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小学数学教师职称考试试题及答案(三套)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1小学数学教师职称考试试题及答案(三套)

小学教师职称考试试题(一)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 10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用 0-9 这十个数字组成最小的十位数是,四舍五入到万位,记作(102346) 万。 2.在一个边长为 6厘米的正方形中剪一个最大的圆,它的周长是18.84厘米。 面积是 28.26 平方厘米。 3.△+□+□=44 △+△+△+□+□=64 那么□= 17 ,△= 10 。 4.汽车站的 1 路车 20 分钟发一次车,5 路车 15 分钟发一次车,车站在 8: 00 同时发车后,再遇到同时发车至少再过 60 分。 5.2/7 的分子增加 6,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该增加 21。 6.有一类数,每一个数都能被 11 整除,并且各位数字之和是 20,问这类数 中,最小的数是 1199。 7.在 y 轴上的截距是 1,且与 x 轴平行的直线方程是 y=1。 8.函数 y=1x+1 的间断点为 x=-1。 9.设函数 f(x)=x,则 f′(1)=12。 10. 函数 f(x)=x3 在闭区间[-1,1]上的最大值为 1。 二、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 并将其字母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 1.自然数中,能被 2 整除的数都是(C)。 A. 合数 B. 质数 C. 偶数 D. 奇数 2.下列图形中,对称轴只有一条的是(C)。 A. 长方形 B. 等边三角形 C. 等腰三角形 D. 圆 3.把 5 克食盐溶于 75 克水中,盐占盐水的(B)。 A. 1/20B. 1/16 C. 1/15D. 1/14 4.设三位数 2a3 加上 326,得另一个三位数 5b9,若 5b9 能被 9 整除,则 a+b 等于(C)。 A. 2B. 4 C. 6D. 8 5.一堆钢管,最上层有 5 根,最下层有 21 根,如果自然堆码,这堆钢管最 多能堆(B)根。 A. 208B. 221 C. 416D. 442 6.“棱柱的一个侧面是矩形”是“棱柱为直棱柱”的(B)。 A. 充要条件 B. 充分但不必要条件 C. 必要但不充分条件 D. 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7.有限小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是(A)。 A. 十进分数 B. 分数 C. 真分数 D. 假分数 8.设 f(x)=xln(2-x)+3x2-2limx→1f(x),则 limx→1f(x)等于(c)。 A. -2 B. 0 C. 1 D. 2 9.如果曲线 y=f(x)在点(x,y)处的切线斜率与 x2 成正比,并且此曲线过 点(1,-3)和(2,11),则此曲线方程为(B)。 A. y=x3-2 B. y=2x3-5 C. y=x2-2 D. y=2x2-5 10. 设 A 与 B 为互不相容事件, 则下列等式正确的是(B)。 A. P(AB)=1 B. P(AB)=0 C. P(AB)=P(A)P(B) D. P(AB)=P(A)+P(B)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 18 分) 1.脱式计算(能简算的要简算):(4 分) [112+(3.6-115)÷117]÷0.8 2.解答下列应用题(4 分) 前进小学六年级参加课外活动小组的人数占全年级总人数的 48%,后来又有 4 人参加课外活动小组,这时参加课外活动的人数占全年级的 52%,还有多少人 没有参加课外活动? 4÷(52%-48%)=4÷0.04=100 人 100×(1-52%)=100×0.48=48 人 3.计算不定积分:∫x1+xdx。(4 分) 4.设二元函数 z=x2ex+y,求(1) z x;(2) z y;(3)dz。(6 分) 四、分析题(本大题共 1 个小题,6 分) 分析下题错误的原因,并提出相应预防措施。 “12 能被 0.4 整除” 成因:没有理解整除的概念,对于数的整除是指如果一个整数 a,除以一个 自然数 b,得到一个整数商 c,而且没有余数,那么叫做 a 能被 b 整除或 b 能整 除 a。概念要求除数应为自然数,0.4 是小数。而且混淆了整除与除尽两个概念。 故错误。 预防措施:在讲整除概念时,应让学生清楚被除数、除数和商所要求数字满 足的条件。即被除数应为整数,除数应为自然数,商应为整数。并且讲清整除与 除尽的不同。 小学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1)概念的引入;(2)概念的形成;(3) 概念的运用。 例如:对于“乘法分配律”的讲解: (1)概念的引入:根据已经学过的乘法交换律,只是对于乘法的定律,在 计算时,很多时候会遇到乘法和加法相结合的式子,如(21+14)×3。 (2)概念的形成:通过让学生计算,归纳发现乘法分配律。 比较大小:①(32+11)×5○ 32×5+11×5 ②(26+17)×2 ○ 26×2+17×2 学生通过计算后很容易发现每组中左右两个算式的结果相等,再引导学生观 察分析,可以看出左边算式是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右边算式是两个加数分 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虽然两个算式不同,但结果相同。然后就可 以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乘法分配律”,即(a+b)×c=a×c+b×c。 (3)概念的运用:通过运用概念达到掌握此概念的目的。 