生活画而;(2 分) (3) 表现了作家建功立业的理想壮志和积极进取精神;(2 分) (4) 也流露了人生短促、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情绪;(2 分) (5) 这些作品意境宏大,笔调明朗,风格雄健、慷慨悲凉,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色。(2 分) 6. 什么是古文?什么是唐代的古文运动? 答:(1)古文作为一种文体的概念是唐代的韩愈首先提出来的,其大体上的含义是指相对于骈文的散 文 文体形式。其特点是破骈而散,长短不拘,语言通达明畅。这种文体形式与先秦两汉的古代散文形式相 同,所 以称之为“古文(5 分) (2)唐代贞元至元和年间,在韩愈、柳宗元的大力倡导和一大批作家的大力支持下,掀起了一次影响 广 泛的文体革新运动,旨在恢复文以载道的优良散文传统,在文学史上被称为“古文运动二(5 分) 7. 结合教材,简述《诗经》的艺术成就。 答:(1)现实主义优良传统;(2 分) (2) 善于通过描写自然景物以抒情写志、刻画人物;(2 分) (3) 赋、比、兴的表现手法;(2 分) (4) 以四言为主体的诗歌形式;(2 分) (5) 语言准确、生动、丰富多彩,表现出高度的艺术性。(2 分) 8. 简述韩柳古文运动的理论主张,并写出其具有代表性的古文作品(每人不少于两篇)。 答:(1)韩柳总结了骈体文重文轻道和前代古文家重道轻文的偏向,提出了 “文以明道”、文道统一 的 主张;(2 分) (2) 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坚持文体、文风和文学语言的变革,主张“惟陈言之务去”的同时,提倡 文 从字顺;(2 分) (3) 在文学和现实的关系上,继承了屈原发愤抒情和司马迁发愤著书的精神,提出了 “不平则鸣”的 创 作观点;(2 分) (4) 韩愈的代表作品有《师说》、《祭十二郎文》、《张中丞传后序》、《送李愿归盘谷序》等,柳宗元 的 代表作品有《捕蛇者说》、《种树郭橐驼传》、《小石潭记》、《段太尉逸事状'b 等;(2 分) (5) 语言表述准确、流畅。(2 分) 9. 简述屈原作品的艺术成就。 答:(D 成功塑造了一个纯洁高大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2 分) (2) 具有浓郁的悲剧色彩和强烈的抒情性;(2 分) (3) 浓郁的浪漫主义精神;(2 分) (4) 发展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2 分) (5) 善于凭借“山川之助”,创造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2 分) 10.什么是唐代的“传奇” ?唐传奇有哪些著名的代表作?(写出不少于 3 部的题目)。 答:(1)唐代传奇是指唐代的文言小说。(4 分) (2) 宋代以后,人们根据其作品多传述奇闻轶事的特点,泛称唐人小说为“传奇”。(3 分) (3) 唐代传奇名作众多,代表作有《李娃传》、《莺莺传》、《霍小玉传》、《柳毅传》等。(3 分) (说明,答出要点即可得分,不要求展开论述。) 11.什么是《诗经》的赋、比、兴? 答:赋、比、兴是前人对《诗经》表现手法的概括和总结。简单地说:所谓赋,就是直话直说,把所 见的 事物、心中的感受,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3 分)所谓比,就是打比喻,用别的事物来比喻此事此 物;(4 分)所谓兴,是指触景触物生情,用别的事物开头,以引起作者对诗的主体部分的歌咏之词。(3 分) 12.简述曹操诗歌的主要思想内容。 答:曹操诗歌思想内容广泛丰富。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反映汉末社会动乱和民生多艰,多具有“史 诗” 的性质才(4 分)(2)表现诗人的理想、怀抱、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深刻的思想矛盾;(4 分)(3)也有一 些 诗表现游仙出世的内容,反映了诗人消极的情绪。(2 分) 二、分析论述题 1.举例分析《史记》文章的抒情性。 答:(1)描写历史人物,融入了作者深挚的爱憎感情:歌颂明主贤臣、忠臣良将、仁人志士;批判鞭 挞 暴君昏主、奸臣贼子、贪官酷吏、势利小人,例如……。这就使《史记》的文章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 充满激 情。(7 分) (2) 《史记》中有不少作品通篇像是一首抒情诗,像《伯夷列传》、《屈原贾生列传》等;有的文章虽 然 未能全篇如此,但其中有的段落也有较强的抒情性,像《刺客列传》中太子丹易水送别荆轲、《项羽本 纪》中 “垓下之围”里项羽作《垓下之歌》一段等。(7 分) (3) 《史记》的文章常采用夹叙夹议的写法,这些议论往往带有强烈的抒情色彩,例如《廉颇蔺相如 列 传》里作者借廉颇与宾客的对话抒发了作者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的感慨。不少人物传记的结尾,作者 也用“论 赞”的方式抒发自己的一番感慨,也使文章带有较强的抒情性。(6 分) 2.