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28 发布 |
- 37.5 KB |
- 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请结合实际,谈一谈如何在发展中加强和改善民生?
请结合实际,谈一谈如何在发展中加强和改善民生?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终结性考试试卷一 论述题: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 新起点。 请结合实际,谈一谈如何在发展中加强和改善民生?(100 分) 答: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增进民生福祉是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使命所在。“人民对 美好 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气 在中国共 产党的治国理政实践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 ⑴经济发展是民生改善的物质基础 经济发展是民生改善的物质基础,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客观实力与能力。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会 长、中 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表示,“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实践层 而提出的 “14 个坚持”之一,是我国在今后长期发展中要贯彻落实的基木方略。我国是拥有 13 亿多人口的大国,之 所以能在不长的 时间内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在人类发展史上创造出民生建设的中国奇迹,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始终立 足发展,把持续推进经 济发展与改善民生有机统一起来,实现两者良性循环。 “发展是硬道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高水平民生,最根木的是要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不仅需要在思想上高 度重 视,而旦需要在实践中提供充足的动力支撑。只有实现改善民生与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民生改善才会拥有源源 不断的动 力。”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白宽犁说。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 要和不 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 我国仍处 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南 京大学教授林 闽钢认为,改善民生不能脱离这个最大实际,提出过高目标,只能根据经济发展和财力状况,逐步提高 人民生活水平。既要 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只有这样,改善民生才是有保障的、可持续的。 ⑵让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必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 忧,在 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 居、弱有所扶 上不断取得新进展,深入开展脱贫攻坚,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不断促进人的 全而发展、全体人民 共同富裕。 进入新时代,保障和改善民生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在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鲁全看来,我国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 板,脱 贫攻坚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而临 不少难题。发 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影响着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影响着人民获得感的进一步提升。未 来,更需要把民生放 在发展首位、贯穿改革始终,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和更强的幸福感。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进一步补齐短板, 着力 克服薄弱环节。”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张思锋认为,贫困问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短板,要坚决打好精准脱贫 攻坚战, 确保到 2020 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完成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对此,他提出,要注重 贫困人口自我 脱贫能力的培育,注重解决好返贫问题,坚决杜绝数字减贫、口号减贫。 “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 作为 衡量发展成效的根木标准,让发展更好地回应人民的期待、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在民生问题上,党和国家提 出了一系列 具体目标和发展领域,构成了完整的民生发展体系和保障体系。”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执行院 长杜海峰表示, 学界应当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的要求和战略部署,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牢固树立全 局意识,坚持把握时代 使命,坚持应用导向,坚持提升创新力,通过务实的研究成果和政策建言,积极服务于决策咨 询、理论创新和舆论引导。围 绕更好实施国家发展战略、促进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开展各项研究工作,让改革 和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 人民,确保人民安居乐业、国家长治久安。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