计算下题:①(35+12)×10 ②(25+12.5)×8 学生通过运用所学的乘法分配律会很快得到结果,比先算括号里两个数的和 再乘外面的数要快的多,从而学生在以后的计算中会想到运用乘法分配律,也就 掌握了概念。 8 和 323-198,先让学生计算,再小组内部交流,班内汇报讨论,讨论的问 题是:把 198 看作什么数能使计算简便?加上(或减去)200 后,接下去要怎么 做?为什么?然后师生共同概括速算方法。……练习反馈表明,学生错误率相当 高。主要问题是:在“323+198=323+200-2”中,原来是加法计算,为什么要减 2?在“323-198=323-200+2”中,原来是减法计算,为什么要加 2? 李老师执教乙班:给这类题目的速算方法找了一个合适的生活原型——生活 实际中收付钱款时常常发生的“付整找零”活动,以此展开教学活动。1.创设情 境:王阿姨到财务室领奖金,她口袋里原有 124 元人民币,这个月获奖金 199 元,现在她口袋里一共有多少元?让学生来表演发奖金:先给王阿姨 2 张 100 元钞(200 元),王阿姨找还 1 元。还表演:小刚到商场购物,他钱包中有 217 元,买一双运动鞋要付 198 元,他给“营业员”2 张 100 元钞,“营业员”找还 他 2 元。2.将上面发奖金的过程提炼为一道数学应用题:王阿姨原有 124 元,收 入 199 元 , 现 在 共 有 多 少 元 ? 3. 把 上 面 发 奖 金 的 过 程 用 算 式 表 示 : 124+199=124+200-1,算出结果并检验结果是否正确。4.将上面买鞋的过程加工 提炼成一道数学应用题:小刚原有 217 元,用了 198 元,现在还剩多少元?结合 表演,列式计算并检验。5.引导对比,小结整理,概括出速算的法则。……练习 反馈表明,学生“知其然,也应知其所以然”。 析建议:张教师主要用了抽象与概括的思想方法;李老师用了教学模型的方 法,先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然后通过逻辑推理得出模型的解,最后用 这一模型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可从这方面加以论述。 小学教师职称考试试题(二) 一、填空(每空 0.5 分,共 20 分) 1、数学是研究( 数量关系 )和( 空间形式 )的科学。 2、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基础性 )、(普 及性 )和(发展性 )。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全面 )、(持续 )、(和谐 发展 )。 3、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 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 4、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 组织者 )、( 引导者) 与(合作者)。 5、《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将数学教学内容分为(数与代数 )、 (图形与几何 )、(统计与概率)、( 综合与实践)四大领域;将数学教学目标分为 (知识与技能 )、(数学与思考)、(解决问题 )、(情感与态度)四大方面。 6、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 受学习 )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 等活动过程。 7、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 所必须的数学的“四基”包括(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 )、(基本思想)、( 基本 活动经验);“两能”包括(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 8、教学中应当注意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 学生个体差异 )的关系、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 学手段多样化)的关系。 二、简答题:(每题 5 分,共 30 分)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 2、课程标准对解决问题的要求规定为哪四个方面? (1)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 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2)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发展创新意识。 (3)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4)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3、“数感”主要表现在哪四个方面? 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表示、数量大小比较、数量和运算结果的估计、 数量关系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 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4、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有哪六个方面? (1)数学教学活动要注重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 (2)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3)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4)引导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悟数学思想; (5)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 (6)教学中应当注意的几个关系:“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面向全体学 生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关系。