试从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分析《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o 答:(D 思想内容:诗通过织女和牵牛两情阻隔的故事,表达了人世间男女爱情不得相谐的痛苦(4 分)。 (2)艺术形式:①通篇用比体,写织女就是写思妇,写牛、女的两情阻隔,就是写人间男女的离别相 思 (4 分);②语言婉转浏亮,谐美动人,富于节奏感和音乐美(4 分);③反复运用叠字叠词,使形象鲜 明, 情思宛转,让人回味(4 分);④诗人善于用远和近的不同空间距离来表达抒情主人公的主客观感觉 的不同。 诗开头用“迢迢”写相隔的辽远,但后而又说“河汉清旦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 得语。”说出 了爱人间咫尺是天涯的心理感受(4 分)。 3. 试从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分析李商隐的《安定城楼》。 答:(1》思想内容:这首诗通过诗人登高远望以及对历史人物的回顾,表现了诗人对远大理想 的追求,壮志难酬的愤慨,以及对腐朽势力的蔑视和讽刺。(5 分) (2)艺术形式:①在写景中抒发自己的理想壮志,情景交融;(5 分)②运用典故抒发情感和讽刺现实; (5 分)③意蕴深婉,辞采精美。(5 分) 4. 试析屈原作品中的爱国主义精神。 答:屈原的作品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诗篇正是一位爱国志士的伟大人格和高洁志行的集 中表现。(5 分) (1) 早期作品《橘颂》表现了他对“南国”,亦即是楚国的深厚的爱。(5 分) (2) 《离骚》、《九章》等作品表现了他对祖国的无比热爱和深情依恋。(5 分) (3) 在《离骚》等作品中,诗人希望培养有用人才,改革楚国黑暗政治。(5 分) 5. 试从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分析曹植的《野田黄雀行》。 答:(1)思想内容:诗歌揭露了当时政治环境的凶险和令人恐惧,以及诗人对朋友被迫害而白己又救 友 无门的悲愤。(8 分) (2)艺术形式:①通篇用比兴手法,增加了诗歌的形象性和生动性。黄雀比喻被迫害的友人;罗网和 溜 比喻凶恶的掌权者;少年是诗人自喻;(4 分)②开头二句境界阔大,奠定了全诗的悲愤基调,体现了 曹植诗 “工于起调”、“善为警句”的特点。(4 分)③比喻和想象使诗歌具有浪漫主义情调。(4 分) 6. 试从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分析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答:(1)思想内容:这首诗是诗人李白听说朋友王昌龄被贬官后所写,诗人通过欲以明月寄愁的心情 描 写,表达了对朋友的关切和友谊。(5 分) ⑵艺术形式:①首句以“杨花落尽子规啼”点明时间,并兴起以下的歌咏之辞;(5 分)②想象奇特: “愁 心"不能被寄,更不能用“明月”来奇,想象出入意表;(5 分)③语言简练而感情丰富。(5 分) 8. 试从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分析汉乐府民歌《江南》(江南可采莲) 答:(1)思想内容:《江南》这首民歌通过对莲叶和鱼的动态描写,表现了江南采莲的男女青年欢乐嬉 戏 的劳动情景。(8 分) (2)艺术形式:①诗里洋溢着欢乐与青春的美好之情。“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是总写,一开篇就 把 读者引入江南水乡一片碧绿的湖塘水泽之间。“鱼戏莲叶间”以下五句是分写。表面上是写鱼戏,但实 际上是 写采莲人的劳动或嬉戏惊动了鱼。可以想象平时沉寂的莲塘今日突然热闹起来,未受过惊吓的鱼在 喧闹中惊而 四散,但在心情欢快的采莲人看来,鱼是在与自己嬉戏。(4 分)②“鱼戏莲叶间”以下五句 回还往复,音节 轻快流宕,形象鲜明生动。(4 分)③全诗把人的欢乐与自然景物的秀丽融为一体,物我 交融,情景谐合,构 成一幅无比生动,无比形象,无比流畅的《江南采莲图》,而那轻快的音响节奏,流 动着的诗的意境更是图画 所难以表达净尽的。(4 分) 9. 试鉴赏李煜的《浪淘沙》(帘外雨潺潺)词。 答:(1)思想内容:词通过词人对现实的描写和对往事的回忆,表现了词人深切沉痛的故国之思和亡 国 之恨。(8 分) (2)表现手法:①上阙前二句写梦醒之时,再倒叙人梦中情景;(4 分)②上阙写现实,下阙是对“无 限 江山"的追忆和由此引起词人内心的无可奈何的追悔;(4 分)③词的语言平白如话,而意蕴深长,有无 限的言 外之意。如“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两句就不仅指春天的归去遥远,而且也比喻着过去的帝 王生活的不 可复返,同时也象征着人生如流水,生命如朝夕的感悟。(4 分) 10.试分析论述《庄子》散文的艺术成就。 答:《庄子》散文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哲理与诗意的交融,……;(5 分) (2) 异彩纷呈的寓言故事,……;(5 分) (3) 意出尘外的想象,……;(5 分) (4) 汪洋恣肆的文章形式,……。(5 分) 11.