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使用现代信息技术 与教学手段多样化的关系。 5、估算有哪三大特点?如何评价估算? ① 估算过程多样 ② 估算方法多样 ③ 估算结果多样 评价:在上述前提下,估算没有对和错之分,但有估算结果与精确计算结果 的差异大小之分。 6、可以用哪四种不同的方式确定物体所在的方向和位置? ①上下、前后、左右 ②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 ③数对 ④观测点、方向、角度、距离 三、运用课程标准的新理念分析(10 分) 下面上《“1——5”的认识》的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目标,请你依据课程标准 对这一内容的教学目标加以简评。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用 1——5 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 1——5 的数序,能认读 1——5 各数,建立初步的数感。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 4、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简 评: (1)全面(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 (2)具体(数量、数序、数感)。 (3)准确(会用、体验、感知)。 (4)突出了学习方式的更新。 四、解答题:(每题 4 分,共 40 分) 1、6 个好朋友见面,每两人握一次手,一共握( 15 次 )手。 2、地面以上 1 层记作+1 层,地面以下 1 层记作-1 层,从+2 层下降了 9 层, 所到的这一层应该记作( -8 )层。 3、有一个整数除 300,262,205 所得的余数相同,则这个整数最大是( 19 )。 4、大约在 1500 年前,《孙子算经》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有趣的问题。书中说: “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鸡有( 23 ) 只,兔有( 12 )只。 5、某小学四、五年级的同学去参观科技展览。346 人排成两路纵队,相邻 两排前后各相距 0.5 米,队伍每分钟走 65 米,现在要过一座长 629 米的桥,从 排头两人上桥至排尾两个离开桥,共需要( 11 )分钟。 6、用绳子三折量水深,水面以上部分绳长 13 米;如果绳子五折量,则水面 以上部分长 3 米,那么水深是( 12 )米。 7、小玲沿某公路以每小时 4 千米速度步行上学,沿途发现每隔 9 分钟有一 辆公共汽车从后面超过她,每隔 7 分钟遇到一辆迎面而来的公共汽车.若汽车发 车的间隔时间相同,而且汽车的速度相同,求公共汽车发车的间隔是( 63/8 ) 分钟。 参考答案:由于汽车发车的间隔时间相同,且速度相同, 可以把两车之间的距离看做整体“1” 汽车从小玲后面超过她,因此她与车的是速度差为 车速-人速=1/9 汽车与小玲迎面而,因此她与车的是速度和为 车速+人速=1/7 车速-人速+车速+人速=2 车速 所以 车速=(1/9+1/7)÷2=8/63 公共汽车发车的时间间隔是: 1÷[(1/9+1/7)÷2]=63/8 分钟 8、一个合唱队共有 50 人,暑假期间有一个紧急演出,老师需要尽快通知到 每一个队员。如果用打电话的方式,每分钟通知 1 人。请你设计一个打电话的方 案,最少花( 6 分钟 )时间就能通知到每个人。 9、口袋里装有 42 个红球,15 个黄球,20 个绿球,14 个白球,9 个黑球。 那么至少要摸出( 66 )个球才能保证 有 15 个球的颜色是相同的。 10、在统计学中平均数、中位数、众数都可以称为一组数据的代表,下面给 出一批数据,请挑选适当的代表。 (1)在一个 20 人的班级中,他们在某学期出勤的天数是:7 人未缺课,6 人 缺课 1 天,4 人缺课 2 天,2 人缺课 3 天,1 人缺课 90 天。试确定该班学生该学 期的缺课天数。(选取:平均数) (2)确定你所在班级中同学身高的代表,如果是为了:①体格检查,②服装 推销。(①选取:中位数②选取:众数) (3)一个生产小组有 15 个工人,每人每天生产某零件数目分别是 6,6,7, 7,7,8,8,8,8,8,9,11,12,12,18。欲使多数人超额生产,每日生产定 额(标准日产量)就为多少?(选取:众数) 小学教师职称考试试题(三) 第一部分 填空(数学课程标准基础知识)(15 分) 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_基础___ 性_普及____ 性和__发展 __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 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___现实的_____ 、_有意义的___ 、_富有挑 战性的_ 。 3、有意义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_模仿与记忆__ __动手操作_ 、 __自主探索 和_合作交流___ 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4、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_认知特点___ 和__已有知识经验_ 的基 础上。 第二部分 案例分析(请围绕新课标精神分析下面的案例) 案例 1:《年、月、日的认识》情境创设 上课时,教师为学生准备 1994--2005 年之间共十年的年历表然后让学生以 小组为单位观察讨论。从这些年历表中,你们发现了什么几分钟后学生汇报。 生 1:我发现 1999 年是兔年,是从 2 月 16 日 开始的。 生 2:我发现 2001 年是蛇年,是从 1 月 24 日开始的。 听到这里,上课教师的表情凝重,可是学生的回答依然在这无关的信息上进 行着,教学进入了尴尬的境地.原来教师发给学生的每一张年历表的表头上都有 这样的字眼:X 年(X 月 X 日开始)。 请你对此情境创设进行分析。如果是你讲这节课想怎样创设情境。(10 分) 我们广大教师在设计问题时,首先考虑到的是问题的开放性,在数学探究过 程中,设计出了大量的开放性的,具有一定思维空间的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同 样存在了目的性不强,答案不着边际的弊端,学生在回答这类问题时,出现了这 样那样的答案,老师对他们的回答只能作出一些合理性的评价,但是,学生的回 答和老师的评价使得我们的数学课堂离我们心目中的理想的数学课堂却越来越 远。所以我们老师在设计问题题不仅要充分考试问题的开放性,更要考虑设计问 题的目的性,你设计的问题应当明确,具体可测,大部分学生能寻求到比较正确 的答案。 案例 2: 一位数学教师在教学一年级数学的进位加法中有这样一个片断: 35+7= 3 5 + 7 —— 4 2 当学生完成了竖式计算教师针对书写进行评价时全班学生围绕竖式中的进 位点展开了讨论: 生 1:认为进位点应写在十位和个位之间这样我就明白它是一个进位点。 生 2:我认为进位点应该写在十位上这样很明白它是十位上的数。 生 3:我认为它应该写成标准的 1。 生 4:我认为它应该写成倾斜的点。 师:你们的看法都有道理但老师最喜欢的还是把它写在十位上这样我在加的 时候就不会出错。如果把它写在十位和个位之间我会糊涂:它到底是个位的点呢 还是十位的点呢? …… 问题:你认为教师在处理学生回答的问题时方法可取吗?为什么 ?(10 分) 笿:个人认为不可取,这道题应该是小学二年级的数学题吧,《小学数学课 程标准》中强调“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并且鼓 励“算法多样化。”但是计算法则是学生讨论能够解决的吗?像这样抽象规律性 的知识还有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是能通过学生讨论能完成的吗? 像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应该放在“35+7”有多少种计算方法上,比如: 算法一:35+5+2=42 算法二: 5+7=12 12+30=42 算法三:…… 在此过程中,一定有学生提出用竖式计算的,那么就让他来当小老师来讲讲,(本 堂课学生需要掌握的重点和难点)这个竖式列式的过程。会出现两种可能:第一, 他列的非常完美无缺,讲解到位。那么教师或者学生可以提出,为什么进位要写 在十位上,并且要写得很小?引发他和其他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第二,他列的对,但忘记了进位,或者出现你所叙述的学生三学生四那种错误的 写法。那么其他学生一定会站起来将他写的不对的地方指出来。在强调的过程中,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到成就感,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当中掌握到 了最关键的知识——竖式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 第三部分 问题分析及对策(30 分) 当前有不少公开课气氛活跃,上得很是热闹然而在热闹的背后却少见了学生 高质量的思维活动。作为教师你对这一现象怎么看?怎么办? 参考答案:作为公开课气氛活跃,具有可视性是无可厚非的,但是数学课更应重 视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和训练,只有表面的热闹也不能算是一堂成功的公开课。 “课堂是师生生命历程的一部分。”“要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命意识。”“让生命 涌动。”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氛围,会使学生在知识的探索,学力的发挥 , 在创造与发现欲上达到最佳状态。使课堂教学获取最佳效益。学生的学习热情需 要老师用尽各种方法去调动,而学生的思维却需要老师的正确引导,让学生的思 维跟着你的节奏去思考,而不是表面的繁华没有实质的效果,我觉得两者并没有 冲突,只是对教师的要求会更高。我认为可从以下方面去改进:(1)分组要合理。 分 组 不 能 太 大 ,小 组 中 要 有 小 组 长 ,组 员 各 司 其 职 , 谁 都 少 不了。(2)讨 论 ,活 动 不 要 太 频 繁 。小 学 生 也 需 要 冷 静 的 思 考 过 程 , 不 要 一 个 问 题 还 没想清楚又来了一个。(3)不 要为了要气氛而特设出各种不必要的讨论和活动,要切合学生实际。(4)不要为 了完美的完成公开课而忽视一些突发的问题。 题目:我们走进课堂听课,常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回答问题好的总是那么几个 人,另外的一些学生有的认真听别人讲话,有的则心不在焉。遇到这样的情况, 你怎样调整使另一部分学生也能参与你的课堂教学(不单指在一节课上) 遇到这样的情况,我想做为教师本身,首先要反思自己的教学目标的设定,其 次就要及时调整自己的课堂教学,注意方法的运用,充分调动起全体学生和学习 热情,不能只把关注点放在少数几个好学生身上,提 问 面 要广,同时要客观准确 的评价学生的学习状态。