试析陶渊明诗《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提示:可以从题材内容、思想情感、体裁形式、艺术 手 法、语言运用等层面中任选若干角度进行分析) 答:公元 405 年(东晋安帝义熙元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 斗米 向乡里小儿折腰",挂印回家。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归来后,作《归 园田居》诗 一组,共五首,描绘田园风光的美好与农村生活的淳朴可爱,抒发归隐后愉悦的心情。这是 第一首。主要是以 追悔开始,以庆幸结束,追悔自己“误落尘网”、“久在樊笼”的压抑与痛苦,庆幸自己 终“归园田”、复“返 自然”的惬意与欢欣,真切表达了诗人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对山林隐居生活的无限 向往与怡然陶醉。 12.试析温庭筠词《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提示:可以从题材内容、思想情感、体裁形式、艺 术 手法、语言运用等层面中任选若干角度进行分析) 答:这首词描写的是一个独处闺中的妇女,从起床而梳妆以至穿衣一系列的动态,从中体现出她的处 境及 孤独苦闷的心情。开头两句是写她退了色、走了样的眉晕、额黄和乱发,是隔夜残妆。三四两句写刚 起床时“弄 妆”,用一 “懒”字、一 “迟”字由外表进入人物内心的描写。下阕开头两句写妆成之后的明 艳,极写其人 之美。最后两句写穿衣时忽然看见衣服上有新贴的“双双金鹏鸠”,到此,全词戛然而止。 首二句为主人公初起床的情态。这二句以特写的手法,突出主人公的形象,次句为主体,首句为衬景。“小 山”为床榻围屏上的画景,“金”为涂在屏山上的颜色。“明灭”为日光透过窗纱照射屏山阴阳显晦之 状。或 以为画上金碧山色有所脱落,或明或灭,以见久别后闺中萧索之象。此二说均可通,后者意蕴较深, 而前者景 象鲜明。“鬓云”为鬓边下垂的黑发,女子鬓发卷曲轻扬,状如云朵,故常以云形容之。“欲度” 从云常流动 设想,描绘也鬓发轻扬之状。“香腮雪”形容主人公衬映鬓发的脸颊之腻白。整句凸出一副娇 慵的女性面貌, 因“鬓云欲度”正是鬓发散乱未整之状,句中也隐含呆坐懒起的时间过程。这二句在读者 眼前展示出这样一个 镜头:在小山重叠金色明灭的画屏围绕着的绣榻上,一位少妇刚刚坐起,她散乱的鬓 发,似流云样将要度过她 雪白的脸腮。 三四两句开始写她下床后的活动。“懒起”二字透露出主人公的情绪,下句“迟”字与之相应,是了 解整 首词意的关键。“懒起”即懒懒地起来。一 “懒” 一 “迟”,极见其无情无绪之神情,与“梳洗罢,独 倚望 江楼”(《望江南》)之因有所希冀而行动紧急,表情迥异。“弄妆”谓妆扮时频繁反复做弄。“退”字 总承 “弄妆”与“梳洗"诸事。在这二句中,主人公娇慵之状宛然可见。 下阕写其人之继续活动。“照花”二句写其对镜簪花。于客观地描写人物活动中,暗寓其人对镜时自 赏自 怜之意。自赏:人而如花;自怜:盛年独处。此“花”当于插于发髻之饰物,非喻人而。从次句之花而 并提可知。 前后镜对照,脑后发髻簪插之花映于前镜,乃与镜中人而将相辉映,其人之容色光丽可想。最 后二句写其梳妆 后穿着衣服,不写动作,但点出主人公眼中的衣上彩绘一金线绣的一双双的鹘鸠。试想她 满怀心事,懒洋洋地 勉自梳妆罢,刚要着衣时,而入眼的乃是“双双金鹘鹄”,则其情当如何堪! 整首词通过写这女子从起身梳妆到妆成着衣,并没有明显地从正面写这女子的心情。但是,读者从结 句“双 双金鹘鸠”的“双双”二字上可以领会作者的寓意。作者运用用反衬的笔法,“双双”二字反写这 女子的孤独, 看见衣服上的“金鹘鸠”都是双双对对的,就使她触景生情,自怜孤独。全篇的点睛之笔是 “双双”二字,它 是上阕的“懒”和“迟”的根源。 13. 试结合作品,论述陶渊明诗歌的艺术成就。 答:陶渊明诗歌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极高的造诣: (1) 最突出的特点是平淡自然,亲切淳真。……(8 分) (2) 浑融完整,意境高远是陶诗的又一特点。……(6 分) (3) 陶诗的另一特色是精工而本色的语言。……(6 分) 14. 试析《诗经•苯苜》。(提示:可以从题材内容、思想情感、体裁形式、艺术手法、语言运用等层 而中 任选若干角度进行分析) 附〈诗经-苯苜》: 采采苯莒,薄言采之。采采苯苣,薄言有之。 采采苯莒,薄言掇之。采采苯莒,薄言捋之。 采采苯莒,薄言桔之。采采苯莒,薄言撷之。 答:本诗描写妇女采摘车前子的劳动过程,以开始的准备,到采摘动作和结果,描写细致,情景宛然。 清 人方玉润对此有形象的描绘“读者试平心静气,涵咏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绣野,风 和日丽 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狠忽断忽续,不知其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则此诗 不必细绎而 自得其妙焉。” 15.试析刘禹锡《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提示:可以从题材内容、思想情感、体裁形式、艺术手 法、 语言运用等层而中任选若干角度进行分析) 答:“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自宋玉于《九辩 bai》中留下“悲哉,秋之为气也”的 名句 后,悲,就成了秋的一种色调,一种情绪;愁,也就成了心上的秋了。