要改变这种课堂局面,需要师生双方共同的努力。对待发言积极 的学生,要引发他们深入入思考,提高发言的质量;对待认真聆听别人发言的学生, 要肯定这种好的学习习惯,并适时地给与他们展示的机会,增 强学习 的 信心;对于那些 心不在焉的学生,可以挑一些简单问题让他们回答,答 对 了 ,及 时 表 扬, 尽 量 使 他 们觉 得 自 己 得 到了 重 视,而 乐 于 听 讲,乐 于 发 言,同 时还 要 注 意,老 师 在 提 出 问 题 后,要 尽 量 多 留 些 时 间 给 学 生思考,并引导他们把答案用较连贯的语言表述出来,老师可以适当与孩子 起来说。如果问题的确有较大难度,老师可以适当引导、提示,把问题化解成几 个细小些的短问题,便于学生回答。这样不易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从而提升回 答问题的积极性。 3、新课程改革实验以来,许多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都会遇到学生插嘴的现象。 具体表现为学生插老师的嘴,当教师在讲解,引导或统一要求时,学生突然给你 一句意想不到的话;学生插同学的嘴,当同学在提出一个问题或解决一个问题时, 有的学生会无意识地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作为教师你将如何对待学生插嘴? 答:在教学中如果遇到“学生插嘴”现象那么我们老师应如何去做呢? 一、 等待给学生插嘴留有时空 等待非常重要,我们教师要做延迟判断,不要把自己知道的答案急于告诉学 生。面对学生的插嘴,等待可以给学生一个表达的机会,一个自由想象的时 空,这样他们就会去判断、去发现、去创新,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把课堂 还给学生,让学生敢想、敢说、敢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二、喝彩为学生插嘴添砖加瓦 《数学课程标准》在情感与态度中强调:学生应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 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面对 学生的插嘴,我们不仅要认真倾听、耐心等待,而且要经常为学生喝彩;这是因 为:喝彩,能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产生积极的、主动的、冲击式的学习欲望。 学生在老师的鼓励、激发下,大胆想象、大胆猜测,在此基础上可以提出许多有 价值的数学问题,并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积极探索、发现与解决。 总之,学生插嘴现象在当今的课堂教学中已见惯不怪,面对这种情况,我们 老师既不能听之任之,也不能一概阻止,而应及时因势利导,以使学生思维的火 花由廖廖之星变燃燃之势。 4、“‘自主学习’的就是让学生自己学习,而老师只在一边串接一下教学 环节、维持一下教学纪律就可以了。”你赞同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答:我不赞同这种观点因为自主学习,是指学生自己有目的的学习,对自己的学 习内容和学习过程有自觉意识和自我控制的学习方式,因此这是一种不听命不依 赖于别人的独立自主的学习。自主学习能提高学生的主体精神,是从物本到人本 的提升,从认知活动到生命的提升, 自主并不是放任自流的行动方式,不是我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谁也管不着的天马 行空式的学习态度。一味地对学生放任自流,只在一边串接一下教学环节维持一 下教学纪律是远远不够的教师支持性的参与对学生来说更有意义,学生主动学习 的精神,需要教师经常地启发点拨和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逐步掌 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如何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决定了自主学 习效率的高低,教师除了要在学生自主学习时串联教学环节维持课堂纪律,保证 活动有序进行外,还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多的支持,教师提供支持的形式可 以包括:(1)组织:组织学生,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重视课堂上的师生 情感交流,提供开放的学习环境(2)教学:教师应提供学习目标或方法上的建 议,帮助学生训练技能提供反馈,解释学习中的理论概念(3)引导:帮助学生 完成向更独立更高层次的学习方式的过渡总之,教师要调整好与学生间的站位关 系把自己变成一位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 出现成真理的人同时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接受型的 被动学习为探索型发现型的学习。 5、如何关注学生的情感,以促进教学? 一、合理地给予学生爱,让他们产生情感上的満足感。 二、宽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错误,为他们的学习创造安全感。 三、减少模式化的教学设计,让真实的生活走进课堂,给学生以真切,自 然感。 四、铺设台阶,让每个学生都获得发展,让他们拥有学习的成就感。 五、结合多种形式进行教学,给予学生学习的愉悦感。 教师要是能在课堂上全方位地关注学生的情感,那我们的课堂肯定是成功 的,有效的,但除此之外,我们应该善于关注学生的情感反馈,这样我们才能根 据实际对学生的情感进行调控,真正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在宽松, 和谐,洋溢教师关爱的课堂环境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激发起学习的动力。 