然而,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 笔,断然 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 “我言”说出的是诗人的白信,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是一种不幸的色彩,然而,诗人阔大的胸襟 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胜春朝”就是诗人对于秋景最为充分的认可。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 是 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 16. 结合教材,试论《庄子》散文的艺术成就。 答:《庄子》散文的艺术成就:(1)哲理与诗意的交融;(5 分) (2) 异彩纷呈的寓言故事;(5 分) (3) 意出尘外的想象;(5 分) (4) 汪洋恣肆的文章形式。(5 分) 17.试析曹操诗《步出夏门行》(东临碣石)。(提示:可以从题材内容、思想情感、体裁形式、艺术手 法、 语言运用等层面中任选若干角度进行分析) 答:头二句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 眼底。 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点像绘画的 粗线条。在 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而上,使 大海显得神奇壮观。 这两句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下而再层层深入描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二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 繁茂, 百草丰美,给人诗意盎然之感。“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二句则是对“水何澹澹” 一句的进一层描 写:定神细 看,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这儿,虽是秋天的典型环境,却无半点萧 瑟凄凉的悲秋意 绪。作者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在秋风萧瑟中,大海汹涌澎湃,浩淼接天; 山岛高耸挺拔,草木 繁茂,没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这种新的境界,新的格调,正反映了他“老骥伏析, 志在千里”的“烈士”胸 襟。 前而的描写,是从海的平而去观察的。“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四句则联系廓 落无 垠的宇宙,纵意宕开大笔,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托现在读者而前:茫茫大海与天相接,空蒙浑融;在 这雄奇壮 丽的大海而前,日、月、星、汉(银河)都显得渺小了,它们的运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纳。 诗人在这里描 写的大海,既是眼前实景,又融进了自己的想象和夸张,展现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伟气象,大有“五岳起方寸” 的势态。这种“笼盖吞吐气象”是诗人“眼中”景和“胸中”情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 言为心声,如果诗人没 有宏伟的政治抱负,没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没有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 那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这样 壮丽的诗境来的。 18.试析汉乐府《上邪》。(提示:可以从题材内容、思想情感、体裁形式、艺术手法、语言运用等层 而 中任选若干角度进行分析) 答:本篇是汉乐府《饶歌》中的一首情歌,是一位痴情女子对爱人的热烈表白,在艺术上很见匠心。 诗的 主人公在呼天为誓,直率地表示了 “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的愿望之后,转而从“与君绝”的角度 落墨,这 比平铺更有情味。 主人公设想了三组奇特的自然变异,作为“与君绝”的条件:“山无陵,江水为竭”一一山河消失了; “冬雷震震,夏雨雪”一一四季颠倒了; “天地合”一一再度回到混沌世界。这些设想一件比一件荒谬, 一 件比一件离奇,根本不可能发生。这就把主人公生死不渝的爱情强调得无以复加,以至于把“与君绝” 的可能 从根本上排除了。这种独特的抒情方式准确地表达了热恋中人特有的绝对化心理。深情奇想,确实 是“短章之 神品气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