6、结合教学实践重点围绕新课程的三维目标谈谈怎样上好一堂课?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程的三维目标。要想 上好一堂课,在具体教学实践中的落实民主目标是关键。 一、在教学设计中整合三维目标,体现新课程教学目标的全面性 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从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两方面着眼, 突出教学目标的全面性。现以实例说明: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数学教材第九 册《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本课的教学目标可确定为: 1、使学生初步掌握平行四边形的计算方法,能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进行计 算。 2、通过经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操作实 践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并初步感知平移、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3、使学生通过学习活动获得成功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 的信心。 在以上的教学目标中:第 1 条属于知识技能目标,它含有“理解并记 住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和“会用公式进行计算两个具体的目标。第 2、3 条 则体现了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过程性目标。显然,此教学目标体 现整合。 二、 围绕目标设计教学过程,在过程中落实目标 教学目标一经确立,教师就要根据教学目标去组织教学内容,选用教学方法, 设计教学过程,使一切教学活动都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的实现去展开。 例如,根据《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的教学目标,在设计教学过程时, 就应该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1、以复习长方形面积公式引入新课。(“转化”的起点) 2、进入探求新知的环节后,可先让学生大胆猜想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求法, 再通过合作交流和教师的引导,明确转化的方向。 3、动手实践完成转化。 让学生通过剪、移、拼等操作活动,完成平行四边形到长方形的转化。此时, 教师要让学生明确“沿高剪开”的必要性。(转化的关键) 4、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得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后,教师应作 小结并再现公式的推导过程,同时启发学生去感悟平移和转化的数学思想方 法。(进一步落实数学思考目标) 5、保证课堂练习的质量和时间,以使学生牢记和熟用公式。同时教师要根 据课堂交流和作业反馈信息,对知识技能目标的达成度进行量化检测。(落 实知识技能目标、解决问题的目标) 因此,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动手剪切、平移和拼接,将平行四边形转 化成长方形;再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和概括,归纳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 式;然后,带着成功的喜悦,利用公式去解决求面积的各种实际问题„„整个 过程完全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学生通过亲历这个过程,不仅能够牢固掌握 并熟练运用 S=ah 这个公式,而且对平移和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有了初步体 验,在数学思维和学习方法上进行了一次有效的积累,感受了成功的快乐, 增强了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在这样的教学中,知识技能目标与过程目标都得 到了落实,而且各个目标之间在功能上形成了一种相互促进的关系,而这正 是实施新课程的目的所在。 第四部分 基础知识 1、甲、乙、丙三人一起买了 18 块糖平均分着吃甲付了 11 块糖的钱乙付了 7 块糖的钱等吃完后一算丙应该拿出 9 元钱。问甲、乙各应该收回多少钱?7.5 元 、1.5 元 2、甲、乙、丙、丁四人进行跳绳比赛赛前名次各说不一 A 说:甲第二名丁 第三名。B 说:甲第一名丁第二名。C 说:丙第二名丁第四名。实际上上面三种 说法各说对了一半。甲、乙、丙、丁各是第几名?1、4、2、3 3、有两筐重量相等的苹果甲筐买出 15 千克乙筐 27 千克后甲筐余下的苹果 是乙筐余下的 4 倍两筐苹果各有多少千克?31 千克 4、沿长、宽相差 25 米的游泳池跑 4 圈作下水前的准备活动。已知共跑了 600 米这个游泳池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1250 平方米 5、公路两旁每隔 120 米竖立着一根电杆骑自行车从第一根电杆到第六根电 杆处小王要 1 分钟小李要 50 秒,现在两人都从第一根电线处为起点骑车当小王 骑到第八课电杆处时小李开始追赶几分钟小李追上小王。7 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